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走進新課程高一
① 淺談高中化學教師如何走進新課改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有六大「改變」:高中新課改:(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的知識。(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高校錄取不是只看分數了。
1 化學教師樹立新課改意識和新的教育觀念
首先,在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要領會改革意圖,在開展教學時,首先要和舊教材比較,了解減去了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學時要把握每一處出現時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拔高。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比較合理的。課程結構要求學生先學習兩個必修模塊,以基礎的化學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和實驗技能,同時學習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為以後其它選修模塊的學習作鋪墊。必修課程階段,為學生打下了寬厚的知識基礎,滿足了所有學生走向社會時所需的基本科學素養,同時必修階段為學生儲備了繼續學習化學的知識,為選修階段滿足學生興趣和個性發展打下了基礎。如果說必修模塊追求的是廣度,那麼選修模塊追求的就是深度,選修模塊培養的是學生的化學專業素養。教師還要轉變對學生的評價理念,現今高中化學課程是用學分來管理的,學生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模塊,學習的模塊數也可以不一樣。
2 化學教師具有創新精神並要實施新教學方法
(1)教師角色的轉變:在以往的化學課中,多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作為學術的權威,按部就班的把知識傳授給學術。現今的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共同體驗學習的樂趣與學習的收獲。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探究性學習中建立平等、健康的新型師生關系,始終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主題。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課堂上「不要怕學生胡說,就怕學生不說。」,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的潛力,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這種潛力,為同學們安排自主學習、自由討論的機會。對於每一位學生,教師應該平等對待,關注其身心發展,關注的實質是尊重,是關心,是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教學行為的轉變:新的教材設計,需要教師要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備課上,充分掘展教材資源。內容有些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也不知道的。為了適應教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同時,新教材強調各科之間的溝通與綜合,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學科間融合的意識和能力,我們應當多聽聽別的學科的教學,了解別的學科的教學模式。抓緊課堂40分鍾,課余讓給學生。教師需要注重的應是學習方法的培養,學習過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因為今天知識在成倍增長,知識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僅為學生一生所學知識的滄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許很重要,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卻能讓他們受益終生。教師課堂上不再是演員,而應是導演。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教學才會活起來。
(3)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我們的老師上課要改變老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主要體現二段模式:①問題與情境:老師在上課時給學生盡可能提供一個真實情境,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增。例如聯系現在汽車尾氣的污染講空氣污染等。②活動與探究:每節課必須瞄準一個切入點,體現探究性,探究活動不能盲目,不能為探究而探究。尤其要重視課本上的活動探究。
總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接受不接受,認同不認同,高中的新課改時代已然來到,我們便無法選擇回頭,只有在不斷的學習、模仿、總結、探索中前行了。畢竟,新課改是一個持久的、需要作出艱苦努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思想和精神准備的不光是校長、老師、學生,還有我們每一個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