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式課程朱家雄
⑴ 請問哪種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教師用書裡面有幼兒用書小圖,也就是縮略圖要書名或者出版社的名字(不回答
書名: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教師用書):小班(春季) 作者: 朱家雄 ISBN: 9787504135605 出版時間: 2007-01-01 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教師用書(中班上冊)》在幼兒智力的開發上,一方面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智力的提升程度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編排內容,另一方面注意到內容的互相滲透、互相結合,使得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協調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由於教育方法新穎,寓教於樂,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得幼兒的腦子越來越聰明,小手越來越靈巧,辨別是非的能力越來越強。 書 名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教師用書 出版社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39頁 開 本 16 作 者 周兢 張杏如 出版日期 2014年6月1日 語 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65117824
⑵ "怎樣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
一、 《課程指導》的現實意義
新教材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綱,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課程目標、內容及活動組織等較完整的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對我們實施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課程指導》還簡明扼要地給我們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重點,將課程設計建立在兒童發展的基礎上,並創造性地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目標分解為四個年齡段的各領域目標,構建了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目標。這讓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也是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放棄了原來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備課方式,開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區、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模式。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兒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方面都有很明確的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我的收獲
1.預設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應更貼近和適合班級的孩子。
我現在能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2.活動中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內容。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生成活動很難把握,因此只能盡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他無時不有,無所不在。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形成自發生成活動。
3.將課堂教學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我們還意識到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區域游戲同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有意識的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機整合,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4.學會了反思和調整。
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主題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教育教學案例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新課程理念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5.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新教改讓我更深刻認識到要注重個別引導,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
三、新教材實踐中的問題
在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和困惑。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背景和地域鄉土特點,有的與實際跟不上。它的主題教材的設計更多的針對了城市的幼兒園,甚至很多更適合大城市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不適合。有些語言故事、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傳統故事和少兒歌曲。
2.教師實施方面的問題。
理念與行為的脫節。教師們無論在思想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不能運用自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朱家雄教授對幼教改革的評價也曾說過:「如果說這場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麼主要還只是表現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方面,在教育實踐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體設施及家長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等許多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同幼兒園場地綠化,種植園區,活動場地的大小和設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還有許多包括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訓,教學具的資源等等,還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配合。某些主題方面的資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雖然家長的參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過多的要求和收集,也會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4.班級人數的問題。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幾年來,隨著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我們也在逐步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級人數還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對減少幼兒間的差異增加了難度。
還有新教材以主題網路的形式來開展課程,可是每一主題中的五大領域分配不均勻,有時一主題中音樂活動很少而美術活動很多,有時社會活動很多而語言活動很少。
⑶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第七章第一節教案
朱家雄教授曾說過:「幼兒園課程不是誰都能編的,也不是誰都會編的。」只有經過「千錘百煉」的,經典的教育內容才應該出現在幼兒園課程中,因為這些教育內容才會給予幼兒真善美的體驗,才會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益。
⑷ 幼兒發展對教師教學能力有哪些要求
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學習入手,在小步遞進中,調整教師的認識,並與教學實踐對接,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逐步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的目的。 在前期聽過的講座中,有專家說朱家雄教授統計,幼兒園開展的集體教學20%有益的,50%是無益無害的,25%是有害的。聽後,靜下心來看我們的教學,不禁質問自己,「老師在開展的活動孩子真的喜歡嗎?」「課中給了多少孩子互動的機會?」「孩子有收獲嗎?」「收獲了哪些對孩子個性發展有利的經驗?」在這樣的質問中,我們會發現幼兒園一些活動可歸於教授說的25%與50%之中。 如何提升我們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回顧我園對教育教學管理方式,我認為重視相應的學習、研訓及展評活動,讓教師在學習、研修中逐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理念,從而支持教學行為的改變。具體可採用以下方式 一、 互享理念,辨析實例,積累課堂教學經驗 理念是指引教師教學行為的指引燈。幼兒園需要創設多種平台,讓教師及時的學習相關理念與經驗。 (一) 理論互享活動 讀書摘錄活動:幼兒園需要重視讀書活動,讓讀書成為我們老師的習慣。幼兒園可以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教師參與讀書活動。設專門的「教師讀書制度」,給教師每人一本讀書筆記,要求教師開展讀書摘錄活動。 關鍵理論帶讀活動:帶著教師再次捧起「幼兒園綱要」進行閱讀。為讓教師熟記「綱要」中的各領域目標、內容要求與指導要求,幼兒園可舉行「綱要知識競賽」活動。 近期,我們有必要帶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中將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又分為「學習與發展目標」及「教育建議」兩部分。這些目標與建議有助於教師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及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 (二) 好課分享活動 拍攝與下載一些好課,與教師進行分享。開展經典課堂引路活動,通過開展「一看」 「二研」「三練」的活動,感悟到教學設計理念,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策略。 一看:先看這個精品教學視頻;二研:引導大家獨立思考,讓教師講講對你感觸地方,分析該教學活動中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有效策略;三練: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上課。以經典課堂引路的方式學習他人經驗,為老師的實踐教學引路,少走彎路。 二、 重抓備課,協助教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對接 在前期學習理論與學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重視「研讀」,實現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對接,促進教師學習的內化。 (一)抓備課關,促自主研讀 採用分工督導的備課檢查方式,使教師學會課前自主研讀幼兒與教材。每一周由園區教學工作負責人與教研組長分工檢查教師備課。教研組長主要檢查組內教師有無按時按量備好課。教學負責人每周針對一個層面的教師備課進行督導(有時針對新教師,有時針對3-5年教齡的教師)。看備課格式、備課量的同時,查教學目標的合理定位,材料的准備、環節安排或關鍵問題設計,查後,當場與教師進行交流指導。在監督與指導相結合的備課檢查中,促使教師在課前對班內幼兒經驗水平、對教材進行研讀,備出有質量地課。 開展主題審議活動,推進教師自主研讀幼兒與教材。幼兒園實施的是主題教學,為促進教師有效研讀主題,設計出有價值的教學活動。現介紹我園的主題審議活動供參考。我園主題審議放在單周的周 一、周 二、周三中午時間段,分年齡段對主題進行集體審議。分三步走 主題初期——總體預設 主題初期,在集體備課中年齡段教師對整個主題進行總體預設,共同制定主題目標,預設環境創設、家長工作,並對教育內容進行刪選、增補。 實施過程:主備人預設本次主題計劃,同時要求組內教師對主題進行預讀,並填寫主題討論表。在集體備課時,由主備人陳述預設,其他教師共同商議的方式對主題目標、環境創設、內容安排等進行討論,並逐個確定,最終確定有一定實踐指導價值的主題計劃。 主題中期——解惑釋疑 主題中期,集體備課的目的在於幫助教師解決困難及疑惑,支持教師備出有效課。 策略一:聚焦式集體備課 針對教師個人備課中出現的共同困惑,通過聚焦討論形成有針對地解決策略,以此完善活動預設中的每個環節與策略。 策略二:領域備課 對於大部分教師弱項領域教學活動進行過程性備課。 主題後期:分享反思 主題結束時的集體備課,主要在於對主題進行反思,並及時分享成功點進行互學。 通過以上主題審議,促進教師研讀主題與主題開展中的行為,提高備課質量及教學質量。 (二)課例研修,促合作研讀 開展課例研修是提升教師教學理念與能力的有效方式。可以有園內的一課多研活動,還可通過與其他公辦園的聯手教研活動,在不同形式的合作研讀課例中實現學習所得與教學實踐的對接。 一課多研活動 當我們在提升某個領域集體教學能力或探索、優化某個集體教學策略時,往往會用一課多研的方式。在對一個課例進行一研、二研,甚至更多次研修中,先後對教學活動目標、環節安排、活動中的關鍵性問題及活動策略等等進行不斷的共同研讀與修改。在這樣一次一次課例觀摩,觀後共同的研讀中,逐步將以前學習所得的與教學實踐進行對接,真正轉化為教師自己的認識。 聯手教研活動 公辦園與民辦園進行自主結對開展聯手教研活動,共同對活動進行評析,促進園區互學。本學期打算 三、 適時展評,層層推進,提升課堂實踐能力 通過了前期的學習與研修,幼兒園需要提供從書面到實踐的展評平台。 綱要知識競賽→活動設計評比→教學案例評比→分層教學實踐展評等等,在先書面再實踐層層推進式展評中讓教師的認識得以穩固,並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 以上是提升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的幾點粗淺的方式,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借鑒。
⑸ 幼兒園教育評價教案朱家雄
教案教案,切莫太抄教條,特襲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講。
建議你根據所講的科目,制定針對性的教案:
如果是文科性質的課,教案只要提綱式的,不能教條,應該發散一點。剩下的部分要臨場發揮,所謂的臨場發揮也是根據你的經驗來,如果你特別能講,特別能白活,就不要特多准備;反之,你可以給自己一些關鍵詞、句式的提示,作為臨場發揮的指引;
如果是理科性質的課,要想講的生動有趣,有吸引力,有點難度,就需要你自己對知識點吃得很透,能夠融會貫通,又能循循善誘,教案就要准備得充分,邏輯性強,知識也要連貫,學生更容易理解。
當然,受眾也很關鍵,所以還有一種方式是問聽課的同學,覺得怎麼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斷修訂自己的教案。
好的教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好比電影劇本一樣!
以上純粹個人意見,不是抄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幼兒園課程概論幼兒的學習有哪些特點
幼兒園課程論 定價:¥27.00 作者:陳文華 出 版 社:科學 出版時間:2011-4-1 版次:1頁數:242字數: 印刷時間:2011-4-1開本:16開紙張:膠版紙 印次:1I S B N: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幼兒園課程論》系學前教育專業教材,它以幼兒園課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為主線,力求反映本領域知識的邏輯體系,體現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歷史脈絡和發展趨勢,因此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用性和時代性特點。 《幼兒園課程論》共分幼兒團課程、幼兒園課程目標、幼兒園課程內容、幼兒園課程組織、幼兒園課程實施與開發、國外幼兒園典型課程、國內幼兒園典型課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課程評價等九章。編者在每章編寫上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自主學習,做到既便於教、便於學,也便於做,操作性強。 《幼兒園課程論》可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本專科教材,也可以作為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教材使用,並可供廣大幼教工作者閱讀與參考。 幼兒園課程論 定價:¥23.00 作者:朱家雄 主編 出 版 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出版時間:2007-7-1 版次:1頁數:265字數: 印刷時間:2011-7-1開本:16開紙張:膠版紙 印次:7I S B N: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教材根據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專科)課程設置的要求編寫。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力求體現當代學前教育課程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基本趨勢,反映當今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成果,既表現教材編寫的前瞻性,又考慮到專科教育的要求以及我國幼兒園教師的現狀。本教材介紹了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活動設計的方法,旨在通過本教材的學習,使學員達到擴展視野,提升課程意識,加強課程選擇、設計和實施能力的要求。
⑺ 幼兒園美工及環境創設主題有哪些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的活動由我和芮雪萍老師一起為大家主持,內容是「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下面就先由我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主題環境創設的問題。 一、什麼是幼兒園主題環境 其實,每學期我們都在創設主題環境,可以說是在周而復始地做這件事。那麼,什麼是幼兒園主題環境,我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沒有找到相關解釋,只查到了環境和主題活動的名詞解釋。 環境:幼兒本身以外的,影響幼兒發展或者受幼兒發展所影響的幼兒園中一切外部條件和事件。(朱家雄和華愛華老師對環境的定義)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指幼兒園綜合課程中,圍繞某個中心開展的,具有一定的時間跨度,相互關聯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集合體。 解讀以上兩個名詞解釋,可以看出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是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是根據主題的開展,進行相關的環境創設。環境的創設要追隨主題,支持主題的開展。根據幼兒現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提供幼兒大量可操作的材料,進行經驗的積累與鞏固,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進行原有基礎上的提高。這樣,幼兒就對環境有了興趣,環境提供了多種適合不同幼兒水平、愛好的機會,最終,促使幼兒的發展。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主題與環境密是不可分的,環境為主題而創設,主題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的開展。 二、在幼兒園創設主題環境的意義。 皮亞傑認為:兒童發展是在與環境互動中實現的。環境是幼兒活動的憑借,也是幼兒活動的對象,環境的影響伴隨幼兒身心成長的全過程,對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對發展幼兒智力和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我根據平時積累的經驗,歸納出以下幾點意義: 1.成為教師的助手,突出「隱性課程」的價值 2.調動起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3.為幼兒提供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的場所 4.有助於幼兒經驗的自我整合和集體建構 5.讓家長了解孩子,了解主題活動,了解幼兒園 三、幼兒園主題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我們一般認為,主題環境就是創設主題牆,其實從更大范疇上來說,主題環境包括主題牆、活動區環境、家園聯系欄等。 1.主題牆的創設:一個主題活動即將開始,我們就要預設主題牆:哪些集體活動的內容可以展示在主題牆上,分別可以用什麼形式,最終展現出來的主題牆可以分幾個版塊來說明主題,這是否能體現本主題的精髓,是否達到人人展示、人人參與的效果,是否具備基本的美感。有了規劃,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一步步地將各部分材料積累並展示出來,就會像完成拼圖一樣最終看到自己滿意的形象。切忌為主題牆而主題牆,事先無考慮,臨時來湊數,東貼西補忙抓差,那隻能讓人有支離破碎,勉為其難的感覺。」 2.活動區角的創設:活動區角也是主題環境創設的內容,包括材料的提供和環境的創設。 3.家園聯系欄的創設:家園聯系欄師家園溝通的重要橋梁,在主題環境創設中,我們也不能忽略它。 四、以主題活動《好餓的毛毛蟲》為例,談小班主題環境創設。 下面我就以我們小班組的創造性主題活動《好餓的毛毛蟲》為例,談談我們的主題環境創設歷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小小的啟發。 1.製作海報 創意無限 在活動開展前一周,我們就製作海報,目的是讓幼兒、家長、同事知道我們即將開展的活動。那麼如何製作呢?毛毛蟲很可愛,孩子們很喜歡,那麼我們就將海報做成毛毛蟲形狀。用什麼材料?用蹦蹦床,不行,存在安全隱患,用呼啦圈,不易固定……我們最終選擇了用傘製作,在傘面上張貼了主題名稱、背景等,效果非常好! 2.游戲環境 樂趣無窮 游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結合《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情節,我們在公共區域布置了表演區,表演區的布置是由老師、家長、幼兒共同完成的,老師策劃、家長和幼兒一起製作、繪畫的毛毛蟲爬在大樹上、柵欄上,孩子們帶來了絲巾、蝴蝶等道具。我們還創設了走廊游戲區,用呼啦圈、紙箱做成了毛毛蟲,幼兒鑽一鑽、爬一爬、說一說,樂趣無窮。 3.美工作品 巧妙展示 除了玩毛毛蟲、說毛毛蟲,我們還做毛毛蟲,那麼孩子們製作的毛毛蟲如何展示,既美觀又便於幼兒操作。做高度與幼兒差不多的大樹,孩子們做的毛毛蟲爬到了大樹上。做樹葉船,橡皮泥毛毛蟲擺在上面,可愛極了。 4.養蠶過程 一波三折 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了養蠶活動,根據活動過程,我們和幼兒一起創設主題牆「可愛的蠶寶寶」。從家長送來48條蠶寶寶的那一刻,我們的養蠶活動拉開了帷幕,第一次集體觀察,小班的孩子暢所欲言,氣氛活躍,我們把孩子的話記錄整理呈現出來。緊接著我們為蠶寶寶做家,領養蠶寶寶,關於晚上蠶寶寶由誰照顧的問題,我們還進行了討論,孩子們知道放學後教室里要消毒,所以每天都帶回家照顧,在家觀察記錄蠶寶寶的變化,吃桑葉的樣子,家長們每天都把孩子的發現記錄下來,我也進行整理張貼。二周過去了,有的蠶寶寶吐絲結繭,有的蠶寶寶「犧牲」了,還有的正在成長中,我們針對不同情況,和幼兒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結繭後的蠶寶寶在裡面干什麼?」「它會變成什麼呢?」我們將持續觀察。「我的蠶寶寶犧牲時出現了什麼症狀?為什麼為死的?是生病了嗎?」我們要查找原因,接下來我們還會進行第二次養蠶活動…… 這一系列過程以文字、照片、圖畫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出來,孩子們會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一說,回憶我們的養蠶經歷。家長也會駐足欣賞,看看孩子的表現、自己參與的足跡。 走過的路我們留下了腳印,開展的活動我們也要留下痕跡,為了幫助孩子整理經驗,為了家長更多地了解班級活動。那麼展示什麼、如何展示,既要有扎實的活動開展,也要有專業的眼光,更要有一種踏實進取的態度。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定會越做越好。
⑻ 宋慶齡國際幼兒園的專家團隊
宋慶齡國際幼兒園的國內專家團隊曾經撰寫和主編了多套有影響力的教材 ,同時影響力遍布韓國、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荷蘭、挪威等多個海外城市。
朱家雄博士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研究所所長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環太平洋地區學前教育研究會中國大陸地區委員會負責人
2007年出版的著作《幼兒園課程論》被列為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教材;2008年出版的著作《幼兒園課程》及2009年出版的著作《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均被列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在全國百餘所設立學前專業的高等院校中廣泛使用
2007-2009出版的著作《多元視野下的學前教育叢書》、(《生態學視野下的學前教育》、《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學前教育》、《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 《中國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成為最受歡迎的教育類叢書之一。
華愛華博士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副教授,學前教育系主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游戲與玩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任教學前教育學、游戲理論、幼兒心理學等課程。 曾撰寫多種與「幼兒園課程」有關的教材。 Dr.GeorgeE. Forman PH.D
喬治·福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曾任美國皮亞傑協會主席,參與過哈佛大學的「零點方案」等重大項目的研究。
1985年起,他曾多次赴義大利瑞吉歐·愛米利亞市,與愛德華茲教授(原
麻省大學教授,現為內勃拉斯加大學教授)一起,將瑞吉歐教育的實踐理論化。出版了《一百種兒童語言(研究版)》一書,對於瑞吉歐教育系統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Dr. Jef J. van Kuyk
當代幼教之父, 希圖國際教育評價研究所(Cit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ationalAssessments) 高級顧問。 發明聞名於世的「金字塔教育法」Pyramid Method,在比利時、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幼兒教育機構廣泛運用。 發表3-6歲的「幼兒發展評量系統」Motoring & Evaluation System
Dr. Joseph Tobin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前教育教授。曾就讀於芝 加哥大學並榮獲人類發展的博士學位。就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之前,曾任教於新安普頓大學和夏威夷大學。他是國內外公認的比較幼兒教育研究的專家,並因其革新的研究方法而聞名。
⑼ 美國學前教育課程模式有哪些
2000年11月5日至21日,上海市「赴美學前教育代表團」一行15人,應世界學前教育協會香港分會的邀請,參加了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幼兒教育研討會,並對美國華盛頓、紐約、亞特蘭大、洛杉磯、奧蘭多等六個城市進行了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團由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任團長,翁亦詩處長任副團長。成員中有市教委領導、華師大教授、區縣幼教幹部、幼兒園園長和教師以及市教研室教研員等。
在美期間,代表團參加了在喬治亞洲亞特蘭大舉行的有來自全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參與的美國幼兒教育周年研討會。1000多個專題講座和1000多個展覽室,展現了當代早期幼兒教育發展趨勢、最新的理論發展動態與教材、教玩具的技術。研討會上夏秀蓉主任作了「上海學前教育發展動態」報告,朱家雄教授作了「當代中國幼兒教育發展概況」報告,孔美琪校長作了「香港學前教育發展特點」的報告。與會者(特別是外國人和境外華人)對中國幼教發展的現狀表現出十分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他們認為,中國幼教世界在改革中前進,呈現出勃勃的生機。東、西方學前教育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是大會的宗旨之一。
在美期間,代表團深入美國12個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學習與考察。有瑞吉歐學校、High-Scope學校、蒙台梭利學校、Bank-Street學校等,對當今在世界學前教育界頗有影響的幾種課程類型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較深入地學習。
學習與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
記得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曾發表這樣疑惑:「如果說中國的教育不行,為什麼中國留學生的孩子到了美國都那麼出人頭地?如果說,中國的教育很棒,為什麼中國的科技落後?」那麼,學前教育呢,中美之間到底有沒有差異?處在世紀之交,正在建構學前教育課程方案的上海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在美國教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呢?為此,我們將赴美獲得的一些有價值的見聞與思考做一概要的報告。
一 一百種語言與一種語言
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幼兒教育周年研討會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理論熱點,便是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學前教育界關注的瑞吉歐學前教育方案(90年代初曾被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雜志--《新聞周刊》評為世界十大最佳學校之一)。會議期間,我們有幸觀摩了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exhibit》)。豐富的圖象資料,生動地展現了瑞吉歐的教育信念。
--「會活動的影子」,孩子自主地探索光源、物體和影子三者之間的關系。
--「仲夏夜的夢」,用各種色彩去表達孩子對一個事物的理解。
--「腳的故事」,幼兒以兩只小腳的動態表達,編織了一個有趣的「獨幕話劇」。
--「貓和雨」,反映了兩個2歲半兒童用游戲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理解。
……
瑞吉歐認為,兒童可用一百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東西,表達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的感受。包括用真正的語言符號和大量的非語言符號,諸如身體、葉子、雞毛、筆頭、叉子等各種替代物。瑞吉歐的教育理念就是通過符號表徵系統促進兒童的成長,鼓勵兒童運用各種可用作表達的、交流的和認知的語言去探索環境和表現自我。也許,這就是學前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在洛杉磯「Evergreen Community College Leb School」,這是一所專門實驗「瑞吉歐教學法」的幼兒園。園長近十年來,四次赴義大利學習、研究瑞吉歐教育系統,並在自己幼兒園內成功地演繹了瑞吉歐教育思想。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以玩沙與水為主題的「方案」。活動中,孩子們以各自極富個性的「語言」,去探索沙、水及物體坡度之間關系。他們的行為與表現是如此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了一個個真實的自我。
兒童是用一百種抑或更多種「語言」來表達、表現的。這也許是兒童的天性。學前教育的價值究意是什麼,是支持兒童的表達,讓其在表達中探索、在表達中發展呢?還是用成人的東西去灌輸經驗、規范行為,以至於幼兒從小班進來時是「一百種語言」,到大班畢業時只剩「一種語言」呢?一百種語言與一種語言,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取向與教育效果。瑞吉歐教育系統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二 誰是第一位在今天的幼兒教育中,以幼兒利益為先,以兒童發展為本,已日益成為大家的共識。然而,在幼兒園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究竟以誰為先、為本,誰是真正的第一位,這次美國之行,讓我們又獲得了許多感慨。
在紐約「Bank-Street」幼兒園,一進門,園長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觀摩幼兒活動的規則:每班只能進兩位老師觀摩活動;在教室里觀摩者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走動影響孩子;孩子活動時不能拍照,不能議論等等。孩子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美期間,我們共考察了12所幼兒園。所到之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所幼兒園,接待來訪者的「會議室」、「接待室」都是那麼簡陋。沒有沙發,更沒有豪華的裝修與裝飾,有的幼兒園甚至連專用的大人會議室也沒有。而對幼兒的生活環境、幼兒的玩具材料、幼兒的作品物品等,卻能不惜一切代價以追求最好的。在「High Scope」課程實驗基地,我們看到了幼兒園花了不少錢對孩子們那極不「顯眼」的繪畫作品進行「燒鑄」,使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信,一種被重視的滿足。在「Bank Street」幼兒園,為了讓孩子們享受「感恩節」的快樂,幼兒園發動全體教師、家長為孩子製作豐富的食品和有趣的禮物。在洛杉磯長青幼兒園,為了讓孩子們在活動區里能更自主地探索、學習,幼兒園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活動材料。活動材料架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彷彿是一個個專業的小商店:「五金店」、「顏料店」、「書店」、「鈕扣店」、「布料店」等,應有盡有。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快樂地、自由地活動著、成長著,他們享受著真實的「第一位」的待遇。
三 創造力能教嗎
在美國考察,所到的幾個城市給我們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一個城市一種風格:華盛頓的肅穆、紐約的繁華,迪斯尼之鄉奧蘭多的童趣,以及好萊塢之都洛杉磯的風情等等,每個城市都透著個性,蘊含著創造的魅力。
城市建設需要創造,教育發展需要創新,人的培養呢,更需要有創造力的素質。那麼,創造力能教嗎?
創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營造了良好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幼兒創造力的種子便會破土而出,會開花結果。在美國的幼兒園中,我們感受到這樣一種良好的環境條件。
紐約的「Master School」,是一所為4-18歲學童而設的私立的好學校,它是美國東部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著重藝術教育。在那兒,我們看到兒童各種藝術作品,有繪畫、泥塑、剪貼、紙製品等。兒童的作品,沒有範例,沒有「象不象」的標准,每個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師的眼裡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塗鴉、怎樣隨意。在這所學校里,我們還看到了幼兒在積極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區的功能,探索不同國籍的特點。用圖畫、表格、照片、文字等來大膽地表達與表現。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幼兒的活動是自主的,幼兒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兒的表徵更是大膽的、富有個性與創造力的。
在紐約一所享有培育「天才」美譽的幼稚園中,園長介紹了他們實施課程目標的「三步曲」:學習→應用→創造。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是他們課程實施的最終目標。
在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廳里,我們看到了學前兒童創造力「登峰造極」的表現。幼兒畫的嘴巴千姿百態:唱歌的嘴、說話的嘴、接吻的嘴、說瘋話的嘴、憤怒的嘴、打架時的嘴、爭論時的嘴、能發出高興聲音的嘴……;幼兒畫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時的眼睛、柔和微笑時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夢見好東西時的眼睛、爸爸憤怒時的眼睛……。
我想,當一個民族在思考它未來命運時,不能不把培養一代人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來履行。同樣,學前教育也應當承擔起這樣一種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會學習、學會表達、學會創造。
回首美國之行,在報告所見所聞之餘,仍留下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關於多元化的問題。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學前教育中也反映出這一特點。幼兒園辦園類型多元化,有民辦的、私立的、政府資助的、也有各種類型合資辦園的等等。幼兒園的課程也呈現多元化的情況,有奉行行為主義理論的課程模式,也有尊從人本主義觀點的課程模式;有實施瑞吉歐教育方案,也有推行"Bank Street"教育方案、"High Scope"教育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等等;有以語言教育為重的幼兒園,也有以藝術為特色的幼兒園……。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適合各種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學前教育多元化的趨勢,在學習中發展,在借鑒中完善,使多元化與本土化相得益彰。
第二、關於學具與材料的開發問題,曾經多次向美國幼兒園教師請教「你們幼兒園用什麼教材?"美國的同行在一臉驚訝之餘,認真地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水平就是教材,幼兒園的環境與材料就是教材。由此我們理解了為什麼美國幼兒園如此重視幼兒操作的材料,重視幼兒園的環境。在我國,在上海,開發幼兒的學具、玩具和操作材料是大有作為的。各級政府,各方面力量應形成合力,做好開發學前教育資源這篇大文章。讓我們的孩子在與豐富的學具、材料及環境互動中,更健康地成長。
第三、關於教育策略的問題。未去美國之前,總以為西方的幼兒教育是「放羊式"的,或者說是只重過程,不要結果的。這次美國之行,讓我們對美國的教育有所了解:美國的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發展目標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有時,通過材料投放和環境創設來實現預定目標(如,長青幼兒園老師每天早上要化1小時左右時間在幼兒來園前為孩子們准備大量的操作材料),有時通過語言點撥來指導,也有時通過並行活動等來體現教師的指導策略。只是這種"指導"更隱性、更自然、更體現尊重孩子的特點。當前,我們上海學前教育界,正在新"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