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教學設計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3-14 05:04:56

❶ 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龍家圈鄉小學教育精品、實現高位運行;為矯正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教法輕學法、重訓練輕反饋、重進度輕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我鄉工作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准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准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准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准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准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範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一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0篇,每篇字數不少於800字,鄉、校組織展覽、交流、評比。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後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將教導處抽查和組內自查結合起來,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4.提高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課後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具體策略: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5.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具體策略: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學科全面調研和重點學科調研相結合的常規調研製度,真正切實、全面地評價學生,評價老師。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本人的評價,如通過聽課、考評、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實施建議

1、各年級組和教師根據本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有效教學專題研究,廣泛學習,統一思想,加深對實施高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2、教導處、備課組及時制訂與高效教學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常規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高效運行,確保有效教學順利推進。

3、加強教學常規考核的力度。根據縣局下發的《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中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常規管理考核,堅持月檢查考核制度,嚴格考核,與獎勵掛鉤,認真向教師反饋考核情況,促進整改提高。

4、備課組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及活動方案,進一步優化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的水準。

來源:江西教師網

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高效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從以下幾步進行:

一、把握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就是「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學內容就成為教學設計首要做的工作。

1、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包括教師所教的學生和教材。教學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要以「學習需要分析」作為起點,所以就要對學情分析。學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一般特點、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是了解學生起點能力以及原有知識經驗。可以採用自然觀察法、書面材料分析法、談話法、調查研究法、測試法等方法以及交錯運用上述方法來掌握學生的學情,在此過程中一定要講究實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學生藉以獲得知識的中介和手段。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步來研究:

⑴學習課程標准

學習課程標準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學所教學科應秉持的教學理念,清楚它的目標與要求;了解本學科的編排體系和內容安排,明白學科特點和教學建議以及對課程開發和資源利用的要求。

⑵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要達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釀蜜一樣,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⑶獲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范圍很廣,教師能獲得教學指導書、參考書、配套練習冊、相關的關盤、課件、軟體包以及網上其他人開發的有關材料,都可以輔助教師把握教材內容。

⑷抓住教材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統攝性、概括性、能舉一反三、廣泛遷移的知識,即重點。學生難於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和復雜技能,即難點。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後繼學習最有影響的知識,即關鍵點。

⑸對教材精細加工

教材的精細加工涉及對教材的靈活處理,合理安排與進一步創造性使用。教材內容的靈活處理主要是從內容質量、內容深度、內容廣度方面對教材進行取捨;給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經驗性、活動性、練習性、擴展性的材料;從順序、時間、素材等方面對教材進行調整;從教材的知識性、情趣性、操作性進行加工。

3、確定三維目標

教學設計必須根據教學學科內容的特點來確立「三維目標」將它具體化並落實於教學活動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方面。

二、制定教學策略

可以從以下四步進行:

1、安排教學程序

在安排教學程序時,應按認識活動規律展開教學過程;按「課」的類型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來確定教學的步驟;按教學模式是講授式、討論式、發現式、範例式和自學式等模式來安排教學的程序。

2、組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種類較多,無論選擇和運用何種方法,都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本學科內容特點,教學活動的規律以及教與學的情況,重視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綜合運用和優勢互補,堅持啟發式的指導思想,注意靈活機智地運用教學方法,處理好細節的變化。

3、選擇組織形式

教學的組織形式就是用什麼形式或較為穩定的關系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與學。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藉助相關的輔助教學設備,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這樣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充分、自由和全面發展。

4、設計練習作業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最優化和減輕學生負擔時,告誡人們「不要取消作業」,而是要「從一道練習作業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這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全體性、適度性、啟發性、多樣性、診斷性和補救性的作業。

三、撰寫教案

作為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工作,教學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完善之後,教學設計最終要形成實踐性的教學文本----教案。

教案撰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學情調研、教法改進、實踐反思上。

來源:江西教師網

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備好課寫好教案的基礎,更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體現教師自身教學特色和風格的重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下面就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看法,與老師們共同切磋。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❷ 4.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包括什麼內容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書面體現,是教師綜合主客觀情況進行教學藝術處理的結晶,是教師內進行課堂教學的容依據,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

我們總結優秀教師教案的特徵可以發現,一份好的教案,必須符合教學實際,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做到前後銜接,邏輯嚴密,必須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必須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當前,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

1.研究課程標准。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特別是要認真鑽研教科書,理清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各維目標在教科書中的具體體現,准確理解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關鍵,制定切實可行的三維目標。

❸ 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與以往有何不同

我們應對體育新課程體育課教學設計建立在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標准基礎上,在容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體現「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基本設計理念有正確的理解,在掌握常規教學設計的基礎之上,認真貫徹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並且貫徹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去。 本課程從「新課程理念」入手,讓老師們明確新課程理念的基本內容;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的要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如何設計教學評價和選擇教學媒體;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採用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有效的教學等。本課程突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採用講座、案例分析、教師互動對話、教學課例展示與評析等教學形式,其目標是提升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科學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設計方法,了解應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明確不同評價的作用與意義,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❹ 什麼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第一,教學設計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過程,是能夠充分體現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文本",而不僅僅是靜態的、物化的"作品"。
在傳統的觀念里,教學設計與寫教案是可以畫等號的。我以為這是把教學設計這樣豐富的一個概念簡單化、片面化了。教案是教學之前備課的物化產品,它規定了即將要進行的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組織方式,有的甚至把課堂上發生的一切都預設好了。這樣的教案,是一種封閉的東西,它獨立於整個教學過程之外。封閉的東西容易走向僵化。再加上學校管理方式和對教師評價的不科學,寫教案已經成了教師的累贅。寫教案本來是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創造性勞動是難以用量化的指標評價的,但是,有些地區有些學校,看一個教師教學專業水平的高低,就是看他寫的教案;看教案不看別的,而是看格式規范不規范,字跡清楚不清楚,最重要的是字數達不達標,比如有的地方規定每篇教案至少要1000字。這樣的評價是荒唐的,但就是這樣荒唐的評價某些學校大行其道。這樣評價的唯一結果,就是教案越來越流於形式、越來越僵化、越來越與實際的課堂教學無關。難怪有的老師說:"你若問,中小學教師的工作中哪樣最累?我可以告訴你『寫教案最累『。你若問,影響教師適應課改、影響教師提高課改水平的最大阻力是什麼?我還可以告訴你是『寫教案『。"
我們說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過程,就是要把陷入封閉的死胡同的教案拯救出來,把教師創造性突顯出來。因為,把教學設計看作一個過程,那麼我們的眼光就不能僅僅盯住物化的、死的教案,而是要把教學看作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等一連串的動態過程,要看到在這個整個過程中老師的創造性勞動,惟其如此,我們才可能真正理解教學,理解教育。
說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還意味著,一個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材料中的老師,在大學時期,教學設計對他來說是一個學術概念,與他精神生活沒有什麼關聯。當教師之後,學術意義上的教學設計變成了活生生的實踐,教學設計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與他的創造勞動聯系在了一起,這時的教學設計對於他來說,就有了豐富的意義。他開始賦予教學設計新的意義,而新的意義又將促使他不斷發現問題,充滿困惑。一個優秀的教師,他的教學設計就是這樣永遠走在充滿困惑的旅途上。材料中的老師說,教案是下課之後才完成的故事。實際上,教案或者說教學設計,是一個教師永遠在創作但總是無法結尾的作品。
第二,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個體的"教育哲學"覺醒、校正、豐富的過程。
很多人以為,教學設計或者寫教案是技術性的東西,與教育哲學沒有關系。
很多人以為,教育哲學是教育理論工作者的話題,與一線的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沒有關系。
這是極大的誤解。沒有什麼教學活動不是在相應的教育哲學的指導下進行,沒有什麼教學活動不體現一定的教育哲學,有時只不過是教師自己沒有意識到到而已。
如果把探討教育哲學問題看作理論工作者的專利,那麼教育哲學就離我們很遠,很抽象。
但是,教育哲學不只是在書齋里,它鮮活、生動地存在於千萬個課堂中,存在每個教師的教學細節中。可以這么說,每個教師都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教育哲學,我們可以稱之為"個體教育哲學"或者"實踐教育哲學",它是植根於你的內心、並內化為你的教育行動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論。有人把教師接收的教育理論分為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所採納的教育理論,前者是老師口頭上說的東西,有時是迫於外在形勢不得不說的東西;後者是真正被教師用於指導教育教育活動的東西,可能教師自己都還沒有意識到,教師的個體教育哲學指的就是後面這一種。它充滿著濃郁的教學實踐土地上的"田野"色彩。
教學設計,就是要促使老師認識到自己個體的教育哲學,讓這些沉睡的教育信念覺醒,並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它、驗證它、校正它、豐富它。

❺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應具備哪些基本特徵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 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 ,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l。教學背景。教學背景分析是教學的起點。教學關注教師、學生、內容和環境等,那麼,教學背景分析也要從這幾方面去呈現在教學前的實際狀況

❻ 新課程理念下怎樣撰寫與教學設計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設計,即在《課程標准》思想的指導下,在新課程改革培養目標、實施原則和評價體系的指導下,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在分析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分析學生實際,分析教學環境與資源的基礎上,完成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實施教學評價,編寫教學計劃。值此,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強調學生情感與心理需求,強調學生的個性差異,強調課堂的學生活動主體,強調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強調留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所以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一切從學生學習需要出發,以促進學生「怎樣有效地學」為主要思考坐標,重點解決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採用什麼方式學」等問題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帶著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去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對此,我們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自覺破過去「教師即知識權威」的「師本角色」,立「師生平等互助學習」的「生本角色」,並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得以充分體現,這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角色的基本要求。
如何制定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設計呢?「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設計也是如此,它有基本格式,但無固定不變的模式,即在借鑒別人優秀教學設計的同時,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做好教學設計這項最基本的、也是最為常規而又最重要的工作,如為每一篇教學設計提煉出一個符合一定教育理念或法則,且教法個性鮮明、語言精煉的主標題,並具有「設計理念」、「教學分析」、「設計思路」、「教學准備」、「教學流程」、「教學反思」等基本構建,教學過程中有適當的學情預測和某一教學環節設計說明等,如此,定會使該教學設計具有更強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新課程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教學設計作為教師對新課程實施的設想、計劃、方案,是教師將教育理念付諸實踐的起點,是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的界面。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樹立「為了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觀念,教學設計要有時代性、挑戰性,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要融入教師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實施新課程,一定要走好這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那麼,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呢?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的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依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整合心理、道理、法律、國情的內容,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一定要放在全課、單元、全書,甚至總體教學目標中思考,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具有地區特色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以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教學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教學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三到五個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的空間,給學生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教學情境和探討活動。只有創設出恰當的活動和情境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中有所感悟,達成教學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活動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教學內容和主題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創造留有空間;三是活動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些什麼、教師可以做些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等;四是注重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教學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課堂教學設計精緻並緊扣主題,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但遺憾的是,在平時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很多老師並不注重這樣的反思,課備好即止,上過即忘,以致自身能力提升得很慢,收獲很少,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特別強調這一要求。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要自覺加強現代課程理論的學習,自覺進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探索,腳踏實地地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使每堂課真正做到有備無患,使所有學生都能創造性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真正達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

❼ 初中生物新課程的創新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如何體現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一線骨幹教師、專家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掌握這些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有意識的使用,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體現生物新課程的理念。一、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即要求我們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關注全體,因材施教。二、倡導探究性學習倡導探究性學習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討論。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課堂上應做到三不講即學生會的不講,不是重點的不講,過於難的不講。到底學生哪些會,哪些不會呢?針對這一問題,我把課堂分成了兩部分先是預習課,然後是點撥課。那麼具體怎樣來上這兩部分課呢?首先在上課開始,老師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問題情境的提出要有針對性,要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過程變成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然後結合老師設計的自學提綱,認真閱讀課本找出自己能解決的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有針對的討論、分析解決相關的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的得到提高。學生預習完成後不能解決的問題反饋上來,老師針對這些問題來進行點撥引導。在老師點撥過程中要充分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存在的疑難點,對同一問題認識有爭議時,可以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後由大家評判比較,從中選出最優的答案。這樣通過比較、鑒別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解決後及時的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檢測學生理解掌握的情況,對於檢測中暴露出的問題再進行矯正點撥,以確保每節課都能做到堂堂清。 倡導探究性合作學習,可從以下幾個模式進行: 1、自主建構式激勵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自主參與,個性發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形成自主體驗、自主探究、自主實踐的品質,其間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設計者、支持者和促進者。如《生態系統》一節,設計為採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原則,以學生自主建構的方法實施學習。教師列出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結構的知識主線和提綱要求,提出一些問題來創設情境,採用學生獨立看書、看教師提供的多媒體課件和素材等自主探索的方式,由學生自主建構本節知識,整理知識結構,然後學生交流學習所得,形成共識,使大部分學生對此內容又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於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交流中學生之間出現了差異和水平的高低,教師及時誘導學生反思,點撥精講,使他們找到了知識和方法的不足,這樣學生從同伴中還獲得了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啟迪,這比教師的簡單說教更具有效性,2、合作互動式合作是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的、需要學習和養成的生存本領,合作學習是我國課改中大力倡導的現代學習方式之一,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通過不同基礎學生之間有明確責任分工的合作、互助,形成知識、思維和能力上的互補,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動腦、動手、動口,在集體學習中積極主動的與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獲得相關知識,形成合作的理念,鍛煉了合作的能力,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如「細胞的分化」、 「生殖的類型」、「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生物的變異」等內容的教學均可採用此種方式進行。3、模擬體驗式以生物科學發現史的學習來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在學習生物科學史中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體會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假設問題的「答案」、考慮從哪些途徑去解決問題,如何進行合理推理的,也使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同時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以此漸漸地培養探究的態度、方法和思維的品質。學生通過模擬體驗式的探究獲得的知識,可以理解的更透徹,掌握的更扎實,更容易在新的情景中去運用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些還以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踐證明的確是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

❽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如何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設計是我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個設計,有一個設計就會使我們做的更加主動。單元設計,首先什麼是單元,比如說一章,比如說一個模塊,比如一個模塊里的一塊面,比如說一元二次方程這章,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完整的內容來進行設計。當然,也可以做跨章節的內容的教學設計。比如說一次函數,我們可以把一次函數這章分為三塊,一塊是平面直角坐標系,函數知識初步,一塊是一次函數的知識,第三塊是反比例函數的內容。函數知識是初中的一個重點,怎麼樣對這些進行教學設計,我們有一個整體的思考非常重要。另外,老師應該能夠關注關於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單元教學設計。比如計算,我們就可以考慮一下,作為一個計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級里,怎麼樣進行設計。使得我們的學生從小學的水平,能夠有一個明顯的提升。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計算能力的,在課程中有哪些載體。然後在這些載體中,應該如何幫助學生提升他的計算能力。所以我想這樣的一些思考,都是單元教學的設計的很重要的內容,與我們傳統單元的教學設計的內容,需要開拓一點,視野開拓一點。在單元教學設計,有一個,或者有兩個核心的主題詞,第一個是整體,第二個是效率。我覺得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會使你知道在什麼時候,我講到什麼程度,我後面還會對這件事情有所解釋的。當然現在對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考范圍還是更大一些。比如對有一些概念,比如說弧度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對他有一個單元的思考。因為絕不是說講弧度的定義的時候,才會涉及到弧度。只能這樣就無法向學生解釋清楚為什麼加人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們應該以一個整體的觀點來思考我們整體的教學。這樣會提高教學效率。二.單元教學設計的含義單元教學設計:對教材中的章或單元等相對完整、綜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一課時教學設計:對適合在一節課內實施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三.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1)以單元或章為單位,體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2)體現單元學習的完整性 (3)體現單元學習的層次性 (4)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主導、學生探究相結合 (5)注重單元內容的綜合運用 (6)提供評價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進行單元教學設計(1)基本結構框架 (2)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本學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裡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4.學生分析:習慣、態度、對學過內容的掌握 5.教材分析(1)教材分了17個學時講授,2個學時復習,寫出具體課時安排(2)可能遇到問題 6.教學設計的一些問題(1)什麼內容以教授為主(2)如何利用學過的知識(3)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符號語言梳理學過內容(4)讓學生總結一些好的案例:比較不同語言表述同一對象(5)如何提示學生「實數和二次根式」在後面學習中的作用(6)「實數和二次根式」將伴隨學生經歷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的過渡,在教學設計中關注以下問題:①學生的學習習慣;②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③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的內容 7.教學反思、總結(1)收集一些教學案例(2)與自己教學比較(3)完成一個總結(4)修訂自己的教學設計

❾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做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設計創新

在新課程理念下,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環境的設計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努力體現對學生品德、智力、體力、情感、態度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努力體現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一、教學環境設計的意義及其特點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環境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它以特有的影響力干預著教學活動的進程,系統地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教學環境之所以能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由其兩個特點決定的:第一,教學環境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專門設計和組織的一種特殊環境;第二,教學環境可以及時調節控制,使教學環境向著有利於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方向發展。 二、課堂教學與外部環境的協調 外部環境即「大環境」,它包括國家政治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大眾生活環境和民族心理環境。外部環境是影響學校課堂教學的「大氣候」,課堂教學應與外部環境相協調。例如國家和社會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在這種大環境下,課堂教學就應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方向努力,努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努力提高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創設問題情境,嘗試探究式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觀察和動手實踐機會,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使理論和實際密切相聯。例如針對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教學中結合相關教學內容,聯系實際,組織學生討論發言,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結合艾滋病、吸毒等社會不良現象,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從知識上使學生明白它們對人體的危害,再從道德情感上教育學生遠離艾滋病和毒品。 三、課堂教學內部環境的設計 內部環境是指與課堂教學直接相關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內部環境對個人素質的發展水平和質量起著重要作用。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的內部環境,無論對於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學習情境的設計 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教學情境設計。 (1)創設真實情境,使學生在該情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政治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社會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另一方面,可以在室內藉助表演、模擬、故事、電腦媒體等多種手段聯系重大時事政治、社會生產生活、學生自身實際創設真實情境。例如,通過角色扮演多媒體演示,調查身邊與環境有關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對於學生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結合實踐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對探究性實踐活動的觀察和分析,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疑問,並進一步去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最新要求,對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如,我們在非正式購物場合中,往往不會向銷售者索要發票,更不要說索要稅務發票。從購物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出發,發現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購物是否需要發票」這一問題的思考。 第三,通過比較分析,創設問題情境。如在學習「一般違法與犯罪的異同」時,選用與教材相似的案例,以案說法,在學生熱烈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尋找正確結論,從而達到教育學生要「防微杜漸」,自覺守法之目的。 (3)創設協作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該情境中進行知識意義的建構。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並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討論一個問題,各抒己見,共同進行意義建構;也可以將不同的討論題分配給各小組,首先在小組內進行協商、辯論,然後全班共同探討和交流。通過這種協作學習環境,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物質環境的選擇和設計 課堂教學環境中的物質環境包括班級的空氣、溫度、光線、聲音、顏色、氣味以及各種教學設施和座位編排方式。除應保持教室內空氣新鮮、清潔及教學設施擺放合理之外,在條件允許時,應優化師生的身體活動環境,改變目前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擴大學生身體活動的范圍,使他們能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范圍內進行交流和實踐活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選擇機會、發揮主動性的機會、發展和提高自己才能的機會。 3、心理環境的設計 心理環境是由學校的校風、班風、學風、課堂教學氣氛、師生人際關系等環境因素構成一種無形的特殊環境,它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對師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創設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環境,是心理環境創設的途徑之一。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環境的創建主要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設計。 第一,優化教學班級的心理環境,使師生、生生之間在一種理解性相互交流活動中,形成一個和諧、默契的互動式的教學環境。如允許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並在課堂上展開爭論,有利於建立民主的課堂氛圍,保持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要求每位教師要善於營造這樣一種環境,師生平等地一起進行探究、共同發展,教師面對學生學習中的困難,要提供指導,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要有針對地及時調控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環境,在和諧、默契的互動式教學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有效的精心組織,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節奏的控制和引導,以及在教學活動中善於捕捉各種反饋信息,據此適時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