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的性質不包括
1. 幼兒園的基本要素不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內容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往往取決於怎樣理解課程。關於課程本質的認識,大致上可以分為「學科中心」和「經驗中心」兩大類,相應地,對於課程內容也有兩種理解。「學科中心」的觀點認為課程內容指的是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法則等,它們主要體現在教材當中;「經驗中心」的觀點認為課程內容是指學生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應該獲得的認識、態度、行為方式等,它們存在於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當中,存在於教學活動所涉及的問題領域、課題和科目中。綜合上述兩種觀點,可以將課程內容理解為一整套以教學計劃的具體形式存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它們是根據社會為學校制定的目標而設計的。 課程基本內容: 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標和相應的學習經驗選擇並組織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的基本態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行為方式。具體說來,幼兒園課程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關於周圍世界(包括自己)的淺顯而基本的認知經驗。 知識具有多種價值,它不僅能夠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同時還具有發展價值,是智力發展、能力提高和情緒情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包括:生命活動必須的知識,如與幼兒健康、安全相關的知識。有利於幼兒解決基本的生活、交往問題的知識,如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規則的意義等。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知識,如自然和社會中常見的事物的名稱、屬性,幼兒能理解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等。為今後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打基礎的知識,如基本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為成長為未來社會的高素質公民奠基的知識,如簡單的環保知識等。 ②關於基本活動方式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 人類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生產勞動、社會交往和科學實驗。每一類活動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則。這些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們不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讓人體驗到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幼兒的基本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生活、交往、學習等,細分可以分為自我服務、身體鍛煉、游戲、觀察、探索、交流、表達等等。各種活動都包含著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例如如何參與到同伴的活動中去,採用什麼方式能夠讓別人接受自己,如果這種方式不起作用怎麼辦等,都屬於這—類。 ③關於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經驗。 發展幼兒智力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課程內容中必須包含這一部分,而且應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現在解決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上,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發展。解決問題一般要經歷以下階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線索——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幼兒的問題解決也經歷這幾個階段,需要綜合運用觀察、分析、批判、動手操作等能力,幼兒有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對幼兒來講,驗證假設需要靠「做」,如果一個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設,再次進行校驗,如此循環,直到得出可靠的結論。因此,幼兒園課程內容應該包括那些對幼兒而言「成問題」的內容,讓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提高。幼兒的問題常常出現在生活、游戲、交往中,如起跳點不一,如何比較誰跳得遠;魚缸里的水變少了,是不是被魚喝掉了等等。這些「問題」就構成了幼兒學習的內容。因此,利用幼兒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或者感興趣且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既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能力。 ④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是伴隨著活動過程而產生的體驗,類似的體驗積累多了,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傾向性。從根本上講,情感態度不是「教」出來的,它的形成更多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屬於隱性課程的范疇。情感態度形成的途徑主要有環境的同化作用、經驗的情緒效應和理智的分析。環境的同化作用主要表現在周圍人對事物的評價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幼兒,使幼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就經驗的情緒體驗而言,幼兒對那些使自己體驗到愉悅、幸福、自信、滿意的事物或者活動會抱有積極的態度,反之亦然。當幼兒認識並真正理解了某種事物或者特定行為的實際含義時,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對這些事物形成特定的情感和態度,這就是情感態度形成途徑中的理智分析。根據這些途徑,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以發展幼兒的情緒情感。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就應該讓幼兒有機會探索他們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選擇的學習內容要有趣、有懸念,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如有趣、驚訝、興奮等;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感到周圍的人都對學習抱有非常積極的態度。 課程內容分類 目前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分類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按照活動對象的性質劃分或者按照學科與心理相結合的方式劃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把幼兒園課程內容分為健康、自然、社會、語言和藝術5個領域,這是以幼兒活動的對象及其所規定的活動類型為標准來劃分的。日本1998年修訂的《幼兒園教育綱要》將課程內容分為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現,結合了學科的邏輯順序與幼兒的心理發展順序。 ②按照基本學習課題或者問題領域來劃分。 國際21世紀委員會在一份重要報告中明確提出,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教育必須圍繞4種基本的學習——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來重新設計、組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有人將幼兒園課程內容分為學生活、學學習、學做人等。 ③按照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或者圍繞關鍵經驗的活動來劃分。 歐美一些國家的幼兒園課程根據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把內容分為游戲、工作、唱歌、律動、感覺訓練、故事、實物觀察、烹飪等。一些以皮亞傑理論為指導的學前教育方案,把課程內容視為能給幼兒提供「關鍵經驗」的各種活動。比如凱米課程以皮亞傑對經驗的劃分——物理經驗、社會經驗、數理邏輯經驗,將包含著3類經驗的日常生活、傳統活動和來自皮亞傑理論啟示的活動作為課程內容。 ④按照幼兒心理發展領域劃分。 英國的《學會學習》課程的內容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劃分的。具體分為7個發展領域:自我意識、社會能力、文化意識、交際能力、動作與感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感與創造意識。 圍繞上述領域選擇適合幼兒的活動和游戲並加以組織,就構成了幼兒園課程。有關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劃分方式還不止上述這幾種。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對課程內容如何分類,而在於各種課程框架之下的內容是否可以保證幼兒的基本學習,是否能夠為幼兒的發展提供適宜的學習經驗.
2. 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關系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由目標決定的,而目標的達成又離不開內容,沒有課程內容,目標也無法實現。 (一)課程目標規定了內容的范圍與要求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依據課程目標來選擇和確定的。幼兒園課程目標反映了社會對幼兒發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及規律、特點,因此...,幼兒課程的內容必須適合幼兒的學習,同時還要有利於他們朝著社會的期望發展。 幼兒園課程目標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它包括幼兒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情感的、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選擇哪些內容才有可能滿足幼兒這幾方面的發展需要呢?顯然,單純地依賴一兩個內容領域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但要把人類所有的文化積累都納入內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標所包含的幾方面發展要求,來確定內容的范圍,選擇對幼兒發展具有永恆價值的內容,既使他們終身受用,同時又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和實際生活需要。如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可包括日常生活、體能鍛煉、語言、數學、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習范圍,也可以把它們歸納為健康、語言、認知、社會、藝術等領域。每一個學習范圍或領域,既對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具有共同的意義,又對幼兒某一方面的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3. 從幼兒園課程的性質和特點談談為什麼幼兒園課程不能小學化
幼兒園的兒童心理發展處於"前運算階段",應該以游戲為中心,在玩中學,在玩中鍛煉身體,發展智力,培養想像力。小學生心理發展則處於"具體運算階段",讓處於前一階段的學生學後一階段學生學的知識,他們會感到很難,因為難,就可能不喜歡,沒興趣。一旦失去興趣,後果不堪設想。幼兒6~9歲進入文化敏感期,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所以世界各國都確定6周歲讀一年級。幼兒園提前學的拼音、寫字、算術、英語,到了小學還得再學一次,其他同學興趣盎然,提前學過並已掌握的會感到"沒勁",提前學過還沒有掌握的,本來就"沒勁"了,再學非常容易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兒童的後續學習非常不利。
4. 學前幼兒園課程試卷 以下不屬於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屬性是哪一項
c交流作用 交流作用不屬於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屬性
5. 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幼兒園課程目標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它包括幼兒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情感的、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選擇哪些內容才有可能滿足幼兒這幾方面的發展需要呢?顯然,單純地依賴一兩個內容領域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但要把人類所有的文化積累都納入內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標所包含的幾方面發展要求,來確定內容的范圍,選擇對幼兒發展具有永恆價值的內容,既使他們終身受用,同時又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和實際生活需要。如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可包括日常生活、體能鍛煉、語言、數學、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習范圍,也可以把它們歸納為健康、語言、認知、社會、藝術等領域。每一個學習范圍或領域,既對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具有共同的意義,又對幼兒某一方面的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6. 以下選項中,哪一項不是幼兒園課程與一般意義上課程的區別
單項選擇題 1.1.在幾種有代表性的課程概念中,「理論上很吸引人,實踐上卻很難實行」的是哪一種(B)A.課程即學校組織的學習活動B.課程即兒童在校獲得的學習經驗C.課程即教學計劃D.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或目標 1.2.從某種意義來說,課程的「再設計」過程是指(D)A.課程目標B.課程內容與組織C.課程評價D.課程實施 1.3.在以下幾種課程概念中,哪一種有利於課程的科學化和標准化(A)A.目標說B.行動說C.教材說D.計劃說 1.4.「經驗」中心課程過於忽視(A)A.系統知識的學習B.生活中有價值的內容C.學生的興趣和需要D.學生的主體性活動 1.5.幼兒園課程基本以(C)為主要形式。A.隱性課程B.綜合課程C.活動課程D.分科課程 1.6.幼兒園課程不具有哪種屬性(C)A.基礎性B.適宜發展性C.義務性D.非義務性 1.7.制約幼兒園課程任何一個結構要素的核心因素是(D)A.社會因素和人類知識B.兒童發展的社會方向性C.幼兒的自發活動和自由興趣D.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1.8.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點(A)A.啟蒙性B.游戲性C.潛在性D.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2. 1.1.(D)是幼兒園課程的「指南針」和方向盤。A.課程設計B.課程組織方式C.課程評價D課程目標 2. 1.2.對教育目標體系中三大來源的信息進行「價值性篩選」時的過濾網和調節器是(C)A.教育哲學和知識論B.心理學和社會學C.教育哲學和學習心理學D.心理學和知識論 2. 1.3.確定教育活動目標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A)A.發掘課程內容本身價值並使之與上位目標保持一致B.使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各原則C.教育活動目標要盡量具體明確D.教育活動目標要切實可行 2.1.4.月計劃是(B)A.年齡階段目標B.單元目標C.教育活動目標D.鄰域目標 2.2.1.(B)被比作課程的心臟,是課程生命活力的源泉。A.目標B.內容C.實施D.評價 2.2.2.根據發展適宜性原則,課程內容的難度水平應處在幼兒的(B)A.現實發展水平上B.最近發展區C.自發經驗上D.理想的發展區 2.2.3.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具體做法有(D)A.排除一切兒童不感興趣的內容B.選擇一切兒童感興趣的內容C.選擇必要的課程內容D.將必要的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 2.2.4.課程內容的均衡是指(A)A.構成課程內容的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要適當B.構成課程內容的各個部分要平均分配C.課程內容中某些部分要突出D.幼兒現實缺乏但理想的發展又必需的品質要求先發展 2. 3.1.(C)課程是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組織形式的代表。A.學科課程B.綜合課程C.核心課程D.活動課程 2.3.2.(A)課程是以兒童為中心的組織形式的代表。A.活動課程B.綜合課程C.核心課程D.廣域課程 2.3.3.幼兒園教育途徑不包括(D)A.教學活動B.日常生活和常規性活動C.家園合作D.家長教授入園幼兒知識 2.3.4.「寓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化」,指的是幼兒園課程組織的哪項基本原則(B)A.整體性原則B.生活化原則C.主體性原則D.活動性原則 2. 4.1.幼兒園課程實施本質上是(C)A.嚴格按照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B.教師按自己的理解對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C.是課程的「再設計」過程D.教師教的過程 2.4.2.間接教學中幼兒的學習方式以(A)為主A.發現學習B.無意學習C.接受學習D.機械學習 2.4.3.課堂文化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B)A.文化知識B.心理氣氛C.學習材料D.教學內容 2.4.4.下面的行為和結果哪項是不屬於專業教師所有的(D)A.利用專業知識及其見解作判斷B.思考各種可能的行動方式C.評估行動及決定可能產生的長遠後果D.選擇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方法 2. 5.1.下列選項中,哪項不是幼兒園課程評價對象(D)A.課程方案B.實施過程C.教師D.管理人員 2.5.2.課程評價標準的意義不包括(D)A.強化功能B.規范作用C.鑒定作用D.區分功能 2.5.3.評價中要以(A)為主。A.教師自評B.學生評定C.管理人員評定D.科研人員評定 2.5.4.對於集體教學來說,效果評價往往要以(B)的幼兒通過為准。A.二分之一以上B.四分之三以上C.五分之四以上D.全部 2. 6.1.過程模式的最大特徵是(A)A.具有開放的設計思路B.確立明確可測的外顯性行為目標C.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設計中心D.設計步驟圍繞預先制訂的行為目標 2.6.2.目標模式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從(C)出發設計課程。A.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B.從現有的材料、內容、問題出發C.從目標出發D.從已經設計好的教育活動方案出發 2.6.3.過程模式的缺陷在於(D)A.忽視「藝術性」和「人性」B.重結果輕過程C.強調目標行為化、可測性D.忽 視目標作用 2.6.4.目標模式的優點在於(B)A.強調課程的靈活性B.課程設計條理清晰C.重視課程實施過程D.發揮教師主動性、創造性 3. 1.1.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是(B)A.游戲B.工作C.日常生活練習D.文化科學教育 3. 1.2.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個性和行為模式是(A)形成的。A.自我教育B.環境教育C.學校教育D.家庭教育 3.1.3.蒙台梭利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B)A.幫助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B.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C.使兒童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D.使兒童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 3. 1.4.蒙台梭利教育內容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是(C)A.日常生活練習B.語言教育C.感覺教育D.文化科學教育 3. 1.5.蒙台梭利教具中最具特色的是(B)A.生活訓練教具B.感官教具C.學術性教具D.文化藝術性教具 3. 2.1.五指活動課程的創始人是(B)A.陶行知B.陳鶴琴C.張雪f]D.張宗麟 3.2.2.陳鶴琴認為(D)A.兒童是成人的縮影B.兒童時期僅作為成人之准備C.兒童時期沒有它本身的價值D.兒童有自己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 3.2.3.活教育的目的是(A)A.做A.B.學知識C.改造社會D.適應社會 3.2.4.「單元教學法」的特點是(A)A.整體系統B.分散具體C.單獨進行D.抓住重點 3.2.5.活教育的課程應該以(C)作主要教材。A.各科課本B.活動C.大自然、大社會D.教學綱要 3.3.1.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的重要教學形式是(B)A.游戲B.作業C.日常生活活動D.上課 3.3.2.兒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可以獲得(A)知識。A.零碎的知識B.系統的知識C.分科的知識D.全面的知識 3.3.3.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的基本理論觀點有(A)A.教育要走在發展前面,引導發展B.課程應該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C.教育目的是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D.幼兒園教學是一種自發的教學 3.3.4.給兒童的知識應該是(D)A.全面的知識B.零碎的知識C.生活的知識D.系統的知識 3. 4.1.皮亞傑式的學前課程一般具有的特點是(A)A.強調活動與游戲的教育價值B.強調系統知識的教育價值C.強調自然社會的教育價值D.強調工作的教育價值 3.4.2.凱米認為,幼兒教育的最終目標是(C)A.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B.「做人」C.兒童的發展D.幫助兒童形成
7. 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及幼兒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性質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以及幼兒教育的性質所規定的。明確幼兒園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有利於把握幼兒園課程的大方向。 性質 ①基礎性。 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可以從教育體制和人的發展這兩個角度來認識。從教育體制的角度來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就非常明確地說明了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和載體。幼兒園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位置,也就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位置——是整個基礎教育乃至學校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石。 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看,幼兒園課程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身體迅速發育,心智逐漸萌發,個性開始萌芽。他們的自然生命正在接受人類社會文化的熏陶,進行著社會化的過程。這一階段所獲得的學習經驗不僅影響幼兒當時的發展,更會影響幼兒今後乃至一生的發展。因而為幼兒提供學習經驗的幼兒園課程,其基礎性不言而喻。 ②非義務性。 幼兒園課程雖然是基礎性課程,但是由於學前機構教育的非義務性質,幼兒園課程也具有非義務性。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不是所有適齡幼兒都必須學習和完成的「任務」,不具有強制性和普遍性。幼兒園教育以及幼兒園課程的非義務性,使得幼兒園課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雖然這種靈活性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以國家有關的教育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學習發展的規律為依據,但畢竟給教師和其他課程工作者留出了巨大的創造空間。 ③啟蒙性。 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發展中的奠基地位,與幼兒園課程的啟蒙性息息相關。幼兒園課程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身體發育迅速,好奇好問,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這些都為他們探索周圍奇妙的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條件。但是對於這個神秘而且復雜的世界,幼兒畢竟是懵懵懂懂,一個睿智的引導者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園教育應該成為這樣的引導者,幼兒園課程也就自然擔負起啟蒙的任務——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特點 ①生活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對於幼兒來講,除了認識周圍世界、啟迪其心智的學習內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態度;和能力,如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學習。但是這樣廣泛的學_習內容不可能僅僅依靠教師設計、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完成,也不可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實現,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交往中學習交往。即使是認知方面的學習,也要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才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兒園課程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徵——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於幼兒的每日生活。 ②游戲化。游戲符合幼兒 的年齡特徵,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從本質上來看,是幼兒自身的一種自由自發的主體性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幼兒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世界。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對事物形成相對比較抽象概括的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方式和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成分。對幼兒來講,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只有在直接經驗基礎上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 ④潛在性。 從本質上講,幼兒園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課程也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基本的學習領域,但是由於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不是體現在課表、教材、課堂中,而是體現在生活、游戲和其他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雖然怎樣創設環境,怎樣支持幼兒的探索學習,都是教師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的、內容要求精心設計的,但這些內容、目的和要求僅僅存在於教師的意識和行動中,幼兒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環境、活動、材料和教師的行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蘊含在環境、材料、活動和教師的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起作用。 總體來看,幼兒園課程基本以活動課程為主要形式,同時隱性課程的特點非常突出。「通過環境教育幼兒」、「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寓教育於一日生活當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及「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在幼兒的自主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等等提法都反映了幼兒園課程的這兩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