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的教育觀

新課程的教育觀

發布時間: 2020-11-28 11:35:40

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1)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2)創設智力操作活動內。

(3)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容並加強訓練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1)知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

(2)知道學生了解學科特徵,掌握學科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1)結論和過程的關系:教學相長。

(2)提倡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的意義。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1)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局限: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

(2)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的表現: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1)新課程的教育觀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課堂上教師、學生的活動交替安排,形成有機的整體。

2、課堂練習要當堂完成,須背記的內容要當堂熟練背記。

3、課外作業量要適度。

4、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推介不同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探求並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教師要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並檢查學習效果。

❷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2)新課程的教育觀擴展閱讀:

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工業經濟對於「效率」的崇拜又決定了學校教育必須以簡約、規范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因此,建立在對知識加以分門別類基礎之上的分科課程就成為課程結構最重要的特色。

此外,各門學科對於各自領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邏輯性」「權威性」的追求,不僅造成了學科之間的森嚴壁壘,而且使教科書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尊嚴。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以教科書為載體知識便處於核心地位,成為制約教師和學生活動的依據。換言之,知識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目的。

❸ 小學綜合素質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和素質教育的教育觀有區別嗎

非常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綜合素質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和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因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目的在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綜合運用多種數學教學模式,並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實施探究性教學方法。以便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經驗。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這和新課程的價值觀是一致的!

❹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4)新課程的教育觀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❺ 書里沒有新課改下的教育觀吶

參考書目:陳培瑞 基礎教育新課改:反觀與前瞻後的沉思 2004(6) 郭曉明 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的進展與反思 2004(4) 上海市教科院發展研究中心 2000~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進展情況分析 2004(3)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課題組 關於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調查報告 2004(3) 洪俊.熊梅 關於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初步設想 2004 王善邁.袁連生 建立規范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期刊論文] -教育研究2002(6) 李水山 現階段農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2003(15) 覃章成 農村實施素質教育:理論、政策與實踐的博弈分析 2003(1) 張玉林 中國農村教育的困境 2002(11)

❻ 新課程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教學理念有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認識觀等的不斷變化。

傳統的教學為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出的學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潛能學生的不同需求,給與學生選擇的空間,以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任務。

面對這一艱巨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式講授的教學方式。

拓展資料:

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課堂模式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當然也要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

因此,課程標准把「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作為一個基本理念,著重強調在對學習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評價的目標要多元化、手段多樣化。

新評價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及個人,尤其是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前不科學的評價觀念,以實際行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教育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評價時必須做到在重視結果的同時又重視過程。不能求全,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表現,盡管每個學生的表現不盡相同,也應認為他的學習是有收獲的,是成功的。

❼ 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觀嗎

新課改基本理念集錦

1、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2、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把學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要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通過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潛質達到教育目標,要善於發展學生的優點並幫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績論、唯表現論,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3、課程結構:每門課程的內容如何兼顧知識、兒童和社會的需要與可能,涉及課程標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書)的編寫.
4、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5、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6、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它包括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如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
7、積極主動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8、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別強調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行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9、科學人文性課程:這種課程以科學為基礎,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為最高目的,強調人的科學素養與人文修養的辨證統一,致於科學知識,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的溝通與融合,力求把「學會生存」「學會尊重、理解、寬容」、「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創造」等教育理念貫穿到課程發展的各個方面.
10、回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即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課程的基本來源(即:自然即課程,社會即課程,自我即可課程).

11、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是用什麼方法、手段,通過什麼途徑獲取知識,教師應盡可能創造一種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主動獲取知識的氛圍,應引導學生學會收集、分析、處理、運用信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2、三級課程管理模式:讓地方、學校參與課程決策,讓校長教師乃至學生和家長、社區人士享有參與基礎教育課程建設的機會,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13、教材是範例:教材是學校用於促進學生發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種材料),教材內容是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話題」,是特定的範例.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的最終目的不是為記住教材的全部內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訓練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利用教材為「中介,」通過組織師生對話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啟發學生的思維及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應是教材內容的完成,而是學生學習態度、習慣、方法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使學生由能學會真轉正為能會學習.
14、教室是實驗室:教室不是教師表演的專用舞台,而是師生互動交往的一個場所;教室不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教室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15、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應是學生(學生的態度、情感,體會、經驗、發展等)而不應是學科,教師的講解、輔導、指導、展示、演示、釋疑、評價及組織操作觀摩等都應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盡可能做到認知和情感的統一.
16、課堂教學注重過程: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會學」而不是只關注學生的「學會」,教師的教學設計應以改變學生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設計,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過程.

17、綜合實踐活動: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18、新的教學觀: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19、新的教師觀: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與學生的關繫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學生觀:學習的主體,人格獨立的人,有個體差異的人,個性豐富,富有潛力的人.
21、新的質量觀:實現由「以分數為標准」到「以每個學生德、智、體等諸方面素質與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標准」的轉變,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22、自主學習: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相對於被動學習).
23、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相對於個體學習).
24、探究學習: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相對於接受學習).
25、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重視語言能力與數理邏輯能力評價、也要重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
26、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除筆試外,口試、答辯、操作考試、聽力考試、過程檔案記錄(成長檔案袋,科學、藝術活動夾)、鼓勵性評語、預測性評語等等.
27、過程與結果評價並重:過程評價主要在於促進發展,結果評價則有比較明顯選拔甄別功能.
28、發展性評價:要求關注全人發展,關注個性發展,關注發展過程,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以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29、教師專業發展:簡單說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發展.
30、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審視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經驗理論化,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自我監控能力形成和提高.

❽ 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觀

在引導教師分析比較傳統課堂教學缺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查找不足,讓教師對照新目標,抓住六大轉向。

①課程傳授。由注重傳授轉向------學會學習。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知識的傳授突出在教師指導學生學好、學會學習方法。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更注重傳授知識的育人性,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②課程結構。由學科本位轉向------綜合課程。

③課程內容。由繁、難、偏、舊轉向------必備智能。

④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索、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克服傳統課堂的學習缺失。

⑤課程評價。由甄別選拔轉向------師生共同發展。

⑥課程管理。由集中管理轉向------分級管理。集中管理即是國家決定課程,由中央集中管理,地方無權過問,學校嚴格執行。分級管理即是實行國家、地方、學校分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的適應性。在課改實驗中,通過反復深刻的再認識,充分使全體教師明確課改的重要性,緊迫性,激勵教師自覺、主動、積極認真參加課改實驗,主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增強教師的使命感。

❾ 新課改的教學觀

新課改的教學觀是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考試分析,主要涉及三類題型。一、以單選的形式進行考查;二、以辨析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卷中;三、以案例題的形式出現在綜合素質和科目二的試卷中。考查學生對其中的每一條具體理念的理解,以下主要圍繞新課改教學觀進行詳細陳述:

一、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教育者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

「教育者中心」是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的一種理念,突出表現為教師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愛好,主導一切,主控課堂,一味的採用灌輸式的理念和作風,這種專制的教育方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獨立性的發展。

再此基礎上,我們強調應該倡導「學習者中心」,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意見想法及實際需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自覺自願,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把教師單純當做知識的傳授者是一種傳統的教育觀點,面對現在急速更新的知識體系和高速發展的社會,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提升能力和生存適應性,就必須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只能讓學生著眼於現在,而教會學生學習能夠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以此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應試教育注重「唯分數論」,片面追求高升學率,教育中過多關注結果人忽視了過程。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急功近利,忽視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轉而關注應試策略;造成教師不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及發展過程,忽視了引導和幫助,更加忽略了過程對學生能力提升的積極影響。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做到以下幾點:1、不將現成兒結論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增強感知。2、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能夠做到「容錯」,給學生積極引導。3、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四、新課改的教學觀提倡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局限: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不能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強調關注人: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新課改理念。

以上即是對新課程教學觀的理解,各位考生要能夠結合自身經歷和生活實踐,從根本上把握每條內涵的深層理解,才能夠在面對各種題型時做到游刃有餘。

例題:

辨析題:新課改的學生觀倡導「學習者中心」,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信任,絕對的自由。

解析:題干中的表述是錯誤的。

新課改的教學觀主張從教育者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要求教師擯棄專製作風,創設民主寬松的氛圍,尊重學生的想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相信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這並不是意味著完全放手,給學生絕對自由,學生尚處於發展過程中,未完全成熟,需要老師發揮好主導作用。因此,題干中的表述是錯誤的。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❿ 新課標下的教育觀內容是什麼

教育觀是指人們對教育這一事物以及它與其它事物關系的看法。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系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它事物相互關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的內容
教育活動中傳遞的信息即教育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類文明的精神成果,以影響教育對象的精神世界。由於人類文明是逐步發展的,其中必定包含不完善的、有缺陷的、甚至錯誤的信息,因此有的教育不能帶來積極的效應,還有可能帶來消極的效果。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逐步發展,以往的不足會被克服,但又可能有新的誤區產生。如宇宙「地球中心論」曾經長期作為教育的內容,隨後被「太陽中心論」取代,現在「太陽中心論」也已被放棄。另一方面是教育者藉助其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有時是強勢地位,向教育對象發出的啟發、引導信息以及獎懲信息,以影響教育對象的心理狀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