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
①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與要求有哪些改變
語文來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自生的語文素養。(增加:擴大視野,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增加: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變化,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
在四大基本理念的論述中,尤其是第一和第四個在前十年課改中比較弱化的兩大理念中增加了強調了方法和習慣的養成;強調了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更重視了語文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性。
2、目標增加了內容一塊:總目標與內容,學段目標與內容
② 新課程理念是什麼具體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中小學有什麼區別嗎
有區別, 這是小學的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 面向全體學生; ●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 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作用,學生的獨特體驗; ● 實踐性,以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途徑; ● 母語教育,學習資源,實踐機會,感性把握能力; ● 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語文教育的影響,起始階段的教育過程和方法,語感,整體把握。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學習語文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求; ●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 鼓勵想像、質疑、發現、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 綜合:溝通學科間的聯系、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 實踐: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課內外學用結合; ● 創新:吸收新思路新觀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 ● 適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 ● 開放: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③ 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准有什麼區別和聯系,新課程理念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理念包括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吧。。標准包括更多的東西。。。
④ 學習新課標,思考如何理解新課程的理念,目標
如何理解新課標修訂的基本理念和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以某一節課為例說明)?
一、對新課標基本理念和和目標的理解
新課程標准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因此,實施新課程滲透新理念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課堂教學。
例如:在一個長為50米、寬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圃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空地面積的一半。請展示你的設計。這是一道開放題。其問題的條件、解題的策略或應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因為此題所建花圃的圖案形狀沒有規定性的要求參與性很強。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也可用它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進行了嘗試。結果在短短的一節課中,每個學生都展開了豐富的想像。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各種各樣符合題意又頗具個性的設計方案就涌現了出來,無不充分展示了幾何圖形和幾何知識的靈活與綜合應用。這樣數學生活化,能讓每一個學生學有價值和必需的數學,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例如:討論方程、函數結合的基本方法,一是把方程和函數的表達式結合起來,二是從幾何圖形中考慮。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將會使問題清晰明了。注重知識在教學整體結構中的內在聯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互相溝通中的紐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講,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自覺運用往往使我們運算簡捷、推理機敏,更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們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掌握,數學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學生受益終生。初中數學課堂不僅僅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做准備。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潛能觀、終身學習觀是時代發展對我們的要求。
二、新課標教學理念和目標在教學中的實現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1 學習方式:對於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個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系。它不僅是學習後面知識的基礎,並且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以及兩線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熟練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並且靈活的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部分內容,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用設問形式創設問題情景,設計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探索、交流、發現、思維,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抽象出幾何模型和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
2 學習任務分析:充分利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和活動,鼓勵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並且在以直觀操作的基礎上,將直觀與簡單推理相結合,注意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能運用自己的方式有條理的表達推理過程,為以後的證明打下基礎。
3 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了解了圖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徵,掌握了全等圖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關系,這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做好了知識上的准備。另外,學生也具備了利用已知條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圖能力,這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本節課的操作、探究成為可能。
4 教學目標:(1)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發展有條理地表達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5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從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到動手操作,交流,直至歸納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不僅得到了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更重要得是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這將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應用數學。難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特別是創設出問題後,學生面對開放性問題,要做出全面、正確得分析,並對各種情況進行討論,對初一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根據初一學生年齡、生理及心理特徵,還不具備獨立系統地推理論證幾何問題的能力,思維受到一定的局限,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時點撥、引導,盡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到合作探討中來,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並使個性思維得以發展。
6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復習過渡、引入新知、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建立模型、探索發現、歸納總結、得出新知鞏固運用及其推廣、反思小結、提煉規律。
電腦顯示,帶領學生復習全等三角定義及其性質。小明畫了一個三角形,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他的三角形全等?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那麼,反之這六個元素分別對應,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條件能否盡可能少嗎? 對學生分類中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對學生提出的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生需要,發展學生個性思維。
幾點思考:
1.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於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課程內容的組織要重視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
3.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4.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⑤ 新課程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教學理念有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認識觀等的不斷變化。
傳統的教學為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出的學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潛能學生的不同需求,給與學生選擇的空間,以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任務。
面對這一艱巨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式講授的教學方式。
拓展資料:
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課堂模式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當然也要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
因此,課程標准把「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作為一個基本理念,著重強調在對學習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評價的目標要多元化、手段多樣化。
新評價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及個人,尤其是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前不科學的評價觀念,以實際行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教育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評價時必須做到在重視結果的同時又重視過程。不能求全,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表現,盡管每個學生的表現不盡相同,也應認為他的學習是有收獲的,是成功的。
⑥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1、提高科學素養------新世紀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2、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提高和收獲。
3、倡導探究性學習------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為今後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6)牢牢把握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擴展閱讀:
學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對象,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學生觀的核心內涵是,學生究竟是人還是物。
至少在口頭上,幾乎任何人都認為學生是人,然而,在我們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卻普遍存在著把學生當做任人擺布的物的現象。這涉及一個如何看待人的問題。這次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看法堅持了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統一性、規范性
作為生活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人,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學生具有「被決定」的一面。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闡述,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新課程必須具有必要的統一性、規范性,這一點在課程標准中得到了體現。
第二,主動性
作為具有主動性生命形式的人,學生與無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正是這種主動性,使人能夠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保護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三,學生具有「未完成性」。
從積極的意義上理解,這種未完成性是指: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具有豐富的潛能,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蘊藏著對於復興中華民族大業至關重要的人力資源。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使命。
⑦ 如何准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准知識講座
各位教師: 大家好! 隨著國家制定的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已全面展開,要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教育者,准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是關鍵,是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作為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者,不能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新課標的精神、內涵,不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准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們的素質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實施,民族的素質就得不到整體的提高。如何准確理解和把握新課標的精神?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來作一個共同探討。 一、要准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過去應試教育過,我們稱之謂精英教育。因為教學大綱要求過高,教育內容存在繁、難、偏、深、舊、窄的情況,絕大數學生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要求,學生負擔過重導致學生對學生失去興趣,學生的輟學率高,只有少數精英才能達到目標要求。這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新課程標准價值趨向是從精英教育轉向大從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個絕大多數兒童都能達到的標准,這有利全體兒童的發展,同時,課程目標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過去的教學大綱關注是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課標則著眼於未來這會對國民素質的要求,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標准。這三位一體的目標要求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一是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是自己應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關注學生能引起學生積極的共鳴;二是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三是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道德生活和豐富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在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科學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修養。 二、要准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總的來說,傳統教學的是教與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而新課程標准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結論與過程並重。 根據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應是幫助、引導學生的學。教的職責在於幫助,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到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化。教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內容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為啟迪,引導可以表現為激勵。 三、准確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學生觀 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對學生采及取什麼態度,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學生觀點怎樣的呢?首先學生是發展的人。之所以學生是發展的人的。(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有各自的特色,這要求教育者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色,實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人是一處在不斷發展成長過程,俗話說得好,人活到老學到老就是此理。我們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只是因人而宜,成功大小,領域不同而言,因而對教育好每一位學生應充滿信心。(三)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展中的人,受教育階段的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在學生成長途中,要靠我們教師正確的引導。二是學生是獨的人,把學生看成獨特的人,(一)學生是完整的人,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這就必須反對那種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偏片地把學生看成好生、差生,應還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展現個性量的時間和空間。(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正如俗語:一樣的米穀,吃出千百樣的人,每個人因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不同,從而形成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這種獨特性就意味著差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正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愛因斯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毛澤東一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因為學生是獨特的人,我們教師尤其要尊重以下幾種學生;①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②成績不良的學生;③被獨立拒絕的學生④有過錯的學生⑤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唯有如此,才能正真實踐我課標核心理念,「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四、准確理解和把握新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一般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學習是知識的接受者。而發現學習,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 但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現的探索,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單一被動的,在這種學習方式的支配下的學生,整天處於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肅,一知半解。 新課程標准強調轉變學習方式,既要接受式學習方式,但更注重發現式學習方式,這在三位一體的目標得以充分體現,知識與技能可屬於接受式學習方式,過程與方法則側重於發現式學習方式,強調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的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真正做到學會,到達會學的目的,只有達到會學目標,才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當然,新課標還有許許多多的精神、內涵,今天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就探討到此,今後我們大家要花更多的時間,用百倍的努力,認真學習新課標,全面深刻地領會新課標的科學內涵,為我們的素質教育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謝謝大家。
⑧ 新課程核心理念是什麼課程目標是什麼
新課程的三大基本理念: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在進行學生教學發展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也很關鍵,正確的做法,老師應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⑨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9)牢牢把握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擴展閱讀:
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工業經濟對於「效率」的崇拜又決定了學校教育必須以簡約、規范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因此,建立在對知識加以分門別類基礎之上的分科課程就成為課程結構最重要的特色。
此外,各門學科對於各自領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邏輯性」「權威性」的追求,不僅造成了學科之間的森嚴壁壘,而且使教科書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尊嚴。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以教科書為載體知識便處於核心地位,成為制約教師和學生活動的依據。換言之,知識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目的。
⑩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定位,著眼於新世紀人才素質的需求,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重視教材的整體性,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培養能力和創新意識並重;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正是新課程所體現的課程理念。
(1)個性創新。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是一種智力支撐型經濟,它的出現,使得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最新的知識,尤其是擁有知識創新能力的人就顯得更加重要。誰擁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誰就將領導世界的潮流。
(2)目標轉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教師不是教給了學生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做人。
(3)主動學習。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練習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搜集信息、並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會。新課程改革將突出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而教師將成為課堂學習的一員,師生共同探究,發現問題,探索新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索,強調研究性學習,將成為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又一方向。
(4)回歸生活。舊課程的一個主要缺點是課程內容陳舊且脫離生活實際,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乏意義,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和改變了過於留意書本知識的狀況。把課程回歸現實生活。新課程改革將留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書本與生活的結合。體現為以活生生的情景為背景設計問題,要求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5)學科綜合。現代科學發展越來越呈現綜合化的趨勢,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各學科之間往往相互滲透,產生新的邊緣學科。
(6)發展評價。新課程改革的一個要求就是以評價促發展,因此評價學生的學習要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水平。
(7)全球概念。過去,我們的教材對外國的介紹和理解常常出現偏差,過分突出意識形態的差別,脫離了國際主流社會。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對外交往的日趨頻繁,我們需要對世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需要給學生提供一種全球性的知識背景,因而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識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