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發展趨勢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 2021-03-16 04:48:35

『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指導方法與策略有哪些

古今中外教育發展的歷史經驗證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實施,都要藉助於一定的載體,任何教育功能的實現,都要依靠一定的教育資源。課程的實施,最終要解決三個問題:要幫助受教育者學習什麼?採用哪些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的目的?怎樣組織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所有這些有利於課程目標實現的內容、形式、方法等等就屬於課程資源的范疇。換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個重要概念,為了實現課程的教育目標就必須認真研究有關課程的教育資源問題,為了有效地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就必須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資源開發工作。
(一)課程資源及其重要性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課程資源,理解課程資源對課程的重要意義。
任何課程的設計與目標的達成,都要以一定的實施素材為基礎,以一定的實施條件為轉移。例如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知識,技能,經驗,某些事物的事實材料或某些事物的發展過程等等,都可以做為活動開展的素材。對這些素材加以組織和運疇,便形成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這些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要素。課程的進行又要藉助於時間、地點、環境、人、財、物等條件,以及人們對該課程的認識水平和理解程度,這些雖不屬於課程的素材要素但它們對課程的實施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被認為是課程的條件要素,課程素材要素和條件要素的總和就是我們所說的課程資源。換言之,課程資源也就是學校課程設計和實施全部條件的總和。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
課程與課程資源雖然是兩回事,但它們的關系卻十分密切,課程資源既是課程內容的直接來源,又是課程賴以實施的重要條件,課程資源的性質及其狀況,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功能的實現。毫無疑問課程資源就是課程得以成功的基礎條件,對於教育的成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的作者才告誡老師們:課程實施的范圍與水平,一方面取決於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決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水平,也就是課程資源的適切度①。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對於課程目標的實現既然如此重要,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承擔者,特別是各級教研員和一線廣大教師,就沒有理由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給予充分的重視,事實也證明,作好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工作,恰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
課程資源的重要性對於學科課程而言已然是不可爭辯辯的事實,對於像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由國家規定,地方管理和學校實施的課程來說,其重要性同樣是不自待言的事情。綜合實踐活動在基礎教育新課程中是一類全新的課程,就課程資源而論,可以說是沒的任何前期積累,一切都必須從頭做起。對於一線教師,他們既沒有像學科課程教師那樣,有部頒的教材可以利用,也沒有別人的系統經驗可資借鑒,目前就連必要的教學指導綱要也還沒有正式頒布。就是將來有了課程指導綱要,也總不能要求老師們僅僅拿上一紙綱要就走上課堂,或到課外、校外去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吧!倘若到了那樣一步田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只有付諸東流了。鑒於這樣一種情況,要把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開展起來,就有必要為課程的實施創造條件,就必須努力開發學生和教師適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資源。
提到教育資源,囿於傳統的認識,就以為是編寫有關學生活動的指導用書(或資料),而說到活動指導用書(或資料),又會將其與傳統的課程的系統教材等同起來。如此演繹的結果,課程資源開發就變成了為學生編寫人手一冊的教材,就成了為學生統一訂書、買書。這是一種極其狹隘的認識。倘若再把這樣一種認識和敏感的經濟問題聯系起來,所謂綜合實踐活動資源開發便常常會成為一些人一擁而上的鬧市或淪為另外一些人不顧企及的禁區。這是障礙綜合實踐活動健康發展的極不正常的現象。
實際上,從課程資源開發和使用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看,課程資源的多元化正在成為一種取向,雖然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以紙張印刷品為介質的教材,還會在一定場合,一定時間內佔有重要地位,但包括了活動材料、教學設施、活動陣地、媒體和網路在內的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的呈現形式正初露端倪,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走向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具體情況而論,它本來就不以系統知識的傳授為主,活動課程強調地區特點和學校特色,更無必要編制供全國統一使用的系統化、學科性的教材或教學用書。但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課程的教育目標的要求出發,當前為教師和學生研製指導性的活動資料供各地選用則是完全必要的。以這樣的資料為平台教師可以比較便捷地獲得相關的教育資源。資料不像教科書那麼嚴格,而且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便為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創造性教學留有較寬的餘地。我們認為,組織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以集體力量,研製和開發用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資源,容易保證資源具有較高的質量和經驗的實用性,這有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健康發展。
從近年來實施活動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看,課程的實施是需要教育資源的。教師和學生也歡迎提供教育資源。一些比較優秀的教育資源對於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的促進作用,對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起的積極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從現實情況看,各地區集中優勢力量,認真研究已有的教育資源,去粗取精,取優劣汰,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研製和開發具有地區特點的教育資源的條件也已經日臻成熟了,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各地教委和教研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類型和特點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目前多數人將其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兩大類,每一類別之下又區別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實際上人們認可了的課程資源,都只屬於現實性教育資源范疇。除此之外,教育資源還存在虛擬性課程資源和歷史性課程資源兩種類別,前者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但對人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的開發卻頗有裨益,一些常見的思維訓練類的活動,常常取自於這一方面的內容;後者則是雖然在目前的現實中並不存在,然而在歷史的現實中卻是曾經存在過的事實,例如許多科學史的故事和技術形成的思路等等就常常被改造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如此看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至少可以分作三種類別:現實性課程資源,歷史性課程資源和虛擬性課程資源,在每一類別之下,又可以進一步做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的劃分。
從宏觀上考慮課程資源的開發,當然應對課程資源的各個方面給予全面關注,不僅要考慮課程的素材,從素材中選定活動的內容,確定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還要考慮課程的實施條件,例如綜合實踐活動專用教室的建設,校內外活動基地的建設和相應的教育資源的配置與研發等等。從課程實施的教學層面,人們更多地則是考慮課程資源內容的擷取和形式、方法的確定等等。當然課程資源的素材性和條件性,永遠是交織在一起的,很難給予明確劃分,在活動實施中做這樣的劃分,只不過是依人們考慮問題的習慣,常常是先研究事物的內容是什麼,然後再考慮內容的呈現條件的緣故,也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在下面分析課程資源的特點的時候,我們會特別關注它的素材性特徵,然後才考慮它們的條件性特點的。
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素材而論,大體上可以講具有豐富性、區域性和等價性這樣一些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豐富性,是指可以用於課程資源開發的素材類型和數量頗多。前面已經談到,綜合實踐活動是循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身發展的關系三條線索展開的,那麼有關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知識、經驗、技能、方法、事件等等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素材加以開發和利用,在現實中還可以把上述每一條線索的具體化為幾個相關的領域的內容,即:
自然與科學領域:包括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各種要素的內容,如水文,土壤、氣象、生物、糧食、能源、資源以及人類生活的整體環境和常見的各種自然現象等等。
社會與文化領域:包括有關各地區的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等問題。
人的身心發展領域: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思維等相關的問題。
上述內容本來已經十分龐雜,兼之對這些素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會受到時間,地點、人力、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等條件的制約,就會使課程資源的開發顯示出千差萬別的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差異性,是說課程資源因地而異,常常會反映出地域性特點。這首先是因為各種地理要素如氣候、植被、土壤等的分布具有明顯地帶性;地形、地質等因素雖不具地帶性分布,然而在各個地區卻仍然有自己的特點,因而使人類的生活環境總體上形成了區域性特徵。再加上各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形成的條件和歷史不同,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各異,自然和社會條件又會深刻地影響當地教育的發展和需求,從而使不同地區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便會呈現出區域性特點和區間的差異性。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適應區域發展的需要,不能搞千篇一律,那些與當地生活脫節、缺乏地方特色的。
所謂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不受歡迎的所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等價性,則是指盡管不同地區課程資源各俱特色,千差萬別,但是從課程要素的角度看,不同的教育資源在實現教育目標,體現教育價值方面卻具有一定的同質性。例如:海南學生研究熱帶植物和內陸乾旱區的孩子們研究芨芨草,同樣可以幫助學生們加深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理解,它們對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過程和成功的歡樂,以及對自然美的感受有著同質等價的教育效果。這就告訴我們,無需整齊劃一的課程資源,只要堅持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開發並提供適用的課程資源,每一個地區都可以獨具特色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策略
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確定課程內容的出發點,在實施與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從有利學生發展,促進學生終身學習出發,努力開發豐富而適用的教育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驗表明,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要特別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從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出發,開發基本的教育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類新型課程,它有自己特定的教育目標,也有自己特定的活動領域,課程實施無疑應該從這一基本要求出發,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內容開發成教育資源,供學生活動時使用。為此,需要對課程的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從課程需要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從自然、社會和學生生活中選擇切適性的主題開發成活動資源。為保證每一項資源都能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還應對其進行必要的評估,以便正確無誤地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在兒童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有一種觀點認為,綜合實踐活動無需為學生編寫任何材料,如果說需要給學生開發教育資源的話,也只是各個教師自己的事,只要校本開發就足夠了,這無疑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見解。誠如前面曾經提到的那樣,綜合實踐活動,如果像學科教學那樣編寫全國通用的以知識的體系化為特徵的教材的確沒有必要,然而從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效能出發,從學生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為學生精選和優化必備的教育資源,開發和提供高質量、可操作的活動平台,則是完全必要的。需知,開發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滿足綜合實踐活動的需要,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可以達到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組織國內有關專家,認真總結多年來實施活動課程的經驗,並借鑒國外有用的經驗,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編創適用各學段學生的,包括文本、材料、軟體在內的基本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供各地參考,不失為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
2、從地方實際出發,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一般講,基本教育資源通常只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因而難以反映各個學校的特殊要求和適應各地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需求的實際變化。為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各地學校還應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著力開發學校適用的校本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由學校組織的對適合當地需要的活動方案進行計劃、設計、創編、實施和評價的過程,是學校師生自行建設獨具特色學校課程的自主行動,它尊重學校師生的首創精神和學校環境的獨特性。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不但為學校實現自己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念提供了教育資源支持,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是教師個人或教師群體對課程資源創造性地研發,也可以是對已有資源的選擇和改造,既可以通過長期計劃加以實施,也可以是對單獨的具體項目的研製,其形式和內容都是豐富多彩的。
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是基於學校和教師自主的行動,搞好這一開發工作,首先應對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有準確的把握,並對學校的人力和物質資源以及學校的辦學環境、辦學歷史和教育理念等有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社會,學生和知識三方面的課程來源確定開發的主題。一般講,對一個學校來說,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最有用武之地的領域,是與地方和社區現狀發展相關聯的方面,例如山西陽泉的小學生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將當地煤矸石堆積造成的污染納入了課程資源建設的視野,湖南一所學校師生因為一起喪事對學校教學秩序的干撓引起了對當地髕葬改革的關注,北京史家胡同小學六年級學生對困擾學生的「網吧」現象做了許多深入的調查,在分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班級匯報,取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提高了認識,促進了信息技術的學習,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絕佳的案例。因此,認真研究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地收集和積累相關的材料,並能夠經常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就有可能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可供開發的課程資源來。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水平如何,常常可以視作衡量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理應引起各地學校的高度重視。
依據活動的教育目標、內容、形式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常可以將不同領域的活動項目,細化為一些基本的活動類型,如與學生發展相關的思維訓練活動、心理健康訓練活動,與自然和科技相關的科學探索活動、設計與製作活動、創造發明活動,及與他人和社會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活動、文化探索活動等,此外還有與上述三者都緊密相關的綜合研究型活動等等,每一類型的活動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貳』 如何成為合格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老師

綜合實踐是一種開放型的教學活動,它打破知識的界限,加強學習與社會的溝通。該課程把活動、知識統合成一個整體,既保證了體系內部各學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強了教學與生活世界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具有全新的觀念與視野,具全面的知識、技術與能力,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綜合實踐活動是課程改革的一門新的課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是這門課程教學的直接策劃者、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無論是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綜合性,還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綜合性都要求教師具有復合型的素質,對音、體、美、自然等各學科的教學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由單一型向全能型轉變。教師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成敗的關鍵,怎樣的教師才能實施這門課程的教學,才能使這門課程具有使用價值,發揮出應有的效力呢?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一、重建課程觀。
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的範式轉換。這種轉換首先表現為課程概念的轉變。課程不再是靜止的跑道,即需要貫徹的課程計劃或需要遵循的教學指南,課程成為對個體生活經驗的改造和建構,成為自我的履歷情境,意即成為在跑道上奔跑的歷程。派納總結說:課程不再是一個事物,也不僅是一個過程。它成為一個動詞,一種行為,一種社會實踐,一種私人的意義,一種公共的希望。課程不只是我們勞作的場所,也是我們勞作的成果,在轉變我們的同時也轉變自身。
其次,課程概念的轉變隨之帶來課程形態的變化。正如多爾在《後現代課程觀》中的思想: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成為一種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課程發展的過程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不再是完全預定的、不可更改的。綜合實踐活動所代表的課程形態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靜態的知識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系列事件,是師生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生命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所體現的課程轉向引起了傳統課程理念的深刻變革。它將學習者置於課程的中心並將個體意識的提升作為追求的目標,充分確立起個體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課程不再是控制教學行為和學習活動的工具和手段,它有效地彌合了個體與課程之間的斷裂,成為師生追求意義和價值、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二、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教師對教學對象、目標、內容、過程、教學質量和評價等諸方面的理解和認識。教師的教學觀念有無超前性和時代性,不僅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而且也放映了這個教師有無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是現代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必須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課程改革入手,建立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習觀和教研觀,在新的教育觀指引下,培養適應未來社會人才,為他們學習終身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進行教育實踐、教育改革的先導。面對全新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教師要以新的角色投入實踐中,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一定的教學質量。課改中一再強調以學生為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尤為適用。教師一定要遵循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自治原則,放開手讓學生學會學;尤其要摒棄師道尊嚴,在適當需要的時候可以蹲下來與孩子交談。建構主義思想認為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的確,教師應盡量沖淡權威觀念,重新樹立學生本位意識。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助學、導學、啟學、撥學、促學,教師的指導策略和組織策略,都只服務於學生的自主活動。根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的宗旨,教師不得不又充當真辟荒者的角色,自行深入生活,開發教學資源。教師們要在深入領會生活教育的基礎上,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做敢探未發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三、更新教師知識。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桶水又有別於普通的水,它的營養含量更為豐富、復雜。由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打破了書本知識范疇,從而擴延到生活實際,突破學科限制,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教學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有較強的綜合文化素質。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過程中,教師除了自主地開發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展開教學過程,還要教育科學研究。教師已經不只是單純負責上課了,現在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越來越被強調。他不再是單一的講課者角色,而是多種新角色集於一身,以便在課程實施中游刃有餘。
2、教師的專業素質進一步提高,這是新課程實施之關鍵。每個教師都必須加強自己的專業素質。如教師基本功要扎實,同時接受一切有利於自己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它可以通過進修、校本培訓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總之,教師都要增強終身學習的意思,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來配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實施。
四、激活教學方法。
現在的教育愈來愈追求師生的平等性,教師的引導性,課堂的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教學的範式轉型。傳統教學以機械的、單向灌輸式的知識傳遞為特徵,把豐富的教學簡單化為單一的認識活動。在綜合實踐的視野中,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認識過程,而是師生在生活世界中通過共同建構意義的活動。教學範式的轉型意味著教學成為一種生活,一種以精神交流和意義創生為主要目的的人的生活;意味著教學消除師生作為知識權威與無知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建立起師生之間以對話為特徵的生命和情感的溝通,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主體角色;意味著教師擺脫專業個人主義的桎梏,建立協調、溝通與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協同教學;意味著知識不再作為永恆的真理接受膜拜,而是作為探究的資本和創生意義的材料接受質疑和拷問。
可見,教學範式的轉型還教學以生活世界之本原,使之充滿生命的靈動和生活的詩意;其次教學恢復了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靈隔膜,使之合作與對話的態度,以更具創意和開放的精神提升教學的品質;再次教學擺脫知識、純粹理性對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學過程中人的異化,最終彌合了人與教學之間的斷裂。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生命完整價值、學生個體差異、主體精神,將課堂融於生活、回歸生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從研究中展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對傳統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戰,它是向學生學習生活著的現實世界,學生學習途徑、方法不一,研究結果的內容和形式各異,呈現出開放學習態勢,因此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相應被激活,本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原則,靈活採用教學方法去教學。如在學生進行實踐性活動時,教師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引導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必要時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把課堂轉入社會、自然之中,教師唯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可見,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老師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模式早已被否定掉了。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課堂的需要,順勢激活教學方法,再也不能一塵不變了。
五、提高教師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徑。教師必須得具備相應的能力去征服坎坷,帶著創新意識去發展自身能力,適應課程實施需要。其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設計教學法案、搞科研活動、處理信息等過程中。
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中所提及的教育問題與社會問題交叉,這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也應得到充分體現。生活教育再度被強調,教師的能力要不斷更新。
現在的教師除了擔任教學引導者角色外,還擔任著教科研角色,這是現代教育的發展所趨,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新型課程可持續發展的必需。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去完善自己的能力,如教育敘事研究之類都是對完善創新能力有一定幫助、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視野中,課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即教學與學習展開的歷程;教學成為創生課程事件的過程,即課程的開發歷程;而學習成為在教學交往中建構知識與人格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最終實現了課程、教學與學習的遺體化,有效解決了課程、教學與學習彼此割裂的現象,避免了三者機械地、單向地、線性地發生關系。在一體化的狀態中,教師、學生、活動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三者交織在一起,沒有一個邏輯的行為主體,師生的活動共同構成了課堂。
杜威說:選擇了一種教育,就選擇了一種生活。課改,對廣大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壓力,是挑戰,更是一次蛻變。小學綜合實踐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諸多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並對照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咬定青山不放鬆,只爭朝夕勇於探索的精神,把各門課程糅合在一起,及時地充電,那樣我們就一定能適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需要,跟得上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取得豐碩的成果。

『叄』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需要怎樣的教師

綜合實踐是一種開放型的教學活動,它打破知識的界限,加強學習與社會的溝通。該課程把活動、知識統合成一個整體,既保證了體系內部各學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強了教學與生活世界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具有全新的觀念與視野,具全面的知識、技術與能力,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綜合實踐活動是課程改革的一門新的課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是這門課程教學的直接策劃者、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無論是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綜合性,還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綜合性都要求教師具有復合型的素質,對音、體、美、自然等各學科的教學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由單一型向全能型轉變。教師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成敗的關鍵,怎樣的教師才能實施這門課程的教學,才能使這門課程具有使用價值,發揮出應有的效力呢?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一、重建課程觀。 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的範式轉換。這種轉換首先表現為課程概念的轉變。課程不再是靜止的跑道,即需要貫徹的課程計劃或需要遵循的教學指南,課程成為對個體生活經驗的改造和建構,成為自我的履歷情境,意即成為在跑道上奔跑的歷程。派納總結說:課程不再是一個事物,也不僅是一個過程。它成為一個動詞,一種行為,一種社會實踐,一種私人的意義,一種公共的希望。課程不只是我們勞作的場所,也是我們勞作的成果,在轉變我們的同時也轉變自身。 其次,課程概念的轉變隨之帶來課程形態的變化。正如多爾在《後現代課程觀》中的思想: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成為一種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課程發展的過程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不再是完全預定的、不可更改的。綜合實踐活動所代表的課程形態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靜態的知識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系列事件,是師生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生命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所體現的課程轉向引起了傳統課程理念的深刻變革。它將學習者置於課程的中心並將個體意識的提升作為追求的目標,充分確立起個體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課程不再是控制教學行為和學習活動的工具和手段,它有效地彌合了個體與課程之間的斷裂,成為師生追求意義和價值、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二、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教師對教學對象、目標、內容、過程、教學質量和評價等諸方面的理解和認識。教師的教學觀念有無超前性和時代性,不僅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而且也放映了這個教師有無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是現代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必須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課程改革入手,建立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習觀和教研觀,在新的教育觀指引下,培養適應未來社會人才,為他們學習終身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進行教育實踐、教育改革的先導。面對全新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教師要以新的角色投入實踐中,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一定的教學質量。課改中一再強調以學生為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尤為適用。教師一定要遵循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自治原則,放開手讓學生學會學;尤其要摒棄師道尊嚴,在適當需要的時候可以蹲下來與孩子交談。建構主義思想認為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的確,教師應盡量沖淡權威觀念,重新樹立學生本位意識。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助學、導學、啟學、撥學、促學,教師的指導策略和組織策略,都只服務於學生的自主活動。根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的宗旨,教師不得不又充當真辟荒者的角色,自行深入生活,開發教學資源。教師們要在深入領會生活教育的基礎上,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做敢探未發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三、更新教師知識。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桶水又有別於普通的水,它的營養含量更為豐富、復雜。由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打破了書本知識范疇,從而擴延到生活實際,突破學科限制,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教學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有較強的綜合文化素質。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過程中,教師除了自主地開發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展開教學過程,還要教育科學研究。教師已經不只是單純負責上課了,現在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越來越被強調。他不再是單一的講課者角色,而是多種新角色集於一身,以便在課程實施中游刃有餘。 2、教師的專業素質進一步提高,這是新課程實施之關鍵。每個教師都必須加強自己的專業素質。如教師基本功要扎實,同時接受一切有利於自己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它可以通過進修、校本培訓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總之,教師都要增強終身學習的意思,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來配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實施。 四、激活教學方法。 現在的教育愈來愈追求師生的平等性,教師的引導性,課堂的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教學的範式轉型。傳統教學以機械的、單向灌輸式的知識傳遞為特徵,把豐富的教學簡單化為單一的認識活動。在綜合實踐的視野中,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認識過程,而是師生在生活世界中通過共同建構意義的活動。教學範式的轉型意味著教學成為一種生活,一種以精神交流和意義創生為主要目的的人的生活;意味著教學消除師生作為知識權威與無知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建立起師生之間以對話為特徵的生命和情感的溝通,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主體角色;意味著教師擺脫專業個人主義的桎梏,建立協調、溝通與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協同教學;意味著知識不再作為永恆的真理接受膜拜,而是作為探究的資本和創生意義的材料接受質疑和拷問。 可見,教學範式的轉型還教學以生活世界之本原,使之充滿生命的靈動和生活的詩意;其次教學恢復了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靈隔膜,使之合作與對話的態度,以更具創意和開放的精神提升教學的品質;再次教學擺脫知識、純粹理性對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學過程中人的異化,最終彌合了人與教學之間的斷裂。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生命完整價值、學生個體差異、主體精神,將課堂融於生活、回歸生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從研究中展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對傳統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戰,它是向學生學習生活著的現實世界,學生學習途徑、方法不一,研究結果的內容和形式各異,呈現出開放學習態勢,因此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相應被激活,本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原則,靈活採用教學方法去教學。如在學生進行實踐性活動時,教師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引導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必要時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把課堂轉入社會、自然之中,教師唯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可見,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老師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模式早已被否定掉了。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課堂的需要,順勢激活教學方法,再也不能一塵不變了。 五、提高教師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徑。教師必須得具備相應的能力去征服坎坷,帶著創新意識去發展自身能力,適應課程實施需要。其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設計教學法案、搞科研活動、處理信息等過程中。 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中所提及的教育問題與社會問題交叉,這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也應得到充分體現。生活教育再度被強調,教師的能力要不斷更新。 現在的教師除了擔任教學引導者角色外,還擔任著教科研角色,這是現代教育的發展所趨,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新型課程可持續發展的必需。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去完善自己的能力,如教育敘事研究之類都是對完善創新能力有一定幫助、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視野中,課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即教學與學習展開的歷程;教學成為創生課程事件的過程,即課程的開發歷程;而學習成為在教學交往中建構知識與人格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最終實現了課程、教學與學習的遺體化,有效解決了課程、教學與學習彼此割裂的現象,避免了三者機械地、單向地、線性地發生關系。在一體化的狀態中,教師、學生、活動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三者交織在一起,沒有一個邏輯的行為主體,師生的活動共同構成了課堂。 杜威說:選擇了一種教育,就選擇了一種生活。課改,對廣大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壓力,是挑戰,更是一次蛻變。小學綜合實踐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諸多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並對照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咬定青山不放鬆,只爭朝夕勇於探索的精神,把各門課程糅合在一起,及時地充電,那樣我們就一定能適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需要,跟得上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取得豐碩的成果。

『肆』 怎樣處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綜合實踐是一種開放型的教學活動,它打破知識的界限,加強學習與社會的溝通。該課程把活動、知識統合成一個整體,既保證了體系內部各學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強了教學與生活世界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具有全新的觀念與視野,具全面的知識、技術與能力,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綜合實踐活動是課程改革的一門新的課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是這門課程教學的直接策劃者、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無論是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綜合性,還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綜合性都要求教師具有復合型的素質,對音、體、美、自然等各學科的教學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由單一型向全能型轉變。教師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成敗的關鍵,怎樣的教師才能實施這門課程的教學,才能使這門課程具有使用價值,發揮出應有的效力呢?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一、重建課程觀。 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的「範式轉換」。這種轉換首先表現為課程概念的轉變。課程不再是靜止的「跑道」,即需要貫徹的課程計劃或需要遵循的教學指南,課程成為對個體生活經驗的改造和建構,成為自我的「履歷情境」,意即成為「在跑道上奔跑」的歷程。派納總結說:「課程不再是一個事物,也不僅是一個過程。它成為一個動詞,一種行為,一種社會實踐,一種私人的意義,一種公共的希望。課程不只是我們勞作的場所,也是我們勞作的成果,在轉變我們的同時也轉變自身。」 其次,課程概念的轉變隨之帶來課程形態的變化。正如多爾在《後現代課程觀》中的思想: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成為一種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課程發展的過程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不再是完全預定的、不可更改的。綜合實踐活動所代表的課程形態不再是在教育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靜態的知識文本,而是在教育情境中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系列「事件」,是師生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生命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所體現的課程轉向引起了傳統課程理念的深刻變革。它將學習者置於課程的中心並將個體意識的提升作為追求的目標,充分確立起個體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課程不再是控制教學行為和學習活動的工具和手段,它有效地彌合了個體與課程之間的斷裂,成為師生追求意義和價值、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 二、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教師對教學對象、目標、內容、過程、教學質量和評價等諸方面的理解和認識。教師的教學觀念有無超前性和時代性,不僅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而且也放映了這個教師有無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是現代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必須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課程改革入手,建立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習觀和教研觀,在新的教育觀指引下,培養適應未來社會人才,為他們學習終身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進行教育實踐、教育改革的先導。面對全新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教師要以新的角色投入實踐中,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一定的教學質量。課改中一再強調「以學生為主」,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尤為適用。教師一定要遵循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自治」原則,放開手讓學生學會學;尤其要摒棄「師道尊嚴」,在適當需要的時候可以「蹲下來與孩子交談」。建構主義思想認為「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的確,教師應盡量沖淡「權威」觀念,重新樹立學生本位意識。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助學、導學、啟學、撥學、促學,教師的指導策略和組織策略,都只服務於學生的自主活動。根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的宗旨,教師不得不又充當真辟荒者的角色,自行深入生活,開發教學資源。教師們要在深入領會「生活教育」的基礎上,「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做「敢探未發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三、更新教師知識。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桶水又有別於普通的水,它的營養含量更為豐富、復雜。由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打破了書本知識范疇,從而擴延到生活實際,突破學科限制,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教學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有較強的綜合文化素質。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過程中,教師除了自主地開發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展開教學過程,還要教育科學研究。教師已經不只是單純負責上課了,現在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越來越被強調。他不再是單一的講課者角色,而是多種新角色集於一身,以便在課程實施中游刃有餘。 2、教師的專業素質進一步提高,這是新課程實施之關鍵。每個教師都必須加強自己的專業素質。如教師基本功要扎實,同時接受一切有利於自己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它可以通過進修、校本培訓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總之,教師都要增強終身學習的意思,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來配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實施。 四、激活教學方法。 現在的教育愈來愈追求師生的平等性,教師的引導性,課堂的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教學的範式轉型。傳統教學以機械的、單向灌輸式的知識傳遞為特徵,把豐富的教學簡單化為單一的認識活動。在綜合實踐的視野中,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認識過程,而是師生在生活世界中通過共同建構意義的活動。教學範式的轉型意味著教學成為一種生活,一種以精神交流和意義創生為主要目的的人的生活;意味著教學消除師生作為「知識權威」與「無知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建立起師生之間以對話為特徵的生命和情感的溝通,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主體角色;意味著教師擺脫「專業個人主義」的桎梏,建立協調、溝通與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協同教學」;意味著知識不再作為永恆的真理接受膜拜,而是作為探究的資本和創生意義的材料接受質疑和拷問。 可見,教學範式的轉型還教學以生活世界之本原,使之充滿生命的靈動和生活的詩意;其次教學恢復了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靈隔膜,使之合作與對話的態度,以更具創意和開放的精神提升教學的品質;再次教學擺脫知識、純粹理性對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學過程中人的異化,最終彌合了人與教學之間的斷裂。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生命完整價值、學生個體差異、主體精神,將課堂融於生活、回歸生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從「研究」中展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對傳統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戰,它是向學生學習生活著的現實世界,學生學習途徑、方法不一,「研究」結果的內容和形式各異,呈現出開放學習態勢,因此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相應被激活,本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原則,靈活採用教學方法去教學。如在學生進行實踐性活動時,教師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引導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必要時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把課堂轉入社會、自然之中,教師唯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可見,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老師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模式早已被否定掉了。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課堂的需要,順勢激活教學方法,再也不能一塵不變了。 五、提高教師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徑。教師必須得具備相應的能力去征服坎坷,帶著創新意識去發展自身能力,適應課程實施需要。其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設計教學法案、搞科研活動、處理信息等過程中。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載體已經由以往的「本本」轉向了「問題」。「問題」何來?需要教師去開發、探究。沒有了現成的教材,「如何去尋找教材」「組織設計教學方案」這一系列工作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性的能力。 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中所提及的「教育問題與社會問題交叉」,這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也應得到充分體現。「生活教育」再度被強調,教師的能力要不斷更新。 現在的教師除了擔任教學引導者角色外,還擔任著教科研角色,這是現代教育的發展所趨,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新型課程可持續發展的必需。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去完善自己的能力,如教育敘事研究之類都是對完善創新能力有一定幫助、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視野中,課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即教學與學習展開的歷程;教學成為創生課程事件的過程,即課程的開發歷程;而學習成為在教學交往中建構知識與人格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最終實現了課程、教學與學習的遺體化,有效解決了課程、教學與學習彼此割裂的現象,避免了三者機械地、單向地、線性地發生關系。在一體化的狀態中,教師、學生、活動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三者交織在一起,沒有一個邏輯的行為主體,師生的活動共同構成了課堂。 杜威說:「選擇了一種教育,就選擇了一種生活。」課改,對廣大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壓力,是挑戰,更是一次「蛻變」。小學綜合實踐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諸多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並對照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咬定青山不放鬆,只爭朝夕勇於探索的精神,把各門課程糅合在一起,及時地「充電」,那樣我們就一定能適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需要,跟得上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取得豐碩的成果。

『伍』 當前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存在哪些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 程,是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重要特徵, 與學生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小學語 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它是以生活為源泉、實踐 為根基、綜合為特徵、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的學科綜合實 踐活動.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 項嶄新的教學形式. 《語文課程標准》將「綜合性學習」與 「識字與 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共同組成了語文學習內 、 、 、 容的五大板塊.它體現著新課改的精神,將成為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 亮點. 關鍵詞:綜合性實踐活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新課改、研究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 是新課改的 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項嶄新的教學形式.它依據 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為基礎, 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能力 水平,根據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綜合 素養為目標,指導學生圍繞某一課題積極開展社會研究性的學 習.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對第三學段「綜合性學習」提 出具體的目標要求是: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 圖書館、網路等信息資源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 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 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 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 專題演講, 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 法.那麼,如何有效地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呢, 我在這里結合五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談一下我的一 些看法與認識. 五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遨遊漢字王國》 ,這是一種全新的 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教材對「綜合性學習」的 內容、呈現特點,及具體的目標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與 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及單元主題的整合發展到既有整合,又有 分離而獨立為一個單元組.無疑,這是對《課標》重視「綜合性 學習」的最好詮釋.對於這種新型課程,學生在進行綜合性學習 時所採取的方式必須要走出傳統的學習方式的藩籬. 但是在實踐 中, 學生往往缺乏綜合性學習的意識或者還沒建構綜合性學習的 方法;同時,教師也還沒有在綜合性學習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沒有積累相關的經驗, 所有的這些現狀都必然影響這一課程形態 的正常進行,同時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在這一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教材內容和教材的編排形式 上都有許多不同於以往教材的特點,教師必須明確這些特點、充 分把握教材,做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安排,才能實施正確的教學 策略. 這個單元主體部分包括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有 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 .單元的導語是全組學習的綱領, 為我們指出了漢字的三個特點: 歷史悠久 2、 1、 使用人口最多 3、 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又緊接著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三個任務:1、 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2、了解漢字文化 3、為純潔漢字做些實事. 完成每一個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資料為先導, 但閱讀資料和一般 的課文不同,在教學中不能以學習閱讀資料為主,而要把閱讀資 料作為學生搜集、查找相關材料的例子,利用閱讀資料的學習為 開展活動做一個引領. 「有趣的漢字」這個板塊的重點是讓學生 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教材建議開展的活動有:搜集和編寫字 謎,開展猜謎活動;查找利用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 聯或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 「閱讀材料」是圍繞著活 動提供的,分為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字謎 是中國特有的文字游戲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些字謎範例,有文字 謎、畫謎、動作謎,學生會很有興趣.通過猜字謎,學生可以體 會到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漢字的字型往往表示一定的意 義.學生在搜集使用諧音的文字作品中,可以進一步感受漢字的 有趣. 教材提供的運用諧音的傳統語文形式, 有歇後語、 笑話等.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學生閱讀這個傳 說,並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從中了解到漢字的歷史非常久遠,最 早的漢字是從模擬事物的形狀開始創造的.「冊」「典」「刪」 《 、 、 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知識的短文.它告訴我們,我國歷史上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 「冊、典、刪」三個字 和這段歷史有關.從這三個字可以舉一反三:漢字是一種表意文 字,如果我們明白了一些漢字的來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字義, 識記字形. 「我愛你,漢字」這個板塊,重點是讓學生會初步認識漢 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但也面臨著如何正確、規范地使用漢字的 現實問題.建議開展的活動主要有:初步了解漢字演變的歷史; 欣賞和學習漢字書法;通過搜集有關錯別字的笑話、社會用字調 查等,認識錯別字造成的危害,自覺規范地使用漢字. 「閱讀材 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 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 字的演變》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 字的演變過程.從這四個字的發展變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 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的字形逐漸趨向簡約.讀讀《甲骨文的發 現》 ,我們可以知道,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是我國現存的 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 的事,講由於一「點」之差使價值 18 萬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 警示我們要防止錯別字.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上的錯別字 相當多, 《街頭錯別字》的照片就是一個例子.以此為例,引導 學生去調查社會用字,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出一點力. 《贊漢 字》 《書法作品欣賞》 和 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表現漢字之美. 《贊漢字》用凝練的四言句式,概括了篆、隸、行、楷、草等不 同的字體特點, 贊美了漢字書法藝術. 本組最後一篇閱讀材料 《我 愛你,中國的漢字》是當代作家劉湛秋的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在作者眼裡,一個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 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作者覺得每個字 都有不同的風韻,而它們在書法家的筆下,更能生發出無窮無盡 的變化.本文語言生動,比喻形象,通過對漢字的贊頌,表達了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讀來令人振奮.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有感情 地朗讀,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作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小結.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 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准關於綜合性學習教學 建議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 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 和研究的過程. 」所以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中既要體現綜合 性,又要凸顯學科個性.所以特別要注意: 一、開展有效活動,完善學生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雖然都是在語文學科領域的內部, 但 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通過猜字謎,搜集有漢字諧音特點的詩 詞、歇後語、對聯,調查街頭錯別字,舉辦書法展覽等活動,讓 學生充分體驗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比較廣闊的 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空間,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 綜合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說到 讓學生活動,我們難免會擔心:有些活動城市裡容易開展,教學 資源豐富的地區容易開展,農村和邊遠地區做起來就會有困難. 好在教材的彈性相當大,教材提示的活動,不必全部去做,可以 根據地區和學校實際選做幾項. 比如調查招牌廣告等社會用字的 活動,在農村開展起來有困難,可以改成調查自己和班上同學習 作中的錯別字.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活動的基本材料.如猜字謎、 搜集諧音歇後語等, 資料缺乏的學校可以用教材上的材料作為主 要活動內容. 二、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 動. 」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重要的差別.教材的提 示是: 「我們可以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 字……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 「自主性」 的一個重要內涵, 就是要學會分析和判斷, 學會選擇. 這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綜合能力. 學生自由組成 小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開展哪幾項活動,怎樣開展以及用什麼 形式呈現學習的成果等,是鍛煉自主與合作能力的極好機會.值 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又是初次開展時間較長的綜 合性學習,要避免放任自流.教師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就適 合開展哪些活動、 不適合開展哪些活動, 積極地向學生提出建議. 例如, 「辦一個書法展覽」 ,如果當地有書法展覽,可以組織學生 去參觀;如果學校里學生、教師、家長中有書法好的,可以請他 們提供作品,舉辦展覽;如果班上喜歡書法的同學很多,也可以 辦班級書法展.這些需要教師作通盤的考慮.教師對學生自由組 合小組的過程以及小組的活動進展,要及時了解和關注. 三、不可忽略探究過程.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開看,教師對知識形成以後的「實踐」相 當重視:設計多種練習讓學生鞏固,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活動,包 括課外實踐活動, 而對知識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卻重視得 不夠.比較多的情況是,教師匆忙導入新課,盡快得出結論,學 生沒有經歷理解、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皮亞傑的認知結 構理論認為,個體的認識起因於主體對客體的不斷同化、順應和 平衡.在皮亞傑看來, 「復制的真理只能算半個真理」 ,真正理解 一個概念和理論, 就意味著主體對它們的重新探索、 發現和創造, 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重復和記憶.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方式, 在綜合性學習中更能夠得到體現. 在這個單元中, 學生接觸到的有關漢字的材料比較豐富,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 學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規律.如猜字謎,不能猜出來了就完了, 還要引導學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琢磨猜字謎的方法,還可以嘗 試用這些方法編字謎;讀了《 「冊」「典」「刪」的來歷》 、 、 ,知道 了漢字跟我國古代的生活,文化關系密切,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些 漢字的來歷;從《漢字的演變》表中,可以發現漢字的發展有由 繁到簡的趨勢,離實物形狀越來越遠;再如調查錯別字產生的原 因,研究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辦法等.其實,研究結果如何並不 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參與了,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培養.學生在研 究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在研究過程中真正的實踐,在研究過程中 使思維活躍,在研究過程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 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最為有效的途徑,老師、家長、社會 有責任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營造合適環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 只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本著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融為 一體的原則,就能抓住時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學 生的全面發展

『陸』 南海區小學五年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綜合實踐活動試卷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中關於課程目標的界定,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本著有利於課程實施、有利於目標落實、有利於課程評價、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原則,特製定我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3—6年級)課程目標,將總課程目標細化分解到年級,並且在目標分類上,各年級目標均體現四個維度: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研究性學習。具體課程目標分解如下:
三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通過組織開展以親近自然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從大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嘗試用一定的方式贊美大自然,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培養與保持探究自然、了解周圍事物奧秘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3、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珍愛動、植物的生命。
二、人與社會維度
1、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范;
2、具有初步的社區服務意識,體驗服務的愉悅;
3、了解家鄉的部分特色產業,感受家鄉的變化,增強自豪感。
三、人與自我維度
1、學會基本的自我服務技能,初步學會生活自理;
2、初步形成自我關注意識,學會一些自我關注方法;
3、了解常見的災害與危險,了解基本的自護常識,初步學會在危難中自助、求助的本領,增強助人意識。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2、學習收集、保存資料,建立初步的資料意識;
3、初步感受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
四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2、認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學習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3、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
二、人與社會維度
1、了解社區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物產特色、民間風俗和傳統節日;
2、認識社會資源,並能初步學會有效利用;
3、力所能及地參加社區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服務的意義。
三、人與自我維度
1、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初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能力,願意表達自己、表現自己、發展自己。
3、注重個人、家庭生活衛生,增強疾病防範意識。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處理信息,幫助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
3、掌握簡單工藝品製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並進行設計與製作。
五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通過豐富多彩的親近大自然的活動,進一步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初步獲得理性認識;
2、藉助日常生活事例,親身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
3、了解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我國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增強環境保護的緊迫感。
二、人與社會維度
1、關注社會生活,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對周圍社會環境進行考察;
2、發展人際交往,形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獲得初步的社會交往的認知能力;
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三、人與自我維度
1、增強勞動觀念,發展勞動技能;
2、能夠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初步養成開朗、樂觀、堅強的個性,形成對自己的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
3、增進自我了解,肯定自我價值,發展興趣與專長。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2、了解各種渠道的信息來源,初步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與自然的接觸,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2、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將保護自然與環境的意識轉化為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
3、學會觀察、研究,發現和解決問題,利用所學的知識保護和改造自然。
二、人與社會維度
1、養成初步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並具有一定的社區服務的經歷;
2、關心社區中的重大活動和主要問題,認真進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3、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心新聞時事,與同學展開討論,培養辨別是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人與自我維度
1、在小學生活即將跨入中學的轉折期,能夠作階段性的自我反省,增進自我認識;
2、形成初步的人生價值觀,樹立自信心,樹立人生理想,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掌握生活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掌握一定的動手操作與實驗能力;
2、在活動中具有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並能根據活動需要主動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3、感受科技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懂得利用科學、信息技術手段處理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第三章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3—6年級)課程內容舉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統一的教材。這一特點雖然給課程實施者以更大的自主性、靈活性、創造性,但同時也增大了課程實施的難度——怎樣選擇課程內容呢?為方便教師組織教學,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依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3—6年級)課程目標分解》,結合我市生活、社會及學情狀況,分年級列舉了部分活動示例。各年級活動示例均分為四大板塊:擁抱自然、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動手操作,以供教師們參考。教師們可以從中選擇部分示例作為課程內容,但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引導,一種啟發。通過這些示例,提倡教師聯系當地實際,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開發課程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各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師生特色、校本特色、地域特色。

三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庭院里的小蟲子
到自家庭院里(樓下的草坪、社區小公園)尋找小蟲子,看它們的長相、它們吃什麼,把自己觀察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如畫圖、寫觀察日記等。小心地捉幾只養在瓶子里,貼上標簽(蟲子名稱、尋獲地點等),在班內設個小小昆蟲角,展示大家請來的貴賓,相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昆蟲知識。別忘展示完後要送它們回自己的家。
2、身邊的植物
選擇自己居家附近長有植物的一處場地,進行觀察,記錄植物的種類、樣子,採集不同植物的葉片、花朵、種子等,認養自己最喜歡的植物,做好日常養護,通過查閱圖書、看電視、訪問、上網查詢等各種途徑,搜集認養植物的相關資料,建立植物檔案。
3、我喜歡這里
在自己的家附近(城市、社區、村莊)選一處景點,可以是公園、小河、池塘、山丘等,進行細致的觀察,用多種方法進行記錄,如寫一篇景物描寫小作文、拍照、採集動植物標本等,全班開個展示、介紹會。
走進社會
4、這些規范我們都應遵守
開展實際調查、訪問,了解社會行為規范。如進出公園、電影院、博物館等公共場所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上下公交車、人多時購物等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外出行走、騎車時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等。做好記錄,相互交流,熟記規范,指導實踐。
5、尊老愛老送溫暖
利用雙休日或放學後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到敬老院進行「尊老愛老」送溫暖、獻愛心義務勞動,也可到離自己家較近的孤寡老人家中開展義務勞動。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建立長期的活動計劃和方案,做好活動記錄,撰寫活動感想。
6、家電市場調查
利用雙休日,由家長陪同或組成同學小團隊,到當地較大的家電市場、商場調查家電情況,了解市面上家電的種類及銷售情況,獲得有關家電產品的市場行情和人們的購買力情況。
體驗生活
7、我是家庭清潔員
拿起掃帚、抹布,清理家居衛生,學習清潔方法,養成愛好勞動好習慣。
8、小小設計師
自己動手美化自己的房間。設計美化方案,並在徵求家長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設計,進而付諸行動,體驗創新與勞動的快樂。
動手操作
9、製作賀卡
在教師節、國慶節、元旦這些節日里,自己動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同學和親友,傳遞你的祝福和友誼,學會理解和感恩,培養動手和創新設計能力。
10、製作植物標本
收集各種植物的葉、花、果實、種子等,通過前期處理、焙乾、固定、做標簽等步驟製成植物標本,並在班級中展示自己製作的標本。

三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種植植物
收集自己喜歡的植物種子,親自種植植物,從種子萌芽到開花結果,堅持觀察它的生長過程並記好觀察日記,培養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的興趣、能力和品質。
2、調查家鄉的鳥和樹
開展「家鄉的鳥」、「家鄉的樹」調查活動。調查家鄉主要有哪些鳥,有哪些樹,什麼鳥最多,什麼鳥不常見,什麼鳥對人類有益,什麼樹最多,什麼樹先開花,哪些樹生長得快等等,做好數據統計,從中發現規律和問題。
3、尋找春天
帶領學生到大自然找春天。以《春天的故事》為主題,辦手抄報。
走進社會
4、環境衛生小衛士
以小組為單位到社區街巷清理不健康的非法貼畫的廣告語與宣傳單,並將清除掉的小廣告、宣傳單收集起來,做成自己的「戰利品」,如貼畫足球、貼畫棒等。
5、參觀博物館
和家人一起或與幾個同學一起到博物館參觀,認真聽講解員的介紹,仔細看館內的陳列品和文字資料,帶上筆記本和筆,把你感興趣的東西記錄下來。
6、學校雜訊調查
調查學校雜訊的來源,並對調查到的雜訊進行分類,明確哪些是可以防治的,哪些是可以減輕的,哪些是人為的,哪些是自然的。在調查和分類的基礎上,提出預防雜訊的建議。
體驗生活
7、人人爭當小雷鋒
開展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活動,積極參加志願活動或志願者隊伍,關心殘疾人、老年人,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
8、生活垃圾知多少
觀察、分類、統計自家一周產生的生活垃圾,製作《家庭一周生活垃圾分類統計表》,並由此聯想一個月、一年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在班內舉行統計表展覽,彼此交流個人感想。
動手操作
9、製作小禮物
了解自己家人或好朋友的生日,在家人或好友的生日前幾天,親手設計、製作一件小禮物送給他,表達自己對他的親情或友情。
10、製作昆蟲標本
了解如何捕捉昆蟲,學習製作、保存標本等知識。班內舉辦昆蟲標本展。

四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我的試驗田
自己開辟一塊小試驗田(城區學生可以在小院里、花盆裡,農村學生要到野外開墾小片荒地),種植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精心照料,相互展示、評價各小隊的種植成果。
2、飼養小寵物
好朋友組成小團隊,共同商議確定飼養何種寵物,了解這種寵物的生活習性,安排好它的生活,精心照料喂養,寫好觀察記錄,展示各小隊寵物的健康狀況,開展關於寵物知識方面的經驗交流。
3、雨(雪、雹、霧)的成因
雨(雪、雹)是怎麼形成的?通過調查研究,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出調查報告,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帶到班級進行展示,向同學們作介紹。
走進社會
4、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袋、生活垃圾袋)
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采訪、動手實驗、整理研究等方法,認識當地「白色污染」的現狀,感受環保的重要性,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從小樹立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對社會負有責任感,培養搜集、整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
5、濰坊名吃知多少
和幾個小夥伴一起,進行走訪、調查,了解濰坊有哪些名吃,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把你們了解到情況進行總結,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6、身邊的錯別字
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到你生活的周邊進行調查——哪裡有錯別字,把你們的調查結果製成表格,說明錯別字的具體情況,出現在哪裡,在班內開個交流會。
體驗生活
7、零花錢哪兒去了
要求每個學生記錄自己零花錢的花費情況,連續記錄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然後,在班級里舉行相互交流,討論哪些花費是有價值的,哪些花費是屬於浪費的。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合理花費的良好習慣。
8、我的房間我整理
學會打理房間,除了清掃好衛生,還要整理床鋪、合理擺放物品,使房間整潔有序。要制定整理房間工作表,堅持按計劃進行勞動,保持房間整潔漂亮。把自己整理好的房間拍照,班級展示評比。
動手操作
9、釘紐扣
學習使用針和線,自己動手釘紐扣。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養成勤勞好習慣。
10、小巧手
玩泥塑、麵塑,並把自己製作的作品帶到學校進行展評。

四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可愛的動物
定期看《動物世界》電視片,記錄最感興趣的幾種動物的名稱、長相、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等,製成動物知識小卡片,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展覽。
2、美景如畫
回憶感受最美的一次旅遊,用自己的筆描寫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配著自拍的精美照片,向同學介紹這次旅行;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
3、大雨前後
細心觀察一次下大雨之前和之後,包括:天空中的雲、空氣、溫度、小動物的表現、植物的樣子等等,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認真整理,寫出觀察日記。
走進社會
4、春節習俗
我們現在過春節有哪些習俗?詢問父母及身邊的親友,並回憶自己過春節時的所見、所聞,進行記錄、整理,在班內進行交流。也可以引導學生調查自己父輩、祖輩小時候的春節習俗,比較過去和現在春節習俗的變遷。
5、祭掃烈士墓
在清明節前後,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學習他們的愛國事跡,勵志報效祖國,從小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6、洋快餐與健康飲食
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普遍受人喜愛,但它們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親身感受、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洋快餐的的主要成分,認識洋快餐的利與弊,並針對小學生的生長發育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培養科學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體驗生活
7、水表、電錶慢些跑
每天觀察水表、電表,統計自家一周用水、用電量,製作《家庭一周用水、用電統計表》,並由此計算一個月、一年的用水、電量,查找自家有無浪費水、電的現象,提出幾條節水、電的辦法。在班內舉行統計表展覽,彼此交流個人感想。
8、了解自己
引導學生:你了解自己嗎?你認識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你一樣嗎?先自己確定幾個方面作為考察項目,如愛好、習慣、優點、缺點等,並從這幾個方面對自己進行評價。然後,分別找父母、老師、同學等,對你這幾個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最後,比較自己和別人評價的結果,看有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差距較大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談談他自己。
動手操作
9、小製作
向周邊的人請教,學會一件或幾件物品的製作方法,如扎風箏、木工、車工、烹飪、編織等等,展示自己的小製作。
10、製作建築模型
仿照現成的建築模型製作紙質或木製模型,也可自己設計、創造性製作建築模型。

五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千姿百態的運動
動物們的「走路」方式一樣嗎?通過細心觀察、廣泛查閱資料,了解多種動物的運動方式,並採取各種方式描述這些運動,如可以寫篇短文、畫幅草圖、拍張照片、攝制DV等等,體會大千世界的神奇。在班級里舉行交流展示會,相互介紹自己的收獲。
2、樹葉展覽
到自己家的周圍採集各種樹葉,同時調查、訪問各種樹木的相關知識,做好記錄,建立「我家周圍常見樹木」小檔案,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展覽,開個報告會。
3、預測天氣
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出了一些預測天氣的知識。通過調查訪問周圍的人、查閱有關書籍、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看能找到哪些預測天氣的知識,寫下來,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並試著用這些知識預測今後幾天的天氣情況。
走進社會
4、燒烤攤的衛生狀況
到附近的燒烤攤點看一看,他們的衛生狀況如何?把你了解到的情況總結一下,寫成調查報告,向身邊的大人進行宣傳。
5、垃圾到哪裡去了
到自己生活的周邊(社區、村莊)進行調查,垃圾的種類有哪些?人們怎樣處理這些垃圾?這些處理方法合適嗎?
6、我家的電話
你家電話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詢問父母或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家庭電話從無到有,前後變化的過程,並在班內進行交流展示,感受社會科技的進步。
體驗生活
7、我為父母做件事
關心自己的父母,親自為父母做件事。如准備一餐可口的飯菜、給父母洗衣服、給父母捶背揉肩、飯後主動洗碗、收拾餐桌等等。
8、家庭出納員
和家長一起,每天記錄家庭消費的情況(項目、各項目的消費數量),連續記錄一周,製作《家庭消費統計表》,並進行總結反思:這些消費都是必須的嗎?有哪些可以不消費或減少消費?寫出自己的觀點。將統計表和自己的感受帶到學校進行交流。
動手操作
9、包餃子
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熟悉餃子製作的各個環節,學會向周圍的人請教,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10、廢紙盒的妙用
廢紙盒能再利用嗎?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動手設計、製作,開發廢紙盒的新用途,並把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五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不辭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動物有遷徙行為,初步了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不同的遷徙方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增強探究、合作意識,培養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以及保護自然的情感。
2、風與我們的生活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查閱有關資料,認識風的兩面性,並系統整理,在班內展示交流。
3、關注沙塵暴
什麼是沙塵暴?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沙塵暴天氣呈現怎樣的變化?引導、組織學生記錄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的天數,並通過訪問有關人士或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我市近幾年春天發生沙塵暴的天數情況,做好統計比較,研究沙塵暴天氣的變化趨勢。
走進社會
4、我是社區(村莊)小主人
社區(村莊)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每個社區(村莊)里的人都應該關注社區(村莊)里的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社區(村莊),發現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及時記錄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同學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來
城市、村莊、社區、街道、公園等都有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來,撰寫研究報告,班內交流調查研究所得。
6、媽媽,我想對您說
召開主題班會:媽媽,我想對您說。以想對媽媽說的話為主題,每人准備一段發言材料,在全班進行演講,抒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體驗媽媽對自己的付出。
體驗生活
7、老師的一天
老師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導學生確定一位教師作為自己的觀察、訪談對象,通過觀察和訪談,了解這位教師在一天中的工作,並做好記錄(時間、工作內容),體會老師工作的特點,發表自己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購員
家庭生活需要采購哪些物品?與家長商量好,在徵得家長支持、配合的基礎上,承擔起家庭生活采購員的角色,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堅持做一周的采購員,並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家長對你的評價。
動手操作
9、學烹飪
向家長學習,學會幾種家常菜的做法。班內舉辦烹飪大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請大家嘗嘗你的手藝。
10、學編織
生活中有許多編織高手,他們編織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門,如草葉、毛線、竹皮、藤條等等。尋訪身邊的編織高手,向他們請教幾手,把自己編成的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六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自然災害知多少
我們生活的地球有哪些自然災害?引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自然災害的種類。然後,組成研究小組,自主確定一種自然災害開展具體研究,包括災害形成的原因、有無規律、危害性大小、如何預防等。寫出調查、研究報告,全班進行交流。
2、贊美家鄉(城市、村莊、社區)
你的家鄉(城市、村莊、社區)有哪些值得贊美的地方?細心觀察、深入探訪,選取家鄉(城市、村莊、社區)美的元素進行總結、刻畫,採用多種方式(拍照、實物、文章等)展現家鄉(城市、村莊、社區)的美。
3、河流的變遷
幾個同學組成小團隊,進行走訪和查閱資料,了解生活周邊河流的變遷情況,完成調查報告。
走進社會
4、附近河流水質調查
附近河流的水質情況如何?引導組織學生現場考察、采訪、取樣、對比,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實驗檢測,了解河流水質的情況。若河水受到污染,調查其主要污染源,了解主要污染物。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召開展示交流會。
5、我是清潔工
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參加公益勞動,體驗清潔工人勞動的艱辛和意義,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
6、消防知識知多少
調查常見的消防器材的種類,懂得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學習常用的滅火方法,認識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體驗生活
7、我的理想
你長大了干什麼?你了解自己的志向嗎?通過調查、訪問、查找資料等途徑,了解自己的志向領域,設計自己實現志向的近期、長期規劃,召開報告會。
8、我們的計劃
好朋友組成小團隊,自己制定一個活動計劃,並按照計劃開展活動(郊遊、探險、小調查等),完成後展示活動結果。
動手操作
9、茶道藝術
了解茶道的起源,學會簡單的茶藝,並親自嘗試泡茶的全過程,講解學到的茶藝文化,開展泡茶、品茶活動。
10、小發明
調查了解身邊物品的優缺點,針對缺點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設計小發明方案,全班交流、評比。

六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探索發現
定期收看《探索發現》電視節目,記錄從中了解到的知識以及產生的問題,在班內舉行個人報告會。
2、植物的身體
植物的身體由哪幾部分構成?通過親身觀察、查閱資料,了解植物的身體構造,並記錄整理,形成系列的材料進行展示。
3、影子的秘密
影子是如何產生的?引導學生研究影子變化的規律,探討讓影子消失的辦法。進一步進行皮影戲、手影的研究,學習表演皮影戲、手影的簡單方法,並製作排演簡單皮影戲。
走進社會
4、家用汽車調查
在你居住的小區(村莊),一共有多少輛家用汽車?平均多少戶居民家庭就有一輛小汽車?完成調查統計表。查閱有關資料或上網查詢,看我國家用汽車數以及發達國家家用汽車數,進行對比。
5、我是城管小衛士
城市面貌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以「我為風箏都添光彩,爭當城管小衛士」 為主題,到社區、街道、公園、市場、廣場等公共場所開展公益宣講、凈化社區等活動,在提高自身認識的基礎上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6、小學生近視情況調查
小學生近視的比例有多大?主要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開展調查、訪談、統計、分析,撰寫調查研究報告,結合報告向小學生提出保護視力的合理化建議。
體驗生活
7、當地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
當地方言與普通話有哪些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談、查閱資料、對比分析,寫出調查研究報告,並進行交流展示。
8、時政要聞
近期(比如以一周為時段)國內、國際社會發生了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引導學生藉助電視、網路、廣播、報紙等信息工具收集時政要聞,做好分類總結,並選擇幾個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撰寫總結報告,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會。
動手操作
9、製作宣傳網頁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請教教師、同伴互學、向家長學習等)網頁製作技術,在自製的網頁上宣傳班級趣事、小組特色、個人特長等,也可以推介自己最喜歡的書籍或一件玩具等。製作完成後,向全班展示並介紹,作出評價。
10、做鳥巢
向身邊的木工師傅請教,學習使用木工工具,製作一個鳥巢,把它固定在樹上,幫小鳥安個安全、舒適的家。

『柒』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怎麼寫

作為抄學生練習寫作用的「社襲會實踐報告」,它的體例、寫法目前還無定論,可以參考「調查報告」的體例和寫法,「社會實踐報告」應該有以下幾部分:

標題:可以是公文式標題,即《關於……的實踐報告》;也可以是觀點式標題,例如《社會是大課堂,實踐長真知識》。

前言:寫出社會實踐的參加者、實踐的主題、時間、地點。然後用「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從而過渡到正文。

正文:寫實踐者根據學校要求應該和自己想要報告的內容,例如:活動內容,經驗體會,理性思考,問題和建議。作為學生應該著重寫自己的認識,特別要寫出自己的體會,思考後的理性認識,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評價。

結語:可以寫出作者對此次活動的意見、批評或者建議。

落款:署名和報告時間。寫上參加實踐者的個人或群體(如班、組),報告完成的時間。

應該注意的是,寫作時可以按以上幾部分構思,但行文時不要寫上「前言」、「正文」、「結語」、「落 款」等字,而要寫標題,如「基本情況」、「主要體會」、「幾點思考」、「問題和建議」等。

『捌』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一. 研究報告標題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研究報告
二. 課題界定
1. 綜合實踐活動課
這是一門非學科領域,是基於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它是基於學習者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點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從自身經驗中形成問題,從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2. 有效開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於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聯系自身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自、自主、主動學習,並在開放的探究學習情境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從而培養積極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 理論價值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推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多樣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性課程,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殊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為學生開辟了一條開放的學習途徑。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國內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國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綜合分析:西方發達國家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活動領域方面體現了「綜合」的特徵。但「綜合實踐活動」並不意味著任何一項活動都面面俱到,「綜合性」是相對的。國外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 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類型
主體探究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為中心,遵循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規范和步驟,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研究學習與設計學習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通過對有關問題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如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研究學習,學生一般都要提出解決有關環境保護的對策。
(2) 社會實踐學習類型
社會實踐學習的基本特徵是社會參與性,即,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參與到整個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徑主要有社會服務活動、社會考察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
(3) 生活學習型
生活學習一直是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的基本領域之一。生活學習是與學生生活能力、適應能力相關聯的實踐性學習。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與實施中,生活學習的領域已報包括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和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
2. 課題研究的意義:
數學實踐活動不是脫離學生所學教材的實踐活動,要使得數學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使數學實踐活動與平時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服務於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實踐活動存在於「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它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於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3. 課題研究的目標
(1)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及其實施策略。
(2) 構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教學摸式。
(3)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積累研究經驗,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全面實施打下基礎。
(4)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意識、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和諧發展。
四. 研究主要過程
1. 研究時間
(1) 申報階段(2011年8月-9月):認真選題,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 准備階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相關問卷調查、訪談。
(3) 實施階段:(2011年12月-2011年6月):選一個班級,在課堂教學中,堅持採取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多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措施,實驗一個月,邊實驗邊總結這樣的課堂教學具有的有效性。
(4) 總結階段:(2012年7月-11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鑒定。
2. 研究方法
注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
(1) 課程內容開發的途徑。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途徑:一是對現行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內容進行反思,了解其設計目的,挖掘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及學習過程中能夠體現相類似內容的素材.進行開發和利用;二是研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具備或尚需具備哪些數學知識、技能和素質,並鑒別和利用校外「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
(2) 課程開發的要求。
① 趣味性。要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確定數學活動內容。
② 實踐性。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應引導其廣泛接觸事物、盡量感知事物,使其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充分體現探索、嘗試和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
③ 啟發性。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啟迪思.維,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幹,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
(1) 實施策略的原則: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多樣化原則。
(2)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策略的路徑。
① 數學課堂教學。一是日常教學:深入發掘教材所蘊涵的綜合實踐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獲得真實的感受;二是配合教材:配合教材所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認真創設情境,精心安排活動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實踐探索的樂趣、綜合應用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 學科間的滲透與整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個學科之內,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其他學科相結合。
③數學社會實踐活動。在數學課程安排中.要讓我們的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書本、突破課堂,拓寬學習領域,開闊視野。學校、家庭、社區、大自然等,都是學生數學實踐的空間。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模式: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選擇和確定問題,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應經歷以下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時空,自主探究:評價反思,豐富體驗。簡言之,就是「問題一探究——反思」。它們有相對的靈活性。既可以貫穿於整節課之中.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之內,多次循環使用。在此模式中,教的活動包括組織數學活動、促進思維展開、喚醒學生潛能等;學生的活動包括觀察、操作、猜測、聯想、推理、交流等。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是認識活動的起點.也是研究活動的開始。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或「沖突」,將他們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問題意識,激發認知沖動。創設問題情境要凸顯以下四點,即:現實性、時效性、挑戰性、學科性。
(2) 提供時空,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空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中心環節。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以及活動本身質量水平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的成敗和優劣。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研究材料、確定研究形式、選擇研究方法。
(3) 評價反思,豐富體驗。
① 小組評價。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經常問學生:「你對其他同學(組)的研究成果如何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開展評價和對評價的再評價。這樣,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進學生在認同、批判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學會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
② 自我反思。即是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審視和反省:我是怎樣進行研究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什麼疑惑?這種審視和反省,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學生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饋,進而根據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於自己深刻認識其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形成認知結構,總結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 研究內容
(1) 根據小學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小學數學教學要求,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滿足學生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
(2) 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雖不同於數學課,但它也存在著一個教與學的問題.也有一個教學過程的問題。在教學中,主要研究如何構建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交流與合作:如何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活動、交流的條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 根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和小學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般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4)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中,探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研究,以改進教師的教、激勵學生的學。
五. 研究成果
1. 研究結論與成果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成長:
學生方面:
(1) 寫數學日記,做生活的有心人,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指導學生每周寫一篇數學日記,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敘述生活中經歷的事。
(2) 展示自己的作品,激起學生學習熱情
(3) 開數學班會:提倡「做中學」。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裕的時間、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做到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做中學、玩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方面:
(1) 著眼活動的實踐性,靈活運用實踐課的活動形式
(2) 記錄課堂中學生學習過程及教學反思,進行教學反思交流。
研究成果:
(1)《淺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指導策略》獲浦口區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附件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學生主體。本文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的需要出發, 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中教師的指導策略,使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2) 開展校級綜合實踐教研課《豐收的果園》(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附件2)
(3) 參加南京市網路培訓課程「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認識與實踐」的學習,經考核成績優秀,被評為優秀學員。(證書附件3)
2. 研究反思與展望
反思本課題的研究過程,我覺得:離理想化、規范化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有一定的距離,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1.對活動課組織教學的研究不夠。 實踐活動課更多的是強調直接經驗的獲得、強調學生的合作,加上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 這給教師的課堂准備、組織帶來了困難。如何加強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何去除「學生鬧而不聽」、「鬧而不停」的現象,我們在實踐中雖然也採取了一定的方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不是很理想,我們將在後續工作中將此作為研究重點之一。
2.課時不足的困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也有一些困惑。這種學習方式會受到教學目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局限。由於在課堂上更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索活動, 所以使反饋運用的時間相對減少,難以完成課時目標,課時不足將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新矛盾;在獨立探究中,有困難的學生還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和幫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這也將成為我們後續工作中的研究重點之一。
3、缺乏在互動中共進的意識。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師生雙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學生成為研究的行動者;學生自主地確定研究對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資料,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分析、探討和論證,進而得出結論。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總會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發現,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合作探究,進而把每一個「再創造」演繹得多姿多彩。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傳授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在課堂的多元「對話」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在互動中共進。教師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不斷反思、提升的過程。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自己的實際教學感受聯系起來,通過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來的各種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學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態性生成,同時也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專業水平。

『玖』 怎樣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

(一)首先我們要有寬容的態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事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只是試行,課改是一種教育實驗,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需要大家在實踐中理解、拓展和不斷完善。不要在一開始就用各種條條框框束縛住教師的手腳,要充分肯定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二)在我們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不妨嘗試先回到原點。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增加一門課而已嗎?不是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為了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社會實踐的能力。綜合化是課程發展的一大趨勢,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更是如此。只要在課程實施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以上幾種能力,筆者認為可以不必要拘泥於具體的概念和形式。

(三)面對新課程改革,很多人形成了只唯書、只唯上,把課改綱要、課程標准當成聖經、當成金科玉律,教條式地進行理解和執行。與此相對的實踐則是鮮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多樣化的模式,原因就在於每個學校的情況和學生的情況是各不相同的,許多學校甚至還不完全具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條件。為此,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漸變方式也應該是允許的,也應該給予理解和引導。學生的發展是刻不容緩的,是不可重復的,所以我們可以、也必須先積極穩妥地改革與發展,然後再逐步規范,最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地制宜地推廣好的實施模式。

(四)課改呼喚教育者的實踐智慧和實踐精神。實踐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的。課改的理念是先進的,事實是艱難復雜的,如果說全國上下都是一種模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麼這將不利於課改深入進行甚或導致課改受挫。

綜上所述,這些模式的出現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實踐驗證。有些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如條塊分割式,但它存在的理由和原因有助於我們分析思考,有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所出現的問題。這些多樣化的實施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借鑒並有機整合這些模式。比如,系列專題式的系統可以與自助課題式的靈活相結合,條塊分割式的深入可以與改造整合式的全面相結合,記錄本式的實施模式則完全可以貫穿到其他各種實施模式中去,記錄下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成長足跡。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各種模式的優點,盡量避免各種模式的缺點,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模式越來越優化。這一優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先進的課改理念真正紮根課改實踐的過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孕育、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