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都區幼兒園課程改革
『壹』 走向發現幼兒的課程改革實踐對我的啟發有
幼兒園抄課程與課程管理培訓活襲動不僅使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讓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洗禮,給我注入了新的動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時刻不忘記學習,善於學習,具有學習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幼兒教師是一個引領幼兒成長成才的人,我們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
『貳』 瑞吉毆方案教學可以給我國的幼教改革特別是幼兒園課程改革提供哪些啟示
義大利瑞吉歐·艾米利亞的方案教學是近幾年來我國幼兒教育界討論的焦點與熱點。然而,當前學習瑞吉歐時,一位園長深有感慨地說:"我們的幼兒園經常在學習、更新一些前沿理論,以前我們學習綜合主題教育,後來又搞活動區活動,再往後又搞創新教育、自主活動,現在大家又都在學習什麼瑞吉歐,在搞什麼方案活動。幼兒園似乎已成了各種理論的'實驗田',然而每一種活動背後所隱含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呢?教師們往往很茫然?quot;那麼瑞吉歐方案教學的教育理念即教育精髓是什麼呢?
1.對兒童作為學習者本質的認識
在瑞吉歐人的眼裡,兒童是社會的一份子,是社會與文化的參與者,是他們自己文化的創造者。與成人一樣,是擁有獨特權利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他們有著強烈的學習、探索和了解周圍世界的願望,他們是在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尋求對這個復雜世界的理解的。
2.注重關系的建立
在瑞吉歐人的眼裡,關系是幼兒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與他人建立關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標及學校的基本工具。關系涉及到三個方面:(1)幼兒與教師平等、對話的關系。(2)學校與家長溝通、合作,共同管理學校的關系。(3)教師與教師集體協作的關系。
3.優質的空間設計
瑞吉歐人認為,優質的教育需要有理想的學習空間,所以在空間的設計上,不論是裝潢設備的品質、空間的規劃還是建築物本身都考慮頗多,如校門口精心布置成一個"會說話"的長廊,給每一個來訪者傳達著學校的大致概況,一目瞭然。學校中還有一個共同的空間,稱之為"廣場",是一個以社區為基礎的空間設計理念的體現。在這里,幼兒與同伴、幼兒與不同的成人或成人之間經常碰面,就會生發出更多的想法與點子,促成更多的教育活動。
4注重意義、經驗的分享
瑞吉歐教育強調兒童、教師及父母共同分享事物、經驗的意義。瑞吉歐人認為,父母在孩子學習、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已成為了他們的學習同伴,父母透過"工作坊",透過"教學記錄",不僅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學習結果、工作成品,而且也了解到了自己孩子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增強了父母對孩子學習過程的興趣與投入,這樣父母就可以與孩子一起分享他們所獲得的經驗,分享所獲得的事物的意義。教師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也參與在其討論中,教師並非在運用權利,而是在平等的師幼互動中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5.教學記錄的影響力
瑞吉歐的教師善於通過持續、細心地觀察、傾聽幼兒,採用如筆記本、照相機、錄音機、幻燈機、錄像機等不同的工具,從不同的角度對幼兒在不同主題的探索活動進行原初材料收集、記錄。記錄本身是一種支持教育過程的程序,教師透過幼兒工作記錄的點點滴滴,在分享幼兒學習經驗的同時,也用以進行批判反省。
6.多樣化的教師角色及教師成為研究者
教師的角色是多樣化的:教師是幼兒的傾聽者、觀察者,環境的預備者,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幼兒活動的夥伴與向導,幼兒行為的記錄者。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成為一個研究者。教師需要透過教學記錄,與同事一起在當日進行討論、反省,從而不斷獲得教學相長的經驗。
7."工作坊"的設置與運用
瑞吉歐人認為幼兒的學習大部分是由於幼兒自己參與活動的結果及教師提供資源的過程,教師不必刻意地教幼兒任何東西,因為幼兒自己可以學習。其次,在瑞吉歐學前教育學校中,幼兒在進行由自己或成人建議的不同主題的探索活動中,往往涉及到幼兒的一些對主題的認識,幼兒也急於想表現這種認識,"工作坊"就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表現的機會與場所。在工作坊中,幼兒以豐富大膽的想像,以愉快情緒的投入,利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藉助可用的材料將自己對世界獨特的認識用多樣化的象徵性語言表達出來。
8.鼓勵兒童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瑞吉歐人極力倡導讓兒童運用多種方式,如語言、繪畫、雕刻、泥工、建造、肢體動作等,尤其是圖像文字來表徵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一方面幫助兒童回憶、解說、分享主題探索中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兒童在此過程中,也愉悅了,成長了。
『叄』 如何進行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說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整合。即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地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幼兒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其次我們還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意義,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為它們的整合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於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的課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內容上實現整合
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我們的課程活動在內容的整合上也完全體現了這兩大特色。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性的主題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從事一系列學習活動,更包括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多媒體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比如,在「我最喜歡的汽車」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馬路忙碌的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畫面中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與幼兒一起收集整理各類汽車玩具和圖片資料。通過播放動畫影像資料給幼兒介紹有特殊用途的汽車,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既幫助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又擴大了教師教學范圍,使之不局限於書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形式與方法及手段上實現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進行,但較為重要的是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還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而這些經驗能力恰恰是確保整個教育整合取得成績的關鍵。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生活活動。他們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該聚焦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即時性、相關性等特點來加強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 利用信息技術走進家庭社區,在課程資源上實現整合
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地整合,使他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首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開辟網上家長園地,我園在網站的顯眼位置集中向家長介紹了最新的教學動態,以及對課程改革的精神、具體內容作詳細地宣傳說明,以便家長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到我園發展狀況,而這些說明有助於獲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其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密切家園聯系。通過QQ、家園聯系卡等與家長進行實時聯系、交流,更有利於家長獲取有關的信息,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了解社區,走進社區,融入社區。我們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主題活動「我們的菜市場」。首先,老師在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市場買賣的簡單過程,其次帶小朋友去參觀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讓幼兒到菜市場去體驗一下生活,加深對菜市場的了解。對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們親眼目睹了買主與攤主間的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場面,覺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兒園後,老師組織幼兒交流,孩子們興奮起來,提議自己動手搭一個「娃娃菜市場」。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創建一個菜場情境,看著孩子們為買賣商品起名稱、搭建賣菜台,設立收銀台,准備商品標簽和模擬錢幣……在這個模擬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需要,並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起對社會更深層的認識。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3.1 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首先,要從互聯網中眾多的日常生活經驗里,選擇出適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進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電視等各種現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地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而且也會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再次,依靠網路資料庫的力量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3.2 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讓家校間得到即時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這樣做的話,才能使整合課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3 整合課程實施要堅持多樣性
幼兒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教者從主題選擇、內容規劃到活動設計,必須有機整合集體、小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並學習,在樂趣中得到發展。從而促使我們在實施整合課程時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主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以活動為主,以游戲、參觀、製作等多樣性活動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因而,在整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將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參觀活動、野外活動等都有機結合到課程整合的范疇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創設一些以幼兒為主體的、優化了的活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探索、發現,全方位地獲取有關物質世界和人際社會的各種經驗,從而使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生活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3.4 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
現階段幼兒教育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成人把自己的競爭壓力,延伸給了孩子。因此,幼兒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會的需要取代了充滿童真和情趣的需要,「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使得各種訓練顯得那麼名正言順。這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課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主要是指:一評價是要適應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評價能滿足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這是檢驗整合課程評價堅持主體性的重要標准。面對這種標准,充滿多樣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4 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當今的幼兒園課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入幼兒園的課程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就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言,對其進行大規模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時間不過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術真正進入幼兒園中參與到幼兒園整合課程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覺幼兒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肆』 當今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呈現了哪些發展趨勢
當今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 一 ) 幼兒園課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中國幼兒園課程的管理已經走向多元化和自主化,而且會進一步朝這個方向發展。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這種發展趨勢,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全球化趨勢和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方向,影響著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幼兒園課程在管理層面上必須而且應該走向多元化和自主化; (2) 中國地域廣大,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不均等,全國范圍內課程的統一性和標准化不切實際; (3) 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導向強調滿足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讓每一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只有多元化、自主化的課程管理才能保證課程改革朝此方向發展。
『伍』 當前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有哪些重大偏差
當前的幼兒園課程建設當中有比較重大的偏差就是小孩子學習的知識和他們實際的智力有一定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