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課程保障
1.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是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及其各學科課程標准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立足我省實際,努力構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體系。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是:
(一)整體性原則。全面實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整體構建普通高中階段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三層次的課程,整體設置和安排必修、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畢業和進一步學習的基本需求。
(二)規范性原則。嚴格執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省政府《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規范課程設置及教學行為,遵循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和高中學生的成長特點,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
(三)多樣性原則。努力構建重基礎、多樣化的課程,保證學生的課程選擇權。努力促進普通高中學生在達到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學有所長,促進普通高中學校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辦出特色。
(四)實效性原則。鼓勵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有效開發學校課程,努力提高課程建設、管理和實施水平。充分考慮甘肅省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從甘肅省普通高中的整體水平和大多數普通高中的實際出發,保證所有普通高中(含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學的普通高中)均能夠順利推進課程改革工作並取得實效。
2.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課程實施
(一)制定科學的「新課程實施方案」。學校要成立課程管理委員會,由校長、教務和教研部門負責人、各學科負責人組成,負責組建學校各學科課程小組,制定學校課程方案,進行學生選課指導、認定學生學分等工作。
1.要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須全部開設國家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必修課程,在保證開設好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規劃。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設豐富多彩的、高質量的選修課程,尊重學生對選修課程的選擇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2.高一年級主要開設必修課程,從高一下學期開始應開設並逐步增加選修課程。高二年級至高三上學期,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方向,妥善安排好選修課程。高三下學期主要安排總復習。
3.各校必須確保學生每天在校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每周至少1學時的班團活動時間。
4.學校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要求創造條件認真開設「通用技術」課程。各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教學需要,主動幫助學校解決課程開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教學基本條件、實訓和實習基地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
5.鼓勵跨校、跨區協作,提倡學校之間教學資源共享。對於師資、教學條件暫時未能達到課程實施要求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和學校共同制訂改進計劃,採取措施,積極予以完善。
(二)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學校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選課指導意見》,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內選課指導制度。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利,切實加強對學生選課工作的指導。
(三)加強教學管理。各學校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校行政班和教學班管理指導意見》,在高中三年中,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學生管理,多數必修課應按照行政班安排課程,行政班的班主任要保持相對穩定。選修課要根據學生選擇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班。班主任對行政班管理負責,任課教師對教學班管理負責。
1.各學科要嚴格落實學科《課程標准》和甘肅省普通高中學科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的精神,組織好教學工作。要按照《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育技術裝備標准》的要求,保障實驗教學的基本條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校內各種場所的作用。通用技術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部分選修課程的學習活動場所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3.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形式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可每學年安排一到兩周。在開展社區服務時,建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小組,學校要認真組織、檢查,並爭取社區和家長的配合。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應盡量考慮教師的專業與特長。
4.學校要充分挖掘校內資源,發揮教師的特長,調動教師開設選修課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合作開設同一選修課,也可以外聘教師開設富有特色的選修課。
(四)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應當探索教師與學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方式。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並重;注重培養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的意識與方法;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1.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確實發生積極的變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避免追求形式、華而不實、忽略效果的不良傾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學校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備課、上課、輔導、作業布置與批改、考查與考試、教學評價等各個常規環節,引導教師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有效學習的研究與指導,切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3.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化建設方案》,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技術手段和有效的學習工具。
(五)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校本教研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保障新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各校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校本教研製度建設指導意見》,把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製度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任務,著力構建學習、教學和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師職業生活方式,建設民主、互動、合作、探究的新型教研文化。通過校本教研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新課程目標的實現。
(六)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各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建設、整合與利用,建立和完善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為新課程實驗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
(七)科學安排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學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學的普通高中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除民族語文課程之外的其他各學科課程均參照普通地區普通高中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要求,並結合實施「雙語」教學普通高中教學實際,科學安排課程設置。普通高中民族語文課程,藏語文課程按五省區藏族教育協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藏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及課程設置方案執行;蒙古語文課程按全國蒙古語文教材審查委員會辦公室發《蒙古族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及課程設置方案執行。
(八)認真落實國家法規政策新規定的專項教育內容。各普通高中要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領域課程(主要是社區服務、社會實踐課程)的實施、選修Ⅱ學校課程以及班團會主題活動等途徑,認真落實國家法規政策新規定的環境教育、禁毒教育、健康教育、人口教育、國防教育、民族團結教育、艾滋病預防教育、廉潔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影視教育等12個專項教育內容。
3. 如何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
一、學校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學校管理,提供相關保障 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管理。 1、調整管理結構,轉變職能,落實責任 (1)調整管理結構,提供組織保障 學校新成立了「課改」領導組、課題研究組;再加上原有的教導處、教科室、學科組、年級組、年級備課組,形成了學校實施新的課程改革的一套組織結構。每一個層面的組織都明確的職責,上一級組織督促下一級組織履行自己的職責並查檢評價。 (管理結構如圖所示)。 在組織結構圖表中,學校教科室的職能已發生了變化;課題組的職能也發生了改變。 (2)合理配備人員,提供人力保障 由校領導班子制訂人員篩選標准,面向全校公開選拔了教科室人員,精選課題研究組成員;挑選課改年級組成員。 (3)加大硬體投入,提供物質保障 2、完善管理制度 學校在推行新課程改革時,學校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制定了實施新課改的五個制度,五個制度要求明確具體,切合實際,從制度上來排除實施新的課程改革遇到的各種阻力,強制所有的教師參與到新的課程改革之中,強化了新課改工作,使新的課程改革實施有了制度保證。 3、強化管理措施 (1) 委以重任,制定方案,保證「課改」工作的針對性 學校對教科室委以重任,制定了《宜賓市人民路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對學校課程改革作總體的籌劃;每學年,又制定《宜賓市人民路小學新課程改革年度計劃》,認真地實施《宜賓市人民路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細致地推進「課改」工作,做到了長計劃,短安排。這樣,每一階段的工作的目標更明確,工作的內容更具體,工作重點更突出,使學校「課改」工作的針對性更強。 (2)探索改革辦法,推行改革工作,保證「課改」工作的堅實性 學校是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借鑒,教科室擔當起「探索改革之路」的重任。學校「課改」工作的每一步,都由教科室組織課題組研究人員先在課題組內進行研究。再由教科室提交給學校課改領導組。學校課改領導組審查、確定是否在全校推廣實施。學校課改領導組同意實施的改革辦法,由教科室與教導處一起推行到學科組、年級備課組。 在學科組和備課組實施改革時,教科室又加強對學校改革工作的指導和調控,讓學校「課改」工作邁著堅實的步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保證了課程有效實施和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3)化檢查為參與,保證「課改」工作的實效性 「課改」是一項非常艱巨而細致的過程性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後,教科室把檢查化為參與:在檢查學校「課改」工作時,教科室把檢查人員分到各課題組、學科組、備課組,參與到整個「課改」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他們既是工作過程的檢查者,更是工作過程的參與者。在他們的參與中,把對工作檢查與調控結合起來。這種管理更具有人性化,也更具有實效性。 (4)促進發展,獎勵先進,保證「課改」工作的持續性 我校一方面堅持由教科室組織教師進行「促進提高式」的評價。在這樣的評價中,教師們不管自己在量化打分式的評價中獲得的是中國分,他們都能看到自己在近段時間內工作的成績及進步。他們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能得到學校、同事、學生、家長各方面的承認,樹立了繼續發展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我校還結合對教師進行的年度考核,制定了詳細的《教師教學工作考核細則》《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考核細則》《班主任工作考核細則》《年級(學科)組考核細則》等獎懲條例,對教師各方面的表現給予量化打分,評優、選先、晉職。 4、有效地利用課改的外部資源 (1)請進來 學校聘請省市區各級專家組成課改顧問組。邀請全國各地的「課改」專家到校給我們的教師和家長作報告。 (2)走出去 學校非常重視「課改」先進的經驗對學校課改的借鑒作用,選派教師走出去學習,讓教師直接去吸取豐富的營養,帶回學校,通過寫匯報、座談、上課等方式,傳輸給全校教師,讓這些外部資源在我校的「課改」實踐中生根、開花、結果。 (二)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新型教師,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我校實施新的課程改革,我們主要抓了:第一,組織教師學習,讓教師理解、接受新課程;第二,改革教育教學策略,提高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技能,把新課程的理念轉換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把新課程推向班級課堂層面,把理想課程轉變為現實課程;第三,引導教師較好地把握教材,有效地實施課程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的具體操作辦法如下: 1、有效的教師學習,促進教師理解新課程的理念 有效的教師學習,就是要讓教師盡快地理解、接受、掌握新課程的理念,在理論的引領下,讓教師意識到需要且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 (1)組織教師參加「通識性」培訓,認識新的課程改革 (2)調查分析教師現狀,形成針對性的學習計劃 (3)根據課改的需要,確定學習內容,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4)開展多樣性、科學性的學習活動 2、有效的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 (1)制定新的《課堂教學評估表》 評價標準的變化,必定引起教師行為的變化,我們又通過「實施《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教學研討活動」促使教師從理念向實踐迅速轉化。 (2) 改革教學方式,制定、推行實施新課程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倡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來學習,那麼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的教學策略也必須適應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在改革教學方式中,課題組指導教師探索、總結實施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形成新課程需要的教學方式。 改革教學方式的措施: 首先,教科室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確定各階段研究重點,讓我們的研究在螺旋上升式的前進中,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 其次,在每一個段的研究中,學校教科室根據研究內容提供理論學習資料,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課題組教師根據學習的理論,制定教學策略,再到教學實踐中去實施、調整、完善。 然後,教科室根據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總結實施各種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形成研究成果,並在全校推廣實施。 制定、推廣實施新課程的教學策略 在近三年中,學校教科室組織課題組研究並推行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課題組試圖在小學低年級激發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興趣,中段基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高段能熟練地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 (3)提高教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技能的方式 「案例分析」式培訓 「案例分析」式培訓主要指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的培訓方式。我們強調:教學水平的提高,要在一節課一節課中去提高,要「一課一得」。同時,我們還強調:教學水平的提高,還要不斷地進行階段小結,要把一課一得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得得相連」的有機整體。 具體做法為:有計劃地組織教師觀摩分析優質課;每月進行教學設計討論、上對比課;每周進行課堂教學分析,學校教科室制定了課堂教學分析記錄表《「實施〈課程標准〉有效性研究」實驗課題課堂情況分析一覽表》。填寫內容為:只要是自己在教學中的所得、所思、所感、所悟,只要是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都可以記。 為了增強教師對自己課堂分析的有效性,學校要求每周星期二教研活動時,每位教師交流自己上周寫的教學分析,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把個人反思成果變成共享資源。 「案例分析」式培訓強調案例中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於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教師責任心,使教師在不斷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 「定點追蹤」式培訓 對重點培養對象或者學習進度稍慢的教師,我們則採取「定點追蹤」的辦法。方法是:聽課→分析評價→交換意見→學習→提高→再聽課→再評價。如此循環,逐步提高。 「促進提高」式培訓 在培養新型教師的研究中,怎樣使教師的有效教學與實踐從被動變為主動,學校還利用評價的「改進提高」和「激勵督促」的作用,促進教師迅速提高。具體操作方法為: A、自選發展目標:教師通過自修自研,專家指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找出其中「最關鍵、最有價值」的問題,制訂學習計劃及努力的目標,並提出實施步驟。 B、自評自結:教師對照發展目標,採取積極的行動,有了一定的感受和體驗後而進行自我評價、總結。 C、教師互評:在自評基礎上,以年級組或教研組為單位,採用「換位思考,角色轉換」的方式進行互評,應特別注意發現老師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應加以保護,不求全責備。 D、校長導評:由校長組織評價小組對教師是否達到發展目標給予評定,對教師下一步發展指明發展方向。 以學生的學,促進教師教的改變 課題組進行的教學改革是否有效,制定的教學策略是否適用於全校各學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適用,這還得以學生的發展來決定。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教科室組織課題組調整、總結適合學校各學科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在全校推廣實施。這樣以學生的學來促進教師教的改變,有效地促進了課堂向學生為主體的方向轉變,實現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的核心理念。 (4)把握教材,幫助學生建立學科文化 讓我們的教師掌握學科文化的觀點,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科文化,讓語文課姓「語」,數學課姓「數」,讓課程得到有效實施,保住並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我們用體悟學習來實現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科文化。基本操作程序是:首先,教師要挖掘教材中學科文化的基本因素,把握教材;其次,讓學生體悟學科文化。學生操作體驗、感悟、試悟、頓悟以及整體感知等方法和策略,是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獲得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體悟學科文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悟學科文化,在生活中體悟學科文化,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3、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我們建立具有激勵、評價、學習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學生成長記錄袋》。 其次,我們在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基礎上,我們還設立了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教師總評為主要內容的《小學生全面素質評價冊》。 再次,我們改變了以往的檢測模式。檢測分為書面檢測和非書面檢測。 最後,我們還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了評價重心的轉移。 (三)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結構 我們採取措施,形成以學校為中心、以家庭為環境、以社區為平台的工作運行機制,為「課改」提供社會保障。 二、學校實施新課改取得的教育教學效益 (一)學生獲得了較為和諧的發展 我們學校不同層面的學生得到了差異發展。調查顯示,我們的學生100%的都喜歡上學;他們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從教育局督導檢查認可的學校教導處存檔的學生成績檔案中,同樣可以看不出:我們的學生的差異性的發展。我校的教學成績是讓家長滿意的,讓社會認可的。 我們不僅關注了全體學生的發展,我們還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他們的素質得到均衡的發展。他們的良好品行在逐漸形成;習得終生學習的能力,他們正在用自主、合作、探究、體悟等學習方式方式來學習;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不只是教材,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利用資料的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能自覺地融合學科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他們能自己設計並組織班隊活動的,就連區級示範性班隊主題活動,也是學生自己設計、組織的。我校《星光電視台》和《星光校園報》的播出與出版,突出地表現我校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增強;他們的心理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我校的一批特長生脫穎而出。 (二)新型教師在茁壯成長 1、教師教學理論修養明顯進步 我們的教師在理論學習中,不斷地把學到的理論內化為自己獨特的理解,他們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發生了變化。這是他們提高教學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的教師用他們內化理論指導教學,他們的教學過程,是新課程的教學觀所需要的教學過程;是他們的理論素養與職業素養外在表現的過程。 2、一些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初顯 經過三年的實踐,我校一些教師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已經初步顯露出來。這從同一內容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就可以看出來。 3、以學科組為單位的研究氛圍明顯變濃 我校以學科組為單位的研究氛圍明顯變濃。老師以通過溝通與合作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 4、教師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在增強 課題組的研究帶動了學科組和備課組的研究。因此,學校以學科組為單位的研究氛圍明顯變濃,教師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研究,他們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也在增強。 (1)研究的內容系統化。 隨著教學的深入、新課程教學的技能的成熟,他們進行的是系統的研究。他們在教學策略上分專題研究,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體悟式學習等,在教學內容上,他們還分課型來研究。 (2)不同層面的教師都在探索、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我們學校課題組成員,他們的研究能力明顯提高,已經成長為一批具有教改能力的教師。課改年級的教師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明顯增強。據不完全統計,我校課改起始年級的語文、數學教師9人,撰寫論文等達109篇,平均每人達12篇,撰寫論文最多的人達29篇,獲獎的檔次國家、省、市、區的都有。上研究課、公開課等課的人最多達6節,獲獎的最高檔次為省二等獎。全校教師的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明顯增強。 (三)學校的社會聲譽在迅速提升 在有效實施新的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校管理的革新,教師素質的提高,使學校的育人環境再上一個新台階。我校創辦了星光電視台、星光校園報、星光藝術團;建立「中國少年報記者站」;2003年學校獲「中國名校」的稱號;連續三年獲督導評估一等獎、教學成績第一名。三年來省內外到校參觀交流的團體達50餘個,學校的工作及組織的各種活動分別在省、市電視台和各級報刊上相繼進行了新聞和專題報道,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我校校長邱清緒作為學校管理的優秀人材,在全國正式出版的《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二期)上作為封面人物進行介紹,這在社會上引導了極大的反響。我校的課改成果《有效地培養新型教師》在《四川教學研究》2003年第二期上發表,在「全國中小學新課程改革與課程管理」研討會上交流並榮獲一等獎,在四川省首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實施新課程標准有效性研究」階段研究報告》在四川省首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04年4月,人教社教材調研會在我校召開。2004年9月,四川省第六屆中小學音樂課比賽在我校進行,一位教師參加比賽,獲二等獎。2005年1月「西師版」數學教材教學研討會又在我校舉行。 2005年12
4.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課程結構與設置
(一)課程結構。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
1.學習領域: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
2.科目:每一學習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八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14個科目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其中通用技術是新增設的科目。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3.模塊: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
(二)課程設置。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修兩部分組成,選修分為選修I和選修II,選修I又可分為限定選修(簡稱限選)和任意選修(簡稱任選)兩部分。其中必修和選修I為國家課程,選修II為學校課程。具體課程的設置及學分要求見下表。
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表(略)
(三)學制、學時及修習要求。
1. 學制與學時
(1)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
(2)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每個學期分兩個學段安排課程,每學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復習考試。
(3)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原則上每周安排的課程修習時間不超過35學時,每學時教學時間一般為45分鍾。
2.修習要求
(1)普通高中課程以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學校通過學分反映學生的模塊修習過程和成績。學生模塊修習的學分由學校根據《甘肅普通高中新課程學分認定指導意見》進行認定,學生修習一個模塊並達到規定的學時和質量要求,即可獲得相應學分。省教育廳通過學業水平考試監測學生學業修習水平。
(2)學生必須修滿三年並且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的學分,總學分達到144以上方可達到畢業的學分要求。其中必修課程獲得116學分、選修I至少獲得22學分、選修II至少獲得6學分。學校應當鼓勵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模塊,獲得更多的學分。
(3)語文、外語、數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科目的每個模塊的修習時間為36學時,獲得2學分;物理、化學在完成2個必修模塊後,所有學生還必須各選1個選修模塊,獲得2學分,才能達到必修學分的基本要求;數學科目選修系列中還包含有專題,一個專題的教學時間為18學時,獲得1學分。
(4)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每個模塊修習時間為18學時,獲得1學分。體育與健康共11必修學分,其中在田徑類項目系列中至少獲得1學分,在健康教育專題系列中至少獲得1學分;音樂學科共6個模塊,在高中三年中必須修習「音樂鑒賞」模塊,獲得2學分,在其餘的5個模塊中至少選修1個模塊,共獲得3學分;美術學科共5個系列,在高中三年中必須修習「美術鑒賞」模塊,獲得1學分,在其餘的4個系列中至少選修2個模塊,共獲得3學分。
(5)綜合實踐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共23學分,各地要嚴格按照《甘肅省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落實課程計劃。其中,研究性學習活動三學年共15學分,主要分為課題研究和項目設計兩大類,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更多的課題研究;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的社會實踐,獲得2學分,三年共獲得6學分;學生三年內必須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獲得2學分。
(6)選修Ⅱ課程是學校課程,各市(州)、縣(市、區)和學校要按照《甘肅省普通高中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導意見》的要求,積極創造條件,發掘本校的課程資源,豐富學校課程內涵,形成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和風格。選修Ⅱ課程可以按照專題或模塊設置,學生在三年內至少獲得6學分。
(7)為合理調配教育資源,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每周安排4學時,在1個學段內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任務,也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每周安排2學時,在2個學段內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任務。
(8)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將必修課程表和選修課程表編排好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學習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探索跨年級(或跨學校)實施選修課程。
(9)高三學年在安排好總復習工作的同時,應保證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活動時間,同時鼓勵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修習某些課程模塊,獲得一定的學分。
5.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課程管理與評價
(一)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各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在督促學校依法實施新課程和提供課程資源與條件保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高中新課程實驗的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學校實施新課程的情況,加強對學校實施課程過程的監督和檢查,總結、推廣新課程實驗的成功經驗。
1.建立學校「新課程實施方案」的定期(每年一次)上報、審批、備案制度。各普通高中的「新課程實施方案」必須經縣(市、區)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實施,並於每學年開學前,由各市(州)教育局統一報送省教育廳備案。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為學校實施新課程提供必要的指導,在合理利用本地教育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各校學生的社區服務活動等方面發揮好協調作用。
3.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大力推進普通高中學校辦學特色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要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鼓勵學校發揮辦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新課程實驗過程中辦出自己的特色。
(二)教研部門的管理。各級教研部門要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甘肅省普通高中教學研究制度建設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研究、指導、服務職能,大力開展高中新課程教學、評價、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等研究工作。要進一步增強為當地學校和教師服務的意識,努力改進教研方式,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組織開展教學研究、信息交流、專業咨詢、師資培訓等各項活動,並對當地學校的校本教研製度建設進行檢查指導。
1.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各學科實施指導意見,加強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的指導,切實幫助教師解決在新課程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要引導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開展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2.要促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各科目的均衡開設,切實研究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體育與健康、音樂和美術等課程的實施現狀與難點問題,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課程決策提供參考。
3.要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為依託,加強對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專題研究,以專題研究的成果推動課改工作,以樣本校的成功經驗推動課改的全面實施,為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提供必要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支持。
(三)學校的管理。校長要全面負責和領導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監督和評估課程實驗過程,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的領導和管理。學校應制訂選修課程和學校課程計劃、指導學生選課、認定學生學分、自主開發課程、聯系社區共同實施課程等工作。
1.建立學生電子學籍和檔案管理制度。所有高中學生要使用全省統一的學籍管理號,便於學籍管理、學生學習成績記錄和查詢。普通高中在校生不得留級。
2.學校要探索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發展需要的教育途徑,大力培養創新人才。鼓勵普通高中學校辦出特色。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學校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要採取多種方式,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
3.教師要對課程目標的實現、學生的發展負責,對課程的有效實施、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定承擔相應責任。學校與社會應尊重教師的勞動,組織學生及其家長及時了解、評價學校課程實施情況,並提出改進建議,積極配合學校執行好國家課程方案。
4.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工作指導意見》,充分發揮樣本校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示範、輻射、引領作用。
(四)課程評價。逐步建立和完善發展性評價制度。學校要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檔案,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推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1.建立和完善教師發展性評價機制,改變以高考成績作為教師評價唯一依據的片面做法,使評價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
2.建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各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業水平考試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學業水平考試工作。
3.建立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各學校必須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建立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4.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均要根據《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方案》和《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校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方案》,建立新課程監控體系,建立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確保新課程目標的落實。
5.普通高中學生畢業資格認定。普通高中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的學分、三年內總學分達到144以上,參加甘肅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合格,且在高中三年內綜合素質評定合格以上,由省教育廳頒發甘肅省普通高中畢業證書。
(因模板限制刪去了表格,可從參考資料提供的地址閱讀全文)
6. 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和目標是什麼
理念: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
1.使所有學生和學校都成功。《普通專高中課程方案(實屬驗)》明確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這是我國對高中課程性質的基本定位。這種轉化意味著高中課程不再是為少數精英服務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使所有學生都能成功。這種轉化也意味著,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點、示範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學校都能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成為促進所有學生成功的優質高中。高中課程改革的這種理念旨在滿足社會和個體對高中教育發展的基本需求。
7. 福建普通高中新課程管理系統學生管理平台
福建省來普通高源中新課程管理系統培訓
http://www.xpyz.org/%B8%A3%BD%A8%CA%A1%C6%D5%CD%A8%B8%DF%D6%D0%D0%C2%BF%CE%B3%CC%B9%DC%C0%ED%CF%B5%CD%B3%C5%E0%D1%B5.doc
8. 普通高中新課程學分認定辦法是什麼
第一條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工作方案》的有關要求,自2006年秋季開始,對全省新入學普通高中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實行學分管理。為了規范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和管理行為,確保學分認定的真實性、嚴肅性和公正性,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學生學完一定的課程並通過考核,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學分認定是對學生可否獲得學分的判定。學分認定的意見分「同意認定」、 「不予認定」兩種。
第三條 學分認定工作由學生所在學校負責。學校成立學分認定委員會,校長擔任主任,委員由學校領導和學科骨幹教師組成。
第四條 學校依據教育部課程標准、浙江省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以及學分認定辦法的相關規定,制定本校學分認定實施細則,並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學分認定的基本條件是:(1)達到一定的課程修習時間(不少於規定學時的2/3);(2)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表現(依據學習過程記錄、學習成果、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等);(3)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或考查)並成績合格。
1、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七個學習領域課程學分認定的基本條件是:⑴修習該模塊的學時達到規定要求的以上;⑵學生在課程修習過程中的表現良好,作業基本上按時、獨立完成;(3)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或考查,成績合格。
2、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學分認定的基本條件是:
研究性學習活動:⑴開題報告或活動方案;⑵過程記錄;⑶成果;⑷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記錄;⑸實際參加活動的時間每1學分不少於12學時。以學生參與完成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或項目為認定學分的主要依據。
社區服務:(1)學生的活動計劃、記錄、總結;(2)社區提供的證明材料;(3)三年內參加社區服務不少於10個工作日。
社會實踐:(1)學生的活動計劃、記錄、總結;(2)學校或相關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3)每學年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不少於1周。
3、選修Ⅱ課程的學分認定,主要依據學生的修習時間、過程表現以及學習成績(成果)。
第六條 學分認定的基本程序是:
1、學生按要求學完一個模塊的課程,並通過學校組織的考試(考核),由學生或任課教師向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提出學分認定申請,並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
2.學科任課教師或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根據學分認定條件進行對照,提出對學生學分認定的初步意見。
3.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對學生申請和任課教師提出的初步意見進行審核,作出認定結論,並由學分認定委員會主任簽署意見。
4.「同意認定」學生學分的,應在學校范圍內公示。「不予認定」的,要書面通知學生並告之原因。
第七條 學生對學校作出的學分認定意見如有異議,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提出復議要求。學分認定委員會自接到學生復議要求之日起15日內進行復議,及時給學生書面回復,並做好思想工作。
第八條 學校對學分「不予認定」的學生,應根據原因指導學生補足學時、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課程。
第九條 學分認定工作一般在每個學段結束時進行,學校應及時將學分認定情況分別記入學生學分檔案。
第十條 學校應切實加強對學生學分認定工作檔案和學生學分檔案的管理,妥善保存相關資料,以便查考。。
第十一條 校長應高度重視學分認定工作,建立規章制度,規范操作程序,嚴肅工作紀律,對在學分認定工作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行為的人員,要及時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要報請有關部門處理。
第十二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所轄普通高中學校的學分認定工作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對學分認定工作做得好的學校要予以表彰,對存在嚴重問題的學校要通報批評,並對校長及相關責任人給予必要的處罰。
第十三條 符合《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在省內學校之間轉學的,或由已經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市、自治區)轉入本省的,只要提供必要的學分證明材料,轉入學校應當同意認定學生在原學校所獲得的學分。由尚未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市、自治區)轉入的,轉入學校應當根據原學校提供的學習成績證明,並按照其所學內容與新課程模塊內容之間的關系認定相應的學分。由本省轉學到外省(市、自治區)學生的學分認定,依據轉入省(市、自治區)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本辦法自2006年秋季起施行,適用於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學校和學生。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浙江省教育廳負責解釋
9. 普通高中新課標出爐,與新高考如何銜接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准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准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考慮到高中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及升學考試要求,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適當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
一是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二是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三是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四是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我們現在已經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了,與過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樣,學生有多樣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礎。因此,這次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既要強化共同基礎,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需求、多樣化發展需求。」王湛說。
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在鄭富芝看來,這更體現了高中教育的育人功能,「整個普通高中課程的設計不能完全跟著考試走,而要跟著育人走,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