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煎餅幼兒園軟課程目標
㈠ 幼兒園的體能課指的是什麼 體育
1 、身體基本活動技能: 目標:小、中、大班幼兒各按其年齡段目標在掌握走、跑、跳躍、投擲、平衡、踢、鑽、爬、攀登等基本活動技能過程中,嘗試運用不同體育活動器械及輔助材料,能在不同的氣候條件及場地條件或空間里進行身體基本活動練習,具有成功感和自信心。 主要內容:在一日戶外體育中有目標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鍛煉,注重鍛煉的實效性,並在每個鍛煉環節中隨機抽測幼兒鍛煉開始、進行和結束部分的幼兒心率,了解運動負荷和運動量,在觀察幼兒面色,呼吸狀態、精神狀態後進行調整,記錄與活動相關的心理素質反映,以及創新舉動的頻率,分析這些片段並進行有目的地創設相應情境,進一步促進幼兒良好強化正面心理行為與創新品質,讓幼兒逐步形成相關的情緒體驗. 2、 身體素質: 目標:提高幼兒平衡、協調、速度、靈敏、柔韌、力量等身體機能,幫助幼兒靈活運用各類體育器械進行鍛煉,在掌握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探索活動. 器械的不同玩法,滿足幼兒身體活動、娛樂、表現、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及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合作夥伴等多種需要,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敢於挑戰、敢於嘗試,敢於創新,不怕失敗等精神。 主要內容:通過家園共育。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的戶外玩具提供給幼兒。例如:踩高蹺、飛盤、捉尾巴、袋鼠跳、綢帶等。以及為幼兒配備的戶外玩具。例如:跳跳球、呼啦圈、羽毛球、扔接球等等。提供各種幼兒感興趣以及適合年齡特點的體育器材,使幼兒的體育游戲更 加豐富。 3、基本體操: 目標:在幼兒掌握的一般體操及隊形變化的同時讓幼兒嘗試創編不同的模仿操、器械操等,激發幼兒對做操的興趣,提高身體動作的表現能力,發展其空間想像的概念和能力,培養幼兒在體操活動中協同一致,遵守紀律的優良品質,滿足幼兒表現模仿、審美等多種需要。 主要內容:創新徒手操及器械操的教學模式,根據年齡特點讓幼兒主動參與學操以及隊形的變換的內容,平日早操帶領幼兒做律動,提高幼兒興趣。為幼兒創造活動條件與空間,使幼兒形成積極主動、自信、創新等的心理品質。
㈡ 幼兒園軟設施有什麼
應該是師資力量 教學模式 管理方式 課程設置 學習氛圍等
㈢ 幼兒園為什麼要以研促培,以賽促培來提升年輕教師專業能力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1]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提升工程」)是在標准引領下,「培訓-測評-應用」系統化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簡稱「提升培訓」)是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之一。掌握培訓需求,研製培訓方案,是組織實施提升培訓的基礎性工作,下面對此進行重點討論。
一、培訓需求
(一)調研形式、對象與內容
筆者採用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和文獻分析等形式開展專項調研。面向2013年「國培計劃」項目的參訓學員發放調查問卷,收回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84份。組織召開座談會,參加人員來自高校、中小學和師訓、電教、科研、教研機構,包括教育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培訓者、教研員和骨幹教師;一線的與會人員以農村為主,兼顧城市學校。在問卷調查和座談的同時,進行了個別訪談。專項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情況、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情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情況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的困難及迫切需求等。
(二)調研結果與培訓需求
1.調研結果分析
(1)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開展情況。自2005年起,通過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等,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中,一半以上參加了相關項目培訓。其中,近三年來參加信息技術應用(或含有信息技術應用)學習和培訓的次數,「5次左右」佔1.65%,「3次左右」佔13.02%,「1次左右」佔33.47%,「幾乎沒有」51.86%。結果說明,五成的教師近三年沒有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存在少數教師重復培訓情況。
(2)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應用信息技術。①普遍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超過90%的教師認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十分重要」和「比較重要」。②部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備課。超過25%的教師經常進行電子備課,近70%的教師經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類型網站來獲取教育資源。③多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上課。35%以上的教師經常採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④部分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經常」開展的佔5%,「偶爾」開展的教師佔55%。⑤一半以上教師需要支持條件的保障。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硬體設施」的佔55%,「缺少信息化教學軟體(平台和資源)」的佔61%。
(3)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強、水平不夠高。①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70%的教師認為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少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②技術工具使用層次較低。多數教師經常使用office常規軟體,不經常使用音視頻和動畫編輯軟體、互動式電子白板等;需要各類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的達到55%。③教學資源製作技能薄弱。能自己製作上課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資源(視頻、圖片、動畫、課件等)只佔40%,從未製作過教學課件的超過10%;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指導的超過40%。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較低。「不了解」內涵的超過四成;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及相關指導的超過60%。⑤缺乏應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方式、整合教學資源、創設教學環境的意識與能力。
2.培訓需求
(1)培訓內容。「信息技術應用理論知識」佔13%,「計算機及網路基本操作技能」佔29%,「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法及課件製作」佔59%,「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模式方法培訓」佔36%。結果說明,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以方法技能為重點。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要求根據教師實際能力水平,分層培訓,逐級提升。
(2)培訓方式。「高層次專家講座」佔22%,「一線教師主講的教學應用指導」佔46%,「基於案例的互動式培訓」佔45%,「與教研活動相結合的分散式培訓」佔27%,「其他」佔2%。結果說明,教師對培訓方式的需求以應用指導、案例教學和研訓結合為主要形式,突出實踐性、互動式。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要求採取混合式培訓模式。
(3)培訓資源。問卷中,有61%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軟體(平台和資源)」,有64%的教師迫切需要「可供下載的教學資源包」,有61% 的教師迫切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及相關指導」。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迫切需要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大量的典型案例,且網路資源能夠支持移動學習。
(4)培訓保障。對「從日常教學出發迫切需要的支持(多選題)」,有41%的教師迫切需要「信息化硬體配置(如電腦等)」,有42%的教師迫切需要「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座談訪談中,對話者強烈要求落實對教育部門特別是校(園)長的考評,確保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應用的基本條件。
二、方案設計
提升培訓方案設計有兩個基本依據:一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二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需求。下面從四個方面討論方案設計的主要問題。
(一)設計理念
堅持「統籌規劃、按需施訓、應用為本、測評驅動、底部攻堅」[3],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4]全員培訓與專項培訓相結合,做好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有機銜接,骨幹隊伍先行,分級負責實施。專項培訓突出骨幹、省培引領,全員培訓傾斜農村、以校為本。
(二)項目設置
按照《意見》要求,省級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市縣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幼兒園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促進學用結合。
㈣ 幼兒園特色課程有哪些
1、利用游戲、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等多種途徑,探索幼兒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養成的教育方法,開設真正適合幼兒發展的幼兒園特色課程,讓他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充滿情趣。 2、以校園環境、課余活動等為載體,對幼兒教授潛移默化的幼兒園特色課程,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通過校園軟硬體的建設,增強幼兒園歷史感和現代感相交融的特有文化底蘊,使園內「每一堵牆都表情達意」、「每一個角落都傳達文明」。不斷開拓思路,開展豐富多採的活動,讓幼兒親近生活,親近自然,走向社會,感悟人生。 3、重視家長溝通工作。家長工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家長望子成龍,希望超前教育的意識常常在教育中起了相反的作用,扼殺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園特色課程要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明確幼兒園開展特色教育的目的,端正家長在特色教育上的模糊認識,使幼兒園特色課程真正起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另外,在幼兒階段的幼兒園特色課程就要注重研究幼兒自主學習的方式,幫幼兒養成自主學習和分享合作的習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將「和諧發展」的教育特色落實於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