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淺談新課程改革

淺談新課程改革

發布時間: 2020-11-27 21:50:52

『壹』 淺談新課改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一所學校要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有比較穩定且較高的教學質量來保證。這些年來,臨川四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辦學效益,主要得益於學校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推進課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走出了一條具有我校特色的辦學之路。
一、確立「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
堅持「以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之路,建立「教育教學課改——教科研——教育教學資源開發」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反映時代精神在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它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確課改的目的,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探索、去實踐。
實施新課改後,學校的教學將是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結合。因此,教學工作應首先抓好課堂教學與其補充和延伸的科學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教學生治學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漁,讓學生主動進入角色,進行思考、操作、實踐,形成主動的教學場景,產生省時、博得「共振」效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步增設各學科的訓練環節,強化學生自我訓練,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堅持不懈地開發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堅持從課改實踐中提出課題,進行教學研究,認識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以各學科的教研課題研究為契機,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力量的教學辦學模式。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評估機制
確立了「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學,教學提升質量」的辦學思路。為了保證學校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學校經過近幾年來的不斷探索和總結,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學校教科研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措施。如臨川四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新課改教師培訓計劃,教研活動檢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評定和獎勵辦法,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問卷調查方案等等。
依據「以人為本,以發展師生的潛力為主線」為辦學理念,學校制定了《教學評價方案》,初步採用多元的、發展性的評價觀念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結合自己、學生、同事、學校四個方面開展;對學生的評價,設計為「我給自己寫評語」、「教學寄語」、「家長評價」三個方面,根據學科的特點細分為一些小欄目,整合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的評價,是評價力求做到內容的全面性、多樣性和動態性。
三、立足教學常規抓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教科研活動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規教學工作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點。學校在認真抓好常規教學的前提下,為進一步推進教改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積極開展教改和教研工作。
1、開展學習型教研。通過教研組學習,教學設計討論,學生問題診斷,教師聽評課等交流形式,吸引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到課改教研活動中來。
2、開展活動式教研。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把每一位教師融入到學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師每學年按要求必須完成「八個一」活動:讀一本課改專著,撰寫一篇教學論文,設計好一篇優秀教案,製作好一個課件,命一份符合新課程標准要求的試卷,參加一些課題研究,上好一堂研討課,分析好一堂課例,做一次學科專題中心發言,寫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師德師風學習體會。
3、開展專題式教研。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共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通過個別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解決,這就需要全體教師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專題式研究。學校加強了備課組的集體活動力度,群策群力,隨時根據教材內容的特色,學生的學情反映和教學效果反饋等情況,展開深入研討,深入挖掘教材,大膽處理教材,共同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全組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學校規定各備課組必須做到「四定、四備、五統一」: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統一教學進度、同一目的要求、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量、統一考試檢測。
4、開展專題研究。如怎樣開展合作學習?怎樣開發校本課程?中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途徑和方法等許多專題研究。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人人都參加課題研究。
四、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為了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定的提高,讓具有特色的辦學之路更好更堅定地走下去,將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教師隊伍狀況不容樂觀,我校教師隊伍存在嚴重的老化問題,自1999年國家取消大中專生指令性分配機制以來,學校沒有得到青年教師的補充,教師的教學工作缺乏競爭,教學氛圍缺少活力。由於撫州中心城區學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變化,學校的生源素質有了較大的變化。如何應對這種變化,調整教師的教育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課題。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進一步創新,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讓學校保持持續

『貳』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怎樣轉變小學語文教學理念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怎樣轉變小學語文教學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很久了,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課堂,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依然存在,只求表面的熱熱鬧鬧隨處可見,取而代之的是華而不實的虛浮課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一是教師角色的變化。改變了過去語文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發布權威結論或答案的角色,教師能「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討論,力爭使學生產生語文學習的親切感;二是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 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大力倡導和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三是教學模式的轉變。特別要摒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的三段論教學模式;四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大多數語文教師能明確新課程的要求:語文課堂教學主要任務並不是讓學生記住多少語文知識,而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五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新教材的使用帶來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非常明顯:學生成了學習的主角,過去學生長期習慣了的模仿學習、死記硬背學習、機械接受現成結論的學習方式等悄然發生了轉變。
總之,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的以下要求似乎更加明確了:課堂語文教學主要任務並不是讓學生記住多少語文知識,而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語文教學的過程本質上是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要繼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跟上時代步伐,才能勝任新教材的教學任務;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特別要摒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的三段論教學模式,恢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絕對的主體地位,大力倡導和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改變過去語文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發布權威結論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討論,力爭使學生產生語文學習的親切感;下大力氣進行評價制度的改革,不要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惟一依據,而應注意對每一個學生學習過程的跟蹤考察與評價,即使是考試,也應方式多樣,應逐漸減少標准化考試題,增加主觀性試題。
我們堅信,有了順應時代的新觀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質的、不斷探索新教法的廣大語文教師對新教材的精彩演繹,語文教育繁花盛開的春天必將到來。

『叄』 淺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 人才的素質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時代,對人才的素質有著不同的要求。誰擁有了高素質的創新人才,誰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它直接關繫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關繫到我國的經濟騰飛和科學進步。而人才的培養,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歸根到底又必須依靠教育,教育的關鍵又在教師。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和研究者的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一、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嚴峻挑戰。1、新課程改革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倡導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等在內的更大改革,把研究性學習,選擇性課程等多種新的嘗試納入發展目標,其功能不僅傳授知識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新課程的實施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新課程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必須接受新的課程觀、知識觀、學生觀、人才觀和教師觀。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2、新課程改革挑戰教師知識結構。新課程結構更多地體現綜合性、選擇性和均衡性,課程內容強調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因此,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只熟悉本學科的單一型教師已不能勝任新的教學要求,視野寬廣,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全能型教師將在新課改中倍受青睞。3、新課程改革挑戰教師能力結構。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強調民主教學、啟發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這對傳統教學模式主導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師能力結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求教師必須轉換教師角色。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行為,並具備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能力。新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學校在執行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同時,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對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教師必須實現向專家型、學者型的轉變,樹立強烈的科研意識,具備扎實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新課程改革和實施中有所作為。 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1、教師應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觀;具有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自覺擁護和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具有政治理論修養和科學的教育思想;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依法治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2、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關和質量關。教師既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質量,又要提高學生能力;既要發展學生個性,又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人才。3、教師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 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寬厚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能深入理解和熟練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不斷研究問題,發現新問題,深入鑽研教材,掌握跨學科聯系的本領,探索新規律,使教育改革結出豐碩的成果。4、教師應具有吸收新的科學信息和更新知識的能力,還要有創新的能力。5、教師應成為在課堂教學中即有創造性、靈活性,善於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的「創造型」教師,又要即會教又會科研,又懂生產的「全能型」教師,同時也是學者、教學者、交往者和決策者的「完整型」教師。6、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審美素質。 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化現狀堪憂1、中小學教師學歷偏低,影響教師專業化,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這種狀況難以迎接21世紀教師專業化的挑戰。2、教師專業能力不高,教學技能技巧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教育實踐。教師角色又陳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觀仍然佔主導地位,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還未深入中小學教師的心靈,也沒有反映到教育實踐中來。3、教師在職繼續教育培訓薄弱,流於形式,難以保證教師培訓的質量。 四、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科研是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學歷提升、自我學習和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它對於培養學科帶頭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將起到積極作用。1、全面實施目標導向策略,構建完善素質培養體系。學校應先從總體上確定了本校的總目標;然後對教師提出要求,使學校目標和教師個體目標結合一起,成為全校教師的行為准則。把科研興師、興校、興教和培養教師素質、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做到學校思想認識、制度建設、培訓網路建設到位、教研組和相關教師責任到位,具體落實的機制,組成科研興師的網路,使教學、研究、培訓融為一體。2、實施課題帶動策略,培養教師科研素質 。課題研究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師科研、創新素質必不可少的途徑。針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開展典型課例研究,營造教師自覺參與課題研究的氛圍,激發教師投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加速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進程。3、實施互助互動策略,提高團結協作的水平。良好的教師間互助互動關系,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的發展。4、實施行動反思策略 增強創新發展的素質。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對教學過程的行為進行優化是永無止境的。自我反思本身也就是研究,自我糾正錯誤、自我完善就可能得到創新的成果。從而培養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化。5、實施全員校本培訓的策略,提高教師實踐素質。6、實施評價激勵策略,建立終身學習機制。積極改革舊的評價制度,建立新的教研評價機制,改變以往只注重結果、考試分數而忽視過程評價的方式,淡化考試選拔、強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功能,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加強對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的考核與評價。全面衡量並將結果作為個人評優依據,以此來推動校本教研工作的順利實施,推動課程改革工作的貫徹與落實,引領教師向教師專業化軌道前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綜合型、研究型的教師。要在變革的浪潮中遨遊,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 清華大學教育領導力沈陽班 沈陽市第三十中學 李福廣

『肆』 淺談新課改後的幾種主要教學模式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

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伍』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備課

一、抱定「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目標不放鬆‎ ‎

「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應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從‎現實的教學情‎況看,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更多考慮‎自己怎麼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學生‎來想想:如果‎我是學生來學‎習,我會遇到‎什麼問題,我‎怎樣才能較快‎地掌握,„„‎,所以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准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

二、「讓每一堂‎課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只有我們的設‎計是讓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驗、體驗建立‎了聯系,搭起‎了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讓‎我們的教材內‎容更好地激發‎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慾望時,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生命般的活‎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識才‎能成為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和‎品質。

‎ 三、注重根據新課標設計‎三維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顯性‎目標,是大綱‎規定的內容,‎即明確教什麼‎;過程與方法‎的確定過程中‎,過程一定要‎具體化,方法‎即要讓學生在‎具體的參與過‎程中初步學會‎或學會什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確定即‎通過哪個環節‎的設計可培養‎學生的什麼品‎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等。‎

四、‎注重對照新課標鑽研教材‎ ‎

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不能一味地接‎受和照搬,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教‎ 學中。

『陸』 淺談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

由於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思,因此,我國掀起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高潮。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如何面對這新課程改革呢?我覺得,關鍵在於更新觀念。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教學只有更新了觀念,才有可能有全新的教學行為。 更新教師觀 1、「權威性」向「民主性」轉變 面對新的形式,教師必須確立這樣一種觀念: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不是一錘定音的絕對權威,而是幫助學生處理各種信息、幫助學生學習、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解惑、啟疑,教育肩負的任務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思考。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應當是一位參謀、一位顧問、一位幫助發現問題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差教師向學生奉獻真理,好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真理」,教師要實現由「權威性」向「民主型」轉變。 2、「經驗型」向「反思型」轉變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要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面對日益深入的新課程改革,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成長的迫切需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過去的經驗和理論難以解釋和應付的。教師不能被動的等待著別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假思索地把這些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教師要以一個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這樣,教師才易於面對各種紛繁的教育教學現象、問題,才能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教學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強調,不寫教研文章的老師只不過是經驗型的,而常寫者極有可能是創造型。寫得多、寫得好的未必是名師、大師,但不寫者則一定不是名師、大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是從寫教學日記開始,成為著名教育家的。他贊成不斷反思總結、勤奮寫作,教學日記積累了無數本。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反映了反思對教師順利成長的重要作用。試想,一個教師教了幾十年書,教育教學實績平平,歸究原因恐怕與他因循守舊、不善反思是有密切關系的。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們只有由「經驗型」轉向「反思型」,才能更好的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 更新學習觀 傳統的被動、單一、封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喪失,導致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它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程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試想,如果一個在學校中度過九年或十二年學習生活的孩子,整天處於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於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麼,我們怎麼能夠想像和指望他會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基於此,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它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倡導適合時代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理應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人。但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教」,以「教」為中心、以「教」為基礎,淡化忽視了學生。學生的自主性喪失了、萎縮了。為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自主學習,教師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夥伴,並給學生創造優良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擁有充分自主的學習時間。這樣,學生擁有充分展示的平台,他們的潛能會得到充分挖掘。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一旦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束縛走向創造。 2、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合作學習成為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那麼,教師如何倡導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呢? a、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價值。在合作學習時,要選取課文中沒有直接告知,而要通過推想才能得出結論的問題或概括性強又提到節骨眼上的有意義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樂於合作,也需要合作。 b、合作學習的分工要明確。為了確保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小組內必須合理分工,明確責任。如匯報員、記錄員、檢查員、整理員等,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這樣,能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 c、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分。合作學習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積極主動的閱讀、探索、分析、補充、歸納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 d、合作學習的組內要競爭。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教學效果明顯高於單純競爭的教學效果。作為學生個體,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也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學生好勝心強,哪一組也不甘落後,為了比其他組學得更好,每一位組員都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組內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與鼓勵,思維的伙花會不斷閃現。 3、強調學習的探究性。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經歷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都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替代「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學習方式「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柒』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對考試改革的看法 2到3百字

如何看待新課程理念下的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考試作為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必須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而要適應這一要求,中小學學科考試就必須重視和堅持考試的教育性。考試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導向、激勵和改進的功能作用上。新課程背景下的考試不能局限於鑒定、選拔的功能,而應突出和強調考試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
中小學學科考試的根本意義就在於它的教育性,即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察,發現教育教學上存在的不足,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提出改進的建議,以有利於教學的改進和學生學業成就的不斷提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絕無必要為區分出學生得80分和85分是否存在質的差別而舍棄考試的教育性。無論是哪一學科或哪一級的考試,不考慮考試的教育性,一味追求如高信度、高區分度這些指標,必然背離其初衷。相反,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科考試犧牲一點信度和區別度也是值得的。
中小學以往的學科考試有很大的偏廢性,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感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這就不能完全反映學校工作實際和學生質量的實際,更是無法適應知識爆炸、競爭加劇、信息社會化的時代對人發展的要求。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學生發展除了「知識與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除了學科學習目標,還有一般性發展目標;除了學業成績,還有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動手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等等。無論怎樣的分類,,這些都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所應儲備的素質,是教育追求的方向。雖然其中的很多方面很難採取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查,但應力求從全面或整體的角度去設計各科考試。這就首先要求考試設計者必須樹立和堅持全面性觀念,即從過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就轉向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查。惟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考試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一要因材施教,二要全面檢測,三要注重能力,四要突出應用,五要發展個性。
中小學學科考試形式的改革:採取分項考試,重復考試,開卷考試,研究性考試等形式的嘗試和改革。

『捌』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之上的師生關系
一,要熱愛學生。
二,要尊重學生。
三,要學會寬容,真誠的贊賞學生。
四,為學生營造既嚴謹又感到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五、對學生保持微笑。
六,不斷學習,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