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意義
Ⅰ 體育新課改解決了什麼問題
簡述新課標對體育課的要求 新課程標准堅持目標統領教學,提倡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學生健康的主題,把教學的精力集中投放到關注全體學生的健康問題上,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以促進全體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開展學校體育教學活動。近幾年來,我校始終堅持以教育部健康體育課程標准思想指導,體育教研組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實踐與分析,完善了教學的指導思想、促進融洽的師生關系、優化了教材內容、推行了教學組織和教法的改革,在高中體育課新課標的道路上,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得到深層次的落實。樹立健康第一的正確教學理念,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體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執行力,把教學計劃轉化為教學實際,這是我們實踐的重要經驗總結。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斷的解讀,並靈活運用,在現有的高中體育教學條件下,進一步提高體育課教學效益,無疑是對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詮釋。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充分體現了體育新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強調要將學生的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 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旨在說明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圍繞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促進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學習和掌握操作性很強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是學生體育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體育學習的主要途徑。盡管這里還有運動文化傳承的問題,但從體育課程的根本目的來看,應該更強調運動技術學習的工具功能。即通過運動技術的學習達到養成運動愛好和專長的目的,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如果想終身保持健康的體魄,我們鍛煉身體,進行體育活動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徹底改進,應把那些十幾歲的學生在完成中學學業後仍一直樂此不疲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個人體育鍛煉活動,引入到學校的體育課程之中。 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它充分體現主體性教育思想,從多層面、多功能角度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造的能力。在體育教學中,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構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需條件。 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並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這樣可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學生如果不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常常遭遇學習的失敗,他們就不可能也根本不會喜歡體育課,也就不會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中來。 五、新體育課程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往教學表現為主體性缺失,以教師主體作用壓抑學生自主發展,學生主體自主活動整體缺失,多數課仍然停留在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單純競技運動技術傳習式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師只是採用單一的講解,示範,學生模仿練習;過分強調練習方法的整齊劃一,忽略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使學生處於被動練習之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新體育課程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關鍵在於要將新體育課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教學行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大面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體育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課程改革的目的。 六、將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實踐,設計課的教學過程,注重學生主體性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遵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體育的興趣愛好,選擇搭配教材。教學方式上,採取因人而異,區別對待,根據學生體育基礎的不同,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目標,使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獲,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享受平等的體育教育。注重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凡是學生知識、經驗、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在其中只是創造條件,指導幫助,使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參與管理,參與評價。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把健康與生存、學習、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健身、學會創造,從而達成育體、育心、育人,身心和諧發展的教學目標。 依.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主動選擇帶來主動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證學生的自主選擇、全面發展,就要提供可供學生選擇的內容。學生的身體差異較大,活潑好動,興趣愛好廣泛,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短。在教學中應安排一些選擇性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內容、練習形式、獨立地進行練習。選擇性學習活動使不同身體條件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起點和發展的空間。例如,進行投擲教學,常見的練習形式是學生分成兩隊,面對面投擲,這樣的練習學生很快就會感到疲勞。採用選擇性的練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選擇練習的器材和場地,體力強、力量大的學生,可選擇實心球,在一號場地上練習;體力弱、力量小的學生,可選擇小沙包、降落傘、紙飛機等,在二號場地上練習;喜歡投準的學生可選擇配有目標裝置的三號場地上練習。整個練習過程,學生都可以自由變換練習器材和場地,也可以自由組合練習的夥伴。選擇性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時空,學生每變換一種器材,每更替一次場地,都會有新鮮的感覺,都會產生新的興趣和一種自主支配學習的激情,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使學生學會選擇,形成個性,體驗成長的快樂。 貳.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 體驗,是一種基於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經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的過程,其主體在學生本人。體育教學是一門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教學的實效性在於學生是否自主、能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並從中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以促進身心發展。從學習環境中得到體驗,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情感是從他接觸的周圍環境中得到的。體育教學中的學習環境有兩類:一類是顯性的學習環境,另一類是隱性的學習環境。顯性的學習環境包括場地、器材、教具、學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學過程的實物情景等;隱性的學習環境包括師生、生生之間的心理關系以及教學中的模擬情景等。小學生愛聽故事、好表現、善於模仿。喜歡在故事情景中游戲玩耍。他們的學習環境往往需要把顯性環境和隱性環境有機結合組成具有情節的故事和具有主題的學習情景,使他們身處生動活潑的情景之中鍛煉身體學習動作,體驗學習的快樂。例如,二年級學生在學習「單、雙腳跳」教材時,教師把教材內容通過「小青蛙與小花貓」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的故事,通過游戲貫穿全課。課的導人採用圖片和模仿練習相結合的方法,調動學生視、聽和本體感覺一起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情景交融,整個練習過程處於「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的氛圍之中。 三.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以往,人們常常認為,體育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學生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增強體質方面。而新的課程除重視這些方面外,還十分重視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強調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和信心。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有學習本身給學生造成的問題,例如身體鍛煉過程中的體力問題,學習動作過程中的方法問題;也有學習環境給學生帶來的問題,例如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個人與群體的協調問題,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之間發生沖突等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採用靈活多樣、富於變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創新。勿庸置疑,以往單一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課堂教學應積極採用探究式學習、研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能夠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Ⅱ 體育新課標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目前,全國正進行前所未有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程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我校體育教師積極參加了2004年暑假期間由教育局組織的《體育新課程標准》培訓,同時,體育組還經常利用科組活動時間,採集各種信息,自學等形式,認真學習,研究、探討新課標在我們學校如何開展。
一、靈活選編各水平教學內容
本期學校體育組正積極對新課標進行實驗,各水平教師都根據體育課程標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五個領域,三個層次的課程目標體系,結合我校和各水平階段學生的特長、性別、興趣、愛好等選編教學內容,各教學內容的時數也可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作靈活調整。同時,在選用教學內容時,首先我們要真正領會什麼是體育課程標准?體育課程標準是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課程計劃),對不同水平階段學生制定的體育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選用的教學內容,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有能達到的。所以,我校各水平階段教師是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指導思想。五領域,三層次的課程目標體系,結合我校現有的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等情況來選編教學內容。於傳統教學大綱、以規定教學內容和時數是絕緣不同的。
二、改變教學組織形式
傳統的教學組織和教學程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以行政教學班為主的組織形式、分項教學的組織形式等,還有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程序。既嚴重束綁了教師的手腳,也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情緒和積極性。用比較坦誠和理性的思想來思考一下,當在教室里久坐的學生來到操場上的時候,他們需求的是什麼?不就是想舒散一下禁錮著的筋骨,放鬆一下綳緊的大腦。有那位學生想一來到操場就「立正、稍息」,面對體育教師的講解示範等,學生能喜歡這樣的教學法組織形式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進行新課標試驗的教學組織的基本情況是基本由教師、活動組長組織各種形式,各種各樣的體育課上課內容,在大部分時間里教師巡視、檢查、輔導和一起參與學生的各項活動(有目的的准備活動也在其中完成)。真正把教師在傳統教學組織的指揮者角色,轉變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激勵者和幫助者角色。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很喜歡,更能達到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全方位的溝通,學生只當作教師是一位可信賴、有知識、肯幫助人的兄長來相處。
三、教學方法實效簡練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傳統式教學法;另一種是系統教學法。這兩種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是為教師設計的,根本不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我校在體育新課標教學方法實驗中,轉變灌輸式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多表揚體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步一點點也給予認真表揚和激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體育課程標准五領域,三層次的遞進關系,課程目標統領一切的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一起設定學習目標,鼓勵學生努力實現已定目標,在體育活動中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間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展示,幫助和提高。
四、學生體育成績評價有突破
以往我們習慣地對學生體育學習的成績評價內容,基本局限於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合作、身心、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平價。
本期我們在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方式上有很大的突破,既注重終結性評價;也注重過程性評價;總體的評價方法是:教師評學生,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學生期末體育成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上課行為+身心健康+社會適應。這種多元化的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價方法,開始動員階段時,學生不敢相信,期末學生體育成績出來後(加上本期一系列各種方面的評定),學生很高興,真是新鮮事,才真正體驗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這種評價方法對發展學生的體能,增進健康,娛樂身心,調節情緒,減少壓力,樂於接愛不同觀點,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樂,會評價他人和自己所獲得的成功感,對進一步促進完善新課標的評價方法起著積極的意義。
結語:
我校本期進行小學體育課程標准試驗,只是走出嘗試的一步,後面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上述所做的一切嘗試都還很不完善,工作粗糙,沒有經驗。今後,必須認真學習,總結經驗,精雕細琢,使新一輪我國體育新課標改革實驗圓滿成功!
觀念是先導,關鍵在教師。當前,我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社會氛圍已經形成,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們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咸和使命感,為努力完成好實驗任務而奮斗
Ⅲ 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通過十年的課程改革,體育教學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方面有所提高,但離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教師專業化的提出對體育教師來說是空前的挑戰,多數教師隨著課程改革已有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對自我的專業化發展的自覺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要歸結到認識問題,一部分教師對自我專業化發展的自覺性還不夠,對於體育課程性質的認識仍停留在體育即運動、運動即技術這樣一個相對比較陳舊和過時的觀念上。在專業知識方面也同樣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沒有充分意識到體育是一種教育手段,一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簡便易行且有效的手段,而是僅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有一些老師固守自己的一套,覺得自己用了多年的是最好的,缺乏謙虛學習不斷進取的態度,當然也有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對教師自我專業化發展缺乏自覺的意識造成的。認識到問題就要想方設法改進,從教育行政部門,從培訓的角度、管理的角度,從各個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改善和促進問題的解決,這是外部的推動。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從教師本人的內因方面入手,一定要提升專業自我發展的自覺性,從內心產生積極的要求,去適應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涉及的是基本教學態度的問題。要求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只是通過教學技能去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體質,而是更要關注心理健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達到身心的全面發展,素質的全面提高。這就要求在整個的教學計劃里有一個整體的規劃,然後具體到單位計劃里,甚至在教案裡面都有所體現。當然並不要求每一節課都要體現所有目標,每一節課可以以一個目標為主,例如通過一個單元教學主要是發展學生身體機能,而下一個單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再下一個單元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這是健康第一的原則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第二,激發興趣。在中小學里,激發興趣是體育課非常重要的一環。興趣指的是對某種事物的積極的持續的評價和態度,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是我們體育教學中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還是以中長跑為例,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通過中長跑要達到什麼目標,使學生獲得什麼,必須要有明確的認識,並且體現在不同階段的教學活動中。要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培養起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的訓練方法太枯燥單調,調動不起學生的興趣,甚至還沒有開始就充滿了畏懼情緒,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會很艱難。因此教師在備課上要下很大的工夫,從小學階段起就要通過有效的手段來激發興趣。這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來實現,如在小學低年級通過游戲的方式,在高年級通過情景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實際上學生是很喜歡體育課的,關鍵是教師把激發興趣的理念牢牢地記在心裡,這樣才能設計出好的方案來。
第三,學會學習。只有引導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使學生對體育課有了基本的認識,才能達到第三個要求——學會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激發興趣的目的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而這只能通過教學去實現。這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同樣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這些要求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怎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個問題上必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這樣就不會千篇一律地要求學生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老師讓學生干什麼學生就干什麼,而是轉變為老師帶著學生去做學生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地學會自己學習。所以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解要准確,如何主導,與以前的認識不一樣,學生的主體性更寬更廣,並且這種主體是在學生已經有了興趣的基礎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動力,就有了自主學習的可能。第二個方面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必須要有方法,有手段,不能生硬地去教,要通過新課程標准提倡的師生自主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順利地接受。接受式學習是從小學階段就應該提倡的,雖然有很多動作技能還是要講解示範,但講解示範要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始終有高昂的情緒、快樂的體驗。在講解示範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進去,例如在教學組織中,我們通常是教師講解示範,然後學生練習,而現在,在練習過程中很多老師加進了學生討論、然後創編和展示的過程,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態,並親身體會練習給他們帶來的身體變化以及對自我不斷的超越。這一點特別是對於中學生的興趣激發很重要,如教健美操,教師教了前半部分之後,要求學生自己去主編下半部分的動作,一下子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喜歡體育活動,並轉為一種終身的持續的對體育活動的積極參與的態度。
第四方面,關注差異。教師要隨時掌控課程的過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因此,新課程標准對老師的要求大大提高了,特別是對教學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它要求教師要有能力把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設計體現在教學內容裡面,教學設計要能夠體現出教學的重點。例如上文講的,看似很簡單的一個內容:跳,如果教學的細節設計得不夠全面,哪怕忽視了一點,就有可能在實際教學中出現問題。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完成一個預定的教學單元,簡單地進行技能技術的訓練,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就是要讓學生激發起興趣並保持興趣,學習方法就是怎樣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知道什麼是合理的方法。另外就是保證運動安全即科學鍛煉的問題。因此按照新的課程標准,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多、更高。
Ⅳ 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與要求有哪些改變
新體育復課程的理念制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新課程目標:注重培養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人
新體育課程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關鍵在於要將新體育課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教學行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大面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體育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課程改革的目的
Ⅳ 新課程改革的優點
1、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5)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意義擴展閱讀
改革原因
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既往的七次課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對於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中國基礎教育課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1、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所產生的危害影響至深,這與時代對人的要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2、傳統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素質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
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於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及產生的不良影響,都足以說明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Ⅵ 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一、體育教師專業化概念及意義
體育教師專業化是體育新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又被稱為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所謂體育教師專業化是指體育教師在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之後,在其整個體育教育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並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體育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是由不成熟變得越來越成熟的過程。新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師的職業看成專業,體育教師專業化就是要求體育教師更能勝任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體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等等。普通人不具備的專業素質符合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換言之,就是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勝任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體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過程,是體育教師自身自省和反思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態度上的個人成長過程;另一方面是學校、教育部門開展各種提升專業的學習活動或培訓活動,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以期促進體育教師達到體育教師專業標准,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熟。
二、新課程為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了平台
新課程通過對課程結構和學習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的改革,實現了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不僅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會,同時也為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會,更提供了一個專業發展的平台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過去「體育教學大綱」的重要標志是「統一性、確定性、精確性」為特徵,體育教師過分依賴「體育教學大綱」便失去了創造性,影響教育教學水平的發揮。新課程為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創造空間,有助於體育教師形成穩定的教育教學風格,促進其專業化成長。新課程下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時間、評價方法等方面擁有了更大的選擇自主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與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相比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對於體育教師來說如何將新課程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性結合是體育教師面臨的嚴峻的問題,是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對於體育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新課程改革是新興事務,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必須了解、分析、研究以期解決這些問題體育教師就擁有自我展示的機會。我在新課程改革的三年中多次做市、區、校級觀摩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促進自身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專業能力等多方面、多樣化的發展,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的水平的提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成長。
三、新課程發展為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動力
有學者指出「沒有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就沒有課程的發展」。對於廣大的體育教師來說何嘗不是這樣呢!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水平、課程標准理解水平對新課程改革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體育教師缺乏對新課程必要的知識不能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那麼新課程的理念和實踐的問題就無法正確貫徹和實施,對新課程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有深刻的體會。新課程使體育教師面臨著一系列重大問題或疑難困惑,體育教師要解決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困惑就要不斷的學習、提高、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就為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動力。新課程為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了動機和條件,為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當然這種化挑戰為機遇的轉化及需要體育教師自身的不斷努力,需要學校對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支持,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理論及實踐的指導。新課改的三年來,我通過參加市、區新課課程培訓,聆聽眾多教育專家講解新課程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疑難問題、熱點問題以及大量的教學課例的講解、評析,解決了教學實踐中的疑惑和問題,促進了對新課程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水平,促進了自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Ⅶ 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是一個人口大國,要增強綜合國力關鍵在於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依靠。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國力競爭的制高點,誰佔領了這個制高點,誰就有可能贏得這場競爭的勝利。一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進行了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雖經歷過一些變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巨大反差,為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順應世界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潮流,我國也進行了新一輪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2001年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到現在,新課程進入試驗區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進展如何,是社會各界關心的問題。及時了解和評估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既可回應社會的關心,也是推動實驗工作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
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
(一)倡導「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我國建國以來教育思想上的一場革命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隨著對「學習」的重新認識,以及對生產統一「標准件」式的教育的批判,新課程確立了這樣的認識:教育是兒童的教育,課程是兒童的課程,學習是兒童的學習。過去我們的教育是一種「學生適應教育」的教育,教育被視為知識的授受過程,學生則自然的被視為知識的容器,學生是在適應教育,教育則在適應知識。個人只有遵循教育的預先安排,才能得到發展。隨著新課程的進展,人們的知識觀和教育觀發生了變革,知識不僅包括客觀性知識,還包括主觀性知識,知識的掌握是學生主動建構的結果。教育成了學習者活動的一種特殊情境要圍繞學習者而變化。而社會的發展,又對人提出了多種需求,要求人必須具有多種發展可能性和更廣泛的適應性。這樣人成為了發展的中心,教育成為了人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構。因此,教育必須適應學生,通過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個體,去滿足不確定社會的變化與需求。新課程就是要倡導這樣一種主流文化,就是關注校內每一個個體的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顛覆了教育思想的習慣性思維。在這樣的視角下,學校是有生命力的組織;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經驗的生長點;教學從灌輸中心轉化為對話中心;教師由孤獨的熟練技術工人轉化為夥伴式的實踐團隊。這種教育思想的「革命」將在實施過程中逐漸改變當前學校的日常教育模式,進而改變學生和教師的生活狀態。
(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表明新課程與中央8號文件的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l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從未成年人抓起,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年2月26日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央8號文件)。5月18日,教育部頒布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實施方案》。指出:2001年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規模逐漸擴大。取得了良好成效。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和這次會議精神的有力抓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指導,組織好新課程實驗的各項工作,為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三)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針對性
當代社會發展對未來人才的成長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適切性的原則將這些要求轉化為新課程的目標,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不能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興盛,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理所當然地成為新課程目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國以往的學校課程過於注重對學生心智的訓練,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新課程重新回到學習的本義,將實踐能力確定為學生發展的一項重要目標,試圖改變學生「手腦」發展的嚴重失衡的現狀。綜合實踐活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規定「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領域。綜合活動課程給予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的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新課程把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與發展性評價制度,使得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成為可能
國家課程標準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文件,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發展史上一塊極其重要的里程碑。它的頒布會引發我國中小學教育發生極為深刻的變化。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理想。多年來,盡管一些學校進行了課程與教學的改革,但是中小學的教育現狀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因為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而課程標準的制定是這個系統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這個環節,素質教育就會變成一句口號,一個沒有現實意義的概念。課程標準是素質教育在相應階段的質量標准,它標志著全面推進與具體落實素質教育成為現實。
由於國家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統一的基本要求,是人人都能達到的、都能體驗到成功的要求,因此,它是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的重要舉措。學生再也不用按照最高要求或全班最高分來評價自己,而是採用相對的、多元的評價來要求自己,只要學生達到了統一的要求,他就是成功的、快樂的。不僅如此,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成功、獨特的一面。這肯定會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與此同時,新課程倡導評價的發展功能,強調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對教師的發展價值以及對課程本身的改善價值保持不改。倡導建立發展性的課程評價體系。要求關注評價的過程,注重評價過程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從2001年到2005年的三次新課程調研結果也反映出相應的變化:學生更加喜歡學習,絕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對學習感興趣。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做學習的主人,學習成績提高,學習壓力減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基本能夠得到保障。
Ⅷ 體育教師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中成長
一、注重學習和反思,避免職業倦怠
教學實踐是教師成長的根本動力。要根據教學實踐的需要來選擇學習內容,不像學生時代那樣是有固定的科目學習計劃。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反思,脫離實踐的反思是沒能生命力的,也是沒有任何實踐價值的。任何教師都離不開教學實踐,這不僅僅是教師謀生的手段,也是教師展現個人才華,體現人生價值的活動,因此,我們應該愛自己從事的職業,只有熱愛這一職業,才會自覺地去學習這一職業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主動地去反思自己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有了自覺的學習、主動的反思就會有充滿活力的實踐活動,實踐學習反思,再實踐再學習再反思,就這樣能使教師不斷地從一個台階走向另一個更高台階。
自我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或回頭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願的反思行為,校本研究才有基礎,才得以真正的落實。
隨著社會發展對教育事業的需求和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廣大一線教師作為課改主體的作用日漸凸顯,能否構建一支理念新穎、充滿活力、事業心強、基本功硬、教法科學的工作、學習型團隊是課改成功並持續發展的必然。但是,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是目前教育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改善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這一現狀,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關鍵,發展才是硬道理。
(1)教師需要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發揚優良的傳統,學習新課標精神,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課改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教學功力。我們要把學到的新理念運用在教學中,多動腦思考,不斷地推陳出新,讓學生對我們的體育課有新鮮感,喜歡上我們的體育課,讓我們的體育課永葆青春活力,使學生不僅喜歡進行體育活動,期待上我們的體育課。
(2)通過學習促進專業成長。體育人的最大優點就是不服輸,要不斷的學習、進取。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桶水應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指的是教師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不斷更新,而這些都需教師持續不斷地學習、反思、總結、提升。其實倦怠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積極主動地對待,工作中會充滿很多樂趣。
學習的形式和渠道也是多種多樣的,向書本學,向同伴學習,參加教科研沙龍,聽專家講座等;最方便、信息量最大的學習途徑是網路,可以多上教育網站,積極參與論壇中各種教學問題的討論。通過網路不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信息,還可以交到全國各地的朋友。
針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反思,仔細分析上課的得失成敗,找出原因,尋求對策,其實就是教學研究,把教學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難以解決的現象當作問題來研究,在不斷探索、實驗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有收獲就有成就感,哪還會有倦怠呢。養成勤動筆的好習慣也很重要,及時把瞬間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靜下心來慎思篤行,同時也要注重各種教學成績和教研成果的獲取與積累,在一定范圍內體現自己專業水平層次等,這些都會有利於我們專業的提高和將來在專業發展上再上台階做好必要的准備。
(3)規劃自己工作生活的目標。俗話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把做名師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樣,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才不會缺乏動力。從對工作目標的不斷追求中培養自己的職業情感,有追求才有勁頭。對體育教學工作,體育教師都要有一個大追求和小目標,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完成自己的大追求。而每一次的成功,都會帶給你快樂、喜悅和成就感。教師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悅中,不斷培養和加深對職業的情感。試想,一位熱愛自己職業的教師,他還會感到職業倦怠嗎?
(4)自我價值的實現是避免倦怠的有效途徑。根據馬斯諾五大需求層次理論,當前教師更多追求的是學生愛的需要、同行尊重的需要,通過專業上取得成就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抓好體育教師的梯隊建設,調動老教師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傳、幫、帶的責任心,對克服教師職業倦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作為21世紀合格的體育教師,我們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響學生,要認真對待、努力克服職業倦怠,這也是時代的呼喚。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興趣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學生是被動地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練習以掌握某種運動技能。由於不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和反感。這樣的教學模式或有助與知識的傳授,但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能力的培養。《體育課程標准》關注核心就是滿足學生需要和重視學生情感體驗。體育教師要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設計,教學手段,教法創新,課程評價等方面,把學生主動全面發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以小組為中心的自學自練,選擇活動方法,以優帶差,並對自己的活動方法進行討論,自評活動效果。如在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想出各種方法來投擲,並在邊上提示學生要注意協調用力,讓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最後請學生自己總結應該用怎樣的方法來投擲,再由教師來歸納,得出正確並適合自己的投擲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鼓勵,誘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過程,給他們以自由選擇的權利。也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設計到評價的全過程。准備活動讓學生帶,教學內容讓學生選,在課堂中放手讓學生去創新,這些都有益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讓體育教師受益,並能在新課程中成長起來。
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內部動力。
據調查,我國16歲以上的居民中有66.74%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其中相當多的人是因為缺少興趣,占各種不參加體育活動原因的第三位。這種情況說明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重要的意義。新課程對體育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師在深刻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基礎上,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變成學生喜歡的,可以親身體驗的,有興趣的,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以明確一個合適的主題,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中長跑的教學,是學生最感到乏味和提不起興趣的,而體育教師可以在跑道上設置一些障礙,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提示學生要象抗洪救災的戰士一樣克服任何困難,最終到達終點。障礙與障礙之間也可以設置一些適合學生的重物,提示學生這是用於堵住洪水的沙包。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積極性會提高很多。
三、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最積極的因素,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現代化在給人的生活帶來快捷方式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人的體力活動,使人遠離了大自然,正處於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青少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加之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誠然導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因素很多,遺傳、營養、環境、體育、衛生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對人的體質健康產生重要影響。體育不能包打天下,但體育卻是其中最積極、最能動、最有效的因素之一。要培養良好的身體形態主要靠什麼?體育!要改善生理機能靠什麼?體育!要提高體能素質靠什麼?體育!等等。有位名人曾說過:體育是上帝拋給現代人健康的救生圈。而從事體育的工作者主要是教師,雖然從事社會體育的健身教練也逐步壯大,所以說體育教師在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上具有不可推卸的一份責任,至於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只是一種管理手段,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種管理方法能夠解決所有健康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學生的體質,而學生的體育素養、運動技術、運動能力、終身體育意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知識是我們體育教師的專利,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本著對學生健康成長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舉旗吶喊,以身作則,在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勇於探索,努力實踐,積極實施有效教學,這也是我們體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健康包括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我們不能只關注身體上的健康,更何況影響體質健康的因素很多----遺傳、營養、環境、體育、衛生以及生活方式等,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新課程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更加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這充分彌補了教學大綱的不足,消除了教學大綱對教師的束縛。
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目標追求,應該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現代社會對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最好的辦法也是藉助於體育。在體育活動中,平等和差別、公正和偏袒、合理與不合理等心理體驗是極其復雜、極其深刻的。如何對待個人與集體、優勢與劣勢領先與落後、順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等問題上,體育是將其表現最現實、具體和尖銳的活動之一。體育活動對培養人公平、公正、公開的理念,發展、變化、辯證的意識,競爭、合作、創新的精神,勇敢、頑強、拼搏的意志,以及自尊、自信、沉著、果敢的品質等都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代替的。體育運動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培養青少年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體育與健康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對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將具有積極作用。
四、制定發展計劃,努力追求目標
每個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應該制定一個發展計劃,並且建立階段性目標,然後才能逐步去實現。職稱評定只是教師成長的一般過程,從新教師到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甚至正高級,只是一個職稱上的評定過程,也體現了教師的發展,但不能完全代表教師的專業發展。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首先是一師多能,其次是一專多能,然後是研究型教師或管理型教師。新教師的目標首先應該是一師多能,全面發展,首先成為一名合格教師。老教師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一專多能,形成自己的特長,建立自己的特色。研究型教師應該是我們共同追求的方向。
良好的社會、學校支持系統,需要體育教師的積極爭取,需要我們提高自身素質去贏得學校、家長、社會的認可,更需要我們與有關主管部門的積極溝通、主動交流和相互理解,以平常心對待,多一份寬容和諒解。讓我們攜起手來,互相幫扶,形成合力,把學校體育工作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個人受益,學生受益,社會受益。
總之,體育教師需要應對時代的發展,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專業化發展,只有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才能堅定新課程改革的信心。不斷創新學習,消除職業倦怠,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