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科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

小學科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3-05 10:44:28

㈠ 小學科學課程的認識和理解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就科學學科而言,如何准確地理解新課程標准的核心,卻是一個嶄新問題。以前的大綱把目標分解為三大塊,即知識、能力與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師是首先考慮如何達成知識目標,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兼顧能力和科學精神等內容。這樣,過去的自然課就總會在課的結尾形成一些結論性的知識,最終為評價教師的教與學,評價學生的優與劣作基礎。;新的課程標准在定位目標時,首先強調科學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呢?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基本的,那就是科學探究首先應該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幾個基本環節,並且在全過程中都強調如科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樣課程目標就與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師如果還是抱著首先要形成一個什麼樣的結論的想法不變,就肯定會與新的要求背道而馳。我以前在上課時,程序井井有條,學生按部就班,最後的結論也無可非議,但就是拿科學探究的尺子來衡量時,漏洞百出。因為學生學習了這一節課,可能對什麼是科學探究,怎樣去探究一問三不知。在執行科學探究的目標時,機械地理解,模式化的實施,使課堂顯得十分呆板。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准確地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而不被眾多表面現象所干擾,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新課程標準的表面與核心的不同,以及反映在教學目標上的基本定位的變化。我認為,在教學教研工作中應努力解決好以下個問題:切實解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問題。用教材教需要教師提高科學課程多方面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潛能的智慧:哪些知識的學習可以超越知識本身的價值。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了科學素養的諸多方面: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後幾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們更大程度上要靠親歷、體驗各種與科學有關的活動達成;同時,又不能離開有關的知識單獨進行。我們教師必須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有機結合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以充分實現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多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從操作的角度講,主要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供條件或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活動中反復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不斷積累他們的科學知識,逐步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觀念。

㈡ 小學科學教學片段典型案例(教科版)

到http://wenku..com/link?
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18/01/4344065_117564130.shtml看看。應該有收獲的。

《奇妙的指紋》是教科版小學科學第一冊中的一堂課,本課主要在學生了解指紋的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設法自行深入探究,從而建構指紋的獨特性及規律性。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能力。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用條條框框的實驗步驟去約束學生,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自由地「玩」。結果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研究得特別起勁。學生不但輕松地掌握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還親身經歷了科學探究過程。
[創「情景」入興,興致勃勃]
(上課一始,我就播放了一斷《藍貓淘氣三千問》動畫片,內容是根據指紋破獲案件的故事,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你想說什麼?
(學生發言踴躍。)
生:可以用指紋來抓壞人!
生:藍貓用指紋來破案。
生:我知道指紋就是我們的手指印。
……
師:那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生:指紋有大小嗎?
生:指紋是不是都不一樣?那自己的一樣嗎?
生:雙胞胎的指紋一樣嗎?
生:指紋有多少種?
……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斷動畫片在不經意間就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大大小小的問題學生提了二十幾個,看來學生徹地來了興趣。)
[以「畫畫」激趣,趣味無窮]
(學生對研究指紋已經徹地來了興趣,接著就要取指紋了。在這里往往會陷入無趣無味的「機械勞動」中:學生一個一個的按部就班的取下指紋,剛剛激起的興趣就會盪然無存,何不讓學生來畫畫「指紋畫」。)
師:要研究指紋,咱們還得先把指紋取一來?老師在桌上給大家准備了一些東西,(邊說邊出示)看誰能用桌上的東西以最快的速度取一枚既清楚又完整的指紋?
(學生動手取指紋,師生交流各自的取指紋方法)
師:看來同學們的方法比老師多,也比老師的好!老師就按你們的方法也來試一試。(師邊說邊拿出印泥,用最簡單的方法取下自己的兩枚指紋,並在指紋旁邊用鉛筆隨意畫了幾筆,就變成一幅可愛的「指紋畫」。)
(不畫不要緊,一畫教室里就「炸開了鍋」。有的在下面叫「啊!好可愛的小蟲子。」「咦!怎麼變成一幅畫了?」「這么有趣的!」,有的已經忍不住想動手了。我心裡暗暗得意,學生已經迫不及待,這時候讓他們動手效果一定不錯。)
師:同學們想不想試一試?
生:想!!!(喊聲差點沒把我「震聾」。)
師:好!同學們可以用自己想用的方法來畫一幅自己想畫的「指紋畫」,老師想提醒大家的是要把指紋取清楚取完整,開始吧!
(「嘩」的一聲,教室里一下子就熱鬧開了!不一會兒,一幅可愛又略帶童趣的「指紋畫」就創作完成了!同學們都踴躍地把自己創作的「指紋畫」拿上來給大家欣賞,一個個都顯得興味盎然。)
(一個簡單的創作「指紋畫」就把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取指紋活動中解脫出來了,不但讓學生輕輕鬆鬆取好了指紋,更讓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昂,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拿「探究」為樂,樂在其中]
(學生通過畫「指紋畫」取下了指紋,學習的興致也更加高漲了,再讓他們來探究,當然是「樂在其中」了。)
師:看了這么可愛的指紋畫,你現在最想研究什麼?
生:指紋都一樣嗎?
生:指紋有多少種?
生:指紋還有些什麼特點?
……
師:用你們自己想到的辦法,來研究你想研究的問題,並把研究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組研究問題,並作記錄。)
師:有結果了嗎?那個組先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們研究的問題是:指紋一樣嗎?通過把我們的小組的指紋比較,我們發現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
生:我們研究的問題是:指紋有多少種?通過比較我們發現,有的指紋是圓圓的,我們叫它「圓形」;有的像小山,我們叫它「山形」;有的有點像波浪,我們就叫它「波浪形」。
……
(多麼有趣的名字,多麼細致的觀察。正是有了學習的熱情,正是有了探究的興趣,才會樂於探究,才會樂在其中。)
[讓「拓展」促學,學無止境]
(學習無止境,探究亦無止境。探究不僅僅是讓學生得出結論,更應該是讓學生能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師:學到這里,你還有其它的問題嗎?
生:指紋除了這幾種,其它還有沒有?
生:指紋還有其它的作用嗎?
生:指紋還有沒有其它的特點?
……
[反思]
科學探究是有目的,有計劃、講方法的研究活動。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模擬」。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們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科學探究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但從字面上看來那麼枯燥、繁瑣的「探究方法」,如果以教條的形式灌輸給學生,肯定是無益的。劉默耕老師曾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八個字形象地概括了我們在科學方法啟蒙教育上應把握的度。如何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呢?我的「一字秘訣」就是「玩」中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科學教學與「玩」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樂此不彼的「玩」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讓他們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我們大人總誤認為孩子們的玩就是「胡鬧」「瞎搞」,是沒有意義的。而實際上,孩子們能從「玩」中學到許多我們用「教」所無法給予的東西。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就能使他們的「胡鬧」 「瞎搞」變得有目的、有計劃、講方法。那麼,它就是一種「科學探究」!盡管有時這些「探究」活動還不規范、不嚴密、不完整,但只要我們能精心引導,耐心扶持,相信在他們中間正一點一滴地孕育著未來的科學家。在科學啟蒙教育中,我們必要克服把「科學」和 「科學探究」神秘化、「聖賢」化、「經典」化的思想。在「玩」中學,我們的科學教育的時空和資源將是無限的,它的潛力也是無量的…
<<<12>>>

㈢ 小學科學課教學案例

探究科抄學 體驗樂趣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案例
【主題】
在科學教學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科學問題的各方面能力,體驗其中的樂趣,促進更有效地學習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
【案例背景】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指出應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獲取和掌握科學知識。
小學科學作為一門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基礎課程。它強調了體驗、增長、獲取、尊重和善於等一系列科學學習的過程、方法和素養,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四年級科學中一節探究型的課程。「聲音」本身就是一個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的物體,而在這節課中,通過實驗和觀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並且通過幾個小實驗體會樂趣,把抽象化為具體,有效地掌握課程內容。

㈣ 小學科學的教學案例要怎麼寫

一. 什麼是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 。
教學案例是事件 ;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 ;
教學案例是真實的事件
教學案例是典型的事件 。

二、為什麼要寫教學案例?
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總結教改經驗 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提高教師一般能力

三、教學案例有哪些特徵和要素?
特徵:真實性、問題性、啟發性、典型性、
故事性、研究性價值性
真 實 性
o教學案例必須是發生在某一特定教學情景的真實的故事,是作者或教師本人經歷過的一段教育教學過程,虛構的故事不能成為案例,至少不能成為好的案例。
o教師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真實、具體地描述當時、當地的教學情境和教學過程,保持案例中信息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便於讀者能夠准確地把握教學的主題與細節、過程與方法、原因與結果。
問 題 性
o案例應當圍繞一個教學主題或教學問題描述教學事件。案例不是某一教育教學過程的實錄或某一情景的簡單記敘,而是要突出教學中的問題,反映一定的教育理念。
啟 發 性
o案例是先行者為後來者豎起的坐標和書寫的啟示錄,是理念與實踐結合的鮮活文本。讀者閱讀這些案例可以領悟、分享他人的教育教學智慧,把握新課程的精神,獲得行動的啟示,具有很強的啟迪作用,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
典 型 性
o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教學事件來分析反思。例如:教學導入、新內容的呈現、新內容的操練、教師教學語言(如:講解、指導語等)、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策略的應用、學習結果的評價等。具有典型性的教學案例一來可以讓作者逐步分析解決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二來也可為別人提供啟迪。
o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或「亮點」。
故 事 性
o要有完整的情節、戲劇性的矛盾和沖突
o教學案例是教學記敘文。為了保證案例的真實性,所描述的教學事件必須有人物、事件、情節、時間地點,有存在一定的沖突和問題情境,鮮活有趣,有較強的可讀性。
研 究 性
o案例中應有作者的反思性研究。在描述完教學事件之後,作者要分析這個教學事件中問題或成功所在並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闡明自己經歷這個故事之後的理性感悟、體驗和獨特的認識。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價 值 性
o 問題解決有利於改進教學實踐,豐富教學理論,促進專業發展。

教學案例的要素 : 背景、主題、細節、結果、評析
背 景
o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起因 發展 結果等。
主 題
o即表明自己想反映的具體問題和觀點。通常是表達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和理解,或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細 節
o必須忠實地記錄整個教育故事發生的過程,包括顯性的教學行為和結果和一些隱性的教學行為,即教師、學生的情感活動以及學生的思維反應等。
o應當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揭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活動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
結 果
o即實施某種教學方法和或教育手段而取得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
評 析
o要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進行分析和反思。
o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目的在於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o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

四、怎樣撰寫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撰寫的過程;教學案例的類別;課堂教學案例編寫的格式;好的教學案例的標准。
教學案例撰寫的過程
學習教/學理論 收集案例素材 提煉案例主題
介紹案例事實 進行案例分析
教學案例的類別:意外式案例 主題式案例
意外式案例
o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案例。
o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
主題式案例
o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事例。這類例有時是按照一定專題開發的,如自主學習專題、合作學習專題學習專題、小學語言教學中的朗讀感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等,故也將這一類案例稱為專題式案例。
o特點:主題鮮明,內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其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課堂教學案例編寫的格式
o國內外課堂教學案例編寫的格式有多種多樣。但不管何種編寫格式,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n 一是對案例的客觀描述;
n 二是對案例中所述問題、事件等的分析。( 重點內容)
「描述+分析」式
o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為描述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景,一般是把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某一片斷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地、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問答式的課堂對話,也可以概括式地敘述,主要是提供一個或一連串課堂教學疑難的問題,並把教育理論、教育思想隱藏的描述之中。後半部分主要針對情景中的一、兩個問題進行理論分析。
o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針對描述的情景談一些個人的感受或理論的說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對描述中提出的一個問題,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對描述中的幾個問題,集中從一個方面加以分析。
「背景+描述+問題+詮釋」式
主題與背景 事件與沖突 問題與反思
主題與背景
o主題反映案例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敘述案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的一些基本情況。
o不宜很長,提綱挈領敘述清楚即可。
事件與沖突
o與「描述+分析」式中的描述相同,主要是圍繞主題、突出主題所反映的課堂教學活動。
o有教學決策的選擇與困惑、不同教學決定所產生的不同效果、由此現象引發的思考和新的決策的產生。
問題與反思
o主要是用教育理論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記錄資料、課堂實錄以及教學活動背後的資料等作理論上的分析。
o每個矛盾的背後,必然隱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過詮釋,挖掘這些矛盾背後的內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規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好的教學案例的標准:
o有鮮明的案例主題
o 有清晰的案例背景
o 有典型生動的案例事件
o 有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的案例分析和啟示。
o 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問題。

五、撰寫教學案例應注意哪些問題?
應區別於其他教學文本
案例與教案
案例與論文
案例與教學實錄

㈤ 如何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有效開展探究活動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小學階段,學生進行的科學學習活動大多屬於接受性的探究活動.作為科學教師,重要的是應該學會選擇足量而合適的有思維價值的觀察和實驗研究活動.在活動中,特別是在高年級的活動中,要利用結構性材料,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科學規律,加強思維訓練,注意挖掘科學問題中的隱含條件,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和推理的嚴密性,促進學生科學邏輯思維的形成.沒有問題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沒有思考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沒有思維發展的課堂,不是真正的科學課堂.「讓思考成為習慣」,應該成為所有科學教師的追求.然而,當科學課改變了以往《自然》課以知識傳授為目標,採用了以探究等活動為主的教材結構後,我們往往把科學課局限於學生的動手課、實驗課,忽略了對科學課本質的全面把握.學生停留在原有的知識層面上,只經歷了一個動手做的過程,缺少了嚴謹、求實,教學深入不到、影響不了思維活動.因此出現了看似熱熱鬧鬧,學生卻獲之甚少的場面.活動有餘思維不足等諸多問題便顯現了出來.
1 探究過程要體現科學的思維和研究方法,注重邏輯性
人類認識自然、深入研究自然,必然不能違背自然的本來規律.科學是一項尊重事實的活動,讓學生們知道獲得客觀事實是科學的核心.而獲得客觀事實、正確結論的前提是獲取過程要科學,推導要合乎邏輯.具體表現在對問題假設應指向邏輯性.探究從問題和猜想開始,猜想並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建立在平時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之上的.
其次,探究方案設計應體現邏輯性.簡單的實驗不能簡單做.學生在學習《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這一課中,設計一份可行的計劃是本課的重點.如何讓學生的計劃體現出實驗的真實性呢?在討論實驗方案中我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淤怎樣才能確定杯中的食鹽已經溶解完?於怎樣才能確定食鹽不能在溶解?盂如果杯中的食鹽多出來了怎麼辦?榆用什麼攪拌,攪拌時能不能把水濺出來?我的詢問讓孩子知道了做什麼實驗,怎麼做實驗和如何高效率地做實驗.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和交流,使自己的方案趨於完善和科學,12 組的計劃都注意到了每放一勺之前都應在前一勺的食鹽溶解完以後;每一勺的食鹽量都要一樣等.從而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有效地指導了實驗的開展.
2 證據的獲取、信息的處理、結論的得出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
課程標准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提出「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的課程目標.然而我們的學生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意無意地表現出很多種「說謊」的行為.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實驗數據記錄的時候,總是有些小組記錄的數據是不真實的,有些是借別人的數據有的甚至是編造出來的.又如有些學生在結論的處理上為了證明自己的某一觀點,使獲得的證據和得出的結論牽強附會.這樣長期下去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它將影響著學生今後生活工作中正確的思維和處事方式.我們的科學課堂應充滿實事求是和誠信的氛圍.對科學理性思維的培養更應體現實事求是的作風.
記得聽過一節科學課,學生在探究黑色塑料筒和白色塑料筒在陽光照射下哪個升溫更快的對比實驗中,12 小組中11 組都發現黑色塑料筒溫度上升很快,白色塑料筒上升很慢.而有一小組卻發現他們的都下降了,而且白色下降的要比黑色的快.他們通過與其它小組交流,很快發現自己的溫度數據有很大差別.然而他們並沒有隱瞞事實,更沒有屈從,他們勇敢地把自己的發現說了出來.這時全班一片嘩然,很多小組指責他們.然而事實就是事實,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這時全班都等著教師的看法.做課教師並沒有指責更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大力表揚了他們能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的發現,並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同時與全班同學一起分析原因.原來這一小組在實驗前把溫度計頭部握在了手中,在放進筒之前溫度計已經上升,因此出現了剛才的現象.最後讓他們再次實驗,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讓學生明白說實話的重要性,體會科學的嚴謹.科學課堂上當學生因為自己失誤造成數據的遺漏或是實驗過程中的發現與自己已有經驗不符甚至相矛盾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鼓勵學生說真話.還要善於指導學生去獲得客觀的、可靠的數據資料,幫助他們分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念;什麼是不相關的事實,什麼是有用的證據.只有這樣,才可能從小培養好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素養.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