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社區課程怎麼做

幼兒園社區課程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1-03-16 07:23:05

Ⅰ 如何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共享

幼兒教育已不僅僅局限在幼兒園,促進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單靠幼兒園和版教師的作用和影響權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幼兒教育來說,積極利用大自然,大社會中有利的教育因素來豐富幼教課程內容,使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三結合,將幼兒園的課程真正與家庭、社區資源整合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優勢互補,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合作共享,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對幼兒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有重要的理論支撐。

Ⅱ 如何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主題活動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學前教育作為全部教育之基礎,其核心的職能就是既要保障每個兒童適應現實的社會,幸福快樂的成長,更要保證他們適應並創造未來的社會。那麼,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呢?即需要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具有探究精神的人才。而如今農村幼兒園備受社會的關注,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農村幼兒園,但是,農村幼兒園的資金和設備往往不如城市幼兒園充足,農村幼兒園園區建設的硬體和都與城市幼兒園的條件有一定距離。但是,農村幼兒與城市幼兒一樣,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喜歡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的世界。我認為,農村幼兒園想要更好的發展,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幼兒的科學素質,以及使幼兒獲得更廣泛的科學經驗和科學方法,更是能夠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從農村幼兒教育因地制宜的角度,選擇了這個課題。

我們幼兒園地處資源廣闊的農村,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變化,農作物有的開花,有的結果……給孩子以活的教材。幼兒園里的孩子多數是農民的後代,他們對農村的農業生產與農事活動具有著濃厚的興趣,隨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他們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農業生產的技能,如挖坑、點豆豆等,我們認為,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就要充分利用與發揮,鼓勵他們在活動中觀察、操作、實踐,掌握一些科學技能。

二、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

科學教育活動不僅是要讓孩子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並提出了「做中學」的口號。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科學領域教育:「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2002年,我國開展「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項目,對幼兒科學教育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幼兒為主體」、「探究性學習等適宜的觀念和教學策略研究,促進了幼兒科學教育質量的提高。近年來,《利用農村資源踐行課程標准》、《發揮農村資源的優勢,開展游戲活動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研究中,充分利用了農村的自然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親自去探索農業生產與農事活動的技能。

三、課題概念及課題的界定

(一)課題核心概念

  1. 科學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使他們體驗探究和發現的樂趣,感受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和方法。

  2. 2. 幼兒園科學活動:應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有兩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現代人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二是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濃厚興趣,萌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3. 3.自然資源:是指離我們生活很近的周邊資源,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經人類加工的資源的有用自然物。

  4. 4.農村自然資源:是與我們農村生活息息相關、隨手可得的一切自然資源。

  5. (二)課題界定

  6. 「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實踐研究」是指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從幼兒的興趣和原有知識經驗出發,選擇和開發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認知水平的幼兒科學活動內容,讓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記錄、操作等途徑,親身經歷探究過程,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形成和發展探究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7.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8. 1.皮亞傑的有關認知發展理論也指出:「幼兒必須通過自身活動去發現、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式」。在探究活動中,鼓勵幼兒圍繞一定的內容自主探究學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9. 2.以探究性理論依據,我們把探究性學習活動理解為是一種以探究為基本特徵的學習活動,幼兒探究性學習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中心,為幼兒創設多種途徑,讓幼兒在自己原有的經驗和知識結構上,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積極地從活動中去探尋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的學習過程。只要是孩子通過自己去調查、交流、討論、實驗、親身經歷的體驗都是探究性學習。

  10.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1. 利用農村的有利資源,探索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探究式科學啟蒙教育內容和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主動地感知、體驗、領悟各種科學知識,在探索、發現中培養創新意識,構建新的知識和經驗,形成科學概念,初步發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12. 同時,在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進行幼兒探究式科學啟蒙興趣的培養過程中,形成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建構新的園本課程,促進幼兒園的發展,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水平。

  13.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4. (1)探究柘汪鎮第二中心幼兒園幼兒科學現狀的調查研究;

  15. (2)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6. (3)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設計;

  17. (4)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興趣的策略。

  18. 以新《綱要》精神為指導,以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結合本園實際,開發和選擇適合各年齡班幼兒認知水平的科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方案,挖掘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活動內容,形成幼兒科學教育系列活動,逐步建構科學活動特色篇

  19. 七、課題研究方法

  20. 1.問卷調查法:研究開始,通過問卷調查,測查評析柘汪鎮第二中心幼兒園3-6歲幼兒對科學素養現狀的調查。

  21. 2.觀察法:一方面對幼兒個體在科學活動中進行觀察、跟蹤研究和總結,另一方面,對科學活動設計進行園本教研式的個案分析。

  22. 3.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外有關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和探究式學習的文獻資料,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觀念,以進一步指導實踐。

  23. 4.經驗總結法:在積累大量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及時總結、反思、提煉、修正自己的教育理論,貫徹《綱要》和《指南》精神,逐步從實踐上升到理論,探索出農村幼兒探究式科學啟蒙教育的規律。

  24. 5.行動研究法:採用實踐研究的方法跟蹤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不斷修改計劃,進行再次研究。

  25.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及時間

  26. 研究對象:柘汪鎮第二中心幼兒園全體幼兒

  27. 研究時間:2014年6月——2016年6月

  28.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29. (一)准備階段:(2014年6月—2015年2月)

  30. 1.根據實際,確定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明確人員分工。

  31. 2.對柘汪鎮第二中心幼兒園幼兒科學現狀的調查。

  32. 3.搜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33. (二)實施階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

  34. 1.制定具體的、可行的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開始實施。

  35. 2.每月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活動,及時調整研究方案。

  36. 3.積累素材,撰寫相關的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以及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興趣的策略。

  37. 4.完成相關研究的論文。

Ⅲ 你覺得社區有哪些可以作為幼兒園的課程

你覺得社區有哪些可以作為幼兒園的課程?我覺得社區應該搞活動,叫小小朋友們做一些戶外搞衛生的運動

Ⅳ 幼兒園在社區教育中怎樣有效利用社區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1年就指出,幼兒教育必須從學校這個封閉的范圍中解放出來,擴展到家庭與社區,這一精神現已成為世界幼兒教育共同發展的方向。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學前教育的政策與法規,明確指出了幼兒園必須與家庭、社區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可見,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熱點。我園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幼兒園,是一所開放式的幼兒園,小區9608平方米的綠地是孩子們活動玩耍的樂園,綠蔭下、花草旁是孩子們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間。幼兒園、家庭與社區作為幼兒生活和發展的三大基本空間,我們應該讓幼兒融入到社區這個大環境中去,與社區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觸。因此,我園開展了幼兒園對社區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拓寬了學前教育的空間和內容,使幼兒園、家庭、社區形成教育合力,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一、利用社區人力資源 開展家長助教活動 社區人力資源是社區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區內的居民和各種職業的人群以及這些人群為社區創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圍。我園位於銅鑼灣社區的中心位置,我們充分利用社區的人力資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醫生、工程師、大學教授等各行各業人士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其中有的是社區居民,有的是幼兒家長,也有很多來自於社會團體、企業機關。我們根據志願者們的職業和特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他們請到幼兒園的活動中,讓他們參與幼兒園的課程審議,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如,琦琦的媽媽是口腔醫生,我們請她到園里來為孩子們檢查牙齒,給孩子們講解牙齒的結構、如何保護牙齒,讓幼兒明白保護牙齒的重要性。軒軒的爸爸是建築設計師,我們請他來為孩子講解各國的特色建築,軒軒爸爸還帶來了很多照片,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看到孩子們如此興奮,之後隨機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國建築」美術活動。志願者隊伍中有一位擅長書法的老人,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孫爺爺」,每周四下午孩子們提著小桶,拿著自製的毛筆來到小區空地上和孫爺爺學習「大地書法」。「大地書法」不僅能幫助孩子認字、識字,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增強了孩子對漢字的興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家長助教活動增強了幼兒園和家庭、社區的聯系,調動了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教學的積極性,豐富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開闊了幼兒的視野。 二、挖掘社區特色資源 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社區作為幼兒生活的主要環境,與幼兒的成長息息相關,它以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的形態完整地呈現在幼兒面前並以一定的方式作用於幼兒。我園坐落在南開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與大胡同、新世界百貨、遠東百貨相鄰,與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樓相鄰,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也是我們開發和利用的重點。在我們舉辦的一次攝影大賽中,一張鼓樓的照片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有的說我也去過,有的說起了在鼓樓的所見所聞,從我園到鼓樓步行僅需一刻鍾,於是我們組織孩子們到鼓樓參觀,回來進行了「我與鼓樓」的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包括:「鼓樓變遷」的語言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搜集相關資料,有圖片的有文字的,在講述鼓樓的歷史變遷中,讓孩子理解鼓樓文化;「我看到的鼓樓」繪畫活動,孩子們把他們看到的,感興趣的景觀通過畫面表現出來,充滿了童趣和兒童的智慧。老師們發現幼兒對「泥人張」特別感興趣,組織了一系列的泥工活動,孩子們也捏出了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泥人。鼓樓的燈籠也特別吸引孩子們,我們組織了「創意燈籠製作大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各種材料製作燈籠,有用廢舊紙盒做的,有的用一次性水杯做的,有的用飲料瓶做的,每盞燈籠都富有創意。我們把這些燈籠懸掛在走廊里,既美化了幼兒園環境也體現了家園合作的辦園特色。 三、利用社區自然環境 開展特色體育活動 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自然環境中的一切都是教學的最佳材料,這是自然主義者提出的觀點,因此教育不能僅局限在學校、教室,應該走向自然,走向社區,走向社會。我園所在的社區自然環境優美,有較大的活動場地,有天然的綠色草坪,有齊全的體育活動設施,我們充分利用社區中的自然環境,開展特色體育活動。在練習走的動作時我們利用草地、水泥地、石階、路沿等不同場地設計不同的活動,如「穿樹林」、「走彎彎路」、「小小偵察兵」等,通過開展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提高了幼兒聽口令——反應的能力,訓練了幼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在指定范圍內散走、一個跟著一個走、繞過小障礙物走、推著小物體走、在平衡板上走、倒退走步等不同走的動作。我們利用草坪上的木樁設計了「小兔拔蘿卜」的體育活動,不僅練習了幼兒間隔連續跳的動作,而且鞏固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活動身體,輕松地鍛煉身體,大膽地嘗試各種玩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 四、利用社區自然環境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的學習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他們通過聽、看、觸、摸、嘗、聞等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周圍世界。讓幼兒與大自然對話,與物質環境、材料相互作用是幼兒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經常在園外的綠地上活動,通過孩子們的發現可以生成很多科學活動。在一次活動中,地上的螞蟻吸引了虞鑫小朋友,他聚精會神地觀察了好大一會,其他小朋友也過來觀察,顯然螞蟻的活動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於是生成了「螞蟻王國」的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認識螞蟻到螞蟻社會,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們仍然興趣不減,仍舊有時間就到草地上觀察螞蟻。綠地上有很多小樹,孩子們每天都和花草樹木在一起,每天都有機會關愛它們,於是各種各樣的愛綠、護綠很多應運而生。在「我和小樹共成長」「我是護綠小使者」等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定期給小樹澆水、除草。在植樹節和世界森林日,孩子們給花草掛上了自製的護牌。秋天落葉紛紛,我們和家庭、社區一起清掃落葉,並舉行「樹葉變變變」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搜集各種形狀的落葉,一起把它們製作成樹葉粘貼畫。這樣的活動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鍛煉孩子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環保意識。

Ⅳ 幼兒園如何進行社區工作的開展

幼兒園復年檢工作仍在進行中,檢查過製程看到很多幼兒園,社區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自己感觸特別多。讓幼兒參與社區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直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擴大幼兒的視野和豐富幼兒的課余知識。以下就是本班的社區活動計劃。
社區活動,通常以班級為單位,家委會和老師間相互討論好到什麼社區進行活動,或者會事先與有關部門詢問商討。老師在進行社區活動前,也會事先與幼兒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甚至請家長盡可能與我們密切配合做好這一項工作。
比如:到街道看綠化。讓幼兒接觸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從而培養幼兒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在街心公園,讓幼兒觀察植物的變化,培養幼兒的探索的精神;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感;
再如走進超市。讓幼兒認識、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超市,超市是賣什麼的?怎樣買東西?怎樣付款的?通過這次活動,加強幼兒的生活經驗,加強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幼兒購物的愉快情緒。
還可以組織參觀銀行,讓幼兒了解銀行辦業務的主要流程,知道工作人員的辛苦。

Ⅵ 舉例說明如何實現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

幼兒教育已不僅僅局限在幼兒園,促進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單靠幼兒園和教師的作用和影響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幼兒教育來說,積極利用大自然,大社會中有利的教育因素來豐富幼教課程內容,使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三結合,將幼兒園的課程真正與家庭、社區資源整合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優勢互補,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合作共享,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對幼兒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有重要的理論支撐。

Ⅶ 如何進行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說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整合。即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地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幼兒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其次我們還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意義,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為它們的整合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於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的課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內容上實現整合
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我們的課程活動在內容的整合上也完全體現了這兩大特色。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性的主題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從事一系列學習活動,更包括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多媒體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比如,在「我最喜歡的汽車」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馬路忙碌的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畫面中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與幼兒一起收集整理各類汽車玩具和圖片資料。通過播放動畫影像資料給幼兒介紹有特殊用途的汽車,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既幫助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又擴大了教師教學范圍,使之不局限於書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形式與方法及手段上實現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進行,但較為重要的是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還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而這些經驗能力恰恰是確保整個教育整合取得成績的關鍵。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生活活動。他們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該聚焦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即時性、相關性等特點來加強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 利用信息技術走進家庭社區,在課程資源上實現整合
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地整合,使他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首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開辟網上家長園地,我園在網站的顯眼位置集中向家長介紹了最新的教學動態,以及對課程改革的精神、具體內容作詳細地宣傳說明,以便家長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到我園發展狀況,而這些說明有助於獲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其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密切家園聯系。通過QQ、家園聯系卡等與家長進行實時聯系、交流,更有利於家長獲取有關的信息,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了解社區,走進社區,融入社區。我們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主題活動「我們的菜市場」。首先,老師在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市場買賣的簡單過程,其次帶小朋友去參觀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讓幼兒到菜市場去體驗一下生活,加深對菜市場的了解。對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們親眼目睹了買主與攤主間的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場面,覺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兒園後,老師組織幼兒交流,孩子們興奮起來,提議自己動手搭一個「娃娃菜市場」。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創建一個菜場情境,看著孩子們為買賣商品起名稱、搭建賣菜台,設立收銀台,准備商品標簽和模擬錢幣……在這個模擬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需要,並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起對社會更深層的認識。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3.1 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首先,要從互聯網中眾多的日常生活經驗里,選擇出適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進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電視等各種現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地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而且也會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再次,依靠網路資料庫的力量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3.2 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讓家校間得到即時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這樣做的話,才能使整合課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3 整合課程實施要堅持多樣性
幼兒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教者從主題選擇、內容規劃到活動設計,必須有機整合集體、小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並學習,在樂趣中得到發展。從而促使我們在實施整合課程時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主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以活動為主,以游戲、參觀、製作等多樣性活動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因而,在整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將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參觀活動、野外活動等都有機結合到課程整合的范疇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創設一些以幼兒為主體的、優化了的活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探索、發現,全方位地獲取有關物質世界和人際社會的各種經驗,從而使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生活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3.4 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
現階段幼兒教育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成人把自己的競爭壓力,延伸給了孩子。因此,幼兒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會的需要取代了充滿童真和情趣的需要,「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使得各種訓練顯得那麼名正言順。這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課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主要是指:一評價是要適應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評價能滿足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這是檢驗整合課程評價堅持主體性的重要標准。面對這種標准,充滿多樣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4 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當今的幼兒園課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入幼兒園的課程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就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言,對其進行大規模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時間不過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術真正進入幼兒園中參與到幼兒園整合課程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覺幼兒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