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創新課程
❶ 如何講好創新課
創新沒有固定模式。為了學生發展,我們就應當大膽改造我們課堂,發揮教師的智慧,打破陳規,突破框框,產生出新的或有意義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希望每節課都是創新課,因此,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應當精心設計創新支點,每堂課中都要立足於培育學生創新素質。具體到創新課比賽來說,我認為:一、教師功力是課堂教學的力量創新教育是以繼承為基礎,以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因此,放棄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一味求新求奇,顯然是對創新課的誤讀和歪曲。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師生。在創新課比賽中,您也許會發現,最後比拼的還是教師個人功力。這是因為,參賽教師十分重視,都進行了精心准備,有些老師的課還是集體備課並進行了試講,在課堂教學設計和進行內容的把握上都不會有較大出入,而教師個人功力是自己的真功夫,「教得曲唱不得」,尤其是在課堂細節和生成問題的處理上會明顯的顯現出來,所以,有人說:課堂教學比賽比到最後是個人功力的角逐,這是有道理的。 什麼是教師的功力呢?它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日常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隨著時代的發展應有新的內涵,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粉筆字、普通話」外,多媒體等電子教學用具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的教態、目光、聲調及肢體語言等自身素質也應屬於基本功的內容。二是教師的學識水平。學識應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層含義,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課堂教學水平提高的基礎。在這次創新課比賽中,我們發現部分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新穎、教學觀念先進,但對教材的運用和挖掘方面明顯不足,讓人產生華而不實的感覺,這實際上就是自我知識內涵不足的表現,所以,我還是再三建議:青年教師要少浮躁多讀書,只有首先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靈活駕馭教材,指導學生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多方面的,我這里只強調一點課堂調控能力。在這次比賽中,我發現不少教師或對學生(小學)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猶豫不決,或對學生(初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束手無策,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教學預設不足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教學經驗和機智不夠造成的,如果採取輪流發言、小組代表發言、指定發言等方式可以適當降低課堂「過熱」現象,而降低問題難度、聯系生活實際和結合學生興趣又可以使課堂「增溫」,所以,課堂調控能力是教師日常反思的體現。三是教師個人教學風格和特長。教學風格和特長是教師個人所獨有的不同於其他人之處,這些因素不是課堂比賽前備課能「備」出的。教師利用自身的特長去創新,是一種揚長避短的聰明比賽方式。比如本次比賽中,有兩位教師解讀了《鄉愁》這首詩,一位被我評價為「這首詩是為她特有的朗讀而譜寫的,是該首詩歌朗讀的絕唱」,另一位顯然讀這種「憂郁」情調的文體不適合。如果這位老師認識到讀不適合「我」的特點,那麼就應該選擇發揮學生的水平,讓學生或用錄音來范讀,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教師和學生本身都是課程資源,善於挖掘的利用是教師功力的另一方面。教師的特長和獨特見解,是教師的自身素質。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要「知己」。 二、教學激情課堂教學的神韻無論怎樣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我始終認為:課堂教學沒有激情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我也從未看到一節平淡的似白開水的課能夠獲得好的比賽成績。贊可夫說:「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高昂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知識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什麼是課堂教學激情呢?我認為:教學激情首先是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師全身心地沉浸於教材內容之中,全身心地融入和學生的交流之中,實現了「倆耳不聞窗外事」的忘我程度,就會達到課堂教學的情感高峰,就會吸引全體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精力。任何心不在焉的神情和言行,都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教學激情是教師飽滿的情緒。人們常說,睏倦的情緒傳染人,高昂的情緒感染人。教師從跨進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狀態就影響著教室的氣氛,並為此節課確定了情感基調。教師在課堂上感情抑揚起伏,學生情感就會隨之而波動,或奔騰似江水,或抒緩如清流,從而體驗到師生共同暢游知識海洋的愉悅。一節沒有感情激盪、沒有體驗幸福的課,必然是沒有情緒、沒有收獲。第三,教學激情必須有學生的課堂共鳴。沒有激發起學生激情,無論教師多麼有激情,課堂都是無效甚至是可笑的。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就不能出現教師在台上盡情表演,學生在台下的睜眼觀看,創新課堂拒絕出現聽眾,教師應盡力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和諧互動的大舞台。山東省創新教育課題組齊健教授認為:課堂應當是一個「情感場」,它應當有利於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不斷得以發展與完善——這一方面需要教師最大限度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科課程內容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本身必須要全副身心的融入其中,以情動情,以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也就是要努力營造一個「情感的課堂」,一個激情的課堂。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教師應當把握「激」情藝術,善於運用活潑、生動、富於啟發性的語言,藉助多媒體演示、朗誦配樂、角色表演等,充分調動起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 三、善於創新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我們不提倡教師為創新而創新,創新應是每位教師的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應體現在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日常行為中。創新課如果沒有創新就失去了生命,創新是一種改進,是一種完善,是一種優化,是一種發展。從創新教育的理念來看,課堂教學創新應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因學定教。就是依據學生身心特徵、內在需要和學生基礎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以學定教」 要求教師,一是具有創新教育的課程理念,教學觀念決定行為方式;二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洞察學生學習的動向,找到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和理想切入點;三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具有把學生表現與創新教育理念進行快速結合的教學機智。因此,教師不能憑空想像設計教案,應注重了解學情,敏捷捕捉教學信息,靈活地開發課堂,生成資源,創設開放的、動態的、發展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第二、生活重建。齊健教授認為:課堂應當是一個「生活場」,而生活是離不開活動的,活動的主角又是學生,因此,在我們的課堂里,就必須要改變過去那種沉悶、呆滯的局面,要讓學生這個主體真正「動」起來。——當然,這個「動」,主要是指學生內心世界的「動」,思維的「動」,情感的「動」。換言之,也就是要努力創設一個「生活化的課堂」,一個「活動化的課堂」。重建課堂生活,需要關注學生基本的生活形式和生活空間,要通過發現式、創新式的認知,展開智力技能和認知態度學習與體驗;課堂教學取材於實際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認清自身與知識的價值,可以獲得學習的動力。重建課堂生活,還需要拓展課堂教學的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要根據實際需要打破傳統課堂「秧田式」「教堂式」的空間布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的空間,通過體驗現實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來賦予課堂教學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第三,多維互動。教師要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動,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以及學生與教學中介(教材、教法、媒體等)互動,以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去主動地建構新知,從而培養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一要善於創設學生質疑的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實踐探究的慾望;二要為學生創設自主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共同提高;三要積極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程序,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學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第四,活動建構。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的智慧來源於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教學內容變為活動的形式,就會牽動學生的心靈,形成強大的引力,給課堂教學注入清新鮮活的空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的一種動態發展過程。「教師式學生」「學生式教師」都會自然地存在於課堂情景中。教師不能僅僅把自己當作教材的施教者,而是要注意到課堂中有許多新的教學資源,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第五,動態生成。動態生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開發和適時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由於教師和每個學生的解讀方式不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不同。因而,課堂教學不應視教材為聖經,應把課堂教學活動所依託的教材看作是師生對話的「話題」,一個引子,或者一個案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智慧來重組、優化、豐富教材,可以將相關的教材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對教學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和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預設才能富有成效。同時,也只有在實施預設時不拘泥於預設並能智慧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生成才會更加精彩。
❷ 怎樣進行課堂創新性教學
數學課堂如復何進行創新教學設制計?
.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是多方面的,同時,受教師教學理念、師生個人素質等因素的影響,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注重開放型題目的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數學課堂教學
激趣引題,自學探究
自主思考,獨立探究
❸ 結合實際教學過程,談談如何才能上好一節創新課
處於新課程改革的浪口風尖,我們應該如何適應新形式的要求,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而准備好每一節語文課,通過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必須反思的問題。綜觀我們的語文教學,需要反思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諸如我們辛辛苦苦地為學生批改作文,為何學生的作文能力不能提高甚至還有不少學生畏懼作文;我們每天都在進行文章的講解與分析,為何學生的閱讀水平不能提高乃至不會閱讀書籍;我們在講授知識點上詳細周到,而且上課的過程非常嚴謹,為何學生的語文成績仍然不能得到提高甚至出現大部分學生達不到合格線。拋開城鄉教育的差距不說,我們的語文課堂確實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語文教育的宗旨、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以及各種文體教學的具體方法等等,這些都需要一線語文教師給予高度的重視,透過必要的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認為,一節合格的語文課應該遵循「先學後教,順學而導」的原則,做到「三會」,教給學生實用的語文知識和靈活的創新能力。 會讀,克服學生被動的學習地位,使其能夠自主地讀書。 一節語文課結束後,你的學生會自主地進行閱讀嗎?語文課上,我們喜歡用分析的方法,把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而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受到老師所講內容的牽制,久而久之,學生便習慣了這種單一的授受模式,一旦固化了這種先入為主的學習方式,其學習就落入了被動的狀態。在學生的頭腦里,只認准來自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只局限於課堂上的學習,而對於課後的學習則大可不必去理睬。但是,就算老師再有本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通過課堂教學就能夠原原本本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如果學生習慣於接受,而教師習慣於給予,師生之間的教與學不能實現互動,那語文教學就註定要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學生的知識素養要得到提高是何其難。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早已習慣安安靜靜地等待老師的講授,缺乏學習的主動意識,對於新的教學方法存在著抵觸情緒,讓人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窒息。沒有來自學生內在的主動的求知慾望,任何外因的作用都起不了積極的作用,反而會產生諸多不必要的負面效應。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沒能體會到快樂,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厭學情緒隨即而生,這不斷地增加了語文施教的難度。作為過來人的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深刻體會,當你對文章有了反復的閱讀之後,你便能自然地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悲作者之所悲,樂作者之所樂,通過反復的咀嚼品味,就能自然地理會作者的寫作技法與意圖,便會有豁然開朗的閱讀快樂。然而學生卻很少對課文內容進行反復的閱讀品味,大多數學生的閱讀僅停留在表面的淺層的閱讀上,三兩次毫無目的的瀏覽根本就不能體會作者的意圖,遑論能夠提出有創造性的讀書體會。 課內閱讀能力的低下勢必影響學生課外閱讀量以及閱讀水平的提高,究其實,緣於學生沒能在課堂學習中學會自主讀書的方法。學生的學習現狀是,課前缺乏必要的預習,上課過程缺乏積極的表現,課後更加缺乏及時的知識整合與復習,這種被動的學習導致了學生學習成績的低水平,更加嚴重的是,學生沒能從課堂學習中掌握必要的方法,就不可能進行深廣的閱讀,沒有大量的高質量的閱讀積累,就不可能有學生自主讀書的豐碩收獲。 會思,克服學生不良的學習方法,使其能夠自由地思想。 一節語文課結束後,你的學生會自由地進行思想嗎?沒有合理而科學的學習技巧的引領,學生只能成為被灌輸的機器。學生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已經習慣於傾聽老師的一言堂,如果教師想越軌,進行課堂改革,那會遭受學生不良學習情緒的抵觸,當學生帶著情緒進行學習時,其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學生只局限在自己的學習范圍內進行求知,這種封閉式的學習狀態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知識增長速度這么快的社會中,假如不通過獨立的思考和與他人密切的合作,是很難有學問上的重大突破的。學生不會質疑,不會思考,就沒有創造力可言,這是我們所痛恨的。 痛則思過,思過則改。這應該成為語文教師一種自動化的教學習慣。於是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成為我們大力倡導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高效的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就等於找到了知識聖殿的通行證。任何新學問的發現都必須經過學習主體一番苦思,在百覓不得出路之時,有一種頓悟,或經過他人的點撥,才有所創造。一個會反思的學生,必定是一個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在反思中,可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提高自己質疑解疑的能力,可以使自己獲得自由思想的能力。 學習的自主性沒有形成,缺乏一種與人溝通的能力,合作無從談起,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掌握更加成了一句空話。由於學生被灌輸的是聽話式的語文教育,學生不允許質疑,缺乏必要的課堂訓練,沒有自己發言的機會,造成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沒有經過探討和爭辯的學習,其學習效果是不佳的。比如一節課要想多提問幾個學生來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碰到學生都不會,就會打擊教與學的積極性,而那些難一點的知識教學可就不能在課堂上自如地開展了。 會用,克服學生學非所用的弊端,使其能夠自在地應用。 一節語文課結束後,你的學生會自如地運用知識嗎?這是一個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但是卻可以通過必要的考核加以驗證。學生在生活中究竟能不能自如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很難進行測量,而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可以通過必要的考試得以證明。假如學生的成績不好,那就說明其學習的效度不佳,反之亦然。我們知道,這種簡單的方式不能成為我們考核教學業績的唯一標准,但是我們可以在及時的教學反饋中,修正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和節奏。 反觀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的教學不能夠給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力,主要是我們的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比如我們的作文教學,為何學生喜歡說謊、喜歡在作文中說假話,而一旦有學生說真話卻成了眾矢之的?這就是變相的語文教學。沒有了求真的態度,我們就不可能教出真人,這是語文教育的弊端所在。語文課堂的改革首先應該在思想觀念上進行改革,應該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把所學與所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正如葉聖陶所提倡的「教學做合一」,只有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有用的、實用的知識,才能夠在生活中自如地應用,提高工作、學習與生活的能力,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會讀,就像先學會走路;會思,猶如學會怎樣走快;而會用,好似體會到走路的快樂。讀思用合一,這是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淺陋看法。會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先解決了課內文本的閱讀,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再轉入課外的海量閱讀,積累下大量的感性的語言材料。會思,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在積淀了大量的感性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思考,提出有創見的看法,為創新准備充分的條件,為發現新學問創造條件。會用,這是語文學習的關鍵,當擁有了大量的知識儲備的時候,就要在實踐活動中提高運用知識與創造知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改變現實的能力。 第三階段作業:請按要求寫一份創新教學設計 《匆匆》(人教社課標版第12冊語文)創新教學設計《匆匆》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課前准備 1.搜集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讀作品,課文重點句子的課件。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言欣賞,激趣引入 指名背誦課前搜集的惜時的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師:是啊!時間轉眼就流逝了,盡管人們知曉了時間的可貴,可是卻無法挽回已逝去的時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播放《匆匆》朗讀作品,學生欣賞完後回答,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2.自由朗讀課文,讀准生字新詞,要讀正確讀通順. 3.指名讀文,糾正字音和斷句不準的地方。 4.自學生字新詞,檢查學生對下列詞語的理解:確乎、涔涔、頭腦脹痛、潸潸、凝然、徘徊。 5.練習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幾遍。 6.練習把課文讀熟,指名讀給大家聽。 7.你對課題怎麼理解的?課文先寫什麼,接著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如輪讀、范讀、小組讀、默讀等)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時光特點的詞語。 2.畫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讀懂的句子旁邊寫寫批註。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讀書記號。 3.小組之間交流一下讀書體會,討論討論不懂的問題。 4.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問題引入,整體理解 1.一種無奈,一聲嘆息,時光老人總是來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課文中寫到: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板書:一去不復返) 思考: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用書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各組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選重點記錄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結合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師生重點品味以下句子:◇課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1.說感受,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麼? 2.指導朗讀。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幾個問句) 3.師: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用一連串的追問表達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請你反復讀兩遍,細細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齊讀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著,……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1.讀句子,思考:為什麼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麼?這個詞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體會到什麼? 3.作者把什麼比作「針尖上一滴水」? 4.指導朗讀: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作者有著無限感慨之情。讓我們讀出這種感慨和留戀。把重點的詞讀慢一點,重一點。 ◇出示句子「於是──洗手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讀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 2.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 3.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4.你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 (在 時候,時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1.指名讀句子,體會作者感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2.寫話練習: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裡,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 過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師:作者再次用輕煙,薄霧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作者一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反復吟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體會,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除了剛才我們體會的句子以外,這篇文章還有許多的妙處呢?我們再來朗讀全文,再仔細品味一下作者對匆匆而逝的時光而發出的感嘆! 三、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也體會到作者感覺時間流逝而自己沒有作為的傷心,還有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 那作者為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體會作者排比、比喻、擬人等寫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讀交流,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1.推薦閱讀:朱自清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選》中還有《蹤跡》,《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等文章都很值得我們去讀。 2.同學們,時光匆匆而逝,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時日,我們該如何珍惜呢?讓我們來感悟一下吧,課件出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選自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五、課外作業,內化感受 寫一篇讀後感,課下與同學交流。
❹ 什麼是創新課程
創新課程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如何把自己已經掌握的各個方面的知內識(實屬踐知識與理論知識)容調動和融會貫通起來,並發揮想像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
在教學當中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對於事物的洞察能力與發現事物之間的異同點並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培養他們「異想天開」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❺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❻ 怎樣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隨著現在科技發達和多媒體的進步,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前進,如果改善並且創新教學方法,是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舊的教學方法「重教太過」、「教學分離」等主觀主義痼疾。這種主觀主義的特徵是教學過程被演化成簡單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教師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復地一味灌輸和強化作業。人們也習慣於把教師所乾的事稱為「教書」,把教師教書的法子稱為「教授法」,似乎教員是專門教書本知識,此外無別的可教。教學脫離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在校內也似乎除受教外,無別的功課可學,於是乎出現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學的事體,都被教的事體打消了。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來卻又像教校」。他尖銳地指出這是教與學的分離,並呼籲「教學二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兩者分離是違背教學規律的,其弊端最終表現為「一來先生收效很少,二來學生苦惱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學方法必須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取代舊的教學方法。他說「我自回國以後,看見國內學校里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認定有改革之必要」。同時他指出中國應同歐美國家一樣,要廢除注入式、填鴨式的教授法,取而代之的應是「教學做合一」法。陶行知明確闡明「教學做合一」法的含義,在撰寫《教學做合一》一文時,指出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來定。後來又進一步闡述「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陶行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做」的環節,認為「做」是首位的,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與學之所以能統一,就是統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否則,「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動精神,反對灌輸的教學方法。明確的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結合在一起。他明確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教給學生」,教師要在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上更進一步,使學生「不得不憤,不得不悱」。陶先生要求,要特別注意把自動力的培養貫徹於全部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傳統教育用會考來確定學生是否畢業,會考成為衡量學生學業的惟一標准,這種教育制度不僅扼殺了學生的生機,束縛了青年的思想,而且使學校成了會考籌備處,學校必須教的課都是要會考的,不會考的課則「不必教;甚而至於必不教」,學校中的音樂課、圖畫課、體操課、家事課等等課內外的活動都被取消了。陶行知尖銳地揭示出這種制度是「變相的科舉」,「大規模地消滅民族的生存力」。因為,學校「所教的只是書,只是考的書,只是會考指南,教育等於讀書,讀書等於趕考」,「一連三個考趕下來,是會把肉兒趕跑了,把血色趕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趕掉了,這真是殺人的會考,用會考在殺人」。為此,他大聲疾呼要停止這種毀滅人生活力的單純性文字之會考,對學生應採用新的評價方式。陶行知主張以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建立和發動能培養生活力的創造的「考成」,並闡明「考成」要以生活的實質為內容,不能象會考那樣「紙上空談」,要注重學生的身體強健狀況,手腦並用的程度以及改造物質和社會環境的程度。陶行知深信這種著眼於實際生活,重視培養人的實踐力、創造力的「考成」,較之會考制度引發的「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創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靈魂。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背景下,總結並借鑒他成功的教育理論和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論主義和現實意義。
❼ 如何進行課堂創新性教學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學習、競爭已擴展到人的一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參與競爭,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可增強學生的參與精神,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還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在競爭中產生成功感。競爭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看到集體的力量、群眾的智慧,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通過競爭學習能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強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採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並嚴格處理。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了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准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上不失激情,但太過關注過程的設計和結構的完整,對於那些投偏了的球,通常是一帶而過或置之不理,按照早已制定好的教學目標按部就班、一絲不苟地前進,學生在我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走進預想的「領地」,作為教師的我有時更甚至替學生思考,代學生言論,無形中,控制著教學,操縱著學生。學生的思想的渴求和學習的需要被我置之腦後,無形中的一支指揮棒束縛住了自己的教學,也把學生們困在了一個固定的圈子裡畫地為牢。失去了傾聽的課堂永遠是沒有生命力的課堂。
葉瀾教授說:「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於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是的,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教育活動,才能與學生形成平等與友好,理解與尊重,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師生關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樣,在平等、和諧、快樂、安全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展現出他們的才華和智慧,學生表現出他們的天性和聰穎。因此,有人說:「課堂因差錯而精彩」!
三、充分的課前准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鍾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准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准》)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准》,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准》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❽ 創新課程怎麼寫
1、明白知識就在身邊,從生活中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在備課時根據給出的例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感興趣的事進行改編,然後進行教學,讓學生覺得自己學習的數學都是生活中常見、熟悉的事物,學習後又能把這些知識拿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他們很快會明白學數學知識是很有價值的。 生活中的事情有絕大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過,大腦中可以很快呈現出這種印象,不抽象。所以舉手回答的學生明顯比以前多了,大家都很願意去思考,回答也非常流利。這樣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課本中的知識,明白學習數學就是幫助自己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營造了一個活躍、和諧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本文來源於,網路一下「」你就能找到本站。 2、融洽師生感情,促進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平日的教學觀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由於喜歡某個老師而對她所任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而對她所任學科毫無興趣,學生這方面的表現特別明顯。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同樣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在兩個班教學,其中一個班我用微笑的臉、表揚、肯定的語言進行教學,這堂課在輕松、愉快、和諧中順利完成;而另外一個班,我板著臉孔,粗聲粗氣地對他們說話,這堂課在沉悶、壓抑中進行,到最後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一個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一個肯定表揚的手勢,都能使學生萌生積極愉快的感覺。相反,教師過分嚴厲的批評,兇狠的目光,斥責的聲調會使學生望而生畏,產生一種壓抑,甚至恐懼、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善於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心境,用積極姿態,滿腔熱情地進行教學,用自己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數學。 3、課堂用賞識的語言激勵學生,激發自主探究的動機。 在教學中,運用賞識、表揚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一一加以肯定,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一句話而使陰霾的心情雲收雨霽,使平淡無奇的日子絢爛繽紛,甚至可以發跡他的一生,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表揚贊美之詞,因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地位是神聖的,教師即使說一句:「回答正確」「你真棒」「真愛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簡單的話而產生對老師、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主動、積極地去探究知識。
❾ 創新課程包括哪些
課程特點:
1. 幼兒離不開游戲,在游戲中幼兒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本課程採用幼兒所喜愛的低結構、快速塑型材料,讓孩子們能夠使用點、線、面、軸、齒這5個基本元素進行自由拼插。在游戲中,幼兒能夠使用運動方舟創造力游戲材料,藉助「積木語言」,運用與身俱來或自己所創造的符號系統,表現自我,滿足自我,實現自我。
2.體能創新課程的創造力游戲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態到動態,由動態到機械聯動的建構模式,讓孩子在玩游戲過程中完成一維、二維、三維再到四維的持續漸進學習。
3.3-7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體能創新課程的創造力課程結合27項手部訓練,鍛煉孩子手部精細化程度,使孩子得到手手協調,手眼協調以及手腦協調的全面鍛煉,從而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本課程運用獨特的設計理念讓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情緒飽滿,態度積極,通過眼、耳、手、口、鼻、身、心等多感官共同協調鍛煉,促進豐富而健康的腦神經鏈接,構建出優質、高效的大腦神經網咯、從而達到促進孩子全腦發育和開發的目標。
這套課程結合運動方舟運動器械多變的特點,一物多用、一物多練開發了科學,規范以及充滿童趣的體育活動,既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性,又關注幼兒發展的整體性,最終促成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