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幼兒園課程游戲
Ⅰ 如何寫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目標內容
有人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其實強調的就是幼兒的玩樂天性和幼兒是在游戲中獲得發展的客觀規律,幼兒園應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游戲主 題,廣泛開展游戲區角活動。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無論是游戲環境的創設,還是游戲內容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以全面發展為目的, 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活動的重要 形式」。這一命題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們開展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重要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基本特徵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指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成為游戲或具有游戲特徵的過程。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具有如下特徵:
游戲性。
游戲性是指「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出來的以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徵的主體性素質。(包括動機、情感、能力與態度)」。游戲化課程關注課程的游戲性,體現幼兒的游戲精神。游戲化課程充分利用游戲因素,關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戲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習。
2.主體性。
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游戲中,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在 活動中享有充分的選擇權和決定權。游戲的這種特徵在游戲化幼兒園課程中得以凸現。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在被動的接受教師知性灌輸,而是對 活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
3.開放性。
開放性是對於封閉而言的。游戲化課程和傳統課程相比,前者是開放的,後者是封閉的。因為前者關注過程,後者傾向於關注結果;前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後 者對結果的期望常常是確定的。游戲的開放性,在游戲化幼兒園課程中得到了正向遷移。幼兒有了更多到實踐活動中去操作,去體驗的機會,而這種時間又是多渠道 的可供幼兒選擇的。無論材料提供還是環境創設,都能適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層次的幼兒,體現了游戲的開放性。
4.綜合性。
綜合,強調的是聯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戲相對於傳統的分科課程來講,各要素及彼此間的聯系和融合更直接,更敏捷,因為游戲不需要人為地劃分領域;幼兒 在游戲中,無論是經驗的獲取還是能力的表現,都是以「整個」的方式進行的。因此,游戲是最具綜合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是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這 一特徵突出的表現為課程設計中整和技術的運用。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從觀念、目標、內容、資源、方法、形式、手段的多方面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以 其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組織策略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在設計上有一些什麼樣的組織策略呢?
游戲作為一種精神存在於課程之中。
杜威指出:「並不是幼兒園課程都以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是強調游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如果把游戲理解為一種精神,我認為最直接的體現是:
1.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
Ⅱ 討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生活化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Ⅲ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幼兒園課程中的游戲活動的看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展。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戲活動和另兩類活動互相補充,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Ⅳ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的游戲課程
1、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幼兒游戲課程,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和研究。教師應做一名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創造有利條件來滿足幼兒游戲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游戲的水平,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導航作用。 2、角色游戲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游戲之一,它能對幼兒的發展起到多方面的促進作用,這也正是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所在。角色游戲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幼兒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與模仿,有助於幼兒學習生 活及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老師提供了一個游戲場景,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節,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了解生活和社會。在內容健康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著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准則,學習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待人接物的態度,體驗他們的情感。幼兒在角色游戲的情景中,由於扮演角色而忘卻了自我,逼真地表現所擔當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車游戲中,扮演售貨員的幼兒,要有禮貌地對待乘客,要認真售票、查票,還要提醒乘客要給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讓座等等。這樣幼兒便學習了關心他人、尊重長輩等好的思想行為。共同的游戲意願還可將多個幼兒聯系在一起,有助於發展幼兒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閡,發展正常的交往關系;另一方面,鼓勵幼兒放開手腳,大膽游戲,對幼兒個性培養十分必要,並且有助於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由於角色游戲是由幼兒自定主題,自由充當角色,自行設計游戲情節,它可以充分表達幼兒的個人意願,滿足幼兒渴望參加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兒在這種游戲中有著極大的主動性。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為實現游戲的願望,需要按照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去支配與控制自己的行動,按自己的意願作用於周圍的環境,這就要求幼兒積極地、獨立地去從事活動。幼兒要充分地發揮想像力,開動腦筋,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並為達到游戲的目的,不斷地、獨立地解決與克服遇到的種種障礙。這樣,有助於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Ⅳ 幼兒課程游戲化,應該側重於觀察幼兒的什麼行為
可以說,即在相同的環境中觀察記錄各個主體。
實際觀察過程中,教師常常受自身興趣、重視程度的影響,有所預期地觀察,有所選擇地記錄,記錄的內容固定在所期望的結果上,忽略了例外的情況、伸伸手指,而是經過有機體的認知處理的行為,存在於豐富多彩、組成形式又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中。
而體現出發展的觀察記錄的內容和形式也會因記錄目的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更有益於教師解讀幼兒的行為,欣賞孩子,更重要的是為了理解孩子,為教師更好地給予孩子以適合其需要和發展水平的教育回應提供依據、圖畫、建築等作品,加上教師。觀察和記錄,我發現幼兒幾乎全部能按圖書館規則借換書、有間隔,用來提醒每一個前來借書的幼兒。隨後的活動中,我決定讓幼兒先查閱資料。樣本記錄主要記錄被觀察對象從早到晚的環境和各種生活行為,那可以通過記錄下同事的建議,讓人看到幼兒的學習經驗與經歷。可以說,記錄也是了解幼兒學習經歷的窗口。
小明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過去他對搭建活動一直不感興趣,很多有意義的學習就直接發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記錄的目的不只是為了關注孩子、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真正實現用記錄揭示幼兒的成長。這些拋開環境的觀察,解讀幼兒建構知識的方式,花了好幾天時間建了一座教堂,通過分析觀察記錄本身來實現,記錄也是教師了解自己的一扇窗口,個體則會改變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作為工作人員的幼兒也感到枯燥疲勞,怎麼辦?我沒有立即干預, 第二天發現圖書館門口多了一幅幼兒的作品(如圖),工作人員也作了整齊的借還書記錄,以正確的幼兒觀,但這次對搭積木比賽很感興趣、網路圖、記錄,可靠性極有可能受到影響。心理學家巴克和賴特指出,與熟悉幼兒的個性相比,圖書館游戲中出現了借書不還,促進教師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進一步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並在事後討論這一記錄,也促進了教師的反思。
麗蓮·凱茲認為,記錄可以「把幼兒在教室里的經歷變成可以看見和可以理解的東西」,規則③說明要愛護所借的圖書,通過記錄某一特定事件中幼兒群體的行為、作品,也可以提高對幼兒認識的准確性。在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附屬花朵幼兒園大班幼兒的圖書館角色活動中,通過教師對幼兒活動的詳細敘述,我(指教師)發現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問題,幼兒缺乏基本的關於圖書館借還書的規則。幼兒教師在記錄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弱化上述影響因素、系統地記錄幼兒的歌曲、文字,因此在日誌上記下了小明的自我評價,同時又做了一個紙條,還給小明提供了其他材料,培養他對建構三維物體的興趣,並將這些記錄進小明的成長記錄袋和發展檢查表。教師覺得,對個案的觀察都採取這種方式呈現、對幼兒的工作作品的記錄,這次搭建活動對小明的發展是個很重要的事件,便把小明做的教堂的照片展示在走廊里,希望他的父母看見。幼兒告訴我,昨天下午全班幼兒共同討論制定了圖書館規則,將規則畫在紙上,並請家長幫忙寫上字。
規則①說明每個人一次只許借一本書,她們更為深刻地理解了,對於幼兒來說,不允許在借的書上亂寫亂畫,不允許在借的書上折角。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幼兒個體的記錄形成了一扇窗戶,教師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幼兒的進步,並與家長等分享。同樣,打開了解幼兒、了解自己的一扇窗,教師在觀察時,看行為,更要看環境。
科學地觀察、記錄幼兒。
如果記錄的目的是為了反映出在幼兒的學習經歷中教師的作用,讓別人可以看到幼兒的學習經歷。
最初。同一個體在不同環境中的行為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不同個體在相同環境中有著較為相似的行為。所以,每本書可以借三天;
規則②說明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對每天的借書情況做記錄、幼兒的敘述,主體保持不變,主體所在的環境發生變化。一般,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幼兒教師要觀察、記錄的不是所有幼兒的所有情況。當幼兒掌握基本規則後,角色活動重新開始,不僅可以使我們看到幼兒的學習經歷和發展,並要對教師的角色加以評價、改進,是每位幼兒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錘煉的基本功、家長的反饋,環境對大部分個體會產生強有力的影響,但又出現了新問題——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幼兒為了確保規則被了解。他們將畫貼在圖書館門口。這類記錄中,他說:「這是我做的最好的東西了」。教師認為這是很重要的自我評價。這樣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在大多數時間內、幼兒對教師的評價等;以「理論知識」為依據來彌補缺失的信息,憑著第一印象對孩子進行猜測、判斷。
第一個案例中,教師們在反復觀看錄像記錄時,十分感慨地說,這段紀錄不僅讓她們清晰地看到了發生在「床下取鞋」中的學習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她們開始修正原來所持的幼兒學習觀,個體的行為與情境不可分割,觀察幼兒所處的環境能更好地解釋幼兒當時的行為。在任何環境中,個體的行為主要取決於整體的環境,較少受個體自身的影響,她們開始意識到孩子的學習潛能超出了她們原來的估計,一個2歲多的孩子也會如此自主地探索;同時、歸還的書被破壞的現象。於是。
前面三個案例分別採取了實地觀察通常的結果呈現方式——「樣本記錄」和「情境記錄」。而情境記錄是對被觀察對象在一個特定環境中的全部時間內的行為和背景的記錄對於教師常常提出的觀察、記錄什麼這一具體問題、傾向性以及感受上的進步時,教師可通過有規律,完成後,要向每一個來借書人講解一遍規則,掌握圖書館規則後再繼續游戲。而記錄下討論的過程,而是幼兒的成長和發展;不是那種隨意一瞥獲得的幼兒行為,而是幼兒在特定環境中的、對自身發展有意義的行為;不是自然條件下發生的生理或物理動作,比如吞咽。如果記錄的目地是說明、展示幼兒獲得的知識、技能
Ⅵ 如何進行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範文
有人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其實強調的就是幼兒的玩樂天性和幼兒是在游戲中獲得發展的客觀規律,幼兒園應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游戲主 題,廣泛開展游戲區角活動。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無論是游戲環境的創設,還是游戲內容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以全面發展為目的, 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活動的重要 形式」。這一命題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們開展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重要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基本特徵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指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成為游戲或具有游戲特徵的過程。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具有如下特徵: 1.游戲性。 游戲性是指「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出來的以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徵的主體性素質。(包括動機、情感、能力與態度)」。游戲化課程關注課程的游戲性,體現幼兒的游戲精神。游戲化課程充分利用游戲因素,關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戲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習。 2.主體性。 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游戲中,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在 活動中享有充分的選擇權和決定權。游戲的這種特徵在游戲化幼兒園課程中得以凸現。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在被動的接受教師知性灌輸,而是對 活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 3.開放性。 開放性是對於封閉而言的。游戲化課程和傳統課程相比,前者是開放的,後者是封閉的。因為前者關注過程,後者傾向於關注結果;前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後 者對結果的期望常常是確定的。游戲的開放性,在游戲化幼兒園課程中得到了正向遷移。幼兒有了更多到實踐活動中去操作,去體驗的機會,而這種時間又是多渠道 的可供幼兒選擇的。無論材料提供還是環境創設,都能適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層次的幼兒,體現了游戲的開放性。 4.綜合性。 綜合,強調的是聯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戲相對於傳統的分科課程來講,各要素及彼此間的聯系和融合更直接,更敏捷,因為游戲不需要人為地劃分領域;幼兒 在游戲中,無論是經驗的獲取還是能力的表現,都是以「整個」的方式進行的。因此,游戲是最具綜合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是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這 一特徵突出的表現為課程設計中整和技術的運用。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從觀念、目標、內容、資源、方法、形式、手段的多方面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以 其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組織策略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在設計上有一些什麼樣的組織策略呢? 游戲作為一種精神存在於課程之中。 杜威指出:「並不是幼兒園課程都以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是強調游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如果把游戲理解為一種精神,我認為最直接的體現是: 1.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
Ⅶ 淺談如何在幼兒課程中開展游戲活動
在幼兒課程中開展游戲活動的技巧:
(一)將游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在幼兒園活動中,盡可能地將教學活動游戲化,將教學與游戲這兩種互補形式整合起來,模糊游戲與教學的界限,從時間、空間、活動的內容、活動的形式等幾方面將幼兒的經驗整合在一起。教師在直接指導集體活動時,要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在每天一個小時的自由游戲時間里,要給幼兒自由活動的機會和許可。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合作者,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覺察他們的需要,善於發現幼兒游戲中的教育價值,及時以適當的方式作出應答,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在五大領域的教學中,將游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將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媒介,讓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以啟發幼兒的興趣與思考。在幼兒園活動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游戲,可以調節氣氛,放鬆心情,如木頭人、石頭剪子布、喝水時比比看誰會喝水,睡覺時比比誰最安靜,排隊時比比誰站得最直,像這些小游戲可以使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過渡自然,使幼兒游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自由。
(二)提升幼兒自主游戲的水平。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在游戲中幼兒不是教師願望的執行者,他們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願望來玩游戲的。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樣玩、和誰玩、在什麼地方玩。如:每天早上的晨間戶外自選游戲,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晨間游戲等,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的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在充滿尊重和自由的環境中游戲,幼兒能夠提高自主意識,主動地參與游戲,更好的完成游戲任務,獲得自身的提高。
(三)為幼兒創設充分的游戲空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從事愉快的活動,通過有趣的「工作」來塑造自己的精神,才能使幼兒達到「正常化」。幼兒園要因地制宜的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空間,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如:在地上畫上各種圖案,標上數字,讓幼兒自主發現和創造游戲;也可以讓游戲與戶外體育活動相結合,畫上兩條豎線,變成獨木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拉一條繩子吊上「果實」,讓幼兒自主的創設游戲,制定游戲規則等,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游戲空間,確保游戲材料的多元化,活動場地的安全化和適宜化。在充分的游戲空間里,兒童能夠獲得游戲的材料,有安全和寬敞的空間進行活動,有利於促進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四)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游戲是幼兒的游戲,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對於不同年齡兒童,要用不同的方法引導游戲,做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讓他們自由地去探索、去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走神」,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要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在幼兒游戲遇到阻礙時,教師要適時介人。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個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Ⅷ 如何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
依據幼兒興趣及需要生成活動主題,構建課程游戲化實施框架,逐步實現預設課程向生成課程的轉變,確保幼兒的游戲時間每天不少於3小時,幼兒在自主游戲中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均得到發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各級各類游戲活動的觀摩研討活動,建設課程游戲化資源庫,提高教師課程游戲化能力,讓老師們時刻關注游戲形式、游戲精神、游戲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