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分最新課程
❶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准(2012)初中部分
水平四(7~9年級)
一、運動參與
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學習目標:初步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自覺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如有簡單的體育鍛煉計劃,並付諸實施等。
【評價要點】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過去一周內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並進行自我評價。
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學習目標:初步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體驗運動樂趣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如認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重要意義,對提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效果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等。
【評價要點】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義及價值的理解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義及價值,並相互評價課內和課外鍛煉時的表現。
二、運動技能
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學習目標1:簡要分析體育比賽中的現象與問題。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簡要分析現代體育與奧運會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與問題。如簡要分析奧運會、興奮劑、球場暴力等事件與問題。
【評價要點】對現代體育與奧運會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與問題的認識。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寫出關於舉辦奧運會意義的小文章。
學習目標2:提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1)基本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如基本掌握運動強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測定和運動量控制等基本知識和方法。
【評價要點】對科學鍛煉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自我測定心率,並說出心率與運動強度和密度的關系。
(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與鍛煉的能力。如根據體育學習或鍛煉要求以及實際情況設置個人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等。
【評價要點】發現和解決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有關問題的能力。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找出自製的鍛煉計劃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出修改。
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學習目標:基本掌握並運用運動技術。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1)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田徑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短跑、中長跑、定向越野、跨欄跑、接力跑、跳遠、跳高、投實心球等項目的技術。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技術動作的正確性以及速度、遠度或高度。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掌握跳遠的助跑、起跳等技術的程度。
(2)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球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門球等球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術。
【評價要點】在比賽中運用所學技戰術的熟練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籃球教學比賽中運球、傳球、投籃技術的運用情況,以及對傳切配合等戰術的熟練程度。
(3)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體操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器械體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園集體舞等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與組合動作。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動作的身體姿態、節奏感、協調性、柔韌性、力量和表現力。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完成健美操、以單腿擺越成騎撐和後擺轉體90°下為主的單杠組合動作、以分腿騎坐和支撐後擺挺身下為主的雙杠組合動作等的質量。
(4)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游泳或冰雪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如在基本掌握並運用蛙泳或滑冰、滑雪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學習並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難度的滑冰、滑雪技術等。
【評價要點】對於所學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難度的滑冰、滑雪技術的掌握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完成所學自由泳或者滑冰技術動作的質量。
(5)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武術類運動項目的1~2組技術動作組合。如基本掌握並運用9~10個動作組成的武術套路等。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武術套路的連貫性、力量及其運用能力。
【評價方法舉例】由教師或者體育骨幹作為進攻方,觀察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防身術的情況。
(6)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其他較復雜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的技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竹竿舞、花樣跳繩、抖空竹、踢花毽等項目的基本技術。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動作的正確性、協調性、數量及運用情況。
【評價方法舉例】學生相互評價運用踢花毽技術進行課外鍛煉的情況。
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學習目標1:提高安全運動的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具有較強的安全運動能力。如比較全面地掌握安全運動、保護他人和自我保護的方法以及常見運動損傷的緊急處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應急處理方法等。
【評價要點】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注意安全以及幫助他人安全運動的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互相保護或幫助他人處理運動損傷的表現。
學習目標2:將安全運動的意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安全行動的意識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騎車以及特殊天氣(如下雨、下雪、大霧等)條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災害(如地震等)或突發事件(如火災等)發生時主動規避危險的知識和方法等。
【評價要點】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在橫穿交通擁擠的街道等情況下的安全注意事項。
三、身體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學習目標1:了解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系。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了解營養、睡眠、吸煙、飲酒等與健康的關系。如知道膳食平衡有利於促進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生長發育,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懂得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學會拒絕吸煙、酗酒的方法;了解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拒絕毒品等。
【評價要點】對生活方式與健康關系的了解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況說明合理飲食與控制體重的關系,或說出2-3種有效拒絕吸煙、酗酒的方法。
學習目標2:基本掌握衛生防病的知識和方法。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基本掌握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如知道乙型腦炎、肺結核、肝炎的預防方法,不歧視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方法,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不濫用鎮靜、催眠等成癮性葯物。
【評價要點】對所學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的了解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或寫出肺結核病或艾滋病的危害、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學習目標3:基本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識。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遵循青春期的身心變化規律,基本掌握保健知識和方法。如知道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了解異性交往的原則,學會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預防網路成癮等。
【評價要點】對青春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例說明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學習目標:在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靈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1)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靈敏性。如在球類運動中提高靈敏性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靈敏性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籃球運球突破時的靈敏性。
(2)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速度水平。如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中提高速度水平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速度水平。
【評價方法舉例】測評學生30秒快速跳繩或踢毽子的次數。
(3)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力量水平。如在體操類運動中提高力量水平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力量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完成單杠或雙杠動作過程中所表現的力量水平。
(4)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心肺耐力。如在田徑類運動中提高心肺耐力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心肺耐力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測試學生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成績。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學習目標:具有堅決果斷的決策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積極應對各種困難,並果斷作出決策。如在籃球比賽中,根據場上的形勢變化果斷作出決策行為等。
【評價要點】在體育活動中果斷作出決策行為的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出自己在體育活動中果斷決策的事例。
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學習目標:積極應對挫折和失敗並保持穩定情緒。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分析體育學習和鍛煉中遇到挫折和失敗的原因,並保持穩定和積極的情緒。如正確認識挫折的原因,保持良好的心態等。
【評價要點】應對挫折或失敗的情緒和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例分析自己在乒乓球比賽失利時的情緒變化和調控情緒的方法。
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學習目標:樹立集體榮譽感。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集體性體育活動中共同努力實現目標。如在比賽中為了集體的最終勝利,願意為同伴創造更好的進攻時機等。
【評價要點】在集體性體育活動中處理個人與集體關系的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例談談個人目標服從集體目標的重要性。
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行為並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體育活動、比賽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如表現出公平、誠實、友愛、禮貌、尊重等行為。
【評價要點】平時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的道德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討論和分析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發生的較典型的違反道德行為,並相互評價體育活動中的道德表現。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在實施本標準的過程中,各地、各校應依據本標準的要求分別制訂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計劃(參見附錄1)。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並有效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運動技能的習得、體能的增強和學習行為的變化等方面。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評價等問題,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一)設置學習目標的建議
1.在目標多元的基礎上有所側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目標應充分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思想,強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目標的有機整合,充分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種功能和價值。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在體現學習目標多元特徵的同時,還應注意有所側重。
2.細化本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教師應結合實際,將課程目標具體化,提高目標的可操作性,有計劃、有步驟地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學習目標是由水平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組成的完整體系。教師應根據本標準的總要求制訂各層次的具體學習目標。具體學習目標一般應該包括「條件」(在什麼情境中)、「行為」(做什麼和怎麼做)和「標准」(做到什麼程度)三個部分。為了更好地表示目標的層次性,在制訂學習目標時應使用能夠體現不同層次意義的行為動詞。
3.目標難度適宜。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等實際,設置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願望,經過師生共同努力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
(二)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建議
1.體現「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教師應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水平,加強學生健康維護的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
2.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基礎、身體特徵、體能發展敏感期和心理發展特點等,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3.充分考慮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需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為重點,並與學生已有的體育經驗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適合教學實際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充分考慮場地與設施條件、季節、氣候和安全等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與健康教學。
5.重視健康教育。各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氣的上課時間,每學年保證開展一定時數的健康教育內容教學。
(三)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建議
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等方面進行選擇與合理運用。
1.應有利於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充分發揮體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2.應針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不同內容的教學規律與要求,進行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法與學法創新,調動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的積極性。
3.應創設民主、和諧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情境,有效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參見附錄2中的案例1、案例2、案例3)與傳授式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通過體驗、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獲得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應對問題、自我鍛煉、交往合作等能力,開展富有個性的學習,不斷豐富體育活動經驗,學會體育學習和鍛煉。
4. 應在運動技能教學的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選擇簡便有效的練習內容,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發展學生的體能。
5.應高度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做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特別要關注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促進每一位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評價建議
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標准倡導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以多元的內容、多樣的方法、多元的評價標准和評價主體,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准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潛力,調動他們的體育與健康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和教師更好地「教」。
(一)明確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目標
本標准非常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通過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有效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因此,教師在確定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目標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和發展情況,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為制訂下一步教學計劃做好准備。
2.判斷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進教學。
3.發現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個性的機會,鼓勵和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
4.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合理選擇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內容
1.體能。主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確定體能測試的指標,評價學生的體能水平。
2.知識與技能。主要根據本標準的學習目標與要求,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評價指標,評價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等。
3.態度與參與。主要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以及課外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參與體育與健康活動的行為表現等進行評價。
4.情意與合作。主要對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的情感表現、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合作行為等進行評價。
各地、各校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自行確定各水平學生不同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內容的權重分配。
(三)採用多樣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方法
本標准強調各校根據學習目標的基本要求,結合本校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實際,運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學習評價既要注意評價的科學、公正、准確,保證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評價的簡便、實用和可操作性,制訂出適合本校實際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標准。通過學習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1.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體能、知識與技能指標應主要採用定量評價的方法(如等級制評價、分數評價等),對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指標應主要採用定性評價的方法(如評語式評價等)。對水平一的學生應主要採用評語式評價;對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學生可以採用評語和等級制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水平四的學生以等級制評價為主,結合評語式評價進行綜合評價。
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觀察與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用口頭評價的方式,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信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參見附錄3中的案例1)。在對學生學期或學年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教師應綜合學生在體能、知識與技能、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方面的學習情況和發展變化,以及期末測試成績,進行終結性評價,給出綜合成績,寫出評語(參見附錄3中的案例2),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並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最後,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成績進行班級匯總(參見附錄3中的案例3),上交給學校教務處。
3.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本標准非常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進步幅度,建議教師將每學期結束時的測試結果、學生在該學期體育與健康學習各方面的進步幅度(即進步成績=期末成績-期初成績),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記錄結合起來,對相應的評價指標(如體能、知識與技能指標等)進行綜合評價,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通過努力獲得進步所帶來的成功體驗,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四)發揮多方面評價主體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習評價的作用,既要採用教師評價,也要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並努力發揮其他與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有關人員的評價作用。
1.教師評價。教師在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中起主要作用。教師的評價應具有很強的權威性,須盡力做到全面和准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以表揚和激勵為主,並提供盡可能多的具體反饋以及改進與提高的建議。
2.學生評價。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評價的方式有自評、互評和小組內評價等。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提高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其他人員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和鼓勵。建議讓班主任乃至家長等參與到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中來,上述人員的評價可以作為對學生評價的參考。
(五)合理運用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結果
教師應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與學生一起判斷體育與健康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分析體育與健康學習的進步與不足,幫助學生改進體育與健康學習,不斷取得進步,增強自尊與自信,提高體育與健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生活方式。
教師應正確處理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和「體育中考」等的關系,避免大量的「應試課」沖擊和替代正常教學課的現象,以免影響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
三、教材編寫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材分為教科書、教師教學參考書和掛圖、卡片、圖片、音像資料等。教材具有幫助學生預習、學習和復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幫助教師制訂教學計劃、規范教學等重要作用。本標準是教材編寫的重要依據。
水平一至水平四均要編寫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參考書;水平一至水平三不編寫教科書,水平四可編寫1冊教科書。根據本標准對健康教育教學的要求,相應健康教育的內容可編寫在教師教學參考書或教科書(水平四)中。
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性
教科書編寫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科書要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與健康價值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2.科學性
教科書編寫要以體育與健康的科學原理為基礎,符合學生認知與運動能力發展的特點,遵循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規律和具有邏輯性。教科書中的觀點、引文、文字表述和數據等要正確無誤,插圖要清晰、准確。
3.實用性
教科書編寫應精選與學生身心健康緊密相關的、對學生終身學習具有重要影響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科學鍛煉的方法,強調體能與運動技能的健康價值,引導學生主動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運用於體育學習和鍛煉中,使教科書的內容與實踐課教學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共同促進學生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提高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素養。
4.可讀性
教科書編寫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關注學生的興趣,內容新穎有趣、圖文並茂,吸引學生主動閱讀和學習,使教科書成為學生理解體育文化、健康知識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師益友。
5.發展性
教科書編寫要充分考慮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的要求,針對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注意選取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長遠影響的內容,引導學生建構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逐步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差異性
教科書編寫在貫徹本標准精神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到各地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的差異以及地理環境特點,體現獨特的思路,形成鮮明的特色。同時,還應滿足使用教科書地區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需求。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二)體育設施和器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自然地理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五)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六) 時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❷ 哪位大大給提供最新的初中課程實施方案要帶每學科每周課時數的那種。急需!!!!
一、初中研究型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落實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具體包括:健康向上、明辨是非的生活態度;求真務實、積極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習生存、解決困難的實踐能力;善於思辨、嘗試批判的創造性思維;永不滿足、追求更好的人生理想。
(二)分階段目標
目標原則:初中學生與高中學生在身心狀況、知識儲備、社會閱歷等方面有極大的差異。根據這一特點,整個課程的過程將被放長,目標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反復性和遞進性。
(1)第一階段(初一年級第一學期):
以"選題"為載體,學習查閱文獻、網路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演說答辯等幾種常見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識,並通過親身嘗試初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著重培養以下幾種實踐能力:查閱文獻資料的技能,網路技能,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數據歸類統計的方法,與人談話的技巧,演說技巧,答辯中的臨場應變能力等。
(2)第二階段(初一年級第二學期)
以"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為載體,在實踐中繼續運用和鞏固已經學習到的幾種常見的研究方法,同時嘗試觀察、實驗等新的研究方法,著重培養: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資料收集、數據整理的科研意識,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制訂計劃、獨立構思的能力,觀察生活、具有獨到地分析問題的意識等。
(3)第三階段(初二年級第一學期)
以"實施研究"為載體,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不斷鞏固和熟練各種技能,同時著重培養以下能力:預見困難並進行預防的能力,面對困難的應變和處理的能力,耐挫力和意志力,綜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協作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提出個性化觀點的能力,關注社會、他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4)第四階段(初二年級第二學期)
以"撰寫研究報告、演示匯報"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以下能力:整理並利用資料佐證觀點的能力,熟練操作、運用各種媒體的能力;清晰自如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條理明晰的書面表達能力,綜合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
二、初中研究型課程的課程結構
(一)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1)實踐性原則。實踐體驗是學生獲取信息,自我完善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初中學生好奇心強,興趣點多,探究欲強,因此課程應當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且新穎有趣的實踐機會,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獲取各種知識和培養各種技能。
(2)指導性原則。教師指導在初中研究型課程中應該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教師輔導在前,學生實踐在後",不僅有利於避免學生在實踐中的盲目性和危險性,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實踐活動的成功率並從中獲取自信和動力。
(3)激勵性原則。課程在實施、評價等環節中尤其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激勵。由於初中學生好動、興趣點多但往往沒有長久性、耐挫力弱,這些特點會使一部分學生在課程的半途中失去興趣或信心。因此,課程在實施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關注和鼓勵。
(4)基礎性原則。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重在體驗,而非結果,教師不應強求學生的課題研究一定要達到某種程度。
(5)安全性原則。初中學生的生活閱歷少,加之獨生子女的比率高,表現為自理能力、實踐能力弱,容易產生事故和危險。這種情況下不利於學生在較大范圍內開展活動。因此,尤其需要充分利用起校內、校際和家長資源,不可以放任自流,對於必須的校外活動可以通過信件、電話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安全輔導,完善課題組長負責制,對危險和困難進行事先預見並准備應急方案、家長帶領等形式加以引導。
(二)課時計劃
年級(學期)
內容
時間
周課時
占周課時(35
課時)的比例
初一第一學期
選題
雙周四下午
2
5.7%
初一第二學期
課題方案的制定
雙周四下午
2
5.7%
第二第一學期
實施
雙周五下午
2
5.7%
第二第二學期
總結、匯報
雙周四下午
2
5.7%
(三)課程內容
(1)初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課程內容是"選題"。要求每個學生圍繞"與中學生有關的生活現象"這個主題,首先利用兩個月時間,分別從文獻資料(報刊、雜志的合訂本)和網路資料中查找出15條可能作為課題的信息;然後通過在毗鄰的七寶中學高中學生中作一次問卷調查,對這些信息作可行性與價值性的判斷,將選題范圍縮小至5個;接著通過與教師或家長作一次訪談,進一步論證選題的可行性與價值性,初步確定一個課題;最後通過演說答辯對課題進行論證和確定。每一次活動前都相應地聽取一次教師的專題輔導講座,活動後填交量表。
(2)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的課程內容是"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要求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分組,成立課題組,並民主推舉組長,進行分工;成立導師團,每個課題組都有一個導師全程輔導;作好前期資料的收集,論證課題的現實意義;將課題分為2~3個子課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開題報告。每一次活動前,相應聽取一次輔導講座,活動後填交量表。
(3)初二年級第一學期的課程內容是"實施研究"。要求學生依據研究方案進行研究活動,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改研究方案。教師定期聽取學生的活動匯報,定期開展研究進展交流會。
(4)初二年級第二學期的課程內容是"撰寫研究報告,匯報演示",要求學生根據要求撰寫研究報告,上交各類資料、製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召開成果匯報會進行交流展示。
三、初中研究型課程的組織實施
(一)課程的准備階段
(1)聘請專家指導。學校專門聘請華師大專家對課程進行指導。
(2)培訓教師。學校對即將開設研究型課程的所在年級教師進行專門培訓,確定輔導教師的人員安排及分工。以年級組長為課程主要負責人,各班主任具體實施,全校各任課老師均為可提供咨詢的導師。
(3)學校的物質准備。學校三百餘台電腦全部聯網。落實"亮燈工程",確保圖書館、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的全天開放。列出專項經費,保證課程的正常運行。學校各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為學生的研究活動提供各種方便。
(4)家長動員。召開全年級家長會,發放《告家長書》,充分宣傳研究型課程開設的意義,聽取家長的反饋,尊重家長的合理建議,爭取家長對課程開設最大程度的支持。
(5)學生動員。召開全年級學生動員會,充分細致地做好研究型課程的宣傳、動員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程的組織形式
研究型課程的組織形式分為個人獨立研究和小組合作研究兩種。第一種形式主要用在"選題"階段,要求學生人人參與,並進行評價。第二種形式主要用在"方案制定"、"實施研究"、"總結匯報"三個階段。小組通常為6~7人一組,由學生民主推舉組長負責,分工合作進行研究,每一課題組以及組內的成員的表現都有相應的評價。
課程初期採取學生"蹲班制",在各自班級內聽取輔導講座,開展活動。自課題組成立起採取"走班制",即各課題組在自己導師指定處活動。
(三)課程的實施階段
(1)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學生是主體,教學過程應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自主開展研究活動,這是研究型課程的主要特徵之一。但是這並不否定教師的作用,相反由於初中學生年紀較小,在初中研究型課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比高中更應該得以強化。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針對初中學生研究方法欠缺的特點給予必須的方法指導;針對初中學生耐挫力弱的特點給予及時鼓勵;針對初中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的特點給予耐心的咨詢和答疑等。
(2)教學的時空。研究型課程的教學在時間上由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時間通常為聽取課程輔導講座、安排課題組討論、課題組間交流研究進展等。大量的實踐活動和研究工作是在課余時間進行的。
在教學空間上,由於初中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所以研究活動盡可能地在校內完成,校外活動應該要給予控制和引導,不宜過多。
(3)教學中的家校關系。研究型課程的實施不僅要爭取家長的支持和贊同,因為學生家長的職業多樣性、閱歷豐富,家長完全可以成為學校實施研究型課程的寶貴資源庫。家長可以為課題組咨詢、答疑甚至提供一定的在校外場所進行實踐研究的機會,也有助於避免初中學生出校後帶來的安全隱患。
(4)教學的實施。
A.學生方面
a.研究型課程是一門嶄新的課程,所以對研究型課程的特點、方式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對於學生順利進行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同時也可以激發起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重視和興趣。
b.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演說答辯等形式逐步縮小選題范圍,直至確定一個研究課題。
c.根據老師公布的選題,依據個人興趣、特長填寫志願單,在老師的協調下成立課題組,每個課題組6~7人。
d.各課題組進行討論,民主推舉一人擔任組長,組員依據各人性格、特長進行分工。
e.通過前期資料收集、分子課題、制定研究計劃等步驟後,完成研究方案。
f.進行全年級的開題報告會,各課題組派1~2人依據多媒體幻燈片進行演示匯報。
g.各課題組利用課程時間或課余時間依照研究方案實施研究,並以量表的形式上交。
h.各課題組依據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並上交。
i.各課題組利用文字、模型、圖片、照片、聲像、多媒體等任何有利於表現活動成果的形式進行公開展示和匯報。
B.教師方面:
a.及時作好對家長的動員宣傳和課程介紹工作,聽取家長的意見反饋,改進完善課程。
b.在每次新的活動前進行一次專題輔導講座,發放講義,主要以研究方法的傳授為主,也可以作一些活動中注意事項的提醒、量表的填寫方法等問題。
c.組織、協調、監控課題組的活動。教師在課題組研究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指點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向和途徑;組織課題組進行交流和總結,不斷激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進行自主研究學習;協調處理課題組內的突發問題和矛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及時糾正學生不恰當的做法。
d.評價。對每一次活動的結果,教師組織量表的評分和表彰,組織學生成果答辯和匯報。
C.家長方面
a.關注研究型課程的進展,關心子女的課程學習情況。
b.成為自己子女的課題的間接導師,給予信息、知識、閱歷等方面的幫助,可能的情況下,為自己子女或其它學生提供校外實踐研究的機會。
c.參與對學校課程的評價。
四、初中研究型課程的管理
(一)校內成立實施課程的課題組,由校長、校教科研室主任和年級組長組成。學校全面配合課程試驗,負責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動員、輔導和培訓。校外聘請華東師大老師組成專家組。兩個組共同組織課程的試驗,其中課題組負責整個試驗的組織實施工作;專家組主要負責課程的設計、試驗監控與指導、試驗結果分析與總結。兩組定期開會協商,日常保持密切聯系與溝通。
(二)年級組內的全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均為課題組成員,按照學校和年級組的要求,具體負責課程的組織和管理。學生班幹部和課題組長也應參與對課程的管理。
(三)按照預先設計的課程實施方案、評價方案、課程監控量表與評價量表等組織課程實施,並隨時研究解決實施中的問題。每一階段試驗結束,進行相應的總結,提出下一階段的目標、任務和實施步驟,並根據實踐中提出的問題修改原有的方案和量表。
(四)課程實施中隨時注意積累相關資料,分階段調查學生的感受和進展情況,隨時分析各種相關數據,為本課程的建設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五、初中研究型課程的評價
(一)對研究型課程指導者的評價
對研究型課程指導者的正確評價有利於激發教師在課程開設方面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對課程指導的評價由校長室、教科研室、教務處共同完成。通過所指導學生的研究成果質量、所指導學生的問卷反饋以及其在課程實施中所發揮的作用而定。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定:指導者熱情,學術水平與研究能力,提供研究方法的能力,指導課題設計的能力,指導學生組織課題研究的能力。對研究型課程指導者學校給予適當評價,對優秀者給予獎勵。
(二)對學生課程學習的評價
初中研究型課程的學生評價必須遵循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貫徹初中研究型課程的目標。初中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知識儲備量小,興趣點容易轉移,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身心正在經歷最為明顯的發展和變化,這些特點就決定了研究型課程在對初中學生評價中必須依照以下的原則進行。
(1)實踐性原則。對於初中學生的研究型學習不能太注重成果,而應重在引導他們體驗參與整個研究型學習過程。在評價中,應該多關注他們"是否做了",不必太關注"做的好不好"。因此在量表設計以及評分中側重於對已經完成研究任務的學生的鼓勵評價。
(2)階段性原則。對於初中學生的研究型學習評價可以採用分階段評價的方法,不斷地為學生制定一個個小的目標,有利於激勵他們去完成。成功的學生可以獲取動力,失敗的學生在下一階段又是新的開始,比如在"選題階段",我們分查閱文獻、問卷、訪談、演說答辯四個步驟進行階段性評價和表彰,這是所有的學生都自覺地完成了這一階段學習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多元性原則。對於初中學生在研究型學習中的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教師往往對學生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會導致定性、定量評價的不全面,而且不少學生希望自己能夠從其它方面獲得鼓舞自信的肯定。因此,對於學生的評價由多方面來進行往往顯得更為公正和有益。比如:在問卷、訪談量表中設計了由被問卷人、被訪談人給學生打分的欄目,在每次課題組織活動中還要求組長為組員打權重系數,組員對組長進行評定等方法。
(4)激勵性原則。運用表揚、發獎、勉勵等方法激勵學生的做法應該貫穿於整個研究型課程之中,無論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無論是在量表評分的時候還是定性評價的時候,都應以激勵為主。教師對於學生在自主研究方面的激勵也許正是日後學生努力培養這種習慣並最終取得成功的動力所在。
(5)發展性原則。在初中兩年的研究型學習的時間里,正是學生身心發展變化最快的兩年,他們的課題研究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入佳境。因此對於初中學生的評價應以後期為主,後期的研究成功往往代表了他們比較好的水平,對於前期的研究型學習應以鼓勵參與為主。
❸ 鄭州七中初中部課程表
可多了 你要幾班的
❹ 初中主要學習什麼課程那些課程又是有什麼內容初中難嗎、
初中學習,聽好課很重要: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
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
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
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❺ 初中有哪些科目
初一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樂、美版術、體育以及權信息技
術。
初二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以及
信息技術。
初三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思想品德、體育以及信息技術。
(5)初中部分最新課程擴展閱讀:
初中學習任務:
進入初中,學生學習的課程與小學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們會接觸到一批新的學習科目,初中新設的
課程有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而每個年級會變更一些科目。語文、數學、英語、
道德與法治等科目將貫穿初中三年。
而地理、生物、歷史會在七年級開設,物理會在八年級開設,化學會在九年級開設。之所以初中課
程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剛進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仍然受到小學學習思想與習
慣的影響。
進入初中,一天的課程會增加到七節,而學生會在初中接觸到比小學復雜許多的知識,例如語文的
文言文,數學的代數與幾何,英語的系統語言學習等等,這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❻ 怎麼學把初中部分課程學得更好
能有你這樣自覺的小孩不多了…我也在武漢,華師一的,可以告訴你的是,不必急於求成,剛開始的路總不可能一帆風順,只要你有興趣(畢竟有興趣才能學好),有決心,那就沒什麼,語文英語就靠你的積累了,物理需要的是對物理過程的再現,總之不必太擔憂,這樣反而不好
❼ 初中的課程有哪些
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
其餘六科: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
初中講究全面發展,但是要抓好三大主科。
❽ 初中數學課程綱要有哪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數與代數
(一)實數和代數式
(1)實數
(2)代數式 整式的運算
(3)因式分解與分式
(4)數的開方與二次根式
(二)方程和不等式
(1)一次方程 方程組
(2)一元二次方程
(3)分式方程
(4)不等式(組)
(5)方程與不等式的應用
(三)函數
(1)平面直角坐標系 函數的概念
(2)一次函數
(3)反比例函數
(4)二次函數
第二部分:空間與圖形
(四)三角形
(1)幾何的基本概念 相交線、平行線
(2)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分類
(3)全等三角形
(4)相似三角形
(5)解直角三角形
(五)四邊形
(1)多邊形與平行四邊形
(2)矩形、菱形、正方形
(3)梯形
(六)圓
(1)圓的有關性質
(2)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
(3)與圓有關的計算
(七)圖形與變換
(1)視圖與投影
(2)圖形的對稱、平移、旋轉
(3)圖形與證明
第三部分:統計與概率
(八)統計與概率
(1)數據收集與整理
(2)數據分析
(3)概率
❾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9)初中部分最新課程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