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程建設方案
① 小學學科課程在學校課程建設中處於什麼位置
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往,我國中小學執行國家統一的課程方案,使用單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課程的統一性過強,多樣性和選擇性很差,不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各學校發展不平衡的國情,也不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需求。特別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區域間的不平衡性更為突出,而中小學的課程、教材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慮農村的需要。這種情況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的課程脫離了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如何使課程既能體現國家的統一性要求,滿足每個學生的基本學習需要,達到中小學教育的基本質量要求,又能滿足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適應農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是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下,開發和建設具有地方特點和農村特點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建立統一性和多樣性結合的、富有靈活性和選擇性的農村中小學課程體系,是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② 有價值的小學課程建設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傅雷家書》是2018年譯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③ 小學語文拓展課程建設方案歇後語
半夜吃黃連——暗叫苦
半夜吃甘庶——知尾
半衣敲鍾——鳴驚
空喜歡場
半夜獨木橋——步步版
半雲權打麻雀——空空
半雲掛袋——裝瘋(鳳)
半雲點燈——高招(照)
半雲跑馬——露馬腳
半打噴嚏——難受
半雲翻筋斗——終久要落
半雲掛鍋鏟——吵(炒)翻(飛)
半抓雲——句空
飛)
半雲騎仙鶴——遠走高飛
半空火——高明
半路差——始終
半路殺楊排鳳——媽厲害r
綁著腿青蛙——跳啦
磅秤放粒芝麻——足輕重
棒打鴨——呱呱叫
棒打鴛鴦——兩離
棒相針——粗細
(比喻沒深沒淺壞)
棒槌吹火———竅通
棒糙——總落
包公斷案——鐵面私
包公鍘刀——認
(比喻公私)
包公衙門——進難
包公斬包勉——先
包腳布圍嘴——臭圈
包單布洗臉——
包米面做元宵——捏塊幾
包糖——露餡
(比喻願意讓知道事暴露)
包饅做籠——家都爭氣
包工監工——曰沒手
剝皮獨——太露骨
保險櫃安家——目安全
(比喻使安全保障)
寶劍鞘——鋒芒畢露
寶玉家——
抱元寶跳井——捨命舍財
抱著琵琶進磨房——牛彈琴
抱懷西瓜——十拿九穩
(比喻辦事非准確或握)
抱著枕做夢——空喜場
抱著枕跳舞——自其樂
抱著機器親嘴——情意
賜竹脾氣——點炸
背著嗩吶坐飛機——吹
④ 如何開展實施小學學科課程建設的策略研究
本課題於2008年11月以《構建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體系的研究》為題向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申報,同時被確立為晉江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第二批)立項課題(晉教綜[2008]15號文件)。同年11月15日召開課題組工作會議,確立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格局,探究課題研究思路,明確研究方向,精心制訂研究計劃,同時提出各年級的研究子課題,明確課題組成員職責,整個研究步驟井然有序,課題研究有序有效推進。[鑒於2009年8月學校人事變動,課題組重新分工調整。]2009年9月7日課題組重新分工,形成新的課題研究機構,同時報送上級審批。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全體教研組成員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如今課題研究已開展將近兩年,研究方向有效推進,研究策略初步凸顯,教師業務水平明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有效提高。
在研究中,我們以「落實課改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目的,走「求實、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有效;使教師教得自信、教得輕松、教得有效。以科研求發展,以質量樹品牌,有效調動數學教師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開創我校數學教學研究新局面。
一、加強課題研究管理,圍繞「嚴」字下功夫。
1、建立求真務實的課題研究集體。課題開題初,成立以校長為課題組組長,教研組長、數學骨幹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集體。各成員職責明確,分工到位,充滿很強的科研能力和信心。研究中課題組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不僅擔任學科教學工作,還能積極參與各項研究活動,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同時還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協調各方面的工作,保證教研經費的投入。
2、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制度。為更好地規范學校的課題研究工作,2010年3月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和時代要求,制定了《課題學習制度》、《瑤瓊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制度》、《瑤瓊小學教育科研課題考核、獎勵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不僅使課題研究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還刺激了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激情,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課題研究的落實提供了管理的依據和保障。
二、強化課題研究培訓,圍繞「需」字抓落實。
針對教師的工作實際和課題研究的需要,我們緊緊圍繞「需」字做文章,想課題教師所想,做課題教師所需。
1、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重新配置電子備課室電腦,充分利用班級多媒體,發揮遠程教育的巨大優勢,讓老師下載課件、教學設計、教育心得等,與全國各地的教師討論一課甚至一題的教法,讓最新的思想佔領陣地,最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同時選派陳珊珊、張小林、曾健勇等老師參加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2、加強課題研究新理念的培訓。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和培訓,學校在充分挖掘校內資源的基礎上,還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學校充分發揮校內的網路資源和「本土專家」資源,採取網上學習、骨幹教師講座、上示範課、課標知識學習等方式,學習有效性理論及課改環境下的課堂教學。2009年11月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到校作課題檢查指導;2009年12月磁灶鎮教委辦張貽發、陳清傳兩位教研員到校指導課題工作。建立外出學習「二次培訓」制度,凡是參加鎮級或以上的研討活動回校必須作主旨發言,時間段主要設置在每周一教師論壇或每周三教研時空。近兩年來,學校共選派課題組成員外出聽課、學習、培訓達50人次。
3、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學校充分利用「本土專家」進行輔導講座,兩年來骨幹教師主持和主講的培訓活動近10次,有張阿育校長主講的「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學思想」等;吳春燕老師主講的「怎樣參加『UC』網路教研」;組織觀看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主講的《課堂因差錯而精彩》專題講座光碟。
三、豐富課題研究活動,圍繞「精」字促發展。
1、積極承辦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磁灶鎮開放日教學研討活動;磁灶鎮數學說課比賽;輔導區數學研討活動等。
2、努力參加各級各類數學教學比賽。學校盡其所能為教師創造條件,幫助、支持老師參加各級組織的各種比賽和交流,為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課題實驗教師吳春燕《善用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文榮獲晉江市基礎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張阿育《關注課堂生態構建和諧生態數學課堂》一文入選晉江市青陽片論文匯編;張阿育《讓數學課堂盪漾生活氣息》一文入選晉江市教育局論文匯編;吳春燕《小學數學低年級計算的有效策略》一文入選鎮級論文匯編;吳春燕老師參加磁灶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優觀摩活動榮獲一等獎。
3、積極開展校際教研聯誼活動。積極與張林中心小學開展校際研討活動:朱玉玲老師執教《買玩具》、曾健勇老師執教《組合圖形的面積》等。
4、扎實開展校內課題研究活動。研究中我們先後開展了「教育技術競賽」、「同備同上一節課」、「教學開放日」等活動。
四、規范課題研究流程,圍繞「實」字作文章。
課題研究工作是一項長期、嚴謹、科學的工作,它需要不斷的努力和開拓。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要求課題研究教師要抓好三點:熱點論壇——各位老師均舉行「怎樣構建有序、有趣、有效課堂」的論壇;難點探究——開展「學困生」轉化策略細化探究活動;亮點展示——每學期期末舉行優質教案、優秀學習心語展示活動。做好四項: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預設與生成;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達成五度:1、注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2、增強情境創設的有效性;3、強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4、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5、關注學習情感的有效性。完成六種:即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並完成讀後感;寫一份優質教案;上一節優質研討課;寫一篇質量較高的論文,案例或教育敘事;組織和參與開展一次有意義的教研活動;參與一節研討課。按照「整體規劃、專題研究、分項實施、滾動發展、逐步深入」的策略,不斷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⑤ 對農村小學課程建設有哪些建議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關鍵,也是辦學水平的體現。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辦學效益。目前,我們農村小學有許多不利因素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的因素還越來越嚴重,使得我們農村小學與城鎮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相比所凸顯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一、制約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失。
由於交通條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批農村教師應聘到城鎮學校,使得邊遠的農村小學剩下的多半是本鄉本土的中老年教師。
2、留守兒童問題。
目前,農村占很大比例的學生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親情,缺少父母的嚴格督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有的亂買吃的,有的上網打游戲,有的逃學曠課等。留守兒童的問題,對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無疑是影響越來越大。
3、學前教育的質量問題。
近幾年,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有的條件簡陋,有的教師素質差。有的幼兒園中班、大班一個老師,所有科目由這名教師「包干」。再加上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不夠,造成了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不去,也從而影響到農村小學教育的質量。
4、優秀學生的外流問題。
由於當今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加之農村學校與城鎮小學客觀上相比有明顯的差距,造成了一批優秀學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優生隨父母到外地就讀。如此下去,農村小學因為失去較多優生而影響質量的提高,而教育質量不提高又招不到優秀學生,陷入了惡性循環,使差距會越拉越大。
5、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夠。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哪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許多家長賺錢的腳步走得更快了,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成長,他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錢給錢,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對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們的自覺性往往較差,這樣就造成孩子懶散習氣的形成。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動輒打罵,更談不上什麼激勵了。因此說,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為農村小學提高教育質量的絆腳石了。
6、教師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1)教師職業道德下滑,敬業思想缺乏。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有的教師出現敬業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退化,教育行為簡單化,師生關系庸俗化。表現為:不鑽研業務,工作方法簡單。
(2)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創新意識、質量意識不強。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學科的綜合性更強了,每位教師只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農村小學音、體、美、英語、信息等專業師資特別缺乏,所以許多教師往往要兼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另外,一些教師參與進修培訓、接受再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不高,造成業務素質與文化素質低下,妨礙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師質量意識、創新意識也不強,其教育觀念非常滯後。一部分的教師教育方法陳舊,沒有千方百計抓質量的意識,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吸收不夠,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質量難以真正地提高。
7、教育科研問題
在提倡「科研興校」的今天,我們已感到教育科研是農村小學的薄弱之處。我們許多教師沒有把科研研究與提高質量有效結合起來,往往是為科研而抓科研,為質量而抓質量。另外,我們的教師很少能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而最終形成課題。我們還有許多教師沒有自己研究的課題,每天面對的就是「備、上、改、輔、考」幾個教學程序,因此說科研意識不強,這是制約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學質量現狀的實施對策:
要改善上述制約因素,從外部環境來說,需建立留住優秀教師資源的有效機制。作為學校管理者來說,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學管理和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教學的主線。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我認為我們農村小學重點抓好:「一個完善、二個加強、三個重視」幾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我們將根據縣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完善相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學校領導巡課制度》、《教研活動制度》等,把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等掛鉤;發揮教學激勵機制的作用,對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爭取社會,家長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響和教育學生。
(二)兩個加強。
1、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因為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效率。
備好課是課堂優化的前提,學校要求教師備課要具備「五備」、「四點」、「兩法」、「兩題」。「五備」:備教材、備教參、備課標、備教輔、備學生。「四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
提高教學質量要努力在平時、扎實在課堂,學校要求教師反思自己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經常檢查教師的「教學反思」記載。
校長、主任堅持每日1次以上巡課制度,落實教師按課表上課制度。
學校堅持課堂教學書面評價制度。校長、主任每學期堅持聽所有老師的課,尤其是年輕教師的課,課後及時評價每位教師課堂教學。
2、加強「學困生」輔導。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在分析學生學業情況的前提下,建立學困生檔案,制訂學科補困計劃,對學困生做到「十個一」:幫助制訂一個小目標,有一個鍛煉的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現的機會,每學期一次獲獎的機會,每節課至少一次發言機會,一次成功的體驗,每月一次談心的時間,開展「手拉手」活動,給每個學困生找一個好夥伴,每月一次和家長聯系,每學期家訪一次。
(三)三個重視,即「一活動、二師德、三檢查」。
1、重視教研活動
(1)學校利用「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培訓是最好的福利」等名言激勵教師奮進,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
(2)學校給教師搭建學習交流平台,堅持周一次的業務活動,如聽、評課,主題交流等。
(3)學校提倡集體備課,實現教師之間的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4)實行「多人上一課」的研究課模式,即幾個教師合備一堂課,推薦一人上課,集體評儀。
(5)學校要求教師用好現有的設備設施,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好教育資源。
2、重視「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按照「領導當楷模、教師樹形象」的原則,在教師中圍繞「如何構建和諧校園」、「怎樣做一名學生滿意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等開展了師德討論活動,教師們普遍認識到「位不在高,愛崗則名;資不在深,敬業就行;斯是教師,惟勤耕耘」。此外,學校要求教師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八不準」》等,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開展「師德建設」和「行為規范」自查自糾活動。
3、重視「檢查」
一查教學工作。學校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每月底對任課教師開展了政治業務學習、教學設計、教研活動以及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培優補困」、學生學習情況檢測等方面的檢查,引導教師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性建議。
二查考風考紀。嚴肅考風考紀,確保學生成績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師的教學成績。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作為教師,其任重而道遠,特別需要得到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理解、支持,發揚無私奉獻精神,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⑥ 小學課程體系建設你還能否進一步完善
各區縣教育(教體)局,高新區、文昌湖區地事局,局屬各學校: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校課程管理指南》和《淄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有關要求,現就推進全市普通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突出課程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的核心地位,引領學校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立足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思想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加快推進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實現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豐富學校課程文化,營造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實施原則
(一)規范性原則。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課程,尤其不能忽視技術類、藝術類、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開設,同時要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
(二)差異性原則。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因校而異,結合地方特色、學校辦學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歷程和個性化發展需求,集思廣益,為學生發展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學校課程。
(三)生本性原則。課程建設要圍繞學校培養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既有利於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又有利於促進學生興趣特長發展和個性潛能的發揮。
(四)生成性原則。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必須本著「在創新中求發展」、「在實踐中創特色」的精神,分階段確定課程建設目標,充分思考不同課程之間、同一課程不同模塊之間、同一模塊不同內容之間的整合問題,在實踐中逐步建構符合學校實際的課程體系。
三、總體目標
利用3至5年的時間,建立並完善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科學、高效、個性化、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逐步健全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開發、實施、管理和評價運行機制,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與課程文化氛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平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契機,為學校的特色發展奠定基礎。
四、課程建設
(一)課程架構
學校要按照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課程資源整合優化的基本思路,加大課程統整力度,將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中各學習領域的科目按照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三大類課程進行整合優化,構建形成「三類一體」的課程體系,以滿足每一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選擇性學習需要。
每一類課程由培養目標相近的若干課程組成。圍繞每一類課程的教育目標和特定內容,要按照三維目標表述清晰化、課程內容設計科學化、課程實施要求具體化的要求進行設計,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基礎型課程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重點要做好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工作,要在研透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採用選擇、調適、歸類、整合等方式,對每個科目按一定主線重新組織學習內容;拓展型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為宗旨,重點做好綜合實踐類、社團類、競賽類、專題教育類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究型課程要以培養學生自主與創新精神、研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發展意識為目的,重點要做好課題研究類、實驗研究類、創造發明類、綜合研究類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結合地域文化、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學校特色和學生發展實際進行改編、整合或校本創生。
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三類課程的內在聯系,在不影響課程整體性的前提下,逐步將三類課程有機融合。課程開發初期,可以「分」為主,圍繞三類課程的不同任務目標,採用適當方式,逐步建立能正常運作的三類課程體系(見附件1)。課程開發進行到一定程度以後,應以「合」為主,著力進行三類課程的重整研究,構建以基礎型課程為核心,拓展型和探究型課程為配套,課程內容橫向有聯系、縱向有提升、相互促進、渾然一體的課程體系,實現三類課程的無縫鏈接,克服因三類課程割裂而產生的種種弊端,充分發揮三類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見附件2)。
(二)課程實施
各學校要積極實踐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加快課程校本化工作。針對不同課程,要根據課程目標制定不同的課程實施方案。要嚴格執行國家三級課程總課時數的要求,開齊開足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類課程。要探索科學、合理、高效的課程計劃安排形式,結合各類課程的不同特點,採用班級教學、小組互助、個別學習、校外課堂、分層分類走班教學、反轉課堂等多樣化的時間、地點或者課堂形式完成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前要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有詳盡的授課計劃與教案;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得當、教學手段豐富,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實踐體驗,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學完成後要有反思和總結,以促進課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在課程實施中,要注重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注重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教材挖掘,開發與利用好教材資源和課外課程資源,要重視學科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要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形成「學科育人、德育育人、藝術育人與環境育人」的課程環境,為學校多元的課程體系增添色彩。
(三)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要重點關注課程整體設計的科學性、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和學生的能力發展。學校要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制度。要按照初始論證、中期評價和綜合評價的程序進行課程評價。課程實施初,由學校相關處室對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大綱進行論證;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要通過建立相應的聽評課制度、公開課評價制度、作業評價制度、教案檢查制度、學生問卷和座談會制度等加強對課程實施的質量監控,並適時進行中期評價,提出改進建議;最後,通過收集學生意見、教學質量分析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得出終結性評價結果。學校課程綜合評價完成後,應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對學校三類一體的課程體系建設成果進行全面評估,並根據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修訂和完善。
五、保障機制
(一)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
學校要著力加強課程領導力建設,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引領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准確把握課程理念,形成課程願景,提升教育思想境界和學科思想水平,堅定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努力實現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努力讓課程適合每一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科學制定課程建設方案
學校要嚴格遵從課程建設實施原則,結合學校實際,整體設計,系統論證,按照課程背景、課程目標、課程架構、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基本框架,制定科學、合理、系統、全面、可操作性強的學校課程體系建設方案,明確建設年度計劃和推進措施,逐步進行課程開發,確保課程體系建設如期完成。
(三)加強課程專家隊伍培養
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調動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學校課程建設的過程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機地整合起來,通過專業引領、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徑,提升教師對課程的理解能力、對教材的二次開發能力、校本創生能力和課程實施能力,引領教師加強學科思想建設,強化課程意識,建設培養一支敬業愛生、能為學生發展提供個性化指導且具有課程開發、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評價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要注重發現和培養課程專家對象,並為其提供培訓、經費等各方面的支持。市教育局將開展百名優秀課程專家遴選活動,逐步建立和培養一支優秀的市級課程建設專家隊伍。
(四)建立和完善評價和獎懲機制
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全市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管理與評價。基礎教育科負責課程體系建設的宏觀管理,教研室、電教館和教育服務中心負責相關課程建設的指導、評價和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市教育局將制定優秀課程專家、優秀校本課程和課程體系建設示範學校評選制度,鼓勵和引導學校積極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課程體系建設氛圍。各區縣教育局也要制定相應的監督激勵機制,監督和指導本區縣中小學積極開展課程體系建設。
⑦ stem課程建設方案怎麼融合到中小學學校
stem課程建設方案怎麼融合到中小學學校吧。以創造力和創新型思維的學習為主,建立與增強的訓練,在具體形象思維、直觀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游戲化和體驗化的方式開展,強調在創作中獲取基本知識和技能。
⑧ 結合我國教育實際談談中小學應該如何進行課程建設
我國中小學進行的課程建設,現在使用的課程都是非常好的適合當代小孩子小學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