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市民學校總課程表
⑴ 如何開展社區 教育信息化工作
社區教育是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國社區教育蓬勃發展,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建設了一大批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步提高。
1.建立健全社區教育網路。
通過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辦學網路。
各省、市(地)可依託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院校以及社區科普學校等設立社區教育指導機構,統籌指導本區域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
研究制定社區教育辦學機構指導性要求。
2.明確社區教育機構職責定位。
縣(市、區)社區教育學院(中心)負責課程開發、教育示範、業務指導、理論研究等。
鄉鎮(街道)社區學校負責組織實施社區教育活動,指導村(社區)教學站(點)的工作。
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居民提供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
3.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共同體建設。
廣泛開展學習型鄉鎮(街道)、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
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形式多樣的學習團隊、活動小組等學習共同體,實現自組織、自教育、自管理、自服務,不斷增強各類組織的凝聚力和創新力。
4.加強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建設。
繼續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示範區在體系構建、資源共享、投入機制、隊伍建設、信息化應用、市民學分銀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
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相應工作機制,提出建設目標。
5.開放共享學校資源。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等積極籌辦和參與社區教育。
充分發揮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科普學校在農村社區教育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
加快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轉型發展,鼓勵其成為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
推動普通中小學有序向社區居民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
6.統籌共享社區資源。
注重社區教育機構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社區文化中心等機構的資源共享,拓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的社區教育功能,推動社區教育機構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設施統籌、信息共享、服務聯動。
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各類資源,發掘教育內涵,組織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實現一個場所、多種功能,促進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效益最大化。
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提高書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育場館等各類公共設施面向社區居民的開放水平。
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社區教育。
引導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的社會培訓機構參與社區教育。
探索開放、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模式,不斷擴大社區學習資源供給。
8.豐富社區教育內容。
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閑等教育活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
積極開展面向社區服務人員、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組織和服務居民的能力。
9.創新社區教育形式。
創新教育載體和學習形式,培育一批優質學習項目品牌。
在組織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才藝展示、參觀游學、讀書沙龍等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探索團隊學習、體驗學習、遠程學習等模式。
通過開設學習超市、提供學習地等形式方便社區居民靈活自主學習。
推動各地建設方便快捷的居民學習服務圈。
10.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
結合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科普」計劃,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結合或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社區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台及體系。
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向社區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台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服務。
⑵ 一般市民想要旁聽大學課程應該怎麼做
很簡單,只要進去大學校門,直接進去聽課,需要兩個條件:
其一,要版知道課程設置的時間;
其二權,要學校允許進校旁聽,全國各地的大學規則設定不一致,像比較開放的大學如復旦大學,校外人員可隨意進入旁聽大學課程,但很多管理比較嚴格的就不會隨意開放校園讓校外人士入內,相對應的,聽課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來。
其三,如果你認識大學的教師,那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聽到課。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⑶ 小學課程課時標准詳細資料
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每周課時總量為30節。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3節)
語文(9節)
數學(5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4節)
小學三、四、五、六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包括作文】(8節)
數學(5節)
英語(2節)
科學(2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2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⑷ 社區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構造學習型社會的基礎,發達的社區教育已成為一個國家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社區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和人民群眾的好評,源自它多方面的功能對社區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 社區教育的特點
社區教育是一種教育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依照社區建設發展及社區居民的需求,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社區的教育資源來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的教育。社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各種教育方式、多種教育手段提高國民的素質。它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為社區的建設、發展服務。社區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它是一種社會教育。社區教育是為解決社區面臨的許多社區問題而組織、實施的,是為社區的建設、發展服務的。社區的需求決定了社區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例如,社區的衛生環境較差,需要增強社區居民的衛生環保意識,於是就在該社區舉辦衛生環保知識的講座、研討會等等,組織學習相關的法規、條例和衛生環保常識,從而增強並提高社區居民自覺愛護、保護生活環境的意識。
2、全民參與、資源共享。所謂全民參與,首先是社區內開展的各項有益的教育活動需要全體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居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要求參加多種教育活動;其次是社區居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社區教育的管理者,他們可以對社區教育的政策、計劃、活動提出意見,可以選派代表參與社區教育的決策。因此,社區教育也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動。資源共享就是社區內的所有學校、文化體育、娛樂設施都向社區的全體居民開放,以有償或無償的方式讓大家使用。例如,學校或培訓中心可以在晚間或雙休日舉辦各種培訓班或進行學習活動;文化館或圖書館也向社區居民開放,成為市民學習的場所。學校等各類教育資源都要主動地舉辦各種文化教育活動,活躍社區生活,為社區發展服務。
3、非傳統的學校教育。社區教育不需要象普通的學校教育那樣正規,不一定學幾年、開多少門課、考試拿文憑。社區教育大多數是非正規的教育、非正規的學習。社區教育是一種服務,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界限,社區的多種教育機構、設施都可依據實際的需要舉辦多種教育,社區居民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想怎麼學就怎麼學,想在哪裡學都可以,不一定在學校、課堂上,在多種公共場所都可以學。幾個人組成小組可以學,一個人在家也可以學;社區舉辦知識講座可以,進行技術指導、技能訓練也可以。學習的內容、形式沒有規定、沒有要求,是最大限度滿足社區及社區居民學習需求的大眾化教育。
4、是實現終身教育和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途徑。終身教育要求將教育實施於人生的始終,人活一輩子,受教育一輩子。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終生學習。學習化社會要求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學習的內容、方式,都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課堂。社區教育有效地將人們組織成一個學習集體,有效地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多種教育,將家庭、學校及社區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生活、學習的社會環境,所以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建立學習化社會的一種途徑。
二、 社區教育的功能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出現社會管理的中心向社區轉移的新趨勢,促使當代社區的功能發生一些新的變化,社區的教育功能也被政府和研究者重新認識。
1、推進公民教育。我國歷來十分重視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區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社區公民教育的內容廣泛,涵蓋了科學、道德、法制、信仰以及其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符的教育活動。社區應當成為公民教育的基本載體,通過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提升社區內居民的政治、道德、法制等素養。
2、支持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1995年在曼谷國際社區教育大會上進一步明確社區發展是「最終實現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教育過程」。社區教育可以為社區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技術支持。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到社區教育中,共同關心社區的各種問題,加強對話、理解和溝通,有利於共同推進社區的進步和發展。
3、構建學習化社會。學習化社會理念引導人們以一種整合的觀點看待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學習的場所不再局限在傳統的學校內,家庭、企業、社區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社區不僅是居民的社區,而且成為一種學習的社區,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能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居民通過持續不變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得以適應社會生活的迅速變遷,提高個人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4、發展社會文化。作為居民生活空間,社區不但有適宜的自然構成,而且要有豐富的文化構成。文化底蘊深厚的社區,必將賦予居民的精神世界以更多的色彩。社區教育一方面通過文化影響人,另一方面又在居民的對話、溝通和交流中發展起新的文化氛圍,創設出激發人上進的「學習型文化」。
三、 社區教育的實施措施
社區教育的實施,應當觀念先行,樹立起新的社會化大教育觀:教育不僅是政府的職能,同時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需要政府與群眾團體和民間組織的協商合作,共同尋找解決社區問題,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教育措施。
1、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社區教育協作。首先,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社區教育協調機制,健全開展和保障社區教育的規章制度及激勵措施,使社區教育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軌道;其次,將社區教育納入當地社會發展的規劃,明確責任,建立社區教育會議制度,經常商討社區教育的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第三,加強不同社區教育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作,做到知識與經驗共享,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社區教育氛圍。
2、整合教育資源,建立社區教育網路。社區教育有著豐富的資源,它們實質上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使居民「生活於斯」的社區同時成為「學習於斯」的社區。社區教育資源並不局限於各種專門機構或各級各類學校,許多非學校化的社區機構也具有「教育」功能,如醫院和公園不僅是醫療和休閑場所,而且是健康和生態教育場所。整合社區的教育資源,建立社區教育網路,首先,要求傳統學校向社會開放,促使學校的教育資源為社區所共享,同時加強各種教育機構之間的溝通,構建全方位的社區學校網路;其次,要求創建適合社區學習需求的新型社區學校或固定的教育場所,為社區居民多樣化的生活需要提供教育服務;第三,要求開發各種社區公共場所的教育功能,使之不僅提供傳統的服務,同時充滿著知識氣息的審美價值;第四,要求社區教育不局限於本社區,要通過借簽、合作和對話促使社區教育與外部教育密切的溝通與交流。
3、注重全民參與,確立社區教育特色。社區教育是全民教育,應當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積極性,調動人們的參與熱情。全民參與的社區教育擴大了人們的交往空間,促進了居民之間的對話與合作,無形之中提高了對社區的「鄉土情感」和彼此的認同意識,有助於社區居民「學會共同生活」。實現全民參與,必須確立社區教育的特色,尤其對社區教育的組織者和課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社區教育的形式應當多樣化,了解不同年齡人群參與社區教育的動機,設計靈活的教育方案,使兒童、青年和老年都找到喜歡並樂意接受的教育方式;其次,社區教育課堂應多元化,滿足居民多元化的教育與學習需求,不僅體現職業關懷,而且體現生存關懷;第三,社區教育是一種有著「社區個性」的教育,因此應當體現本社區的社會歷史文化特色,展示社區發展的精神風采,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
4、圍繞社區發展,提高社區教育實效。社區教育本身並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和追求在於為社會發展提供教育支持。以「發展」為導向推進社區教育,必須增強社區教育的實效性。首先,社區教育的開展要從大處著眼而又於細微處行動,使社區教育工作成為居民感受得到的有意義的社會事業;其次,關注社區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有所選擇的、有重點的開展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活動,例如結合公民道德教育可以開展有關誠信問題的宣傳教育活動,針對失業問題可以開展相關的創業教育和失業者心理保健方面的教育等;第三,社區教育成效最終的評價者是社區居民,因此要面向居民需求,贏得居民的認可,吸納居民參與,這樣的社區教育才能夠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發展社區教育,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新任務,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工於一役。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思想觀念上與時俱進,在工作中開拓進取,因勢利導,才能扎實做好社區教育工作,為打造終身教育體系和創建學習型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⑸ 如何組織開展和推進隔代教育社區
社區教育是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社區教育蓬勃發展,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建設了一大批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步提高。1.建立健全社區教育網路。通過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學網路。各省、市(地)可依託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院校以及社區科普學校等設立社區教育指導機構,統籌指導本區域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研究制定社區教育學機構指導性要求。2.明確社區教育機構職責定位。縣(市、區)社區教育學院(中心)負責課程開發、教育示範、業務指導、理論研究等。鄉鎮(街道)社區學校負責組織實施社區教育活動,指導村(社區)教學站(點)的工作。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居民提供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3.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共同體建設。廣泛開展學習型鄉鎮(街道)、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形式多樣的學習團隊、活動小組等學習共同體,實現自組織、自教育、自管理、自服務,不斷增強各類組織的凝聚力和創新力。4.加強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建設。繼續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示範區在體系構建、資源共享、投入機制、隊伍建設、信息化應用、市民學分銀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相應工作機制,提出建設目標。5.開放共享學校資源。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等積極籌和參與社區教育。充分發揮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科普學校在農村社區教育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加快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轉型發展,鼓勵其成為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推動普通中小學有序向社區居民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6.統籌共享社區資源。注重社區教育機構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社區文化中心等機構的資源共享,拓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的社區教育功能,推動社區教育機構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設施統籌、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各類資源,發掘教育內涵,組織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實現一個場所、多種功能,促進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效益最大化。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書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育場館等各類公共設施面向社區居民的開放水平。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社區教育。引導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的社會培訓機構參與社區教育。探索開放、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模式,不斷擴大社區學習資源供給。8.豐富社區教育內容。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閑等教育活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積極開展面向社區服務人員、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組織和服務居民的能力。9.創新社區教育形式。創新教育載體和學習形式,培育一批優質學習項目品牌。在組織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才藝展示、參觀游學、讀書沙龍等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探索團隊學習、體驗學習、遠程學習等模式。通過開設學習超市、提供學習地等形式方便社區居民靈活自主學習。推動各地建設方便快捷的居民學習服務圈。10.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結合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科普」計劃,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結合或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社區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台及體系。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向社區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台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服務。
⑹ 社區教育機構應該怎麼建
社區教育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只有積極發展社區教育,把它納入社會大系統,才能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一、社區教育逐步形成的發展軌跡在我國,社區教育起步於80年代初期,它是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後,總結原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區教育的經驗,從國內不同地域的實際出發,通過試點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國社區教育可分三類:一類是以一所學校為中心,連結所在社區的部分工廠、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共同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二類是以社區為中心,由街道事處或區級政府牽頭,社區教育機構等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組建的。三類是以工業區或農業縣為地域界限的社區教育,旨在加強企業、農村未來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和社區文化建設。進入90年代後,社區教育組織自覺認識到社區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制度建設,各級社區教育管理機構所制定的「章程」、「暫行規定」等紛紛出台。如「上海市社區教育工作暫行規定(草案)」、「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工作條例(試行)」,為社區教育走上規范化道路奠定了初步的基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社區教育正在不斷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區居民逐漸認識到社區教育的價值,產生了一定的參與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不斷膨脹的城市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湧入城市,形成流動人口浪潮;21世紀,中國大部分城市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與窘迫的生存環境;人際關系的隔閡與淡化等等。對此僅僅依賴以協調管理為特性的社區組織形式以及學校教育來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國際國內社區教育實踐經驗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實施面向社區成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的各種各樣的社區教育,才能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從社區教育內部看,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生、發展,尤能說明教育社區化的必然性。社區學校(院)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社區教育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外顯的過程。因此,90年代以來中國社區教育概念中的「教育」已不是狹義的教育。二、社區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我們可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原則概括為:1.教育計劃和方法要適應每一個團體具體的和根本的目標;2.在各個教育水平上,塑造人類自身,以適應進步、變革的生活;3.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安排訓練,要超越加在教育身上的傳統定義和組織機構的限制;4.確立各種活動(技術的、政治的、工業的、商業的等)形式與各種教育目標之間密切的聯系。社區教育在教育連續性、社會適應性、教育手段多樣性,以及教育與社會各部門的合作方面都較好地適應了這些原則要求,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在其中所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滿足基本的學習需要。社區教育在滿足市民最基本的學習需要方面將可發揮重要作用。基本學習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的學習手段,這些內容和手段是人們為能生存下去,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參與發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明智地作出決策等所必需的。」(《全民教育——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作為當代高新技術核心的信息技術為社區教育的未來拓展了新的發展前景。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通過電腦可以方便地進入國際互聯網獲取信息,方便地學習網上課程。ATM(非同步傳輸方式)作為一種寬頻交換技術,可以把計算機、電話和有線電視統一起來,從而可以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共享資源;遠程視頻、互動式電視、視頻點播(VideoonDemand)等無不對社區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和應用價值,並使之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從而體現出技術在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中的作用。推進教育的發展。社區教育的靈活性、適應性,在教育現代化、推進普通教育的進步與普及、發展高等教育並使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轉崗培訓方面,已經顯示了所具有的優勢,並得到人們的認可,今後仍將在這一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潛力。滿足外來人口、失業人口的教育需求。社區教育在滿足外來人口教育、失業人口教育需要方面,在老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應引起重視。外來人口是社區教育對象中龐大的一群,他們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有待提高,對城市生活的知識有待於的了解,使之成為合格的公民,社區教育在這一方面可以做許多工作。在企業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下崗人員急待轉移工作崗位,再加上新的勞動人口不斷湧入勞動力市場,全社會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面前,社區教育對調整待業者的心理,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就業的競爭能力,也可發揮很大的作用。三、社區教育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關於宏觀管理。目前從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社區教育的探索。同時也出現了在教育類型、教育層次等方面如何協調的問題。對社區教育的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區教育資源,避免資源浪費和機構重復設置,又要合理地調動各類教育機構的積極性。這也正是社區教育宏觀管理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可考慮在不同機構間根據各自優勢建立分工合作關系,形成有機的大系統。——關於社區教育的發展動力。面對學習化社會中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不斷進步的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的發展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應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動力何在,怎樣才能保持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既需要進一步作理論上的概括,又需要提出具有啟發意義的實踐性建設。從國外社區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來看,生產力的高速增長、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類自我意識的不斷深化,將是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三大動力。——關於地區與國際合作。在地球成為我們共同的生存家園的時代,社區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將更有助於開闊我們的視野。在資源共享、教學試驗課程開發等方面,我們都可以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四、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社區建設的前提條件,是社區的機關、團體、家庭、學校、工礦企事業、娛樂場所、大眾傳播媒介、社會輿論、社會風氣、人們的各種經濟交往、政治交往、禮儀交往、感情交往以及原有的文化特質相互交融,匯成一股合力。通過一系列的社會關系,其中主要是血緣關系——指以與血統有關的親屬為基礎而形成的人群關系;地緣關系——指以地域為界限而結成的人群關系;社交關系——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關系,影響社區建設。而社區教育具有創建社區良好的文化氛圍、培養社區成員文明素質、促進社區建設的功能,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社區教育當務之急是適應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獨立自主的,管理、協調、服務一體化的合作體制。這樣,社區教育應該是社區范圍內的整體教育。它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社會成員教育體系,這是大教育的概念,圍繞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終身教育,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立社區精神、社區文化、社區生活圈所需要的教育。二是職業教育體系,即包括職前、職後教育以及不斷適應企業結構變化需要的就業和再就業教育。社區成人教育機構可以對本社區的資源、產業結構、職業結構、勞動力的文化,技術構成以及人才流向趨勢作出具體的規劃和預測。根據社會對教育的需求為社區決策和其它有關部門提供咨詢及必要的幫助。社區教育必須從地方教育那種「升學教育」模式的惡性循環圈中跳出來,發揮其對整個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先導作用。以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為工具,以培養自主、職業、創造意識和能力為主線,努力提高企業勞動者的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技藝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區優秀人才。社區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於管理、服務、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大教育格局,是對單一學校教育的突破、拓展和延伸。它的主要功能大致有以下六個方面:1.向社區居民開放學,教育的設施、場地為社區居民共享;2.社區成人教育機構是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舉各類文化活動,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準;3.傳播知識和科學技術,提高社區居民素質,擔負社區通用性培訓工作;4.幫助社區提高精神文化建設的水平,改善社區環境;5.推動各類教育發展,實現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一體化;6.參與企業教育,共同建設和發展企業社區環境。概言之,社區教育在社區發展中具有形成社區居民積極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道德規范,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培養社區角色等主要功能。社區教育也一定能沖破原有教育管理體制的弊端,形成一個各種教育因素的集合體,實現教育與社會一體化,最終達到學習化社會的目標。參考資料:ke..com/view/1145210.html?wtp=tt
⑺ 如何全面推進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社區教育蓬勃發展,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建設了一大批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步提高。
1.建立健全社區教育網路。通過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辦學網路。各省、市(地)可依託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院校以及社區科普學校等設立社區教育指導機構,統籌指導本區域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研究制定社區教育辦學機構指導性要求。
2.明確社區教育機構職責定位。縣(市、區)社區教育學院(中心)負責課程開發、教育示範、業務指導、理論研究等。鄉鎮(街道)社區學校負責組織實施社區教育活動,指導村(社區)教學站(點)的工作。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居民提供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
3.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共同體建設。廣泛開展學習型鄉鎮(街道)、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形式多樣的學習團隊、活動小組等學習共同體,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斷增強各類組織的凝聚力和創新力。
4.加強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建設。繼續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示範區在體系構建、資源共享、投入機制、隊伍建設、信息化應用、市民學分銀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相應工作機制,提出建設目標。
5.開放共享學校資源。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等積極籌辦和參與社區教育。充分發揮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科普學校在農村社區教育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加快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轉型發展,鼓勵其成為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推動普通中小學有序向社區居民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
6.統籌共享社區資源。注重社區教育機構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社區文化中心等機構的資源共享,拓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的社區教育功能,推動社區教育機構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設施統籌、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各類資源,發掘教育內涵,組織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實現一個場所、多種功能,促進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效益最大化。
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育場館等各類公共設施面向社區居民的開放水平。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社區教育。引導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的社會培訓機構參與社區教育。探索開放、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模式,不斷擴大社區學習資源供給。
8.豐富社區教育內容。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閑等教育活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積極開展面向社區服務人員、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組織和服務居民的能力。
9.創新社區教育形式。創新教育載體和學習形式,培育一批優質學習項目品牌。在組織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才藝展示、參觀游學、讀書沙龍等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探索團隊學習、體驗學習、遠程學習等模式。通過開設學習超市、提供學習地圖等形式方便社區居民靈活自主學習。推動各地建設方便快捷的居民學習服務圈。
10.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結合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科普」計劃,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結合或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社區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台及體系。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向社區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台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服務。
⑻ 什麼時間社區教育在國外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社區教育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只有積極發展社區教育,把它納入社會大系統,才能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一、社區教育逐步形成的發展軌跡在我國,社區教育起步於80年代初期,它是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後,總結原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區教育的經驗,從國內不同地域的實際出發,通過試點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國社區教育可分三類:一類是以一所學校為中心,連結所在社區的部分工廠、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共同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二類是以社區為中心,由街道事處或區級政府牽頭,社區教育機構等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組建的。三類是以工業區或農業縣為地域界限的社區教育,旨在加強企業、農村未來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和社區文化建設。進入90年代後,社區教育組織自覺認識到社區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制度建設,各級社區教育管理機構所制定的「章程」、「暫行規定」等紛紛出台。如「上海市社區教育工作暫行規定(草案)」、「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工作條例(試行)」,為社區教育走上規范化道路奠定了初步的基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社區教育正在不斷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區居民逐漸認識到社區教育的價值,產生了一定的參與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不斷膨脹的城市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湧入城市,形成流動人口浪潮;21世紀,中國大部分城市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與窘迫的生存環境;人際關系的隔閡與淡化等等。對此僅僅依賴以協調管理為特性的社區組織形式以及學校教育來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國際國內社區教育實踐經驗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實施面向社區成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的各種各樣的社區教育,才能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從社區教育內部看,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生、發展,尤能說明教育社區化的必然性。社區學校(院)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社區教育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外顯的過程。因此,90年代以來中國社區教育概念中的「教育」已不是狹義的教育。二、社區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我們可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原則概括為:1.教育計劃和方法要適應每一個團體具體的和根本的目標;2.在各個教育水平上,塑造人類自身,以適應進步、變革的生活;3.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安排訓練,要超越加在教育身上的傳統定義和組織機構的限制;4.確立各種活動(技術的、政治的、工業的、商業的等)形式與各種教育目標之間密切的聯系。社區教育在教育連續性、社會適應性、教育手段多樣性,以及教育與社會各部門的合作方面都較好地適應了這些原則要求,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在其中所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滿足基本的學習需要。社區教育在滿足市民最基本的學習需要方面將可發揮重要作用。基本學習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的學習手段,這些內容和手段是人們為能生存下去,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參與發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明智地作出決策等所必需的。」(《全民教育——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作為當代高新技術核心的信息技術為社區教育的未來拓展了新的發展前景。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通過電腦可以方便地進入國際互聯網獲取信息,方便地學習網上課程。ATM(非同步傳輸方式)作為一種寬頻交換技術,可以把計算機、電話和有線電視統一起來,從而可以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共享資源;遠程視頻、互動式電視、視頻點播(VideoonDemand)等無不對社區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和應用價值,並使之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從而體現出技術在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中的作用。推進教育的發展。社區教育的靈活性、適應性,在教育現代化、推進普通教育的進步與普及、發展高等教育並使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轉崗培訓方面,已經顯示了所具有的優勢,並得到人們的認可,今後仍將在這一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潛力。滿足外來人口、失業人口的教育需求。社區教育在滿足外來人口教育、失業人口教育需要方面,在老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應引起重視。外來人口是社區教育對象中龐大的一群,他們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有待提高,對城市生活的知識有待於的了解,使之成為合格的公民,社區教育在這一方面可以做許多工作。在企業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下崗人員急待轉移工作崗位,再加上新的勞動人口不斷湧入勞動力市場,全社會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面前,社區教育對調整待業者的心理,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就業的競爭能力,也可發揮很大的作用。三、社區教育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關於宏觀管理。
⑼ 推進來穗人員隨遷子女聚集的公民辦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和體育藝術特色項目、特色課程」總結一段文字
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學校,他們的節目是多彩多樣的。
⑽ 城市飛奔的校園活動(進行時)
復旦附中城市定向社由「快樂成雙」第三季(CRP-SH3)選手K於2010年2月創建,是趣味城市定向活動的專門社團。社團活動主要是在學期中的兩三個周末組織在上海的城市定向活動。除了社團活動外,許多社員活躍在CRP上海賽和長三角賽的一線,長期協助城市飛奔活動開展。一些社員也有城市飛奔的參賽經歷。
截至2014年8月,復旦附中城市定向社已有五任社長,其中三名作為選手參加過CRP長三角賽。
復旦附中城市定向社曾在2010年獲得過校五星級社團殊榮。 閔行中學《沖刺閔中》(即《MZ Rush》)是上海市閔行中學學生模仿美國真人秀節目《The Amazing Race》,在上海地區民間TAR愛好者活動《城市飛奔》策劃團隊的幫助下,依託於閔行中學「創新孵化基金」,從2011年末所開始發起的一項大型校園綜合素質拓展戶外活動。活動發起人為CRP-SH6選手管子,後長期由CRP-SH6選手小呆組織。截至2014年8月,沖刺閔中已經舉辦了6季,其中第六季是五校聯誼:12支來自閔行中學的隊伍,和來自復旦附中,交大附中,上中東校,位育中學的12支隊伍共同進行一場比賽。
《沖刺閔中》為「項目型」活動,在寒暑假進行。為了填補學期中的空白,《沖刺閔中》的團隊也在學校中建立了城市定向社,在學期中的周末舉辦常態化活動。有時亦與其他學校合辦活動。截至2014年8月,閔行中學城市定向社已有4名社長,其中2位作為選手參加過CRP上海賽,1名作為工作人員參與過CRP長三角賽。
閔行中學城市定向社曾在2014年獲取過校五星級社團殊榮。 MZRUSH「沖刺!閔中」各賽季信息季度信息名稱信息內容概述「沖刺!閔中」第一季比賽時間2012年1月20日依託閔行中學創新孵化基金的第一季「沖刺!閔中」,屬於閔中人的第一次!參賽人數12組選手,24人活動范圍閔行區路線閔行中學-紅園-顓橋文化廣場-七寶古鎮-閔行體育公園-置地廣場「沖刺!閔中」第二季比賽時間2012年7月17日概述參賽人數11組選手(10組學生1組母女),22人以「閔行建區30周年」為主題的第二季「沖刺!閔中」,得到了上海閔行電視台的大力支持,全程跟隨拍攝,並製作了長達20分鍾的宣傳片,在閔行地區提升了活動知名度。活動范圍閔行區路線閔行中學-老閔行政府舊址-古藤園-水生園-紫竹高科技園區「沖刺!閔中」第三季比賽時間2013年1月23日概述參賽人數13組選手(12組學生,1組教師),26人第三季「沖刺!閔中」活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了一場環繞閔行的大型比賽,得到了上海外語頻道的大力支持,拍攝了宣傳短片;同時也與上海中學生合作,依託比賽報開展了「閔中杯記實合影大賽」。活動范圍閔行區路線閔行中學-閔行公園-置地廣場-顓橋文化廣場-莘城中央公園-仲盛購物中心-七寶古鎮-金平路步行街-銀杏公園-閔行中學「沖刺!閔中」第四季比賽時間2013年7月8日概述參賽人數14組選手(13組學生,1組教師),28人「沖刺!閔中」活動第一次走出閔行區,在上海市區內開展比賽,本屆活動為歷屆路線公里最長,精彩的任務和路線給選手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動范圍閔行,盧灣,黃浦,浦東,閘北,靜安區路線莘城中央公園-新天地太平橋公園-南京路步行街--外灘上海檔案館-濱江大道-莫干山路塗鴉牆-M50創意園區-靜安寺久光百貨「沖刺!閔中」第五季比賽時間2014年1月21日概述參賽人數16組,32人 以」閔行中學建校80「周年為背景的」沖刺!閔中「第五季比賽又回到了閔行中學的操場進行起跑,本季比賽中,選手第一次前往了學校新建校史室,並體驗了一場上海環游之旅。活動范圍閔行,徐匯,靜安,虹口,浦東新區路線閔行中學-閔行中學校史室-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上海文化廣場-上海電視台-靜安雕塑公園-1933老場坊-陸家嘴中央綠地」沖刺!閔中「第六季比賽時間2014年7月4日概述參與人數24組(12組閔中組,2組交大附中組,4組復旦附中組,3組上海中學組,3組位育中學組)本季比賽創下」沖刺!閔中「是六季比賽以來參與人數最多,涉及學校最多的一季。來自閔行中學,交大附中,復旦附中,上海中學,位育中學一共五所學校的學生一同較量,在上海體驗了一把非凡的城市文化定向活動。活動范圍盧灣,黃浦,楊浦,浦東新區路線復興公園-國際飯店(上海大地原點)-復興島公園-上海國際客運碼頭-上海科技館日晷-世博源-日月光購物中心 上海交大附中國際課程班(上交附中IB)的《IB RUSH》由CRP-YD5工作人員Andy發起組織。
《IB RUSH》活動現已舉辦兩期,第一期於2013年8月21日舉行,第二期於2014年4月5日舉行。 網路極速前進吧吧友Mark於2013年11月在重慶萬州二中建立了城市發現社。社團舉辦的活動名為《沖刺!萬州》,和《沖刺閔中》一樣,是在寒暑假進行。
「沖刺!萬州」城市定向賽第一季於2014年2月14日舉行 ,第二季於2014年8月24日舉行 ,第三季已經於2015年2月26日舉行 ,第四季於2015年8月26日舉行,第五季於2016年2月18日舉行。 位育中學城市定向社於2014年5月29日舉辦校園定向試水賽。
同年7月,位育中學的6名學生參加了《沖刺閔中》第六季。
同年8月21日,位育Rush 2.0上線,位育中學的14名高一、高二學生走出校園,探索整個徐匯區。 2014年2月10日雅禮心理協會在長沙市雅禮周邊地區舉行「Yali Rush」(沖刺雅禮)六校邀請賽,邀請了六社:長郡中學推理社,長沙市一中源點心理社,湖南師大附中心理社,周南中學心理社,明德中學心理社,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心理社的成員參賽並在貼吧發帖直播比賽進程,最終排名為:一中 明德 麓山附中 周南 長郡(退賽)
第二屆邀請賽已由長沙市一中源點心理社主辦。
2014年5月 為期一個月的第一季正賽開始,6+1個賽段,十餘場比賽,幾十種極速前進經典任務改編,近三十隻兩人隊伍比拼。第二季正在籌劃中。
由網路極速前進吧吧友aawwsed10創辦。 城市飛奔的前身「快樂成雙」的前兩季都是在閔行五中學生中宣傳、招募。
2006年,創始人RED在觀看湖南衛視《我是冠軍》(山寨版《極速前進》)後,回憶起了《極速前進》節目,便在同學中開展了類似的活動。
「快樂成雙」第三季起在網路貼吧招募,故歸入「城市飛奔」公開賽的篇章。 快樂成雙-各季信息季度 信息名稱 信息內容 概述 CRP-SH1
快樂成雙
第一季 時間 2006年夏 「城市飛奔」上海賽的前身「快樂成雙」的第一季。活動由RED在閔行五中學生中組織開展。活動為期一天。 參賽人數 4組,8人 活動范圍 閔行區 路線 略 CRP-SH2
快樂成雙
第二季 時間 2007年冬 「快樂成雙」的第二季。活動依然由RED在閔行五中學生中組織開展。活動為期兩天。 參賽人數 5組,10人 活動范圍 閔行區 路線 略 杭州四中《沖刺杭州》是CRP-SH9工作人員小搓(之後的CRP-YD7選手)舉行的活動。活動前兩期只面向杭州四中學生。第三期起公開招募,故納入城市飛奔公開賽系列,詳見「杭州賽」。 沖刺杭州-各季信息CRP-HZ1
城市飛奔沖刺杭州
第一季 時間 2013.2.2 2012年暑假,小搓在「極速前進」貼吧,遇上CRP-SH9的招募。因搭檔原因,小搓未能參賽,便前往上海協助活動舉辦。13年寒假,小搓以組織班級社會實踐的機會,舉辦了《城市飛奔:沖刺杭州》第一季。 參賽人數 6組,12人
(杭州四中高二(9)班學生) 活動范圍 上城區、西湖區、下城區、江干區 路線 第一賽段:杭州四中(吳山校區)-城隍山十二生肖石(杭州古城門、歇後語)-DT:河坊街(方回春堂、麥芽糖)|孔廟(背論語)-西湖博物館 第二賽段:西湖博物館-中國美院(指揮畫畫)-杭州地鐵一號線定安路站-杭州地鐵一號線鳳起路站(人物故事線索)-陸游紀念館(喝茶、踢毽子)-西湖文化廣場(品茶、數數) 第三賽段:西湖文化廣場-施家橋(數獨)-市民中心 第四賽段:市民中心(聯合:四人五足)-萬象城(在上表中尋找the amazing race字母)(PK任務:默數計時)-城市陽台 CRP-HZ2
城市飛奔沖刺杭州
第二季 時間 2013.7.22 半年後,在烈日的激情中迎來了《城市飛奔:沖刺杭州》第二季,雖仍未公開招募,選手已從一個班級擴大到了整個學校的同學,競爭也愈發激烈。 參賽人數 7組,14人
(杭州四中學生) 活動范圍 下城區、西湖區、上城區、江干區 路線 第一賽段:西湖文化廣場-西泠印社(尋找畫作)-司徒雷登像(背聖經)-天水堂-杭州地鐵一號線鳳起路站(雙人跳繩)-杭州地鐵一號線龍翔橋站-湖濱(坐船)-三潭印月(邏輯拼圖)(材料建築)-湖濱 第二賽段:湖濱-西湖天地咖啡館(解碼)-柳浪聞鶯(與外國遊客合照)-鼓樓 第三賽段:鼓樓-慶春廣場(撿乒乓球、拼圖)-萬象城外婆家 隨著《沖刺杭州》第三期公開招募,杭州四中不再有專門的CRP校園活動。 市西中學市西Rush 由市西中學學生Elite發起,CRP-SH9選手水乙亦參與組織。
在組織了市西Rush 2.0後,隨著主辦者離校,市西Rush暫無後續發展計劃。 市西rush時間2013.2.3無參賽人數10組 20人活動范圍靜安區 黃浦區 長寧區路線上午:市西中學-靜安雕塑公園(路線任務:看圖寫出雕塑名稱)-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分館(DT找出16種生物的拉丁學名所對應的中文名稱/找出16種生物的拉丁學名所對應的中文名稱)-中國第一盞電燈所在地下午:中國第一盞電燈所在地—長寧圖書館(NPC)-中山公園(RB:數獨)—靜安工人體育場(RB:跳繩200個)-靜安公園(三甲最終任務:關於市西中學的常識題)-市西中學備註:兩個RB不允許由同一名隊員完成補充:現在市西Rush已被劃歸為市西中學科技節的正式項目,活動范圍為本校校園 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在2013年初舉辦了《城市飛奔·綠色行》。活動發起人為城市飛奔創始人RED。活動由RED和CRP-YD2選手Abel共同主持。
本次活動通過參與者在上海不同的地點,完成不同的環保任務,給自己,同時也給市民傳播綠色生活的理念。活動參與者在上海不同地點穿行,既可以了解未曾可知的上海、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又能發現城市的新貌與勃勃生機。而且,通過此次活動還能夠加強學生團隊間的合作能力。 復旦大學城市探索者(協會)於2013年創辦,城市探索者旨在帶領復旦學生重新認識自己所處在的城市,尤其是外地來滬求學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