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心理課程標准
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某某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市場經濟大潮中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學生成長的需要,是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指導和規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本區域中小學學校教育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三個面向」方針堅持育人為本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個別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 培養目標
1.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空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1.小學低年級:
(1)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2)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小學中高年級
(1)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
(2)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學生交往,建立開朗、合群、樂學、自主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五、具體實施的方法和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的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為輔;方式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行動為主。
第一、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要列入教學計劃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的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選取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學生接受輔導的面廣,有利於整體提高。
第二、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的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詢、知心老師信箱、家訪、班主任電話、個案研究等。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的分析成因與問題的性質,依據診斷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結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團體輔導
小組輔導也稱團體咨詢(心理興趣活動小組),是一組學生在輔導老師指導下討論訓練並有效地處理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小組人數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其成員多為同年級的、同年齡學生,且有類似的待解決的心理困擾。小組輔導適用條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且小組成員願意在團體中探討他們的問題。一個小組通常要活動十多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有較好效果。應該強調指出的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四、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中成長的過程中成長。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體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色。新生入學時的「始業輔導」,畢業時的應試心理、志願選擇輔導也屬於這一類。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它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
第五、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
通過有關的知識講座,結合校本課、校刊,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
第六、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
第七、利用社會、家長、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網路、社會主要事件,任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家長學校、家訪、家長會對家長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導,幫助其重視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進步生愛心捐助,一對一結對子,感恩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Ⅱ 中小學心裡健康的原則和標准分別是什麼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原則
1、了解自我,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對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難,面對挫折能坦然處之,並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失敗
3、悅納自我,對自己的外形特徵、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納認同
4、控制自我,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5、調節自我,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行為目標、心理不平衡狀態、與環境的不適應性,能做出及時的反饋、修正、選擇、變革和調整
6、完善自我,能不斷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7、發展自我,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發展自己的人格
8、調適自我,對環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理解他人,悅納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9、設計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與目標能切合實際
10、滿足自我,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標准: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1.能夠適應學校正規的課程安排,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2.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心情愉快,以當小學生為自豪;
3.有較強烈的求知慾,勤奮好學,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
4.有集體榮譽感,樂於參加集體活動。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1.自知:對自己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並能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發揚優點,改正缺點;
2.自強: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根椐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奮斗計劃;
3.自製:有道德和法規觀念,遵守社會公德與學校紀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行為規范;
4.自覺:自覺努力學習,不怕困難,情緒穩定,樂觀處世,不為一時沖動而違反紀律,不因學習困難而憂心忡忡,始終充滿朝氣。
附: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具有發育性、多變性、可塑性,其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腦發育、語言發育、心理發育等關鍵時期,如果兒童心理問題在關鍵時期及時發現並得到正確診治,則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兒童、青少年在出現心理障礙時,在情緒、行為、生理反應等方面會表現出異常變化:①在情緒方面表現為:恐懼、焦慮、拒絕上學、容易生氣、敵意、想自殺、興趣減少、多變、憂郁等;②在行為方面表現為:暴力行為傾向、離群、沉默、過分活躍、精神不集中、離家出走、逃學、偷東西、迷戀和強迫行為等;③在生理方面表現為:頭痛、肚子痛、嘔吐、厭食、耳鳴、尿頻,可是經醫院檢查又查不出問題。
我們只有了解了少年兒童健康的和異常的心理表現,才能給孩子以正確的心理教育和引導,當發現孩子異常的心理表現時,應給予及時的教育和疏導,使其回到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狀態中,達到防患於未然,保持心身健康。
Ⅲ 小學五年級心理健康課標要求
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Ⅳ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將中小學的學習劃分為六級水平具體是如何劃分的
我來幫你回答,來希望你能滿意自。
1.學習領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按學習內容性質的不同劃分的學習范疇。
2.領域目標:指期望各個學習領域達到的學習效果,課程目標通過各個學習領域目標的達成而實現。
運動參與目標:
運動技能目標:
身體健康目標:
心理健康目標:
社會適應目標:
3、水平目標:指不同階段在各個領域中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
水平一:義務教育階段1~2年級
水平二:義務教育階段3~4年級
水平三:義務教育階段5~6年級
水平四: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
水平五:高中階段10~12年級
水平六:作為高中階段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展學習目標。
4、為什麼要劃分學習水平?它的依據是什麼?
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徵學習階段的特點劃分等級。
1. 有利於適應我國教育的地區、學校、學生之間的差異這一特點。
2.有利於調動學校和學生的積極性。
Ⅳ 中小學生情緒健康的標準是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標准
第一方面是學習: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首先是能夠學習的,在學習中獲得智慧和能力,並將習得的智慧和能力用於進一步的學習。因此,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健康的標准)
1、是智力正常。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學生智商至少應該在80以上 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順利完成學業。這樣的學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
2、是能自我滿足。這里所說的滿足感,實際上就是一種學習上成就感。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動機。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一心想成為全班第一、二,結果總是對自己不滿意;而有些學生卻不想有所作為。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甘於落後。這種過於強烈和過於滯淡的學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因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是能「保持在適中的水平上體驗學習的成就感」能在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
例如:有一學生考65分非常高興 ,因為他本來就只能考60分,65分對他來說已經能在學習上獲得自我滿足感。這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的學生。如果一個本來成績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當一回事,甘於落後的話,這就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
3、是能排除學習中不必要的憂慮
例如:有些學生考試不理想會產生悲傷情緒,考試前會出現焦慮。問題在於,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一直不能擺脫這些不良情緒的陰影,結果焦慮過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學生,甚至害怕去學校,對學習產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學生在學習中也有煩惱,會採取積極的方法,會擺脫這一消極情緒。
第二方面是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學生既有好朋友,又樂於與人交往。能與父母形成親子關系,與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學形成較好的同伴關系。
我們常發現班級中有的學生樂於與人往,但總是交不到一個朋友,沒人理他。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有些同學卻喜歡獨來獨往,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些都是人際關系不健康的表現,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認識
心理健康的的學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並努力謀求自己的最佳發展。甚至有些學生對自己無法彌補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有時還會自我安慰。
有些學生,一次考試考砸了或做了錯事之後,總是極力地找各種借口或對同學和家長隱藏。還有些學生就是不承認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點。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學生。
第四方面是社會適應力。
人是生活在現實環境中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個人的生活和學習有重要意義。所以心理健康的學生都能了解現實,正視現實。社會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學生的准則。生活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學生容易產生出各種心理行為問題。
例如:有些高年段學生沉迷電腦游戲,沉迷虛擬世界裡,對學習不感興趣。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
以上四點,是我們評判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標准,
Ⅵ 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學習方面的心理健康
學習是中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具體地說,學習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現在六個方面。
(1)體現為學習的主體。心理健康的學生,時時處處表現出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和積極的探索者。
(2)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心理健康的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並從中增強對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學習的能力。
(3)從學習中增進體腦發展。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合理使用體腦,順應大腦興奮和抑制的活動規律,注重一定的運動調節,能藉助體腦獲得智力與能力的更好發展。
(4)從學習中保持與現實環境的接觸。每個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學生與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且在時間上比較短暫,不會妨礙其學習和人際交往。
(5)從學習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健康的學生能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進行合理的調節。
(6)從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的學生會制定學習計劃,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經常復習、預習功課,長期堅持努力學習,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中小學生的人際關系主要涉及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等方面。學生處理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的能力直接體現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際關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現在五個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心理健康的學生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既重視對方的要求,又能適當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保證人際關系的健康發展。
(2)能客觀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會以表面印象來評價他人,不將自己的好惡強加於人,而是客觀公正地了解和評價他人。
(3)關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學生知道只有尊重和關心別人,才能得到回報。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關心中才能獲得發展。這就是「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的道理。
(4)誠心地贊美和善意地批評。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是虛偽地恭維別人,而是誠心誠意地稱贊別人的優點。對於對方的缺點也不遷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評,並幫助其改正。
(5)積極地溝通。心理健康的學生對溝通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在溝通中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他們溝通的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詞,在積極的溝通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友誼。真誠的友誼意味著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學生能與人和諧相處,親密合作,但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和人格,即在保持個性和差異的前提下親密合作。
3
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並悅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確地認識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1)善於正確地評價自我。心理健康的學生必須學會正確地評價自我,不為他人的議論所左右,能夠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從而逐漸成為自信、自尊、自愛、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
(2)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心理健康的學生能經常反躬自問:「我在某方面的情況與別人相比怎麼樣?」他們除同周圍的人相比較之外,還常與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健康的學生把別人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能虛心地接受別人的評價,從中認識自我。
(3)及時正確地歸因。及時而正確地歸因能夠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因為學業成績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個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但如何歸因呢?是歸因於運氣、教師教得怎樣、有否提供條件等客觀原因,還是歸因於主觀的能力與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學生,主要歸因於主觀。
(4)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心理健康的學生不斷擴展自己的生活范圍,從中不斷地充實自我,超越自我,悅納新的自我。
(5)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平。心理健康的學生,善於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標的難易程度,把抱負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實現把握,又有可能冒失敗風險的層次,以此激發自己努力進取。
(6)具有自製力。心理健康的學生善於為既定的目標而克服困難,迫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善於抑制自己的其他不良行為和沖動,遇到挫折不憂郁、不悲憤,鎮定對待,分析根源,保持樂觀態度。
Ⅶ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1、有正確的自我復觀念,制能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2、對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3、和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尊重友誼。
4、情緒穩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這點是很重要的。
7、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要相信自己。
如果是中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拿捏不準,推薦可以使用一款人民德育APP,對自己進行一個心理測評,平台上有許多專業的心理專家,可以幫助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