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校外課程資源開發計劃

小學校外課程資源開發計劃

發布時間: 2021-03-06 15:57:22

A. 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促進小學語文有效學習

摘要】《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課程資源;有效學習
說起課程資源,其概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後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等。」從廣義來看,只要有助於課程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之物,無論校內還是校外,也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均為課程資源;從狹義來看,指可以直接為課程實施服務之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為了我們教師所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小學語文有效學習談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應該對課程資源有個科學的認識。那麼什麼是課程資源呢?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課程資源指的是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課程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只是空談,很難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開發並且利用適宜的課程資源是課程實踐的前提,而課程實施者對課程資源的認識程度又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強度,也就決定了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實現水平。
二、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學的基礎,更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而這種內涵與精神的傳承,僅依靠教材和課堂是不夠的,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即使我們是貧困地區和薄弱的農村學校,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例如農村自然風光,鄉土人情,悠久歷史,生產生活,農村的傳統文化等等,但缺乏的是對於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要語文學習富有活力就需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
三、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操作措施
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資源無處不在,要仔細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等著我們去發掘。按照課程資源特點,我將在本學期把課程資源進行如下教學安排:
(一)特色引領,開發校本資源。在學校生活中,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學生的視角之處皆為本土化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之處。
1、 校內課程資源:
① 教室
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將要在全年開展「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閱讀活動,選擇一定數量的古詩詞,作為學生必須熟讀背誦的篇目,同時定期向學生推薦一定數目的課外閱讀書籍。要充分利用教室這個教學環境使學生沐浴在書香的良好氛圍中。把教室建成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課程資源中心。如建立班級圖書角,要盡可能組織學生天天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並將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內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教室里的隊角、特色角、抬頭標語,教室里的展示角和黑板報等一起構成了室內動態知識源。
② 圖書館、閱覽室、宣傳欄等
圖書館、閱覽室內藏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小型校內資源庫。而宣傳長廊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利,也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
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的布置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顯現的校園景點、設備設施,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豐富多採的文體活動等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如通過參與校園文體活動,獲得寫作素材。而學生對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感興趣,我們可以發揮校內室場的作用,比如學習植物、春天、四季等自然知識時,就可以把課室安排在學校的操場,讓學生實際接觸大自然,把學習語文變成一件樂事,也必將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結合校園生活這個教學資源開展應用性習作活動,例如:通知、留言條、尋物啟示、請假條、書信、借條。
④ 校內人力資源—教師
人力資源是人們容易忽略的重要資源。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的生活閱歷、實踐智慧、特長技能、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他們本身就是一本知識豐富的「書」。所以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互相借經驗、借智慧,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生成,使單一的觀點得到合成和加工,有利於達成教學的目標。
2、校外課程資源
①社會、生活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等顯性資源,也包括社會生活經驗、社會文體活動、生活過程等隱性的資源。
學生的學習內容源於生活,超越生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觸動往往比單純的聽、說、讀、寫更深刻。語文,不是枯燥的讀背,而應該是在實踐中學得知識。語文課程標准也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該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同時要把課內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語文教育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到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學習貼近生活。如交通安全警示句、春聯、日歷本上的小知識、廣告、歌詞等。只要自己經常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收集,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在生活中學知識、長學問,那麼,學生的語文能力必將逐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我還要鼓勵學生參加村裡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從而使其各種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鏈接生活,提高寫作能力。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們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事,說一說,寫一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②自然、鄉土資源
自然風景、人文名勝等資源使得語文課堂更加廣闊。應該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並將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范疇中,增強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新課程標准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城鄉之間也各有特點:城市學生熟悉的是競爭、下崗、經商、工業園、喧囂的城市……而農村學生熟悉的是雞鴨、禾苗、立體農業、蔬菜基地、寧靜的鄉村……因此只有開發利用好具有濃郁地方特點的課程資源,才能被學生所熟悉,才具有親切感和感召力。此外,我們還必須把握不同地區的人文性,讓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閃耀人文校本之光。
③網路、時代資源
多媒體課件由於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能給在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難點的化解上、難以觀察的過程的展示上、課堂容量的擴展上恰倒好處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由於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根據課文的講解適時的補充了一些內容:如杏林子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身世基礎上理解課文,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又在講完課文後適時向課外延伸,在播放積極向上的音樂的同時出示了一組生動的畫面:蓬勃向上的小草、爭奇斗艷的花朵、頑強拼搏的運動員、自由飛翔的鳥兒、向命運挑戰的殘疾人。此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再進行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學生就是在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基礎上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 同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我及時追問:生命到底是什麼呢?「生命是一首詩」,「生命是一杯茶」,「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生命是廢墟上的一朵花」......學生的理解五彩繽紛,學得也輕松。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直觀、形象、生動,啟發了學生思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也讓聽課老師們為當時的教學效果而感到震驚,評課時,教師們一致認為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畫龍點睛之舉,與語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而我們對現在置身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有著真切地體驗和感受。它擁有許多適合我們開發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能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只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們獲得知識才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聯系日常生活,開發親情資源; 引導學生融入學校大家庭中,與真誠交往,體會親情,為說真話、訴真情、寫真文提供有利條件。教師節,把甜甜的笑臉、整齊的隊禮、高聲的祝福、美麗的鮮花、尊師的歌聲一一獻給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任課老師,向老師問候節日,給老師道聲辛苦;在暑假和寒假生活要求中,把親情作業納入其中,用一份份獨特的親情作業來孝敬長輩……表達自己對老師、對親人的愛心。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了解父母為了家庭生活而付出的辛勤勞動;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了解老師為了教育自己的學生,不顧自己身體,懂得長輩對自己的殷切期望……這樣的親情,本身是一種直接進入學生心靈層面的隱性資源。
④社會人力資源
社會是人的集合體。在我們身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應該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為課程教學服務。比如很多家長能夠指導或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多朋友、親戚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或擁有從事某項活動的豐富經驗。學生在與他們的交流與交往中必然會累積大量的感性的知識。同時,這也給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參與討論,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
(二)開發並利用好語文教材
1.作為重要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創造性地使用和處理教材。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要力圖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2.創設生動活潑自主學習的方式,滿足學生學習語文需要。
我們要徹底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方式,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後搜集資料,組織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3.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比如,我們學校結合當前的感恩教育所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學會感恩」,就要求學生用心觀察、發現應該感恩的事物,並用實際行動表達感恩、體驗感恩,還要寫好一篇感恩的文章,參加學校「感恩的心」徵文比賽,將思想教育寓於語文的學習和運用之中。一篇篇情感真摯的美文應運而生,《謝謝地球媽媽》、《感恩小草》、《我給奶奶洗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創設多彩的有利於母語學習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我們學校在教室里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和「學習園地」;為班級取名:「誠信團隊」、「勤奮樂園」、「智慧小屋」……一個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體現了孩子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校園內的「古詩長廊」、主道兩邊的文化牆、草坪上充滿愛心和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的校園環境中通過各種渠道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5.開發並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課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學校在分析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配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構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根據學校特點開設的校本課程往往形式活潑,新穎有趣,能激起孩子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學校開設的「每周一詩」課程,讓孩子在誦讀古詩的同時為詩配畫,既讓他們從小認識優秀的中華文化,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相信只要我們充滿信心,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我國培育出優秀的未來接班人!
6、活用教材資源 深化課堂
語文課是技能課,也是實踐課。語言的作用是為了交際,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了解祖國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教會學生使用語言。所以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准精練點,促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傳授新知識是一堂課的重點,有的老師總喜歡把新授課安排的過分緊張,反復講解,讓學生不停的記筆記,可是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假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和文本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在看圖後,再進行說話訓練,或者根據教材適當的補充一些資料,如時代背景、作者簡介等,教學就會顯得精彩而又靈活,更見成效。如我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當學生對「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難以理解之時,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時補充了作者杏林子的資料,在學生對杏林子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他們談談作者杏林子是怎樣「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是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學生馬上就列舉了雷鋒、張海迪、霍金等一些人的事跡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樣就很快的理解了這句話,輕松的理解了課文的深層意思,絲毫不見枯燥、乏味。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培養了說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於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緊緊抓住了「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這樣一句話來體會意思,訓練說話,培養思維,這樣就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總之,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只要我們合理利用,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張香竹.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 009.
[2]李貞詳.「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實踐環節[J],2 007,(7).

B. 如何利用和開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你好摘要:因地制宜的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明確其概念,深入了解其促進教育成果實現的價值,剖析目前農村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症結,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認識水平,合理有效地進行篩選利用,更好的實現課程改革目標,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鍵詞:課程資源;誤區;篩選利用;共享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相對靜態的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為目標。立足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展。課程資源是這次課程改革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課程實施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更取決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脫離課程資源的改革將無法實現課程改革目標,農村小學亦是如此。然而,現在的農村小學的語文課程可卻仍然存在「讀語文、講語文」的形式的現象。學生的語文素養無從談起。所以面對農村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這一老話題,仍需重新審視。一、走進課程資源,明確含義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要素來源如:知識技能、生活經驗、活動過程與方法、學教策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等因素。課程實施的條件作用於課程,雖然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如: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網路資源,人力,物力,人文環境等。③課程資源包括課程的要素來源和實施條件。課程資源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由於劃分標准不一,課程資源可劃分出不同的類型,但終究是在澄清其含義。因此,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利用學校內部課程資源,一方面加強校外課程資源的利用度,為實現課程目標保駕護航。二、走進課程資源,明確意義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豐富性、適應性、實效性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現水平。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充分考略我國學生生活環境,經驗背景和個性特徵方面的差別,在國家課程設置基礎上,還設有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強調學校教師富有創造性的實施新課程,更具彈性,為形成豐富高效的教學模式墊上基石。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結束了只啃課本的教育局面,沖出了狹隘教育的牢籠,讓師生生活進入教學過程,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課程下的教學,師生地位發生了變化,三尺講台再也不是教師獨演的舞台。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漲,教師的工作做也富有的自主性、創新性,師生相長,為實現教育目標增添動力。三、深度剖析,走出誤區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的課程資源狀況存在相當大的差別,農村小學,特別是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在需要經濟投入較大的課程資源方面沒有優勢,此狀況下,更需要努力挖掘潛在的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意識淡薄、狹隘是影響農村小學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首要問題。誤區一: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長期以來,教材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講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馬上想到編寫教材,購買試卷,教育改革多年後,部分地區學校教學工作仍在穿新鞋走老路,未能開創全新的教育局面。理念上要打破教材作為唯一課程資源的局限,構建合理課程資源結構和功能,體現時代發展的多樣性需求。我們不主張放棄教科書,否定它的重要性,只是需要我們在教材的使用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將教材作為課程資源創造性的進行使用,結束生搬硬套的歷史,結合自身實際,切實對校內外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當巨大的課程資源庫被打開時,新的教育氣象即將生成。誤區二:身邊課程資源匱乏確實,在目前不同地域的教育情境下,課程資源相對失衡。一些農村小學在認識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的同時,卻不能發現身邊豐富的課程資源,不是想法去開發利用這些資源,而是為「讀語文、講語文」資源匱乏尋找托辭。造成大量的課程資源被閑置廢棄。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村學校在需要經濟投入較大的課程資源方面,如,網路教室,顯然沒有優勢,但不等同身邊沒有課程資源,只是對課程資源的概念尚未搞清。缺乏對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運用的意識和能力。大量的課程資源因課程資源意識淡薄狹隘而被埋沒。有效利用師生不同經歷、生活經驗、教學策略等寶貴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鄉土資源。不同的教育材料教育價值確是相同的。誤區三: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無意義滿意請採納

C. 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然而,我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困惑:1、課內、課外如何把握資源的「度」?2、課內資源畢竟少於課外資源,怎樣讓兩者更好的結合而不產生矛盾,不發生沖突,究竟課內資源和課外資源孰輕孰重?3、資源的運用會不會把一堂語文課上成科普課或其它類型的課,從而沒有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工具性特點?
在廣州中星小學跟崗學習的第三天,我聽了中星小學陳康英老師執教的詩歌教學課例《七律·長征》後,讓我對以往的這些困惑有了一些啟迪。
《七律·長征》是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第八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後,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紅軍長征是何等的壯舉!但是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遙遠,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了解還很有限,而且詩歌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認知水平有一段距離。基於對文本的細讀和對學情的了解分析,陳康英老師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厚感情。我整理如下:
一、運用文本的背景資源,縮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距離
「萬事貴乎始」,課堂伊始,陳老師引導學生初識作者毛澤東、閱讀課後資料袋,了解課文寫作背景,回顧領袖與長征的內容,巧妙地喚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迅速地將學生帶入那段歷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縮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距離。

二、運用名家朗讀的音頻資源,為學生播下誦讀的種子
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七律詩中表現的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首《七律·長征》的韻律和節奏美呢?陳老師在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詩句後,播放了我國著名朗誦藝術家康橋的朗讀音頻,讓學生邊聽邊模範名藝術家的朗讀,為學生播下誦讀的種子,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學生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運用圖片、視頻資源,幫助學生感悟文本
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演示,能使抽象內容直觀化,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陳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環節「細品詩意,感悟詩情」上,引導學生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陳老師展示了綿延不絕的五嶺山脈和雄偉高大的烏蒙山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這些山嶺是何等的艱難,引導學生體會紅軍在長征路上的艱辛。理解「大渡橋橫鐵索寒」這詩句時,陳老師向學展示了當年寒光閃閃的鐵索橋圖片,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展開想像:「站在這13根鐵索上,我看到了橋上 ,橋底 ,橋對面 ,那場面真叫人 。」緊接著,陳老師播放了一段紅軍長征的錄像視頻,通過多媒體演示,使抽象內容直觀化,一下子拉近了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深刻理解長征精神。在看視頻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升華長征精神。通過這樣設計,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資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深刻地體會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辛,進一步感受毛澤東同志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運用課外的文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終點。陳老師在課堂的最後還設計了一個環節「拓展延伸,讀懂詩人」,為學生出示了毛澤東同志的另一首革命詩歌《憶秦娥,婁山關》,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1、上闋和下闋分別寫了什麼?用「——」畫出來。2、討論,說說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後還讓學生分享課前搜集毛澤東的一些優秀詩篇。這樣精心的設計,陳老師巧妙地運用課外的文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詩人毛澤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引導學生走向一個更寬廣的文學天地。記得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葉老再三強調,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陳老師的這樣的課堂設計不正是很好地踐行了葉老的這個語文教學觀嗎?不正好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樣的精神嗎?

【聽課反思】
聽了這節課後,我對「課程資源如何有效地引入語文課堂」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自己今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領會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策略和能力,有效拓展語文教學途徑、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切實保證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對自身的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啟發性的意義。
在陳康英老師執教的《七律·長征》這節課堂中,我發現:正是因為陳老師能充分而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讓她的語文課堂多姿多彩豐富而實在,讓她任教班級的學生能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另外,我在陳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更看到了小學語文教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上,我們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又是語文課程的建設者。所以,我認為,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效地引進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當中來,故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以下三種能力:一、發現、判斷和取捨的能力。語文學習資源藏量豐富,分布廣泛,品種多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善於發現、正確判斷和果斷取捨的能力。二、組合、變通的能力。為了把「原生態」的、散見的語文課程資源化為語文課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語文教育的新生長點的能力,要對零散的課程資源進行組合、轉換、變通,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和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讓課程資源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更有效。三、協調、溝通的能力。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書店,走向社會、自然,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協調與溝通能力,不僅要溝通家、校、社以及其他學科,並與之協作,而且要成為學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協作者、溝通人。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是一片廣闊而嶄新的天地,在新課程實施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身邊處處有資源」、「生活處處皆語文」,為語文教學引進源頭活水,讓語文課堂更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D.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計劃 誰能給發一份謝謝。[email protected]

不知道對不對,僅供參考:

《中小學網路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近些年來,我省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多數地區實現了「校校通」,甚至達到了「班班通」,部分學校還班班配備了多媒體投影教學設備,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據調查了解,由於教師手中缺少能夠及時更新的、與新課程配套的優質網路課程資源,在課堂上往往以應用自主開發的資源為主。這種開發模式由於各學校和教師處於獨立的、各自為戰的狀態,所開發出的資源多數是長周期、高成本,低質量、差效果,嚴重影響了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優質網路課程資源不足目前仍然是制約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關鍵因素,進而影響了整個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如何為廣大教師提供能夠即時更新的優質網路課程資源是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開發中小學網路課程資源是全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截止目前,全省中小學擁有計算機總數達821216台,上網學校8762所,建有豐富教學資源庫學校6049所,校園網4123個,網路教室15429個;16地市建立了城域網,119個縣市區建設了縣級城域網。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學在網路建設中設備投入大、配備快,但網路課程資源相對匱乏,明顯跟不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我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急需網路課程資源。
(二)
商家開發的網路資源產品多數不能直接用於教學。廠家成品資源雖然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功能各異,但質量參差不齊,使用起來也不夠方便,廠商開發的產品與教師教學需求有一定距離;廠家成品資源庫的內容滯後於新課標教材,又缺少更新機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尤其是廠家之間怕自己開發的資源被抄襲,往往都有自己的管理平台,這使的中小學難以實現大范圍資源共享。因此,我省中小學急需符合新課標的、優質的、可交互的、可共享的網路課程資源。

(三)「十五」課題研究為開發中小學網路課程資源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在「十五」期間我們成功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級課題《新課程標準的網路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該課題在省內組織了218所中小學分別對小學語文、數學、科學、外語和初中語文、數學、外語七個學科的網路課程資源進行了開發應用研究。最後共開發出了497課單元的網路課程資源。該課題使實驗學校之間開發的網路課程資源達到了共建、共享目的,豐富並優化了網路課程資源。因此,「十一五」課題研究應該藉助「十五」課題研究中「開發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成功的經驗,繼續做好該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一)開發建設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系統的網路課程資源。

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主要是利用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教師根據新的課程要求,結合現有成品素材型資源的基礎上開發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用中使用的網路課程,可分兩部分:

1、學科網路課程資源:遵照新課程標准和課改新思想,以新課標人教版教材為參考,分學科設計開發適合於教師課堂教學使用的網路課程,並形成系統的學科網路課程資源。學科網路課程資源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因此,要立足教師教學過程中開發設計。

2、研究性學習專題資源:主要是配合新課改設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而設計開發的專題性資源。它是按研究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學習策略,形成研究性學習專題資源,用於學生自主或協作的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探討中小學網路課程資源教學的新模式、新規律

本著邊研究探討,邊開發設計,邊教學應用,邊修改完善的原則,對網路課程資源的設計、應用等問題開展實踐性、實證性探討和研究,探索利用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新規律,開展網路課程資源開發與校本課程建設相結合的應用研究;探討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撰寫出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課堂教學使用指導建議。

(三)建立課程資源開發工作的新機制

充分調動和發揮高等院校專家、廣大中小學教師、電教系統和企事業單位等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形成「廣泛參與、緊密合作、和諧發展、各方受益」的資源開發研究新機制。廣大課改教學的一線教師、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設計,分工協作開發,統一平台、隨時更新、共建共享,促進課程資源建設工作在理論層面、應用層面、技術保障和組織管理層面的全面提升,構建課題研究工作的系統優勢和整體優勢。
三、研究內容
《中小學網路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依據新課程標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和初中語文、英語、生物、歷史、地理共9個學科的文字教材,開發與文字教材各有關章節配套的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和使用指導建議。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新的課程改革理論

新課改理論是本課題研究重要指導理論,也是開發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指導思想。開發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要特別注重體現以下幾種新理念:網路課程資源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現學生的身心特點;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反映在主題和內容的編排中;要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等。
(二)、現代教與學的理論

開發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必須以現代教與學的各種理論為基礎,如:人本理論、元認知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發現學習理論、先行組織者理論、學習條件理論、掌握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暗示教學理論……等等,還有許多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都從教學過程的不同角度解釋了不同的教與學的現象,我們要用這些先進的教與學的理論來指導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研究工作。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實驗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是行動研究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案例研究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參與本課題研究的學校將統一研究規劃、分工協作開發,在應用中綜合進行評價並修改完善。
(一)統一研究規劃:全省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學校按學科成立研究組。學科研究組遵照總課題組的分工和要求制定學科網路課程研究計劃,定期集中進行研討交流活動,相互學習,相互研討,不斷提高資源庫開發設計的水平。同時,通過研討交流,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對課題研究——即學科網路課程資源和研究性學習專題資源建設的內容、形式、開發方法、格式標准、技術規范、評價體系、進度要求等隨時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二)分工協作開發:學科研究組要根據自己制定的研究計劃,具體商定開發內容,分工落實開發任務,避免重復開發。同時又要相互協作,及時交流,統一進度,共同提高。邊研究探討、邊開發設計;邊教學應用、邊修改完善。

(三)綜合進行評價:在應用效果研究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專家對網路課程資源進行綜合評價,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找出不足。

(四)加工修改完善:在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科網路資源進行加工修改,再進行開發和應用研究,形成共建共享的體制,逐步完善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建設。
六、網路課程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和有關要求
1、課題研究參照的技術標准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要求各課題研究學校必須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范(教學資源相關部分)V1.0版》、《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應用規范》的要求製作網路課程資源。完全基於Web平台,採用HTML格式,能用IE瀏覽器進行訪問瀏覽。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超文本技術、超鏈接與嵌入技術、以及交互、導航、評價等手段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2、網路課程資源的內容要求。
(1)、體系性要求:所設計的網路課程,要求能夠既能自成體系,又能獨立使用。所謂自成體系是指某年級學科的網路課程要涵蓋文字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內容領域,不能有遺漏;所謂能夠獨立使用,是指網路課程的設計,要以每一章節為單位,對每一節課甚至每個知識點,要設計出適合教學需要的網路課程,它可以獨立用於教學。
(2)、功能性要求:所開發的網路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如下五個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用於輔助教師教學,重點在於向學生演示和表達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輔助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二是輔助學生學習,重點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發現探索知識;三是提供資料參考,重點在於提供教師備課以及學生學習時的相關參考資料;四是用於學生的興趣擴展,重點用於幫助學生發展興趣愛好、增長見識、形成個性。五是能即時測評,重點在於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並即時反饋。
(3)教育性要求:考慮所整合的資源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要符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興趣。
(4)科學性要求:一是資源的整合要客觀、科學,資源提供的知識要系統、條理,要為日常的教學活動提供相關參考。二是措辭要准確,行文要流暢,符合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結構,不能有錯別字或使人產生歧義的科學性錯誤。
3、網路課程資源製作規范要求。
(1)各課題實驗校製作的每節網路課程資源首頁必須標明與文字教材對應的課題及使用對像。
(2)每一個網路課程資源的內容都要有如下幾部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參考素材、練習題等。
(3)課程資源的文字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語言文字應用規范的要求,文本素材中漢字採用Gb碼編碼和存儲,英文字母和符號使用ASCⅡ編碼和存儲。對於低年級的網路課程資源,字體必須用楷體。拼音的書寫和標注要符合《國家標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要求。
(4)網路資源必須有使用幫助,詳細介紹資源的操作及特殊的技術要求。網路資源的導航要明確,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能選取意義模糊、標識不清的導航欄。資源的鏈接要多採用超文本格式,避免重復翻頁。
(5)網路資源必須獨立運行,必須包含運行環境所需的各種插件。網路資源應盡可能的提供研究性學習的有關資料(文字、圖片、動畫、視頻)。
(6)網路資源在練習的呈現方式上要注意交互性設計,盡量避免單一的純展示性內容,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培養。
(7)網路資源素材的選取要有代表性,文字表述科學明確、動畫應用合理,要避免與教學內容無關的、純表現式的圖片或動畫。
(8)網路資源設計要具有藝術性,色調搭配規范合理,圖文布局簡潔明快。
(9)網路資源所涉及的主要學習內容,應該在頁面中全面、准確、完整的體現出來,不能以超鏈接的形式,在線鏈接到其他網站(部分拓展性內容除外。因為該課題是進行資源建設,不同於現在流行的web
quest教學形式,後者是應用已有的網路資源進行的教學,而我們是在構建課程資源)。
針對以上要求,課題專家組將為各課題實驗學校提供電子稿模板,屆時另行配發。
八、課題實驗進度計劃安排
(一)、准備階段
2006年下半年成立總課題組和專家指導組,組織各地市根據要求報送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子課題學校;審查各子課題學校的課題申報評審書和課題實施方案;組織課題研究培訓班;召開開題大會。

(二)、實施階段
2007年3月布置各子課題學校具體學科網路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任務。2007年12月——2008年1月對本年度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評審驗收,並召開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推廣本階段成果。通過本階段評審的學校繼續參加下一階段實驗。
2008年3月布置各子課題學校新的具體學科網路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任務,2008年12月——2009年1月對本年度課題研究成進行評審驗收,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經驗交流會,推廣本階段成果。未通過本階段評審的學校不再參加下階段實驗。
2009年3月布置各子課題學校新一年的具體學科網路課程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任務,2009年12月——2010年1月對本年度課題研究成進行評審驗收。
(三)、總結階段
2010年3月——4月對各子課題學校進行課題總結,對各課題實驗學校的實驗數據、實驗材料、實驗論文、總結報告、網路課程等實驗成果進行鑒定驗收,撰寫結題報告。總課題組組織結題。
各地和各課題實驗學校要根據以上進度適時安排好本單位的實驗工作和結題工作,未能及時提供上述結題材料的單位不予結題。在實驗期間,針對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開發研究的需要,定期組織課題研究論文評選活動和網路課程資源應用的優質課評選活動,對優秀論文予以推薦發表,對實驗優秀成果及時予以推廣,以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入進行。對經專家組評審確定具有推廣價值的優秀網路課程資源,將與學校簽訂版權買斷協議,予以購買。
九、課題申報要求
具備該項課題研究條件的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市級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及「十五」期間承擔此類課題成果突出的學校均可申報。校長作為子課題的立項負責人。
九、組織保障
為保證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將組織全省各地中小學的優秀教師參加,充分發揮、調動名校名師在開發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的作用和積極性,使名師的先進教學思想、教學經驗融於開發的中小學學科網路課程資源中,集中全省名師隊伍大面積開發新資源,指導一線廣大教師應用。各地市、縣電教館、站要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工作。具體措施及要求如下:
1、省課題組為總課題組並設立由多位專家組成的課題專家指導組,另外各學科還要成立主要由骨幹教師組成的研究小組,每組有一位專家負責課題研究的分工和具體指導工作。
2、課題組設辦公室,由專人負責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協調處理研究過程中的一切問題,辦公室設在山東省電化教育館。
3、各市地、縣市區要將本課題實驗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單位至少有一名研究人員具體負責該課題研究的協調和指導。
4、各課題實驗學校要分別成立課題實驗領導小組和課題實驗研究小組,課題實驗領導小組要由校長任組長。
5、課題實驗學校的研究小組要由相關學科骨幹教師和信息技術科教師、美術科教師、音樂科教師等人員組成,由分管教學的學校領導任組長。
6、省專家組對課題研究工作隨時進行指導,並組織交流活動。
7、各實驗學校一定要執行有關的科研政策,對實驗教師的工作要計入工作量,並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
8、各實驗學校要保證承擔課題實驗教師在實驗期間相對穩定。
9、在實驗期間,如果課題組主要成員(學校校長)調動,到新學校後可向省課題組申請立項。原實驗學校的新任校長可以申請成為課題組成員,繼續負責本校課題的研究。
10、子課題研究的所需經費,由子課題學校自籌解決,各實驗學校所收取電教費中的自留部分,優先用於本課題實驗所需,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E. 如何開發小學語文課外學習資源

說起課程資源,其概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後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等。」從廣義來看,只要有助於課程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之物,無論校內還是校外,也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均為課程資源;從狹義來看,指可以直接為課程實施服務之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為了我們教師所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小學語文有效學習談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應該對課程資源有個科學的認識。那麼什麼是課程資源呢?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課程資源指的是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課程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只是空談,很難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開發並且利用適宜的課程資源是課程實踐的前提,而課程實施者對課程資源的認識程度又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強度,也就決定了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實現水平。
二、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學的基礎,更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而這種內涵與精神的傳承,僅依靠教材和課堂是不夠的,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即使我們是貧困地區和薄弱的農村學校,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例如農村自然風光,鄉土人情,悠久歷史,生產生活,農村的傳統文化等等,但缺乏的是對於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要語文學習富有活力就需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
三、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操作措施
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資源無處不在,要仔細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等著我們去發掘。按照課程資源特點,我將在本學期把課程資源進行如下教學安排:
(一)特色引領,開發校本資源。在學校生活中,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學生的視角之處皆為本土化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之處。
1、 校內課程資源:
① 教室
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將要在全年開展「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閱讀活動,選擇一定數量的古詩詞,作為學生必須熟讀背誦的篇目,同時定期向學生推薦一定數目的課外閱讀書籍。要充分利用教室這個教學環境使學生沐浴在書香的良好氛圍中。把教室建成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課程資源中心。如建立班級圖書角,要盡可能組織學生天天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並將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內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教室里的隊角、特色角、抬頭標語,教室里的展示角和黑板報等一起構成了室內動態知識源。
② 圖書館、閱覽室、宣傳欄等
圖書館、閱覽室內藏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小型校內資源庫。而宣傳長廊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利,也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
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的布置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顯現的校園景點、設備設施,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豐富多採的文體活動等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如通過參與校園文體活動,獲得寫作素材。而學生對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感興趣,我們可以發揮校內室場的作用,比如學習植物、春天、四季等自然知識時,就可以把課室安排在學校的操場,讓學生實際接觸大自然,把學習語文變成一件樂事,也必將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結合校園生活這個教學資源開展應用性習作活動,例如:通知、留言條、尋物啟示、請假條、書信、借條。
④ 校內人力資源—教師
人力資源是人們容易忽略的重要資源。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的生活閱歷、實踐智慧、特長技能、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他們本身就是一本知識豐富的「書」。所以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互相借經驗、借智慧,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生成,使單一的觀點得到合成和加工,有利於達成教學的目標。
2、校外課程資源
①社會、生活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等顯性資源,也包括社會生活經驗、社會文體活動、生活過程等隱性的資源。
學生的學習內容源於生活,超越生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觸動往往比單純的聽、說、讀、寫更深刻。語文,不是枯燥的讀背,而應該是在實踐中學得知識。語文課程標准也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該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同時要把課內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語文教育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到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學習貼近生活。如交通安全警示句、春聯、日歷本上的小知識、廣告、歌詞等。只要自己經常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收集,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在生活中學知識、長學問,那麼,學生的語文能力必將逐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我還要鼓勵學生參加村裡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從而使其各種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鏈接生活,提高寫作能力。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們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事,說一說,寫一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②自然、鄉土資源
自然風景、人文名勝等資源使得語文課堂更加廣闊。應該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並將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范疇中,增強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而新課程標准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城鄉之間也各有特點:城市學生熟悉的是競爭、下崗、經商、工業園、喧囂的城市……而農村學生熟悉的是雞鴨、禾苗、立體農業、蔬菜基地、寧靜的鄉村……因此只有開發利用好具有濃郁地方特點的課程資源,才能被學生所熟悉,才具有親切感和感召力。此外,我們還必須把握不同地區的人文性,讓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閃耀人文校本之光。
③網路、時代資源
多媒體課件由於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能給在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難點的化解上、難以觀察的過程的展示上、課堂容量的擴展上恰倒好處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由於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根據課文的講解適時的補充了一些內容:如杏林子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身世基礎上理解課文,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又在講完課文後適時向課外延伸,在播放積極向上的音樂的同時出示了一組生動的畫面:蓬勃向上的小草、爭奇斗艷的花朵、頑強拼搏的運動員、自由飛翔的鳥兒、向命運挑戰的殘疾人。此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再進行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學生就是在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基礎上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 同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我及時追問:生命到底是什麼呢?「生命是一首詩」,「生命是一杯茶」,「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生命是廢墟上的一朵花」......學生的理解五彩繽紛,學得也輕松。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直觀、形象、生動,啟發了學生思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也讓聽課老師們為當時的教學效果而感到震驚,評課時,教師們一致認為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畫龍點睛之舉,與語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而我們對現在置身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有著真切地體驗和感受。它擁有許多適合我們開發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能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只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們獲得知識才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聯系日常生活,開發親情資源; 引導學生融入學校大家庭中,與真誠交往,體會親情,為說真話、訴真情、寫真文提供有利條件。教師節,把甜甜的笑臉、整齊的隊禮、高聲的祝福、美麗的鮮花、尊師的歌聲一一獻給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任課老師,向老師問候節日,給老師道聲辛苦;在暑假和寒假生活要求中,把親情作業納入其中,用一份份獨特的親情作業來孝敬長輩……表達自己對老師、對親人的愛心。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了解父母為了家庭生活而付出的辛勤勞動;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了解老師為了教育自己的學生,不顧自己身體,懂得長輩對自己的殷切期望……這樣的親情,本身是一種直接進入學生心靈層面的隱性資源。
④社會人力資源
社會是人的集合體。在我們身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應該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為課程教學服務。比如很多家長能夠指導或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多朋友、親戚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或擁有從事某項活動的豐富經驗。學生在與他們的交流與交往中必然會累積大量的感性的知識。同時,這也給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參與討論,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
(二)開發並利用好語文教材
1.作為重要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創造性地使用和處理教材。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要力圖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2.創設生動活潑自主學習的方式,滿足學生學習語文需要。
我們要徹底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方式,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後搜集資料,組織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3.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比如,我們學校結合當前的感恩教育所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學會感恩」,就要求學生用心觀察、發現應該感恩的事物,並用實際行動表達感恩、體驗感恩,還要寫好一篇感恩的文章,參加學校「感恩的心」徵文比賽,將思想教育寓於語文的學習和運用之中。一篇篇情感真摯的美文應運而生,《謝謝地球媽媽》、《感恩小草》、《我給奶奶洗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創設多彩的有利於母語學習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我們學校在教室里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和「學習園地」;為班級取名:「誠信團隊」、「勤奮樂園」、「智慧小屋」……一個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體現了孩子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校園內的「古詩長廊」、主道兩邊的文化牆、草坪上充滿愛心和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的校園環境中通過各種渠道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5.開發並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課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學校在分析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配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構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根據學校特點開設的校本課程往往形式活潑,新穎有趣,能激起孩子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學校開設的「每周一詩」課程,讓孩子在誦讀古詩的同時為詩配畫,既讓他們從小認識優秀的中華文化,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相信只要我們充滿信心,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我國培育出優秀的未來接班人!
6、活用教材資源 深化課堂
語文課是技能課,也是實踐課。語言的作用是為了交際,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了解祖國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教會學生使用語言。所以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准精練點,促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傳授新知識是一堂課的重點,有的老師總喜歡把新授課安排的過分緊張,反復講解,讓學生不停的記筆記,可是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假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和文本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在看圖後,再進行說話訓練,或者根據教材適當的補充一些資料,如時代背景、作者簡介等,教學就會顯得精彩而又靈活,更見成效。如我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當學生對「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難以理解之時,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時補充了作者杏林子的資料,在學生對杏林子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他們談談作者杏林子是怎樣「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是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學生馬上就列舉了雷鋒、張海迪、霍金等一些人的事跡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樣就很快的理解了這句話,輕松的理解了課文的深層意思,絲毫不見枯燥、乏味。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培養了說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於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緊緊抓住了「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這樣一句話來體會意思,訓練說話,培養思維,這樣就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總之,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只要我們合理利用,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石。

F.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什麼問題

一、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校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實施主體,
學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的規劃、資源開發、校本培訓、對課程實施進行管理評價。然而,作為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實施主體,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

(一)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問題

制度的有效建設和執行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學校沒有及時建立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
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及措施,不能通過制度措施的保障,促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和發展。而且,有的學校不能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
設置安排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被學科課程擠占的現象嚴重。

(二)學校在指導教師的配備和安排上不合理

盡管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最為自由、最為自主的課程,但在課
程實施中教師仍然起著重要作用。當他們走出課堂,從自然、社會、生活中
獲得知識的時候,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當他們在活動中面臨困惑時,不能
沒有教師的指導。可以說,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有的學校設立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全校的綜合實踐教學。
由於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一般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
一個班的
學生最少也會分為幾個小組,教師人數太少,勢單力薄,必然會在教師生活
動的設計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產生極為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到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的實施向縱深發展。有的學校將綜合實踐課程分給班主任,缺少對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應有素質的考慮。

(三)學校對課程的要求過於注重活動的結果,而忽視活動的過程

一學校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相當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規劃和總
結上,有的甚至在活動還未開展之時就開始部署如何出版學生的論文集、作
品集,舉辦學生的成果展示會,甚至邀請各方人士、社會賢達參加成果展示
會等。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總結階段固然值得重視,但過多地渲染成果而忽
視實實在在的過程,忽視過程中的豐富教育資源的挖掘,是非常可惜的,也
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背道而馳的。

二、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師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
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程實施的具體落實者、指導者和管理者。與傳統的學科課程的實施相比,小
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涉及因素多、時間長、場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
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畏懼思想和情緒,
而且多數教師缺乏與該課程相關的知
識、能力,碰到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由於多方面原因,教師在課程實施中
確實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大多數教師過於注重活動的形式,而忽視活動的實質

目前,
我國各地小學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紛紛開設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並通過活動展示、報告會、研討會等形式進行交流和研討。從各種各
樣的活動展示中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很多活動組織得熱熱鬧鬧,形式豐
富多樣,但這些熱熱鬧鬧的活動究竟給學生帶來了什麼、起到了什麼作用,
實施的教師也說不清楚。這往往是由於教師在課程設施缺乏對課程目標、價
值的把握和准確追求導致的。
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形式主義的、
限於表面化的活動固然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滿足,
但對學生的發展缺乏實質
性的貢獻,這種現象不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真正追求。其次,一些教師用
學科教學的方式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目前,一些教師採用「教」綜合實踐活
動的方式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甚至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都是採用「徹
頭徹尾的學科教學方式」來上,按「復習已有知識」

「引入新課題」

「教師
進行傳授」

「學生課堂討論」

「進行課堂練習」等環節進行。出現這種現象
並不奇怪。這是由於這些老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區別尚未清楚,
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確,
往往用學科思維來認識綜合
實踐活動的指導問題。

(二)有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時間的整體管理

有些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有一股熱情,但缺乏科學精神,缺乏對
學生心理特點的把握和學生學習負荷的認識。
曾有一位教師為四年級學生安
排了十三個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而且每個主題的活動都涉及調查研究、網
絡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等,結果學生課外忙得不可開交,部分家長也只好代
替子女去「訪問」
、去「調研」
、去「寫作」


(三)一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課程與生活、
社會的有機聯系,
它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
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也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
開發和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存
在不足,把課程資源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資源上,對素材性資源的開發與利
用不足,或者是開發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師責怪學校的資源太少,認為
課程資源就是條件性資源。

三、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施加影響的主要對象,
是活動的直接參
與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主體
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活動不能順利地進行,學生的主體性和自
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體現。

(一)課程實施中學生的興趣轉移問題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查
找資料、參與活動過程、
展示活動作品、進行自我評價等。在課程實施初期,
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然而在活動的中、後期,學生
的興趣往往會發生轉移,出現與預期活動目標不相符的現象。如果這時有的
教師強迫學生去參加活動,
有的學生就會被動應付,
有的學生則是中途放棄,
這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問題

受傳統觀念和家長的影響,再加小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他們認為能考
上重點學校是他們的努力目標,把分數看成是自己唯一的成績,因而不願意
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
認為這樣會影響自己正常課程的學
習。因此,學生沒有能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樣使課程在實施過程
中缺少積極的驅動力。

(三)學生在課程實施中活動方式的選擇問題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通過教師指導從自己感興趣的問
題中選擇主題,但是不同的主題學生所採取的活動非常單一,學生在活動實
施過程中缺乏對多種活動方式的選擇,只是局限於同班同學之間的合作、小
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參與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
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
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因此,認識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
有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實施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展。

G. 課程資源如何開發利用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隨著人們對新課程觀的理解,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 從本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機械訓練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就必須開發利用校內外一切課程資源,為實施新課程提供環境。 課程資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二是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科研院所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三是信息化課程資源,如校內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校內外的網路資源等。 過去,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認識不夠,一方面是有教育意義的自然和社會資源未納入教育資源范疇,其教育的功能和意義沒有被充分地認識和利用;另一方面是教師、學生和家長不知道從哪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來對兒童進行有效的教育。由於學校教育體系的封閉性,資源擁有者缺乏為社會、為教育服務的意識,不了解學生需求和教育規律,造成各種校外教育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十分突出。 專家認為,課程資源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與傳統教科書相比,課程資源是豐富的、大量的、具有開放性的,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這是傳統教科書所無法代替的。 當前,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應當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融為一體,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學生應該成為課程資源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身的學習、實踐、探索性活動服務,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同時,教師還應當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利用率。 生物科學與技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光靠有限的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學生了解生物科學與技術進展的渴求,生物科普期刊和書籍則是擴大知識面的主要源泉。因此,生物課程除了利用校內的生物實驗室,還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學校應當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調整圖書結構,改變服務方式,為學生服務。同時還可以廣泛利用動植物標本館、動物園、植物園、科研機構、良種站、養殖場、實驗田等,自然保護區能夠完整地保存自然界的本來面目,應該成為生物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廣闊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學的天然「實驗室」。 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課程資源的擁有者應當提高為社會、為教育服務的意識,應當建立一套社會廣泛參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運行機制。全社會都應當樹立為學校教育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意識,各類社會資源只有與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課程與學生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其更大的功能與價值。

H. 教師如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師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也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素養,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具體操作步驟。

一、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素養

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和教師的創造性,是影響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素養,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並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首先要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所謂「課程資源意識」,簡單說就是「什麼是課程資源」的意識,或者說是面對各種事物時考慮它「是否是課程資源」的意識。所謂「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指面對各種資源時考慮它對課程教學有什麼價值和意義,怎樣才能把它挖掘出來使它為課程教學服務的意識。具有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這些意識即使身邊存在大量的課程資源教師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教師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助於教師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更好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意識的確立需要教師在頭腦中形成課程資源概念,就課程資源對課程教學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確立意識需要相關知識的支持。因此,教師應學習課程資源的相關知識,加深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通過實踐強化、鞏固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2.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並不是價值中立的,也並不是客觀的,而是具有極強的主觀性與個性色彩。教師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和教師的教育觀念、課程教學觀及教育價值取向等密切相連。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價值觀念的教師在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所傾向的課程資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對課程教學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要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種。 (1)內容取向。當圍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即是內容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中心是課程內容。開發課程資源是為了豐富優化課程內容或課程設計,利用課程資源是為了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即使在內容取向上,不同教師也會傾向於開發與利用不同的課程資源。新課標提出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並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平衡三者的關系。由於教師在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及教育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中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會有所偏重。比如,重視知識與能力的教師可能注重知識資源和能力資源的開發利用,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師可能注重這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學生取向。當圍繞學生的心理邏輯、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時,就是學生取向的。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關注的中心是學生的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是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利用課程資源也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3)教師取向。當圍繞教師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特長等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就是教師取向的。這種取向過多地關注教師自身的情況,而對課程內容和學生需要關注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處在自我求生的階段相關。(4)混合取向。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充分考慮到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時,就是混合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謀求課程內容、學生需要與教師實際的協調與整合。

實際上,任何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質,前三種取向並不完全否認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我們只是根據側重點的不同做出上述區分。前三種取向中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關注點相對集中,但由於眾多因素的相互照應不足,往往會影響課程教學效果。因此,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宜採取混合取向,但也應看到混合取向的操作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平衡,或採取適當傾斜以謀求最佳的開發與利用效果。

3.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說它是有限的,因為並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夠直接為課程教學服務;說它是無限的,因為生活中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能夠發現、挖掘、利用。資源無限,貴在選擇;資源有限,創意無窮。不論是選擇還是創意都需要教師智慧的投入。在現實課程教學中,課程資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創造性是無限的。有限的資源經過無限的創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課程資源。創造性應內含於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之中。創造性是一切教學活動的靈魂,也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靈魂。沒有創造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沒有前途。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才能使課程資源化匱乏為豐富,化平淡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

開發課程資源是利用課程資源的前提,利用課程資源是課程資源開發價值的實現。相對於傳統的沒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而言,我們強調要創造性地開發各種類型的資源或者創生所需資源;相對於傳統的課程教學的「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照本宣科」,我們強調要創造性地利用課程資源。如果得到豐富的課程資源還像原來那樣繼續「照本宣科」,那麼,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價值和意義就沒有得到很好體現,並且課程資源的價值也沒有得到體現。

要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解放思想,打破束縛,堅持創新。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沒有個性,也就沒有突破、沒有發展。思想上辭舊迎新是行動上發展的前提。馬爾庫賽說過思想不能改變現實,但思想可以改變人,而人是可以改變現實的。因此,教師要確立生活中處處有課程資源的觀念、確立用課程資源教學的思想,通過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使課程教學不斷呈現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步驟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教師若能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般步驟則會有助於開發與利用工作的展開。根據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過程,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可把握以下步驟。

1.解讀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決定了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及課程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同樣也決定了課程資源的選擇與利用。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總需要一定課程資源的支撐,課程資源總是服務於某一特定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首先要從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解讀開始。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解讀應該是多維度的,每一維度的目標所需要的課程資源是不同的。新課程改革之前,人們往往採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維度進行解讀;新課程標准頒布後,可以考慮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解讀。通過解讀會分解出許多具體目標,在此基礎上需要考慮以下問題:為了實現具體的和整體的課程教學目標,需要什麼樣的課程資源?需要多少課程資源?怎樣開發這些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怎樣進入課程教學過程?通過什麼方式利用這些課程資源最有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會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指導與定位。

2.根據目標尋找資源線索

課程教學目標規定了基本的課程資源,也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針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圍繞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多方面尋找課程資源的線索。課程資源線索是開發課程資源的基本前提,教師應該知道從何處可以找到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線索具有多樣性、差異性的特徵。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不同的教學需要、教師素養的不同等多重因素,決定了課程資源線索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因此,尋找課程資源線索的途徑與方法因人因事而異。一般而言,課程資源的線索是比較豐富的,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教學內容出發,從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策略出發等等尋找課程資源線索都是可以的。教學一篇課文與它相關的一切內容都可能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線索。如,《荔枝蜜》一文的導語設計需要相關課程資源的支持,教師可選擇以作者為線索、以荔枝為線索、以蜜蜂為線索、以蜂蜜為線索等眾多線索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動態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教學情境、教學氛圍、教學靈感、突發事件、學生的問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線索。

尋找課程資源線索時,會出現線索中帶出線索的情況,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獻資源,在某一文章的注釋或行文中還會提及其他相關資源,這些注釋或行文話語就成為尋找課程資源的新線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詳細的資源可以根據新線索繼續查尋。當然,課程資源線索也可能會在開發過程中斷掉。這時就需要從其他方面想辦法繼續尋找該線索或重新尋找新線索,或尋找相關資源線索。課程資源線索是課程資源開發非常重要的因素,應給予充分重視。

3.依據線索多途徑開發資源

線索只是一種端緒,一個引子。要開發出翔實、具體、豐富的課程資源還必須進行實際的開發工作。所以,在尋找到課程資源線索之後,就要通過鑒定、篩選、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開發課程資源。具體到各種類型的課程資源的開發,還有許多具體的途徑。參觀、訪問、調查、文獻檢索、網路查尋以及活動實踐等都是基本的課程資源開發途徑。教師要掌握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開發途徑,合理、有效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

4.實現課程資源與課程內容的結合

開發出課程資源只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個步驟。課程資源畢竟還不是課程教學內容,從課程資源到課程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轉化過程。因此,面對開發出的課程資源,教師必須實現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這一工作至少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把開發出的課程資源直接轉化為課程內容。如,教師選擇教科書之外的期刊或書籍上的文章進行某一課程教學目標的教學。教師對課文替代文章的選擇過程即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這一課程資源直接進入課程教學實施過程就實現了課程資源到課程內容的轉變。第二種情況是,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加工之後把它變成課程內容,即把課程資源與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結合,使課程資源對現有課程內容進行補充、替換、滲透等。如,教師以課文為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又吸納其他課程資源與課文內容共同構成課程教學內容。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是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為根本鵠的的。

5.創造性多方式利用資源

課程資源的利用千人千法、萬人萬樣。課程資源的利用貴在創造性。掌握多種課程資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對課程資源的利用是必須的,但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開創更多具體的、獨具特色的課程資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師應在掌握基本課程資源利用方式的基礎上,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只有靈活多變地採取各種策略和措施,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斷發展、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