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概論張亞軍

幼兒園課程概論張亞軍

發布時間: 2021-03-14 03:58:45

幼兒園課程論 幼兒園課程開發有哪些模式

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
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它直接體現著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和目的。依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教育哲學與資源條件,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表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同時,由於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的內容相應地表現出開放性和拓展性。當前,大多數學校將校本課程分為必修課、活動課和選修課。但這三者是相互包容的,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這三者的關系本來在理論上就是不符合邏輯的。」[2]因此,筆者根據課程的發展功能將其分為基礎性課程、豐富性課程和發展性課程三類。
1 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是指授給學生可再生長的基本知識和可再發展的基本技能的課程。它和國家課程的范圍大體一致。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政治、生物、體育、美術等。基礎性課程由學科知識課程和學習策略課程構成。學科知識課程開發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課程內容的更新,採取的方式常是改編、新編或拓編。二是對課程結構的革新,包括學科知識分層建構,學科知識橫向整合。例如南京師范大學附中將課程分為三個層次:1)C層次科目,國家教學大綱的最低要求;2)B層次科目,參照國家必修與選修的綜合要求,適當增加和補充內容;3)A層次科目,重新編寫教學大綱,對原教材進行改編和新編。這種分層是將科目分層和內容難度分層結合起來從而使課程體現出難度梯級,使每一層級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學習。上海大同中學的基礎性課程開發突破傳統分科課程,加強知識整合。它分為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文科綜合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理科綜合以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內容為核心。知識整合實現了對學生知識多方位的培養目標。
學習策略課程分為通用學習策略課程和學科學習策略課程。通用學習策略課程包括選擇性注意策略、記憶學習策略、組織學習策略、精加工學習策略、元認知學習策略等。這些策略適合任何課程和形式的學習,不與特定知識領域相聯系。學科學習策略指與特定學科緊密結合,適應專門知識學習的策略[3],。如應用題解題策略、朗讀策略、英語學習策略、化學實驗策略等。學科學習策略直接與學科聯系,並具有「生成性」特點,應當成為學校基礎性課程中開發的重要內容。
2 豐富性課程
豐富性課程是指豐富學生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的課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勵志、廣行五類。健身課程主要是教給學生強身健體的方式,同時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和保健觀念。這類課程的開發要重視活動方式多樣化,提倡活動參與大眾化。博知課程主要是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的課程。如詩詞鑒賞、名作欣賞、名勝古跡游考、網頁信息瀏覽等。它的核心目的是要教給學生廣泛獲取知識的方法。如查閱圖書、信息卡集成、圖書館閱讀、電視或新聞品評等。怕情課程是指愉悅性情,豐富情感體驗的課程。一種是藝術怡情,可通過音樂欣賞、美術欣賞、書法欣賞、舞蹈表演等課程來實現;一種是休閑怡情,如攝影、垂釣、插花、集郵、拼盤、盆景、花卉等課程。該類課程可教給學生有意義的休閑和怕養性情的方式,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勵志課程是激發學生生活熱情,增強學生意志力的課程。如成功人土案例分析、挫折調適、堅持性訓練等磨礪性教育課程。當前,很多學校仍偏重智力,忽視意志力培養,致使多數學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會適應困難。因此,開發勵志課程已迫在眉睫。廣行課程是指廣泛適應社會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強的課程,它以培養學生具體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如電子製作、網頁製作、無線電維修、新聞采訪、英語會話、實驗操作等課程。
3 發展性課程
發展性課程是指拓展學生能力、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課程。它在基礎性課程上提高要求,增加難度,以培養研究性、創造性人才為目的,重視學科的前沿性、學術性和學習的探究性。這類課程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加深學科知識的深度,旨在拓寬學生學科知識和能力的課程,如學科知識競賽輔導、上海大同中學開設的「知識論」等課程。二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創造能力的課程,如科技發明、學術小論文、創造技能培養、思維訓練等。發展性課程以探究性學習和開放式學習為主。此類課程在基礎教育中雖不佔很大比例,但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模式
校本課程開發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合作開發;一種是課程運行的自開發,也稱教學情景互動開發。
1 合作開發
1)校際合作。即學校與學校聯合,有學者指出,校本課程開發不能只局限於學校本身的活動,需要與其它學校構成互動關系。[1]這種模式要求各學校的教育哲學與宗旨相近,區域跨距小,資源可互補,以此增強課程開發實力。合作方式有互補整合式、流線作業式、合並交叉式等。
2)專家一學校合作。課程開發實質是課程理論與課程開發實踐不斷發展、豐富和完善的過程」[1]。一方面專家擁有較豐富的課程理論知識,可為學校課程開發提供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具有開發條件的學校為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提供了重要基地。
3)研究機構一學校聯合。當學校進行規模較大、難度較高的課程開發時,應與研究機構聯合。因為研究機構具有系統開發和研究的能力。研究機構與學校聯合的方式有基地法和現場法。基地法指某些研究機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由學校積極參與。現場法是指由學校設置課程開發項目,研究機構蒞臨現場給予指導。
4)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聯合模式。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教育行政部門可提出方針和原則,進行財力、物力支持和地區間學校資源的調配利用。這些都有利於增強校本課程開發的綜合力量。但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合作必須遵從非命令性和非干涉性原則。
5)領導一教師合作。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領導和教師是核心力量。他們熟知學校的優勢與特色,而且直接承擔著具體的開發任務。一方面,領導者的個人風格、辦學理念、管理方略顯示著學校的辦學特色;另一方面,教師最知曉自己和學生,能真正貫徹校本課程開發中「以人為本」的目的。只有兩股力量結合,校本課程開發才能完整地體現學校本位和以育人為目的的思想。
2 課程運行的自開發
課程運行是指教師、學生、課程在教學情景中的互動關系。任何一種課程在這種互動關系中都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能力和學生需求實際。其過程是:1)教師先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初次課程設置。2)學生提供反饋和建議。3)教師自我反饋。4)再進行課程設置。5)課程設置更合理。6)教師專業能力相應提高,學生能力提高,從而課程開發的水平更高。
三 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
1 明確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首先要有明確的理念。理念確立有助於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學校特色。
這里的理念指學校的教育哲學、教育宗旨與教育目標。教育哲學體現教育的時代精神,是在時代背景中對教育總的認識和看法。素質教育、主體性教育、創新教育等都是新時期的教育哲學,它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方向。教育宗旨是在教育哲學指導下學校依據本校具體情況確立的總的發展方向。如江蘇錫山中學的「一切為了培養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上海大同中學的「使學生學有特長」,以及其它學校的「全面發展,人文見長」、「文理相通,全面發展」、「科學家的搖籃」等。它們對校本課程開發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教育目標是教育哲學與教育宗旨的具體化和操作化。如錫山中學在「培養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的宗旨下確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民族性、創新性、現代化、健康、堅毅等品質。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直接方向。但是,並不是每所學校都有自己明確的辦學理念。明確理念有如下方式:1)概念化。部分學校辦學思想含糊籠統,應該用概念加以界定,使之明確。2)總結法。如果學校辦學理念多而散,應予以總結,使之系統化、特色化。3)提升法。有些學校的辦學理念往往停留在感性或經驗階段,應使之上升到理性或理論層次,以利於統領整個辦學方略。4)創立法。當學校已有的辦學觀念陳舊或還沒有形成辦學理念,就應根據教育的時代精神和學校的具體實際創立理念。總之,理念應有宏觀統領、中觀具體、微觀可行的特點,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指導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
2 需求分析
校本課程開發應在辦學理念指導下進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對象是學生需求、地區需求和社會需求。學生需求屬教育的內部需求,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地區需求和社會需求是外部需求,是教育的外部功能。對學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學生知識需求和心理發展需求。知識需求是指學生對知識本身及獲取知識的方式、途徑等的需求和看法。心理發展需求是指學生健全心智、培養人格、走向成熟的內在願望和渴求。對學生需求的分橋,有利於「因材開發」。其次,校本課程開發並非「閉門造車」,摘自給自足,應當考慮地區需求和社會需求,考察.地區乃至社會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對人才和信息的需求狀況及特點,以期開發出既滿足學生需求又有利於地區和社會發展的樣本課程,只有這樣的校本課程,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可採用的方法有:問卷調查法、人才市場分析法、網路信息分析法、地區發展報告分析等。
3 資源評估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考慮學校的資源條件,以決定作何種程度的開發。這里的資源指信息資源、能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信息資源是以學校的教材和資料為核心,它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源頭活水和信息支持,對信息資源的評估,涉及信息渠道、信息貯存和信息效能。評估要求信息渠道多樣化、信息貯存豐富化、信息價值效能化,整個信息資源要處於不斷的交流和更新中,形成信息資源「優勝劣汰」的動態過程。能力資源是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校本課程開發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他們的能力狀況制約著校本課程開發的深度和價值。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專業素養、開拓意識、創新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評估方式通常是:先由教師自我評估,然後是學校評估;最後由專家組綜合審評。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現實學習能力和潛在學習能力。現實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已達到的學習能力現狀,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潛在學習能力是指通過課程更新,學生可能達到的能力狀況,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目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常由教師評估和學生自評構成。物質資源是指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可提供的場地、設施、設備與經費支持,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物質基礎。除了上述對學校的資源進行評估外,還要對社區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評估,以期在學校和社區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校本課程開發的資源環境。
4 優勢評價
當學校有條件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為了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有效地提高課程開發質量,還需進行優勢評價。學校優勢包括管理優勢、教師優勢和學生優勢。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離開了管理很難達到目的。管理優勢體現在學校管理理念的明晰化、管理風格的成熟化、管理手段的多樣化、管理結構的系統化。對學校管理的評價應先由師生提供反饋意見,由學校領導進行初評,然後由學校管理專家進行終評。目的是分析學校管理的優勢與不足,以期通過學校加強管理制度和機制建設,突出管理優勢。教師優勢表現為教師的專長、課程開發的技能技巧。根據教師的專長,可決定他們能有效地進行何種課程的開發;根據其開發的技能技巧,可決定他們適合哪些層次和環節的課程開發。學生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長期以來,該校學生已形成的群體優勢能力;二是學生的課程選擇能力和課程反饋能力,它使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而不是旁觀者和被動的接收者。學校明了自己的優勢,就可以揚長避短,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幼兒園課程論 幼兒園課程計劃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幼兒園課程的主要特點: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4、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他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成為其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也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基本的存在形式。 對幼兒來說,只有他們在活動中的學習,通過直接的經歷、感知和相互作用,他們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他們才能理解這種學習的價值。離開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生動的活動,幼兒園課程往往就缺乏了鮮活的生命力。所以,脫離了兒童的活動和直接經驗,教學就會變成記憶力的訓練。 5、潛在性 上述幼兒園課程的種種特點,決定了它與中小學課程的另一個不同點,即課程的潛在性或隱蔽性,即通過環境影響幼兒的的發展。有人甚至將其視為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Ⅲ 幼兒園課程論瑞吉歐教育體系中的方案活動具有哪些自身特點

瑞吉歐教育體系的方案活動特點: 1)計劃性和隨機性。馬拉古奇說過,我們是真的沒有計劃或課程,但是若說我們只依賴哪種令人羨慕的技巧,像臨時起意的課程,那也是不正確的,我們並不依賴機會,因為我們深信我們也可以期待某些我們尚未了解的事物。我們知道的是,與幼兒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確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確定和新事物。 2)整合性:主要包括兩方面,情感領域(情緒、態度、價值)與認知領域(理智的知識和能力)的整合以及相關學科在某一方案統領下的整合。 3)生成性:強調課程能超越事先的計劃性,誕生於即時的情景、突發的事件中,也可以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興趣、需要和提出的問題,適時向各種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延展。

Ⅳ 《幼兒園課程論》低結構化教學和高結構化教學有哪些區別

《幼兒園課程論》低結構化教學和高結構化教學區別: 1. 低結構化教學由兒童與教師共同確定學習的目標,高結構化教學的學習目標主要由教師預定; 2. 低結構化教學主要由兒童發起,高結構化教學主要由教師發起; 3. 低結構化教學活動的動機主要是兒童的需要,高結構化教學活動的動機主要是...教師的獎懲; 4. 低結構化教學強調活動的過程,高結構化教學強調活動的結果。

Ⅳ 幼兒園課程論 簡答題 低結構化教學和高結構化教學有哪些區別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啊,可以回答很長,不過差別就是 人才的培養方面。

Ⅵ 幼兒園課程論的特點

幼兒園課程的主要特點: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4、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周圍世界,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他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成為其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也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基本的存在形式。 對幼兒來說,只有他們在活動中的學習,通過直接的經歷、感知和相互作用,他們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他們才能理解這種學習的價值。離開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具體、生動的活動,幼兒園課程往往就缺乏了鮮活的生命力。所以,脫離了兒童的活動和直接經驗,教學就會變成記憶力的訓練。 5、潛在性 上述幼兒園課程的種種特點,決定了它與中小學課程的另一個不同點,即課程的潛在性或隱蔽性,即通過環境影響幼兒的的發展。有人甚至將其視為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