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語文課程地位的內涵

小學語文課程地位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1-03-07 12:44:40

① 如何理解教師在語文課程中的地位

從教師和學生關系的角度來看,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一個引領者。從課程設計者、課程研究學者和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又應該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實施的課程,並不是別人設計好後教師被動地執行的。只是被動地完成別人既定的課程設計,這樣的課程是不能真正地落地、真正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所以說,從課程設計者、課程標准制定者,以及語文課程論的專門研究者與一線語文教師的關系的角度看,語文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主體,讓理想的課程紮根在現實的土壤里,生成鮮活的語文課程,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
在討論學習主體、課程主體這一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概念需要澄清。課程標准裡面有一句話:「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看到這句話,很多老師就可能這樣理解:學生是主體,教學中的什麼事都要圍繞學生轉。怎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在討論的時候說,這堂課我沒處理好,大部分時間是我在說,我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我們認為,老師對學生是主體的概念理解錯了。課程標准講「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這里的「主體」應該是一個哲學概念。在詞典上,「主體」有三個意義:第一個就是「主要部分」,指事物的主要部分;第二個就是哲學概念,是認識和實踐的行為人;第三個是法律上的概念,是某一項行為的責任人,如賠償主體、執行主體等。我們這里談的這個「主體」,應該是一個哲學上的概念,應該指認識和實踐的行為人。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行為人就是主體,學生當然是學習的主體。有一句話課程標准里沒說,因為怕說了以後引起誤解:其實,教師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
所以,關於「主體」的概念,應該在哲學層面進行理解。「學生是語文學習主體」中的「主體」,應該是指在語文學習中認識和自我實踐的行為者,不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誰主要、誰次要的問題。離開具體的情境說「以學生為主體」,就會產生一些糊塗的認識,就可能把「以學生為主體」理解為「以學生為主」。這樣的話,我們就可能問,以學生為主,那麼以誰為次?就要把教師放在教學活動的次要地位上,就要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組織引領者的角色發生沖突。在實踐中,教師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擔負著課程開發、課程建設等責任,所以說,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對教師地位的這種認識是不能動搖的。在把國家的課程標准落實到我們的教學中去,把國家這次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到我們的實踐中去,教師有一個課程建設的權利,也有這樣一個義務。這是從語文課程實施的角度,從推進語文課程建設這個角度理解教師的地位。但是,在教師具體教學的層面,在學生學習的層面,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能,不是靠外在的力量,不是給他們安裝進去一套設備,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習的主體」去認識、去實踐,自主地把握規律,掌握技能。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學生的學是重心,教師要把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語實踐活動來提升言語實踐的能力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
2.教師是語文學習的引領者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行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很多老師說,我們對新理念、對課程標准背得很熟,知道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但是一到課堂上還是回到原來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們認為,課堂上不講課就是沒盡到責任。很多老師不願意放棄自己熟悉的經驗,不敢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害怕改革不好會出現問題。
經過十多年的改革,語文教師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通過對傳統課堂與新課程的課堂進行對比,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呈現不同的課程角色。在傳統課堂上,教師一般是把預先准備好的知識一五一十地告訴學生,學生被動地聽記教師的每一句話,課堂教學的氣氛主要是靠教師的設問和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來創設的。傳統課堂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理想狀態就是專心致志地聽講。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就大不一樣了。教師主要是在積極地創設知識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是學習的夥伴,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課堂教學的熱烈氣氛表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經驗與認識的對話、交鋒、碰撞和協商。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探究中掌握預設的教學內容,並能得到修正補充。學生的學習融入了自己已有的經驗,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所積累、有所反思,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又是語文課程的建設者;同時,教師又扮演一種倫理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他承擔著主流意識、主流價值觀的教育責任。因此說,教師承擔著復雜的角色,更為復雜的是教師的角色存在於一個動態的關系框架中,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的狀況。在這種情境下,教師是這個角色,承擔這種職能,一會兒到另外的一個情境下,又轉換成另外的一個角色,承擔另外的一個職能。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那就是教師如何扮演好一個革新者的角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老師經常在思考教育,思考著是不是要改革,如何改革。但是最核心的一個思考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教師的價值是什麼,教育的價值是培養人才,教師的價值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課程改革應該從學生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考,這樣的思考可以破解改革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和負擔的難題,開辟一條創新之路。在教育方式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候,在新舊觀念碰撞的時候,走在前面的往往是以一個革新者姿態出現的教師,這些教師是願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是認為生活充滿了無限可能性的人。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環境,他們願意和學生分享人生的體驗,鼓勵學生自信地有創造性地發展。

小學課程的內涵是什麼

適應年齡腦力發展的文化教育啊

③ 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是什麼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3)小學語文課程地位的內涵擴展閱讀

「語文」的語源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縮略為「語文」一詞出現在19世紀80年代。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國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故當時稱為「國文」課。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葉聖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語文」一詞,當時已經出現「語文課程」的說法(《在母語課程的源流中重新審視課程的目標取向》),葉夏二人亦開始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母語課程通用名稱。

④ 如何理解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內涵

我們要轉變語文課程觀,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培養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眼力,培養開專發語文學習資源的屬能力,特別是要調動學生留意並關注身邊可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可以根據班級實際需要和學生的敏感點,設計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使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此進行組織加工、優化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⑤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5)小學語文課程地位的內涵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⑥ 為什麼說小學語文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就是讓語文課運用到社會實踐中, 一、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什麼?「語」,大家都認為是指語言;「文」,有人說是指文字,有人說是指文章,有人說是文學,有人說是文化.也有人考證這門課程定名的由來,認為「語文」是指「口頭語」和「書面語」.我們說,「語文」應該包括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包括文字、文章、文學和文化.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文字以及有語言文字構成的作品都屬於文化. 關於語文課程性質,多年來人們提到過基礎性、實踐性、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綜合性等等.可見,語文課程的性質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的.這里的「工具」是 一種比喻的說法.「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首先突出人文性.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妥當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結合在一起的,語文課程要同時實現這兩方面的目標是並不矛盾的.當然,要實現兩方面目標的高度結合,必須在目標和內容的設計上、在實施上下大工夫,而且首先要在思想認識上下工夫.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應該爭取的目標,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二、語文課程的地位語文課程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語文課程是基礎性課程.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能夠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才能順利地學習其他課程.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這些也有住於學好其他功課.因為語文課程是豐富的,語文素養也是綜合性的,所以,語文素養在德、智、體、美諸多素質中也就處於基礎的地位.因而,人的語文素養又是全面發展的基礎.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在內的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是人的語文基本能力,也是構成人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語文素養也是人終生發展的基礎.正因為如此,《語文課程標准》這樣說:「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在過去的社會是這樣,在未來的社會也是這樣.性質決定地位.語文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承擔的重要責任,決定了語文課程在學校教育,尤其是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地位.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拼音是單調枯燥乏味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又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刻板單一地進行灌輸,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因此,把漢語拼音教學與童話、游戲結合起來,學生便全會學得有趣、主動. (一)在童話的王國里學拼音兒童都喜愛童話,因此,用童話的形式進行拼音教學,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極易被兒童接受. 1、使用童話語言.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使用童話語言能使他們感到親切,如教學標點規則時,我編了這樣一首童謠:a老大最大,老二老二ooo,老大不在我最大,老三老三eee,a、o不在我最大,i、u雙胞胎,誰在後誰就大,老六老六üüü,他是我們的小弟弟.這樣教學生興趣濃,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標調. 2、編童話故事,利用編童話故事進行拼音教學,能是學生把知識記得更牢. (1)記拼音規則時,一位執教教師編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天,小熊愚愚(ü)見到好朋友jqx,他高興極了,趕忙伸出手,可是轉念一想,不行我戴著墨鏡和別人拉手是不禮貌的,於是小熊趕忙摘下了墨鏡,先和j拉拉手(板書j——ü——ju),再和q拉拉手(板書q——ü——qu),最後和x拉拉手(板書x——ü——xu).通過這樣富有情趣的教學,學生就牢固地掌握了j、q、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略的規則. (2)整體認讀音節中編童話故事.漢語拼音的整體認讀音節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編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i、u、ü三個小朋友要出去玩,可是他們年紀小,又不認識路,怎麼辦呢?他們就請大y大w來帶路,大y帶著小i一塊兒走(板書:yi),大w帶著小u一塊兒走(板書:wu).可是小ü沒有人帶,急得哭了.兩滴眼淚流出來了.大y看見了,說:「小ü妹妹,別哭了,我來帶你吧,不過,你的把眼淚擦掉.」小ü高興地把眼淚擦的乾乾凈凈,拉著大y姐姐一塊兒走[板書:yu].於是,大y帶著小i和小ü大w帶著小u高高興興地去玩了.這些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要好多. (二)、在游戲世界力學拼音游戲對兒童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它符合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當上到後半節課時,學生往往感到疲勞,若鞏固練習與游戲結合起來,便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精神振奮. 1.找朋友游戲.復習鞏固聲母時,我把打亂的卡片放在講台桌上,請一個學生上講台「找朋友」.教師說,聲母d,ddd.眾學生也有節奏地拍著說,聲母d,ddd.講台上的這個學生取出d的卡片說,d是我們的好朋友.眾學生說,對對對.d是我們的好朋友.用這種方法復習聲母,收到了好的效果. 2.分水果游戲.教完聲母和韻母,將拼音寫在紙做的「蘋果」上,房在一個大盤子里.教師把盤子里的「蘋果」逐個出示.學生誰讀的正確,就把「蘋果」拿去.看誰的本領大,拿的「蘋果」最多. 3.拍手游戲.教完16個整體認讀音節,引導學生背誦時,可讓同桌兩面對面互相擊掌.每擊一次掌各人說一個字母,誰接不下去或說錯了,就算輸了.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一定會促使他們積極讀書.每在復習韻母聲母時也可採用著一游戲讓學生背誦. 三、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理念成為一個時髦的語詞,被人們廣泛應用.那麼,究竟和為理念?筆者理解,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指觀念和思想;其次,它還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精神.例如,「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定義了四個方面:1、全面提高語文素養;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個定義就比一般意義上的語文教育觀念具有更豐富的含義:它既包括了怎樣教、怎樣學、學什麽,又包括了語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語文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它實際上是實施語文教育的「總綱領」.由此可見,我們平常所說的「升華教育理念」,就不單單包括更新教學的觀念,還應包括我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包括我們對於教育的基本信念. (一)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義務教育課程應適宜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與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所設計的課程目標,獲得現代公民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課程目標還必須使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打下終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質的內涵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這裡面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我們必須注重學生語文素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強調、突出其中的一個方面. 語文素養: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的說法「語文能力」是指讀寫聽說能力.《語文標准》所提出的「語文素養」包括了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維觀念等內容.「語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里的「工具」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工具生」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後加強工具性,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妥當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應該爭取的目標,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地位.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表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這里體現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 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綜合素養是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關於語文教育的特點,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將語文課程和自然科學類的課程進行比較,可以看到,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生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理解. 2、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3、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母語,因為有早已具備的語言心理機制為基礎,具有對本國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條件,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漢字是平面型方塊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漢字的形音義之間本來都存在一定的理據,漢字豐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長期以來,漢語和漢字對中華相互影響,也相互適應,漢語和漢字對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對語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語文課程要充分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向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適應時代要求和語文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精神. 要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學生的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自主學習,鼓勵想像、質疑和創新;(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省略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⑦ 語文課程的內涵從哪幾個方面把握

用葉聖陶老先生的一句話來理解,就是:「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專書籍的習慣,培養欣賞文學的屬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
課程標准中這樣論述道:「語文課程應該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中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⑧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語言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從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這個角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理解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這次課程標准所提出的一個核心理念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從六十年代以後,我們語文課程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這次課程改革提出了語文素養,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核心概念,轉變到我們現在將語文素養作為核心概念,它是有的演變的內在的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強調語文素養的提高,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解釋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內涵:1、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這些方面,語文課程都有它的獨特的價值的功能。2、知識與技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一些內容,在這個維度來看,和我們原來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這樣的一個年代是比較穩合的,所以大家更多的熟知這樣的一個維度,也就是說,從知識與技能的維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對語文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技能的培養來看的。3、過程與方法:語文學習策略;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這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所強調的,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學習,自己能夠形成合作探究的這樣一種學習,同時我們還語言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因為語文學習在這種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好,很多文學作品反映的是對於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把握,因此,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對孩子的一種培養,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強調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
這是從第二個方面對於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作了一個理解,第三方面也就是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應該強調,也就是說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途徑,或者是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簡化頭緒、突出重點。(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序列)也就是說,在語言素養的發展與形成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而我們在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過分的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認為應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在這里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第二方面,整體推進、全面發展還強調的是聽、說、讀、寫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我們在這方面,有的時候過分的強調了聽的訓練的體系、說的訓練的體系、讀的訓練體系、寫的訓練的體系,而忽視了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的作用,由於我們過分的強調了每個體系的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或者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走了很多的彎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在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語文課不應該上得那麼復雜,也不應該上得那麼繁瑣,語文課應該讓孩子通過這種直接的和文本的,直接閱讀文本,通過這樣的最直接的一些活動,我們能夠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有的時候,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我們的語文課搞的特別繁瑣,特別的復雜,因此學生淹沒在繁瑣的、復雜的、重復的、頭緒特別繁多的題海之中,而沒有時間真正去讀一點書,真正去寫一點東西,因此我們在這次課程改革當中,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的完整的序列,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語文實踐的角度,引導孩子能夠多讀好書,多讀書。
2、學生語文實踐活動。(面非灌輸、講解)
我們知道,老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通過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夠形成與發展,而我們原來語文課堂上 ,卻恰恰出現的問題就在這方面,就是老師過多的占據了課堂的時間,剝奪了孩子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和權利,所以,整個語文課堂,老師戰勝了大量的時間去講解,但是這個講解的內容和講解的過程本身,沒能給孩子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權利,因此,學生缺乏這種機會,他就不可能在各種各樣的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形成素養,因此,我們在這次的課程改革當中強調語文實踐活動,主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學服務,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根據這種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不同的對策。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激情。倡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合作。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只有體驗才能將活生生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老師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課文,把情感為,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要加強學生的主體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情感。「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嗎?」「能用你的身姿表現出來嗎?」「能用你的動作表現出來嗎?」從根本上講,小學語言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開。學生不應該是課文的旁觀者,而應該與課文融為一體。

⑨ 小學教學課程的含義性質和地位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回學生初步學答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⑩ 小學語文新課程理念具體指什麼

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補充: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個性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變化,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