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基本理念
Ⅰ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Ⅱ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 面向全體學生;
●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 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作用,學生的獨特體驗;
● 實踐性,以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途徑;
● 母語教育,學習資源,實踐機會,感性把握能力;
● 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語文教育的影響,起始階段的教育過程和方法,語 感,整體把握。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學習語文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求;
●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 鼓勵想像、質疑、發現、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 綜合:溝通學科間的聯系、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 實踐: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課內外學用結合;
● 創新:吸收新思路新觀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
● 適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
● 開放: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Ⅲ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1、提高科學素養------新世紀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2、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提高和收獲。
3、倡導探究性學習------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為今後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3)小學語文課程基本理念擴展閱讀:
學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對象,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學生觀的核心內涵是,學生究竟是人還是物。
至少在口頭上,幾乎任何人都認為學生是人,然而,在我們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卻普遍存在著把學生當做任人擺布的物的現象。這涉及一個如何看待人的問題。這次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看法堅持了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統一性、規范性
作為生活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人,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學生具有「被決定」的一面。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闡述,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新課程必須具有必要的統一性、規范性,這一點在課程標准中得到了體現。
第二,主動性
作為具有主動性生命形式的人,學生與無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正是這種主動性,使人能夠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保護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三,學生具有「未完成性」。
從積極的意義上理解,這種未完成性是指: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具有豐富的潛能,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蘊藏著對於復興中華民族大業至關重要的人力資源。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使命。
Ⅳ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 當前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共性問題:
1、把對話變成問答
沒有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整體性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把對話庸俗化為問題,用提問的方式去灌,直到學生鑽進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套子里。
2、為誇獎而誇獎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一味地誇獎學生弊大於利。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3、把自主變成自流
強調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提示和具體要求,看得如何沒有檢查、反饋,由學生一看到底。滿堂看,成為典型的「放羊式」教學。有的一味強調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朗讀方式、合作夥伴,成為典型的「自流式」教學。
4、有活動沒有體驗
課堂中活動外在多於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而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新課程所提倡的活動是外顯活動與內隱活動的統一,是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它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過程。
5、合作有形式而無實質
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學生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做聽眾,意見不被重視被忽視。
6、探究的泛化與神化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在各種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那種體現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僅靠聽講、閱讀、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相反,探究的「神化」則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學家的探究性質和水平來看待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一方面表現為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不屑一顧。在實際教學中,表現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導,課堂上即使出現了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也是草草了事,急於收場。另一方面表現為過分關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把著眼點放在學生「科學基本素養」的提高上,從而導致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喪失。
7、貼標簽式的情感教育與價值觀教育
凸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徵,也是教學具有教育性規律在新課程中的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有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才有生命力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一門學科而言,是伴隨著對該學科的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所實現的學生個性傾向的提升」。當前課堂上一些教師脫離具體內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為地、機械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是空洞的、無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無效的。
(二)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1、教師上課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2、學習過程不能啟發學生的思想;
3、把學生擠出了得以培養能力的實踐環節。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對小學語文老師來說,需不斷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相關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只有將新課程理念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自身的解讀,並進行不斷地創新,才能將新課程理念不斷地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思考與分析
(一) 明確相關的新課程理念
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實現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即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2、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
簡而言之即:學生是人,是獨特的人,是發展的人。它意味著課堂教學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是「目中有人」的教學,是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
(1) 學生本位意識。即一切以學生為本,心中裝著學生,裝著學生的喜怒哀樂、身心健康、人生幸福。
(2)學生主體意識。即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切實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
(3) 學生的個體意識。即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
3、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解讀》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教師逐步形成了「對話」意識。它意味著上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良好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
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教學內容的創新與開發的過程,這就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專養。語文課程應培屬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Ⅵ 淘淘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內容,並沒有專門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
Ⅶ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小學語文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Ⅷ "學習小學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體會" 資料
反省認知,即人對自己認知過程和結果的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策略性知識學習的最高階段,是學習者不僅能在訓練過的情境中應用某種學習過程的策略,而且能把習得的策略遷移到未訓練的情境中;而如果把策略訓練提高到反省認知水平,即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所學習的策略是什麼、使用的范圍以及怎樣應用和什麼時候應用,則策略訓練的遷移效果良好。
師范生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所要形成的知識主要是策略性知識。但如果學生的技能訓練只停留在機械模仿水平,不能促進師范生的反省認知,師范生仍將難以適應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實際。因此,培養「反思型」教師或教師的反思性素質已成為當今國際教師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
Ⅸ 小學語文教材如何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在過去的「大綱」中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回,是指導學生正答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但是這句話在「標准」里改成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雖然只是將「語言文字」改成「語文」,但其內涵不一樣了。「語言文字」主要是就這一套負載信息的符號系統而言的。「語文」就不同了,它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於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既要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標准」的這一思想對於我們編寫教材是很有指導意義的。編寫語文教材,我們不能只見「語」,不見「人」,我們要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著眼,來考慮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Ⅹ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語言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從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這個角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理解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這次課程標准所提出的一個核心理念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從六十年代以後,我們語文課程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這次課程改革提出了語文素養,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核心概念,轉變到我們現在將語文素養作為核心概念,它是有的演變的內在的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強調語文素養的提高,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解釋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內涵:1、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這些方面,語文課程都有它的獨特的價值的功能。2、知識與技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一些內容,在這個維度來看,和我們原來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這樣的一個年代是比較穩合的,所以大家更多的熟知這樣的一個維度,也就是說,從知識與技能的維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對語文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技能的培養來看的。3、過程與方法:語文學習策略;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這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所強調的,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學習,自己能夠形成合作探究的這樣一種學習,同時我們還語言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因為語文學習在這種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好,很多文學作品反映的是對於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把握,因此,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對孩子的一種培養,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強調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
這是從第二個方面對於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作了一個理解,第三方面也就是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應該強調,也就是說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途徑,或者是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簡化頭緒、突出重點。(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序列)也就是說,在語言素養的發展與形成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而我們在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過分的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認為應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在這里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第二方面,整體推進、全面發展還強調的是聽、說、讀、寫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我們在這方面,有的時候過分的強調了聽的訓練的體系、說的訓練的體系、讀的訓練體系、寫的訓練的體系,而忽視了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的作用,由於我們過分的強調了每個體系的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或者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走了很多的彎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在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語文課不應該上得那麼復雜,也不應該上得那麼繁瑣,語文課應該讓孩子通過這種直接的和文本的,直接閱讀文本,通過這樣的最直接的一些活動,我們能夠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有的時候,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我們的語文課搞的特別繁瑣,特別的復雜,因此學生淹沒在繁瑣的、復雜的、重復的、頭緒特別繁多的題海之中,而沒有時間真正去讀一點書,真正去寫一點東西,因此我們在這次課程改革當中,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的完整的序列,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語文實踐的角度,引導孩子能夠多讀好書,多讀書。
2、學生語文實踐活動。(面非灌輸、講解)
我們知道,老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通過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夠形成與發展,而我們原來語文課堂上 ,卻恰恰出現的問題就在這方面,就是老師過多的占據了課堂的時間,剝奪了孩子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和權利,所以,整個語文課堂,老師戰勝了大量的時間去講解,但是這個講解的內容和講解的過程本身,沒能給孩子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權利,因此,學生缺乏這種機會,他就不可能在各種各樣的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形成素養,因此,我們在這次的課程改革當中強調語文實踐活動,主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學服務,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根據這種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不同的對策。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激情。倡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合作。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只有體驗才能將活生生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老師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課文,把情感為,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要加強學生的主體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情感。「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嗎?」「能用你的身姿表現出來嗎?」「能用你的動作表現出來嗎?」從根本上講,小學語言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開。學生不應該是課文的旁觀者,而應該與課文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