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定位是
1. 為什麼談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教師職業正在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時代也賦予教師職業新的內涵,傳統的教師職業理念面臨著新的挑戰。對教師職業理念有四個方面重要的轉變要求。
一、從教育型到教育服務型的轉變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而教育改革相對滯後,一些僵化的條條框框仍在制約著師生頭腦,阻抑著人的潛能的發揮。在學校里,將學生更多的是作為教育的對象來看待,而教師則是以一種教育者的姿態出現的。我國加入WTO以後,教育作為一種服務,成為服務貿易中的一項,會逐漸走向開放。學生將從教育對象轉變為教育服務的對象,教師則從教育型轉變為教育服務型,學校成了提供服務的主體。學生的權利和要求必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必將成為學校教育必然的選擇。中國入世給了我們向世界學習的機會,也給中國教育帶來了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衛生職業教育同樣會置身於國內外競爭的大環境中。誰提供的服務越好,越人性化,越符合國際標准,學生就越願意接受誰的服務。推進人性化建設已成為今後學校發展的方向。學校必須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如風的學習、生活氛圍,讓這種自由式教育在每個人心裡生根、發芽。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由於受舊教育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教師中明顯存在著自我中心傾向,使本應平等的師生關系,容易向著教師本位方向偏移。比如在教師中有的以教育者自居,崇尚師道尊嚴;有的不尊重學生人格,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有的缺乏愛心、責任心,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等。現在教育既然成為一種服務,就需要有服務的態度和精神。商場、賓館、飯店等服務行業,把顧客當做上帝,通過星級服務贏得顧客,贏得市場。中國入世後要求我們必須懷著崇高的服務社會的理想走進教師職業。教師工作艱辛而平凡,教學工作有著看不見、摸不著的深度和廣度,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眼光應該輻射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尊重和信任學生,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摸清學生的思想脈搏。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因勢利導,因人施教,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通過我們教師高度自覺的、文明誠信的優質服務,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梁,使學生真正「親其師、信其道」。當然,高質量的教育服務來自於高度的責任感。責任感是做人的基礎,當代教師必然是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任何聰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強烈責任感的基礎上,才可能迸發出耀眼的火花,教師的自我價值也才可能在服務社會的創造性勞動中得以實現。
二、從消耗型到發展型的轉變
把教師比喻成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人們用來贊頌教師職業的無私奉獻精神的。然而,用燃燒著的生命之光為他人帶來光明之時,就一定要毀滅自己嗎?為他人犧牲的「蠟燭精神」盡管崇高,值得贊揚,但在21世紀的今天卻顯得過於悲壯凄涼,似乎教師註定就只能在飄灑的粉筆灰中自我消耗和淹沒。顯然「蠟燭觀」缺乏一種振奮,缺乏一種激勵,忽視或者淡化了教師職業內涵的創造性,在某種程度上將學生成才與教師自身發展對立起來,也成了一些教師無所作為、安於現狀的最好借口。實際上在教育教學模式變革的今天,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學過程已不再是消極的知識輸出和簡單勞作。教育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師生雙方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雙向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情感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教學相長的發展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有創造活力的教師常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內容,在每一次重復中,都會有新的靈感、新的啟發,都能品嘗到創造的樂趣。教師職業應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職業。教師面臨的學生千差萬別,教育內容千變萬化,需要每一位教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工作、去探索。教師不僅要付出、要給予、要燃燒,同時也要收獲、要索取、要發展、要創造。教學形式、教學藝術、教學風格等等,無處不在體現教師創造性勞動和成長發展的軌跡,一位真正的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生命融進職業生活中去,而且也要從職業中求得發展。學生成才與教師發展必然在創造性教學活動中達到高度和諧和統一。
三、從輸出型到學習型的轉變
在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的職業生涯中,主要的任務就是教學,人們往往習慣於心目中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教師形象。而中等專業學校教學內容相對變化小,一個新教師經過2—3年的輪回教學,可以說就能應付自如了,在今後年復一年的重復中,很容易使自己滿足於輸出型教師的地位,而對知識更新的動力不足。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中,知識更新異常迅速。西方流行這樣的知識折舊定律,即一個人一年不學習,你擁有的知識就要折舊80%。在現實教學中,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師也常有知識上的捉襟見肘經歷。教師在教學中的知識權威地位正在下降。不斷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我已是每一個人尤其是教師永恆的生活准則。不學習就會落伍。當前課程綜合化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達到知識廣博,一專多能?教師是授業者,更是學習者,我們必須從以往滿足於現有知識輸出型向今後永不停止的學習型教師轉變,爭取擁有大量豐富、多層面、多側面的知識,真正成為知識廣博的學者。「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才有可能具有創新能力,厚積才能做到薄發。
四、從經驗型到研究型的轉變
中等專業學校的課堂教學內容和程序相對變化小,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到課程進度、教學時間等,一般事先都有較具體的規定,教師個人設計好的程序進行操作。至於為什麼這樣教,很少有人提出質疑,缺乏積極主動的深層反思和研究,基本是憑著自己經驗的積累工作。而教師的經驗一旦形成某種結構或體系,就容易處於一種自我封閉的固執狀態而難以改變。美國心理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即成長=經驗+反思。一個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他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多次機械的重復而已,永遠停留在經驗型教師層面上,不可能提高升華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面上來。參與知識創新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職業內涵,學校需要的是反思型、研究型教師群體。教師反思與研究應是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內容進行的探索,結合實踐是研究創新最實際最直接的途徑。教育實踐的動態性,決定了研究的復雜性,教育經驗是教育科研的原材料,而具有豐富教育實踐經驗的教師,理當成為教育科研的重要力量。教師只有將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把教學工作作為一門科學,孜孜不倦地探索,立足於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思考,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主體。
2. 新課程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vewz xcspzi,同行告抄知你 —— 別被所謂的「襲磚家」多多的「教條」迷失了你!!無論何種理念,教師都不要失去「傳遞著角色; 授業、解惑者角色; 示範者角色;管理者角色; 研究者角色;父母與朋友角色」!! 這是為師之本。
3.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如何定位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4. 新課程教學中,怎樣定位師生角色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