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科學課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

小學科學課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

發布時間: 2021-03-16 01:30:08

『壹』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利用農村資源優勢

農村學校特別是落後地區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對處於劣勢,比如基礎教育投資比例偏小,校園硬體建設資金不足,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缺乏等問題。城市學校各方面條件確實比較優越,但是農村教學環境也蘊藏著"金庫",只要去挖掘總會發現它特有的優勢。尤其是小學科學教學更是如此。
小學科學課程具有培養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功效,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幫助學生探究科學規律,認識世界的綜合素質,進而逐步形成科學世界觀的重要使命。新課程改革對科學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使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開發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那麼在目前農村小學多媒體課件資源尚未配備或配全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大膽地將開放的科學學習資源加以應用。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資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農村優良的自然環境,為小學科學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比如在上「觀察動物」「觀察植物」這些課時,我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隨時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動植物供學生觀察和學習。另外,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課下布置學生養殖動物和種植植物,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晴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多數農村沒有工廠企業的污染,空氣比較清新,一年四季天空都比較晴朗。在多雲的天氣中帶領學生到野外,能清晰觀察到天空中各種各樣的雲彩,可以認識和學習有關氣象的知識。在晴朗的夜晚,可以指導學生很好地去觀察月相、星座,認識恆星和行星等。
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能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認識土壤的成分、地貌和水資源的時候,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准備一些土壤材料;可以隨時帶領學生到周圍去親自觀察各種地貌;可以和學生一道去調查周圍的水資源情況。
農村的這些學習資源優勢都是城裡教學條件所無法比擬的,如果農村科學教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些優勢,那麼農村學生的科學學習效果一定會更好。
二、農村學校班級學生數一般較少,小班教學能更好地實施探究學習
農村地廣人稀,尤其是實施計劃生育以來,農村的學生數在逐年下降。安徽一個農村小學一般只有一百多人,每個班級學生數一般在二十人左右。在小班的環境下非常有利於探究學習,教師可以親自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夠非常方便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追蹤觀察和實施指導。如果是四十人以上的大班,教師很難兼顧這么多學生的自主探究,探究學習很難開展。在這一方面,農村學校的探究教學確有很大的優勢。
三、「土」「洋」結合,豐富科學課教學資源
雖然在創建教育資源中農村小學也創建了很多實驗教學器具,但科學課教學儀器的短缺現象,仍然時時制約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如何立足於現實,在進一步加大力度裝配、建設實驗室和儀器室的同時,走自我創新之路,探索出一條既適合於現代實驗教學的需求,又富有個性特色的地方實驗教學的新路子呢?我們在用足用活現有教學儀器、設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產資源,就地取材,配合相關教學內容開展教師自製教具,發動學生製作學具活動。這樣不但解決科學課教學資源的短缺問題,而且為學校充實了大量的教具、學具,也推動了科學課教學器具的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實驗教學的開設率。比如《岩石的組成》、《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等;讓學生到沙堆中撿鵝卵石、到石場中去撿表象於植物及小動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學生津津樂道的趣事。採集、製作動植物標本更是同學們的拿手好戲;這些帶「土」氣的教、學具和現代科學課教學具相結合,確保了科學課教學規范化、現代化、一體化的優化運行。同時,注意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就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使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潛能的氣氛,啟發學生把各種各樣的想法講出來,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說法,甚至是笑話也要鼓勵,積極引導,使學生勇於思考,如在上《霧和雲》一課時:揭開蒸鍋的蓋時眼前出現一片「白氣」,就讓學生猜想這些「白氣」是水蒸氣嗎?它是怎樣形成的?學生紛紛作出回答:有說是水蒸氣,有說是熱氣等等。老師再讓學生回憶水蒸氣的性質,加以引導後,說明它是不是水蒸氣。再通過冰塊冒「白氣」的實驗,說明它是不是熱氣,最後推想出「白氣」是水蒸氣受冷形成的許許多多小水點。這樣的教學,接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親自動手操作來感知事物,參與教學,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獲取的知識也比較生動、形象、深刻。這樣施教,不但充實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實踐告訴我們:善於利用我們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結合廣泛的農村教育資源,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要充分發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地域優勢,挖掘農村的地方資源,創造性地為科學課教學服務,為農村小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探尋出一條新途徑。

『貳』 小學科學課中如何有效的利用教學資源

製作幻燈片啊,

『叄』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的現狀是:專業教師缺乏,開設的課時不足,學生動手實驗的器材幾乎沒有.在這種狀況下,我作為一名小學的科學教師,始終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從事了幾年的科學課教學,在「有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支撐下總結了一些經驗,得到了一些啟發.那麼,究竟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覺得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巧妙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一個好的問題,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能夠引領學生主動而積極地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要使學生產生「真實問題」,創設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不管問題由教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重要的在於提出問題的環節能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能不能使他們有好奇心,能不能產生探究的慾望.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從幾方面來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一是言語導趣.語言是師生傳輸教學信息的第一載體.准確精練、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如一首好歌撥動學生的心弦,不僅能准確地傳遞教學信息,而且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學的預定情境.二是懸念導趣.新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能使學生產生懸念,誘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在教學中常常設置問題,特別是把科學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給學生,從而引起他們的激動與興奮.三是實驗導趣.色彩鮮艷的畫面、具體生動的形象、活動多變的事物、奇異罕見的現象,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而科學實驗更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實驗是我用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常規武器.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主觀特徵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如在教《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我演示了在兩杯水中分別放入一個馬鈴薯,有浮、有沉的現象.學生馬上被這奇怪的現象吸引住了,從而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四是情景導趣.在科學課上,我們有時需要有意識地創造生活情景,以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當科學探究融入學生的生活中時,學生就會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其探究的慾望和自信也就更為強烈.二、扎實引導學生做好每個活動,實現探究的最大效益借鑒西方科學教育的「動手做」思想,小學科學教材(教科版)每一課都設計了一個個的「活動」,教材安排的意圖是通過學生動手、動腦,通過實驗觀察對比,自己得出科學結論.在目前活動器材缺乏的情況下,教師要克服困難,創造學生開展活動的條件,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個「活動」,就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益.幾年來,我自製科學教具達到80多個,解決了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使得每節科學課學生都有活動的物質材料.三、善用激勵評價機制,確保學生的成就感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後再進行,而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之中.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好的評價.首先教師要創設評價氛圍,對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對表現較好的學生可以拍手贊揚、點頭贊賞等,對表現一般的學生要尋找閃光點,給予鼓勵或者報以一個親切的微笑等;另外要建立激勵評價機制,讓更多同學參與評價,使更多學生樂於參與到科學學習之中,確保學生的成就感.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肆』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按照開發和利用途徑有哪四種

(一)改造校園物質環境,優化課程資源;(二)借科研為載體開發教師自身資源;(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延伸資源;(四)把學生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

『伍』 如何有效選擇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教學實效

【熱點導讀】:怎樣教七年級新生學英語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研 英語聽力教學技巧 英語新課標強調:「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於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以往教師心目中的課程資源往往只限於教材、教參、掛圖、磁帶、幻燈片等。新課標把課程資源的內涵延伸到社會、學生生活、教師、家長和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處都是鮮活的信息,使其感受語言學習無窮化,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感受文化的差異,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課程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效地利用文本資源
除傳統的教材、教輔教材、學生作業、練習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個人自身的英語水平選擇合適的英語報紙雜志,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英語口筆頭表達、交流能力。同時,要注意收集身邊的英語,學英語的一個最重要方法就是「PICK一UP」。筆者組織學生展開競賽,收集、交流身邊的英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學會了許多單詞、名言,詞彙量在擴大。與此同時,還可利用學習園地開展英語編報比賽活動。英語編報是一種綜合開發利用文本資源的好方法,因此我們定期開展英語編報比賽活動,開發利用了已有的文本資源,又為學生提供用英語的機會,實現了資源公享,循環利用。
二、合理地使用影音資源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發和利用影音資源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筆者鼓勵學生收看英語電視節目,學唱英語歌曲,如希望英語、CCTV 一5 的體育英語、電影頻道的英語等節目。這些電視節目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聽力、擴大詞彙量都大有好處。而眾多耳熟能詳的英語歌曲更是音樂愛好者樂意接受的課程資源。如西城男孩的Mandy,My love,後街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Never disappear.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學生對音樂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強,在這樣一種沒有壓力、輕松愉快的環境下,英語學習演變為一種樂趣,因為有趣,很多蘊含在歌詞中的語法現象、知識點學生都會主動去解決。此外,可讓學生合理使用復讀機跟讀、復讀,糾正錯誤讀音,說出純正流利的英語。
三、恰當地運用課件資源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嘗試採用CAI 課件及多媒體組合進行教學,可以得到很多啟示。筆者運用媒體導入新課,為學生創設了多種特定的情景和提供了大量英語刺激,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形成了說用英語說、想用英語想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課文computer 時,一開始,通過微機屏幕展示CAI 課件中的一幅立體電腦圖形,圖象在屏幕上旋轉著,由大變小,由小變大,漸漸地演變成一個由若干電腦組合的電腦球體。教師還沒來得及提問,學生便紛紛嚷道:全世界都在使用電腦,電腦已經變得越來越普及,作用越來越大。隨即,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課文要求找出答案,自然而然引出了新課。又如,在學習Country Music 時,藉助錄音機播放一首美國鄉村音樂,同時在大屏幕上,一位美國流行歌手躍入學生眼簾,手彈吉它,昂首高歌。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左右晃動著,揮動手臂,跟著歌手唱了起來。音樂一停,當教師問學生們聽的是什麼音樂時,全班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美國鄉村音樂。教師以此進一步啟發學生用英語說出其他音樂的名稱。然後將學生們熟悉的popular music、classical music、light music 、rock and roll等寫在黑板上並進行歸類,補充後引出新課。
四、運用信息網路資源拓展課程資源
現代的教材資源不再僅僅是傳統的幾本教科書、教師用書和練習冊等,而是能夠充分體現現階段教育的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科學體系。因此,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路」。並在英語課程標准目標總體描述中明確要求,「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並根據需要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分析。」新教材的話題天南地北、包羅萬象,充分利用好信息網路資源對教師及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五、校內外各種場館資源是課程資源開發的有力補充
學校的各種場所和設施包括語音室、圖書館、英語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都應該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資源庫。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些課程資源。同時應發掘、利用校外的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以及社區的各種文化設施、場館等,把它做為學生學習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資源財富。
總之,新課程要求教師學會擴大教學資源。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誰佔有的學習和信息資料越多,誰就能夠充分熟練地利用這些資料,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教師首先要掌握大量的教學資源,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掌握資源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網路、圖書館等檢索教學資源。只要我們勤於思考,勇於實踐,善於反思,一定能讓各種課程資源為英語教學服務,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

『陸』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開發與利用87

一、 立足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也應與時俱進, 改變簡單「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應努力做到以下兩方面:l.科學把握教材, 利用課本資源。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學生的想像世界, 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學科知識, 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小學生敢想、 敢說、 敢做, 他們富有個性化的奇異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師預先的設計。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 、 「異想天開」 ,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 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努力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

二、 聯系生活, 創建環境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確, 課堂並非孤立於現實之外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該將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 才會充滿不朽的生命力。1.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 潔白的牆、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嚴肅的老師、 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 而缺乏溫馨的樂學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以及有利的認知環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要求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 更應使環境溫馨、 舒適、 富有生活氣息, 讓學生在無拘無束、 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 表達感情。 我們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 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 焦點, 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環境。2.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挖掘課文中生活化的課程資源。(1)把課堂融入社會。 與大自然相比, 社會要更豐富、更復雜、 更生動。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們雖然無法把社會搬進課堂, 40分鍾也很難再現豐富的生活畫卷, 但我們可以把課堂融入社會。有人說課堂是個小社會, 這個小社會雖然只有四五十個成員, 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個太陽, 一個班級也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問題是要尋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三條渠道。一是想像式。 想像式可由老師或學生提供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 由大家來設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二是辯論式。 可以提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疑難問題展開辯論或討論。 如對 「上網的利與弊」 、 「自由與紀律」 等展開辯論, 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見, 這正反映了社會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認識。三是實用式。豐富的社會生活對作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提出的要求,也是課堂作文融入社會的一個渠道。(2)讓藝術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動。 在語文課堂上用藝術來再現生活情景, 是課堂語文生活化的一條捷徑。在40分鍾的課堂上, 我們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畫、 演一場戲或欣賞一個電視片段, 啟發引導學生, 激起學習語文的慾望,創造新的作品。3.創設多彩的有利於語文學習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 生活的主要場所, 合理地利用校園、 教室等場地, 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 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 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 以熏陶學生的情感, 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獨立, 缺乏合作, 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 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 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處處留心皆語文,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 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 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 成了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

『柒』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科學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做法(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學科學課堂必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三維目標。促使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五點做法。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課件打出字幕: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7.6級地震。接下來播放災後損失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由於對這場大地震學生們非常熟悉,就使得學生在驚心動魄的事實和觸目驚心的損失數據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現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
這樣,使我們的科學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鮮活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到科學知識有用,體會科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後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
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促進有效探究
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與材料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蘊涵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帶給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在「觀察水」的教學中,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或有色飲料)、白醋、糖水、水裝在燒杯里,准備幾根筷子用於品嘗。在教學中,如果選擇替代實驗材料一定要考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材料不當、分發材料的時機不當等都會造成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困難,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有效指導,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程度和學習的狀態,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激勵性評價、調節語氣、講話的頻率及需要重復或細講等,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從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法、思維途徑及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驗課上可以問學生實驗要控制哪些因素?實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以及在分析實驗數據、獲取結論的過程中,當學生不能圍繞研究問題展開時,當學生在交流中詞不達意時,特別需要教師及時的有效指導。

(五)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准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後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是一個鮮活的動態過程。所謂「教學有法,貴在得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學

『捌』 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其一,是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路和多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的學習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其二,是課程必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新課程這一基本理念,開發與利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重要性便愈顯突出,在實施過程中,如果教師們對學校、家鄉的資源利用得當,會易於培養學生愛科學、愛學校、愛家鄉和愛祖國的情感,進而形成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價值觀。可見,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提高科學學科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科學課程改革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以培養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逐步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看問題、想問題。在科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開發與利用好科學課程資源是一個關鍵環節。《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在闡述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時便多次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為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共獲得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利用與開發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要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區成員的積極性,並根據農村和城市學校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與發展。其實「課程資源」並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利用了很多類型的課程資源,如教材、實驗室、圖書館、網路、軟體等。針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特點,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開發與利用的科學性首先應該體現在有一定的目標性,要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服務,要有利於達到小學科學教學目標,有利於豐富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
根據小學科學課程目標和新課程理念,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應具有以下特性:(1)生活性,即課程資源內容的選擇應與小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且能引起學生強烈興趣和需要、喚起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慾望。(2)探究性,即課程資源的開發要能夠支持學生的探究活動,有利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能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證據、進行實驗等探究,從而解決問題。(3)開放性,即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體現在內容上,而且應能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學生探究學習可以在課內或課外,探究場所可以是學校、家庭或社區,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教育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進入學校,步入課堂。它的許多優點在很多學科早已得到了充分體現,諸如,模擬性強、可操作性強、能提供海量的網路資源、具有先進的智能性等等。這些優越性,也為科學學科搭建了寬廣的教學平台,每一位優秀的現代教育者,都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所以,在《科學》日常教學中,我們可將常規媒體與電教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合理利用,以達到優化科學課堂的目的。
1.現有資源的有效使用。
新教材的每一冊科學教師用書都配了一張光碟,裡面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源。以科學三年級上冊為例,這一冊的光碟里有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大米的生產過程,蝗蟲的身體構造及活動,天氣單元中的各種各樣的雲和各種各樣的天氣,古代的紙和書,古代的造紙過程,現代的造紙過程等等。在教學完《米飯的觀察》一課時,可讓學生觀看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大米的生產過程,不僅能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觀看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大米的生產過程後,明白大米的來之不易,從而教育學生愛惜糧食。教學《我來造一張紙》時,讓學生觀看古代的造紙過程,現代的造紙過程,既可讓學生了解造紙技術,擴大他們的視野,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巨大作用,同時又可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的思想教育。其它各冊都可根據具體內容有選擇性的使用。
2.通過課件或視頻資料變靜為動。
科學教學中的有些內容是無法讓學生觀察到的。如:種子發芽的過程、植物開花、結果的過程,雖然學生親自種植了,但實際上他們觀察到的仍是一個靜態的、不連續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本人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利用網上下載的資料製成錄象和視頻教材,讓學生觀看,使學生清晰地看到了他們無法觀察到的種子發芽生長、花蕾綻放的過程及情景。在教學《形形色色的動物》、《形形色色的植物》時,本人也採用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為教材上所謂的形形色色數量的確是非常有限。而且有些動物我們的學生很難見到。在教學《運動和力》時,我將滑動摩擦實驗通過特寫鏡頭攝制下來,把接觸面的高低凹凸不平呈現在學生面前,物體相對運動時的接觸面摩擦過程就看得一清二楚,從而達到了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再如:像《日食和月食》製成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科學教材上有很多這樣需要開發的教學資源,當然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既需要老師的文化素質,更需要老師的犧牲精神。
3.科學學習網站的開發、利用
專題學習網站是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資源。將科學教學中一些不便於直接觀察與研究的內容,或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內容等,分成一個一個專題,並以網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習或作為教學媒體與資源用於課堂進行教學,是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和作用,進一步拓展科學教學資源的又一新的重要途徑。
如在教學《我們知道的太陽》、《愛護珍惜動物和植物》、《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等內容時,我們可以將事先在網上收集的相關資料,按知識天地、學習方法導引、問題探究、學習效果評價、互動交流等類似模塊製作成學習網站,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協作交流等多種意識,從而達到更好地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應該積極開發與利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學生和教師資源。
多種多樣的資源為我們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進行科學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的時間、場地、物質和設備等資源為條件性資源;作用於科學課程,並且能夠成為科學課程的素材或來源,如科學教師、學科專家、學生、家長、社會人士,以及各種各樣的教學材料等為素材性課程資源。條件性課程資源是科學課程實施的前提條件,沒有這些條件保證,就談不上科學課程實施的問題。與條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相比,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空間。其中,兼具條件性與素材性課程資源兩種性質的學生和教師在整個課程資源,特別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
1.努力開發與利用教師中的課程資源
教師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科學教師的素質水平決定著科學課程實施的程度。
小學科學課程單從知識體繫上講,包括了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標准領域,並強調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反映科學技術最新發展,涉獵的知識面相當寬廣;小學科學課程對教師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手段及教學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標准和要求。小學科學課程賦予了教師課程設計的權利和任務,加大了教師的創造空間。在知識結構上,要求教師要審視和了解各個學科和各個領域;在教學手段上,要能利用包括網路系統在內的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在教學功能上,要具有駕馭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等等。小學科學課程承擔著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重任,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決定了科學課程資源的識別能力、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提高科學教師的素質與水平就顯得非常緊迫。所以實施小學科學課程,必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
對照這些標准和要求,許多科學教師的素質與之相差甚遠,特別是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師隊伍並不理想,專職教師有限,兼職教師居多,不具備相應的學科背景,很難勝任科學教師的角色。因此,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首位,通過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加強小學科學教師的職前與職後培訓,提升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這是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首要任務。
2.努力開發與利用學生中的課程資源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建構理論認為:知識是靠建構而不是傳遞的。教學並不是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幫助學習者從他們自己的經驗中去建構自己。因為知識建構是從活動中產生,所以知識是嵌入於活動中,我們無法將知識從經驗中予以分開,知識是在自己先前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學生的經驗實際上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和社會閱歷等,這是教學的起點,因為新知識的獲取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從而把學生的經驗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統整起來。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者愛好某種活動的一種強烈的傾向。他表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需要的對象也就是興趣的對象。興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集中注意,愉快地、主動地去探究它。可見,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前提,是學習的源動力,是發揮潛質的誘因,是創造的先導。要想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
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構成課程資源的有機成分,且學生作為課程資源具有不同於其他資源的特點——內生性,即可以使各種課程資源能動地產生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教育價值。所以要充分研究和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學習特點、學習需要、已有的經驗、心理認知結構和興趣,發揮學生作為課程資源的最大優勢。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日趨進步,教育本身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新課程和新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樹立新的課程思想和觀念,加強課程建設,在實施小學科學課程之際,加強對於課程資源問題的理論研究,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是非常有意義的。科學教學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隨手可得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勤於動手、勇於探索和創新,我們就一定能夠尋求到科學教學資源開發的更多、更好的途徑,同時也一定能更充分的利用好各種豐富的科學教學資源。

『玖』 如何發掘利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如何充分地開發我們身邊的資源?這要看我們教師自己對生活對環境的認識與觀察能力和水平,如果教師都是一個沒有多少生活經驗,什麼都做不來的人,只會知道書本上所說的,他還能開發自己身邊的資源嗎?教小學的科學老師應該是一個門門知,樣樣曉的人,如果自己是個小網路全書,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動手能力很強的小「匠人」,那他就很能發現自己身邊的資源了。再就是教師自己本人要有好奇心。平時多看些科學方面的奇聞異事,電視10頻道,9頻道的節目。增加自己的見聞。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