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新課程
A. 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到底是什麼意思
參考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 作者:王尚志 王尚志是《新課程標准》編制的專家之一,這篇文章對我們的教學很有啟發!
B.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具體分為哪幾個方面
高中數學新課標和大綱的比較
一、課程目標與數學目的的比較
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部分,比以往數學目的內容更豐富,更具體。下面從總目標、基礎知識、能力、數學觀四方面對數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進行比較,從而說明課程目標的發展進步。
1.關於總目標。
課程標准中的總目標指出「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學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其實這是數學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對於數學教育只有明確了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體目標。相比之下,以往數學目的沒有這種總分式的結構,這是課程目標的一個特色。而且總目標中的「滿足個人發展」體現了數學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響應了「大眾」教育的口號,這應當是課程目標的進步之處。
2.關於基礎知識。
數學教育要傳授數學基礎知識,這是有史以來的一個共同目的,也是一個最根本的目的之一。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學目的指出基礎知識是:高中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數學知識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這兩年教學目的將其列入基礎知識的范疇,是個好現象。可是近年數學教育偏重於形式化,教學目的沒有強調要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發展過程和本質,如此「會將生動活潑的數學思想活動淹沒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課程目標沒有規定哪些是「基礎知識」,但我們通過研讀可以發現他們蘊涵於「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數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繼學習中的作用」之中,可見課程標准重視基礎知識的實用性及數學思想和方法,強調其本質、來源和實際背景與大綱相比,這是一大進步。
僅僅知道數學基礎知識的內容是不夠的,必須進一步恰當地把握各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1996年和2000的教學大綱在第三部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用語來描述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不同層次。而課程標准除了在「內容和要求」中使用上述用語,一開始在課程目標中就提出:「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如此,在課程目標的宏觀指導下,「內容標准」才能對各項基礎知識作定性的規定,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方向。這是教學目的與課程目標的區別之處,這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優點。 數學科學是不斷發展前進的,數學基礎知識的范圍還將會有新的變化。課程目標不僅吸收教學目的的優點——將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基礎知識,而且更關注基礎知識的本質和來源,同時也指出各項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
3.關於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能力是現代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1963年教學大綱首次提出三大能力,能力的出現是一個進步,反應了社會對人才素質提出的要求,體現了教育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可是,自60年代提出三大數學能力,尤其是80年代以來,我國的數學教育把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首要位置。一些學校受升學應試教育的影響,出現了削弱基礎知識教育的趨勢,為培養三大能力搞題海戰術。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對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6年和2000年教學目的中將「邏輯思維能力」中的「邏輯」去掉了,也就是說,思維能力不再只注重邏輯思維了。但目的仍舊將三大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課程目標沒有沿用舊大綱的三大能力的提法,而是提及了多種能力,如「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
1/3
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它們蘊涵著三大能力,同時內容又有所豐富。其中「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出是跟上時代步伐的,因為在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符號日益成為一種重要信息,為了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人們必須學會處理各種信息,尤其是數字信息。
對於能力,目的中還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提法無疑是進步的,對於這種能力的實質是什麼,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學目的都作了詳細說明。關於「能力」,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都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數學交流」能力。目的中的「形成用數學的意識」和目標中的「發展數學應用意識」都體現了數學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但前者只是處於「形成」階段,而後者是要「發展」這種能力。此外,2000年的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都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際上是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能力要求——創新能力,這貫徹了21世紀創新教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上述這些能力都是各國數學教育目的的共同趨勢,反應我國課程改革抓住時代的脈搏。
進一步我們發現課程目標提出「逐步地發展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這體現出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對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在學校不可能學到他們今後一生所需的知識,而且知識是不斷
C. 【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總目錄
總目錄如下: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
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2.集合的基本關系
3.集合的基本運算
3.1交集與並集
3.2全集與補集
第二章 函數
1.生活中的變數關系
2.對函數的進一步認識
2.1函數的概念
2.2函數的表示方法
2.3映射
3.函數的單調性
4.二次函數性質的再研究
4.1二次函數的圖像
4.2二次函數的性質
5.簡單的冪函數
第二章 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
1.正指數函數
2.指數擴充及其運算性質
2.1指數概念的擴充
2.2指數運算是性質
3.指數函數
3.1指數函數的概念
3.2指數函數 的圖像和性質
3.3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4.對數
4.1對數及其運算
4.2換底公式
5.對數函數
5.1對數函數的概念
5.2 的圖像和性質
5.3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6.指數函數、冪函數、對數函數增長的比較
第四章 函數的應用
1.函數和方程
1.1利用函數性質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1.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實際問題的函數建模
2.1實際問題的函數刻畫
2.2用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2.3函數建模案例
必修二
第一章 立體幾何初步
1.簡單幾何體
1.1簡單旋轉體
1.2簡單多面體
2.直觀圖
3.三視圖
3.1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3.2由三視圖還原成實物圖
4.空間圖形的基本關系與公理
4.1空間圖形基本關系的認識
4.2空間圖形的公理
5.平行關系
5.1平行關系的判定
5.2平行關系的性質
6.垂直關系
6.1垂直關系的判定
6.2垂直關系的性質
7.簡單幾何體的面積和體積
7.1簡單幾何體的側面積
7.2稜柱、棱錐、稜台和圓柱、圓錐、圓台的體積
7.3球的表面積和體積
第二章 解析幾何初步
1.直線和直線的方程
1.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
1.2直線的方程
1.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1.4兩條直線的交點
1.5平面直接坐標系中的距離公式
2.圓和圓的方程
2.1圓的標准方程
2.2圓的一般方程
2.3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3.空間直角坐標系
3.1空間直接坐標系的建立
3.2空間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
3.3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 統計
1.從普查到抽樣
2.抽樣方法
2.1簡單隨機抽樣
2.2分層抽樣與系統抽樣
3.統計圖表
4.數據的數字特徵
4.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
4.2標准差
5.用樣本估計總體
5.1估計總體的分布
5.2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
6.統計活動:結婚年齡的變化
7.相關性
8.最小二乘估計
第二章 演算法初步
1.演算法的基本思想
1.1演算法案例分析
1.2排序問題與演算法的多樣性
2.演算法框圖的基本結構及設計
2.1順序結構與選擇結構
2.2變數與賦值
2.3循環結構
3.幾種基本語句
3.1條件語句
3.2 循環語句
第三章 概率
1.隨機事件的概率
1.1頻率與概率
1.2生活中的概率
2.古典概型
2.1古典概型的特徵和概率計算公式
2.2建立概率模型
2.3互斥事件
3.模擬方法——概率的應用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數
1.周期現象
2.角的概念的推廣
3.弧度制
4.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的定義與誘導公式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定義
4.2單位圓與周期性
4.3單位圓與誘導公式
5.正弦函數的性質與圖像
5.1從單位圓看正弦函數的性質
5.2正弦函數的圖像
5.3正弦函數的性質
6.餘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6.1餘弦函數的圖像
6.2餘弦函數的性質
7.正切函數
7.1正切函數的定義
7.2正切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7.3正切函數的誘導公式
8.函數的圖像
9.三角函數的簡單應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從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1.1位移、速度和力
1.2向量的概念
2.從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2.1向量的加法
2.2向量的減法
3.從速度的倍數到數乘向量
3.1數乘向量
3.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4.平面向量的坐標
4.1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
4.2平面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表示
4.3向量平行的坐標表示
5.從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數量積
6.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
7.向量應用舉例
7.1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7.2向量的應用舉例
第三章 三角恆等變形
1.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
2.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
2.1兩角差的餘弦函數
2.2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函數
2.3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函數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數
必修五
第一章 數列
1.數列
1.1數列的概念
1.2數列的函數特性
2.等差數列
2.1等差數列
2.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
3.等比數列
3.1等比數列
3.2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4.數列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第二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
1.1正弦定理
1.2餘弦定理
2.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
3.解三角形的實際應用舉例
第三章 不等式
1.不等關系
1.1不等關系
1.2不等關系與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
2.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應用
3.基本不等式
3.1基本不等式
3.2基本不等式與最大(小)值
4.簡單線性規劃
4.1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平面區域
4.2簡單線性規劃
4.3簡單線性規劃的應用
選修2-1
第一章 常用邏輯用語
1.命題
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2.1充分條件
2.2必要條件
2.3充要條件
3.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3.1全稱量詞與全稱命題
3.2存在量詞與特稱命題
3.3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的否定
4.邏輯連結詞「且」「或」「非」
4.1邏輯連結詞「且」
4.2邏輯連結詞「或」
4.3邏輯連結詞「非」
第二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1.從平面向量到空間向量
2.空間向量的運算
3.向量的坐標表示和空間向量基本定理
3.1空間向量的標准正交分解與坐標表示
3.2空間向量基本定理
3.3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4.用向量討論垂直與平行
5.夾角的計算
5.1直線間的夾角
5.2平面間的夾角
5.3直線與平面的夾角
6.距離的計算
第三章圓錐曲線與方程
1.橢圓
1.1橢圓及其標准方程
1.2橢圓的簡單性質
2.拋物線
2.1拋物線及其標准方程
2.2拋物線的簡單性質
3.雙曲線
3.1雙曲線及其標准方程
3.2雙曲線的簡單性質
4.曲線與方程
4.1 曲線與方程
4.2圓錐曲線的共同特徵
4.3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交點
選修2-2
第一章 推理與證明
1.歸納與類比
1.1歸納推理
1.2類比推理
2.綜合法與分析法
2.1綜合法
2.2分析法
3.反證法
4.數學歸納法
第二章 變化率與導數
1.變化的快慢與變化率
2.導數的概念及其幾何意義
2.1導數的概念
2.2導數的幾何意義
3.計算導數
4.導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
4.1導數的加法與減法法則
4.2導數的乘法與除法法則
5.簡單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
第三章 導數的應用
1.函數的單調性與極值
1.1導數與函數的單調性
1.2函數的極值
2.導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1實際問題中導數的意義
2.2最大值、最小值問題
第四章 定積分
1.定積分的概念
1.1定積分的背景——面積和路程問題
1.2定積分
2.微積分基本定理
3.定積分的簡單應用
3.1平面圖形的面積
3.2簡單幾何體的體積
第五章 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
1.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
1.1數的概念的擴展
1.2復數的有關概念
2.復數的四則運算
2.1復數的加法與減法
2.2復數的乘法與除法
(3)高中數學新課程擴展閱讀: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簡稱為人教版。
數學(漢語拼音:shù xué;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英語:Mathematics或Maths),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凡與學習有關的,亦會被用來指數學的。
其在英語的復數形式,及在法語中的復數形式+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復數(Mathematica),由西塞羅譯自希臘文復數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現時數學已包括多個分支.創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則認為:數學,至少純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結構,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的演繹系統.他們認為,數學有三種基本的母結構:代數結構(群,環,域,格……)、序結構(偏序,全序……)、拓撲結構(鄰域,極限,連通性,維數……)。
數學被應用在很多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一般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促成全新數學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也就是數學本身。
D. 高中數學新課標有哪些重要變化
槭降目緯探峁梗?郵?Э緯棠誆課?煌?⒉煌?枰?難?峁┝碩嗖憒危?嘀擲嗟難≡瘢?諫柚昧宋?逖?蚝霉餐?〉謀匭蘅問? 1-5 外,又為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發展的學生設置了選修課系列 1,為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經濟類)等方面發展的學生設置了選修課系列2.系列1、系列2 對文、理科學生分別屬有「限選」性質的基礎課程.還設置了供這兩類學生共同選擇的富有拓展性和挑戰性的選修課系列 3 和4,它們分別包括了 6 個與 10 個專題,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探究、閱讀、交流、創新能力.根據《新課標》對學生選課的建議,文、理科學生各有兩種基本選擇.但嚴格說來,由於文科生的第一種選擇可在系列3 的6 個專題中任選2 個,第二種選擇可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在系列 4 的 10 個專題中任選 2 個,所以任何一位會計算組合數的人都可算得文科生的選擇種數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同樣,理科生的選擇種數則更大.這樣的設置,使學生在課程內容、方向、層次上進行更多的選擇具有了實在的意義,真正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另一方面,《新課標》為提供更多選擇性給予了時間上的保證,這主要通過必修課時的調整來實現.《新課標》必修課總課時數為180,比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原大綱》)必修課總課時數 280 減少 100 課時,這就使學生在高中三年學習期間可自主選擇選修課的課時數大大增加.這無疑使擴大選擇性更能落到實處. 還應提及的是,《新課標》在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性的同時,給學校和教師也留有一定的選擇空間.面對為數不少的新的教學內容(有些甚至是數學前沿內容),他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條件,制定課程發展計劃,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這是歷任高中數學大綱所無的、《新課標》獨有的一個創新的舉措. 2.吐故納新,構建信息時代的新「雙基」 「雙基」是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其奠定數學基礎的良好功能得到國內外數學教育界的首肯.《新課標》在研製過程中,重新審定「雙基」的內涵,把它看成一個動態的概念,在繼承傳統「雙基」合理成分的同時,揚棄繁瑣的計算、人為技巧化的難題和機械記憶的負擔,增加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演算法內容,把統計與概率、向量、導數、數據處理、數學建模」等學習活動,並且把它們作為貫穿於整個高中課程的主要內容,從數學課程內部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創造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數學建模,自上世紀 90 年代初在我國大學生中開展競賽以來,十幾年中這項活動得到廣泛開展,並且迅速向中學延伸.通過實踐,其教育功能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充分肯定.現在,它作為《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進入高中課程,無疑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它有助於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和其它學科的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強調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淡化數學的形式化表達 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是上世紀90 年代初西南師大陳重穆、宋乃慶教授針對當時基礎教育和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義務教育數學教材淡化概念的編寫理念提出的一種主張.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研究,得到數學教育界的廣泛認同.《新課標》大力吸納了這一進步的理念,強調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淡化形式化的表達.例如統計,《新課標》將內容設置為統計案例,使學生能通過案例來學習它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其意義和作用.又如對導數概念的理解,《新課標》也要求通過實例的分析,讓學生經歷從平均變化率過渡到瞬時變化率的過程,進而了解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知道瞬時變化率就是導數,體會導數的思想及其內涵.顯然,《新課標》這樣的處理,就把形式化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成了學生易於接受的教育形態. 5.強調課程要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新課標》把數學文化作為與必修和選修課並列的一項課程內容,並要求非形式化地貫穿於整個高中課程之中.這使數學文化在課程中的地位驟然飆升.這一舉措表明《新課標》對數學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其鮮明的時代特色,表明它善於吸納數學教育的最新理念,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這將使新的高中數學課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同時,情感、意志、價值觀也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課程內容與要求的變化 1.新增教學內容 3 另外,新增數學建模¢或專題中.要求高中階段至少安排一次較為完整的數學建模活動. 2.刪減的教學內容 (原大綱的)課程 教學內容 課時數 選修II 極限 12 註:(1) 原大綱的「極限」內容被刪減,但該內容中的「數學歸納法與數學歸納法舉例」在《新課標》中被安排在選修2 -2「推理與證明」、選修4 -5「不等式選講」中. (2) 以上可以看出,《新課標》新增許多教學內容,但這些內容絕大多數都是選修內容.同時,由於《新課標》對立體幾何與平面解析幾何的一些傳統內容進行了整合,對已進入高中課程的微積分等內容進行了重新的設計,這就使高中新課程內容不致面臨課時的緊張,從而整個課程能在新課程計劃的框架下順利實施. 3.部分教學內容必修與選修的調整 教學內容在原大綱中的情況 教學內容在新標准中的情況 統計: 選修(選修I、選修II) 統計:必修(數學3) 統計案例:選修(選修1-2、選修2-3) 簡易邏輯:必修 常用邏輯用語:選修(選修1-1、選修2-1) 圓錐曲線方程:必修 圓錐曲線與方程:選修(選修1-1、選修2-1) 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必修 計數原理:選修(選修2-3) 課程 教學內容 課時數 數學3(必修) 演算法初步(含程序框圖) 12 選修1-2 推理與證明 10 選修1-2 框圖(流程圖、結構圖) 6 選修2 -2 推理與證明 8 選修3 -1 數學史選講 18 選修3 -2 信息安全與密碼 18 選修3 -3 球面上的幾何 18 選修3 -4 對稱與群 18 選修3 -5 歐拉公式與閉曲面分類 18 選修3 -6 三等分角與數域擴充 18 選修4 -2 矩陣與變換 18 選修4 -3 數列與差分 18 選修4 -6 初等數論初步 18 選修4 -7 優選法與試驗設計初步 18 選修4 -8 統籌法與圖論初步 18 選修4 -9 風險與決策 18 選修4 -10 開關電路與布爾代數 18 4 4.部分教學內容知識點的調整 5.在部分原有教學內容中某些知識點所在位置的調整 6.在部分原有教學內容中某些知識點教學要求的調整 課程 教學內容 增加知識點 刪減知識點 數學1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 冪函數 數學2 立體幾何初步 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 數學2 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空間直角坐標系 數學3 概率 幾何概型 數學3 統計 莖葉圖 數學4 基本初等函數II(三角函數) 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 數學4 平面上的向量 線段定比分點、平移公式 數學5 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 選修1-1 選修2-1 常用邏輯用語 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選修2-2 導數及其應用 定積分與微積分基本定理 選修4-4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 柱坐標系、球坐標系 知識點 原大綱中所在教學內容 新課標中所在教學內容 函數的奇偶性 (必修)三角函數 (數學1)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 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必修)平面向量 (數學2)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必修)直線和圓的方程 (數學5)不等式 反證法 (必修)9(A)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選修1-2)推理與證明 (選修2-2)推理與證明 數學歸納法 (必修)研究性學習參考課題 (選修II)極限 (選修2-2)推理與證明 (選修4 -5)不等式選講 5 三、同一教學內容課時的變化 課程 教學內容 提高要求 降低要求 數學1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 分段函數要求能簡單應用 反函數的處理,只要求以具體函數為例進行解釋和直觀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討論形式化的反函數定義,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數的反函數 數學2 立體幾何初步 僅要求認識柱、錐、台、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徵;對稜柱,正棱錐、球的性質由掌握降為不作要求 數學3 統計 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選修1-1 選修2 -1 常用邏輯用語 不要求使用真值表 選修1-1 圓錐曲線與方程 對拋物線、雙曲線的定義和標准方程的要求由掌握降為了解 選修2 -1 圓錐曲線與方程 對雙曲線的定義、幾何圖形和標准方程的要求由掌握降為了解,對其有關性質由掌握降為知道 選修1-1 選修2 - 2 導數及其應用 要求通過使利潤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優化問題,體會導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選修2 - 3 計數原理 對組合數的兩個性質不作要求 選修4 - 4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 對原大綱未作要求的直線、雙曲線、拋物線提出了同樣的寫出參數方程的要求 原大綱理解圓與橢圓的參數方程降為選擇適當的參數寫出它們的參數方程 6 以上所列,僅僅是《新課標》變化的犖犖大端,還有許多承載現代課程理念的變化有原大綱 新課標 教學內容與性質 課時 教學內容與性質 課時 必修、選修課時增減(+、﹣) 集合、簡易邏輯(必修) 14 集合(必修) 常用邏輯用語(選修1-1、2-1) 4 8 (必修)﹣10 (選修)+8 函數(必修) 30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 (必修) 32 (必修)+2 三角函數(必修) 46 基本初等函數 II(三角函數)(必修) 三角恆等變換(必修) 解三角形(必修) 16 8 8 (必修)﹣14 直線和圓的方程(必修) 22 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必修) 18 (必修)﹣4 圓錐曲線方程(必修) 18 圓錐曲線與方程(選修1-1) 圓錐曲線與方程(選修2-1) 12 16 (必修)﹣18 (選修)+12 (選修)+16 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9(A)(必修)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9(B)(必修) 36 36 立體幾何初步(必修)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選修2-1) 18 12 (必修)﹣18 (選修)+12 不等式(必修) 22 不等式(必修) 不等式選講(選修4 -5) 16 18 (必修)﹣6 (選修)+18 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必修) 18 計數原理(選修2-3) 14 (必修)﹣18 (選修)+14 統計(選修I) 9 統計(必修) 統計案例(選修1-2) 16 14 (必修)+16 (選修)+5 概率(必修) 12 概率(必修) 8 (必修)﹣4 統計與概率(選修II) 14 統計與概率(選修2-3) 22 (選修)+8 研究性學習課題 (必修) 研究性學習課題 (選修I) 研究性學習課題 (選修II) 12 3 6 數學探究(是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並列的課程內容,參見目錄) 內容不單獨設置,滲透在每個模
E.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數學課本目錄大全(含必修和選修)
人教版從小學到高中【必修|選修】數學教材目錄及電子書大全:
F. 如何理解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意義
教學設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否,也對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這一單元的知識,使教師對整個單元或整章知識的結構都有著很清楚的認識,會讓你知道在什麼時候講到什麼程度,會讓你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讀教材,進一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會讓學生對一個模塊或一個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知道本單元在高中數學中的地位以及與前邊學過的章節和後續章節的聯系,就會有目的、理解性的去學習了。 目前新課程對數學教學設計有如下要求:
1.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2.教學設計要突出對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讓學生參與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3.教學設計要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數學方法的應用,數學思想的吸收和數學情感的投入。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質。
4.教學素材要來源於現實。來源於現實生活,來源於學生的數學現實。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發生在身邊的數學,就會產生親和力。
5.教學設計要體現知識的生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要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
6.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要豐富多彩,要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如故事、場景、動畫、游戲、實驗等。
7.教學內容設計要有彈性,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8.教學媒體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為我所用,提高效率,要在激發興趣、突破難點上做文章,要避免形式主義。
所以說單元教學設計不僅對教師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基礎知識也是大有益處的。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都應提倡單元教學設計。
那麼單元教學設計究竟需要設計什麼?
一、首先是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就是確定要教什麼。把單元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單元內的知識點、各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體現的思想方法,以及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從屬知識技能、與本單元相關的知識和思想方法等進行分析。這其中包括:1.單元主要內容及課時分配;2.單元教材編寫意圖(含課標要求理解分析):教材中的單元知識走向和邏輯鏈,特別是每一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教材編寫的意圖等方面;3.單元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學內容分析應該建立在教師良好的數學素養之上。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
二、其次是學生情況的分析,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起點的能力與學習特點等。包括:1.學習該單元學生已有知識背景(包括知識技能和方法);2.學習該單元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3.學生學習該單元內容可能的困難;4.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學習習慣和學法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分析應該有「前測」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自己的學生分析。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前測」往往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如對於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可能會發現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學習要素。學生分析應體現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三、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的。教學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是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教學目標在學生分析之前和之後往往存在差異。如果對教材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教學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教學目標應該在後期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不能只寫不做,特別是設計意圖中應該逐步闡釋活動是如何通過組織與實施在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活動就是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活動。包括:1.活動內容;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3.活動的設計意圖;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應注意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還是建立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獨立學習等方式。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方式。活動材料的准備,如學具(寫明具體材料、數量等)、教具、課件等。而活動的設計意圖是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能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口號式的「普遍真理」。
五、教學評價設計。
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包括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課堂教學形成性測試和總結性測試的設計。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區別之一是前者重在得出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後者重在分析影響學生學習進步的原因。過去評價主要是在教學過程結束後進行,而實際上,要想學生在最後的總結性評價中獲得好的成績,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價,也就是要將總結性評價轉化為形成性評價,其標志就是:在教學過程之前基於評價設計教學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頗有感觸,以前寫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要學哪了才寫哪,最多就是超前幾小節再寫寫教案,可是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每小節的內容以及題型都是和前後幾小節內容和題型相互聯系著演變,內容聯系還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題型之間聯系和演變確實只有通過整章或者整個單元的連貫掌握,才會真實體會它們之間內容以及題型演變的過程。在進行了單元教學設計後,教師對整個單元或整章知識的結構有了很清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就自然的使學生明白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以及發展過程。單元教學設計就是將教師工作重心前移,也就是要將主要精力從做題復習移到教學設計上,新的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精心准備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和促進思維的發展,實現課程的新理念。
G.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材共有幾個版本
《普通來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自)》(以下簡稱《課標》)是由教育部制訂的綱要性文件,從課程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內容標准、實施建議(教學、評價、教材編寫)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它是教材編寫、教學組織、考試評價的重要依據,是課程改革實踐的方向. 在《課標》框架下,目前出現了「一標多版」:人教A版、人教B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和華師大版等,教材編寫的風格各不相同,教材在把握課標方向、領會課標精神上存在著差異.現大多省份統一採用的是人教A版,在教學中借鑒和學習《課標》框架下的其它版本教材如:蘇教版,教材對比中發現「一標多版」下的兩種教材存在著許多差異和分歧,我們如何處理,只能以《課標》為依據. 各個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識點上的處理略有不同,面對這樣的情況,堅持以《課標》為綱的原則肯定是正確的.
H. 高中數學新課標和老版有什麼區別
仔細對比之下,只是有些位置改變了,還增刪了一些東西,主要是「必修三」上面的應該仔細看,有很多沒聽說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