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育新課程的認識
❶ 體育新課標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摘要:
《新體育課程標准》指出:體育老師在教學中應「扮演」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關繫到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要抓住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要是弄清主體性的概念。主體性,指在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覺參與學習和自身發展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它具有諸如:自覺性強;意志力持久;有練習策略;好強好思等特徵。其次,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具備並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條件;要有主體教育觀;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綜合運用優化的教學手段、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精神動力和學習健體的方法等。另外,豐富教學內容,培養體育興趣與能力,明確鍛煉目標,做練習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要求我們樹立「人本」觀念,我們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彰顯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作用,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關鍵詞:主體性
正文: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實踐性很強的體育,在教學中更應該注意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改變過去全控性的教學模式,主動轉變角色,由「主宰」變為「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真實情感體驗,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練的空間,教師作以適時點撥引導。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真探索,不斷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學生,抓住學生主體性發揮的特徵
什麼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指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認識客觀世界主體地位的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自身的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性。仔細觀察,充分了解,你會發現學生主體性發揮有許多鮮明特徵:
1、學習主動積極,自覺性強
學生在對體育學習有正確的認識,把學習的目的明確為自身需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這種高水平動機上後,就會表現出學習積極主動,自覺性很強。
2、好強、好奇、好思、好問
好強,表現為任何事情不甘落後,敢於挑戰和超越他人與自我,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好奇,再現為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好標新立異,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現為好獨立思考,琢磨學習中的問題,自己努力尋求解決辦法,甚至經常關注老師的教,發表自己的見解;好問,好向教師質疑提問,好追根問底,尋根溯源。
3、在支配與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時,表現出意志力持久
體育學習不是娛樂,它不可能時時生趣,處處有樂,學生的體育學習總是在有趣與無趣交織,歡樂與困難同在的狀態下進行的。因此體育學習需要意志支撐。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正表現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尤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仍堅持不懈上。
4、能掌握並運用學習策略
學生掌握了學習策略,能根據學習環境,學習任務,學習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學習方法,高效地進行創造性學習,這也是學生主體性高水平發揮的重要特點。
二、學生主體性發揮必備的條件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取得教學的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1、確立主體教育觀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求教師樹立主體教育觀,確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受訓和盛納知識的容器。傳統教育,過重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結果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抹殺。主體教育觀正是要糾正這一偏差,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
2、喚醒學生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強弱直接關繫到主體性的發揮水平 「欲圖體育之功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自覺不可」,可見體育的功效與主體意識有直接關系。教師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是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教育,提高動機水平,二是要教育學生認識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取決於自己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作用大小。主體意識是主體性發揮的前提,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這個基礎的訓練與培養。
3、營造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證明,愉快的感情是認識和實踐能力的動力機制。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學練、質疑,嘗試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置身於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之中時,情緒就會受到感染,激勵,主動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高高在上,讓學生敬畏三分,教學語言總是命令式的,那麼教學氣氛沉悶、呆板、壓抑,學生情緒低落,思維窒息,主動性消失,也就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注意主動營造課堂的良好氣氛,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學生,點燃學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樹立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以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效。
4、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以講解示範獨占課堂,學生是在教師的全力灌輸下,進行接受收式學習。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壓抑和阻礙了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形成。雖然講解示範是基本教法,但絕不可視為是唯一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要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防止單一的方式使學生產生訓練和學習的興趣疲勞。可運用發現法、討論法、嘗試法、分析比較法、游戲法等多種方法的合理運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者變成主動求知者。
5、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精神動力
成功是激勵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重要動力源泉。成功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出歡樂與喜悅,而且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堅定「我行」的信念,使學生對未來學習充滿期待。因此,教師教學中充分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敗而產生消極心理。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向更高目標努力,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的點滴成功給予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強化主體動機,激發主體性的發展。
6、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與健體的方法
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健體,學生才能真正具有學習與鍛煉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學自覺的學習鍛煉品質,在任何環境與條件下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學生會學習、會健體是主體性發揮的高質量的體現。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與健身方法;其次,要教會學生善於依據客觀實際選用學習健身方法及內容;再次,要教會學生制定學習和鍛煉的目標和計劃;最後要教會學生對學習與健身過程進行自覺有效地調控,客觀地檢查與評價學習與鍛煉的效果。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興趣和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做到「以人為本」。要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服務者」,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各種需求,精心安排內容,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被激活狀態,養成主動學習的品質習慣。
1、教學內容的公開化
每個學生各有自己的特長與特點。因此,每節課前,教師可先公開教學內容,徵求學生意見,了解學生最想學哪些內容,或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怎樣組織才最受歡迎等。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因為內容不適合自己而產生的消極、被動心理,使學習更具主動性。
2、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的興趣愛好,要求教師精心選編多種教學內容讓學生選擇。如素質練習,一般都由教師安排固定節目。如上肢力量訓練,學生同做多少個俯卧撐;腰腹力量練習,學生共做多少個仰卧起坐等。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不利於個性的發展和主體性的發揮。因此,諸如上面的訓練可以這樣安排:事先多選擇准備多種訓練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項目,讓學生從幾個項目中任選一個項目練習,運動量以達到自己最大強度的百分之多少來確定。學生從「訓練項目超市」中,自由選擇練習內容,其練習的興趣和鍛煉實效將大大提高。
3、教學內容的綜合化、開放化
在體育教學中縱向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橫向的擴展,啟發、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經驗,從各種思維角度去研究,去理解,從而解決體育學科中的問題。這就要求體育老師在內容選擇與制定上綜合化,促使師生將體育學科的教與學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要適應的個性化發展,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正確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選擇,使教與學更具開放性,更適應時代需要。
四、讓學生明確目標,做體育練習的主人
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條件,學生若不明確教學目標,課堂練習中就會漫無目的,充滿盲目性,處於被動練習狀態。
體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及評價的功能。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目標的功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活潑地進行體育練習。體育教學目標一是要明確具體;二是要通過學生努力,可以實現,先讓學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標梯度。過去教學中目標抽象、模糊,空洞,讓教學中的訓練程度和評價都很難把握,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學生投准能力」,改為「用沙包向8米遠,直徑為1米的地面目標投准,命中度一級指標為70%以上,二級為60%以上,三級為50%以上。這樣具體操作性強的目標,練習起來學生目標明了,心中就有數了,不在把練習當作應付老師的負擔,就會積極認真的做好每一次練習,做學習和鍛煉的主人。
總之,在如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不能降低教師的作用和地位,而且會因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師主動具備更高的職業素質。因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不可能自然生存發生,需具備相應的條件,而這些條件要教師來創造和提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發生轉變罷了。
❷ 談談你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啊
體育課從小學到大學都要開,你說重不重要!
❸ 我對大學體育課的認識和看法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長願意花重金內送孩子玩運動。容盡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❹ 談談你對大學體育課的認識,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不知不覺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已經接近尾聲了,在這一學期的文化課中,我學習到了大量的文化知識,而在體育課中,我鍛煉了身體、提高了身體素質。
從高中步入大學,不僅文化課程的學習方法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體育課等素質培養課也是如此。在高中的體育課上,男女同學都一同上課,由同一個老師教。但由於男女同學身體素質、生理結構、運動偏好等諸多方面存在的不同,導致了這樣的上課形式存在不少弊端。其次,高中的體育課都由學校規定課程,忽略了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的權利,打擊了同學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高中體育課顯得死板、不活潑。在此,由於學校要考慮學生在高考中的升學率,而升學率主要由文化課成績決定,所以學校經常以犧牲體育課為代價換來學生一節課的復習文化課的時間。長此以往,同學們的身體素質下降了,同時,對待體育課和鍛煉身體也不那麼重視了,這些都是高中體育課的弊端造成的後果。(這段亂編的,在zx讀書都知道zx體育課不到最後一周不停課..我不能冤枉她..)
然而,上了大學之後,發現體育課也可以很有趣。老師在對同學們親切關懷的同時又嚴格要求。還記得我第一次在體育課上跑了五圈下來幾乎站都站不起來了,於是我晚上去操場跑步鍛煉(瞎編..瞎編..)。漸漸的我跑長跑沒那麼吃力了,平時精神頭也足了,甚至晚上的失眠症狀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還有,大學體育課不僅分男女同學上課,還分內容上課,男生與女生共勉,長拳與健美操同舞。聽說到了大學二年級我們還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體育課程,這讓我長久以來嚮往的游泳可有機會得到實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同學們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另外,由於大學沒有升學率的壓力,所以體育課是實打實的上,不用顧及對文化課的影響,相反,體育課占的一定學分也讓學生沒有逃課的理由和機會。
總之,在這一個學期的體育課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是學會了北方的長拳。我曾在高中體育課上學過太極,但是由於老師對我們不作要求所以幾乎已經忘光了。而這次的長拳老師要求我們平時多練習,所以我牢牢記了下來。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復習和練習長拳來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和鍛煉身體。其次是長跑進步了,在高中的體育課上我的長跑幾乎沒有及格過(怎麼可能呢?!),而這個學期我超過了及格線十幾秒,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再次是我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識提高了,原來體育鍛煉對我們的好處遠勝於疲勞時睡覺的好處。我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加強體育鍛煉,把自己建設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以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為標志的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現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競技體育是指為了最大限度地發展和不斷提高人們在體格、體能、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能力,並以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而進行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和競賽。它以其獨特的優勢及其體系的可開發性、作用的適用性、影響的廣泛性,成為整個體育運動中最活躍、最積極的部分,它的發展對體育文化的發展起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同時它也是促進各類體育活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社會亞文化的一種特有現象,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內,人們在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的一部分[1]。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體育這片沃土,學校體育是校園體育文化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運動興趣及習慣,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等功能。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目前仍然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軸線的教材體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盡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就主體而言,人們認為競技體育仍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 所以從高校體育入手,探討競技體育的社會學所蘊涵的各種因素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的認識競技體育的價值。 二、競技體育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 競技體育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它源於社會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強烈抗爭的性質,是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矗一方面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水平甚至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所以它的社會影響力巨大;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競技體育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和關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NBA、亞運會、甲A足球賽,幾乎都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選修熱門運動項目的學生日漸增多。 正因為競技體育已遠遠超出本身的價值,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它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之一。競技體育文化是構成體育文化的核心,因此向學生傳授基本運動技術、戰術、規則,是提高學生體育文化水平的需要。我國學校體育中競技運動項目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已延續了幾十年,它是師生課余體育鍛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一種重要手段,毫無疑問競技體育已經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形象,同樣一所學校也往往會由於他們的高水平的競技體育而被大家所熟知或更加著名。發達國家的不少大學都致力於培養一支高水平的運動隊來為其學校爭創知名度。目前我國高校體制正在進行改革,幾乎所有高校的改革方案都已經注意到了它的巨大潛力和影響力。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先後建立了幾十所培養高水平運動隊的試點大學和近300所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的試點中學,並定期召開全國大學生、中學生運動會,有力地推動了學校體育運動和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這種以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來帶動學校體育的全面開展,既提高了學校體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又大大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高校體育運動代表隊的性質已從原來作為培養學校體育骨幹、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作用方面逐步向半專業化方向發展,其態勢已經跨出校園,面向社會,走向世界。 早在20世紀初期,競技體育就被國外一些專家看作是一種公民的素質,一種文化生活,一種獨特的精神崇拜。他們深信,競技體育可以培養青年人進入社會生活的能力,有助於增強青年人的身體素質、培養青年人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質。國外的競技體育始於兒童時期,他們在大量的業余時間里動員、引導兒童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並要求學生在體育課中也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入大學後,有的競技體育的水平就已達到了國際水平[2]。因此,校園競技體育的蓬勃發展,不僅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也為社會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競技體育人才和隊伍。而我國由於對競技體育認識還存在許多與時代發展不一致的看法和觀念,沒有正確地認識競技體育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導致競技體育在學校中的教育功能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發揮。我們認為,競技體育在高校的普遍開展,不僅能夠普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而且能夠活躍、豐富高校的文化生活,同時在提高高校競技體育的水平,發現、培養競技體育的優秀人才,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三、競技體育與培養正確的體育文化觀念之關系 最近,國內體育主管部門正有意將體育工作與教育系統「嫁接」,走教育與體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我國體育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這將為學校體育工作帶來新的研究課題。「嫁接」成功將對體育教學工作、學校競技體育水平、場館建設以及學校名牌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將大大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但學校中的競技體育畢竟與職業競技體育有著很大的區別。競技體育所包涵的教育功能成分更應在學校工作中被強調,而人們往往容易把競技體育的其它非教育因素擴大化後移植到學校教育中來,使其發生畸變。這是體育教育改革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果對體育教育功能沒有正確認識,體育教育改革就會失敗,學校中競技體育的開展就有可能步入歧途。為此,我們應從文化的角度重新來認識高校競技體育的作用,正確發揮競技體育的文化功能。 1、競技體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到處充滿競爭的社會,而競爭的意識又是與競技體育息息相關,在體育運動中,不講門第、不分尊卑;在競賽活動中,不存在除個人身體、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在運動中、在競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體現自己的力量。體育運動中最講法制,不徇私情;最講現實,不論資歷;最講務實,不圖虛妄。這就要求每一個參加者都盡應當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競爭,特別是一些直接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拳擊等,從而漸漸增強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和頑強毅力。 2、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道德與合作精神 在競技體育中,各項運動都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則,人們只能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努力創造成績,任何違反規則的行為都會遭到譴責和懲罰。同時,在一個集體項目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為要求,必須依角色要求行動,這就十分有利於人的社會化,有利於培養人的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競技體育始終遵循著「機會均等、優勝劣汰」的基本原則,嚴格的規則和公正的裁判可以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觀念;通過競技體育也可以學習和鍛煉如何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失誤和失敗,磨練堅強的意志,增強抗挫折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社會中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學生通過參與競技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出良好的體育道德,進而養成優良的社會公德。即如何對社會群體、組織的公益事業做出貢獻,怎樣提高社會意識、怎樣發展對別人的權力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競技運動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社會生活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和場所。 3、有助於培養優良的個人品行 競技體育有助於培養人的樂觀精神和自信心,敢於競爭,敢於勝利,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優良品行;通過競技體育還能培養領導與服從和充分展示與自我約束的良好行為。有實驗證明:有競賽經歷的學生能顯示出較好的個人修養和社會適應性,表現出更高的組織領導能力。因為競技體育為承受責任、作出決定、影響他人等領域的重要品質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競技體育又具有培養服從的一些品質的趨向,如尊重、遵守規則,服從裁判等。學生從競技體育中也能培養應當無敵意或無怨恨地接受批評意識,不應有超越規定,嚴重傷及對手的行動。競技比賽有時需要有自我約束或自我犧牲的精神,不僅建立在意志和取勝的慾望上,還必須建立在豁達的寬容心理上。這些品行都是個人立足於社會的重要條件。 4、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研究表明,參加競技性比賽,能擴大學生的興趣,放開性情,增加與他人結識的機會。同時在激烈的對抗中,在努力拚搏的奮斗中,接受成功或失敗、表揚或批評的心理鍛煉。在與他人交往和沖突中,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磨練,使學生得以從學習壓力、心理傷痛等方面解脫乃至超越出來,從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戰。對社會現象是與非評價、道德標准與做人原則等在社會認識上的價值取捨,都可以在運動中受到檢驗,因此人們認為競技體育運動能測試出個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5、競技體育對校園體育文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存在著兩面性。競技運動也不例外。它在對學校教育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它可能導致錯誤的價值觀的出現。高校體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而後才是從中發現、培養高水平的體育人才。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比較容易產生在那些運動員甚至存在於他們的崇拜者身上。榮譽、成就可能使他們更多地關心個人的得失,更多的關心能使他們獲得榮譽的各種活動,進而引起他們對處世哲學觀的轉變,不能正確面對社會、正確認識各種社會關系,從而導致產生與社會生活規范、道德觀念相背離的錯誤價值觀。在某些人身上甚至會導致人性的喪失,滑向犯罪的深淵。 眾所周知,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一旦教師、教練員把運動員、學生所獲得的榮譽僅僅與個人利益相結合,就可能產生教育上的畸變。這些畸變主要表現在:為使運動員盡力爭取去達到成人的目標而不斷地給予他們過分的名利刺激,使他們的身心受到有害的壓力。對學生參加競技體育的思想意識和目標上的錯誤灌輸,主要來自教師與教練員。為培養一支高水平的高校運動隊,他們會更多地強調自己工作的成敗、隊員、資金、設備等等與其相關的各個方面的重要性,導致過分特殊化,甚至不惜違反體育道德、社會公德、法律、法規而弄虛作假,有可能致使教育的養成因素受到削弱、淡化甚至發生畸變。 競技體育還可能帶來暴力行為的產生。因為攻擊性是競技體育的特點,由於青年好鬥、好勝的心理,而競技體育中的身體接觸或對規則的理解不準確,就有可能在平常的爭論中轉化為暴力的行為。所以,在競技體育的教學中還應當有道德規范的內容,以提高學生辨別、應付和化解暴力的能力。 6、高校競技體育教育的正確之路 競技體育在對校園體育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校園體育文化也對競技有深遠的影響。如許多競技體育項目就產生或萌芽於學校體育,而且伴隨國家體育戰略方針的轉變,競技體育與高校聯合辦學的實施,最終會形成以學校為中心,依靠孝中、大學的業余訓練來形成整個訓練的一條龍體系。中學作為培養奧運冠軍的基地,高校則是大部分運動員攀登世界體育高峰的必由之路,由此形成強大的人才培養體系。 但學校面向的畢竟是普通的學生,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不能採用純競技運動,對那些技術復雜、難度較高的技術性競技運動,應當從學校體育的實際出發,對其進行加工改造,修改規則,降低難度,改進教學方法,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目的。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俱樂部,利用專門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學校的競技體育運動,既能把有運動潛力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的運動訓練,為競技體育培養後備人才,又能保證學校正常的體育教學,保證學生受到正常的體育教育。 四、結束語 競技體育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學影響所蘊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對教育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競技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防止對青少年施加沒有必要的壓力和無教育根據的訓練。助人成才、防微杜漸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則。對競技體育的社會蘊涵要有深刻地認識,並能把握好教育、訓練學生的方法和尺度,使競技運動的開展達到最佳的效果。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會身體鍛煉的方法、培養良好思想品質的同時,又要對學生今後將面臨的社會生活和壓力給予有益的幫助,更好的為社會服務,這才是在學校中開展競技體育的根本目的。與此同時,高校辦高水平競技運動隊應盡快與國際接軌,讓真正的大學生走出校門,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甚至是奧運會。
❺ 如何認識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內學校體育研究會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理解這條建議的精神, 在我與第一線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有許多困惑。如,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是什麼?內容標準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內容標准只提供一個內容框架, 而不提出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統領內容應該統領到什麼層次?是水平計劃的層次,還是單元計劃的層次,或是課時計劃的層次……等。 我想結合自己學習課程標準的體會談談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一、關於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準的關系問題 《標准》 改變了以往首先確定體育教學任務,然後再按學習內容的分類體系,劃分教學時數分配比例的辦法,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 在確定課程總目標的基礎上,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方面來表述具體目標。並根據具體目標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標准,從而構建了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容標准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使總目標通過具體目標逐步細化為內容標准,以體現目標統領內容、根據目標選擇內容的思想。 二、關於「內容標准」的內涵問題 「內容標准」是《標准》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 在有關文件中也還沒有關於這個概念的界定。 但顧名思義, 我認為 「內容標准」 應該是目標和內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內容, 又是目標,是內容要達成的目標,總稱為「內容標准」。 如,水平四,「發展運動技戰術能力」 的「內容標准」是「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完成一兩套武術套路或對練;完成一兩套技巧項目動作或器械體操動作;完成一兩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的田徑運動技能;基本掌握一兩種地域性運動項目的技術」。其中的「球類」、 「武術」、 「技巧或器械體操」、 「舞蹈或健美操」、 「田徑」、 「地域性運動項目」 等都是教學內容, 或者說是教學內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基本掌握一兩項」、 「完成一兩套」、 「基本掌握幾項」、 「基本掌握一兩種」等則是這項內容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標准》與教學大綱不同的是:大綱在首先確定教學任務後,同時規定了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時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學大綱中根據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是一步到位的, 這種辦法的優點是教學內容明確、具體、便於操作;缺點是統得較死,缺乏靈活性,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適應較差,教師缺少自主創造的空間。 而《標准》以目標統領內容是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實施的:第一步是國家制訂課程標准,確定 「內容標准」 的內容框架;第二步根據《標准》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標准》, 並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制訂出地方課程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並在本地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三步根據《標准》建議「各校根據地方課程實施方案,結合當地課程資源、本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並組織實施」。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學校的教學方案,結合各班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教學工作。這種分步到位的辦法改變了教師只是消積、被動地執行大綱的狀況,使教師成為教學計劃的設計者,有利於調動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關於「內容標准」與「教學內容」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解讀》中明確提出:我國幅員遼闊, 民族眾多, 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很大, 因此, 體育課程在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 以利於不同地區、 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體育課程標准實際上只是確立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確定了不同學習領域、 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 至於具體採用什麼內容、什麼方式和步驟去實現這些目標, 各地、 各校都有充分的開發空間。由於 《標准》 只提出了一個內容框架,沒有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僅靠這個內容標準是無法上課的, 還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使「內容標准」具體化。經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由幾家出版社編寫出版的 《體育與健康》 教科書, 把 「內容標准」具體化為體育教材,為體育教師貫徹實施課程標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當前經教育部審定通過的教材為數較少,還難以完全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學校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按照《標准》的要求國家制訂課程標准以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訂地方的課程實施方案,但開始著手制訂的還很少。這種情況不利於在教學內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引導。 四、關於目標統領內容的問題 目標統領內容明確了目標和內容的關系,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改變了以往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教材來確定體育課的教學任務(目標)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確定目標, 再根據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 有些體育教師在制訂水平教學計劃時,以內容標准中所列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及水平目標為依據, 逐一對應選擇教學內容, 為落實目標統領內容做了有益的嘗試。目標統領內容應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具體表現在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課程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領域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五個方面的內容標准;然後再根據內容標準的五個方面制訂水平教學計劃, 以便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但是,目標統領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一種計劃, 特別是課時計劃都必須是先制訂目標,再選擇內容。課時計劃是根據單元計劃來安排課的內容的,因此在制訂課時計劃時, 就應根據教材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來確定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其中不僅有技能目標、體能目標,還可設計心理和社會適應的目標等。 這樣不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違背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 因為課時計劃的內容是根據單元計劃的目標制訂的。這樣從目標到內容,即目標統領內容,再從內容到目標,即通過內容折射目標。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有序地進行。 最近,南京師大的顧淵彥教授寫的《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一書指出:20世紀以來,課程研製的主要範式有兩類,即目標模式和過程摸式。目標模式也稱「泰勒模式」, 「是以目標為統領的,課程的其它環節均應以此為依據」。「目標模式有其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人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目的具體、明確,易於把握與操作;缺點是過於理性化,甚至顯得機械、死板。此外,這種模式還有使內容服務於既定目標的『工具化』傾向,這是為了滿足目標而使用的損害內容的方法。這既會造成被選擇內容的價值不能完全挖掘出來,也會造成具有很好教育價值的課程內容的流失」。在教學實踐中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如有的教師在制訂課時計劃時,確定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標,據此選擇了障礙跑的教材內容, 但對障礙跑的健身功能、 跨越障礙的技能價值卻沒有在目標中提出, 這就可能使障礙跑的健身和技能價值被削弱或流失。1975年英國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出版了《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一書,對泰勒的目標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批判,指出其貢獻與缺陷,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過程模式的理論框架。認為活動內容的選擇標准就是活動內容本身是否 「含有內在價值」,也就是說確定內容的依據是活動內容的價值,而不是預先設定的目標。 了解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理論及其爭論的問題,對我們全面認識目標和內容的關系是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學習外國的東西不能搞絕對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說就是外國的好,外國怎麼做的,我們也應該怎麼做。當然我們也不能故步自封, 因循守舊。 而要立足自身,在認真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把國外好的東西 「本土化」, 構建自己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首先,要認真研究和理解《標准》的三級目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要素的內在價值出發,選擇具有豐富價值的內容作為教材,使目標統領內容,內容翻過來折射目標,使目標與內容能夠更好地整合起來,以利於不斷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轉載自《中國學校體育》2004年第五期
❻ 談談你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版長願意花重金送孩子玩運權動。盡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❼ 如何理解和認識體育新課標
摘要:
《新體育課程標准》指出:體育老師在教學中應「扮演」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關繫到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要抓住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要是弄清主體性的概念。主體性,指在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覺參與學習和自身發展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它具有諸如:自覺性強;意志力持久;有練習策略;好強好思等特徵。其次,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具備並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條件;要有主體教育觀;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綜合運用優化的教學手段、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精神動力和學習健體的方法等。另外,豐富教學內容,培養體育興趣與能力,明確鍛煉目標,做練習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要求我們樹立「人本」觀念,我們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彰顯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作用,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關鍵詞:主體性
正文: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實踐性很強的體育,在教學中更應該注意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改變過去全控性的教學模式,主動轉變角色,由「主宰」變為「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真實情感體驗,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練的空間,教師作以適時點撥引導。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真探索,不斷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學生,抓住學生主體性發揮的特徵
什麼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指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認識客觀世界主體地位的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自身的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性。仔細觀察,充分了解,你會發現學生主體性發揮有許多鮮明特徵:
1、學習主動積極,自覺性強
學生在對體育學習有正確的認識,把學習的目的明確為自身需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這種高水平動機上後,就會表現出學習積極主動,自覺性很強。
2、好強、好奇、好思、好問
好強,表現為任何事情不甘落後,敢於挑戰和超越他人與自我,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好奇,再現為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好標新立異,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現為好獨立思考,琢磨學習中的問題,自己努力尋求解決辦法,甚至經常關注老師的教,發表自己的見解;好問,好向教師質疑提問,好追根問底,尋根溯源。
3、在支配與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時,表現出意志力持久
體育學習不是娛樂,它不可能時時生趣,處處有樂,學生的體育學習總是在有趣與無趣交織,歡樂與困難同在的狀態下進行的。因此體育學習需要意志支撐。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正表現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尤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仍堅持不懈上。
4、能掌握並運用學習策略
學生掌握了學習策略,能根據學習環境,學習任務,學習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學習方法,高效地進行創造性學習,這也是學生主體性高水平發揮的重要特點。
二、學生主體性發揮必備的條件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取得教學的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1、確立主體教育觀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求教師樹立主體教育觀,確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受訓和盛納知識的容器。傳統教育,過重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結果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抹殺。主體教育觀正是要糾正這一偏差,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
2、喚醒學生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強弱直接關繫到主體性的發揮水平 「欲圖體育之功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自覺不可」,可見體育的功效與主體意識有直接關系。教師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是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教育,提高動機水平,二是要教育學生認識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取決於自己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作用大小。主體意識是主體性發揮的前提,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這個基礎的訓練與培養。
3、營造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證明,愉快的感情是認識和實踐能力的動力機制。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學練、質疑,嘗試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置身於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之中時,情緒就會受到感染,激勵,主動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高高在上,讓學生敬畏三分,教學語言總是命令式的,那麼教學氣氛沉悶、呆板、壓抑,學生情緒低落,思維窒息,主動性消失,也就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注意主動營造課堂的良好氣氛,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學生,點燃學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樹立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以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效。
4、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以講解示範獨占課堂,學生是在教師的全力灌輸下,進行接受收式學習。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壓抑和阻礙了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形成。雖然講解示範是基本教法,但絕不可視為是唯一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要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防止單一的方式使學生產生訓練和學習的興趣疲勞。可運用發現法、討論法、嘗試法、分析比較法、游戲法等多種方法的合理運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者變成主動求知者。
5、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精神動力
成功是激勵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重要動力源泉。成功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出歡樂與喜悅,而且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堅定「我行」的信念,使學生對未來學習充滿期待。因此,教師教學中充分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敗而產生消極心理。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向更高目標努力,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的點滴成功給予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強化主體動機,激發主體性的發展。
6、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與健體的方法
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健體,學生才能真正具有學習與鍛煉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學自覺的學習鍛煉品質,在任何環境與條件下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學生會學習、會健體是主體性發揮的高質量的體現。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與健身方法;其次,要教會學生善於依據客觀實際選用學習健身方法及內容;再次,要教會學生制定學習和鍛煉的目標和計劃;最後要教會學生對學習與健身過程進行自覺有效地調控,客觀地檢查與評價學習與鍛煉的效果。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興趣和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做到「以人為本」。要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服務者」,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各種需求,精心安排內容,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被激活狀態,養成主動學習的品質習慣。
1、教學內容的公開化
每個學生各有自己的特長與特點。因此,每節課前,教師可先公開教學內容,徵求學生意見,了解學生最想學哪些內容,或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怎樣組織才最受歡迎等。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因為內容不適合自己而產生的消極、被動心理,使學習更具主動性。
2、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的興趣愛好,要求教師精心選編多種教學內容讓學生選擇。如素質練習,一般都由教師安排固定節目。如上肢力量訓練,學生同做多少個俯卧撐;腰腹力量練習,學生共做多少個仰卧起坐等。學生沒
追問:
有選擇的餘地,不利於個性的發展和主體性的發揮。因此,諸如上面的訓練可以這樣安排:事先多選擇准備多種訓練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項目,讓學生從幾個項目中任選一個項目練習,運動量以達到自己最大強度的百分之多少來確定。學生從「訓練項目超市」中,自由選擇練習內容,其練習的興趣和鍛煉實效將大大提高。
3、教學內容的綜合化、開放化
在體育教學中縱向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橫向的擴展,啟發、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經驗,從各種思維角度去研究,去理解,從而解決體育學科中的問題。這就要求體育老師在內容選擇與制定上綜合化,促使師生將體育學科的教與學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要適應的個性化發展,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正確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選擇,使教與學更具開放性,更適應時代需要。
四、讓學生明確目標,做體育練習的主人
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條件,學生若不明確教學目標,課堂練習中就會漫無目的,充滿盲目性,處於被動練習狀態。
體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及評價的功能。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目標的功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活潑地進行體育練習。體育教學目標一是要明確具體;二是要通過學生努力,可以實現,先讓學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標梯度。過去教學中目標抽象、模糊,空洞,讓教學中的訓練程度和評價都很難把握,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學生投准能力」,改為「用沙包向8米遠,直徑為1米的地面目標投准,命中度一級指標為70%以上,二級為60%以上,三級為50%以上。這樣具體操作性強的目標,練習起來學生目標明了,心中就有數了,不在把練習當作應付老師的負擔,就會積極認真的做好每一次練習,做學習和鍛煉的主人。
總之,在如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不能降低教師的作用和地位,而且會因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師主動具備更高的職業素質。因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不可能自然生存發生,需具備相應的條件,而這些條件要教師來創造和提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發生轉變罷了。
❽ 通過大學體育課程的學習,談一談你對體育的認識,收獲。
答:人應該在場地上合理的控制好自己帶的球,足球員的動作跟球和場地有關的,足球到哪兒,球員也會到那兒,球員在場地的什麼地方,球員的動作也會隨場地改變。所以說他們有很密的關系。就舉簡單的例子:足球場上的號碼與位置沒有絕對的對應關系。不過習慣上兩頭的號是守門員(如1號、22號、23號),較小號是後衛(如2號~6號),中間號是中場球員(如7號~10號),較大號是前鋒(如11號~16號),其他號基本上是替補。不同位置上球員具體用多少號,視教練的習慣要求和球員的個人偏好而定,所謂「凡事無絕對」。
3.談談體育課的收獲與體會答:體育課堂總有個別學生讓我感覺到非常頭痛,批評、表揚、鼓勵、都無濟於事,這些「老油條」上課唯恐天下不亂,把課堂攪得一團糟,有時候實在是非常之氣氛,猶如一個難以治癒的腫瘤,面對這樣的學生,想盡一切辦法來整治他們,花費了我不少的腦細胞,扼殺了我無數的耐心,今天這一法子還有點奏效。
上課剛開始,王×和李×還是和以前一樣,兩個人總在說笑,我還是像往常一樣,用眼睛盯了他幾眼,全班同學都意識到他們兩個在搗亂,體育委員和身邊的同學都在提醒他們,可他們倆還是我行我素,我知道,即使把他們兩個揪出來也已經沒用的了,站在前面示眾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同樣會給你幾個笑臉,讓你哭笑不得,反而威信掃地,批評也許對他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漫罵對他們來說成了撓癢癢。因此,我今天乾脆就不批評,暫時不理,我開始實施我的教學計劃。今天上課的主要內容是「投球比准」,全班分為4個小組,經過簡單講解,全班開始投入練習,他們倆從一開始都在搞自己的事情,看同學們在歡呼了才回過神來看熱鬧,我走到他們倆身邊,「你們是想在這里看人家表演呢,還是想自己參與?」「當然想自己參與了」「那老師就交給你們一個艱巨的任務,如果今天能順利完成的話,老師今天給你們發獎品。」突然,我發現他們倆都露出了驚奇的表情,轉而開始興奮,我意識到他們倆今天一定不會亂竄了。我開始給他們布置任務,首先是給前面兩組丟出去的球接好,從地下滾回來,而且要盡量滾到指定的圈裡,如果中了的話給我做個成功的表情或者動作,你們倆要進行比賽,這下把他們兩給樂壞了,從沒有過的興奮寫在臉上。「老師,我慶祝的時候能不能翻個筋斗。」「當然行啊!我還會帶同學為你鼓掌呢?不過以後呢,要好好表現我才能給你這樣的好機會的哦!」「快去吧,加油!」這樣,解決了兩個「困難戶」,我感覺到非常的舒暢,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建立了我改變「搗蛋戶」的信心。
這節課,各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練習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學組織一直非常流暢地進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受到干擾。特別是倆位特殊照顧的學生,非常敬業,積極性非常高,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了任務,而且做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慶祝動作,雖然滿頭大汗,但樂此不疲,在總結評價的環節當中,我對他們倆提出了表揚,並獎勵了他們倆每人一個乒乓球,同時對他們提出了以後的要求。所以要上好一節體育課,是要和孩子們打成
❾ 體育新課標內容是什麼
摘要:
《新體育課程標准》指出:體育老師在教學中應「扮演」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關繫到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要抓住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要是弄清主體性的概念。主體性,指在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覺參與學習和自身發展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它具有諸如:自覺性強;意志力持久;有練習策略;好強好思等特徵。其次,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具備並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條件;要有主體教育觀;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綜合運用優化的教學手段、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精神動力和學習健體的方法等。另外,豐富教學內容,培養體育興趣與能力,明確鍛煉目標,做練習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要求我們樹立「人本」觀念,我們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彰顯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作用,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關鍵詞:主體性
正文: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實踐性很強的體育,在教學中更應該注意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改變過去全控性的教學模式,主動轉變角色,由「主宰」變為「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真實情感體驗,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練的空間,教師作以適時點撥引導。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真探索,不斷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學生,抓住學生主體性發揮的特徵
什麼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指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認識客觀世界主體地位的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自身的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性。仔細觀察,充分了解,你會發現學生主體性發揮有許多鮮明特徵:
1、學習主動積極,自覺性強
學生在對體育學習有正確的認識,把學習的目的明確為自身需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這種高水平動機上後,就會表現出學習積極主動,自覺性很強。
2、好強、好奇、好思、好問
好強,表現為任何事情不甘落後,敢於挑戰和超越他人與自我,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好奇,再現為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好標新立異,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現為好獨立思考,琢磨學習中的問題,自己努力尋求解決辦法,甚至經常關注老師的教,發表自己的見解;好問,好向教師質疑提問,好追根問底,尋根溯源。
3、在支配與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時,表現出意志力持久
體育學習不是娛樂,它不可能時時生趣,處處有樂,學生的體育學習總是在有趣與無趣交織,歡樂與困難同在的狀態下進行的。因此體育學習需要意志支撐。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正表現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尤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仍堅持不懈上。
4、能掌握並運用學習策略
學生掌握了學習策略,能根據學習環境,學習任務,學習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學習方法,高效地進行創造性學習,這也是學生主體性高水平發揮的重要特點。
二、學生主體性發揮必備的條件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取得教學的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1、確立主體教育觀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求教師樹立主體教育觀,確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受訓和盛納知識的容器。傳統教育,過重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結果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抹殺。主體教育觀正是要糾正這一偏差,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
2、喚醒學生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強弱直接關繫到主體性的發揮水平 「欲圖體育之功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自覺不可」,可見體育的功效與主體意識有直接關系。教師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是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教育,提高動機水平,二是要教育學生認識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取決於自己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作用大小。主體意識是主體性發揮的前提,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這個基礎的訓練與培養。
3、營造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證明,愉快的感情是認識和實踐能力的動力機制。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學練、質疑,嘗試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置身於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之中時,情緒就會受到感染,激勵,主動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高高在上,讓學生敬畏三分,教學語言總是命令式的,那麼教學氣氛沉悶、呆板、壓抑,學生情緒低落,思維窒息,主動性消失,也就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注意主動營造課堂的良好氣氛,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學生,點燃學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樹立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以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效。
4、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傳統的體育教學以講解示範獨占課堂,學生是在教師的全力灌輸下,進行接受收式學習。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壓抑和阻礙了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形成。雖然講解示範是基本教法,但絕不可視為是唯一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要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防止單一的方式使學生產生訓練和學習的興趣疲勞。可運用發現法、討論法、嘗試法、分析比較法、游戲法等多種方法的合理運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者變成主動求知者。
5、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精神動力
成功是激勵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重要動力源泉。成功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出歡樂與喜悅,而且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堅定「我行」的信念,使學生對未來學習充滿期待。因此,教師教學中充分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敗而產生消極心理。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向更高目標努力,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的點滴成功給予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強化主體動機,激發主體性的發展。
6、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與健體的方法
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健體,學生才能真正具有學習與鍛煉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學自覺的學習鍛煉品質,在任何環境與條件下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學生會學習、會健體是主體性發揮的高質量的體現。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與健身方法;其次,要教會學生善於依據客觀實際選用學習健身方法及內容;再次,要教會學生制定學習和鍛煉的目標和計劃;最後要教會學生對學習與健身過程進行自覺有效地調控,客觀地檢查與評價學習與鍛煉的效果。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興趣和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做到「以人為本」。要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服務者」,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各種需求,精心安排內容,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被激活狀態,養成主動學習的品質習慣。
1、教學內容的公開化
每個學生各有自己的特長與特點。因此,每節課前,教師可先公開教學內容,徵求學生意見,了解學生最想學哪些內容,或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怎樣組織才最受歡迎等。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因為內容不適合自己而產生的消極、被動心理,使學習更具主動性。
2、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的興趣愛好,要求教師精心選編多種教學內容讓學生選擇。如素質練習,一般都由教師安排固定節目。如上肢力量訓練,學生同做多少個俯卧撐;腰腹力量練習,學生共做多少個仰卧起坐等。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不利於個性的發展和主體性的發揮。因此,諸如上面的訓練可以這樣安排:事先多選擇准備多種訓練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項目,讓學生從幾個項目中任選一個項目練習,運動量以達到自己最大強度的百分之多少來確定。學生從「訓練項目超市」中,自由選擇練習內容,其練習的興趣和鍛煉實效將大大提高。
3、教學內容的綜合化、開放化
在體育教學中縱向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橫向的擴展,啟發、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經驗,從各種思維角度去研究,去理解,從而解決體育學科中的問題。這就要求體育老師在內容選擇與制定上綜合化,促使師生將體育學科的教與學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要適應的個性化發展,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正確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選擇,使教與學更具開放性,更適應時代需要。
四、讓學生明確目標,做體育練習的主人
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條件,學生若不明確教學目標,課堂練習中就會漫無目的,充滿盲目性,處於被動練習狀態。
體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及評價的功能。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目標的功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活潑地進行體育練習。體育教學目標一是要明確具體;二是要通過學生努力,可以實現,先讓學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標梯度。過去教學中目標抽象、模糊,空洞,讓教學中的訓練程度和評價都很難把握,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學生投准能力」,改為「用沙包向8米遠,直徑為1米的地面目標投准,命中度一級指標為70%以上,二級為60%以上,三級為50%以上。這樣具體操作性強的目標,練習起來學生目標明了,心中就有數了,不在把練習當作應付老師的負擔,就會積極認真的做好每一次練習,做學習和鍛煉的主人。
總之,在如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不能降低教師的作用和地位,而且會因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師主動具備更高的職業素質。因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不可能自然生存發生,需具備相應的條件,而這些條件要教師來創造和提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發生轉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