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廣州市賢江小學課程表

廣州市賢江小學課程表

發布時間: 2021-03-09 00:22:01

Ⅰ 廣東省花東市場到廣州市黃埔區永和鎮賢江村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708路 → 地鐵3號線北延段 → 地鐵6號線 → 廣增2線,全程約61.9公里

1、從花東市場步行約200米,到達花東市場(商達街)站

2、乘坐708路,經過7站, 到達人和墟站

3、步行約210米,到達人和站

4、乘坐地鐵3號線北延段,經過8站, 到達燕塘站

5、步行約60米,換乘地鐵6號線

6、乘坐地鐵6號線,經過7站, 到達黃陂站

7、步行約600米,到達長安站

8、乘坐廣增2線,經過9站, 到達賢江村站

Ⅱ 萬科里享水韻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萬科里享水韻

樓盤位置:永和區永順大道中1號

開發商:廣州開發區工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板樓,

公交線路:永和開發區: 341路、增城205路、506路、580路、580路、B31路、566A路、446路、506A路、455路、571A路、516路
新莊二路: 341路、增城205路、506路、580路、580路、B31路、566A路、夜49路、446路、506A路、455路、455路、571A路、516路
新莊村委: 341路、增城205路、580路、580路、446路、455路、455路、948路、365路
新莊二路新安路口: 566A路
永和開發區總站: 夜49路、942路、506A路

其他交通方式:科韻路-華觀路-科學大道-開創大道-開源大道-永順大道
廣園快速-平樂路-科平路-開創大道-開源大道-永順大道
廣園快速-開發大道-開泰大道-開源大道-永順大道
天源路-廣汕公路-永順大道-長嶺路-永順大道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6188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5棟樓,停車位325個,其中地面車位35個,地下車位290個

周邊配套:商業中心:高德匯購物中心、香雪城、萬達廣場、金海岸廣場;1.4萬平萬科里享家商業配套,喜市多、咖啡廳、一步跨境購已開業,華潤萬家、流湘歲月、華夏影城、中國銀行已簽約進駐,18班幼兒園,公交車總站
醫院:蘿崗區婦幼保健所醫院、廣州市第十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
教育配套:蘿崗區新莊小學、賢江小學、永崗小學、南方中英文學校、廣州市蘿崗區博雅藝術幼兒園

內部配套:商業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Ⅲ 從賢江村坐廣增2線到廣州火車站要幾個小時

1.田園路站坐506路或506路A(坐40站)到科韻路總站下,走到地鐵科韻路站坐地鐵5號線(坐11站)到地鐵廣州火車站下。2.新莊二路走到永和大道口站坐廣增2線(永和-市汽車站)(坐21站)到市客運站總站(站內)下,過天橋往右走就到廣州火車站。3.永和開發區站坐B31路(坐29站)到文沖市場站走到地鐵文沖站坐地鐵5號線(坐18站)到地鐵廣州火車站下

Ⅳ 廣州市黃鋪區永順大道賢江村坐什麼車到火車站

公交線路:節假日公交專線9路 → 地鐵6號線 → 地鐵5號線,全程約38.7公里

1、從廣州市黃埔區柏遼茲...步行約490米,到達新豐路中(禾豐新村)站

2、乘坐節假日公交專線9路,經過20站, 到達地鐵黃陂站(一一七中學)站

3、步行約250米,到達黃陂站

4、乘坐地鐵6號線,經過9站, 到達區庄站

5、步行約140米,換乘地鐵5號線

6、乘坐地鐵5號線,經過3站, 到達廣州火車站

7、步行約480米,到達火車站

Ⅳ 萬科山景城附近的學校醫院怎麼樣

項目一公里內有自帶幼兒園嶺頭幼兒園,廣州市蘿崗區長平小學嶺頭分校,南方中英文學校;周邊有賢江小學,長平小學,北師大廣州實驗學校,愛莎國際學校。師資教育未來規劃較好。

醫院有廣州市第十一人民醫院門診部,醫療配套不完善。

Ⅵ 關於華杯賽小學組的

考 號 姓 名 性別 區 原就讀學校
從001 劉嘉樂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02 於 灝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3 丘成智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04 鍾 政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05 黃文喜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學
從006 蔡舜迪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7 沈永圖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8 林炫宇 男 從化 從化市英豪學校
從009 劉傑翀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10 禤鈴沂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11 黃輯賢 男 從化 從化市江埔街聯星小學
從012 廖海潮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13 高婉儀 女 從化 從化市良口鎮善施學校
從014 李梓軒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5 溫家明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6 禤漢欣 女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7 曾超群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8 鄒俊傑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9 駱子雅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0 歐陽綺穎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1 鍾汶君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2 李圳鴻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學
從023 李嘉明 男 從化 從化市鰲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從024 何楚儀 女 從化 從化市城郊街向陽小學
從025 李嘉穎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6 李卓軒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7 陳玉玲 女 從化 從化市江埔街錦聯小學
從028 黎立維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29 馬建航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30 鍾振興 男 從化 從化市呂田鎮中心小學
從031 陳巧儀 女 從化 從化市太平鎮中心小學
從032 聶 毅 男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第三中心小學
從033 朱麗姍 女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石海小學
從034 廖健輝 男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中田小學
增城考區:

賴文燁(荔城中心小學) 賴顥方(荔城中心小學) 江易璋(荔 江 小 學 )
伍嘉明(新塘第二小學) 鄧荔川(荔 江 小 學 ) 湛文康(新塘中心小學)
林錦漂(荔城富鵬小學) 何海明(英 才 學 校 ) 劉鵬飛(省水電二局學校)
顧家寶(石灘中心小學) 湛力鈞(新塘甘涌小學) 劉家偉(新塘西洲小學)
林洪波(新塘永和一小) 湛楚源(匯美天恩學校) 肖韜韜(荔城第一小學)
曾小環(中新中心小學) 周楚欣(新塘仙村小學) 郭婉華(中新福和小學)
郭楚妍(中新希望小學) 張文傑(中新希望小學 ) 宋柏延(新塘永和小學)
吳煜輝(新塘沙埔小學) 李 力(荔 江 小 學 ) 張 芮(荔城第二小學)
戴 政(荔 江 小 學 ) 黃俊熙(新塘中心小學) 蔡振南(增江中心小學)
湯曉欣(荔城城豐小學) 王釗袁(正果東山小學) 尹文鍵(荔城中心小學)
越秀區
姓 名 性別 學 校 姓 名 性別 學 校
黃楚軒 男 培 正 黃慧蓉 女 培正
李泳思 女 培 正 張佩瑩 女 培正
石 旭 男 培 正 何灃燊 男 鐵一小
李祥偉 男 鐵一小 白 琳 女 鐵一小
羅 昊 男 鐵一小 彭慧婷 女 鐵一小
周 璟 女 鐵一小 袁 悅 男 鐵一小
鍾學賢 女 署前 何鎮寧 男 海印苑
鄭以南 男 東山實驗 雷昌皓 男 東山實驗
司徒慧翔男 東山實驗杜加意 男 五羊
林 耿 男 五羊 余中傑 男 五羊
關旭明 男 八一實驗 李駿馳 男 八一實驗
寧飛鴻 男 八一實驗 朱嘉皓 男 八一實驗
張思韻 女 八一實驗 黃毓智 女 大沙頭
馮培旭 男 文德路 謝煜塵 男 文德路
趙梓妍 女 文德路 任梓豪 男 文德路
陳百傑 男 東川路 呂光煜 男 東川路
連章凱 男 東川路 黃 昊 男 東川路
曾 宜 女 東川路 黃宇辰 男 東川路
張捷妮 女 紅火炬 許悅聰 男 中山二
曾一洛 男 中山二 姚含光 男 中山二
龔 奔 男 清水濠 余智韜 男 清水濠
周梓豐 男 清水濠 區朗維 男 清水濠
段毅雯 女 朝天 阮子鳴 男 朝天
周穎欣 女 大塘 王尚軒 男 大塘
吳文懿 女 滿族 鄧智鴻 男 廣中
嚴瑞珊 女 回民 何英傑 男 回民
譚逸華 男 回民 源潔瑩 女 舊部前
陳德衡 男 大德 陳俊彥 男 大德
蔡坤含 女 東風東 鄧思遠 男 東風東
鍾大偉 男 東風東 梁樂天 男 小北
丘穎悅 女 小北 梅韓晨 男 小北
林代淳 女 小北 容梓軒 男 育才
古啟明 男 育才 唐思翀 男 育才
曾 習 男 育才 陳昭行 男 育才
張運鐸 男 育才 廖德臻 男 育才
邱達聰 男 育才 楊渡歌 男 水蔭路
王英中 男 先烈中 孫 陽 男 先烈中
倪志邦 男 先烈中 鄒靖文 女 先烈中
廖誠文 男 先烈中 王斂冬 男 農林
王曉雯 女 農林 黃皓麟 男 農林
李洪韜 男 農林 黃皓哲 男 執信南
黃德一 男 執信南 蘇兆舜 男 中山三
潘鈺天 男 中山三 李鏡一 男 中山三
陸昭陽 男 豪賢 何漢滔 男 梅花村
張楊奇 男 梅花村 梁俊傑 男 梅花村
黃德騫 男 中星 陳 煒 女 中星
李中澤 男 中星 張培榆 女 中星
庄遠僖 女 中星 李俊禧 男 黃花
張頌毅 男 黃花 官國輝 男 黃花
劉林傑 男 雲山 駱焯成 男 雲山
周 燊 男 華僑 王國斯 男 華僑
鄭子聰 男 環市路 黃成聚 男 環市路
裴澤徐 男 環市路 閆寶瑄 男 環市路
鄭 煦 女 建大 鄭成章 男 建大
劉穎瑋 女 建六 黃泳怡 女 建六
王藝超 男 東風西 郭 堯 男 東風西
楊斯然 男 東風西 郭子敬 男 東風西
徐兆熙 男 東風西 蔡立崴 男 東風西
王立俊 男 雙井 肖子粵 男 丹桂里
羅家鳴 男 八一希望 曾雍穎 女 將軍東
黃澤昊 男 桂花崗 羅凱文 男 桂花崗
岑呂揚 男 沙涌南
廣州市2007第12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競賽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陳茂林(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
副組長:黃 憲(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組 員:譚國華(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數科科長)
楊健輝(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數科科長、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學校副校長)
袁永賢(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數科教研員)
張廣榮(廣州市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學校校長)
曾小蘭(《現代中小學生報》常務副社長、總編)
決賽: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10:00時~11:30時
中學主賽場設在廣州市第二中學,小學主賽場設在廣雅中學,分賽場在番禺(含番禺和南沙)、花都、從化、增城各設一個考點(中小學同一考點)
決賽參賽名額
中學組(1100人)
越秀區140人 荔灣區100人 天河區60人
海珠區70人 黃埔區30人 蘿崗區10人
花都區40人 番禺區50人 南沙區10人
白雲區45人 從化市30人 增城市30人
直屬學校等485人
小學組(1150人)
越秀區120人 荔灣區100人 天河區60人
海珠區70人 黃埔區30人 蘿崗區20人
花都區40人 番禺區50人 南沙區10人
白雲區45人 從化市30人 增城市30人
廣州市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學校500人
飛翔奧林匹克培訓中心40人 協和小學5人

決賽獲獎等級人數
中學組(270人)
一等獎:20人
二等獎:80人
三等獎:170人
小學組(280人)
一等獎:20人
二等獎:80人
三等獎:180人
蘿崗區(原廣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所在區 學校 學生姓名 在讀年級 輔導老師
蘿崗區 開發區一小 張澤華 六年級 徐德兵
蘿崗區 九龍四小 李國行 六年級 廖偉宏
蘿崗區 蘿峰小學 鍾毅銘 六年級 鍾麗湘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張梓麟 六年級 陳旻虹
蘿崗區 新莊小學 李智維 六年級 韓光榮
蘿崗區 九龍三小 譚慧娟 六年級 鄒群英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於子揚 六年級 陳嬋蓮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周樾融 六年級 陳嬋蓮

蘿崗區 東區小學 曾少挺 六年級 朱活釗
蘿崗區 香雪小學 何銘傑 六年級 鍾順金
蘿崗區 金坑小學 吳錦銀 六年級 吳永興
蘿崗區 九龍三小 馮 聖 六年級 彭尋妹
蘿崗區 香雪小學 楊敏儀 六年級 鍾慶雲
蘿崗區 開發區一小 許舒航 六年級 徐德兵
蘿崗區 賢江小學 羅舒穎 六年級 黃嘉敏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朱奕蔚 六年級 陳旻虹
蘿崗區 九龍二小 陳浩宇 六年級 范育純
蘿崗區 九龍二小 石貴文 六年級 童文雙
蘿崗區 聯和小學 何俊強 六年級 周兆祥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林宇平 六年級 陳旻虹

參考資料:http://www.mathoe.com/dispbbs.asp?boardid=47&ID=9316
回答者:三標一體 - 舉人 四級 4-30 13:42

2007第12屆華杯賽廣州賽區進入決賽名單從化考區

考 號 姓 名 性別 區 原就讀學校
從001 劉嘉樂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02 於 灝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3 丘成智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04 鍾 政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05 黃文喜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學
從006 蔡舜迪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7 沈永圖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8 林炫宇 男 從化 從化市英豪學校
從009 劉傑翀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10 禤鈴沂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11 黃輯賢 男 從化 從化市江埔街聯星小學
從012 廖海潮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13 高婉儀 女 從化 從化市良口鎮善施學校
從014 李梓軒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5 溫家明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6 禤漢欣 女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7 曾超群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8 鄒俊傑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9 駱子雅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0 歐陽綺穎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1 鍾汶君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2 李圳鴻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學
從023 李嘉明 男 從化 從化市鰲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從024 何楚儀 女 從化 從化市城郊街向陽小學
從025 李嘉穎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6 李卓軒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7 陳玉玲 女 從化 從化市江埔街錦聯小學
從028 黎立維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29 馬建航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30 鍾振興 男 從化 從化市呂田鎮中心小學
從031 陳巧儀 女 從化 從化市太平鎮中心小學
從032 聶 毅 男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第三中心小學
從033 朱麗姍 女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石海小學
從034 廖健輝 男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中田小學
增城考區:

賴文燁(荔城中心小學) 賴顥方(荔城中心小學) 江易璋(荔 江 小 學 )
伍嘉明(新塘第二小學) 鄧荔川(荔 江 小 學 ) 湛文康(新塘中心小學)
林錦漂(荔城富鵬小學) 何海明(英 才 學 校 ) 劉鵬飛(省水電二局學校)
顧家寶(石灘中心小學) 湛力鈞(新塘甘涌小學) 劉家偉(新塘西洲小學)
林洪波(新塘永和一小) 湛楚源(匯美天恩學校) 肖韜韜(荔城第一小學)
曾小環(中新中心小學) 周楚欣(新塘仙村小學) 郭婉華(中新福和小學)
郭楚妍(中新希望小學) 張文傑(中新希望小學 ) 宋柏延(新塘永和小學)
吳煜輝(新塘沙埔小學) 李 力(荔 江 小 學 ) 張 芮(荔城第二小學)
戴 政(荔 江 小 學 ) 黃俊熙(新塘中心小學) 蔡振南(增江中心小學)
湯曉欣(荔城城豐小學) 王釗袁(正果東山小學) 尹文鍵(荔城中心小學)
越秀區
姓 名 性別 學 校 姓 名 性別 學 校
黃楚軒 男 培 正 黃慧蓉 女 培正
李泳思 女 培 正 張佩瑩 女 培正
石 旭 男 培 正 何灃燊 男 鐵一小
李祥偉 男 鐵一小 白 琳 女 鐵一小
羅 昊 男 鐵一小 彭慧婷 女 鐵一小
周 璟 女 鐵一小 袁 悅 男 鐵一小
鍾學賢 女 署前 何鎮寧 男 海印苑
鄭以南 男 東山實驗 雷昌皓 男 東山實驗
司徒慧翔男 東山實驗杜加意 男 五羊
林 耿 男 五羊 余中傑 男 五羊
關旭明 男 八一實驗 李駿馳 男 八一實驗
寧飛鴻 男 八一實驗 朱嘉皓 男 八一實驗
張思韻 女 八一實驗 黃毓智 女 大沙頭
馮培旭 男 文德路 謝煜塵 男 文德路
趙梓妍 女 文德路 任梓豪 男 文德路
陳百傑 男 東川路 呂光煜 男 東川路
連章凱 男 東川路 黃 昊 男 東川路
曾 宜 女 東川路 黃宇辰 男 東川路
張捷妮 女 紅火炬 許悅聰 男 中山二
曾一洛 男 中山二 姚含光 男 中山二
龔 奔 男 清水濠 余智韜 男 清水濠
周梓豐 男 清水濠 區朗維 男 清水濠
段毅雯 女 朝天 阮子鳴 男 朝天
周穎欣 女 大塘 王尚軒 男 大塘
吳文懿 女 滿族 鄧智鴻 男 廣中
嚴瑞珊 女 回民 何英傑 男 回民
譚逸華 男 回民 源潔瑩 女 舊部前
陳德衡 男 大德 陳俊彥 男 大德
蔡坤含 女 東風東 鄧思遠 男 東風東
鍾大偉 男 東風東 梁樂天 男 小北
丘穎悅 女 小北 梅韓晨 男 小北
林代淳 女 小北 容梓軒 男 育才
古啟明 男 育才 唐思翀 男 育才
曾 習 男 育才 陳昭行 男 育才
張運鐸 男 育才 廖德臻 男 育才
邱達聰 男 育才 楊渡歌 男 水蔭路
王英中 男 先烈中 孫 陽 男 先烈中
倪志邦 男 先烈中 鄒靖文 女 先烈中
廖誠文 男 先烈中 王斂冬 男 農林
王曉雯 女 農林 黃皓麟 男 農林
李洪韜 男 農林 黃皓哲 男 執信南
黃德一 男 執信南 蘇兆舜 男 中山三
潘鈺天 男 中山三 李鏡一 男 中山三
陸昭陽 男 豪賢 何漢滔 男 梅花村
張楊奇 男 梅花村 梁俊傑 男 梅花村
黃德騫 男 中星 陳 煒 女 中星
李中澤 男 中星 張培榆 女 中星
庄遠僖 女 中星 李俊禧 男 黃花
張頌毅 男 黃花 官國輝 男 黃花
劉林傑 男 雲山 駱焯成 男 雲山
周 燊 男 華僑 王國斯 男 華僑
鄭子聰 男 環市路 黃成聚 男 環市路
裴澤徐 男 環市路 閆寶瑄 男 環市路
鄭 煦 女 建大 鄭成章 男 建大
劉穎瑋 女 建六 黃泳怡 女 建六
王藝超 男 東風西 郭 堯 男 東風西
楊斯然 男 東風西 郭子敬 男 東風西
徐兆熙 男 東風西 蔡立崴 男 東風西
王立俊 男 雙井 肖子粵 男 丹桂里
羅家鳴 男 八一希望 曾雍穎 女 將軍東
黃澤昊 男 桂花崗 羅凱文 男 桂花崗
岑呂揚 男 沙涌南
蘿崗區(原廣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所在區 學校 學生姓名 在讀年級 輔導老師
蘿崗區 開發區一小 張澤華 六年級 徐德兵
蘿崗區 九龍四小 李國行 六年級 廖偉宏
蘿崗區 蘿峰小學 鍾毅銘 六年級 鍾麗湘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張梓麟 六年級 陳旻虹
蘿崗區 新莊小學 李智維 六年級 韓光榮
蘿崗區 九龍三小 譚慧娟 六年級 鄒群英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於子揚 六年級 陳嬋蓮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周樾融 六年級 陳嬋蓮

蘿崗區 東區小學 曾少挺 六年級 朱活釗
蘿崗區 香雪小學 何銘傑 六年級 鍾順金
蘿崗區 金坑小學 吳錦銀 六年級 吳永興
蘿崗區 九龍三小 馮 聖 六年級 彭尋妹
蘿崗區 香雪小學 楊敏儀 六年級 鍾慶雲
蘿崗區 開發區一小 許舒航 六年級 徐德兵
蘿崗區 賢江小學 羅舒穎 六年級 黃嘉敏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朱奕蔚 六年級 陳旻虹
蘿崗區 九龍二小 陳浩宇 六年級 范育純
蘿崗區 九龍二小 石貴文 六年級 童文雙
蘿崗區 聯和小學 何俊強 六年級 周兆祥
蘿崗區 開發區二小 林宇平 六年級 陳旻虹

參考資料:http://www.mathoe.com/dispbbs.asp?boardID=47&ID=9316&page=1
回答者:無聊宇 - 秀才 二級 4-30 13:54

2007第12屆華杯賽廣州賽區進入決賽名單從化考區

考 號 姓 名 性別 區 原就讀學校
從001 劉嘉樂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02 於 灝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3 丘成智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04 鍾 政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05 黃文喜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學
從006 蔡舜迪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7 沈永圖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08 林炫宇 男 從化 從化市英豪學校
從009 劉傑翀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10 禤鈴沂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11 黃輯賢 男 從化 從化市江埔街聯星小學
從012 廖海潮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新城小學
從013 高婉儀 女 從化 從化市良口鎮善施學校
從014 李梓軒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5 溫家明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6 禤漢欣 女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7 曾超群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8 鄒俊傑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19 駱子雅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0 歐陽綺穎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1 鍾汶君 女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2 李圳鴻 男 從化 從化市街口街中心小學
從023 李嘉明 男 從化 從化市鰲頭鎮第二中心小學
從024 何楚儀 女 從化 從化市城郊街向陽小學
從025 李嘉穎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6 李卓軒 男 從化 從化市河濱小學
從027 陳玉玲 女 從化 從化市江埔街錦聯小學
從028 黎立維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29 馬建航 男 從化 從化市流溪小學
從030 鍾振興 男 從化 從化市呂田鎮中心小學
從031 陳巧儀 女 從化 從化市太平鎮中心小學
從032 聶 毅 男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第三中心小學
從033 朱麗姍 女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石海小學
從034 廖健輝 男 從化 從化市溫泉鎮中田小學
增城考區:

賴文燁(荔城中心小學) 賴顥方(荔城中心小學) 江易璋(荔 江 小 學 )
伍嘉明(新塘第二小學) 鄧荔川(荔 江 小 學 ) 湛文康(新塘中心小學)
林錦漂(荔城富鵬小學) 何海明(英 才 學 校 ) 劉鵬飛(省水電二局學校)
回答者:06940613 - 童生 一級 5-2 21:06

Ⅶ 有誰知道廣州市第六中學的2008-2010年的升學率及優秀率還有各科的一些,,,

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前身是中國著名的黃埔軍校。優良的辦學傳統,濃郁的學習氛圍,博學篤行、民主和諧、追求卓越的校風,一流的辦學質量,確立了廣州市名牌學校的地位——廣州市重點中學、廣東省通過初檢的示範性高中。

目錄

辦學理念
辦學方針
師資力量
成果
光輝歷程
領導班子
辦學特色
校徽
展開
編輯本段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求真務實
持續發展開拓創新
編輯本段
辦學方針

廣州六中以「人本、創新、發展」的現代辦學理念,
廣州市第六中學體育館
以科學、民主、嚴謹、進取的管理模式推進學校整體辦學質量的提高,以德立人,追求卓越,形成優良的學風和校風,不斷拓展六中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自為、互動、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探究、合作、討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豐富多彩、擴展視野、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各式菜單,設備先進、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條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身心健康發展的空間。
編輯本段
師資力量

廣州六中有一支由廉潔、務實、高效的行政管理隊伍,更有
廣州市第六中學
一支博學多才,勇於進取的教師隊伍。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和碩士研究生101人。還有許多在全國、省、市各項教學比武、素質測試、教育科研中脫穎而出、才華橫溢、取得優異成績的中青年教師。
編輯本段
成果

廣州六中為學生提供了成人、成功、成才的平台。在2004-2006三年的高考中,盡管該校在市屬學校中率先急速擴招,高考平均上線率仍達99.9%,本科率93.8%,重點率60%,獲單科省狀元7人,獲全省單科前100名110人,全省總分前100名16人。各種競賽碩果累累,特別是信息奧林匹克競賽,在省聯賽中創五連冠的佳績,五年中已有52位學生獲高校保送資格,科技創造大賽不斷獲市、省、全國一等獎,2006年獲國際銀獎。學生原創DV與德國法蘭克福高級中學共同完成了多媒體項目,榮獲Dieter Baake獎第二名。「太陽能無線同步機器人」項目榮獲第五屆全國宋慶齡發明創造大賽新苗獎。最近,在全國青少年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又榮獲一等獎。
編輯本段
光輝歷程

廣州市第六中學建校至今,已經歷了70個春秋,其中又多次易名。
1937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在黃埔長洲島軍校舊址創辦中、小學部的黃埔中正學校。
1938年秋,日寇侵粵,廣州淪陷,學校北遷樂昌,幾經籌措,於1939年冬復課。
1940年春,學校又遷至韶關東河壩,借得果園和陶場作校址,因陋就簡,艱苦辦學。學生來源主要是軍政人員子弟、淪陷區逃亡的學生和當地居民子女。學校
廣州市第六中學開學典禮
以黃埔軍校校訓為校訓,以黃埔軍校校歌為校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黃埔軍校傳統,以抗日救國立場為抗戰培養人才,注重艱苦樸素的作風,重視體育訓練和嚴格的軍事訓練,逐成為抗戰時期很有影響的學校之一。
1942年冬,學校獲得軍校校友和各方支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由創辦時的初中兩個班、小學六個班,學生300餘人發展到高中兩個班、初中四個班和小學七個班,學生共有700餘人、教工40餘人。
1945年春,日寇進犯粵北,韶關淪陷,學校再遷往陽山七拱大禾崗堅持辦校。在韶關辦校時,最使人不能忘懷的是"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黃埔精神"的木刻對聯和"讀書不忘報國"的木刻橫幅。學校強調以軍事教育為建制,直至1943年,學生一律穿綠色軍裝,戴軍帽,扎腰帶,打綁腿,學校生活如軍營一樣,每天生活作息軍事化。學校重視體育鍛煉,每天下午安排各項體育活動,有足球、籃球、排球、單雙杠、跳高、跳遠、木馬、跳箱等。明令體育不及格者不能升學。學校還重視藝術熏陶教育,組織歌詠活動,學生愛唱《羅浮山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歌曲。組織戲劇活動,學生在校內外公演郭沫若歷史劇《南冠草》,開展美術、書法活動活躍。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學校遷回廣州,接收位於蓮塘路的汪偽"鳴淞紀念中學"。當年12月,改名為省立黃埔中正中學。1946年8月,重返長洲島黃埔學校校址。原黃埔中正學校校長鄧震亞言:"五年以來,本校在戰火陶融中,蒸蒸日上,環境逾苦,逾見其壯健,鑠捶益烈,益顯其光芒。"
1948年春,因校址為南遷單位徵用,學校又遷至長洲島蝴蝶崗臨建校舍上課,部分班級借廣州市內美華中學內校舍上課。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11月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軍管會接管黃埔中正中學,更名為廣東省立黃埔中學。此時的黃埔中學校舍簡陋,教學、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首席軍代表劉彥邦(賢江)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開荒種菜,想方設法改善學校生活,學校艱苦奮斗的傳統得到進一步發揚。廣大師生還積極投身於農民群眾的掃除文盲運動中去,獲得農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形成密切聯系社會的優良校風。與黃埔中學合並的私立長風中學,於1945年10月,創辦西南聯大校友組成的"全國長中教育委員會",藉抗戰勝利的有利時機,努力籌辦全國八所理想中學,廣州私立長風中學是其中一所。當時昆明長城中學也給予了創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古師勛、楊啟明先生歷盡艱險,取道廣州,幾經周折,聯繫到黃賞林先生及其叔父,借得維新路黃氏祠堂──千頃書院為臨時校址。在各方的努力下,1946年1月召開了第一次校董會,選黃賞林先生為校長,2月26日正式開課。設初中、高中各一個班,學生共65人。私立長風中學有明確的辦學理想──"民主教育、生產教育、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學校學生學術氣氛濃厚,辦了兩個日報和十幾份周刊(壁報)。
1946年9月,初中擴大招生,由一個班增加到三個班。 但長風中學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阻撓和排擠。國民黨當局以"異黨分子"等莫須有的藉口,公開毆打教師,蠻橫地破壞
廣州市第六中學散學禮
學校公物。還以不承認長風中學為合法學校,不辦理學生畢業證書,強行迫遷等手段,企圖扼殺長風中學。長風中學在惡劣的環境下,只有另謀出路來保障學校能繼續辦下去。
經過古師勛、賴啟國先生努力爭取,李福林先生終於把廣州南郊下渡原十九路軍殘廢軍人教養院舊址捐獻給學校。後又得到多方捐助,學校又在下渡這塊30多畝的廢址上重建起簡陋的長風中學校舍。艱苦的建校生活,磨煉了師生們頑強的意志。學校高舉進步的旗幟,形成"長風師生一家親",積極參與勞動建校的優良校風,師生們又進入了新的學習生活。到1949年9月,學生增加到400餘人。隨著解放大軍南下,廣州解放,許多學生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踴躍參軍和參加人民政府領導下的接管工作,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新中國解放事業中去。
1950年7月,私立長風中學全體師生一致通過,把學校獻給省人民政府。8月,廣東省文教廳決定,省立黃埔中學與私立長風中學合並,黃埔中學從比較偏僻的長洲島遷至下渡(鷺江)長風中學校址,建立省立珠江中學。學校設初中四個班、高中四個班,學生400餘人,教職工60餘人。
省立珠江中學時期,學校繼承和發揚了愛國愛校,尊敬師長,勤奮學習,熱愛勞動,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參軍參干,十分踴躍。廣大學生重視體育運動,如:珠江水上運動,陸上田徑運動,組織社會調查活動,舉辦各種藝術活動,黨團生活開展活躍。
1953年秋,省立珠江中學,由廣州市教育局管轄,定為廣州地區的重點中學,改名為廣州市第六中學。1960年秋,由於教育改革試驗的需要,經廣東省文教廳同意,學校改名為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並與中山大學預科合並(一個機構兩個部分),由中山大學管轄,並定為省重點中學。1962年9月,省高教局、省文教廳決定教育改革試驗暫告一段落,學校又重歸市屬中學,復名為廣州市第六中學。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文革"期間,學校遭受動亂破壞,損失較大。1970年至1975年,學校在花縣(現屬花都區)花東公社港頭大隊辦起了農村分村。自1978年至現在,廣州市第六中學正式定為廣州市重點中學,由廣州市教育局(後改為市教委)管轄。1994年4月,學校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已具有相當規模,設有初中19個班、高中18個班,教工有170餘人, 學生有1900餘人。
1994年夏,學校倡導"六中人精神",講敬業,講奉獻,長於教學,精於管理,勤於鑽研, 團結進取,出成果,創名校。這為學校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二十年來,學校在省市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在市局(教委)的直接領導下,校容校貌變化巨大,教學設施不斷完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也不斷增加。校園環境幽雅、寧靜,綠化、美化、凈化達省市先進水平。學校建成有一定規模的初中和高中教學大樓、科學館、圖書館、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宿舍、師生餐廳,還建有400米環形8跑道的標准田徑運動場1個,50米長、10泳道的標准游泳池2個,語言實驗室2個,586聯網電腦室2個。學校已實現四機一幕(電視機、錄像機、收錄機和投影幕)進課堂。演播廳、閉路電視(七路)已投入教學使用。圖書館的現代化管理系統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還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地理室、歷史室、生物園、地理園、教師活動中心、教師辦公大樓等等。
編輯本段
領導班子

劉建祥校長簡介
個人簡介:劉建祥,廣州六中校長。中國科學院華南
劉建祥校長
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中學化學高級教師。
社會職務:廣州市中學化學教研會會長、廣東省植物學會會員。
劉建祥主要榮譽
·2007年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廣東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批名教師培養對象
·廣州市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名教師培養對象
葉愛科副校長
職務介紹:
葉愛科,廣州市第六中學副校長、中學數學一級教師。廣東省第三
葉愛科副校長
批援藏幹部,曾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常務副校長。
葉愛科簡歷
葉愛科,1994年6月畢業於廣州師范學院數學系,理學學士。1998年至2000年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函授進修班修讀教育學原理專業。
1994 年7月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市第六中學工作,先後擔任少先隊總輔導員、團委代書記、年級組長、副校長。2001年5月,經學校推薦,於同年6月參加了廣東省第三批援藏工作,來到祖國邊陲、雪域高原,擔任西藏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副校長,為西藏的發展、穩定和安全出一份微薄之力。
葉愛科主要榮譽
·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獎
·廣州市優秀教師
·廣州市委、市政府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編輯本段
辦學特色

創建示範性高中,要示範學校的辦學特色。六中的辦學特色是什麼?怎樣理解他們的辦學特色?該校的辦學傳統可用八個字概括:「愛國愛校,求 真務實」。「愛國」指的是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的尊嚴,增強國家意識;「愛校」指的是團結守紀,為校爭光,樹立團隊精神;「求真」指的是追求真理,嚴謹治 學,養成思考習慣;「務實」指的是勤奮刻苦,腳踏實地,煅造學校品牌。「人本、創新、發展」,這就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人本」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它要求 以學生為本,在教學工作中要體現「四性」:即師生關系的民主性,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以及教學方式的啟發性;「創新」則是對教學要有追求卓 越的意識和要求,就是要求課程體系適應現代化、教學方式講究有效多樣化、評價模式建構多元化;「發展」則是以提高質量促進發展為目標,積極營造適應學生主 動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積累中,該校注重理念與實踐的結合,注重過程與目標的結合,注重繼承傳統與創新發 展的結合,逐步形成了「自為互動,追求卓越」的辦學模
校歌
式:即全員發展,質量立校,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標;常規常抓不懈,教研以研促教,評價多元動態的教學管 理機制;「自為、互動、創新」的教學模式。「自為」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大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培養自主探究的能 力;「互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師生平等的民主意識,溝通反饋的暢通渠道,大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發展的能力;「創新」則是指既要繼承吸取傳統 教學的精華,又要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並創造適應學生發展的各種教學方法。
在整合學校傳統、辦學模式和辦學理念的基礎上,他們不斷打造和充實六中的「素質全 面、質量見長、奧賽有名」的辦學特色。首先,他們通過不斷加壓鍛煉、適當引進、多種培訓等形式,建設了一支由特級教師、首席教師、教學名師領銜的,具有 40位高級教師、60位碩士的數量充實、實力雄厚的教師隊。特別的是,打造了一支熱心奧賽、多年實踐、卓有成效的奧賽師資隊伍,如數、理、化、生、信息等 學科,每個學科都有3—5名以上的優秀奧賽教師。 更可喜的是,其它非奧學科的教師毫不示弱,在省、市級的學生素質比賽中,該校的學生都有上佳表現。如體育比賽場上奪金搶銀,合唱比賽連續五年一等獎,科技 比賽獲國際銀獎, 勞動鍛煉載譽歸……,這在一定側面既反映了教師的實力,也展示了學生的素質。其次,他們積極改造、充實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設立各種專用實驗室,還增設了 物理、化學奧賽實驗室,與中山大學等研究機構聯系培訓實驗基地,精心營造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育人環境,形成「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
根據全員發展和因材施教的原則,他們設立了科技班、雙語班、特色班,開設了奧賽、雙語、計算機、管樂、游泳、環保、科技等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達到 100%,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素質。2000年以來,該校的高考升學率保持在100%,本科率平均為97%,重點本科率平均為70%,涌現了70位總分 800分以上的學生和5位學科狀元;奧賽碩果累累,各學科共有82位同學獲得賽區省一等獎,信息學奧賽在省聯賽中已連續5年榮獲團體冠軍;在科技、藝術、 體育和非奧學科的競賽中,該校也連續5年獲合唱團市一等獎,崔融豐同學獲全國科技大賽一等獎,2004年獲第55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賽銀獎。
編輯本段
校徽

六中標識創意(右圖)
校徽
這是一枚有親和感的標志。有希望、憧憬、向上、成長、積極的意象。[幼苗]、[藍天]、[綠地]、[河流]、[六]、[OK]、[跑道]等都凝聚在標志里,內涵豐富、有想像力,有教育行業的特徵。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幼苗] 寓意培養人才——學子;
[藍天] 象徵智慧和希望;
[綠地] 表明教育行業的耕耘者——園丁;
[河流] 寓意有歷史文化和人才積累,可以看作是源源流長的珠江;
[6] 字,突出六中之意;
[OK] 表明一種態度和理念——追求成功的;
[跑道] 可以表示是拼搏和奮斗;
[G] 表示廣州。
藍色:是海洋的色彩,象徵智慧、時間、愛、永恆。
綠色:是森林的色彩,象徵成長、希望。
銀色(灰色):是時代的色彩,象徵歷史和未來。
編輯本段
校訓簡介

愛國 勤奮 求實 創新
這八字校訓是根據該校長期來逐步形成的愛國、勤奮學習、重視體育鍛煉、重視時間、熱愛勞動、重視改革等優良傳統而制訂的。
愛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祖國的人民,熱愛祖國的一草一木。
勤奮——努力學習,刻苦鍛煉身體,熱愛勞動。
求實——重視實踐,實事求是,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
創新——高瞻遠矚,勇於改革,勇於創造。

Ⅷ 廣州市蘿崗區永和賢江村中國聯通營業廳

可以登錄網上營業廳http://www.10010.com/02DAa 首頁點擊「便民服務」>「營業廳查詢」,輸入省份、地市,或是通過關鍵字查詢,即可查詢全國的營業廳的地址、營業時間和公交路線等

Ⅸ 深圳市黃埔中學的校歌是什麼

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前身是中國著名的黃埔軍校。優良的辦學傳統,濃郁的學習氛圍,博學篤行、民主和諧、追求卓越的校風,一流的辦學質量,確立了廣州市名牌學校的地位——廣州市重點中學、廣東省通過初檢的示範性高中。

目錄

辦學理念
辦學方針
師資力量
成果
光輝歷程
領導班子
辦學特色
校徽
展開
編輯本段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求真務實
持續發展開拓創新
編輯本段
辦學方針

廣州六中以「人本、創新、發展」的現代辦學理念,
廣州市第六中學體育館
以科學、民主、嚴謹、進取的管理模式推進學校整體辦學質量的提高,以德立人,追求卓越,形成優良的學風和校風,不斷拓展六中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自為、互動、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探究、合作、討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豐富多彩、擴展視野、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各式菜單,設備先進、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條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身心健康發展的空間。
編輯本段
師資力量

廣州六中有一支由廉潔、務實、高效的行政管理隊伍,更有
廣州市第六中學
一支博學多才,勇於進取的教師隊伍。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和碩士研究生101人。還有許多在全國、省、市各項教學比武、素質測試、教育科研中脫穎而出、才華橫溢、取得優異成績的中青年教師。
編輯本段
成果

廣州六中為學生提供了成人、成功、成才的平台。在2004-2006三年的高考中,盡管該校在市屬學校中率先急速擴招,高考平均上線率仍達99.9%,本科率93.8%,重點率60%,獲單科省狀元7人,獲全省單科前100名110人,全省總分前100名16人。各種競賽碩果累累,特別是信息奧林匹克競賽,在省聯賽中創五連冠的佳績,五年中已有52位學生獲高校保送資格,科技創造大賽不斷獲市、省、全國一等獎,2006年獲國際銀獎。學生原創DV與德國法蘭克福高級中學共同完成了多媒體項目,榮獲Dieter Baake獎第二名。「太陽能無線同步機器人」項目榮獲第五屆全國宋慶齡發明創造大賽新苗獎。最近,在全國青少年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又榮獲一等獎。
編輯本段
光輝歷程

廣州市第六中學建校至今,已經歷了70個春秋,其中又多次易名。
1937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在黃埔長洲島軍校舊址創辦中、小學部的黃埔中正學校。
1938年秋,日寇侵粵,廣州淪陷,學校北遷樂昌,幾經籌措,於1939年冬復課。
1940年春,學校又遷至韶關東河壩,借得果園和陶場作校址,因陋就簡,艱苦辦學。學生來源主要是軍政人員子弟、淪陷區逃亡的學生和當地居民子女。學校
廣州市第六中學開學典禮
以黃埔軍校校訓為校訓,以黃埔軍校校歌為校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黃埔軍校傳統,以抗日救國立場為抗戰培養人才,注重艱苦樸素的作風,重視體育訓練和嚴格的軍事訓練,逐成為抗戰時期很有影響的學校之一。
1942年冬,學校獲得軍校校友和各方支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由創辦時的初中兩個班、小學六個班,學生300餘人發展到高中兩個班、初中四個班和小學七個班,學生共有700餘人、教工40餘人。
1945年春,日寇進犯粵北,韶關淪陷,學校再遷往陽山七拱大禾崗堅持辦校。在韶關辦校時,最使人不能忘懷的是"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黃埔精神"的木刻對聯和"讀書不忘報國"的木刻橫幅。學校強調以軍事教育為建制,直至1943年,學生一律穿綠色軍裝,戴軍帽,扎腰帶,打綁腿,學校生活如軍營一樣,每天生活作息軍事化。學校重視體育鍛煉,每天下午安排各項體育活動,有足球、籃球、排球、單雙杠、跳高、跳遠、木馬、跳箱等。明令體育不及格者不能升學。學校還重視藝術熏陶教育,組織歌詠活動,學生愛唱《羅浮山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歌曲。組織戲劇活動,學生在校內外公演郭沫若歷史劇《南冠草》,開展美術、書法活動活躍。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學校遷回廣州,接收位於蓮塘路的汪偽"鳴淞紀念中學"。當年12月,改名為省立黃埔中正中學。1946年8月,重返長洲島黃埔學校校址。原黃埔中正學校校長鄧震亞言:"五年以來,本校在戰火陶融中,蒸蒸日上,環境逾苦,逾見其壯健,鑠捶益烈,益顯其光芒。"
1948年春,因校址為南遷單位徵用,學校又遷至長洲島蝴蝶崗臨建校舍上課,部分班級借廣州市內美華中學內校舍上課。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11月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軍管會接管黃埔中正中學,更名為廣東省立黃埔中學。此時的黃埔中學校舍簡陋,教學、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首席軍代表劉彥邦(賢江)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開荒種菜,想方設法改善學校生活,學校艱苦奮斗的傳統得到進一步發揚。廣大師生還積極投身於農民群眾的掃除文盲運動中去,獲得農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形成密切聯系社會的優良校風。與黃埔中學合並的私立長風中學,於1945年10月,創辦西南聯大校友組成的"全國長中教育委員會",藉抗戰勝利的有利時機,努力籌辦全國八所理想中學,廣州私立長風中學是其中一所。當時昆明長城中學也給予了創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古師勛、楊啟明先生歷盡艱險,取道廣州,幾經周折,聯繫到黃賞林先生及其叔父,借得維新路黃氏祠堂──千頃書院為臨時校址。在各方的努力下,1946年1月召開了第一次校董會,選黃賞林先生為校長,2月26日正式開課。設初中、高中各一個班,學生共65人。私立長風中學有明確的辦學理想──"民主教育、生產教育、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學校學生學術氣氛濃厚,辦了兩個日報和十幾份周刊(壁報)。
1946年9月,初中擴大招生,由一個班增加到三個班。 但長風中學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阻撓和排擠。國民黨當局以"異黨分子"等莫須有的藉口,公開毆打教師,蠻橫地破壞
廣州市第六中學散學禮
學校公物。還以不承認長風中學為合法學校,不辦理學生畢業證書,強行迫遷等手段,企圖扼殺長風中學。長風中學在惡劣的環境下,只有另謀出路來保障學校能繼續辦下去。
經過古師勛、賴啟國先生努力爭取,李福林先生終於把廣州南郊下渡原十九路軍殘廢軍人教養院舊址捐獻給學校。後又得到多方捐助,學校又在下渡這塊30多畝的廢址上重建起簡陋的長風中學校舍。艱苦的建校生活,磨煉了師生們頑強的意志。學校高舉進步的旗幟,形成"長風師生一家親",積極參與勞動建校的優良校風,師生們又進入了新的學習生活。到1949年9月,學生增加到400餘人。隨著解放大軍南下,廣州解放,許多學生響應人民政府的號召,踴躍參軍和參加人民政府領導下的接管工作,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新中國解放事業中去。
1950年7月,私立長風中學全體師生一致通過,把學校獻給省人民政府。8月,廣東省文教廳決定,省立黃埔中學與私立長風中學合並,黃埔中學從比較偏僻的長洲島遷至下渡(鷺江)長風中學校址,建立省立珠江中學。學校設初中四個班、高中四個班,學生400餘人,教職工60餘人。
省立珠江中學時期,學校繼承和發揚了愛國愛校,尊敬師長,勤奮學習,熱愛勞動,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參軍參干,十分踴躍。廣大學生重視體育運動,如:珠江水上運動,陸上田徑運動,組織社會調查活動,舉辦各種藝術活動,黨團生活開展活躍。
1953年秋,省立珠江中學,由廣州市教育局管轄,定為廣州地區的重點中學,改名為廣州市第六中學。1960年秋,由於教育改革試驗的需要,經廣東省文教廳同意,學校改名為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並與中山大學預科合並(一個機構兩個部分),由中山大學管轄,並定為省重點中學。1962年9月,省高教局、省文教廳決定教育改革試驗暫告一段落,學校又重歸市屬中學,復名為廣州市第六中學。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文革"期間,學校遭受動亂破壞,損失較大。1970年至1975年,學校在花縣(現屬花都區)花東公社港頭大隊辦起了農村分村。自1978年至現在,廣州市第六中學正式定為廣州市重點中學,由廣州市教育局(後改為市教委)管轄。1994年4月,學校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已具有相當規模,設有初中19個班、高中18個班,教工有170餘人, 學生有1900餘人。
1994年夏,學校倡導"六中人精神",講敬業,講奉獻,長於教學,精於管理,勤於鑽研, 團結進取,出成果,創名校。這為學校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二十年來,學校在省市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在市局(教委)的直接領導下,校容校貌變化巨大,教學設施不斷完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也不斷增加。校園環境幽雅、寧靜,綠化、美化、凈化達省市先進水平。學校建成有一定規模的初中和高中教學大樓、科學館、圖書館、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宿舍、師生餐廳,還建有400米環形8跑道的標准田徑運動場1個,50米長、10泳道的標准游泳池2個,語言實驗室2個,586聯網電腦室2個。學校已實現四機一幕(電視機、錄像機、收錄機和投影幕)進課堂。演播廳、閉路電視(七路)已投入教學使用。圖書館的現代化管理系統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還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地理室、歷史室、生物園、地理園、教師活動中心、教師辦公大樓等等。
編輯本段
領導班子

劉建祥校長簡介
個人簡介:劉建祥,廣州六中校長。中國科學院華南
劉建祥校長
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中學化學高級教師。
社會職務:廣州市中學化學教研會會長、廣東省植物學會會員。
劉建祥主要榮譽
·2007年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廣東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批名教師培養對象
·廣州市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名教師培養對象
葉愛科副校長
職務介紹:
葉愛科,廣州市第六中學副校長、中學數學一級教師。廣東省第三
葉愛科副校長
批援藏幹部,曾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常務副校長。
葉愛科簡歷
葉愛科,1994年6月畢業於廣州師范學院數學系,理學學士。1998年至2000年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函授進修班修讀教育學原理專業。
1994 年7月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市第六中學工作,先後擔任少先隊總輔導員、團委代書記、年級組長、副校長。2001年5月,經學校推薦,於同年6月參加了廣東省第三批援藏工作,來到祖國邊陲、雪域高原,擔任西藏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副校長,為西藏的發展、穩定和安全出一份微薄之力。
葉愛科主要榮譽
·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獎
·廣州市優秀教師
·廣州市委、市政府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編輯本段
辦學特色

創建示範性高中,要示範學校的辦學特色。六中的辦學特色是什麼?怎樣理解他們的辦學特色?該校的辦學傳統可用八個字概括:「愛國愛校,求 真務實」。「愛國」指的是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的尊嚴,增強國家意識;「愛校」指的是團結守紀,為校爭光,樹立團隊精神;「求真」指的是追求真理,嚴謹治 學,養成思考習慣;「務實」指的是勤奮刻苦,腳踏實地,煅造學校品牌。「人本、創新、發展」,這就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人本」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它要求 以學生為本,在教學工作中要體現「四性」:即師生關系的民主性,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以及教學方式的啟發性;「創新」則是對教學要有追求卓 越的意識和要求,就是要求課程體系適應現代化、教學方式講究有效多樣化、評價模式建構多元化;「發展」則是以提高質量促進發展為目標,積極營造適應學生主 動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積累中,該校注重理念與實踐的結合,注重過程與目標的結合,注重繼承傳統與創新發 展的結合,逐步形成了「自為互動,追求卓越」的辦學模
校歌
式:即全員發展,質量立校,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標;常規常抓不懈,教研以研促教,評價多元動態的教學管 理機制;「自為、互動、創新」的教學模式。「自為」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大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培養自主探究的能 力;「互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師生平等的民主意識,溝通反饋的暢通渠道,大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發展的能力;「創新」則是指既要繼承吸取傳統 教學的精華,又要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並創造適應學生發展的各種教學方法。
在整合學校傳統、辦學模式和辦學理念的基礎上,他們不斷打造和充實六中的「素質全 面、質量見長、奧賽有名」的辦學特色。首先,他們通過不斷加壓鍛煉、適當引進、多種培訓等形式,建設了一支由特級教師、首席教師、教學名師領銜的,具有 40位高級教師、60位碩士的數量充實、實力雄厚的教師隊。特別的是,打造了一支熱心奧賽、多年實踐、卓有成效的奧賽師資隊伍,如數、理、化、生、信息等 學科,每個學科都有3—5名以上的優秀奧賽教師。 更可喜的是,其它非奧學科的教師毫不示弱,在省、市級的學生素質比賽中,該校的學生都有上佳表現。如體育比賽場上奪金搶銀,合唱比賽連續五年一等獎,科技 比賽獲國際銀獎, 勞動鍛煉載譽歸……,這在一定側面既反映了教師的實力,也展示了學生的素質。其次,他們積極改造、充實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設立各種專用實驗室,還增設了 物理、化學奧賽實驗室,與中山大學等研究機構聯系培訓實驗基地,精心營造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育人環境,形成「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
根據全員發展和因材施教的原則,他們設立了科技班、雙語班、特色班,開設了奧賽、雙語、計算機、管樂、游泳、環保、科技等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達到 100%,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素質。2000年以來,該校的高考升學率保持在100%,本科率平均為97%,重點本科率平均為70%,涌現了70位總分 800分以上的學生和5位學科狀元;奧賽碩果累累,各學科共有82位同學獲得賽區省一等獎,信息學奧賽在省聯賽中已連續5年榮獲團體冠軍;在科技、藝術、 體育和非奧學科的競賽中,該校也連續5年獲合唱團市一等獎,崔融豐同學獲全國科技大賽一等獎,2004年獲第55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賽銀獎。
編輯本段
校徽

六中標識創意(右圖)
校徽
這是一枚有親和感的標志。有希望、憧憬、向上、成長、積極的意象。[幼苗]、[藍天]、[綠地]、[河流]、[六]、[OK]、[跑道]等都凝聚在標志里,內涵豐富、有想像力,有教育行業的特徵。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幼苗] 寓意培養人才——學子;
[藍天] 象徵智慧和希望;
[綠地] 表明教育行業的耕耘者——園丁;
[河流] 寓意有歷史文化和人才積累,可以看作是源源流長的珠江;
[6] 字,突出六中之意;
[OK] 表明一種態度和理念——追求成功的;
[跑道] 可以表示是拼搏和奮斗;
[G] 表示廣州。
藍色:是海洋的色彩,象徵智慧、時間、愛、永恆。
綠色:是森林的色彩,象徵成長、希望。
銀色(灰色):是時代的色彩,象徵歷史和未來。
編輯本段
校訓簡介

愛國 勤奮 求實 創新
這八字校訓是根據該校長期來逐步形成的愛國、勤奮學習、重視體育鍛煉、重視時間、熱愛勞動、重視改革等優良傳統而制訂的。
愛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祖國的人民,熱愛祖國的一草一木。
勤奮——努力學習,刻苦鍛煉身體,熱愛勞動。
求實——重視實踐,實事求是,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
創新——高瞻遠矚,勇於改革,勇於創造。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