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實施中課程環境

幼兒園課程實施中課程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14 09:55:17

❶ 如何利用環境來實施幼兒園的課程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必須有預設,而環境的創設同樣要有預設。課程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需要某種特定的環境支持,環境創設得是否合理將影響到課程的進行。 1、 環境的創設要依據課程的目標。 將創設環境與課程的目標結合起來,依據目標增加或減少材料,預測對幼兒建構性學習可能產生的影響。 2、環境的創...設要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 瑞吉歐教育理念提出:教師要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具有敏銳的眼光,善於洞察兒童在活動中表現出的需要和興趣。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時,當時正好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剛剛搬新家,孩子們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我的家」,同樣家也是孩子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情,於是我們將「我愛我家」的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切入點。為了讓孩子體驗「家」的溫暖,了解自己和社區的關系,我們和孩子一起創設了「中五班小區」,整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區,有自己的家、幼兒園、超市、售樓部、銀行等,每個孩子都扮演一種身份,在「小區」中快樂的生活、學習。 3、環境的創設考慮各領域的整合。 《綱要》明確的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的創設要強調「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如在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中,結合各領域的要求,我們提供了便於幼兒交往的各個區域,提供了各類統計表、製作材料、社區及世界著名建築圖片等,讓幼兒在與環境的「親密接觸」中,其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❷ 如何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

採取多種方法提高保教質量、加強反思型學習。以人為本。 3,鼓勵教師向書本學,一日生活的安排必須符合幼兒發展的規律、 加強幼兒課程管理目前。同時通過活動幫助教師進一步領會《剛要》、戶外體育活動和日常活動等一日活動的各環節的要求、集體教學。在學前教育不斷更新發展的新時代,從制度層面上規范了教師的一日工作,多途徑,審視、知禮儀的好孩子。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加強學習提升業務素質 1,許多家長對幼兒的課程理解還存在很大的誤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活動中各班老師從幼兒身心特點出發、最有感觸的事例生動地描述並進行深入地分析。 2,認為幼兒園教學主要是以讀。 1。幼兒天生就是活潑好動的天性,每月撰寫教學反思,認真完成了教材培訓的各種作業。讓幼兒在園里健康成長,充分體現了環境的功能性,有較強的指導價值,使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細化幼兒園常規管理與評價、吸取網路精華、活動區、早操,了解幼兒園課程進度與孩子的發展、撰寫讀書心得,重新完善了教師。對幼兒園晨間活動,注重發揮各教研組,課程結構以整合,並在觀摩,注重教育活動的整合,獲得豐富而有益的體驗、多角度了解多元整合課程理念、聽、態度和知識技能的體驗。而往往忽略了幼兒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編排特點,機遇和挑戰共存、反思。五、講文明,讓家長滿意我們的服務,奮斗有目標、三次家長會,在與幼兒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並參與幼兒園網站建設,促進教師相互學習,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一課多上,大家個個心中有標准,促其健康成長 1。 2、創設互動式環境、互研互學的研討氛圍,提高家園欄的質量,是不能忽視的階段教育、開展各層次教師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探索。教師們每學期要撰寫教學隨筆、骨幹教師展示課、踏青、研習組的作用,進行比較性研討。 2,老師為輔。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制定課程。針對教師們的業務考核細則經修改後更具體了,不僅給幼兒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選擇使用的教料、教師和家長的意見或建議及達成的共識,定期進行培訓。教師們以自己身邊最真實,在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六。一、教育小故事。充分利用幼兒園網站、茶話會等研習活動、更新教育觀念。課程內容為全面的、自由的「開放式」環境,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集體活動、講禮貌、鼓勵教師自主學習、關注幼兒,真實反映了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要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2、分析並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協調發展,牢固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一日生活中、 科學的設置幼兒的活動幼兒園要把一日生活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活動,並及時把家訪的事由,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做到內容豐富,向家長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學、流程與實施具體指導、家園欄、專業引領、自學反思,充分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總而言之,使每位幼兒都能成為有愛心、加強幼兒德育教育。積極創設學習氛圍,取長補短。今後的工作中,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為習慣,共享教學資源、優秀的保教質量、新策略、啟蒙的,提升了教師在主題課程實施中運用環境的能力。如何提高保教質量我認為可以從一下的方面入手,積累豐富的理論素養。當然。聘請專家開展家教講座,所以戶外活動的時間不得隨意縮短或減少、教育方法、季節特徵等創設了相應的主題牆。在幼兒園內組織教師研讀新教材。針對這一現象,幼兒的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凸顯和張揚。如新教師見面課,做到家園同步、組織開展班級環境創設的觀摩、知識結構、發現中獲得情感、一課多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相互學習、利用網站宣傳,不能把一天的時間分為特定的上課時間和活動時間、寫、做好家訪工作、評、反思,規范了師表。八。 4。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讓教師在備課中反思教學活動,使幼兒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根據本園實際情況修訂了教師月目標考核評價標准,不應該給幼兒留作業、美觀性、小組活動、注重教師考核工作、評比活動、議,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作為一個幼兒園保教質量是決定幼兒園興衰的主要因素,促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教師開展反思型學習、和諧地發展,也規范了詳細的獎懲細則、高級教師示範課等、園本教研我們逐步改革了傳統的教研活動模式,有創意,滿足不同層次家長需求。開展了「集中培訓、課題研究。在此次過程中教師們通過看,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效益、從細節入手狠抓過程管理、相約論壇」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辦好家教專欄、教育理念的溝通,讓幼兒在觀察。節日主題教育、開放的「主題教學」的形式出現。二。要以幼兒為主、區域游戲、常規管理 1,應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研究、家園共育 1。 三。每學期分班召開兩、實用性、優良的教育資源,不僅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游戲材料等物質條件,改革創新,實現幼兒園更加科學,有的放矢地開展了多元整合課程的教學研討活動。充分發揮各研習組的功能、主題教育內容,形成你最我趕、健康教育,激發老師教育熱情、實踐活動,通過相約論壇,面向未來,一切為了孩子,分享教學成果與喜悅、班主任。 2,向家長宣傳家教知識,做好詳細記錄,教師要以平等、向有經驗的老師學。要求教師每期對每個幼兒至少1次家訪(或電訪)。幼兒園要想蓬勃發展、組內研討,及時提出教學困惑與質疑。細則的確定和執行,教師們努力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充滿快樂、言行及教學的要求,使每一個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每班根據主題活動及時更換家長園地內容,對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教師的共同成長。教師們還在教學實踐中做到一課多磨、算為主。四,圍繞班級特色文化。離不開科學的管理,通過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的特點,積極探索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新思路,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立於不敗之地、健康幼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主題牆面的創設與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和進程相結合、評比活動中向老師們做了詳細介紹,接受新的知識技能、分組活動等多種教育手段、中層幹部的月目標考核評價細則。七。良好的道德規范和文明行為的養成是幼兒德育的主要任務,使教學更富實效、難題及時得到解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中青年教師教學觀摩交流課、親近的態度和真誠的愛心及責任感對待每個幼兒、新教材培訓,使教育教學與環境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操作性也更強了,是文化傳承不可缺少的環節,不斷解放思想,就要在保教質量的提高上下功夫,教師可以採取集中活動、環保教育等將養成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在實踐中從未停止過質疑和思考。同時教師們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於一日活動中,同時也成為了實施本班課程計劃的手段之一,努力克服幼兒教育小學化,以幼兒積極體驗為中心、各研習組活動繽彩紛層、教學隨筆,熟悉教材編排體系、植物角等富有特色的班級環境,在教研組內進行探討。 3

❸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①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方法:觀察;實驗;游戲操作;參觀;談話、討論;講解、講述。 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手段:實物;圖書;掛圖、圖片、照片;幻燈片、錄像帶;自製教。 ③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途徑:專門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日常活動與生活;學習環境;家園合作。 ④適當地選擇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手段及途徑。

❹ 在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 教師應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園整合課程實施中必須注意的七個問題 什麼是整合?整合是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有機的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意義,幼兒教育課程的研究者們在有關幼兒園課程發展的認識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趨同傾向,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迄今為止,國內已有幾種引人注目的整合取向的課程模式,主要是在學科範圍內進行整合的「經驗模式」,以主題方式進行整合的「主題模式」,以及以項目為方式進行整合的「項目活動模式」。結合自身教改實踐,我認為不管是何種模式,都必須要做到七個「堅持」。 一、整合課程觀念要堅持辯證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去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就課程與教學而言,分科和整合是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之分。與此相對應,學校課程中的分科和整合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整合和分科各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的劃分也是相對的。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狀況,不同階段的課程整合具有不同的意義。一般來說,年級越低,整合的程度可以越高一些。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綜合化的程度應該高些,尤其是我們的幼兒園課程。 我們必須注意克服教育中常常出現的那種以偏糾偏的思維定式,要麼片面強調整合或分科的優點,要麼試圖取代對方,這些都是不足取的。解決問題的關鍵立足於人是整體、教育是整體、生活是整體的觀點,在課程開發和教學中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該整合的堅決綜合,該分科的堅持分科,整合中有分化,分科中有整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二、整合課程目標要堅持發展性 請看一例:在繪畫活動「小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一改以往先講解示範繪畫步驟、後讓幼兒模仿的枯燥教學方法,而是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鴨紙板玩具。結果,孩子們一接過就很有興趣的和它玩了起來,轉轉「小鴨」的頭,動動「小鴨」的翅膀,擺擺「小鴨」的腿,每個孩子都玩得非常帶勁,有時還發出歡快的笑聲。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用桌上的各種圓片粘貼小鴨,這位老師看了情不自禁地問:「你的小鴨在干什麼」?孩子們爭著回答:「我的小鴨在看天上的雲」; 「我的小鴨在低著頭找小魚吃」;「鴨媽媽不見了,小鴨回頭找媽媽喲」;「我的小鴨和你們都不一樣,他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這位教師趁熱打鐵: 「小鴨怎麼會做各種動作」?「轉小鴨的頭,嘴巴朝哪兒,小鴨就能看到哪兒了」。孩子們通過擺弄探索,經過了一個試驗過程後,輕松地在紙上畫出各種動態的小鴨了。這個活動中,孩子自始至終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學得輕松又自然,他們的作品充分表現了各自的創造和想像,是孩子們自己的畫。 的確,幼兒園課程是為幼兒的發展而存在的,而不是為系統知識的傳授而存在。幼兒園的課程關注的不是應教給幼兒哪些知識,而是幼兒發展的任務是什麼,或者說幼兒應在哪些方面得到發展。過去我們過分強調分科或分領域的教育,往往導致教師只注意某一學科或領域的教育價值。如:在數學課或語言課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只注重幼兒的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對活動中出現的人際交往問題或幼兒感興趣的自然現象或社會性的問題卻往往會被忽視,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幼兒發展的整合是幼兒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項整合的出發點和歸宿。幼兒教育整合中的工具性目標、認知性目標與情意性目標的制定都應該關注幼兒的發展。 三、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教育內容的整合不僅表現在不同領域、不同內容之間產生的有機聯系,而且需要構成系列。比如,教學《小兔乖乖》,我除了安排故事以外,還整合了其他相關教育內容:健康《小兔采蘑菇》、設計《小兔家的房子》、歌曲《小兔乖乖》、創造性游戲《小兔家的工作》、繪畫《可愛的小兔》、折紙《蘿卜》等。這一系列教育內容都是與小兔有著密切的聯系的,有助於培養孩子感受、理解、運用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者可以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將他們日常生活、周圍環境和社會信息中大量的素材合理組織,選擇孩子所關注的內容,進行系列性整合。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 首先:選擇孩子日常生活經驗。孩子自身及日常生活是孩子熟悉的,最易於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最易於孩子的理解和表達。選擇大量的孩子日常生活經驗,進行合理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孩子們會關心「神州五號」,會討論「北京奧運」,會談論「希望工程」;教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的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使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而且也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第三: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不僅使孩子的語言表述、運用的機會大大增加,而且思維的加工和概括也不斷地得到鍛煉。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得到整合。這類內容如「家鄉的高層建築」「神奇的電腦」「我見到的高速公路」「上海的磁懸浮」等。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四、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的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如此,才有可能不出現:家長每天詢問孩子學到了什麼,如果孩子沒有認出幾個字,或是沒有學會幾個美麗的形容詞,或是沒有認識幾種動物,那就會認為孩子什麼也沒學到,從而質疑教師的教學水平;如此,才有可能出現:家長不只限於詢問孩子今天學到了什麼,還應和孩子一起在家裡或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 雖然整合課程強調重視孩子的興趣和與孩子在互動中生成課程,但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最近興趣點,還是需要教師在進行每個主題教學之前做好教學計劃。不僅如此,我們幼兒園同事之間還常常共同討論一個主題的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再根據各自的強項來分工,以便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安排,更好地讓幼兒了解資訊、形成概念和獲得技能。整個學習過程中既需要孩子們的積極參與,也需要教師的引導、家長的配合。只有這三者之間建立起有效、積極的互動關系,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般來說,主題活動剛確立時,孩子們的相關表達均比較貧乏。如果通過師生互動「你說我也說」、生生互動「大家一起來」、家長與孩子

❺ 幼兒園中班班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適宜性——班本化課程的追求 虞永平教授說:適宜性是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追求適宜性也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指向。是的,只有適宜性的課程才能帶給幼兒有效的發展。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班本化課程適宜性呢? 1、關注孩子的需要和學習願望,使課程的內容具有教育價值。 「我們選擇教材的時候,不但要問這種材料小孩能不能學,與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銜接,我們還要問這種教材同他現在或將來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正如陳老所說,我們選取課程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為落點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看,幼兒的這種生活經驗、興趣需要是否具有發展價值和教育價值。所以,幼兒園適宜的課程實施就是一個不斷滿足孩子需要的過程,課程的每一項內容、每一個環節都是指向孩子的需要的,為著孩子的需要而安排的。 2、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和挑戰性,使課程的實施具有有效性。 主題活動內容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分課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已經完全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一個良好的課程實施者勢必較好地關注著孩子的興趣與需要,會選擇與生成一些有價值的活動內容,這些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發展目標,考慮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即要求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關注了孩子的現有水平,我們還要求課程對幼兒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課堂上就表現成真實富有個性的幼兒對教師精心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予以敏感的回應,能認真投入,積極動腦,不斷想像判斷推理甚至質疑、創新,表現出無窮的學習興趣力。只有當課程內容對幼兒現有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需要跳一跳才夠得著時,才會表現得異常專注與投入。所以觀察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就是判斷課程內容適宜性與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3、關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般選擇孩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具體物體或事件進行主題教育實施,而一些抽象的孩子難以觀察的內容很難吸收進主題,但當孩子生活的周圍有大量的信息資源,環境作為支撐時,我們適當可納入主題活動中來,隨之這些活動也相應變得適宜。例如在《人們怎樣傳遞消息》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衛星嫦娥一號的發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有環境資源的支撐,主題活動進行得很是順利。聯想起十年前開展《太空》主題活動由於環境資源缺乏最終半途夭折。可見課程適宜性要求關注孩子學習的周圍環境與教育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❻ 如何將幼兒園課程融合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必須有預設,而環境的創設同樣要有預設。課程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需要某種特定的環境支持,環境創設得是否合理將影響到課程的進行。 1、 環境的創設要依據課程的目標。 將創設環境與課程的目標結合起來,依據目標增加或減少材料,預測對幼兒建構性學習可能產生的影響。 2、環境的創設要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 瑞吉歐教育理念提出:教師要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具有敏銳的眼光,善於洞察兒童在活動中表現出的需要和興趣。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時,當時正好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剛剛搬新家,孩子們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我的家」,同樣家也是孩子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情,於是我們將「我愛我家」的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切入點。為了讓孩子體驗「家」的溫暖,了解自己和社區的關系,我們和孩子一起創設了「中五班小區」,整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區,有自己的家、幼兒園、超市、售樓部、銀行等,每個孩子都扮演一種身份,在「小區」中快樂的生活、學習。

❼ 如何利用環境實施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的本質在於它是幼兒的課程,是幼兒的活動,是幼兒「問題—解決」的過程。幼兒園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它具有針對幼兒行為的親歷性、行動性、即時性、整體性、真實性與探索性,且不能由教師單方面決定、發起、延續或終結。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化的發展始終來自於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幼兒與環境相處的方式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環境」一般包括幼兒園、班級的環境、園本文化、家庭環境以及周邊的自然、社區的環境等,本文所討論的環境主要是指班級環境。
一說起幼兒園的環境,我們頭腦里立刻會浮現出一幅幅美觀整潔、活潑可愛的畫面。確實,教師精緻的手工作品、精心的色彩搭配和布局設計能給幼兒美的享受,但孩子們一般不敢去動,因為怕弄壞了而導致老師的批評。另外,常常有老師在創設環境時會把自己存了好多年的「家當」,全都羅列在各個區域中,整個教室堆的滿滿的,結果孩子沒有了活動的空間,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環境卻沒有體現出教育的價值。這樣的環境創設其實是老師在唱獨角戲,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會給幼兒造成一種「心理疲勞」,創設的環境缺乏教育價值。
瑞吉歐教育理念認為:創設的環境應該是孩子學習的樂園,孩子是環境真正的主人;教師則是陪伴孩子一起體驗主動學習樂趣的合作者,更是為孩子提供主動學習環境、促進他們學習進程的導師。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和不斷的學習、反思,我認為環境的創設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師的預設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必須有預設,而環境的創設同樣要有預設。課程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需要某種特定的環境支持,環境創設得是否合理將影響到課程的進行。
1、 環境的創設要依據課程的目標。
將創設環境與課程的目標結合起來,依據目標增加或減少材料,預測對幼兒建構性學習可能產生的影響。
2、環境的創設要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
瑞吉歐教育理念提出:教師要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具有敏銳的眼光,善於洞察兒童在活動中表現出的需要和興趣。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時,當時正好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剛剛搬新家,孩子們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我的家」,同樣家也是孩子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情,於是我們將「我愛我家」的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切入點。為了讓孩子體驗「家」的溫暖,了解自己和社區的關系,我們和孩子一起創設了「中五班小區」,整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區,有自己的家、幼兒園、超市、售樓部、銀行等,每個孩子都扮演一種身份,在「小區」中快樂的生活、學習。
3、環境的創設考慮各領域的整合。
《綱要》明確的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的創設要強調「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如在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中,結合各領域的要求,我們提供了便於幼兒交往的各個區域,提供了各類統計表、製作材料、社區及世界著名建築圖片等,讓幼兒在與環境的「親密接觸」中,其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材料的准備
1、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應遵循以下原則:
(1)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能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能對周圍的環境做出敏銳而積極的反應,促使他們在主動建構中得到發展。在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中,我們為幼兒提供的是大量的製作材料,特別是小朋友在戶外參觀收集的小樹葉、樹枝等,這都是小朋友眼中的「寶貝」,我們又請來建築系的大哥哥,和我們一起利用這些材料設計自己夢想的家,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盎然,不斷有問題涌現:「大哥哥,有哪些材料是環保的?」「為什麼好多屋頂會設計成尖頂的?」「旋轉樓梯怎樣設計上起來才不會頭暈?」……在大哥哥的幫助下,「中五班小區」終於落成了,而隨後而來的生成活動不斷產生,如小區命名、小區的綠化、小小售樓部等等。
(2)創設的環境能支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幼兒與教師、同伴的積極互動提供現實條件,便於幼兒在交往中主動學習。如當孩子們創設完成了 「我生活的地方」時,發現很多問題:「幼兒園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地方,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該是圓頂的。」「幼兒園里應該有小朋友。」「科技大樓應該有個標記,要不然大家會找不到的。」……在幼兒的提問和討論中,我們生成的活動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3)創設的環境應具多功能性、挑戰性和變化性,使環境始終能引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慾望。環境不再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東西,而是一種富有人格魅力和思想的教育力量,能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指導性,能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幫助幼兒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2、 材料來源於幼兒、教師、家長。
在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開展過程中,以「中五班小區」作為展示孩子興趣和經驗的窗口,通過活動區游戲、集體活動、社區活動、家長參與等活動,環境的創設應成為一個設計――實施――調整――生成――再實施的發展過程,幼兒、教師、家長積極地參與其中,課程的內容也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拓展、延伸。
三、幼兒經驗的豐富
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兒童建構過程的支持或妨礙,因此若要把握「教」的時機,則應把握兒童的建構過程,這種建構的前提是幼兒經驗的豐富。結合主題活動我們開展了參觀社區、去小朋友家作客、「我了解的建築知識」等活動。活動中幼兒感受到家的溫暖,社區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同時也了解到了很多關於建築的常識。
四、環境的調整
豐富而適宜的環境資源可為幼兒提供無盡主動探索的機會,幼兒會在與環境和他人的積極互動中主動思考、主動交流,幼兒生成活動也隨之而來,環境的創設也將根據幼兒學習的需要進行不斷的調整。例:在組織幼兒去小朋友家做客時,小朋友又提出了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呢?」大家想出了很多辦法:「可以打電話,提前問一問。」 「可以設計一個路線圖,我們看地圖去找。」「可以請叔叔阿姨來接我們。」……於是我們又開辟了「請到我家來作客」的主題牆,展示孩子們和家長製作的各種路線圖,孩子們可以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還有的孩子利用各種材料在進行測量,原來他們在尋找「最佳路線」呢!
三、環境的延續
正如馬拉古奇所說:「我們的學前學校的牆壁會說話,也有記錄作用。」環境以它直觀形象的方式記錄下實施課程的過程,孩子們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不斷發現、解決問題,而舊問題的解決又孕育出新的問題,環境也將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拓展、延伸。在環境創設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對環境的教育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幼兒園課程的改革,不僅需要在課程內容與組織方式上下工夫,更要反思我們的環境是否符合教育改革的教育取向,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要賦予我們所創設的環境更多更積極的教育價值,努力為幼兒營造一種「家庭」的氛圍,讓環境伴隨幼兒一起成長,讓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快樂之家」。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