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結構特徵

新課程結構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41:28

1. 小學語文新課程結構的內容是什麼

一,學校課程表內開設的語文學科的各項課程。
二,學校計劃實施的課外活動
三,學習中的隱蔽課程

2. 教學內容的結構特點

一、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自小學 1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 3 課時。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1)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超越單一的教室空間,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

(3)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

(4)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學習領域。

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二、新課程結構的特徵
新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等三個基本特徵。這既是新課程結構調整的三條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於以往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徵。

1.均衡性

均衡性是指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各種課程類型、具體科目和課程內容能夠保持一種恰當、合理的比重。

2.綜合性

綜合性是針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而提出來的,體現在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設置綜合課程以及增設綜合實踐活動三個方面。

3.選擇性

選擇性體現在新課程適當減少了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佔的比重,在義務教育階段,將 10%-20%的課時量給予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還體現在國家課程的變通性上,而且課程結構的選擇性最終必須落實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上。

3. 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結構有哪些變革理念和目標是什麼

三、普通高中新課程與教學改革20.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學應如何適應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 要落實高中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新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與主動發展 高中新課程方案,在保證所有學生都達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過課程的設計而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提供盡可能大的空間。它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並把個性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智力資源,不求所有學生在形式發展上的同一,而求學生內在品質的提高和豐富,為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人生追求,提供盡可能多的可能途徑。因而,這也就意味著,在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格式學習,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培養進行人生規劃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2)要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 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也就意味著,要改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增強「提高生命生活質量」的意識,使學生學會生活,並能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3)要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格境界 當前教學論思維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現就是把課堂教學目標局限於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我們需要課堂教學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決不能以單一的知識、技能甚至所謂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訓,來遮蔽對學生進行人格培育的光芒。(4)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過去,我們的課堂常常被教師所主宰,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因而無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 總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要致力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與全面落實,而不能僅僅是關注於「知識」或「能力」等單維目標的實現。 21.新課程理念下,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麼?一堂好課的評價標准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3)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學應該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6)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22.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1)良好的班級氣氛:營造積極正向、溫暖和諧的班級學習團體;(2)豐富的學習機會:有效運用教學時間,教學管理井然有序;(3)妥善的課程安排:班級各項教學活動依據課程綱要與教學目標設立;(4)明確的學習重點:提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讓學生有充分准備;(5)扎實的學習內容:內容充實完整、說明條理清晰,讓學生易懂易記;(6)智慧的教學對話:教師提問精要、創意,學生舉一反三,師生同成長;(7)充分的練習應用:足夠練習機會,即時改正反饋,讓學生多方應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師適時提供引導多樣協助,讓學生積極學習;(9)學習策略的教導:教師以身作則,教示學習策略,讓學生主動自發學習;(10)協同合作的學習:學生成對成組,學習相互協助;(11)目標為本的評量:正式非正式評量考查學生朝向目標,進步的情況;(12)教師的適度期望:教師依教學目標設定學生適切的學習進步的期望。 23.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1)高中教學首先要處理好教學實施中各個學習領域中的模塊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2)模塊背景下,教學內容以模塊為整體,教師要結合整個模塊整體把握,設計模塊的教學實施。要深入理解各模塊的主題,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主題開展,避免學習過程過於發散,導致主題的迷失。 (3)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 (4)以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指導學生選課也是教學實施的重要內容。 24.為什麼要致力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 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層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轉變學習的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25.新課程背景下應有怎樣的學生觀?(1)學生是發展的人: 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教師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應該相信學生的確是潛藏著巨大發展能量的,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從教育角度講,它意味著學生是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指導下成長起來的。(2)學生是獨特的人: 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並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不僅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承認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學生和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著明顯的不同。(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教師要把學生當作不依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當作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生是責權主體。學生是權利主體,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學生是責任主體,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 26.什麼是校本教研?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就是指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提高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效果為目的的一種研究形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有如下特徵: (1)中小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中小學校是師生交往、構建知識的場所,也是教育意義生成的場所。在中小學校活生生的日常教學活動中,蘊涵著教師教學的無窮智慧和學生發展的無限可能。因此,以中小學校為基地進行教學研究,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研究活動,也可以獲得有利於解決具體問題的研究結論。它可以彌補以高校為基地的教學研究不能關照具體情境性的缺陷,提高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研究結果的可行性。 (2)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這一特徵拋棄了專業研究者是教學研究的主體這一傳統假設,賦予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實踐的權利和義務。教師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體,可以將教師從「教學匠」和「接受者」的形象中解放出來,為教育教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貢獻。 (3)以提高課程實施與教學實踐的效果為理論。「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教師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而展開研究的,它不以構建宏大的教育理論為追求,而是以解決具體問題、提高課程與教學實踐的成效為己任。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致力於促使教師通過研究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斷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最終成功地實施新課程。 27.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有何現實意義?(1)它可以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其根本目的在於讓教師有效實施新課程,實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即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實現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要讓廣大教師真正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2)它可以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轉變觀念,創造性實施新課程。 教學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體驗新課程、轉變教學觀念的過程。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積極的反思與探究可以體會新課程理念的價值與意義,引導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重新審視課程與教學問題。通過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可以深入理解新課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國家課程進行適當調適,提高國家課程的適應性;可以積極參與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開發,建設適合於本地、本校和每一位學生的學校課程;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層面將新的課程理念貫徹下去,使課堂教學發生新的變化。(3)它可以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發展。 本次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進行教學研究,這可以促使教師投身於研究活動,提高他們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水平。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還可以促進學校的發展。高素質的學校教育依賴於高素質的教師,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也取決於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教學研究活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也能帶動學校的發展。 28.什麼是「課程資源」? 對於課程資源的概念,當前在學術界討論並不多,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一般都認為,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如生態環境、人文景觀、國際互聯網路、教師的知識等;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典型的如教材、學科知識等。從課程資源的本質來看,它是課程開發的條件,是課程的來源和構成要素,是課程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本前提。課程資源為課程目標的實現提供了資源上的保證,為課程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充分展現提供了背景和基礎。課程資源不是課程本身,但對於課程則意義重大。 我國學者按照不同的標准把課程資源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按照課程資源空間的分布,可以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是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劃分的。其中,素材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於課程,並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比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就屬於素材性課程資源。條件性資源的特點則是作用於課程卻並不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比如,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媒介、場地、設施和環境,以及對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就屬於條件性課程資源。 29.如何開發課程資源? 設計課程及制定教學計劃,有許多種資源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包括目的資源、教學活動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以及評估方案的資源。為了有效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第一,開展當代社會調耷,以確定或揭示有效參與社會生活和把握社會給予的機遇而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第二,審查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以及為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從中獲益的各種課程材料;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具備和尚未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素質,並據此確定製定教學計劃的基礎。這些是開發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此外,鑒別和利用外課程資源是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外課程資源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環境、各種組織機構的人才資源、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資源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寶貴財富。當然,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關鍵是要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拓展開發並利用課程資源的渠道,發掘校內外的各種素材性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從而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 課程資源能否在課堂層面發揮作用,是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關鍵。課程資源只有進入課堂,與學習者發生互動,才能彰顯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和課程意義,才能最終體現課程資源的價值。 四、普通高中新課程與評價改革30.普通高中新課程評價的定義是什麼? 「評價」原意為評論貨物的價值,是一個價值判斷的活動。課程評價就是根據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方式系統地搜集各種信息,對課程教授效果做出價值判斷,並對課程實施進行必要調整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下列式子進行表述:評價=搜集信息+判斷賦值+改進決策。 評價活動包括三個方面,即價值釐定、搜集信息、做出判斷並據此對教學進行調整。 價值釐定就是對「什麼是重要的」問題給出可操作的定義。因此,對高中課程目標的理解不同,價值釐定的結果就必定不一樣。在以追求升學考試為目的的價值觀指導下,高中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完全不同於以提高學生學科素養為目的的價值觀下的課程實施與評價。因此,對「什麼是重要的」問題的回答,必然會出現極大的差異。 評價過程需要系統地搜集信息。考試是搜集評價信息的主要方法,卻不是惟一途徑。不同的課程目標,需要使用不同工具來搜集信息。利用多種搜集方法所獲得的信息,對評價對象做出評價,評價的結果將更加可信,更為合理公正。 評價活動的目的是根據所搜集的信息,做出價值判斷,並在此基礎上改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從價值上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對教學效果是否達成課程目標,做出價值上的判斷,然後根據這個判斷來改進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 31.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在課程實施與評價方面有哪些要求? 隨著當代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教學實施要反映各學科的發展趨勢,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同時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更新。 教學實施必須要注重基礎性。高中教育屬於基礎教育,高中課程內容的變化也體現了基礎性要求。因而,在教學實施中,應當要強調掌握必須的經典知識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慾、積極的探索精神、堅持真理的態度;注重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高中課程內容既進一步提升所有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更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奠定不同基礎。 在評價方面,新課程要培養全面而個性發展的人,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實際上就給高中學生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學生評價改革必須緊緊圍繞著這一核心目標,在評價功能、目標、主體、內容、標准以及過程和方法等各個方面做出相應的整:(1)淡化分數與評比,重視發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展功能;(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多主體參與;(3)評價標准與內容多元化,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4)突出評價的過程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5)採取多樣化的學生評價方法。 32.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麼? 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呈現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趨勢和特點:一是在評價功能上,淡化評比與選拔,強調發揮評價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改進與提高的作用;二是在評價主體上,改變過去教師被動接受評價的局面,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並將自評和他評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在評價內容上,既重視教師的教,又關心學生的學,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和諧發展;四是在評價標准與要求上,體現靈活性與開放性,弘揚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教學;五是在評價方法上,重視案例分析、課堂觀察和成長記錄袋等質性評價方法的應用,等等。 33.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以後,評價改革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評價的目的功能、評價的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向與落實。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對課程的結構、功能、資源、權利等各個方面重新進行思考和定位,在展開一系列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實現課程變革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工作模式。因此,課程評價改革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體現出以下特點:(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2)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4)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34.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麼? 要建立起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建立新課程要求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1)打破唯「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學實施與設計以及交流與反思等。一方面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來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另一方面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需要。這是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基礎。 (2)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一方面,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展,加強對教師工作的管理和監控;另一方面,旨在發展教師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重視教師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3)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即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 35.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麼? 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是強調改變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注重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基於這一考慮,學校制定的學生學習目標應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兩個方面,具體而言包括: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性評價方法的探討;考試新方法的探討。 (1)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高中新課程評價不能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依據和支持。所以,高中新課程評價在學生發展方面的指標體系包括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一般性發展目標和個性化發展目標。 (2)重視課程評價方式方法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多元化。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發展證據的手段,更要關注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 (3)考試只是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唯一手段,應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促進學生發展,減輕學生壓力。 36.學生課堂表現評價的原則是什麼? (1)課堂表現評價首先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教師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學生通過反饋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來改進學習。 (2)課堂表現評價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在參與中進一步熟悉所學過的內容,熟練已有技能以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進行自我評價打下基礎。 (3)具體背景性。每一個課堂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不同學生、教師組成的課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課堂表現評價也是各異的。它與教師的評價風格、學科特點等因素密切相關。某課堂中一位教師的成功的評價方法和技術如果移用到另外的課堂中,或者由其他學科教師實施則很可能是失敗的。 (4)小組合作評價是課堂表現評價的有效方式。教師很難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對所有的學生完成有效的評價,因此,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合作進行學習,通過互評發現問題。 (5)教師不能僅憑學生在某一課堂中的表現,就對其下結論。教師需要綜合學生在不同課堂中的不同表現,這樣才能保證課堂表現評價的有效。 37.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以後,考試改革的重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1)在考試內容方面,應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淡化以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考試命題應依據課程標准,杜絕設置偏題、怪題的現象。 (2)在考試方式方面,倡導給予多次機會,綜合應用多種方法,打破唯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考試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體現先進的評價思想,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等,紙筆測驗只是考試的一種方式,部分學科可實行開卷考試,可考慮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考試相結合。同時試行提供多次考試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給予學生選擇的空間。考試還可分類、分項進行,加強綜合評價。 (3)在考試結果處理方面,要求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考試和其他評價方法一樣,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對考試的結果應加強分析指導,重在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而不應成為給學生「加壓」的手段。 (4)關於升學考試與招生制度,倡導改變將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應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建議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逐步擴大高一級學校的招生自主權等。 38.學生學習成長記錄袋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何意義與作用?成長記錄袋在課程改革中的意義: 成長記錄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評價改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評價標准、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工具和評價反饋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它收集了學生方方面面的資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師、同學和自我的評價,各次的作業和競賽成績,自己滿意的作品,等等。學生通過成長記錄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成長記錄袋加強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能力。 首先成長記錄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全程參與,學會了反思和判斷自己的進步與努力。學生有權決定成長記錄袋的內容,特別是在作品展示或過程記錄中,由學生自己負責判斷提交作品或資料的質量和價值,從而擁有了判斷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努力情況的機會。其次,成長記錄袋為教師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於教師形成對學生的准確預期,方便教師檢查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更是將評價與教育、教學融合在一起,與課程和學生的發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評價的效度。成長記錄袋的主要作用: (1)作為教學手段,可以把它作為學生快速參考和階段性復習關鍵知識的個人課本,而非評價手段。 (2)支持職業探索(即特長的發揮),並分析這種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尤其注意學的實用。(3)用來評價學生對於特定領域(學科、技能)的學習。(4)用來評價學生在各項活動和領域中的學習,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 (5)從小開始,將成長記錄袋的重點放在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和習慣上,而不僅局限於學校科目。 39.普通高中學業成績評價的理念和原則是什麼?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學業成績評價體系應按照如下理念和原則構建: (1)高中學業成績的評價必須以素質教育的方針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實驗稿)》為依據。以各學科《課程標准》為參照,全面評價學生素質。 (2)高中學業成績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說,就是要通過評價確認學生的進步和達到的學業水平,診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反思和發展。 (3)高中學業成績評價的方法應是多樣的,在改革傳統的量化的評價方法基

4.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

高中化學新課程包括兩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選修(選修1為化內學與生活,選修2為化學與技容術,選修3為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為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為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為實驗化學)。必修1主要為物質的量、實驗基礎、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分類、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質結構和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基礎、資源的利用等基礎知識。必修面向所有學生,較為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集中在必修1中的兩章,不像老教材那麼系統,重點是通過必要的反應理解一些基礎理論。
選修4包括蓋斯定律與熱化學方程式、速率與化學平衡(介紹平衡常數)、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電化學基礎等內容,是高考的必考內容。是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

5.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徵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籌」等項改革,試行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學也要逐步開設職業技術課程。
(一)新課程結構特點
第一,提出了課程的「綜合性」。 首先,課程結構 「綜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長期以來的學科本位,這既是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又是當代世界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第二,提出了課程的「選擇性」。課程結構的選擇性是針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差異而提出的。第三,提出了課程的「均衡性」。課程結構的「均衡性」是依據全面發展的理論和素質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國要培養的是德智體全面、和諧、均衡發展的「完整」的人。課程結構「均衡性」的內涵主要從三個層面上體現出來:(1)對學習領域的規劃和設計,或者對學科與活動的規劃和設計必須全面、均衡;(2)對各學習領域,或者學科與活動的課時安排必須均衡;(3)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均衡

6.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6)新課程結構特徵擴展閱讀:

新課程認為,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存在,學生即目的。每一個學生既是具有獨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關系中的存在。

學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學生是「文化遺產中的人」;學生是「生活世界的人」「關系中的人」;學生是「時代中的人」;學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

7. 高中化學新課程結構有哪些特點不同課程模塊的設計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你好

參考教育部頒布的

高中化學課程標准

謝謝採納

8.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

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回德與生活、答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8)新課程結構特徵擴展閱讀:

新課程標准提出的4個目標: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9. 新課程改革的特點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9)新課程結構特徵擴展閱讀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

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

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

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