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

發布時間: 2020-11-28 02:26:11

㈠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什麼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

張緒培: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
崔允漷:21世紀的到來,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的核心素養體系,就是希望在基礎教育階段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系統地描述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畢業形象,為進一步的課程設計提供方向或路徑。現在基本上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確定為9個素養、23個基本要點、70個關鍵表現。接下來就是根據這樣的框架,進一步設計不同階段的課程標准,老師、學校基於課程標準的來設計教學、命題、作業、考試。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是怎樣的關系?簡單地說,我們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組建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編制課程標准,包括學業質量的標准,當然,也包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㈡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課程三維目標是什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倡導怎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

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後一個問題無法回答,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或者標准,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教法,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建議多經驗總結、多學習多觀摩多模仿。

祝越教越好!

㈢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為本,質量為魂,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教學質量由課程、教學與管理三大因素決定.課程反映學校生活的豐富性,即學生能從學校里得到什麼;教學是形成質量的具體過程,主要表現在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研究等主要環節的質量和相互銜接上;管理是指學校教學工作的規范和有序程度.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以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成長,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的生活.從教學時間上看——課堂教學占據學生的時間最長.據統計,一個學生受完普通義務教育要上完一萬多節課;一名小學生90%的在校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從教學形式上看——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從教學功能上看——不同課堂教學水平帶來不同教學效果.從教學效率上看——不同的課堂效率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我們知道,「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研究」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聚焦課堂,在新理念下科學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知識點,體現三維目標,融入品德教育,上好規范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要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到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強化備課、面向全體,優化上課、突出核心,淡化補課、寬容落後,提高教育教學的執教力.一、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上好課,不僅要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新課程核心追求是: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民族振興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貢獻.深水無聲,大愛無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展示人格魅力,處處體現教育不留痕跡的真諦.多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多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啟迪、開發學生想像力、創造力和發展潛力,不同課程只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具體渠道.端正教學思想,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以課改理念為先導,以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為依託,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提升教師基本素質,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發展,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促進全體學生發展,而不是少數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德智體諸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全面基礎上的特色發展,而不是被動、完全均一的發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既學習掌握知識,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又可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二、 強化備課 ,面向全體備課時應做到「十二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引入、備設問、備訓練、備小結、備板書、備教具、備作業.備課要充分利用現成課件,注重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備課在遵循課標把握教材、處理教材上下功夫.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以舊引新,講新帶舊,做到溫故而知新;分解難點,降低坡度,將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地分解若干個環節、層次,分階段、有層次地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精選例題、習題和作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結合學生實際.針對課標、教材、學生實際做「三不講」分析,既學生已經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教師不講,也就是學生隨便怎麼跳都摘不到.學生會的反復講,學生掌握不了的還要講,危害也更大,其顯性後果是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隱性後果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並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加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個人今天在校的學習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性,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重要切入點.自主、合作和探究首先是一種精神.自主就是一種主動承擔學習責任的態度,是一種積極鑽研、主動求教的精神,而不是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學習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就是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欣賞他人,學會用開放的心態接納他人,同時學會尊重,謙讓,這就是合作的靈魂,而不是幾個人在一起討論就是合作;探究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一種好奇心,什麼東西都去琢磨,刨根問底,而不是簡單地第一步提問題,第二步提出設想,第三步解決問題,第四步驗證.三、優化上課,突出核心教學全過程要堅持「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尋找,結論由學生歸納」新型教學理念.講課安排要實施低起點、小步子,處理好各層次、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做到分解難點、降低坡度;教學過程要多活動、快反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猜一猜、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做一做等,保證學生動手、思考練習的時間和質量;練習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矯正;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為主,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應用,減少模仿,增加嘗試;教學手段要不斷改進,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學具、儀器設備,增加教學容量,加快教學節奏,突出核心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教師要有激情,學生才能有熱情,教師要能做到在學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時及時點撥,經常有頓悟,使學生感到新課不新、舊課不舊.對新教師來說能依照課標,按照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案,准確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知識性、方法性、和過程性錯誤.這就需要新教師有扎實的學科知識,而且要善於表達,能把想要講的東西講清楚講明白,學生能聽懂、接受.對中級教師來說能遵循課標,要在把握教材、教參的基礎上能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經驗積累和教學原創能力.相對於教材與教參中原有的內容來說加一點、改一點,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高級教師來說要求熟悉課標,在課上能兼顧「三位一體」或學生全面發展的多種目標,不僅有知識與技能要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前在實施新課改新教材中這是一個令教師不好把握的問題.「三位一體」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但不簡單等同於每門學科或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大多數課的教學目標還是以「知識技能」為主,這些是短周期目標,在教學結束時應該可以檢查其達到的成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長周期目標,需由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變化的,所以要在課堂里伴隨教學內容體現與關注,但實現一定是一段時間體驗、積累的結果.對優秀教師課標應用自如不拘泥於教案,能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活用教案,激情的課堂上經常有智慧的火花閃光.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對矛盾,教師上課不能沒有預設,沒有準備.但預設與實際之間肯定會有不一致,需要教師在課堂里隨時作出調整.這就是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貼近學生的學,因學定教——創作教案,因學施教——創作教學.根據學生學的過程設計教的過程;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活用教案,體現出教學活動的生成性. 為每個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課堂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體驗」.所謂「成功體驗」,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每個學生創造盡量多的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藉助成功體驗的積極效應,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讓大多數學生在每一門學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學習體驗.四、淡化補課,寬容落後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這種差異不僅僅是智力水平高低,優劣上的區別,而是有各具特色和風格上的差異.正是由於人的心理的差異性,每個人才成為真正的「主體」,才能作為一個真正的個體而存在.也正是由於人的心理的差異,才形成了個人心理生活獨特性和多樣性.也正是由於這差異越來越大,學生學習的分化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我們承認這種差異,正是為了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特長,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教育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鼓勵冒尖,允許落後」.課堂上除了教師上課的水平,教學環節之間的脫節也是當前影響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之一.尤其表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及時反饋與鞏固,上課與作業、作業與輔導、評價與教學之間的脫節.對一課一練、階段考試的依賴已經使許多教師放棄了從課堂提問、課堂練習、課堂小測驗、作業等有效反饋教學的通道,有些教師甚至完全不顧學生情況,自說自話地教.一旦發現成績不好,就集體補課,無的放矢,異化了補課的原有價值.補救教學要有針對性.針對第一次教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沒有學好的學生開展的一種特殊教學.不能把補救教學當補葯隨便用,濫用的結果不僅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效果也是很差的.更可怕的是長期補課加重學生過重負擔,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導致學生大批厭學、輟學.目前有少部分中小學生學習態度冷漠,我們知道學生厭學情緒遠比成績不好可怕的多. 關注教學質量還要關注教師第一次教學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學是學生興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時候.第一次教學不抓緊,期望通過第二、第三次補救教學解決,結果往往事倍功半.要在教師中提倡少補課,上好第一次教學的風氣,狠抓第一次教學質量,爭取一次就讓學生學會. 要改變教學結果監測辦法,變數尺子為照鏡子,分數管理為達標度管理.分數管理是尺度評價,只能比較進步與否,對鼓干勁有作用.達標度管理屬鏡面評價,可以發現問題所在,為補救教學提供信息,讓教師知道哪些學生應該補,補什麼,怎樣補.假如我們都能克服教學的盲目性,減少無用功,把力氣用在刀口上,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有效性,增加補課的針對性.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真正做到教師智慧的教,學生聰明的學.讓學生感受到童年的快樂.五、搞好教研,提高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以校本教研為切入點,讓教師「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看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三種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教學型教研以教為著眼點,研究直接服務於教學的需要;研究型教研以研為著眼點,這種研究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展開;學習型教研以學為著眼點,旨在通過學習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證,為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首先,教研可以不斷激發教師開展教研的動力.教研是教師幸福之源,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教研可以提供對教育規律性認識,使教師增添工作的勝任感;教研可以提高對改革的適應性,使教師獲得工作的成就感;教研可以提升職業德行,使教師成為更具人格魅力的人.其次,教研可以明確教師教研的價值取向.教師的教育研究要回歸本原,到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最初的意義上來;關注教育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師研究的價值需要重新定位.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個方面:發現規律,獲得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認識教育、改進工作,獲得教育質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獲得學校、教師發展的成果.第三,教研可以使教師走向研究、學習、工作的融合.教師的研究是融研究、學習與工作為一體的探索性實踐.教師生涯中有三種主要的活動形式:教育教學工作、學習活動和研究活動,研究、學習和工作的融合構成教師生涯的完整意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的、永恆的課題. 研究「教什麼」與「學什麼」,需要教師通讀、精讀和解讀《課程標准》與教材.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內容解讀;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教學解讀;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測量學解讀,是教學研究的基礎性工程.教學既是一種科學,又是一種藝術.作為科學,在教學上要有一些有規定性的、有一定形式的東西,也就是說,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學方式,研究「怎麼教」與「怎麼學」,這既是教學科學化的要求,也是廣大教師的實際需要.學校領導要做好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通過制訂各種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制度,規范有效實施課程計劃,規范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和流程,控製作業總量、改進作業設計,開展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等等.只有這樣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㈣ 上海哪家肝膽外科醫院比較好

上`海`新`科`醫`院`結`石`科021灬522灬860灬99
.
.
.
.
.
.
.
.
.
.
.
感體驗和正確價值觀;教師在使用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去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准確;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等。從這些意義上講,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將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國家課程標准正悄然挺進我們的視野。所以,我們應認真系統地學習它,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准確及時地貫徹它,努力按新要求、新教材設計組織教育教學活動。
義務教育階段的主渠道在學校,主陣地在課堂,語文教學的主要時間花在閱讀教學上。閱讀教學的成敗關系著整個語文教學的成敗。我們主張,閱讀教學要「唱好主角,提高效益」,盡快落實課程標准。
一、系統學習,准確領會,創造性地實施實施
《語文課程標准》,系統的學習是必要前提。只有系統學習,才能准確領會它的精神實質,完整掌握它的全部內涵。否則,就會偏執一隅,走向誤區或極端。這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時有表現。另外,不論新大綱,還是課程標准,教育部領導和許多專家都不止一次地強調,要「創造性」地運用。這是因為:①各地、各校、各人的情況不盡相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需要「創造性」。②從《大綱》到《標准》,是發展和完善,但不是完美,還需要發展和完善,需要發揮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集體智慧,給他們留出更大的自主創新的空間。
「創造性」地實施就是靈活運用。符合實際的,切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不管文件寫不寫說不說,都可以付諸教育教學實踐。這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除語文專業的扎實功底外,當前還要認真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它是課程的三大基礎理論之一。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和了解學生的方法等,單靠語文專業的知識,顯得力不從心;具體的語文教學方法,如識字寫字、背誦指導等,也急需心理學的支持。杜威在《兒童與課程》一書中形象地描述說:「心理的考慮或許會遭到忽視或推在一邊,但它們不可能被排除出去。把它們從門里趕出去,它們又從窗子里爬進來。」課程現代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是「重視個別差異」,因材施教;《課程標准》也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只有掌握心理學,才能了解人、懂得人、更好地「教育人」,才會使教學真正成為科學、成為藝術。所以,系統完整地閱讀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書,尤其是國外當代教育心理學家,如加涅、布魯姆、贊可夫等的著作勢在必行。
二、注入情感,培養興趣,關注「學習的另一半」
一定程度上講,個人的成功取決於非智力心理因素。因此,《課程標准》首次提出,評價教學效果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生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等,單從學生的智力因素著手是很不夠的,還應把眼光放在尚未充分開發,卻蘊藏著極大潛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領域。誘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注入學習情感,利用學習意志,這將是我們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師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學校課堂和校外生活中不必太拘泥、太嚴肅,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要注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努力使講堂變成學堂和天堂。
三、全面辯證,求真務實,處理好具體問題
1.以讀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但當前有一種錯誤傾向──教師不敢講,也不願講,一味要求學生自讀自悟。學生能自讀自悟所有教學內容嗎?閱讀課除朗讀默讀外還有沒有別的教學任務──—速讀、瀏覽、識字寫字、習作等,怎麼完成?課內完成不了,課外學生哪有時間獨立閱讀、綜合實踐、自主發展、全面發展!
我們主張:①閱讀教學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示範;②除感悟和背誦外,應滲透其他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口語交際、習作和綜合性學習等,還要盡可能地當堂完成課文練習。
2.思維培育。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要廢止繁瑣分析,但不能忽略思維訓練。這是現代課程的一大特點──—「重視智力開發、學習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86版大綱對此有明確要求,修訂版大綱比較模糊,《課程標准》又加以明確。「課程總目標4」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實驗發現,閱讀過程中,用於眼睛移動的時間僅佔5%,其餘95%的時間全部用於思維。「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該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烏申斯基)「如果兒童在非常重要的早期歲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們的學習能量就會受到嚴重的妨礙。」(布魯姆)
進行思維培育,①應該適時引導學生分析典型段落和篇章的層次,說出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②凡讀書必須提出明確的思考目標,在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後,再組織討論和回答;③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④外國作品和古代作品的主題思想很難把握,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但要通過讀書思考和討論,從具體的時代背景出發,從字里行間挖掘作品的主題思想,有理有據,不能隨心所欲。
3.遷移練習。除言語信息外,大部分學習內容,如認知策略、智慧技能、動作技能等,都屬於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第一階段是以陳述性形式習得的,然後經過變式練習轉化為辦事的技能。中小學的語文和外語,是以策略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課,它是程序性知識的特例,也應以概念和規則的教學為主,不同的是要側重「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應用」。其課堂教學步驟可分為三段,即知識的習得、鞏固與轉化、提取與運用。語文課不應教成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的課,只記憶了名詞術語、語法概念和寫作規則,卻不會講簡明流利的話,不會寫文句通順的文章。我們要努力廢止繁瑣分析,精心選擇和設計變式練習,擠出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及時遷移,充分練習。4.教學設計。課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柳斌同志指出:「要有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以後,還要精心地鑽研教材,採用先進的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通過更新教育教學的思想,建立教育教學的新的理念,使得我們的教育質量盡快地提高。」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為促導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有鑒於此,我們主張,對於古今中外的各種教育思想和流派、教學模式和方法等,要進行辯證和務實的分析借鑒,取長補短,消化吸收。教學設計中,要多考慮如下問題──①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准確;②學生學習的內外部條件是否滿足;③教學方式是否體現自主、合作、探究;④多種教學方法和媒體是否綜合高效地運用;%不同類型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和反饋檢測方法是否合理;⑤形成性或終結性評價怎樣進行,是否注重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市自治區的實驗單位對實驗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查。語文課程標准組收到25個省市自治區實驗區的《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搞)〉修訂的意見和建議》共66份。根據對目前收集到的反饋意見的匯總,現作如下匯報。
一、總體評價
新課標公布以來,經過兩年的實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實驗區普遍認為,新課標總結了建國以來語文教學的發展歷程,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較好的體現了《綱要》提出的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和具體要求,內涵極其豐富,洋溢著時代氣息。同時,課標體現了一種全新的語文教育價值觀,反映了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反映了國家對未來人才的要求,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一)關於前言部分
各實驗區的報告普遍認為,新課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九年一貫統籌的視野來設置課程標准,具有較好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加強了小學與中學的銜接;科學的構建了語文學科的主題框架──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或習作(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符合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實情。
關於課程性質和地位的表述准確、精闢,充分強調了語文課程的雙重作用,關注到語文作為一種基礎工具所具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敦促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新標準的過程中,注意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給語文教師留下了較為廣闊的空間,有利於教師視野的拓寬、觀念的轉變以及教育教學行為的改變。同時,課程的基本理念也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強調了課程的整合開放與實踐創新,注意到語文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特質及跨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必要性;強調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倡導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語文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形成學生的語文能力。課程標准豐富了語文教育的內涵,拓展了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的外延,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審美情趣和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等實踐能力,並突出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關於課程目標
1.總目標
在課程總目標方面,大多數教師認為三維目標和五個方面的階段目標描述得好,條塊分明,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可操作性強,章節清晰;分階段的目標表述顯得層次井然,實現途徑富有彈性,體現出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特別是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過程與方法」作為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相互交融、有機貫穿於具體的階段目標中,改變了原有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學會學習,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2.階段目標
階段目標及其內容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經驗,重視學生體驗與創新,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較強的指導性。在小學低年段,恰當地定位了漢語拼音的地位──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識字中提出多認少寫的原則,倡導在生活中、在運用中逐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不死記硬背詞義。強調閱讀教學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前提,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少做題,多讀書;降低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將小學階段的作文活動稱為習作,並要求少布置命題作文。重視日常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倡在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中培養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打破課堂內外、學科內外、學校內外的界限,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
(三)關於實施建議
各實驗區普遍認為,教材編寫建議表述到位,具有新、實、活、寬的特點,能有力地促進語文教材的建設,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培養,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部分能夠較好地促進教材開發,鼓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大膽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對轉變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建議的內容有利於教師拓寬視野,轉變觀念,改變教學行為,結合學校及學生實際選擇可利用的資源,選擇最適宜的教學行為,特別能使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課標致力於師生關系的轉化,強調要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促使教師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開發者和創造者,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氣氛,讓學生在現代的語文課堂中,樹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個性的發展,實現全面教育。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取代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方式的革新。
評價建議的內容使評價的局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進,基本上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做法,較好地引導教師真正關注學習與教學的過程,有助於教師全面、公正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課程設計,改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修改的意見和建議
在對新課標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各實驗區也根據各自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總的來說,主要是要求在注重理論和理念的同時,多關注操作層面,使新課標更有可操作性。希望總目標要分層次,即分學段制定,同時兼顧地域差異。目標和要求最好用表格表示。希望增加教學案例和評價案例。另外,不少實驗區提出,課標中增加了許多新名詞,應該予以適當解釋;課標應該寫得通俗易懂,不應再用解讀。評價部分應具有可操作性。
由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實驗區的具體情況不同,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又各不相同。分類匯總如下:
(一)關於前言部分
1.關於課程的性質與地位
山東、天津、湖南、四川、貴州五省提出,課標前言中關於課程性質的表述太籠統,稍嫌繁難,建議闡述得更具體明確。浙江、安徽、福建、河北四省則建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如何統一上描述得更具體一些,操作性更強一些。湖南、重慶兩省市認為標准在強調個性與創新,強調語文的人文性的同時,對語文的工具性體現不夠。北京則建議加強對科學素養的強調,因為它顯得弱了一些。吉林認為語文課程的定位缺乏語文個性。遼寧則建議將語文課程性質表述為「言語性」。廣西認為用「工具性」來強調語文的「交際性」是不恰當的,建議用「交際性」代替「工具性」。天津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只能說是語言文字的特點,而不是語文課程的特點。
2.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四川、內蒙古七省認為,「語文素養」的提法過泛,應該作出科學、合理和具體的解釋;並建議重點修改「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部分。內蒙古還提議應把學習方法的強調和習慣的養成納入「語文素養」之中。青海認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中漏掉了「語文規范意識」,同時還建議增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法。
青海、福建、天津、遼寧、廣東、廣西六省市認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部分,條理不清楚,要求不具體;建議全面闡釋,否則實現難度較大。安徽建議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部分增加關於培養學生人文內涵的內容。河北則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的提法有問題。他們質疑:「那麼,語文要不要知識體系,什麼樣才算『不刻意』?」青海認為,作為「理念」,不應只有「不宜」怎樣,還應有「宜」怎樣。四川建議修改「語文課程還應考慮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一句,以便能簡略地闡明其主要特點,揭示出影響關系,以利於教師把握。遼寧建議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部分附相關案例。
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遼寧、吉林六省建議在修訂基本理念(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兩段時,對「自主」「合作」「探究」和「綜合性學習」加以界定;而且應該先表述其概念,再具體闡述。特別應該對其中的「綜合性學習」有個合理定位。他們認為,課程標准把「綜合性學習」與識字、閱讀、寫作、交際並在一塊似乎欠妥,應該突出它的特徵,強調它對於學生發展的作用,使之更便於教師的實際操作。遼寧、吉林兩省還提出,在修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兩段時,應增添「使之與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提法。雲南、遼寧同時建議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寫入課程標准,進行具體的描述或附相關案例。
雲南認為基本理念之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描述大而空,顯得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建議作通俗、具體的表述。
此外,廣東提出:課標中通篇沒有「訓練」一詞,「訓練」仍應得到強調。山東認為對「語文」和「語言」的區分不夠明確。
3.關於課程的設計思路
青海、河南、山東三省認為,課程目標對語文教師缺乏明確的要求。河南、山東兩省建議應增加有關「教師專業自主權」方面的內容,增強教師的主體自主意識。
河南建議在課標中設立獨立章節說明語文課標與其他課標之間的關系。湖南也認為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溝通不夠,課標不僅要有學科內部綜合,還應該有跨學科的整合;不一定要用單獨章節來說明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可在綜合性學習與命題指導中加以體現,還可在教材編寫建議中闡述說明。青海、廣東、廣西、貴州、山東認為對於學科間的

㈤ 新課改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什麼意思

三維目標抄是教育理論襲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
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