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小學課程建設
❶ 淺談如何建設開放的小學語文課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創新的,語文教師只專有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屬,努力探究語文課堂教學技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活躍課堂氣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❷ 小學學校的課程建設是什麼意思
您好,課程建設指小學需要開設什麼有意義的課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幫助!
❸ 結合我國教育實際談談中小學應該如何進行課程建設
我國中小學進行的課程建設,現在使用的課程都是非常好的適合當代小孩子小學生的需求。
❹ 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版容之一。
課程建權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是研究:教什麼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
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
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准。
拓展資料
加強課程建設是學校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它涉及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學管理等教學基本建設工作的諸多方面,是一項整體性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院、系(部)二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院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由教學委員會成員組成)。
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全院的課程建設規劃、方案,組織開展新上專業合格課程的驗收和精品課程的評選,對各類課程進行檢查、指導
❺ 小學課程體系建設你還能否進一步完善
各區縣教育(教體)局,高新區、文昌湖區地事局,局屬各學校: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校課程管理指南》和《淄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有關要求,現就推進全市普通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突出課程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的核心地位,引領學校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立足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思想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加快推進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實現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豐富學校課程文化,營造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實施原則
(一)規范性原則。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課程,尤其不能忽視技術類、藝術類、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開設,同時要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
(二)差異性原則。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因校而異,結合地方特色、學校辦學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歷程和個性化發展需求,集思廣益,為學生發展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學校課程。
(三)生本性原則。課程建設要圍繞學校培養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既有利於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又有利於促進學生興趣特長發展和個性潛能的發揮。
(四)生成性原則。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必須本著「在創新中求發展」、「在實踐中創特色」的精神,分階段確定課程建設目標,充分思考不同課程之間、同一課程不同模塊之間、同一模塊不同內容之間的整合問題,在實踐中逐步建構符合學校實際的課程體系。
三、總體目標
利用3至5年的時間,建立並完善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科學、高效、個性化、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逐步健全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開發、實施、管理和評價運行機制,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與課程文化氛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平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契機,為學校的特色發展奠定基礎。
四、課程建設
(一)課程架構
學校要按照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課程資源整合優化的基本思路,加大課程統整力度,將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中各學習領域的科目按照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三大類課程進行整合優化,構建形成「三類一體」的課程體系,以滿足每一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選擇性學習需要。
每一類課程由培養目標相近的若干課程組成。圍繞每一類課程的教育目標和特定內容,要按照三維目標表述清晰化、課程內容設計科學化、課程實施要求具體化的要求進行設計,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基礎型課程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重點要做好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工作,要在研透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採用選擇、調適、歸類、整合等方式,對每個科目按一定主線重新組織學習內容;拓展型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為宗旨,重點做好綜合實踐類、社團類、競賽類、專題教育類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究型課程要以培養學生自主與創新精神、研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發展意識為目的,重點要做好課題研究類、實驗研究類、創造發明類、綜合研究類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結合地域文化、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學校特色和學生發展實際進行改編、整合或校本創生。
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三類課程的內在聯系,在不影響課程整體性的前提下,逐步將三類課程有機融合。課程開發初期,可以「分」為主,圍繞三類課程的不同任務目標,採用適當方式,逐步建立能正常運作的三類課程體系(見附件1)。課程開發進行到一定程度以後,應以「合」為主,著力進行三類課程的重整研究,構建以基礎型課程為核心,拓展型和探究型課程為配套,課程內容橫向有聯系、縱向有提升、相互促進、渾然一體的課程體系,實現三類課程的無縫鏈接,克服因三類課程割裂而產生的種種弊端,充分發揮三類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見附件2)。
(二)課程實施
各學校要積極實踐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加快課程校本化工作。針對不同課程,要根據課程目標制定不同的課程實施方案。要嚴格執行國家三級課程總課時數的要求,開齊開足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類課程。要探索科學、合理、高效的課程計劃安排形式,結合各類課程的不同特點,採用班級教學、小組互助、個別學習、校外課堂、分層分類走班教學、反轉課堂等多樣化的時間、地點或者課堂形式完成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前要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有詳盡的授課計劃與教案;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得當、教學手段豐富,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實踐體驗,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學完成後要有反思和總結,以促進課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在課程實施中,要注重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注重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教材挖掘,開發與利用好教材資源和課外課程資源,要重視學科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要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形成「學科育人、德育育人、藝術育人與環境育人」的課程環境,為學校多元的課程體系增添色彩。
(三)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要重點關注課程整體設計的科學性、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和學生的能力發展。學校要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制度。要按照初始論證、中期評價和綜合評價的程序進行課程評價。課程實施初,由學校相關處室對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大綱進行論證;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要通過建立相應的聽評課制度、公開課評價制度、作業評價制度、教案檢查制度、學生問卷和座談會制度等加強對課程實施的質量監控,並適時進行中期評價,提出改進建議;最後,通過收集學生意見、教學質量分析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得出終結性評價結果。學校課程綜合評價完成後,應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對學校三類一體的課程體系建設成果進行全面評估,並根據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修訂和完善。
五、保障機制
(一)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
學校要著力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引領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准確把握課程理念,形成課程願景,提升教育思想境界和學科思想水平,堅定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努力實現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努力讓課程適合每一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科學制定課程建設方案
學校要嚴格遵從課程建設實施原則,結合學校實際,整體設計,系統論證,按照課程背景、課程目標、課程架構、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基本框架,制定科學、合理、系統、全面、可操作性強的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方案,明確建設年度計劃和推進措施,逐步進行課程開發,確保課程體系建設如期完成。
(三)加強課程專家隊伍培養
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調動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學校課程建設的過程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機地整合起來,通過專業引領、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徑,提升教師對課程的理解能力、對教材的二次開發能力、校本創生能力和課程實施能力,引領教師加強學科思想建設,強化課程意識,建設培養一支敬業愛生、能為學生發展提供個性化指導且具有課程開發、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評價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要注重發現和培養課程專家對象,並為其提供培訓、經費等各方面的支持。市教育局將開展百名優秀課程專家遴選活動,逐步建立和培養一支優秀的市級課程建設專家隊伍。
(四)建立和完善評價和獎懲機制
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全市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管理與評價。基礎教育科負責課程體系建設的宏觀管理,教研室、電教館和教育服務中心負責相關課程建設的指導、評價和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市教育局將制定優秀課程專家、優秀校本課程和課程體系建設示範學校評選制度,鼓勵和引導學校積極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課程體系建設氛圍。各區縣教育局也要制定相應的監督激勵機制,監督和指導本區縣中小學積極開展課程體系建設。
❻ 結合實踐談談你對當前小學或中學學校設置的課程有什麼看法
龔正豐: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而十分重要。但是,心理壓力是引發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誘因。這次調查表明:如果初中生面臨較高的心理壓力時,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我們處理得當與否,會對其整個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生面臨的心理壓力不夠重視,或雖然重視,但缺乏科學的教育手段,不能妥善處理老師要經常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學習方向;要努力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活動,而且要重視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生活;
沈天凡:心理壓力的疏導與宣洩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很重要的,他們都在以各種方式去減輕或解除心理壓力。學生多數選擇向朋友傾訴,這符合中學生與同齡夥伴交往並建立友誼的需要日趨強烈的心理特點,但不太願意與師長交談。
張自強:必要的壓力是中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為全面發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學生成長過程所必須承擔的壓力。但是,當前中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許多是不應該背負的, 「減負」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凌之恆:作為父母,與子女的交往應在和諧、平等、理解的氣氛中進行,對孩子應給予充分的愛,對他們的思想、品行、交友、身體、學習等方面都要真誠關心和正確評價並提供合理的幫助和適當的指導,成功時肯定,失敗或挫折時鼓勵指導;實事求是,根據自己子女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因材施教。作為教師,在師生交往活動中,對他們應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勵的新型師生關系。
胡虓宇:網路是中學生樂於接受的新咨詢場所,開辦心理網站,應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網上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對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和疏導,幫助他們排遣心理壓力,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金宇超:真心希望學校能盡可能地減輕我們的課業負擔;要「授人以漁」,尋找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途徑,傳授學習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和分數觀。
❼ 什麼是課程建設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是研究:教什麼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
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
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准。
拓展資料
加強課程建設是學校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它涉及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學管理等教學基本建設工作的諸多方面,是一項整體性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院、系(部)二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院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由教學委員會成員組成)。
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全院的課程建設規劃、方案,組織開展新上專業合格課程的驗收和精品課程的評選,對各類課程進行檢查、指導和評估等工作;院、系(部)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單位的課程建設規劃、方案,開展合格課程的建設、指導、驗收和檢查,組織申報精品課程等工作;從而為課程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雙高」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課程建設質量,實現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在職教師進行短期進修和申請攻讀博士、碩士學位,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充分開發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鞏固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取得的成果,在教師中開辦現代教育技術高級培訓班,全面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方法、手段的能力;提高外聘教師的質量,努力聘請國內外知名教授來校任教。
❽ 對農村小學課程建設有哪些建議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關鍵,也是辦學水平的體現。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辦學效益。目前,我們農村小學有許多不利因素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的因素還越來越嚴重,使得我們農村小學與城鎮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相比所凸顯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一、制約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失。
由於交通條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批農村教師應聘到城鎮學校,使得邊遠的農村小學剩下的多半是本鄉本土的中老年教師。
2、留守兒童問題。
目前,農村占很大比例的學生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親情,缺少父母的嚴格督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有的亂買吃的,有的上網打游戲,有的逃學曠課等。留守兒童的問題,對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無疑是影響越來越大。
3、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
近幾年,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有的條件簡陋,有的教師素質差。有的幼兒園中班、大班一個老師,所有科目由這名教師「包干」。再加上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不夠,造成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不去,也從而影響到農村小學教育的質量。
4、優秀學生的外流問題。
由於當今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加之農村學校與城鎮小學客觀上相比有明顯的差距,造成了一批優秀學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優生隨父母到外地就讀。如此下去,農村小學因為失去較多優生而影響質量的提高,而教育質量不提高又招不到優秀學生,陷入了惡性循環,使差距會越拉越大。
5、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夠。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哪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許多家長賺錢的腳步走得更快了,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成長,他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錢給錢,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對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們的自覺性往往較差,這樣就造成孩子懶散習氣的形成。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動輒打罵,更談不上什麼激勵了。因此說,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為農村小學提高教育質量的絆腳石了。
6、教師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1)教師職業道德下滑,敬業思想缺乏。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有的教師出現敬業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退化,教育行為簡單化,師生關系庸俗化。表現為:不鑽研業務,工作方法簡單。
(2)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創新意識、質量意識不強。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學科的綜合性更強了,每位教師只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農村小學音、體、美、英語、信息等專業師資特別缺乏,所以許多教師往往要兼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另外,一些教師參與進修培訓、接受再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不高,造成業務素質與文化素質低下,妨礙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師質量意識、創新意識也不強,其教育觀念非常滯後。一部分的教師教育方法陳舊,沒有千方百計抓質量的意識,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吸收不夠,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質量難以真正地提高。
7、教育科研問題
在提倡「科研興校」的今天,我們已感到教育科研是農村小學的薄弱之處。我們許多教師沒有把科研研究與提高質量有效結合起來,往往是為科研而抓科研,為質量而抓質量。另外,我們的教師很少能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而最終形成課題。我們還有許多教師沒有自己研究的課題,每天面對的就是「備、上、改、輔、考」幾個教學程序,因此說科研意識不強,這是制約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學質量現狀的實施對策:
要改善上述制約因素,從外部環境來說,需建立留住優秀教師資源的有效機制。作為學校管理者來說,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學管理和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教學的主線。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我認為我們農村小學重點抓好:「一個完善、二個加強、三個重視」幾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我們將根據縣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完善相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學校領導巡課制度》、《教研活動制度》等,把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等掛鉤;發揮教學激勵機制的作用,對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爭取社會,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響和教育學生。
(二)兩個加強。
1、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因為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效率。
備好課是課堂優化的前提,學校要求教師備課要具備「五備」、「四點」、「兩法」、「兩題」。「五備」:備教材、備教參、備課標、備教輔、備學生。「四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
提高教學質量要努力在平時、扎實在課堂,學校要求教師反思自己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經常檢查教師的「教學反思」記載。
校長、主任堅持每日1次以上巡課制度,落實教師按課表上課制度。
學校堅持課堂教學書面評價制度。校長、主任每學期堅持聽所有老師的課,尤其是年輕教師的課,課後及時評價每位教師課堂教學。
2、加強「學困生」輔導。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在分析學生學業情況的前提下,建立學困生檔案,制訂學科補困計劃,對學困生做到「十個一」:幫助制訂一個小目標,有一個鍛煉的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現的機會,每學期一次獲獎的機會,每節課至少一次發言機會,一次成功的體驗,每月一次談心的時間,開展「手拉手」活動,給每個學困生找一個好夥伴,每月一次和家長聯系,每學期家訪一次。
(三)三個重視,即「一活動、二師德、三檢查」。
1、重視教研活動
(1)學校利用「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培訓是最好的福利」等名言激勵教師奮進,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
(2)學校給教師搭建學習交流平台,堅持周一次的業務活動,如聽、評課,主題交流等。
(3)學校提倡集體備課,實現教師之間的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4)實行「多人上一課」的研究課模式,即幾個教師合備一堂課,推薦一人上課,集體評儀。
(5)學校要求教師用好現有的設備設施,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教育資源。
2、重視「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按照「領導當楷模、教師樹形象」的原則,在教師中圍繞「如何構建和諧校園」、「怎樣做一名學生滿意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等開展了師德討論活動,教師們普遍認識到「位不在高,愛崗則名;資不在深,敬業就行;斯是教師,惟勤耕耘」。此外,學校要求教師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八不準」》等,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師德建設」和「行為規范」自查自糾活動。
3、重視「檢查」
一查教學工作。學校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每月底對任課教師開展了政治業務學習、教學設計、教研活動以及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培優補困」、學生學習情況檢測等方面的檢查,引導教師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性建議。
二查考風考紀。嚴肅考風考紀,確保學生成績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師的教學成績。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師,其任重而道遠,特別需要得到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理解、支持,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❾ 如何建設適合小學生學生發展的課程
課堂文化是對課堂的價值追求,她流淌於課堂之中,隱含於師生之間,是滋養課堂的重要成分,對課堂教學面貌和實效產生著根深蒂固的潛在而深遠的影響.應該 說,從誇美紐斯創建班級授課制,就有了課堂文化.課堂經過幾百年的運轉和錘煉,在不同時代背景、民族傳統文化、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長期積淀形成了打上時 代、地域烙印的課堂文化.在「應試教育」時期,由於受「應試教育」文化的影響,課堂文化呈現的是學生要適合教育,這樣的課堂文化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和社會的需求,特別是不利於人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出現,在文化訴求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一個是人的發展的全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