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強調
① 新課改的三大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1)新課程改革強調擴展閱讀
置綜合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特徵,實施綜合課程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知識的瑣碎化問題。在分科課程中,一個教師只需要處理某一學科領域中的問題;而在綜合課程中,一個教師必須根據活動或任務的需要,選擇許多學科領域中的知識並加以整合。這對習慣於傳統分科教學的教師而言是很難適應的。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東鱗西爪,把許多知識信息機械地甚至牽強地拼合起來,從而導致知識的瑣碎化。
第二,教師的知識和經驗問題。成功地實施綜合課程需要教師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如果教師缺乏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能,就不可能將這些知識技能成功地整合起來,這樣就很可能導致綜合課程形同虛設。
另外,如果教師本人從未體驗過綜合課程,那麼他們實施綜合課程的難度將更大。這就要求師范教育的課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未來的教師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論理解和實踐體會,這是實施綜合課程的必要條件。
當務之急是綜合課程的師資培訓要到位,要幫助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兩方面認識和解決綜合課程的諸多問題,提高教師對綜合課程的理解和信任。
第三,管理的問題。要在工作量計算、教學質量評估和學生學業考試上充分考慮綜合課程的特點,營造有利於實施綜合課程的外部環境。
② 新課改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可有可無
不是的,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善於學習的方法,但是必須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按照一定規范循序漸進,教室的作用更為重要了。
③ 為什麼新課程強調課程管理體制應分三級管理
我國大陸過去一直是「一綱一本」高度集中的國家課程開發模式和課程管理體制。自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公布之後,地方獲得一部分的教育管理許可權。從8O年代後期開始,中央允許部分地區開發一些供部分地區實施的具有地方特點的課程改革方案。如上海市第一期課程改革最初的目標就是要制定一套適應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課程方案,另外如浙江義務教育綜合課程改革及廣東高中綜合課程試驗等。1999年元月,教育部頒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00年春開始啟動素質教育的核心工程「國家基礎教膏課程改革」項目。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推動了課程管理體制的改革,確主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模式。學校在課程上有了部分的決策自主權。校本課程開發引起了部分學者、政策制定者及校長和教師的關注。
一、課程開發機制的基本類型
課程開發機制指課程開發得以正常運轉的動力系統。它包括學校課程的設置程序和運轉方式,主要解決課程規劃主體的認定,課程編制、實施、管理與監督等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基礎教育課程開發即只有三類:中央集權機制、地方分權機制、學校自主機制。
1、
由於三級課程管理機制的確立,各級權力主體在各自的權利與責任范圍內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進行管理。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主體在課程開發方面的許可權和側重點不同,出現相應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
1.國家課程:國家課程管理的職能部門是國家教育行政本的最高機構—教育部。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歸家基礎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計劃框架和課程標准等宏觀政策,並指導和監控地方、學校貫徹執行國家課程政策。保證基礎教育的統一的質量標准。國家課程管理的主要權利和責任有。
宏觀指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並具體制定相應的課程政策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
組織制定或修訂、審定我國基礎教育各個階段的課程計劃。寶跨哦統一規定國家課程在各個教育階段的中觀課程結構,如學習領域或科目數,總課時、周課時及課程分配結構,嚴格控制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和基本課業負擔。
頒布國家課程標准,確保統一的基本的學業要求,規定國家基本的教育質量要求。
制定國家課程實施過程的指導性意見,引導地方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實施國家課程標准。
確定據教育課程評價制度,確保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在各個階段的目標得到有效的落實。
制定三級課程管理政策,頒布地方、學校課程管理指南,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開發提供基本的規范標准。指導地方、學校進行課程管理。制定教科書、教材開發與管理政策,定期向學校和社會公布經過審定的中小學教材目錄和教材使用情況評估報告。
④ 對於教師來說,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教學觀是什麼
新課程強調的教學理念主要有:
(1)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交流,是溝通,是對話;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師生與教材的對話。
(2)教學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與方法。
(3)教學應是認知與情意的統一,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有機貫串於教學全過程。
(4)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⑤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1、「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
2、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3、民主化是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課程管理體制的牢固基石。
4、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
5、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
7、批判與創新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靈魂。
8、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歸屬。
⑥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6)新課程改革強調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⑦ 在新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否意味著"知識與技能不重要了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將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放在突出位置,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自主參與,完成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關於\\「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包括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健康素質等多面的健康發展。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發展的個體性與差異性,重視開發學生個性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受應試教育長期影響,在實行課改進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摩擦,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使中國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質人才,更好的服務社會。
⑧ 新課改強調研究型學習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新的較高的要求.首先,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為什麼教、教什麼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是全部的接受、執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捨增添的權力.因此,僅僅是教材的就極大的束縛著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了教材只是材料或範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到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系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育再也不能象過去那樣局限於教材的知識視野
⑨ 新課程改革給骨幹教師提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版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權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三大基本理念
⑩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有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
各課程標准要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要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將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編寫的改變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評價與考試的改革要有利於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涉及學生學習的三個方面。
動機與態度 被動 主動 自主
教學方式偏好 接受 探究
社會環境偏好 個人(單獨) 同伴(合作)
新課程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
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地學習,進而能夠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倡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親歷並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與深入理解。
同時應當注意,學習方式的三個方面並不是相互獨立、互不相容的。
探究學習活動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只是個人的行為;
合作學習並不必然是探究學習;
接受學習也可能是主動理解的過程,甚至可能是自主的學習,如自主選擇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教育節目進行學習。
http://www.chongzi.cn/lun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913也可以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