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學習方式

新課程學習方式

發布時間: 2020-11-28 04:01:33

A.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准要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要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將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編寫的改變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評價與考試的改革要有利於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涉及學生學習的三個方面。
動機與態度 被動 主動 自主
教學方式偏好 接受 探究
社會環境偏好 個人(單獨) 同伴(合作)
新課程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
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倡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親歷並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與深入理解。
同時應當注意,學習方式的三個方面並不是相互獨立、互不相容的。
探究學習活動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只是個人的行為;
合作學習並不必然是探究學習;
接受學習也可能是主動理解的過程,甚至可能是自主的學習,如自主選擇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教育節目進行學習。
http://www.chongzi.cn/lun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913也可以參閱~

B. 語文新課程中提倡的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改倡導的三種學習方法是什麼?

新課改教育研究院
2019年10月21日
關注

新課改倡導的三種學習方法如下:

合作學習:學習者通過小組里的互助性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既需要承擔個人責任,還需要進行互動活動進行促進性的學習。

自主學習:學習者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進度、應用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進行自我評價,並能做出相應的調適。

探究學習:學習者通過確定探究主題,在創設的探究情境中,開展有組織的探究活動,展示探究成果,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發展創新能力。


拓展資料

從根本上說,課程改革的動因是因為面臨的社會環境已經變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當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像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這就是說,具備學習的願望、興趣和方法,比記住一些知識更為重要。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應當是能夠促進他們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

顯然,全國「萬校一書」的課程體系、「萬人一面」的培養方式,肯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於高中教育已經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只面向少數人的精英主義教育,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不再是只為大學輸送合格新生。當高中畢業生可能繼續升學,也可能直接走向社會時,高中教育就應當轉變為培養學生的「人生規劃」能力、職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這些正是新課改所十分強調的。

此外,這次新課改借鑒了先進國家的課改經驗,是對世界課程改革潮流的自覺順應,這一點在高中課改中尤為明顯。

C. 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它對應學生的發展有何作用

新課程倡導快樂學習,寓教於樂,對應的學習方式是小組討論等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D. 新課程下的三種學習方式如何相輔相成

新課程下的三種學習方式做到相互相成,主要是要安排自己的知識價格,自己需要哪一種模式?

E. 如何倡導新課程標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

F. 新課程所倡導的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轉變學習方式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從傳統學習方式轉向現代學習方式。但是現代學習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體的方式或幾種方式的總和,從本質上講,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認識和把握現代學習方式的本質特徵是我們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的重要保證。
一、主動性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徵,它對應於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二者在學生的具體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我要學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要我學則是基於外在的誘因和強制。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興趣有直接或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本身,間接興趣指向活動結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情況就大相徑庭了,「強扭的瓜不甜」,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地學習,學習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當對學習承擔責任?教師當然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但是如果學生自己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學習。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

G. 新課程下怎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專」特徵的學習方式。屬\r\n 各課程標准要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r\n 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要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r\n 信息技術教育將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r\n 教材編寫的改變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r\n 評價與考試的改革要有利於建立新的學習方式。\r\n 新的學習方式涉及學生學習的三個方面。\r\n 動機與態度 被動 主動 自主\r\n 教學方式偏好 接受 探究\r\n 社會環境偏好 個人(單獨) 同伴(合作)\r\n 新課程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r\n 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r\n 倡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親歷並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與深入理解。\r\n 同時應當注意,學習方式的三個方面並不是相互獨立、互不相容的。\r\n 探究學習活動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只是個人的行為;\r\n 合作學習並不必然是探究學習;\r\n 接受學習也可能是主動理解的過程,甚至可能是自主的學習,如自主選擇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教育節目進行學習。

H. 新課程應該提倡什麼樣的學習方式

吳 揚 高凌飈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提倡轉變原有的學習方式。在作為解讀新課程理念的代表性讀本《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被歸納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自此,全國上下開始了一場由被動、接受、單一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與實踐浪潮。但在研究與教學實踐中,許多學者與教師對於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本質仍存在許多混淆,從而導致轉變學習方式在實踐當中流於形式、忽視學習方式的目的、動機和學習過程、過於重視新的學習方式,忽視或者拋棄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等一系列的偏差。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習方式的本質是什麼?新課程應該提倡什麼學習方式才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呢?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和探討。 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本義 1.自主學習的本義 倡導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1eaming)的代表人物齊默爾曼(B.J.Zimmerman)在綜合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不同流派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包括目標設置、策略使用、自我監控以及為獲得某一技能(如改善詞彙能力)而進行的自我調整。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品質的學習,具有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和相對性等特徵,要求學習者的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位一體;學習者的獨立性是其核心品質,自我意識是其最為基本的內部條件。因此,自主學習十分強調學習者要有一定的元認知作為自我監控的保證。 現實中的自主學習並不是完全絕對地處於自主與不自主的兩極,而往往處於這兩種狀態之間。齊默爾曼提出,應根據實際學習當中學習者對學習動機、方法、時間、結果、環境以及社會性這六個心理維度的自主選擇和控制情況來確定學習者的自主程度,從而也可以依此劃分出學習者在哪些方面是自主的而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我國學者龐維國也認為,應從學習者在學習的各方面和學習的整個過程橫、縱兩個維度的自主選擇程度來判斷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情況,以便幫助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 因此,自主學習既可以被看作一種學習能力,又可以被看作一種學習活動,更強調其為一種學習的過程狀態。那麼,在自主學習中,要保證學習者有高度的自主學習,則必須有學習者的自我意識、意志控制、內在學習動機、策略等內部條件,又需要有教育指導等外部條件來保障。在新課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廣大中小學生,不可能完全具備這些內外部條件,因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小學生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的本義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包含兩層含義:一層為價值層面上的含義,即價值觀層面上的合作學習精神,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性,此層面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人生態度;另一層為我們所研究的操作層面上的含義,即與個體學習相對,對實際教學條件下的具體學習活動的組織操作,此層面的合作學習是一個多理論層面的復合型概念,分為師生互動、師師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四種取向的類型。目前各國學者所研究的主要是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我國學者王坦將其定義為: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目標,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合作學習十分強調異質性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通過具有差異的小組成員間的互動與交往,在小組需要下相互信任、支持、配合與溝通,為了共同的目標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共同合作對小組成果進行加工、評估,不斷完善,以獲得集體獎勵;以異質的個體來保證組間的同質,在公平的前提下將個人間競爭轉化為個人間合作與小組間競爭,使學習者在與人的交往中最大限度地進行學習,在獲得個人發展的同時促進小組的發展。 合作學習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成功的合作學習需要有異質小組、明確的目標、組員相互依賴、教師的支持與監控、個人責任、集體獎勵、自我評價、適當的學習內容、靈活的合作時間等作為保障。而其中的個人責任與集體獎勵卻使得一部分學生逃避其應有的責任,產生去個體化的行為,因此,在很多時候難以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投入與獲得個體發展。 3.探究學習的本義 探究學習 (inquire learning)也包含兩層含義:一層為價值層面上的含義,即價值觀層面上的一種探究精神,表現為面對事物有一種好奇、懷疑、批判、求證的精神動力;另一層是指現實中將探究與特定學習過程相聯系的一種以探究為本的學習過程,是指學生通過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並主動地建構科學知識,同時形成探究的能力,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 探究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的自我探究為主來探索知識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類似於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按照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的概括,探究學習的基本特徵包括:學習者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學習者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學習者根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作出回答;學習者通過比較其他可能的解釋,特別是那些體現出科學性理解的解釋,來評價自己的解釋;學習者要交流和論證所提出的解釋。這五個特徵概括起來可以總結為問題、證據、解釋、評價和發表這五個關鍵詞。其中關鍵的核心在於問題,其關鍵性不在於它是否一定是由學生探究得來,而在於它對學生來講合適與否。探究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必需的完整性,並不是每一環節都要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才能成為探究性學習。 因此,探究學習具有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的內涵,它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切人點,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鑽研精神和科學精神為最高境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但是,正因為探究學習具有這些內涵,使得探究學習受到學習的任務、內容、情境等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投入。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實際上並不是同一層次的概念。自主學習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組織方式,而是學習者如何經歷學習過程的一種狀態。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則是一種具體的學習策略,有具體的運作形式和過程。在探究學習中,個人的探究學習就是一個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過程,當個人的探究無法解決問題時就需要由小組合作來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小組的合作以個人獨立的自主學習為前提條件,合作學習需要有個人的自主學習作保證。因此,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支持與補充的關系,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應以自主學習為基礎,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與探究。 三、學習方式的本質和類型 通過前文所述,我們了解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內涵,那麼學習方式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中國大網路全書心理學》中將學習的方式方法釋義為以獲得大量的知識與技能為目的的組織活動的方式或方法。學術界對於學習方式(learning approach)的界定並不統一,大多數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是一種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時的基本行為和認知策略與傾向的總和。面對具體學習任務時的學習者以及學習的過程是影響學習方式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研究學習方式,不能脫離學習者個體,我們所研究的不是抽象意義上的學習方式,而是存在於具體的學習個體在面對具體的學習任務時所經歷的具體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方式離不開學習者的個體因素與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因素,是一個個體與過程二位一體的整體。 面對同一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習者由於自身的興趣愛好、價值標准和經歷不同,會對學習任務產生不同的認識、判斷以及期望,從而採用自己所能採用的不同方法與策略來完成學習任務,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也就是說,在同一條件下,不同的學習者會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有什麼樣的學習動機就會相應地採取與之相匹配的學習策略;不同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水平又受其元認知水平的影響,隨之就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而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綜合上述觀點,筆者認為,學習方式應該是學習者在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時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以及元認知三位一體的總和,其中最首要的因素是學習者的動機。 學習方式的實質是一種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是學習者個體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策略傾向。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是其在完成不同學習任務的長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行為習慣方式,因而它具有相對穩定性以及多樣可變性的特徵。由此,我們可以將學習方式分為長期學習方式和短期 學習方式:長期學習方式是學習者在其動機和元認知水平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針對某一類型學習任務所採用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式;短期學習方式是學習者在整個學習生涯中,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受到個體、社會或環境等因素影響時所體現出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方式的相對穩定性和多樣可變性並不矛盾,學習者在其整個學習生涯中的某個階段對某種類型的學習任務的學習方式是相對穩定的,但也會因各種因素而發生短暫性或永久性的改變。因此,學習方式在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並有著不斷修正變化的趨勢。 對於學習方式的類型的劃分,人們根據不同的維度和標准會得出不同的歸類,從總體上看,比格斯(J.B.Biggs)所提出的表層式學習方式、深層式學習方式、成就式學習方式的劃分是根據動機因素進行的最具有概括性的劃分。採取表層式學習方式的學習者沒有內在的學習動機,為了滿足外界對其的最低要求而產生一種工具性動機,主要採用被動的機械學習策略來應付學習,對學習成果沒有期待和要求。這種學習是一種量的學習,沒有元學習。採取深層式學習方式的學習者有內在的動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為滿足自身需要而自發、主動地探究學習,採用有意義學習策略來進行自我建構,並進行自我監控管理。這種學習是一種質的學習、元學習。採取成就式學習方式的學習者的學習由成就動機產生,興趣並非產生於學習本身而采自於對學習成果的期待,會利用各種學習技能、時間和努力通過競爭獲取最優效果來滿足自我。這種學習是一種復制特徵的學習,可能達到元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雖然是各自獨立的,但現實中的學習者並不完全只採取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之間是有關聯並會相互融合轉化的。因此,在實際中,往往存在兩種或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並且,隨著個體的不斷發展,學習方式呈現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學習者可以由沒有學習動機轉變為有外在的成就動機,也可以轉變為有內在的學習動機,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對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發現,雖然作為學習主體的中小學生由於其身心發展以及學習的任務、內容、情境等條件的限制,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但這其中被我們忽視的關鍵因素也是問題的根源在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沒有得到激發,我們忽視了實際上只有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時才能夠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夠獨立自主地去合作與探究。 毋庸置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根據對新課程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理解,我們應該看出,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所提倡的學習方式,不應是拼接式的、片面追求某種學習方式的形式,而忽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忽視學習方式的目的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我們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種深層式的學習方式。採取深層式學習方式的學習者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內在動機,會自發地、主動地合作與探究,這與自主學習的要求相同,同時也引發了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另外,在提倡深層式學習方式的同時,我們也不反對成就式的學習方式,成就式學習方式所具有的成就動機雖產生於學習者對學習成果的期待,但學習成果以及外部獎勵等刺激也會促使學習者努力利用各種途徑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也許還會發生由成就式學習向深層式學習的轉變。我們應該不鼓勵學習者採用表層式的學習方式,即使是一些信息性的、只要求知道的內容,也要盡量讓學生體驗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只有少數不需要或不可能要求學生深入理解的知識,如行為規范、基本技能等的學習,可採用表層式的學習方式。 關注學習方式的變革並非簡單地追求學習方式形式上的變革,重要的在於把握學習方式及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質。因此,在新課程中,我們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掌握深層式學習方式,努力將學生的成就式學習方式轉化為深層式學習方式,避免表層式學習方式,以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

I. 新課程標准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哪些

1、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科學課程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無論學生存在著怎樣的地區、民族、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的差異和性別、天資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科學課程均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科學潛能發展的基礎.
2.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
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要創造學習科學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3.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4.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
科學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創造的空間.科學課程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