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導引策略
㈠ 舉例說明幼兒園活動區課程有哪些指導策略
1、學習性區域: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目的主要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 2、社會性區域:通過角色的扮演,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社會性能力,積累社會經驗。 3、運動性區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給幼兒一定的場地和合適的運動器械,讓其自由選擇,促進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增強其身體素質。 二、區域設置的原則 1、學習性和社會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學習性區域是幼教領域教改實踐中的一種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有效載體,對其今後的學習會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往往受到幼兒教師的更多關注,但同時,社會性區域活動也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它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模擬的小社會,設置一些孩子經常接觸的熟悉的角色區,把幼兒社會化技能練習融入在游戲中,比如尊老愛幼、遵守交通法規、謙讓等,孩子從中體驗到社會生活准則,嘗試交往的多種方法,體驗自主獨立,對孩子的個體全面發展和社會化進程有促進作用。因此,在關注學習性區域的同時,也應關注到社會性區域的價值,把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 2、在設置區域時,一定要注意動靜分開的原則,以避免相互干擾。各區域之間通道暢通;活動區標志要明顯;活動區布置要舒適溫馨。 3、由於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綱要》對他們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學習性區域和社會性區域的比例時,也應該有所區別,基本的設置原則是:小班和中班上學期,側重社會性區域活動,但同時也納入一定的學習性區域;中班下學期和大班,側重學習性區域活動,但也保留一定的社會性區域。對於運動性區域,其活動原則是:幼兒園統籌安排,自由選擇。 4、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 因為有些主題內容確實難以在區域活動中體現,所以,可以嘗試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的模式。一般來說,像數學區、益智區、閱讀區、美工區等,是班內的常設區域。其內容隨著孩子的活動情況而逐步調整。而建構區、美工區則是最容易表現主題內容的,因此經常隨著主題的變化而更換。 三、區域活動內容的來源 1、學習性區域——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預習、鞏固、下放。面對一個班級幾十個發展水平不一的孩子,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顯然不利於「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實,而具有開放性特徵的區域活動因其是以操作擺弄的個別化學習為主的,不失為落實幼兒園課程的有利補充手段,由此,我們可以提出:將學習性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的課程,作為一種教育的組織形式,與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主要體現在:學習區的內容一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延伸,通過區域的延伸活動中頻繁的個體性操作和練習,將集體教學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標得以彌補,如大班數學活動《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一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預習,即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前,讓幼兒首先到區域中對有關材料進行操作感知,以積累直接經驗,如《有趣的磁鐵》;另一部分則完全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下放,這類內容較常見於美工區,便於教師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個別指導。如,折紙、泥工、剪紙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區域中,讓幼兒在一周內自由選擇完成。在區域的設置方面,由於立足點是「開放」,大前提是「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孩子可以在各個區域中按自己的興趣和方式探索,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從而產生更大的活動積極性,使 幼兒個體得以充分自由地發展。 四、區域材料的投放 1、 材料投放要與教育目標達成一致性 以各班當前主題活動中孩子的培養目標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並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區域內的多種教育作用,一個目標可以通過若乾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一種材料也能為達到多項目標服務。孩子的發展目標與材料的教育功能對應,有目的地引導孩子進入區域。教師也應隨著主題的推進及時、有目的地更換區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層進性原則 層進性包括層次性和遞進性,層次性體現在某階段的幼兒達到這一階段的發展水平,遞進性則體現在不斷地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 ①首先,按照年齡層次的不同劃分出層次性,如: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同樣玩拼板游戲,材料投放上就應有很大不同,小班為簡單的4——6塊拼圖板,中班為較復雜的12——24塊拼板,且邊緣接縫也較難,大班的拼版不但數量多而且方向順序上的要求,難度最大,這就是有層次性的材料。 ②遞進性的材料以幼兒剪紙為例,幼兒剪紙能力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剪不光滑→能沿線剪→能折剪→能剪厚紙→會鏤空剪紙,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年齡段中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水平去選擇,並努力引導孩子選擇能讓自己「跳一跳,夠得著」的材料進行操作,以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發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參與 活動的興趣,提高目標的達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區」,讓孩子學習「餵食」,如果僅讓孩子把不同的「食物」從一個碗中夾到另一個碗中,他們就會覺得單調乏味,從而失去練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可以做出多種動物的頭像,並提供給孩子不同的餵食工具,這樣,孩子就可以饒有興趣地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工具給小動物餵食,他們一邊喂,一邊還會跟小動物交談呢。另外,對於孩子在美工區製作的頭飾、紙偶、花邊等,我們應把它們收集起來,投放到表演區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創作的作品進行自由表演,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豐富性 ①形式要豐富多樣。為了完成一個目標,由於孩子的喜好不同,這就需要准備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兒選擇。例如,在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時候可以安排超市購物、拔蘿卜等多種內容,幼兒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來完成目標,這樣孩子們對數學區就會有新鮮感,始終充滿興趣。 ②功能多樣。因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進幼兒不斷探索,玩出新的花樣。 ③品種多樣。可以有成形玩具(現有的)、自然玩具(豆、米、貝殼等)以及自製玩具。 5、材料投放要有益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①投放的材料要給幼兒留有發揮想像的餘地,並且教師要善於觀察,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時可設置一定的障礙。如孩子需要4個圓形,卻只提供給他們3個,另一個得自己想辦法,這並不是准備不充分,而是提供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但這里教師必須把握一個「度」,即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個問題他是否真的沒有能力解決,如果真如此,那麼教師就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語言上的提示或物質上的支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廢舊材料。
㈡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有哪些內容
第一章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概述教學目的理解社會性和社會性發展的含義,了解影響幼兒社會發展的因素;掌握幼兒社會學習的特點,初步了解幼兒社會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了解幼兒園實施社會教育的有利條件,初步認識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難點社會性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含義,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因素和幼兒社會學習的特點;社會教育與品德教育的關系、社會教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一節 社會性及其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意義一、 社會性簡介二、 社會性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意義第二節 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特點 一、 自我意識 二、 情緒情感 三、 個性 四、 社會性行為 五、 學前兒童道德的發展第三節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理論和影響因素 一、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理論 二、 影響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因素 第二章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教學目的明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幼兒社會性發展目標的內容及涵義,能將其逐條逐層分解。使學生能夠用實例說明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階段性,並設計出相應的教育內容;教學重點、難點分析、確定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的依據。分析擬訂社會教育內容的原則、選擇社會教育內容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第一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 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的含義 二、 確保實現社會領域的教育目標應注意的問題第二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內容 一、 社會行為 二、 社會情感 三、 社會認知 四、 個性 五、 理解社會教育內容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章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的原則和方法第一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的原則 一、 目標原則 二、 活動性原則 三、 實踐性原則 四、 強化原則 五、 一致性原則第二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的方法 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一般方法 二、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特殊方法第三節 兒童社會教育的途徑 一、 專門的教育活動 二、 隨機教育 三、 家園合作 第四章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教學目的了解幼兒園專門社會教學活動的形式極其設計的步驟與要求,能獨立設計出社會教學活動的計劃,樹立科學的設計觀。掌握幼兒園專門社會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進一步形成科學的幼兒社會教育觀。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幼兒園專門社會教學活動的形式,能獨立設計、掌握實施策略。第一節 確定社會教育活動內容的原則一、 確定社會教育活動內容的依據二、 確定社會教育活動內容的原則第二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的指導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形式的選擇二、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的指導策略 第五章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教學目的了解家庭、社區中影響幼兒社會學習的因素,理解家庭在幼兒社會學習中的作用及家園合作實施社會教育的意義掌握家園合作實施社會教育的途徑以及注意事項。掌握社區學前教育的方法與途徑,能利用社區資源發展幼教事業。掌握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原則、內容、方案、編制、實施。教學重點、難點家園合作的具體途徑;社區在幼兒社會學習中的作用;掌握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編制、實施。第一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含義及原則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含義二、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原則第二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內容一、 0—3歲兒童社會性發展評價二、 幼兒社會性發展評價第三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方案的編制第四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組織與實施一、 評價實施的准備階段二、 評價實施階段三、 評價結果反饋階段
㈢ 幼兒園教學活動有哪些組織與指導策略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於閱讀活動的要求表述較為簡單、籠統,但隨著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深入學習,我們發現《指南》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閱讀活動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和指導建議,這為教師開展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行動綱領。 下面將結合課例《啊哈,好大的胡蘿卜》,闡述《指南》引領下的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策略。 一、 目標的制定——閱讀活動核心價值的把握 以往在制定閱讀活動教學目標時,教師常常會感到困惑,一本優秀的圖畫書究竟能使幼兒獲得哪些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與故事教學、看圖講述教學在目標的制定上應有哪些區別呢?閱讀活動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在《指南》「閱讀和書寫准備」中,明確了目標1「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目標2「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目標3「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指南》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更為具體的閱讀活動年齡段發展目標。 在學習、理解年齡段發展目標後,教師在認真閱讀《啊哈,好大的胡蘿卜》圖畫書後,結合班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從知識能力、學習策略、社會情感方面制定了閱讀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 1.閱讀電子書嘗試用豐富的詞彙描述小兔種大胡蘿卜的過程; 2.能根據畫面的線索,通過排序、猜測,結合生活經驗積極表達對圖書的理解; 3.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人們的關愛,願意和植物做朋友。
㈣ 學習《幼兒園課程內容與組織策略》的心得體會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有哪些專業
㈤ 幼兒園整合課程中教育活動設計的組織策略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老師每天必須要精心設計准備的活動,也可以說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徑。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究竟要教孩子學習什麼,獲得什麼,它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引領著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的教學目標。 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師沒有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把目標定得過低,局限在幼兒已知的三種形狀,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幾種形狀,更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情景二中教師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運用幼兒已有的拋丟沙包經驗參與學習,解決接沙包的難題,還掌握了新學的「頭頂沙包」等技能。 「一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目標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歌唱教學總是坐在教室里,老師唱幼兒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復學習,幼兒沒興趣,老師也教得累,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如情景二中的這位寶寶班的老師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在遊玩中輕松讓幼兒學會這首歌曲。教學形式的創新對有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提問引導的設計 繪畫活動老師巡視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幼兒再創作的興趣,充分喚醒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滲透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教師在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要注意用得當的啟發性的語言,隨時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果老師這樣說:「點點,一隻小雞多孤單啊,你看我們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雞也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興,我們再給小雞畫幾個好朋友吧!」利用具體的情感參照,容易喚起幼兒再度創造的慾望。 四、教具的設計和使用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要目的明確、指示規律。情景一中教師使用的螞蟻教具,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圖片貼在胸前。每一種教具在使用前,教師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教學活動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情景二中教師由於事先沒有操作過教具,而且把教具設計的過於瑣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現了差錯,效果適得其反。教具的應用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為核心,這樣教學才能有效。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幼兒有所收獲。
㈥ 怎樣落實幼兒園課程具有直接經驗性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若干問題。為此,幼兒園要建立完善課程管理制度,發揮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加大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監控力度,加強園本培訓,提高廣大教師、家長的認識,加快課程實施的步伐。 由於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我們認識到發現問題與取得成績一樣重要。因為問題意味著探索和思考,意味著研究者正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幼兒園課程的有效實施;問題也意味著今後工作的目標,它使我們進一步深化實施幼兒園課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