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路小學傳統節日課程
① 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實施的途徑有哪些
1、幼兒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里,和周圍環境發生各種關系,接受社會上的各種影響。因此,注重結合社會生活開展傳統節日和德育教育,並進行全方位的滲透。堅持做到相機而教、遇物而誨,傳統文化節日以一年一反復的特點循環出現在幼兒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許多傳統節日前夕,周圍的社會生活中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要時刻保持著隨 機教育的觀念,充分貼近幼兒的生活開展教育。
2、傳統節日特色課程的專題教育活動
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不同認知特點,選擇恰當的傳統節日教育內容與要求,根據傳統節日的進度表,結合傳統節日的開展,有計劃的對幼兒進行節日專題性教育活動。如小班幼兒可以開展中秋節、春節、元宵節專題教育活動,中大班幼兒可以開展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和元宵節、重陽節和清明節專題教育活動。每個專題可綜合運用參觀活動、談話活動、行為辨析、情景表演、游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 種活動形式,通過幼兒的認知與實踐,多方感受傳統節日文化與習俗, 提高其道德認識,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逐漸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道德行為和習慣。
3、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和各領域教學的融合
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內容和形式要生動活潑、新穎有趣,根據活動設計的特點,可以結合有關領域開展活動,如與語言領域、社會領域、藝術領域、科學領域或健康領域結合進行活動,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4、游戲活動
通過主題游戲的形式對幼兒習得的傳統習俗和行為習慣的認知經驗進行再現,不受環境和節慶活動的限制,可以適時的體驗傳統節 日文化中的「貴人倫,重親情,尊老愛幼,重孝道」文化特徵。幫助幼兒鞏固和強化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行為准則。
5、家園共育
家庭道德品質教育,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幼兒期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將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以幼兒園為龍頭,教師在傳統文化節日教育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並主動指導家庭教育,結合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功能,力爭形成一種強大的教育合力。
② 有朋友了解知閱兒童繪本館的傳統節日課程嗎
三個方面強有力的貨源支持,這個很重要。要不然你賣的比較貴,又沒技術層面支持。會很難。比較好的選址,不用說你也懂,好的選址周圍至少2所學校,4-5個小區。延伸項目,光借閱繪本很難賺到錢,商業模式本來就不成功,除非你增加延伸項目,如課程等。 最後說下 我的繪本館叫崑山閱享英文繪本館
③ 如何開展小學傳統文化課的教學
【小學的傳統文化課應該教授的內容】在教學內容方面:基礎教育低年級段版建議選取《弟子規》、《權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啟蒙讀物和韻文讀物,同時輔以《中國農歷與節日》、《中國剪紙》、《京劇臉譜》等相關傳統文化內容。
在教育目標方面,明確傳統文化培育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學科教學目標應定位於通過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科要建立的是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
④ 為小學3-5年級的學生教授課程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的課程設計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⑤ 中華傳統節日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設計背景: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的情趣、豐厚的底蘊。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受西方文化的浸潤,更注重西方的洋節,尤其是小學生在社會的影響下,知道西方的許多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知道的卻寥寥無幾。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是圍繞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在本組教學中選擇了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
在學習本組課文後,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解,體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豐富,結合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了《走進中國傳統節日》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要通過傳統節日這個窗口,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與我校的《利用傳統節日開展班級文化活動的研究》課題接軌,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體現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運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生的靈魂深處,夯築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礎。
活動設計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幾大傳統節日,知道人們在過傳統節日時各地的風俗。
2.通過搜集、交流、匯報傳統節日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誦讀有關傳統節日的詩歌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之情,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活動准備:
活動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民族傳統節日傳說及習俗的資料;教師搜集相關的資料並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活動情境:
師: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北京的春節》一課中老舍先生是怎樣描述北京過春節的情景?
生:這篇文章先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即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師:那麼在我國的其他地方是怎樣過春節的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播放課件:快樂春節回味)。
生:描繪看到的情景和知道的春節習俗。
師:春節是我國最盛大、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許多,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回顧學過的課文,回味北京春節的風俗,過渡到其它地區、民族的春節熱鬧、盛大的場面。通過課件演示,播放人們喜聞樂見的歡度春節的畫面,學生觀看了春節中包餃子、貼春聯、放鞭炮、看春節聯歡會、拜年等活動,對春節進行品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創設快樂、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為活動的探究創設了情境。)
二、探究活動主題
(一)、傳統節日知多少
1.師:悠悠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創造了舉世矚目、燦爛古老的東方文化,也形成了許多各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漫長的、帶有濃厚中國文化韻味的節日。大家所知道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說說這些傳統節日的時間。(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以農歷計算。)
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知道的傳統節日,教師適時小結。)
2.(出示課件):下面的節日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 節( ) 端午節( ) 勞動節( ) 兒童節( )元宵節( )植樹節( )國慶節( )中秋節( )聖誕節( )重陽節( )母親節( )清明節( )
(通過選擇學生,學生明確了哪些節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3.(出示課件):請你將中國的傳統節日按時間排排隊。
師:小結,出示表格:
節日
日期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農歷
正月
初一
正月
十五
4月5日左右
五月
初五
八月
十五
九月
初九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活動,不僅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了新知,知道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及時間,而且使學生明確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期的積淀。)
(二)、節日習俗大放送
師:同學們每個節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課前,你們搜集了哪些傳統節日的習俗?簡單地說說這些節日的風俗習慣。
1.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
2.匯報學習的成果(師適機點撥):
生:我們搜集了關於端午節來歷的資料。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的。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說他因自己的見解得不到國王的理解,憂國憂民投入汨羅江中而死。屈原死後,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人們扔下飯團和肉,希望魚不要吃他的屍體。從此,在端午節那天,人們就通過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生:關於端午節的另一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當時,吳國有人讒言陷害伍子胥,吳王夫差聽信奸臣所言,賜伍子胥自殺,伍子胥視死如歸。他死後,屍體於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之死。
生: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就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傳說曹蛾的父親溺江而亡,多日不見屍體,年僅十四歲的曹蛾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就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曹蛾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被傳為佳話。
生: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習俗,比如劃龍舟、吃粽子、懸艾草、吃雞蛋等。端午節流行廣泛,不僅在漢族地區流行,而且在少數民族地區也相當活躍,如壯族、傣族、白族……
生:我們還搜集了一首贊揚屈原的歌謠,如:「端午節,吃粽子;配香囊,賽龍舟;悼屈原、頌屈原,愛國詩人不平凡;一心為國為民想,疾惡如仇立場堅。」
師: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各地都是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它作了自己的解釋。其中紀念屈原是端午節來源的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知道屈原的故事嗎?(播放屈原投汨羅江的課件)(我們課外可以找些他的作品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匯報交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的習俗。了解詩人屈原,對屈原那種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肅然起敬。)
生:我們小組搜集的是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中秋夜這天人們吃月餅,代表團圓。月餅又叫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傳說,月餅是為了紀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人們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融為一體。中秋之夜,遙望像玉盤似的明月,思念著遠方的親人。
師:我們學過哪些望月思鄉的古詩?
生: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我們小組匯報的是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老年節。重陽節早在戰國時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後來在重陽節這天又有賞菊花、吃年糕的習俗,古代還有插茱萸的習俗。我們學過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望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我們小組匯報的是清明節。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每年清明節,人們都要掃墓、上墳來祭祀死去的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生:我們小組搜集了少數民族過春節時的一些習俗。藏族過春節時,人們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藏話叫「薩舉」。藏歷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葯王山,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歷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准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師:(小結)中國傳統的節日習俗還有很多,它們是中國悠久歷史中的一束奇葩。(出示課件播放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的故事。)
(設計意圖:師生資料交流分享,加深對傳統節日習俗的了解。學生在主題實踐中感悟傳統節日、享受實踐中的快樂,感受中國文化的傳統底蘊。在小組學習、匯報成果、教師小結的學習方式中,創建了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體現了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國家非常重視保護傳統節日這種非物質文化,制定出台了弘揚非物質文化的政策。同學們想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你現在想做些什麼?
生:辦小報、設計廣告語、畫宣傳畫、編詩歌、進行詩歌朗誦等。
師:課後同學們可以組成小組,用你喜歡的方式來為弘揚中國文化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產生保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慾望。相信從這次活動開始,孩子們會加入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行動中來。)
三、總結活動成果
中國的傳統節日越來越被人們的關注,傳統節日中的習俗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和感受。(出示課件)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想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進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想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活動成果,學生心靈產生震撼,情感得到升華,完成本節課的活動目標。)
師:傳統節日的風俗就像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種子,它將會在人們心中生根、發展,代代相傳。
活動簡析: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我設計的《走進中國傳統文化》這一專題活動,在主題探究中通過「傳統節日知多少」、「節日習俗大放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三個活動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他們保護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⑥ 小學的傳統文化課,應該教什麼
【小學的復傳統文化課應該教制授的內容】在教學內容方面:基礎教育低年級段建議選取《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啟蒙讀物和韻文讀物,同時輔以《中國農歷與節日》、《中國剪紙》、《京劇臉譜》等相關傳統文化內容。
在教育目標方面,明確傳統文化培育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學科教學目標應定位於通過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科要建立的是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
⑦ 我家孩子在甘井子華中小學上二年級,因上英語課時咳嗽被老師大聲馴訴,讓他閉上嘴,英語老師還懷著孕。
第一,你小孩咳嗽這個是沒辦法制止的。除非他是故意的。
第二老師因為懷孕,怕因為咳嗽傳染上一些疾病。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三,老師因為害怕,所以大聲訓斥了你的小孩。你事後可以跟老師說明一下情況。
第四,現在的情況是老師不可能因為你的小孩而提前請產假。而你的小孩也不可能因為老師懷孕而在家休息。所以說,讓你的小孩趕緊吃葯,感冒早點好。在生病期間可以讓你的小孩戴上口罩。坐在班級的後面。
⑧ 三年級下冊課本中的44頁中華傳統節日怎麼做筆記
該內容為綜合性學習,不需要做筆記,開拓性思維。
目的:
1.聯系生活,選取生活中真實、具體的事例,進行寫作。
2.了解傳統節日,在寫作中,感受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選擇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可以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也可以寫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寫作指導:
傳統節日包括節日的來源、時間、節日的慶祝的目的、節日期間舉行的慶祝活動,再回顧一下節日期間發生過什麼好玩的事情,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寫節日的過程時,可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比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從活動開始到活動結束,將每個步驟中做的事情寫清楚。在寫的時候注意適當更換表達方式,以免變成流水賬。 ,
做筆記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鞏固知識,增強記憶
孩子做筆記的過程就是知識點梳理記憶的過程,這樣孩子在做筆記的過程中就能鞏固知識點,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所以在知識點的記憶過程中,一定要自己動手做好筆記。
2、梳理知識邏輯,幫助理解
記筆記的過程其實就是知識點梳理的過程,課本中的知識是零碎的,自己動手記筆記就把零碎的知識點,通過自己記憶和理解的方式梳理好,這樣不僅便於自己理解知識點,也更容易記住,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整理重難點、隨時翻閱
很多同學不願意做筆記,平時復習的時候唯一的工具就是課本,但課本的知識是散的,孩子復習時只是盯著課本看,沒有抓到重點知識,這樣學習的效果自然不佳。
當你有了自己的筆記便可以隨時記好課本中的重點、難點、以及自己在平時做題中容易做錯的錯題點。
4、集中注意力,學習思維能力培養
梳理筆記的過程往往是記憶里最集中的時候,當你集中記憶力的時候對於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長期做筆記會讓你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點記憶與梳理的方式,這樣更能培養你學習的思維模式,對於學習會更加高效。思考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學習成績自然也會提高。
4、增強學習樂趣,學習成就感強
做筆記時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比如用喜愛的本子甚至不同的顏色來標記,當你用精美的筆記本,上面寫著自己做的各種各樣的筆記時,你會覺得學習的成就感很強,也會自然而然地喜歡翻閱自己的筆記,學習的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⑨ 幼兒園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實施的途徑有哪些
1、幼兒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生活在一定 的社會環境里, 和周圍環境發生各種關系, 接受社會上的各種影響。 因此,注重結合社會生活開展傳統節日和德育教育,並進行全方位 的滲透。堅持做到相機而教、遇物而誨,傳統文化節日以一年一反 復的特點循環出現在幼兒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許多傳統節日 前夕,周圍的社會生活中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要時刻保持著隨 機教育的觀念,充分貼近幼兒的生活開展教育。 2、 傳統節日特色課程的專題教育活動 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不同認知特點, 選擇恰當的傳統節日教育內 容與要求,根據傳統節日的進度表,結合傳統節日的開展,有計劃的 對幼兒進行節日專題性教育活動。 如小班幼兒可以開展中秋節、 春節、 元宵節專題教育活動,中大班幼兒可以開展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和 元宵節、重陽節和清明節專題教育活動。每個專題可綜合運用參觀活 動、談話活動、行為辨析、情景表演、游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 種活動形式, 通過幼兒的認知與實踐, 多方感受傳統節日文化與習俗, 提高其道德認識,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逐漸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道 德行為和習慣。 3、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和各領域教學的融合 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內容和形式要生動活潑、新穎有趣,根據 活動設計的特點,可以結合有關領域開展活動,如與語言領域、社會 領域、藝術領域、科學領域或健康領域結合進行活動,可以收到很好 的教育效果。 4、 游戲活動 通過主題游戲的形式對幼兒習得的傳統習俗和行為習慣的認知 經驗進行再現,不受環境和節慶活動的限制,可以適時的體驗傳統節 日文化中的「貴人倫,重親情,尊老愛幼,重孝道」文化特徵。幫助 幼兒鞏固和強化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行為准則。 5、 家園共育 家庭道德品質教育,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 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幼兒期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將會對人 的一生產生長遠的影響。 因此以幼兒園為龍頭,教師在傳統文化節日教育活動中發揮主 導作用,並主動指導家庭教育,結合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最大限 度地發揮其功能,力爭形成一種強大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