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撿垃圾照片
1. 幼兒大班禮儀教育《拾金不昧》公開課
活動目標: 1、把圓形剪去一角並粘貼、添畫出不同動態的小魚。 2、體驗與同伴創作小魚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2. 幼兒園食育課程
兒童食育STEAM課程,一切活動和學習,都在真實的場景,更直接,更生動,更容易理解和內掌握。
在學科方面容:
兒童食育可以結合語文:聽,讀,說,寫,認,知識,理解,交流,溝通,表達,總結,應變等,加以繪本的形式,更能增加理解和認知;
兒童食育可以結合數學:數字,稱量,刻度,溫度,時間,幾何,邏輯,順序,空間,長短,等分,增減,控制,平衡,加減,體積,面積等;
兒童食育可以結合英語:場景的英語,生活中的英語,基本的英語單詞來自生活,通過視覺和繪本,更容易記憶和運用;
3. 幼兒園勞動節出去撿垃圾方案
不應該
4.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方法
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指對幼兒園課程的評價應實事求是,客觀、真實地對待一切人和事。把通過觀察、測量、訪談、問卷等方式搜集來的信息,如實地,不摻雜主觀想法的真實記錄下來,然後按照科學的標准進行分析和判斷,做出合理評價。這是對課程評價應持的一種科學態度,也是達到課程評價目的地保證。
發展性原則不應把評價僅僅作為對教師工作或幼兒發展水平的鑒定手段,課程評價不是為了給教師貼標簽,給兒童分等級。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最終目的在於發現課程中的問題、找出原因、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措施,解決問題,調整、改進和完善課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目標性原則幼兒園課程有明確的目標。要教給學生哪些知識、技能和技巧,形成學生哪些思想、觀點和信念,養成學生哪些言語、行為和習慣,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等。課程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導向,看看課程實施以後,這些目標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
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要求幼兒園課程評價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評價標准,評價的指標要與《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和原則相一致,評價結束後還要對評價結果進行科學的解釋。正確把握科學性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把握評價的客觀性,切忌主觀臆斷;二要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切忌依據片面的信息作結論;三要尊重被評者個體的差異性,切忌在評價標准、方法上的一刀切現象。
5. 幼兒園小班社會健康《不亂花錢》教案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學習儲蓄零用錢 2、學會勤儉節約 3、樂意幫助別人,有同情心 活動准備: 1、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分錢》 2、硬幣 3、存錢罐一個 4、汶川大地震的錄像短片 基本過程: 一、導入過程 從幼兒欣賞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分錢》入手,引出「錢」的話題 二、關鍵步驟 1、出示硬幣,問幼兒,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2、問幼兒:你有錢嗎?你的錢是從哪裡來的?讓幼兒知道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小朋友不能亂花錢 3、觀看錄像 4、討論:我們要怎樣幫助災區的小朋友。教師啟發幼兒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給災區,為災區小朋友獻上愛心 三、結束活動 出示存錢罐,請小朋友把錢放進去。告訴幼兒在家把自己的零花錢放進存錢罐,用這些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延伸: 請家長為幼兒准備存錢罐,讓幼兒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家長幫助幼兒制定合理的零花錢使用計劃,學會不亂花錢。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麼?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6. 幼兒園大班社會垃圾去哪兒了說課稿
原題目是社會《垃圾哪裡去了》。我園正在開展環保教育活動,有一次和孩子們一起撿垃圾時,大一班的劉佳怡問道:「老師,我們每天撿到的垃圾都到哪兒去了啊,會不會變成一座山啊?」從孩子的這一好奇發問,我們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將教材中的教案《垃圾哪裡去了》的活動過程進行了一些調整,通過開放性的提問,引導孩子討論先行,並結合圖片引導,充分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了解垃圾的來源與去向,了解人們可以通過很多辦法將垃圾進行處理,進而利用資源,美化環境,保護地球,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從而培養孩子關注生活,關注環境,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的習慣。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來源及危害,並知道垃圾可以被人們通過許多方法進行處理或再次利用。
2、能用自己的行動積極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做保護環境的小使者。 活動准備:1、有關垃圾處理知識的調查表2、幼兒有一定的垃圾處理的經驗3、幻燈片 4、垃圾分類回收箱、各種垃圾圖片活動過程:一、了解垃圾的來源及危害,進而引導幼兒關心保護我們的環境
3、提問:這些垃圾都送去了哪裡?會不會變成一座大山?最後把地球都蓋滿了?幼兒討論。
4、出示圖片四垃圾清運到垃圾場,撿垃圾。
5、提問:有用的垃圾哪裡去了?沒用的垃圾哪裡去了?幼兒討論。
6、出示垃圾焚燒——製成磚頭,垃圾加工———製成再利用的物品圖片,以及垃圾的手工作品 三、鼓勵幼兒日常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按類處理垃圾。 1、出示垃圾分類箱,進行垃圾小分類。 (1)認識垃圾箱上的標志,電池回收箱,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2)進行垃圾分類。
7. 幼兒園安全課不高空扔東西教案
目標 教育幼兒懂得要注意保持環境的整潔、衛生,養成不亂扔東西的習慣。 准備 布置兩處有亂扔物品的現場(室內、室外)。 過程 1.教師提示這里有人亂扔東西,請小朋友把扔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按物品的特徵擺放在應放的地方或丟到垃圾箱里。 2.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整理後的房間或場地。 3.學說一句話「我不亂扔東西」。 4.到另一個現場,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亂扔物品的現象,共同整理與欣賞,學說一句話。 建議 1.這種活動一兩周就可以進行一次。平時教師可用「我不亂扔東西」提醒幼兒把物品擺放好。 2.可播放《豬八戒吃西瓜》的錄像片,讓幼兒理解,亂扔東西給人帶來的麻煩
8.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教案愛護環境
這是一篇關於愛護環境的幼兒園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教案:愛護環境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講究衛生,懂得環境的美、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和保護,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做環保小衛士的願望。 2、啟發幼兒做一些環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3、點數數量是10的物品,學會10的數數。 教學方法: 歌曲引導,故事引導,通過玩具,繪畫等書面,直觀的手法讓幼兒能很好的處理自身的個人衛生,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衛生。 活動准備: 教學掛圖,塑料袋、錄音機、音樂磁帶、故事磁帶《亂扔垃圾的小熊》、玩具(雪花片每人10個)、油畫棒、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邋遢大王》。 2、師:剛剛歌曲中唱到了什麼?那你們是怎樣做的呢? 剛才小朋友們說的太好了,老師希望你們做的跟說的一樣,那麼你們就都是講衛生的好孩子了。哎,小朋友,我們自己每天都乾乾凈凈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學會哪些呢?好,讓我們先來一起聽故事吧! 二、基本部分: 1、聽故事錄音《亂扔垃圾的小熊》 教師提問:小熊做的對嗎?為什麼?小草、小樹、小花為什麼不願意?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 2、出示教學掛圖 (一): 讓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麼? 教師小結: 3、出示教學掛圖 (二),讓幼兒仔細觀察,點數。 4、操作練習: 給幼兒雪花片玩具,讓孩子們每個人點數出10個玩具,來鞏固對10的數數。 5、游戲:"送垃圾回家"。 讓幼兒把教室內的垃圾放到垃圾箱內,看誰撿的垃圾多。 三、活動結束: 讓幼兒手拿垃圾袋到戶外去撿垃圾,並將垃圾分類處理。 四、活動效果: 通過觀看動畫,了解故事的方式讓幼兒知道要注意個人衛生和保護自己周邊的環境。幼兒在整個過程之中都很開心,也很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 知道要保持自身的個人衛生,要保持自己所在的環境中的衛生,能夠在所處的環境之中看到垃圾能自覺的撿起來,並分來扔進垃圾桶內。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9.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活動設計包含了哪些
為什麼必須要在主題活動前做好適當的設計和充分的准備工作呢?原因是,現行的主題活動既不是以前的單元主題教學,也不是正在被界內借鑒的項目教學或生成課程。「主題活動的特點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項目教學的特點。」這一論斷涵蓋這樣的內容:在現行主題活動中一方面要學習項目教學追隨幼兒興趣需要而形成的動態設計特點,同時也要適當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計劃性。既然主題活動中存在著幼兒的動態設計,就意味著活動中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所以在做主題活動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備,才能夠與幼兒的自然學習特點吻合。這一點對年輕教師尤其重要。對於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師來說,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作為很有利的准備工作的補充,但年輕教師正缺少這一點,准備工作就是積累。
如何做好主題活動前的設計與准備呢?
一、主題活動前的宏觀設計
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主題活動的宏觀設計,關於這一問題基本上要考慮到以下四點:
(一)這個主題怎樣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會引起幼兒的興趣。
例如,「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設計的內容偏重於實踐活動,這是因為該班幼兒的年齡層偏大,幼兒能夠從實踐中感受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活動中設計了做幼兒園保潔員、揀垃圾、植樹、社區宣傳的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提供給幼兒優質的學習內容。例如該班一幼兒吐吐本是個粗枝大葉、做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環保教育「做垃圾清潔員」活動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最後撿了一塊臟臟的冰棒紙,因為馬上就上公共汽車了,沒時間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緊緊攝著這張冰棒紙,一直下了車到家裡認真地扔到了家裡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於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
在「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中,有一個大型環保宣傳活動的設計,這一活動來源於該班幼兒家長對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標。一直有家長和該班教師談:「為什麼孩子見了陌生人那麼不愛講話?」,「我的孩子遇到困難不善於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絕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鑒於家長的想法,這次活動確立了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表達能力、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的活動目標,實踐證明了這一活動的教育價值。在環保宣傳活動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兒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來的遇到問題不善於求助,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的那個孩子。當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請叔叔阿姨簽名時,他就藏在別人後面。爸爸鼓勵他,他不肯去,但後來他從小夥伴那兒感受到了力量,與爸爸商量他也去當邀請員。爸爸提了要求,請到5個人就回家。小小經過努力,向同伴學習並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回家了。
(三)合理的設計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
即有沒有相應的材料和機會實現活動設計。因為有時候教師的設想很好,但真正實施起來時卻經常因為某些原因實現不了,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年輕教師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活動的不連續性。該活動設計之初,原本包括一個參觀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動。教師和該中心聯系了兩次,但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時把這一活動刪掉,換成了「垃圾分類」活動作連接。否則到時活動斷檔,很容易造成脫節,因此說考慮到資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計劃也包括活動之間的關聯性。
教師要把握主題中每一個活動之間的聯系,這樣才不至於導致整個活動象「一日幾游」的旅遊團。在主題「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設計上,每一小主題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與幼兒所感興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聯系的,並且都是為後面的大型環保社區宣傳做准備的。
二、主題活動前的微觀設計
在微觀活動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隨時抓住教育契機,不拘泥於原有計劃。
「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原來是從「保護母親河,從我做起」的一則新聞開始,但正巧當時一個下午趕上沙塵暴,教師及時地把幼兒帶到戶外,讓幼兒直接體驗了由沙塵暴帶來的不良感受。這樣,環境問題自然引出該環保主題。
這樣修改了原定計劃,更靈活適當地抓住了教育契機,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於原定計劃,教師善於抓住契機是在每一活動前的要求。
(二)盡量照顧到不同興趣需要的幼兒,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徵。
在「大型社區宣傳」活動中,教師在做活動細節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分配幼兒工作角色時,教師根據幼兒情況安排了簽名板前的工作人員、邀請員、宣傳畫講解員、剪報講解員等崗位,還有一個小朋友提出要做發筆的服務人員,這些角色由幼兒自由選擇,教師主要協助幼兒完成這一過程。這種由幼兒自主完成、教師參與的形式極大地照顧到了不同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使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在宣傳時,一直有兩個大班年齡段孩子在旁觀,我們不反對,因為他們的旁觀可能是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對幼兒的表現給以及時反饋。
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教師及時給以反饋,就能生成更豐富而生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環保活動進行到電池污染這一環節時,幼兒在清潔幼兒園的同時發現了很多被隨手扔掉的舊電池。午後的一個起床時間,教師聽到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亂扔電池的人真環!」
「也許他們不知道電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們去告訴他們吧。」
「我們怎麼去告訴他們呀?」
教師順勢作了思路調整,下午與幼兒繼續討論起電池一事,按照幼兒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幾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幾個活動:設計電池娃娃的家,回收廢舊電池等一系列與電池相關的活動。可見,對幼兒的所思所想作及時的反饋使主題進一步豐富、細致起來。
總之,無論是什麼內容的主題活動,有關活動設計所應考慮到的幾點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題活動前的充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