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改革方案
1. 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和目標是什麼
理念: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理念:
1.使所有學生和學校都成功。《普通專高中課程方案(實屬驗)》明確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這是我國對高中課程性質的基本定位。這種轉化意味著高中課程不再是為少數精英服務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使所有學生都能成功。這種轉化也意味著,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點、示範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學校都能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成為促進所有學生成功的優質高中。高中課程改革的這種理念旨在滿足社會和個體對高中教育發展的基本需求。
2. 高中校長如何直面新課改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廣,參加新課程改革的省份逐年增加,到2010年以前,高中新課程將全面推開。在領導學校課程改革的實驗中,高中校長究竟要做些什麼?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已經擺在了眾多校長的面前。 換個視角看教育 當今中國,從小孩到老人,哪個社會群體最辛苦?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讀書的孩子。他們真的不容易,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不管是在校內、校外還是在家裡,整天沒完沒了地學啊,考啊,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初中、高中、大學都是如此。中國教育最主要的問題是課業負擔重嗎?我認為還不是。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不付出艱辛就不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認為,我們的教育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我們把考試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而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差異性;我們的教育過於看重教育的標准化,一個大綱、一套教材、一份試卷、一種答案、一個評分標准、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共性化的教育模式中培養、選拔出來的人才,考得再好,也是重復別人的東西。世界上的100項現代發明,沒有一項是中國人發明的,500個諾貝爾獎得主中,也沒有一個是在中國本土培養的。這難道不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嗎? 會考試只是工業化時代對學生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生的考試成績並不是那麼重要了。然而,中國中小學培養的多為基礎扎實,能夠應對各種標准化考試,並且能夠取得高分的人才,但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針對中國基礎教育的缺憾,這次高中新課程改革不是對現行教育的一次簡單的改良,而是對中國基礎教育採取的一場革命。它是由過去排斥一部分人、選拔一部分人,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其核心是通過人才培養方式的變革,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與以往高中課程方案相比較,本次課程方案最大的特點是從共性化教育模式向個性化教育模式的轉變,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課程的空間。學生在每個學年、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的學分;學生管理實行走班制,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促進學生形成有個性的學習計劃;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學業評價方面推行學分管理、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定和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等。 校長必須「專業」 校長大部分都是教書出身,因為書教得好,才被提為中層幹部,提為副校長、校長。按說校長整天就在學校里摸爬滾打,對學校里教育教學這點兒事應該很熟悉。但是細想想,當了校長之後,整天忙裡忙外,忙的都是瑣事,都是可以讓別人做的事,而自己該做的事反而沒有時間去做。作為校長應該做什麼?我認為,校長應該經常多想想對學校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問題。這就逼著校長必須要學習教育理論,學習和理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政策。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理論功底和政策基礎支撐的校長,能對一個學校的發展做出一些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思考,他只能夠模仿別人做一些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現今的校長最缺少的就是理論功底,如果我們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了,理念和觀念發生了變化,我們就會敏銳地發現學校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就會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我們說,校長發現問題的過程,並非只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它更多的是一個理論學習和理性思考的過程。校長的理論思維水平提高了,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有一種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的感覺,什麼時候才有這種感覺?就是當你的觀念、理念發生了變化,這時候一通百通,感覺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面對高中新課改,校長對專業化問題需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所謂專業化就是指專業性很強,其他人不能替代的,如醫生、律師、教師都屬於專業性很強的職業。過去中小學校的課程都是由國家統一設置的,校長沒有權力增加或減少課程。所以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派一個不懂教育的行政官員去中學當校長,似乎也能過得去。而這次高中新課改之後,課程設置與管理實行的是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校長不懂教育教學,就不可能對本校的課程開發與管理實施課程領導。 高中新課改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為學校提供了選擇課程發展,構建學校特色的空間。過去的課程設置完全是國家行為,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基本面對的是「一本大綱」、「一套教材」、「一份試卷」,政府評價學校也是使用「一把尺子」。各學校之間除了在生源、師資、場地、經費、硬體設施及考高考成績存在著差異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不同。而這次課程改革,對課程開發與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管理,這就為學校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為一些學校在某一領域優於別人,處於領先地位,塑造一種品牌、一種特色創造了機會。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學校充分利用、使用好課程設置的「自主權」,關鍵是要制定出一個能夠體現新課程改革指導思想、能夠適應學生發展需要、能夠符合學校發展特色的課程方案。 校長必須回到課堂 在中國當校長很不容易,校長承擔了許多不應該承擔的東西,進課堂的時間和機會也就越來越少。課程改革中絕大多數的問題都出現在課堂,我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還是在課堂。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細胞」,課改理念的「內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校長必須沉下身子,深入課堂與老師們一起來研究教學、研究課改。 中小學的教育研究應該是以校為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的研究;二是在學校中研究;三是基於學校的研究。「為了學校的研究」就是校長和教師的研究要以改進本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解決本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研究。「在學校中研究」就是對自己學校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研究的方式使問題得以解決。「基於學校的研究」就是從本學校目前面臨的實際狀況出發,充分依靠本學校的幹部教師,挖掘學校內部現有的具備研究能力的人力資源,使問題得以解決。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任何一所學校內部都蘊藏著一線幹部教師教育教學的豐富經驗,這是新課改促進幹部教師專業發展最寶貴、最鮮活、最有價值的教育資源。但是對於多數學校來說,這一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地開發和合理地利用。 每個幹部和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經驗,這是幹部教師學習和提高最便利、最獨特、最具活力的教育資源。高中新課改絕不是一個簡單地執行課改方案的過程,而是一個全體幹部教師統一理念、理解標准、互動調適、主動創新的過程。 新課改實施的關鍵是教學,改革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課程改革如果沒有教師的理解和支持,沒有教師積極而有創造性地工作,新課改就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也更不可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校長要作一個有研究視角和有研究能力的校長;教師要作一個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教師。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是在給本校發展永久性的「造血」,而不是臨時性的「輸血」。新課改的中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校長必須主動研究課堂教學,深刻理解課堂教學,積極引領課堂教學的改革,這是時代賦予校長的歷史使命。 高中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只有通過新課改的實踐,才能把課改理念轉化為教師的自覺和行為,校長對新課程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就成了「必然」和「必須」。校長必須站在課程改革的最前沿,去影響和引領課程改革的實施與發展。
3. 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還做了哪些調整
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主要有以下調整:
1、明確勞動為必修課程
方案明確,勞動為必修課程,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為2分,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3年內不少於40小時。方案提出,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必須在高中三學年持續開設。
2、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
首先,保留原有學習科目,調整外語規劃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其次,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再次,方案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其中必修課程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為學生就業和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最後,方案合理確定了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3、還研製了學業質量標准
各學科明確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任務後,學科核心素養應該達到的水平,各水平的關鍵表現構成評價學業質量的標准。
(3)高中新課程改革方案擴展閱讀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調整後的課程
依據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普通高中在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之外,還應開設勞動課程,勞動共6學分。
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於40小時;其餘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
4. 如何應對高中新課程改革
隨著《國務院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正式發布,上海、浙江兩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出台,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逐步清晰,改革重點逐步明確。面對高考改革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高中教育究竟該如何應對?高中教育該做好哪些相應的准備?
其一,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高中教育理念的這種轉變應當得到全方位體現,既要滲透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的修訂之中,也要落實到高中教育的整體教學安排之中,還要直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為了配合高考改革,目前上海市正在對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調整,重新設計高中各學科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內容及其相應課時,這意味著高中各學科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可能會減少,學習難度可能會適當降低,這也是順應高考改革的一種現實要求。可以說,高中教育理念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使高考改革帶動高中教育朝著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方向發展。
其二,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勢必要求圍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改革同步跟進。此次高考改革之所以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是為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也是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創造條件。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每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同時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遵循這樣的改革思路,高中教育勢必需要做好相應准備。
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進一步深化高中課程改革,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尤其要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畢竟有了很好的「選課」基礎,學生的「選考」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三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選擇,還是考試時間的選擇,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學生自身的選擇能力,而學生選擇能力的培養,對高中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來,高中學生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主要依據考試分數,「高考無意識」問題始終困擾著高中畢業生。對於今天的高中課程改革而言,增加「生涯教育」的內容也就顯得非常必要。高中「生涯教育」應當基於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逐步形成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但「生涯教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或職業定向,也與當前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內容的寓意並不相同。對於高中學校而言,如何將「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學生發展指導有機融合和滲透,有待深入探索和實踐。
另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推進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不同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會有所不同,同一科需要有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班級可供選擇,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勢必成為高中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改革課題。應當看到,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對高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師資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短期內一些選課人數劇增的高中科目,可能產生教學場地和師資不足的狀況。因此,各高中學校需提前做好教學方式改革的相關准備,其中包括教學場地和師資的准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在鼓勵高中學校做強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內緊缺學科教師「走校教學」,即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置換、交流,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其三,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勢必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至關重要,畢竟除了考試分數之外,價值觀、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對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有利於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標准。
同時應當看到,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面臨較大困難,其主要難點在於如何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從實際操作看,由於高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高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存在著可比性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因此,推進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並使之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需要增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在考查內容上,重點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重點看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集中反映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具體活動和相關的事實,如: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願服務,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此外,為了保證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靠,強化監督機制至關重要。如: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做到陽光透明;通過建立省級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台,切實加強監督。
5. 新高考改革後高中教學如何調整
1、高中教育要主動適應高考改革,按照高考改革方案確定的方向調整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 2、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6.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山東省新泰第一中學是山東省規范化學校,連續12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始建於1952年,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一所設施設備先進、校園及周邊環境良好、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齊魯名校。學校分兩個校區,佔地6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有154個教學班,在校生11000人。教職工588人,其中高級教師142人,獲得國家、省、市級優秀教師稱號的300多人次。2007年新泰市第三中學,新泰市第四中學,新泰市第五中學並入新泰市第一中學,組成了新的新泰一中。新泰市一中是山東省重點高中,省級文明單位,始建於1952年。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一流的齊魯名校。目前,學校佔地6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有154個教學班,在校生11000餘人,教職工58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42人,國家、省、地級優秀教師300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這是他們自己的宣傳,但是從家長的反映來看,還是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比前幾年稍差了點啊!再說了,學校都一樣,關鍵看個人是否認學啊!
7. 高中課改有什麼內容
全國多省(市、區)陸續出台新高考方案,英語降分、綜合素質評價、多次考試分批選拔……諸如此類的新鮮詞首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閱讀提示
2009年10月9日,北京公布高考改革方案,至此,從2007年海南、廣東、山東、寧夏4省區率先啟動新課程高考開始,全國已有12個省、市、自治區的新高考方案陸續揭開神秘的面紗。
綜合素質評價、多次考試分批選拔……諸如此類的新鮮詞首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河北省全面實施高中新課改,隨之而來的新課程高考改革方案也已在擬定之中。
雖然河北省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最終公布,但綜合全國12個高考改革樣本的做法,不難發現高考改革路徑的大致走向,河北即將進行的高考改革也會從中受到啟示。最近,就相關問題,筆者采訪了河北省教育界相關人士。
「死題目」要考「活能力」
全國科目設置仍以3+X為主
【改革方案】
寧夏、山東、天津、浙江、遼寧、福建、安徽和北京的高考改革方案都延續了我國原有的高考模式,即將統考基本科目設置為「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海南文考語、數、外、政、史、地,理考語、數、外、物、化、生的模式,實質上也是對文綜和理綜的拆分。
【一線聲音】
田運隆(石家莊一中校長):因為高校的專業設置有文理科區分,從選拔專業性人才的角度看,「3+X」考試模式是目前較為科學合理的選拔方法。為保持高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最好保留3+X的科目設置。
在大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可對各學科所佔分數比重做適當調整。
江蘇英語降至120分
【改革方案】
江蘇省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中,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考科目的分數全部發生變化,語文和數學分別從150分增加至160分,兩門課的附加分也分別從30分增加到了40分,而外語科目則從150分降至120分。
三大主科從三分天下到英語和語文、數學相差40分。
【一線聲音】
外語固然重要,但它更側重於工具性,而語文、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外語從等同於語文、數學改為相差40分,是比較合理的。
甚至可以從高考統考科目中取消外語,而把它作為參加高考的入門資格,使之與基礎學科區分。在教學安排上,外語在高考成績中所佔比重降低並不影響學校對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
山東知識測試與能力測試分開
【改革方案】
山東省新高考科目設置實行「3+X+1」,其中「1」代表基本能力考試。基本能力考試的內容涉及高中課程的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等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基本能力考試的分值為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鍾,所有考生都必須參加。
【一線聲音】
該舉措注重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新課改內容吻合,讓人拍手叫好。新課程高考要為新課改助力,新課改增加的如技術課、研究性學習等內容要在高考試題中有所體現,這樣才能體現出新課改對學生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新要求。
遼寧增加選考題
【改革方案】
針對課程標准中的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遼寧在語文、理科數學、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綜合(歷史)學科中增設了選考題。
選考題均採用「三選一或四選一」的形式,題目難度、題型和分值基本一致,考生根據自己所學的不同模塊來選擇解答其中一道,成績計入總分。
【一線聲音】
高中新課改要求分選修課和必修課,這個變化在新高考也有所體現,意味著考生有更多選擇的餘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最有把握的試題作答,這種模式很好。
只是在實際操作中,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考生不得不選修所有模塊知識,必然會出現「選修課必修化」的現象,無形中會增加學生負擔。
【專家觀點】
韓清林(教育部國家督學、河北大學博士生導師):
改革的總趨向是依然實行3+X的科目設置,在此基礎上強化語、數、外綜合素質,將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高考的X掛鉤。即文科考生學業成績考試的理科成績應達到一定要求,理科考生學業成績考試的文科成績應達到一定要求。
實行這項政策,對強化和嚴格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提高其社會公信度提出更高要求。
打破「一卷定終身」
浙江3種考生分類測試,不再考一張卷
【改革方案】
浙江省2009年高考實行分類測試、分批選拔的選拔模式。
第一層次為全國重點本科院校,統考科目在「3+文綜/理綜」基礎上,加試自選模塊,重點考核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層次為普通本科院校,統考科目為傳統的「3+文綜/理綜」,重點測試獲得通用型知識的能力;
第三層次為高職高專院校,在保持「語、數、外」3科考試基礎上,增加技術科目測試,側重測試實用技能。
考生報名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報考類別,也可以跨類兼報。
此外,浙江高考英語聽力放到平時舉行,並且每名學生都有兩次考試機會。學生可自主決定參加考試時間,並選擇較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一線聲音】
分類選考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權,考生可根據自身的學業好壞、興趣愛好和發展差異,自主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向。
多次考試不僅可以減少因偶然失誤導致學業水平失真的現象,而且可以減輕學生一考定終身的心理壓力。
只是學校和家長很難在考前劃分學生屬於哪個層次,而且因為3類考試所考內容不同,幾類兼報會在增加錄取機會的同時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和考試壓力。
外語類考試穩定性比較強,聽力放在平時考試可以分解高考的壓力。但成績放在平時檢測且從兩次成績中擇優填報,可能給學生走後門加分創造機會,引發腐敗現象。
江蘇學業水平測試成績與報考資格掛鉤
【改革方案】
江蘇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分ABCD4個等級,如果達不到高校要求的等級門檻,即便總分超過高校投檔分也不能予以錄取。4門必修科目必須達到C級以上才能參加高考,兩門選修科目必須達到B級以上才能報考本科,要錄取到重點本科,等級要求則更高。
2008年南京市文科狀元王晗投檔分為422分,因為政治B+,卻上不了北大,連進南大也成了問題。
【一線聲音】
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這是參加高考的門檻和前提。
可以嘗試把對學生的評價分為兩個階段,學業水平測試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核,是高中畢業的要求;而高考則是對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檢測,是人才選拔的要求。
在高考錄取中,對一些單科成績出色或者投檔分特別高的特長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要求,這與新課改要求學生個性化發展相符合。
安徽綜合素質評價成績成高校錄取標准
【改革方案】
安徽新高考方案中,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到高校招生錄取綜合評價體系,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依據。
綜合素質評價從公民道德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實踐與創新、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6個方面評價,以學生主要行為表現的實證材料為依據,按照各方面的評價標准,由學生本人、同班同學、任課教師共同完成。評定結果採用A、B、C、D等級制的方式來呈現考生成績,並記入考生電子檔案。
【一線聲音】
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考錄取的依據之一,反映了考核方式多元化的趨勢,但在操作上,很難根據平時表現劃分成績是A等級還是B等級。綜合素質評價需細化評價標准,還應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對高校、中學、教師、家長和學生進行約束的制度,如實行評價成績直接上傳上一級,任何單位沒有資格修改等措施。
【專家觀點】
通過試行各省自主命題考試制度,將命題、考試的權力下放給各省,有利於調動各省改革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多樣化選拔人才。
把學業水平測試作為高考成績的一部分,或者把綜合評價作為錄取的參考,這將是今後的發展方向。但衡量這項改革優劣成敗的關鍵在於如何保障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綜合能力測試的客觀公正,要充分考慮一些農村學校由於受辦學條件限制在綜合素質上存在的事實上的不公平問題。
「獨木橋」有望「立交化」
北京高職招生首創「高會統招」模式
【改革方案】
北京新高考方案中,高職招生增加了一個新的招生模式,即「高考+會考」統招模式。
「高會統招」統考科目為語、數、外3科,會考備選科目為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8門。高職校可從會考備選科目中選定2門或3門,並提出成績等級要求,於12月底前後提前向考生公布。
相關科目會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仍可在明年年初進行的會考中參加補考。錄取時,考生會考成績滿足學校要求後,按照語、數、外3科的高考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錄取。
【一線聲音】
在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應對高職院校招生放開政策,盡量給予特殊照顧;將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作為入學基本條件,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考試負擔,使學生獲得發揮個人職業潛能的發展空間。
福建開展自主招生錄取改革試點
【改革方案】
福建2009年高考積極開展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條件成熟並獲得教育部批準的福建省屬「211」本科高校可劃出一定招生比例,試行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測試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的選拔辦法;符合條件的高職高專院校可確定適當招生比例,依據考生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與院校測試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招生選拔模式的改革。
【一線聲音】
非常贊成開展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增大自主招生學生比例。
希望開展自主招生的學校能從「211」高校擴展到本一其他高校和本二A批高校,自主招生比例能佔到50%左右。
高校自主招生與保送制度重復,既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也加重了學校負擔,建議取消保送。
【專家觀點】
我國高校招生考試方式將會呈現出多樣化格局,而「自主招生」給了高校降低20分至40分錄取平時成績和面試表現優秀者的權力。國家、地方和高校,應通過增加人力、財力、技術的投入,提高人才選拔的准確性和公平性。
觀點:農村教師:高考改革應向農村傾斜
「城裡孩子從小就學鋼琴、學古箏,農村孩子直到高一才接觸一點簡單的樂理知識。
要是高考比這些,我們哪裡競爭得過?」新高考方案中,有些省份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到高校招生錄取綜合評價體系,對此,許多農村老師表示擔心。
這些老師認為,假如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考錄取依據,高校將會更青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城市孩子,使本來就有較大差距的農村孩子越落越遠。
在農村中小學,體育器材缺乏,音樂、美術課等基本的教學工具也很不足,有些學校唯一的體育器材是跳繩,還有些學校有腳踏琴卻沒人會用。條件有限,這些農村孩子的德智體美勞綜合成績怎麼可能和城市孩子相比呢?
不少學生反映,很多城裡孩子認為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卻很陌生。像「品味時尚」這樣的作文題目,對農村學生來說,不知道何為「時尚」,又該從何寫起呢?對此,有位老師反問:「如果考試中出現如何分辨韭菜和麥苗的題目,城市孩子是不是也會認為不公平呢?」「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讓評價標准更加多元化,使高考更加公平,更加科學合理地選拔人才。因此更不能忽視目前客觀存在的城鄉教育資源失衡問題,在制度制定中應體現傾向性。」有專家指出,只要改革方案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農村孩子就不會因為「少了鋼琴、缺了電腦」在高考中掉隊。
8. 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修訂稿) 根據 《中共中央國家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 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 《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 意見》、教育部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 號) 和教育部關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教基〔2001〕28 號)等文件精 神,結合《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試行)》試行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培養目標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大力推 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 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 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 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 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 一代新人。 二、課程設置的原則 1、均衡性原則 根據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均衡設置課程。 各門課程比例 適當,總課時數和課時比例均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以保證學生和諧、全面發 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 教育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對 新型人才的要求,課程門類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逐級增加。 2、綜合性原則 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各門課程都應重視學 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 多和缺乏整合的現象。 設置綜合課程。一至二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課,三至六年級設品德與社會 課, 旨在適應兒童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 把課程內容逐步從家庭擴展到學校、 社會,使之生活經驗不斷豐富、社會性逐步發展。 3、選擇性原則 設置綜合與分科相結合的課程,各地根據本地的實際和學生的不同需 求,可以選擇分科課程,也可以選擇綜合課程;同時,還必須為地方課程與學校 課程留有一定課時,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學生的適應性,鼓勵各地發揮創造 性,辦出有特色的學校。 在達到九年義務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農村普通中學試行「綠色證 書」教育,形成有農村特點的學校課程結構。城市普通中學也要逐步開設職業技 術課程。 三、課程設置安排 1、各學年教學時間安排 全年 52 周:教學時間 39 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 13 周。 各學年 39 周教學時間安排:一—八年級每學年上課 35 周,復習考試時 間 2 周,學校機動時間 2 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活動、文 化節、運動會、遠足等。九年級全學年上課 33 周,復習考試 4 周(初中最後一 年的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時間增加 2 周),學校機動時間 2 周; 2、每周活動總量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學。一、二年級周活動總量 26 課時;三——六年級 周活動總量 30 課時;七—九年級周活動總量 34 課時;每課時以 45 分鍾計。 3、課程計劃表 表一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四川省省級實驗區(按分科設置)課程計劃表 年 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總課 課時比例 時 品德與生活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德 (社會)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語 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0.208 數 學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語 2 2 2 2 4 4 4 692 0.073 歷 史 2 2 2 206 0.022 社會 地 理 3/2 2 158 0.017 科 學 2 2 2 2 280 0.029 生 物 2/3 2 157 0.017 科 學 物 理 2 3 169 0.018 化 學 3 99 0.010 體育(初中為體育與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健康) 音 樂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藝 術 美 術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綜合實 信息技術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踐 地方課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動、 地 方與學 學校課程 1 1 2 2 2 1 1 0 1 383 0.0402 校 課程 周總課數(節)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學年總課時(節)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展(夕)會 每天 20 分鍾 大課間體育活動、眼 每天 35—40 分鍾,其中大果是體育活動 25—30 分鍾;眼保 保健操 健操 10 分鍾,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鍾。 表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四川省級實驗區(按綜合科設置)課程計劃表 年 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總課 課時 時 比例 品德 與 2 2 2 2 2 420 0.044 生活 2 品 (社 德 會) 思想 2 2 3 239 0.025 品德 語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數 學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語 2 2 2 2 4 4 4 692 0.073 歷史與社會 4/3 3/4 3 344 0.036 科 學 2 2 2 2 4 4 5 725 0.076 體育(初中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為體 育與健康) 藝 術 4 4 4 4 4 4 2 2 2 1046 0.110 綜合 信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實踐 技術 活動 地方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和地 課程 方與 學校 學校 1 1 1 3 2 1 0/1 1/0 1 383 0.0402 課程 課程 周總課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學年總課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會 每天 20 分鍾 大課間體育 活 每天 35—40 分鍾,其中大課間體育活動 25—30 分鍾;眼保 動、眼保健 健操 10 分鍾,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鍾。 操 表三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四川省實驗區(分科與綜合相結合設置)課程計劃 表 總課 課時 年 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時 比例 品德與生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活 (社會) 德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語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數 學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語 2 2 2 2 4 4 4 692 0.073 歷史與社會 4/3 3/4 3 344 0.036 科學 2 2 2 2 280 0.029 生物 2/3 2 157 0.0165 科學 物理 2 3 169 0.018 化學 3 99 0.010 體育(初中為 體育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與健康) 音樂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藝 術 美術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綜合 信息技術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實踐 地方課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動 和地 方與 學校課程 1 1 1 3 2 1 2 1/0 0 403 0.423 學校 課程 周總課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學年總課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會 每天 20 分鍾 大課間體育活 每天 35—40 分鍾,其中大課間體育活動 25—30 分鍾;眼 動、 保健操 10 分鍾,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鍾。 眼保健操 四、課程設置說明 1、表三是「分科與綜合相結合設置」的課程計劃表,與表一比較,綜 合學科增加了「歷史與社會」,該表可以在表一和表二的基礎上生成。以表一為 基礎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分別用表二「歷史與社會」替換表一中的「歷 史」、「地理」;以表二為基礎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用表一中的 3—6 年級 「科學」、7—9 年及的「物理」、「化學」、「生物」替換表二中的「科學」, 用表一中的「音樂」、「美術」替換表二中的「藝術」。按照這一思路,可以生 成綜合學科有一門,如只有「歷史與社會」、「藝術」的課程計劃表和綜合學科 有兩門的課程計劃表。 2、綜合課「歷史與社會」,包括了分科課「歷史」的全部內容和「地 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綜合課「科學」包括了分科課程「物理」、「化學」、 「生物」的全部內容和「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 綜合課「藝術」包括了分科 課程「音樂」和「藝術」的全部內容。 初中階段的學校在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 的課程時,若選擇科學、歷史、地理,可相應減少自然地理的內容;若選擇歷史 與社會、生物、物理、化學,則應參照相關課程標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內容。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其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 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其中,信息 技術教育根據教育部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從三年級開始單獨開設,每周 1 課時;其他內容則統整在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中學習。各地應根據教育廳的有 關要求開足開好,課時必須得到保證,不得擠占或挪用。 4、地方課程由省教育廳根據教育部關於地方課程管理與開發的指導意 見統一安排(見《四川省義務教育階段地方課程實施方案》);學校課程由學校 根據我廳關於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的指導意見開發與管理。 5、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 學校在做學年教學安排時,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內容,統籌合理安排;各門課程 均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 主渠道作用。 6、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一至六年級 設體育課,七至九年級設體育與健康課,其中七至九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 要求的健康知識, 應在學生進行相關體育活動時, 使學生了解, 但不得組織筆試。 沒有體育課(體育與健康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後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 集體體育鍛煉並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寄宿制學校要堅持每天出早操。 7、小學勞動、初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法制與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綠證教育、 環境教育、 本土歷史與社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課程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 的內容主要滲透在相關學科和活動中進行, 也可以利用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 課開設專題講座。 8、小學開設外語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從一年 級開設外語。其課時從學校課程安排的課程中解決。 初中階段開設外語課程的語種,可在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中任選一 種。外國語學校或其他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可以開設第二外語。 結合我省正在開展的外語雙語教學的實驗工作,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 加強外語教學,辦出地方和學校的特色。 9、遵循學生的發展的規律,根據需要,學科課程可以進行開設長短課 時的探索,如小學英語可以 30 分鍾為 1 節課。
9. 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課程結構有哪些變革或變化為什麼要對課程結構進行改革
1.關於學習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