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蒙氏幼兒園課程

蒙氏幼兒園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7 23:22:30

Ⅰ 什麼是幼兒園蒙氏教育,和一般的教育有什麼區別

兩者還是有些區別的,要說出那種好,也看你個人熱衷於那類的了。親子教育,家長跟孩子之間總是存在的,有時自己也不覺得,其實父母生活中的點滴隱含著一種隱性的教育,蒙氏教育,在幼兒園開展,就像是教學的一種流派類的,這中教學,它是一中混齡的教學模式,就是有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共同生活在同一個集體中,按年齡的大小...教師對他們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整,有些內容是分開學的,有些是集體學的。在這集體中,年長的兒童可以幫助年齡小的兒童,能培養互幫互助的品德。年齡小的在學習當中也有了參照的對象。

Ⅱ 蒙氏幼兒園到底好不好!

正在學幼兒心理學和學前教育,蒙氏的放養,是在給孩子一個有序的、規律、美觀、適用的環境中相對的放養,是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的紀律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主動的,建立在孩子的自由活動之上,所以孩子能更好的自律並學會尊重他人和懂得良好的規范。能夠讓孩子學會自律比讓孩子學會「服從」管教不是更好么?今天碰到一個...朋友就說她家的兒子上幼兒園就是看老師臉色,老師在就不鬧不動,老師一轉身就喜歡瞎鬧,老師跟她投訴很多次說她兒子很調皮,她也很頭疼上小學怎麼辦。唉!這么點小屁孩就學會看老師臉色,大了不是更痞了我是不會讓我兒子上那種公立的,一個班30多個伢的幼兒園的,這么多伢一個班,且不說教學內容是什麼,光是組織教學就得費不少時間,只能強迫孩子服從老師指令了。不過幼兒的每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和認知准備有很大差別,蒙氏園一般都是混齡,年齡差異性很大,老師怎麼安排課程的內容和活動教學目標啊,怎麼才能因材施教,讓一個班不同年齡孩子都能得到適宜的教育和引導,這個對蒙氏老師來說是要很高的教育素質和經驗。所以說,蒙氏園是好,但怎麼把蒙氏的理念貫穿到每天的教學內容中去,需要好的蒙氏老師才行。同樣的,傳統幼兒園中,要是碰到老師是真正了解兒童心理,尊重孩子個性,真正的熱愛孩子,這樣的老師帶出來的孩子肯定也是聰明自律的。總之,什麼樣的幼兒園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負責有愛心的老師,可惜這樣的老師是可遇不可求啊!!

Ⅲ 蒙氏課程多大孩子開始上

「蒙氏教育」顧名思義是以一位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她是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年)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建立「兒童之家」。招收 3 ~ 6 歲的兒童加以教育,她運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貧寒的」兒童,幾年後,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學方法 ,轟動了整個歐洲,「關於這些奇妙兒童的報道,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人們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許多新的「兒童之家」。1909 年,蒙台梭利寫成了《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1912 年這部著作在美國出版,同時,很快被譯成 20 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00 多個國家引進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歐洲、美國還出現了蒙台梭利運動。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僅僅美國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編輯本段]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則:1、 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 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 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 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 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 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 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編輯本段]蒙台梭利教育的特點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 ——為的孩子打造的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 —— 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這套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可供幼兒操作的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 ——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關鍵 —— 孩子的教育,並不只限於學校一隅,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在心愛樂園的親子課堂中,家長不僅可以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上課,在課程中增進親子感情。 [編輯本段]蒙氏教育的價值: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於對兒童的充分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激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蒙氏教育法遍及歐洲大陸,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廣百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理論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在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學前教育發達國家極受關注,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及一百多個國家。 [編輯本段]中國蒙氏教育現狀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兒園中傳播的趨勢是從沿海至內地,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單位辦園、私人辦園到教育部門辦園,目前已遍及全國除西藏自治區外的二十幾個省區和直轄市。
早在20世紀初,隨著《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譯本的出現,蒙台梭利教育即傳入我國。當時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評價蒙台梭利說:她的努力和功績,揭開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江蘇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會」,1923年,國立北平女子師范大學附屬蒙養園,開辦了兩個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變更而停辦),這些是蒙台梭利傳入我國之初的情況。當時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同時接觸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經引入,即受到國內幼教界的好評與歡迎。
但處於20世紀前半期的中國,政治衰敗、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幼稚園的數量極其有限,且多由外國支委會開辦,國人辦的幼稚園數量少、規模小、經費有限,無力採用被人稱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紀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國教育部長,邀請中國派員赴羅馬參加教師培訓,並徵集在中國採用該教育的報告及書籍,我國時任教育部長蔣夢麟先生回復稱:你的教具頗多,但不甚經濟,中國多採用設計教學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購置教具。又稱中國沒有實施蒙台梭利的報告文章及翻譯的書籍等。教育部長之言反映了當時的實情,蒙台梭利教育雖受到稱贊,但不適應當時我國的國情,因而未能傳播開來。
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了國家的全面建設。當時政府提出了「全面學習蘇聯」的方針,中央教育部聘請了蘇聯幼兒教育專家,翻譯了蘇聯的教材,以蘇聯的學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國的幼稚教育。將西方國家的幼兒教育思想及幼兒教育家均視為資產階級性質,持批判、否定的態度。蒙台梭利及其創立的幼兒教育法同樣未能免於批判,被冠以唯心主義世界觀、資產階級兒童中心主義、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教育、機械地感官訓練、以弱智兒童的教育來教育正常兒童等,遭到全盤否定。對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隨政治運動的興起而進行的,因此已不計其數了。長期批判造成的後果是:阻礙了人們真實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於批判所持觀點的偏頗,導致抵毀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實踐中禁錮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無人知曉,更說不上採用了。
1978年以後,新的一頁歷史被掀開,學術界逐步走向務實,走向開放,走向糾正錯誤。打開了國門後,我國幼教界前輩——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盧樂山先生從外部世界的幼兒教育中發現了蒙台梭利教育依舊存在並得以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壯大,終於在1985年——中斷了60年後——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盧教授編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兒教育》一書。1990年和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對外國教育各家名著叢書中,相繼翻譯了蒙台梭利的4本專著,即《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發活動》。同時在大學的課程也中止了對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對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觀介紹。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境外的幼兒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熱愛國家、熱心幼教的人士帶來了台灣幼兒園實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並擬將這一優質的幼兒教育方法提供給大陸的廣大幼兒。他們找來合作夥伴,實施夙願。1994年,北京師范大學與台灣蒙台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合作引進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項目,北師大實驗幼兒園及北京市北海幼兒園成為該項目的實驗基地。1994年暑假,台灣派講師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培訓老師,秋季開學後便正式啟動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國化實驗研究」課題。北師大威斯達公司緊跟實驗研究,於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台梭利教具的生產,成為我國第一家生產蒙台梭利教具的公司。與此同時,北京市崇文區第三幼兒園、寧夏銀川市蒙台梭利幼兒園也相繼開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實驗研究。至此拉開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幼兒園中應用的序幕。
實驗進展的成效漸漸影響開來,首先被吸引的是家長,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這一良好的教育,漸漸地便有更多的幼兒園開設了蒙台梭利教育實驗班。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兒園中傳播的趨勢是從沿海至內地,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單位辦園、私人辦園到教育部門辦園,目前已遍及全國除西藏自治區外的二十幾個省區和直轄市。
眾多的蒙台梭利班發展水平尚參差不齊。一批參加課題研究的幼兒園,矢志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仍在不懈努力地探索、研究與提高中。也有一些幼兒園由於師資培訓欠缺或為經濟利益所驅動,對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領悟得甚為膚淺,成效寥寥。
回顧我國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兒園教育的10年路程,感慨良多,現總結幾個要領與同行分享:
一、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學習獨立的意願,讓兒童通過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學習。
二、用心創設適宜的環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職責。環境是兒童自我成長發展的決定 因素。
三、兒童在「工作」中練習獨立,完成自我成長的使命。
四、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不強求、不施壓。
五、教育者要學會「靜觀等待」、「克制」、「公正無私」和保障兒童自由的實現。
六、以教具和教具以外的人類活動的領域,促進兒童整體性地發展。
七、吸收中華文化和當代科技成果,適應本土、適應時代。
八、接納現代創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實發展兒童的早期教育。 [編輯本段]蒙台梭利的兒童觀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一個發育這的機體和發展著的心靈;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幼兒處在不斷生長和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內部的自然發展。在這個連續的自然發展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
在蒙台梭利看來,幼兒身體內含有生氣勃勃的沖動力。正是這種本能的自發沖動,賦予他積極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斷發展。一是主導本能,這種本能對於處在生命初創時期的嬰兒提供指導和保護,甚至決定物種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這是人的基本特徵。幼兒正是通過不斷的工作在進行創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滿足,並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類更新,又能完善人類的環境。
在心理方面,幼兒心理發展既有一定的進程,又有隱藏的特點。蒙台梭利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因為每一嬰兒都有一種創制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築一個精神世界,所以,幼兒不僅作為一種肉體的存在,更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每個幼兒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沒,各有自己的創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來,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她說:「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發展正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從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現一直持續到四歲。這是幼兒的一種內部的感覺,以區別各種物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物體的本身。
2.細節的敏感期 幼兒在2-3歲時會表現出對細節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細節上。這表明幼兒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兒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智力視野。
3.協調性敏感期 這是在幼兒發展中最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幼兒通過個人的努力學會走路,並逐漸取得平衡和獲得穩健的步伐。應該在2到3歲時出現。
4.觸覺敏感期 幼兒會朝著外界的物體伸出小手。這個動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兒自我進入外部世界之中。這正是通過手的活動,幼兒才能發展自我,發展自己的心靈。
5.語言的敏感期 2個月左右幼兒就開始吸收語言,他所獲得的語言是他從周圍環境中聽到的。當他說第一句話時,並不需要為他准備任何特殊的東西。在蒙台梭利看來,語言能力的獲得和運用,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外部表現之一。
蒙台梭利強調指出,應該注意幼兒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的發展之間的密切的關系。她說:「如果心理的壓抑會影響新陳代謝,並因此降低了一個人的活力的話,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富有刺激的一種心理體驗能夠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並因而促進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編輯本段]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與訓練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成為她的教育實驗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專門論述感官教育訓練、運動訓練與智力發展以及感官教育與紀律教育、知識、技能的培養的關系和密切的聯系。
她認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訓練兒童的注意、比較、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兒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確、精練。在蒙台梭利看來,學前階段的兒童各種感覺特別敏感,處在各種感覺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如過不進行充分的感覺活動,長大以後不僅難以彌補,而且還會使其整個精神發
展受到損傷,因此,在幼兒時期進行各種感官教育顯得至為重要。同時她認為,感官是心靈的窗戶,感官對智力發展具有頭等重要性,感覺訓練與智力培養密切相關。再者,她還認為,人的智力高低與教育有較大關系,通過感覺教育可以在早期發現某些影響智力發展的感官缺陷,並及時採取措施,使其得到矯治和改善。
蒙台梭利的感覺教育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的訓練。
視覺訓練在於幫助幼兒提高度量的視知覺,鑒別大小、高低、粗細、長短、形狀、顏色及不同的幾何形體;觸覺練習則是幫助幼兒辨別物體是光滑還是粗糙,辨別溫度的冷熱,辨別物體的輕重、大小、厚薄;聽覺訓練是要使幼兒習慣於區分聲音的差別,使他們在聽聲的訓練中不僅能夠分辨音色、音高,還能培養初步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嗅覺和味覺的訓練則是注重提高幼兒嗅覺和味覺的靈敏度。蒙台梭利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感官訓練,使幼兒成為更加敏銳的觀察者,促進和發展他們一般感受的能力,並且使他們的各種感受處於更令人滿意的准備狀態,以完成諸如閱讀、書寫等復雜的動作,也為將來進行數學的學習打下基礎。
蒙台梭利的感覺教育遵循著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她認為,感覺教育的實施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並且她提倡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學習,使幼兒在感官訓練中通過自己的興趣去進行自由的選擇、獨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環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設有專門的錯誤控制系統,使兒童在操作過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進行「自我教育」。

Ⅳ 上幼兒園的蒙氏班和普通班對孩子成長有多大區別

蒙氏班的孩子能夠保留天性和個性,不過早地陷入小學的機械生活中去,但不是什麼都不學,他們培養的是學習的能力,接受的是右腦的開發。 普通班的孩子也不是就不好,小班的時候學的東西比較少些,沒有蒙氏那麼全面,蒙氏還要學做家務、科學實驗等。大班的時候開始寫作業,機械地寫字。能夠較早地適應小學教育。但也可能較...早就排斥上學。 蒙氏班的孩子剛上小學很多會不適應,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那麼多的作業和面臨那麼嚴肅的課堂,他們在課堂上有個性的表現會遭到白眼,成績可能不如人意,不願意上學。但是從小學2年級往後,他們的學習能力表現的比別人優異,也適應了小學生活,學習成績還有在學校的表現會很好。 個人之見吧,對蒙氏班大家的評價不一,我想的是到底是蒙氏教育有問題還是小學教育有問題。

Ⅳ 幼兒園中班蒙氏數學該怎樣教

蒙氏數學有效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筆者到使用蒙氏數學的幼兒園進行了一些跟蹤的調查和研究,絕大多數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供大家分享。但也有一些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的把握及教法的運用等還很不得法。本文將蒙氏數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學缺乏有效性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做一分析,希望能對教學第一線教師有所幫助。
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四個主要問題
過於注重教學形式,缺乏將活動過程與活動目標聯系的意識
一次,中班的「數物結合」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操作完「串珠、數字拼板」後,教師要求幼兒每人用一根小繩穿出和數字卡片相同數量的木珠,幼兒紛紛將珠子穿在自己的小繩上,操作過程中氣氛相當好。當老師請幼兒數數自己小繩上的珠子數時,卻只有部分幼兒所穿的珠子數和教師的數字卡片上的數字相同。
活動前,教師為准備材料花費了大量精力。活動中,孩子為擺弄、操作忙得不亦樂乎,教師最終的目的是讓幼兒在穿珠子的過程中感知認識、獲得數物對應的經驗。可是,幼兒在整個操作活動中,只是忙於穿珠子了,根本沒有去思考所穿的珠子數與教師的數字卡片是否相對應,無法去關注自己的過程,也就無法獲得數物對應的經驗。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也缺乏適時適當的指導,使操作沒有為教學目標服務。
只關注幼兒表面的興趣, 缺乏深層次的對學具價值的挖掘
還是以中班為例,在 「認識時間」的活動中,教師出示教具「星期轉盤」的時候,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便問幼兒:「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禮物,請你們猜一猜是什麼?」幼兒絞盡腦汁拚命地猜想:圖書、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線寶寶……可是,當老師拿出教具時,孩子們都發出「唉」的長嘆,剛才津津樂道的孩子一下全沒精打采了。
像這樣的「猜一猜」游戲,大家並不陌生。初看,老師的意圖好像在引發幼兒的興趣,為後面的學習活動做鋪墊,但是,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會隨著「神秘」東西的出現而很快消失。當被猜測的物品與幼兒的設想並不一致時,它便很難再激起幼兒的興趣。像這樣毫無頭緒、不著邊際的無需動腦的猜測,不能達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目的,只會隱性地浪費時間。
對活動的要求指向不明,難以真正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
在中班「圖形分割」的教學活動中,一位老師為了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經驗,即將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變成各種圖形。老師在操作前提出:「老師想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得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很少,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佔了相當一部分。
只關注幼兒動手參與,未引導幼兒的思維參與其中,幼兒的智能得不到有效的發展。
在中班的數學活動「認識單數、雙數」中,教師安排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感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提供了「數字與籌碼」等材料。教師先示範學具的擺放方法,再請幼兒操作練習,全班幼兒興致勃勃,個個忙於擺弄學具;老師則忙於控制活動的時間,並讓個別幼兒展示操作的結果並說出10以內的單數與雙數。表面看起來,場面非常熱鬧,每個幼兒都在參與,都在動手實踐,課堂的活動內容很豐富,課堂結束時,大部分幼兒也能根據操作的學具准確說出10以內的單數、雙數。
但是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思考的時間,即使幼兒正確地匯報出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也只是在復述學具效果圖上的內容。事實上,這個活動的設計與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作為學數學的操作探究活動,活動原本應有的教育功能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潛在的教育資源被浪費。
加強實施有效性的措施
自始至終圍繞活動目標設計與組織有效的活動
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操作材料、設計教學程序、運用教學指導策略等時,一定要根據教材及幼兒的學習特點緊緊圍繞活動的目標進行,並需要思考、明確以下問題:
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當從教學的目標與需要出發,從幼兒的需要出發,不能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因為任何情境都不能游離於教學之外。
關注幼兒真正的興趣與需要,給予恰當的有效的引導
觀察幼兒、研究幼兒才能了解幼兒的真正興趣與需要,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與水平。教師在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方式等時,既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與認知特點。平時,對幼兒反饋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在上面提到的中班「認識時間」的活動中,教師在導入部分對幼兒興趣的引導與幼兒的需要不相符,反而會讓幼兒失去興趣,其實幼兒對學具「星期轉盤」是非常感興趣的,教師直接出示教具就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可見,有效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這樣才能使教育與幼兒的興趣點保持一致,將學習活動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引導幼兒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促進智能有效發展
教學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僅滿足於讓幼兒動口、動手是很不夠的,必須讓幼兒的思維參與其中,讓幼兒或先思考後操作,或邊思考邊操作,或先操作後思考。這樣引導的幼兒多種感管全方位地參與學習,才能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促進他們智能的發展。中班的「認識單數、雙數」的活動中就缺乏幼兒的思考。在此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思考呢?
首先,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或教育情境,把要讓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願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系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通過多種手段與實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與活動,如前例中教師可創設情景引導幼兒操作、擺放籌碼,不用示範籌碼的擺放。
其次,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幼兒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不要牽著幼兒的鼻子走,不要硬將幼兒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軌道,而要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勇於提出見解,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幼兒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問題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幼兒指正;甚至必要時允許幼兒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在這種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幼兒沒有被同伴恥笑的苦惱,沒有被老老斥責的憂慮,學習活動是充分自由的,幼兒便會全力地投入學習,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學習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兒感到滿意、快慰、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在了解每個幼兒的基礎上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條件,而且要使每個幼兒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獲得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幼兒一些走向學習成功的方法,最終促進幼兒智能的有效發展。

Ⅵ 蒙氏教育和傳統教育有什麼區別

上課方式、學習途徑、教育效果不一樣。蒙氏的上課途徑是同一時間,孩子可以依照自身內在的興趣而自由選擇工作,有個體、同伴或小組等學習形式並存,老師能夠有效指導每個孩子的學習。
同一時間,孩子以團體的形式接受老師傳授的同一內容,老師無法進行個別指導。學習途徑蒙氏是
以教師示範、啟發、引導、協助等方法,與孩子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途徑,使孩子置身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傳統教學是
孩子只能被動地在「封閉」的教室里,來接受教師填鴨式的書本知識的傳授,孩子沒有感官體驗的機會,結果降低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扼殺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教學效果普遍呈現出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自律性、進取心、創造力、協作性、分析、發現及解決問題等健康兒童所具有的能力。傳統教學教學效果無法預言。

Ⅶ 幼兒園普通班和蒙氏班的區別

寶寶到28個月開始進入到數學敏感期,這時候添加數理課程可以提升寶寶的感知和認識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進行左右腦的二次刺激發育。而蒙氏數理課程恰恰可以讓孩子在無任何負擔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的數理知識。專業的蒙氏數理老師會有非常豐富的引領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喜歡數理課程。蒙氏更注重對孩子興趣和潛力的培養開發,是從歐美引進的一種教育思想。

Ⅷ 都說是上蒙氏幼兒園的孩子不去學前班。是嗎

幼兒園和學前班一般都是不同的,也要看看孩子的適應能力,如果想讓孩子慢慢接觸小學的話適合去幼兒園,學前班就是已經和小學接軌了,如果孩子適應能力不好的話也會很難學進去

Ⅸ 哪裡幼兒園有蒙氏早教課

蒙台梭利教育雖好,但他不適合中國的孩子,畢竟國情及任何生長環境都是不一樣的。

Ⅹ 幼兒園蒙氏班和普通班有什麼區別

這樣說吧。。教室硬體設施和教學方式都不同。。我孩子上的蒙氏班,她們班的老師是蒙氏培訓的指導老師,教學經驗還是挺豐富的,我覺得很好。。但是有的老師教學水平和師德都不行,就不存在放在什麼班了。。普通班的孩子一般都是些常規教學,寫字畫畫拼音算數什麼的。。蒙氏班實踐操作活動比較多,又是混齡教育,特別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