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創新課程形式

創新課程形式

發布時間: 2020-11-28 05:20:58

❶ 如何鼓勵教師不斷創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

一、更新觀念,讓教師樹立敢於創新的理念。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還停留在起跑線上,別人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教師對別人的成果處於觀望態勢,別說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更新教師觀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
1、以專業成長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在教師中大力倡導「四種精神」。即忠於事業的奉獻精神、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團結奮進的協作精神、勤奮踏實的實干精神。同時,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有主題的培訓並留相應的培訓作業(反思、案例、讀書心得等);要通過現代化工具如博客與教師進行更廣泛而自由的討論;通過徵集教學的論文和課案促進教師思考等等,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盡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盡快地站穩講台,逐步成長為教學骨幹。
2、通過專家引領,夯實教師教學教研教改的基石。學校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來校開展教育教學輔導及學術講座,使教師能面對面的與專家進行教學探討和學術交流;或者組織教師集中觀看名家的教育講座光碟,從中感悟和不斷吸收教改和教學實踐前沿的新理念。
3、開展教學比武,為教師搭建砥礪技藝的平台。開展教學比武能使授課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選擇教法,吸取學科組成員的智慧,展示了一節節鮮活的、高效的、人文的、智慧的課堂。教師們積極聽課,虛心學習,課後進行評課,就自己的所思所悟進行廣泛交流,提出可供借鑒之處和今後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能營造學校教學研討的濃郁氛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了新鮮的源頭活水。
二、合理規劃,讓教師在常規工作中體驗創新的成功喜悅。
1、抓細備課。要把每個教師個人鑽研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起來,青年教師要規范備課、詳細備課,先聽師傅課再上課,這樣可盡快縮短成長周期。對老教師的備課,要求不能放鬆,也強調備學情,備方法,這樣才能求實效。集體備課要制度化,對集體備課效果要進行捆綁式考核,定期召開新老結對經驗介紹會,及時總結經驗。
2、抓活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於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達成度。為此,教師要向四十分鍾要效益,每堂課師生情緒要飽滿,互動面要廣,思維空間要大,並留有一定時間練習消化,當堂鞏固。「活」不僅在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更在於知識呈現方式靈活,提問多樣,思維深刻,學生參與率高,讓每個學生都有最大收獲。
3、抓精作業布置與批改。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重要依據,杜絕教師誤批現象,教師要建立「錯題檔案」記錄,把學生常錯的典型試題進行簡單地登記、分析、歸納、小結,記錄在「教師作業批改記錄」本中。為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提供一手資料,形成典型的學生作業案例。
4、抓實質量分析。精細分析每階段每學科教學策略及具體舉措;精細分析考試質量,分析到每門學科、每個學生、每道題、每個知識點。每次月考或學科競賽結束後,要以學科組、年級組為單位,精細分析考試質量,重點查擺問題,尋求改進措施。
三、把握機遇,讓教師培訓學習成為實踐創新的動力。
1、運用班主任學習理念,指導班級管理工作。我校班主任都是參加各級培訓後選聘的,我們首先要求班主任工作中必須滲透學習的管理理念,其次工作方法較以前要有所改進,管理方式要有明顯的變化。在新學期班主任制定的工作計劃中,學校領導班子對每個人的工作計劃進行審閱,並對照以前的工作計劃看變化,探討每個班主任工作計劃的可執行性,操作性不強的責令班主任修改,審閱通過後每個班級的管理必須按計劃落實,由政教處每月考評一次落實情況。在學校的督促下,七年級已經形成了學生學習小組管理模式,即每個學習小組為一個學習團隊,小組學習由組長負責並與其他小組競爭。
2、運用教師學習理念,指導教學工作。每年我們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教師幾乎占教師總數的30%,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學習的主動性,我們要求教師學習後主動匯報,除了匯報學習內容外,要擬定一份指導教學的工作計劃,由教導處和教科室審閱計劃的可執行性,並在其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跟蹤指導,落實計劃,同時要求師徒共同分析,觀察其成長。通過學習我校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取得較為明顯的成績。
四、搭建平台,引領教師在競爭中進行業務創新。
一所健康,充滿陽光的學校肯定是一所公開的學校,一所公開的學校肯定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學校。我校一直全力打造一個公開競爭的環境,激發教師的渴望燦爛的心態,讓教師的業務創新能力在競爭中充分的發揮出來。
1、從2001年開始,無論是初一新生入學分班,還是二、三年級分班,學校都採取了「學生由計算機編班,教師由班主任隨機抽取聘任」的做法,並規定,任何人都不允許調班,這樣,所有的班級,所有的教師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有了公平性、可比性、挑戰性。
2、為了防止教師在提高成績而在時間上打爭奪戰,消磨戰,杜絕上課拖堂,提前上課。強逼強做等不公平的競爭現象,學校下大氣力落實教改,引導教師打造「高效課堂」。
3、為了促進教師的成長,我校教師一切以工作論英雄,無論是年輕的教師還是老教師,無論其工作時間長短,貢獻大小,也無論是領導還是群眾,只按要其成績優秀,工作出色,那麼學生就認可,同事就認可,領導就認可。教師的評職晉級,評先表模等條件公開透明,絕不論資排輩,對於每位教師,學校堅持做到「五不」,不輕易表態、不輕易下結論、不施小恩小惠,不封官許願、不以感情左右好惡。在這樣的一個公開的環境中,教師的心情舒暢,人際關系和諧,工作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只有干不好的,沒有不好好乾的。
4、學校每月都對教師的德、能、勤、績進行一次考核,並將結果張榜公示,接受監督。在同一起跑點上,要想贏得別人,不僅是個人簡單教學效率的競爭,更是教師開拓精神的競爭,只有敢於創新,努力創新才會取得成功。
當然,一切因為時間變得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一切又因為學習而更新觀念,日新月異。教師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應該是引領的問題,每所學校都有成功的案例,在此每個教師都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也會在教育教學中取得較好成績。

❷ 自主學習創新方法

新課標是我國最新的課程標准,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理念轉變的里程碑。新課程標准在關心結果性目標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著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種情況下,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如自主性學習、模擬情境學習、網路協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互動式學習逐漸興起。

「自主學習」是指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老師的科學指導,圍繞教師確定的學習目標,自主的選擇學習方法,自我監控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自主評價學習結果。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的教學實踐活動。

下面就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問題,我結合我在教學調研的實踐談談課改的現狀和意見,希望教師們有所思索,更好的服務教育事業。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傳統的課堂教學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現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這是科學的教學理念。但在這種教學方式探討的初期,我們看到學生依然在固定的時間學習統一的內容,依然是圍著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思維在轉,而課余學習也是課堂學習模式的延續,學生從課堂到課外都缺乏學習的自主性。這說明先進理念並沒有應用於實際的教學中,造成了教學理念與實踐的脫鉤。所以,推進教育方式的改革,首先應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性,而不僅是理論的吶喊。一次行動勝過十大綱領,希望教師們大膽的嘗試。

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中的集體意識。當前有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自主的選擇學習方法,但對於同學們集體探討知識的意識培養力度不夠。「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我認為,自主學習應該發揮同學們的集體智慧,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和經驗。通過同學們的相互幫扶而達到集體性的進步。所以,集體意識這種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應該成為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允許學生之間存在差別,實行分類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早在兩千年前已經提出。我們的教育不是要培養出一個「模子」的學生。教學要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但是由於同學之間學習技能、自控能力及其它非智力的影響,會造成同學們在發展中出現較大的差異。應該看到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實行分類教學。鼓勵個體的發展。

加強教師主導作用,及時聽取反饋。學生自主性的學習,要充分加強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學習方式往前發展。如同面對一群問路的人,我們不是要帶著他們到達終點,而是指給他們行路的方向和方法,而最終達到目的地,還要他們自己去走。另外,教學是一個雙向的活動過程,存在著反饋的機制。對學生來說,反饋能使他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學習行為進行調控、修正。對教師來說,反饋可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對教學過程不斷做出調整,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效能。所以實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及時的走進學生中去。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方法。

當前教師在教學改革上敢於大膽嘗試不乏其人,但對於龐大的中國教師隊伍來說,實在還是少數。很多教師處於觀望的態度,別人成功了,然後立即效仿,而最終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究其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目前我國教學評價體制的制約。下面我對學校教育中教學評價體制的改革提一起建議。

改變目前單一的分數評價標准,重視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的評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以至當今,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仍然取決於考試分數和升學率這兩個方面,不重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白貓黑貓,捉住老鼠的才是好貓」,這種評價方法不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阻礙了我國教育的改革。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要重視對教育教學過程的評價,而不是僅僅盯著考試結果。這無疑會對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有重要意義。應充分發揮好教育教學評價對教師的正確導向作用,使之有利於激發教師的自主性、創造性。只有自主性強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學習自主性強的學生。

學校應當鼓勵教師教學改革,倡導個性化教學。個性色彩不鮮明的教學,往往是難以給學生新鮮感的,甚或是乏味的教學。學生是不喜歡枯燥乏味的教學行為的。為此,應鼓勵教師把課上出自己的味道來,在處理教材、組織學生等方面探出自己的路子,並不斷改進。但是這與目前各學校制訂的課堂評價方法有極大的關系。例如,一個學校在制訂公開課評價方法時,其中規定「熟練使用課件教學佔十五分」。使許多教師被迫在課堂中加進課件操作一部分,結果不但沒有形成教學亮點,反而有畫蛇添足之感。死板的課堂評價方法引導教師形成固定的有各學校特色的課堂模式,而很少透露出個人特色。應該說這也是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一個原因。我認為各學校在制訂課堂評價方法時,還是應該考慮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大力倡導教師展示個性化教學。

實行以激勵學生自主發展為主的學習評價方法。當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必要改善學習評價方法,使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應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挖掘學生自主發展的潛力,培育學生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自主發展的健康個性。

我相信,積極開展自主性學習研究,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樂趣,是一種愉快的身心的體驗。才能使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

❸ 創新課程怎麼寫

1、明白知識就在身邊,從生活中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在備課時根據給出的例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感興趣的事進行改編,然後進行教學,讓學生覺得自己學習的數學都是生活中常見、熟悉的事物,學習後又能把這些知識拿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他們很快會明白學數學知識是很有價值的。 生活中的事情有絕大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過,大腦中可以很快呈現出這種印象,不抽象。所以舉手回答的學生明顯比以前多了,大家都很願意去思考,回答也非常流利。這樣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課本中的知識,明白學習數學就是幫助自己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營造了一個活躍、和諧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本文來源於,網路一下「」你就能找到本站。 2、融洽師生感情,促進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平日的教學觀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由於喜歡某個老師而對她所任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而對她所任學科毫無興趣,學生這方面的表現特別明顯。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同樣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在兩個班教學,其中一個班我用微笑的臉、表揚、肯定的語言進行教學,這堂課在輕松、愉快、和諧中順利完成;而另外一個班,我板著臉孔,粗聲粗氣地對他們說話,這堂課在沉悶、壓抑中進行,到最後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一個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一個肯定表揚的手勢,都能使學生萌生積極愉快的感覺。相反,教師過分嚴厲的批評,兇狠的目光,斥責的聲調會使學生望而生畏,產生一種壓抑,甚至恐懼、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善於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心境,用積極姿態,滿腔熱情地進行教學,用自己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數學。 3、課堂用賞識的語言激勵學生,激發自主探究的動機。 在教學中,運用賞識、表揚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一一加以肯定,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一句話而使陰霾的心情雲收雨霽,使平淡無奇的日子絢爛繽紛,甚至可以發跡他的一生,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表揚贊美之詞,因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地位是神聖的,教師即使說一句:「回答正確」「你真棒」「真愛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簡單的話而產生對老師、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主動、積極地去探究知識。

❹ 新課程改革的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教師與學生關繫上的創新過去,教師與學生是一種授予與被授予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味的把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只是忙於把教師傳授的東西記到腦子裡面或者寫到筆記本里,師生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只是被動的把知識死記硬背,並沒有把它真正的消化,進而變成自己的東西,為自己所用。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當然這是早就反對的,但是如果不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那麼這種教育方式的實質仍然存在。 在這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它首先強調了教師是知識的研究者,而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你我」關系。其次強調教室不能作為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舞台,不能作為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應該是師生之間交往和互動的舞台,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也就是說教學應該充滿著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最後強調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應該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而應該是平等的「你我」關系,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誠交往、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體驗。所以,新課改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師生關系,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取得心靈上的溝通;作為學生不只是簡單的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要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索,在不斷的探索中激發自己的潛力和創造里,從而使自己不斷的發展。 二、評價對象、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創新過去,對學生的評價一般是重結果輕過程,也就是用學生的一次考試成績來作為對學生一段時間學習效果的評價標准。這樣評價的內容、方式和主體都是比較單一的,另外就是過分的強調了評價的選拔功能,也就是普遍存在的排名、升學的目的等等,而少了評價的導向、激勵功能,是為了學生的階段學習總結和進一步的學習。 現在,新課程改革強調了評價對象、主體和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這里所說的評價對象和主體不僅是指學生,還包括我們的教師,也就是說我們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還要對教師進行評價。 1、對學生評價的創新。我們不能只針對學生的成績,把它作為唯一的評價目標,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動機的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關注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另外對學生評價的方法也應該綜合化, 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適時適當的糾正。最後就是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進行評價,及時的肯定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快樂,從而建立一種激勵學習機制,幫助學生進入到良性的學習氣氛循環中來。 2、對教師評價的創新。現代教育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對教師的評價應該包括對教學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技能和教學准備情況的評價。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反思.同時,學校、同行、家長以及學生都應該參與到對教師的評價當中來,多角度、多立場地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建議,從而促進我們教師自身不斷的發展。充分的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3、評價方式上的創新。新課程中的評價方式也體現了多樣化,它克服了傳統比較單一的評價方式——考試。隨著教育的發展,人們建立了多種評價模式,並且每一種評價模式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考慮到我們的課程評價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因為評價的對象和評價的條件各不相同,並且它還具有持續的發展性,在不停的變化之中,尤其這種變化還沒有固定規律可循。這些特性都導致了我們無論採用任何一種單一的評價模式都是不正確的,都是片面的。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並且具有動態性的。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的總成績分成幾個模塊:考試成績、課堂表現情況、作業情況等,並且我們還可以具有發展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因為好學生不一定一直都優秀,而差學生也不一定一直差下去。我們應該了解與掌握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並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對進步的學生,我們應該積極的鼓勵與表揚他們,使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與成功,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對學習有退步的同學,我們需要及時與他們進行溝通,使他們了解落後的原因,糾正自己的錯誤,盡快的取得進步。 三、課程內容的創新 傳統的課程在內容上是各種各樣知識的傳授,要求也比較的單一,就是要求學習記住,並不需要他們理解更不需要去運用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以明顯的看出與學生自身素質提高有關的內容並不多,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新課程的內容從各個方面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要,不僅有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有學生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內容,具體的來說,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提高基本素質。新課程的著眼點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它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方面對學生都做出了要求,為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2、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一個民族要發展,要壯大,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萬萬辦不到的,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需要。 3、強調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教師以往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全然不顧,其實要想學生把知識真正的理解並變成自己的東西,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探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4、強調科學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類思想寶庫中不可或缺的寶藏,但現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以科學理性扼殺人文精神的現象,從而出現了人的異化、環境的惡化。因此,關注學生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環境意識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健康發展的需要。 5、重視學生個性的輔導。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培養個性完滿發展的人是落實全面發展教育理論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完滿個性的養成,注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如果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個性不成熟,那麼將來到社會上也很難適應周圍的環境,無法作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做出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來。改革後的新課程同傳統課程相比較,更加的全面,通過不同的方面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從不同的角度來提高學生的發展。新課程適應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體現了迅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為我們的國家做出努力的未來建設者!

❺ 課程標準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語文課程標准》從起草到正式出版,按照程序,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多次向教師學者徵求意見,前後修改六七十稿,從原來的八九萬字壓縮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從2001年9 月始,《語文課程標准》和按這個標准編寫的實驗教材已經進入三十多個實驗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實驗步入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個標准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實施建議」三個部分,課程的內容結合在「目標」中作了闡述。「前言」即是這個標準的基本理念部分。而基本理念又滲透於「課程目標」、「實施建議」之中。這個標准突破了學科中心,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融注於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切實體現了以育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因此學習新課標,實施新課標,首要的是要明晰那些支撐整個課程標準的新的理念。 1、語文課程性質觀的創新 這一理念創新主要體現在對語文課程特徵的准確界定上。《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揭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界定融入了語文教育界經過長期探索而達成的一種共識,為語文課程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施作出了富有理性的定位。 關於語文課程的認識,人們長期爭論不休。多年來人們提出過基礎性、實踐性、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綜合性等等。換成另外的說法,又可以作如下概括:工具性說、工具性與思想性說、人文性說、工具性與人文性說。由這些提法和說法,可見語文課程的性質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的。只是大家談及的各種性質不是在同一個平面上,是有偏重的,也是有層次的。通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大家獲得了比較接近的認識: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標准》就是在這一討論的基礎上,將人們的共識以較為理性的語言作了概括和揭示。《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交際」,一個「人類文化」,兩個「重要」,表明了在課程性質上的傾向性——語文課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質。這里的「工具」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它具有「實用」和「中介」的含義。「工具性」的基本內涵和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興起的科學主義思潮相通,這一思潮是以追求實用的唯功利主義科學觀為基礎的。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當年提出「工具性」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在今天來看,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但是片面強調「工具性」,的確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消極影響,於是語文教育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人文性」的口號。放眼世界范圍的教育領域,20世紀的大半個世紀里,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的論爭始終沒有停止過。國外教育領域的兩大思潮之爭和我國語文教育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爭,是社會及教育發展到一定時期必然產生的現象。「工具性」主要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主要著眼於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語文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指明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於凸顯這兩個方面的功能。我們應該能夠認識到,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可以成為人們的共識,也反映了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共同期望。「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提法符合當前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展開和實施。在語文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牢牢把握這兩個方面的任務。 這里需要提及的還有另一個新概念,即「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准》在闡述語文課程的功能時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正是由於《語文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性質全方位的、內蘊豐富的揭示和定位,進而才形成了囊括工具性知識、技能和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及個性風採的課程新概念「語文素養」。這個新概念,標志著語文課程的一種新的理想境界。正是作為素質教育時代之象徵的「語文素養」,才構成了學生個體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堅實基礎,同時也可以夯實他們學好其他課程的大文化根基。如此,新課程標准因其注重學生個體可持續和諧發展使語文課程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突出了它在個體從自然存在向社會存在的轉化過程中所具有的奠基作用。 2、語文課程目標觀的創新 這一理論創新集中體現了語文課程在價值取向上的現代意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義務教育課程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由此,《語文課程標准》所設計的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這一目標,獲得現代公民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准》還應該包含這樣的目標:使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打下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在上述的闡述中已經提及「語文素養」。這里基本的語文素養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設計來展開。這其中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 什麼是語文素養?為什麼要提出「語文素養」這一概念?多年來大家已經習慣於「語文能力」的說法,這里屏棄「語文能力」,而提「語文素養」,意在什麼? 我們看一看相關的工具書關於「能力」和「素養」的區別: 「能力」,指人能勝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身條件(包括心理和生理條件),其重在「功用性」;「素養」,指人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包括修習培養)而在某一方面所達到的知識、技能、品德、思想的高度,其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由上述的解釋和區別看:「素養」高於「能力」,「素養」豐富於「能力」。 長期以來,就語文教學來說,我們都習慣於解釋「語文能力」為讀寫聽說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所提的「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等。「語文能力」已包含其中。這里提及的種種目標內容在以前的語文教育中也必然涉及到,但不能都歸在「語文能力」的范圍之內,語文課程需要有一個名稱能夠涵蓋這樣一些教育教學目標。正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只有用「語文素養」這一名稱,才能把上述內容都納入語文課程的目標體系。如此改動,不僅僅是在名稱和使用概念上做文章,其目的在於進一步開發語文教育在實用之外的功能,重視在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增強底蘊、提高修養的功夫。 《語文課程標准》正是基於以「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樣的對語文課程的功能、地位、總目標的認識,基於對語文課程特點(人文性、實踐性、漢字與漢語的自身規律)的深刻反思,首次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甚至明確要求「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這種提法措辭委婉而觀點鮮明,其標志著語文課程目標由知識中心向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中心的轉變,也表明在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語文課程功能的顯著升華。《語文課程標准》從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側面提出了語文課程的目標體系,即盡可能充分地發展學生個體的能力體系。其中包括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其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語言能力是指以語言積累為基礎、語感培養為指向的實踐性能力,分別表現為注重情感體驗、豐富精神世界、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耐心專注地傾聽、文明得體的表達和溝通、富有感染性和說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感情真摯、條理明確、追求獨特感受、有創意的寫作能力,以及全球化時代所必備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思維能力則是與語言能力互為表裡、同步發展的,由於課程評價趨向注重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和發展性,故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型語言能力之發展,必然內在地刺激著個體思維能力之成長,並進而開發出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因此能夠說,從偏重各種語言知識的灌輸和貯存,到注重發展個體的各項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語文教育新理念。

❻ 新課程的教學創新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是運用新的理念把教學中的知識點串連好,另外就是把自己最擅長的特點發揮出來,這就是創新,不是把課上得活動越多越好,也不是弄一些花架子就好,最主要的是把重難點突破好,展示好自己的特長,自己的風格就是好。個人看法不一定正確。

❼ 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哪些

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

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問題探究式

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訓練與實踐式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擴展材料:

課堂教學的五個定義:

定義1

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

定義2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案,在給定的時空里,運用一定傳授理論、技能、手段和方法,對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定內容的講授、談話、輔導答疑臊作示範。

定義3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難、十分復雜的工作.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評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要求,針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必須建立一系對教學對象,以課堂為環境,利用教學設備和列合理的評價指標。

定義4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一種目標明確、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

定義5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納入教學計劃按照固定的授課時間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是按教學規律、語言規律、學習規律將學說普通話變成一種完全自覺的和循序漸進的活動。

❽ 哪些學生適合學習EdgeMakers創新課程

EdgeMakers適合於K12以內的中小學生,有多種形式的課程產品和服務,EdgeMakers主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通過從小建立青少年的創造力流程,應用創造力去解決任何問題,加強批判性思考能力,通過調查真實世界的棘手問題並獨立自主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 為有志於全面發展自身綜合素養的學生提供更專業、系統的能力培養服務,涵蓋升學背景提升、創新學術能力培養、創新賽事輔導及未來職業探索等多項學業規劃和教學服務。

❾ 結合世界形式,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創新在哪裡(教育學原理)

其實全世界的創新都是在中國,中國必將引領東方

❿ 如何看待教學創新

一) 關注新理念指導下的發展和創新原則
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要突出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立足於創新,立足於更新教師教學理念,開拓嶄新的多彩的課堂教學模式。

1、關注人的發展,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新課程理念。關注發展就是關注學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指向未來的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培養可持續學習的意志品質、興趣、習慣和能力,並最終培養學生的不竭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建立全新教學思路。教學的全過程都應該在圍繞學生發展上動腦筋。
2、推崇個性化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張揚個性,反對整齊劃一,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及自由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想像,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訓練,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二) 關注教與學動態發展的原則
我們主張活的教學,在相互促進、互動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發展,關注師生「教與學」的過程,從雙方動態發展的狀況,來體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是要重視學習的過程,加強實踐和操作,提高實踐能力;二是重視教方法、學法,導規律。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做事。
(三)關注「人文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原則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體現對人格的尊重與塑造,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學目標,重視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啟發誘導、激勵,立足綜合素質的提高。

新課改特別強調人文性理念,強調提高人文素養,塑造豐富多彩的人格。人文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和順應人性、個性,保護人的尊嚴,關注人的情感和態度以及價值觀。倡導人文理念,會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從而,真正建立起新型的科學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模式。人文理念指導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最終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與尊重,學會共同生活。

(四) 關注教師教學創新,倡導開放性評價原則

我們主張以學定教,教無定法,教學相長,為學服務。倡導豐富多彩的課堂,反對用整齊劃一的標准去窮盡可能發生的一切。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開放,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因材施教,給被評價者留有廣闊的創意的空間。

三、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有關要求

1、 確立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三個維度去確定,應立足於學生的發展,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層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向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2)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全面揭示本課的知識點,無知識性、科學性的錯誤;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與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能進行智力(主要指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及創造力)訓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學習方式、方法與習慣目標

①培養學生自學、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勤動筆的習慣。

②促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改變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和諧合作精神,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獨立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發展。

③嘗試多種學習方式:

A、自主學習:

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是學生在高度思維獨立的情況下高質量的學習。不要把學生的自學當作自主,而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問題意識沒有得到尊重和張揚。

正確的自主學習方式是強調「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其特徵為,由學生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由內在動力支持和調控,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必須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時間和空間。學生真正有不受干擾的獨立思考,產生獨立的見解或獨創性。

B、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的變化,它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而言的。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這將大大改變學生因長期處於個體的、競爭的學習狀態而可能變得冷漠、自私、狹隘和孤僻的個性心理。這樣看來,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互動和積極的自我意識、領導意識,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我們看到許多所謂的合作學習其實就是形式上圍坐在一起的個體學習,根本不存在合作,不存在合作的價值和結果。正確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共同努力,互助、分工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其要素有: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開展面對面的互動和有效的溝通,尋求有效性的途徑,對於各人的看法和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C、探究式學習:

探究學習即是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接受學習是將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而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的。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從而,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探究學習也有助於發展學生優秀的智慧品質,如:熱愛和珍惜學習的機會,尊重事實與客觀,審慎地對待批判性思維,虛心地承認差距和失敗,追求和關注美好的事物等。

正確的探究學習方式是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開辟學術研究的情境和氛圍。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自主、合作、探究具有獨立的意義和操作方式。但他們之間又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學生的學習必須真正是獨立的思維和情感體驗。合作的前提是自主,是在充分自主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一項任務。而探究是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方式。在教學中,絕非每一節課都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三種方式。它絕對不是程序,不是模式,只是學習的三種方式。自主和探究學習不等於教師不再講授,合作學習不等於從此不再搞單獨的質疑和答疑活動。一定要避免理論和實踐上的極端傾向。

2、 抓好教學實施

(1) 把握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能正確理解教材,善於利用、活用和開發教材,體現創造性。教材處理恰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②要挖掘教材中素質教育的因素,和人文性、教育性,能針對兒童的特點和思想實際,以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要具有訓練性和綜合性,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在引導學生在反復實踐中形成能力。

新課程要求教師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資源來自生活、自然和學生自身。學生可以在自然和生活中自由地展示他的智慧和情感,學會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創造。

(2)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陶冶學生的情感、完善學生的人格、愉悅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注重用熱愛學生的情感、愉快的心境、和藹的表情、親切的動作、溫和的語調、激情的語言來創設輕松、活躍、平等、和諧的人際氛圍和學習氛圍,創設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體作用發揮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3)安排適當的課堂教學活動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問題設計新穎、開放,問題情境的創設具有新意和挑戰性,答案不唯一,呈現問題形式多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和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的能力。教師要從學科實際、學生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教學。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恰當地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靈活地應用於實踐活動。
(4)重視對學生的關注與評價

要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廣闊時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教學、提問、指導要分層進行,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反映及學習需求,適時調整教學的難易度,真正做到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多元化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質疑探究,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

(5)呈現教學能力、素質、機智與情態

講授正確;語言、風格良好,即教師的語言准確、清晰,語速適中,語調適宜;教態自然大方,儀表端莊,舉止得體;要善於駕馭課堂,即做到活而不亂,有序而不呆板,教學機智靈活。

(6)優化教法、學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教師的「教」要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之上,能根據學的需要設計教的內容,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出發點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要恰當,講求實效。

3、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1)學生學習態度積極、興趣濃郁。積極思考,大膽質疑,能提出獨到見解,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合作意識、交往技能得到增強,學會傾聽、積極探究、交流、協作、分享。師生、生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好。

(3)各層次學生的知識、創造力、實踐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學有所得,同時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感受生活的樂趣。

4、有鮮明的教學特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身的教學特點,同時也表現出所教對象的特點。教學要個性化,有令人稱道的特色。

四、關於「三段五步」教學法的說明

「三段五步」教學法是我鎮今後將著力推進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三段」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鞏固拓展」,「五步」即「導入定向、嘗試實踐、點撥歸納、應用延伸、檢測評價」。

1、導入定向就是以簡潔的語言、有趣的方式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本節課的濃厚的興趣,並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採取「導入」的方法,如猜謎、講故事、讀兒歌、做游戲,或以激趣性、激勵性語言設置懸念等,語言要簡潔、明快、有感情。「定向」要抓住課程的切入點,既要與「導入」相銜接,又要明確提出本節課的任務,為下一步「嘗試實踐」指明方向。

2、嘗試實踐,即在教師分派任務後,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質疑釋疑,相互交流。

3、點撥歸納,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後,交流經驗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全體學生一起解決某些疑難問題,再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4、應用延伸,即對當前的知識體系進行應用,使課本上的知識從理論探討轉向實際操練,並適當插入一些延伸的知識,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又能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5、檢測評價,實際上就是對本節課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小結。檢測可以在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進行,可以通過書面或口頭,以個人搶答、小組競賽等形式呈現。評價,既可以對檢測的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個人或全班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實行「三段五步」教學法可以拓寬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達到鞏固知識、拓展思維的目的。

「三段五步」教學法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究性模式,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教材內容以及授課班級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要盲目套用。教師個人要在「三段五步」大框架下,潛心鑽研,大膽實踐,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並升華為理論成果。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努力加強自身的修養,積極開展互幫互助互學活動,認真學習、借鑒、吸取他人經驗,解放思想,勇於探索,不斷實踐,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去,以我們的激情和充滿睿智的方法去激活課堂、感染學生,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掘,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