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討幼兒園課程
⑴ 怎樣落實幼兒園課程具有直接經驗性的方法方式和策略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若干問題。為此,幼兒園要建立完善課程管理制度,發揮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加大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監控力度,加強園本培訓,提高廣大教師、家長的認識,加快課程實施的步伐。 由於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我們認識到發現問題與取得成績一樣重要。因為問題意味著探索和思考,意味著研究者正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幼兒園課程的有效實施;問題也意味著今後工作的目標,它使我們進一步深化實施幼兒園課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⑵ 如何進行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說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整合。即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地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幼兒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其次我們還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意義,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為它們的整合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於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的課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內容上實現整合
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我們的課程活動在內容的整合上也完全體現了這兩大特色。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性的主題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從事一系列學習活動,更包括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多媒體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比如,在「我最喜歡的汽車」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馬路忙碌的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畫面中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與幼兒一起收集整理各類汽車玩具和圖片資料。通過播放動畫影像資料給幼兒介紹有特殊用途的汽車,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既幫助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又擴大了教師教學范圍,使之不局限於書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形式與方法及手段上實現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進行,但較為重要的是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還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而這些經驗能力恰恰是確保整個教育整合取得成績的關鍵。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生活活動。他們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該聚焦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即時性、相關性等特點來加強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 利用信息技術走進家庭社區,在課程資源上實現整合
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地整合,使他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首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開辟網上家長園地,我園在網站的顯眼位置集中向家長介紹了最新的教學動態,以及對課程改革的精神、具體內容作詳細地宣傳說明,以便家長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到我園發展狀況,而這些說明有助於獲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其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密切家園聯系。通過QQ、家園聯系卡等與家長進行實時聯系、交流,更有利於家長獲取有關的信息,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了解社區,走進社區,融入社區。我們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主題活動「我們的菜市場」。首先,老師在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市場買賣的簡單過程,其次帶小朋友去參觀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讓幼兒到菜市場去體驗一下生活,加深對菜市場的了解。對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們親眼目睹了買主與攤主間的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場面,覺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兒園後,老師組織幼兒交流,孩子們興奮起來,提議自己動手搭一個「娃娃菜市場」。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創建一個菜場情境,看著孩子們為買賣商品起名稱、搭建賣菜台,設立收銀台,准備商品標簽和模擬錢幣……在這個模擬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需要,並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起對社會更深層的認識。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3.1 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首先,要從互聯網中眾多的日常生活經驗里,選擇出適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進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電視等各種現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地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而且也會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再次,依靠網路資料庫的力量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3.2 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讓家校間得到即時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這樣做的話,才能使整合課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3 整合課程實施要堅持多樣性
幼兒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教者從主題選擇、內容規劃到活動設計,必須有機整合集體、小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並學習,在樂趣中得到發展。從而促使我們在實施整合課程時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主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以活動為主,以游戲、參觀、製作等多樣性活動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因而,在整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將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參觀活動、野外活動等都有機結合到課程整合的范疇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創設一些以幼兒為主體的、優化了的活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探索、發現,全方位地獲取有關物質世界和人際社會的各種經驗,從而使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生活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3.4 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
現階段幼兒教育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成人把自己的競爭壓力,延伸給了孩子。因此,幼兒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會的需要取代了充滿童真和情趣的需要,「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使得各種訓練顯得那麼名正言順。這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課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主要是指:一評價是要適應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評價能滿足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這是檢驗整合課程評價堅持主體性的重要標准。面對這種標准,充滿多樣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4 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當今的幼兒園課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入幼兒園的課程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就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言,對其進行大規模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時間不過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術真正進入幼兒園中參與到幼兒園整合課程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覺幼兒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⑶ 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研討活動
一、指導思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來自教材的、有來自教法的、有來自幼兒的,也有來自傳統觀念的阻礙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困惑如何解決?由誰來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優勢,創立自己的特色。
教師在實施新《綱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根據本園的實,際和幼兒的特點自己解決,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得靠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實踐。而要做到這些目的,必須進行立足於園本的主題教研。
二、園本主題教研製度的涵義及實施理念
以園為本的主題教學研究制度,是以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努力把幼兒園建立成為學習型組織。「一切為了孩子,一切依靠教師」,「幼兒園是教研基地,活動室是教研室,教師是研究員」。
三、園本主題教研製度建立的策略及內容
1.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系列培訓主題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2.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系列科研主題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3.以園為本的系列化主題學習,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
(2)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思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3)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4)建立常規化的制度,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四、園本主題教育的實施過程與方法
1.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
推薦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
看專家講座光碟,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
提供參加各級培訓的機會。
例如學科帶頭人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園本教研培訓;
培訓的內容側重新《綱要》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和普通話、信息技術的培訓;
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
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訂自我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
2.有效地圍繞主題進行教研活動
(1)教學教研常規的落實,特別是備課組活動的落實。每個教師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每周寫一篇有較高質量、能改進自己教學的反思;
(2)每個教師每學年至少要上一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30次,做好聽課筆記,並適當進行評論;
(3)每學年上交一篇說課稿,一篇公開教學活動設計,一篇公開教學活動案例反思;
(4)每次教研活動前開展15分鍾中心發言,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總結:通過對幼兒園園本主題教研活動內容、形式等的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實際問題,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構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理論,在教師的心理、教師的能力、教師的素質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意義的理論觀點,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並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總結、推廣教育教學研究專題的經驗,推進我園幼教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
⑷ 「幼兒園怎樣有效做好班級工作」研討活動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第
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
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
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三、互動、參與中,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如在「海底總動員」主題活動中,由剛開始時介紹各自收集有關的書籍、玩具、光碟等到後來製作展示牆和海底動物面具,孩子們對海底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話題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種類、有的涉及它們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繁殖方式、有的關注它們的形態、有的還初涉了海底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製作,面具的背後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笑臉。
四、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家園共育是我們的目標,我園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
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通過家園聯系窗的方式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當你的面對你說:「你們怎麼什麼都要,不會自己准備……」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四公布\":開學初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在家園橋園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和月計劃;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學。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把主題教學的計劃和網路圖醒目地展示在主題牆壁上,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進行關注,並在公布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溫馨提示」等欄目,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
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碟片、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習化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終身學習的希望。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召開本學期家長會時,有家長把進入大班如何達到幼小銜接這一現實問題提了出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家長們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安排時間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培養孩子的樂學。這是我們長期工作總結出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⑸ 如何認識幼兒園課程小學化
證明中國教育越來越功利,大家都想贏在起跑線上,可惜痛苦了孩子
⑹ 幼兒園特色課程如何體現
幼兒園來的特色課程主要源可以從顯性方面還有就是隱性方面來體現,隱性方面主要就包括平時上課的一些記錄這就是照片之類的可以來擺放出來供家長能參觀,顯性方面主要就是可以讓家長深入的去聽一下課,帶著孩子一起來感受一下特色課
⑺ 幼兒園課題研討活動記錄做好家園共育的意義是什麼具體怎樣做好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第 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 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 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三、互動、參與中,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如在「海底總動員」主題活動中,由剛開始時介紹各自收集有關的書籍、玩具、光碟等到後來製作展示牆和海底動物面具,孩子們對海底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話題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種類、有的涉及它們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繁殖方式、有的關注它們的形態、有的還初涉了海底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製作,面具的背後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笑臉。 四、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家園共育是我們的目標,我園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 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通過家園聯系窗的方式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當你的面對你說:「你們怎麼什麼都要,不會自己准備……」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四公布":開學初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在家園橋園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和月計劃;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學。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把主題教學的計劃和網路圖醒目地展示在主題牆壁上,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進行關注,並在公布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溫馨提示」等欄目,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 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碟片、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習化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終身學習的希望。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召開本學期家長會時,有家長把進入大班如何達到幼小銜接這一現實問題提了出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家長們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安排時間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培養孩子的樂學。這是我們長期工作總結出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取向的一個重
⑻ 如何從多個層面來理解幼兒園課程
在認真學習解讀《綱要》後發現,新《綱要》提倡的是:開放教育、發展適宜性教育、合作教育、生活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終身教育等先進的教育觀念。在實施《綱要》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不斷的去學習、探討、實踐以及總結經驗。
一、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現狀
自《綱要》開始實施以來,幼兒園開始了課程改革,本著尊重幼兒、促使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全面開展了以五大領域為基礎的課程模式改革。《綱要》指出五大領域之間要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為了全面貫徹實施《綱要》,幼兒園的課程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各種課程模式應運而生。教師不僅要不斷地嘗試運用各種課程模式,而且也要忙於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從觀念上看,從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變成了現在的以幼兒為中心。
新的教育形勢和新的課程任務對於我們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認識,加快、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實施新課程教育的能力,面對新的形勢對於幼兒園來說就是面臨到課程改革一題。教育課程改革目的是更新課程觀念,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中構建以兒童發展為本,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流意識和支持系統,探索和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具有新的幼兒教育課程。要求幼兒教育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都落實課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
二、教師進入了課程改革的盲區
與其說課程改革在改課程不如說是在改教師,教師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工作量加大,並且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師拿著《綱要》反復地學習、研究,最終還是不知道從何入手,教師為何在中課程改革顯得束手無策,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師對課程改革內涵的理解不夠深入
幼兒教師的知識結構層次大多數都是中師或幼師畢業,他們在學校進行的是技能技巧的訓練,對理論層面的理解是不深入的,對課程改革的實質也掌握的不透徹,因此,操作起來就顯得很茫然,要課程改革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我們最終的著重點還是在教師身上,讓教師在已形成的教學模式中突然改變,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真正落實好課程改革,還需從培養教師的教育入手,應該加強幼師師資力量的培訓,這樣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他們對課程改革的內涵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知道如何進行具體操作。
2、教師應該迎合專家的要求還是迎合家長的需要
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學科本位,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識字、學算術就是幼兒園教育的全部意義,而《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幼兒園課程開設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一生堅實的基礎,這就使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施陷入矛盾之中,到底應該滿足家長的需求還是應該順應 課程改革的精神。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是課程改革中所批判的現象之一,教師既要顧及家長的喜好,又要遵從專家的指導。所以,在有的幼兒園里教師仍然在給孩子教寫字、算術,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依然存在。
3、教師應該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幼兒為中心
顯然我們的口號是以幼兒為中心,但是在進行課程實踐時,過於強調以幼兒為中心會使孩子無法無天。就拿我們的常規教育來說,對孩子進行常規訓練是無視孩子主動性的表現,把孩子的行為舉止禁錮在一些規則中。可是,對於廣大的教師來說,常規教育很重要,幼兒可以通過常規教育的訓練有一定的規則意識,這樣就會避免在組織活動時的混亂。其實,常規教育對我們的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常規教育的開展,幼兒就會沒有規則意識,這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自由與控制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教師在這對矛盾的夾縫中豈不是更難。
4、教師應該去搞實踐還是應該去搞研究
自從《綱要》頒布以來,幼兒教師就像辛勤的蜜蜂一樣忙於工作,他們有大量的工作日誌需要填寫,有大量的教案需要准備,除此之外,還要求教師去搞研究,隨著教師工作量的加大,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去干別的事情,況且,他們缺乏理論的指導,即使要搞研究,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其實,從理想化的角度來分析,邊在幼兒園工作邊搞研究,這是最好不過的了,可是在各種壓力的迫使下,教師被弄得一頭霧水,反而不知道自己要干什麼了,曾聽到一位幼兒園老師說,他們很希望理論研究者能夠和他們合作搞研究,他們非常需要得到理論工作者的指導。
三、幼兒園課程改革的走向,轉變了教師的觀念,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面對種種困惑,教師不知道幼兒園課程改革是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還是按照課程改革規劃的標准進行,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正確對待課程改革,走適合實際情況的道路。課程改革標準是根據全國幼兒園的普遍現狀制定並實施的,它並不能涵蓋所有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各幼兒園在實施課程改革時,不能盲目崇拜於哪個專家的理論,採用拿來主義時要考慮是否在自己本園可行,是否有利用價值。
其次,對待課程改革我們應該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對課改的宗旨視而不見,也不能盲目按照它的步驟進行,既要考慮幼兒的發展,也要考慮教師在實施時能否適應,我們對待課程改革應該採用既批判又接受的態度,對舊的課程模式不能完全拋棄,吸收它的精華並加以推廣,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理念轉變過來,課程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把視角放到過程上,而不是結果上。
再次,應該嘗試開發園本課程,構建適合本園特色的課程體系,選擇適合本園特色的課程模式。當前課程模式很多,如:建構課程、方案教學等,但不一定全都適合我們,這就需要我們選擇一個最適合教師操作和幼兒發展的課程模式。
最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宗旨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讓幼兒在兒童的樂園里健康成長,我們所要進行的一切工作歸根結底是為了幼兒。因此,課程改革不能流於形式,而要落到實處,要切實地為幼兒服務,隨著課改的推進,社會、家長、教師對的課程改革的認識將會更加理性,一定課程改革會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四、課程改革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以前老師教得太多,所教的又過分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在教學方式上也不太注重尊重孩子的個體意願,在評價上單純用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去評價他們,幼兒的個性得不到承認和發揮。幼兒園開展課程改革時,採用理論講座與參與式培訓相結合、實踐指導與集中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指導課程改革。通過培訓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通過實踐讓孩子玩中受教,玩中學習!在玩中教,玩中學,在增加教師的教學經驗的同時,更能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應該是游樂天堂,以前的幼兒教育只注重知識技能教學,在教學方式上是填鴨式教學,一味地單向灌輸,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是以犧牲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為代價的。三、四歲的孩子因此過早地承擔了學業的負擔,扼殺了他們的天性,使他們失去了創造力和想像力,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要培養幼兒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並沒有要求幼兒須會認多少字、多算幾位數。課程改革是要讓幼兒能在心理上對符號產生認識、習慣文字的橫排、分行的規則、會翻頁、拿筆的姿勢等基本技能。
幼兒園課程改革將在六大方面進行改革。一是轉變課程功能,改變幼兒園單純傳授知識的傾向,確立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發展性和
⑼ 如何更好的有效開展幼兒園教育課程
中日幼兒園教育比較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縱觀推動日本經濟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原因,人們幾近一致 地認為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催化劑,乃是其體系完整、制度完備、投入充足、實施普及的國民教育。正是由於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朝野內外、舉國上下對於教育的重視,才使得自然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以較高水平...的國民 整體素質這一社會資源優勢,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教育方面成功的 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作為實施啟蒙教育關鍵階段的幼兒園教育,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在日本也將其作為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 ,同時也作為學校教育的初始工程納入教育體系之中。雖然日本幼兒園的創設比西方晚幾十年,但由於日本不 斷地借鑒西方幼兒教育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使其在幼兒教育方面取得較為突出的成績。現將我國與日本的幼兒園教育做幾個方面的比較。 一、教育原則及目標的比較 1、日本幼兒園教育的原則是以幼兒期的特性及幼兒接觸的社會環境為基礎進行教育,為了實現這一目的, 教師和幼兒間需建立一種十分可靠的信賴關系,倡導教師與幼兒為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而努力。 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是德、智、體、美諸方面的教育應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 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並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 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2、幼兒期是關繫到人的品行最終形成的重要培養時期。根據這一點,日本幼兒園根據其教育原則,通過開展在園生活,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1)以培養健全的身心為基礎進行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態度,使幼兒能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 (2)培養孩子的愛心、對人的信任感,培育自立精神,養成能與人協作的態度及初步的道德觀。 (3)培養幼兒對所處自然、社會環境包含對事物的關心和興趣,從而培養幼兒豐富的內心感受,萌發幼兒的思考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對語言的關心及興趣,養成能愉快地表達,認真地傾聽以及對語言的感覺。 (5)通過各種體驗,培養幼兒豐富的感性認識及創造性。 我國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目標按幼兒年齡的不同分為3-4歲幼兒,不跟生人走,不遠離成人,不摸危險物。4 -5歲幼兒,不玩危險游戲,不去危險地方,懂得交通安全。5-6歲幼兒會處理簡單危險,相比之下我國幼兒園安全教育中的避難訓練、自我救助等方面的訓練幾乎沒有,應引起我們充分的重視。 二、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 (一)日本 1、活動形式 幼兒在園的生活形式分為自由活動和集體活動,與我國不同,日本幼兒園以自由活動為主體,各班、各年 齡段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對室外的一些大型運動器材(鞦韆、攀登架、跳床等)、小型運動器具(球、繩 、玩沙工具等)以及室內游戲材料(積木拼板、圖書等)進行自由選擇,使孩子心理上獲得極大的滿足,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以游戲為媒介,充分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在玩的過程中積累知識、鞏固經驗,從而獲得各領域的全面發 展。 在日常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集體活動所佔的時間比例少,約20-50分/天。主要進行一些問候、唱歌、聽故事、拆紙活動等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與培養。 2、在課程的設置上,綜合了各領域教育內容,依照國民行事、社會行事安排了一些按慣例或定期舉行的幼 兒園「行事」(活動)。日本幼兒園的大部分行事都設有讓家長參與的項目,幼兒園定期將園內的主要活動及教育內容以印刷材料的形式告知家長。 (二)中國 在我國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中非常重視情感的培養。比如,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等情 感教育,有效地促進了幼兒情商的發展。同時,我們在教育目標設置上注重幼兒對美的感受及表現的萌發。由 於比較偏重技能的傳授,所以幼兒表現美的能力較強。 三、總結與分析 (一)日本幼兒園教育的特點 1、日本幼兒園教育,原則上是以幼兒接觸社會、自然環境為基礎進行多種多樣自發活動,以培養幼兒自主 、自力、自律為目標,使幼兒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2、在日本的幼兒園教育中重視幼兒在各領域各項
⑽ 如何組織幼兒園教師進行主題教研活動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一種研究型的課程,是幼兒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教師適時適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它的特點是有核心、有主體、有連續性和發展性。通過閱讀教師用書相關內容,我了解到省編課程方案採用的就是主題的組織形式,並使每一個主題盡可能靠近幼兒的生活,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同時提出主題涉及的主要課程資源。每個主題都通過網路的方式表現主題開展的基本線索。通過對主題目標、內容的確定和主題展開線索的呈現,進一步設計主題的環境、教學活動、區域活動、家園聯系工作及游戲等。
通過閱讀學習相關資料和我班近兩周來組織開展的主題活動。我認為要想很好的組織和開展主題活動,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主題的選擇。
「主題」是探究活動的核心,它既表明幼兒將要參與的系列活動,又是教師選擇組織學習的內容、開展教育教學過程、創設環境的引航燈,因此,「主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和靈魂。主題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要充分運用幼兒園和社區家庭現有資源,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要有便於幼兒動手操作的各種材料,主題還應含有多種教育價值,要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素材自然生成主題活動,我們大班在秋天這個季節里選擇了「多彩的秋天」這個貼近孩子生活,便於孩子觀察體會,便於動手操作的,有豐富教育價值的主題。
(二)主題活動中。
主題教育的過程中,課程的最大價值在於師生之間共同有深度地探討一個主題,通過自主探究等多樣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形式,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的主動探索與學習,引導幼兒在愉快的體驗中獲得成功與發展從而豐富幼兒自身的學習生活經驗,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的意識、習慣與能力。我在進行「種子藏在哪」這一教學活動時,就充分利用了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自己去尋找果實的種子,然後在我的協助下把絲瓜、花生、玉米、蘋果、扁豆等的種子分別找到並展示出來。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不僅認識了種子,並且通過觀察知道了不同果實種子的不同排列。
(三)環境的創設。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在主題活動中更要充分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教育目標。
1、創設與主題活動相適應的教育環境。我班圍繞「多彩的秋天」這一主題創設了「秋天的果實」、「我眼裡的秋天」、「果蔬造型展示會」、「樹葉貼畫展」、秋天的樹和落葉的背景牆等關於秋天的不同內容的教育環境。
2、用孩子的作品裝扮牆面。在主題活動中,活動的內容與過程要引導以圖畫的形式及時展示在活動室的牆面上,另外,還要及時把幼兒的想法以圖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引起幼兒的關注達到與幼兒互動的目的。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畫出了自己眼裡的秋天並張貼在以「我眼裡的秋天」為主題的牆面上,把通過孩子們的自由想像粘貼的秋天的樹葉作品展示在門口的展示區。牆面上不再是老師的想法和作品,完全是孩子的,孩子是整個環境的主人。這樣幼兒的想法得到了重視,他們的作品也得到了展示,他們在活動中不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重要的是收獲了成功,精神上獲得了愉悅。
(四)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
在主題活動中,家長的力量不可估量,家長的參與可以使主題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充滿感情,使幼兒的活動熱情更加高漲。另外,家長的參與也會使活動的材料更加豐富多樣,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為了開展好「多彩的秋天「這一主題活動,我們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秋天的果實,在尋找過程中孩子的眼界打開了興趣高漲了,其中有幾個孩子還特意回老家找來了難得「棉花」「高粱」「小麥」「扁豆」「胡蘿卜」等,我們把孩子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各樣的果實都展示在「秋天的果實」展區里,孩子們都特別興奮;上周末通過家長和孩子在家裡一起動手製作果蔬造型,創造出了很多令我們贊嘆的作品,我們把這些濃縮著孩子和家長智慧的作品全都展示在「果蔬造型展示會」展區里。相信通過這些活動也促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另外,親子活動也能促進幼兒主動、和諧、有效地發展。在開展主題活動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來我們打算開展親子活動,但由於甲流的原因沒有能夠召開,有些遺憾。
總之,要想組織開展好主題活動,只有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身邊的事物來確定好活動主題,不斷的關注幼兒的興趣、自主、需要和創造,「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新思想,讓幼兒在自主中學習和探究。在家園的共同合作中,通過豐富有效的活動,使幼兒在與周圍環境、與材料的互動中不斷探索、表現、操作中得到寬松、自主、個性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