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少年時代成績單
Ⅰ 作文我的少年時代那麼美
我的少年時代那麼美
影響我最深的一段歷程,應該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為什麼這段時光影響我最深?因為只要一念之差,就萬劫不復。我在高中時便決定要做一個寫作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作家。我之所以要做作家,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一個就是在我小時候,因為我們家是農戶,大家的生活很苦,所以每次有縣太爺或立法委員之類的人物要到我們鄉下來,就有一些老先生老太太都會在馬路上攔住這些大人物,然後跪下來跟他們喊」冤枉啊,大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我們收成這么好,卻賣不掉,全部要倒在河裡?為什麼是這樣不合理的制度?或者說遇到台風要請大官拯救他們……
那時我們年紀小,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到非常心酸,這種心酸使我覺得,如果有那麼一天,希望我能替這些人說話,也就是替一些沒有機會出聲的人發聲。這是第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在我小時候就已經萌芽,等到它比較成熟是在念高中時。為什麼等到高中時才比較成熟,因為我以前一直以為農人是挺悲慘的了,等到念高中時,因為我念得是一個台南一個離海邊很近的一個學校–派海中學,我的同學有一些事漁民的子弟,他們比我們更悲慘。
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是,在上學時看到隔壁的同學在哭。我就說,喂!為什麼哭呀,因為我念高中已經很少哭了。他說哥哥昨天在海里死了!那時我聽了很震撼,因為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的生活很悲慘了,沒想到我四周的環境已經那麼差了,還有比這更差的,這些人就是漁民,另外還有鹽民。那時候鹽田都是政府經營的,這些鹽民領很少的工資,而且工作非常辛苦。以前曬鹽不比現在,鹽都是用人挑的,現在已經完全自動化了。所以當時生活很悲慘。那時我就想,原來還有更悲慘的人,我應該要替他們講話,為什麼這個社會上都沒有他們的聲音!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能夠替他們發聲之外,還希望使人跟人之間可以溝通。因為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是很難溝通的,不僅是大人小孩也一樣,像我在讀書的時候,那時還有省籍的意識,他們會分外省人和本省人,外省人還分這是眷村的、那不是眷村的。然後這些人之間不太容易交朋友,因為背景、思想、行為的不同。我就想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原來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上的障礙。
所以這段時間,我就立定志向要寫作。我想要做一個作家,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讀很多書,第二個就是要思考。可是你要知道,在台灣的教育環境裡面,是沒有條件讓你在高中時讀很多的書,也沒有機會讓你每天思考。所以那時上到高二,我幾乎變成學校里的一個怪物,因為我每天都會跑到海邊去散步、去思考,思考人類的前途。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孩怎麼如此奇怪。
那時候我讀了很多課外書,我曾經立志要把學校圖書館的書,從第一本看到最後一本,所以每天都跑圖書館,什麼種類的書我都看,每天做筆記,對然內容不一定全能吸收,可是那時的我就是認定一個作家就必須懂得那麼多,所以拚命看書。當時我對作家沒有「概念」,認認為作家就是寫文章的,可是哪裡有那麼多文章可以寫?而且你一定要每天寫,那就一定要有很多資料,而這些資料要從哪裡來?一定是從讀很多書得來的。所以在高中時,我就讀了不少課外書。剛開始時,我非常吃驚,這種吃驚就是覺得這些書為什麼這么好看?學校的書為什麼沒這么好看?除了學校的圖書館,我又到外面借回很多三十年代的書籍。有許多書我從第一個字抄到最後一個字。因為那時沒有影印機,借來的書只好抄,抄的時候,底下墊好幾張復寫紙,抄完以後裝訂,再賣給同學,這樣我就把錢賺回來了,而我自己也保留了一份。
那段時期,抄了很多三十年代的作品,這些作品非常深刻地感動著我,我想是因為我童年生活背景的關系。
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讀書;也因為這樣,使我的功課很差,差到什麼程度呢?我念高中二年級時,第一個學期結束,放了寒假在家裡,我爸爸收到我的成績單,在飯桌上打開來看後,對我說:「還不錯嘛!有一科藍色的。」
而且這藍色是美術科——六十分,其他全都不及格。我爸爸媽媽一直到現在還搞不懂的是,我是我們家的小孩最愛念書的,每天回到家裡就是關在書房裡,可是成績卻是我們家的小孩中最差的,我哥哥姊姊的成績都不錯。我媽媽就覺得很奇怪,是不是這個小孩頭腦有問題,他花了那麼長的時間讀書,可是卻讀到這樣子。但是他們也不忍責備我,因為我實在已經太用功了。他們並不清楚,在學校讀書是一定要讀考試的。
因為喜歡讀課外書,所以課業成績一落千丈,課業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看不起,不但看不起,而且態度也不好。常常因為很小的事情,老師會罵我,我不服氣就反抗,他們便不高興。結果到了高二,我已經被記了兩大過、兩小過、留校察看。他們不準我再住在學校宿舍,怕我會影響別的同學的情緒和操行。所以我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都在校外租房子,住過殺豬的家、住過雜貨店……
爸爸媽媽很傷心,為什麼這么愛讀書的孩子會受苦刑到這步田地?他們無法理解,常常問我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書讀得這么爛?我說我要當作家。他們說作家是做什麼的?我說作家就是寫了文章以後寄出去,人家錢就寄來了,不是很好嗎?我爸爸就認為那是絕不可能的,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
那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快完蛋了,因為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指望了。我就想說不要念書,回到鄉下去種田。然後一邊種田,一邊發展我寫作的事業。可是爸爸媽媽都堅決反對我做這樣的決定,因此考慮讓我轉學。
可是後來我並沒有轉。為什麼呢?因為幸好在我高中二年級下學期,碰到一位很好的國文老師兼導師。他的名字叫王雨蒼,北大畢業,已經有一把年紀了,是從公立高中退休後到私立高中教書的,因為教書是他的興趣。
在我被人看不起的那段時間,他就是對我非常的好,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鼓勵我寫作的人。他那時問我到底在干什麼?我說我想當作家。他聽後嚇了一大跳,因為他教書多年,也沒聽到有學生想當作家的。他就問我問為什麼,我說我要為沉默的大眾發聲,要促進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他聽了很感動,覺得我年紀那麼小,志氣卻那麼大。於是他就一直鼓勵我,要我及時開始做准備。
所以在那個時候,我每天寫一兩千字的文章,這也是當時唯一支持我繼續讀書和活下去的理由。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投稿常見報,在學校里漸漸出了名。那時我的文章常被登在《聯合報》《中央日報》……這些不得了的報紙上,大家都覺得很驚訝,開始對我另眼相看。
Ⅱ 成績和習慣哪個重要
孩子入學以後,學習成績最牽動父母的神經,尤其是開始的一兩年最令他們傷神費力。一種普遍的觀念是,開始一兩年的成績會決定孩子日後的發展。因此,當哪個孩子期末考試後帶回一張不甚理想的成績單,做父母的就會愁眉不展,心裡如同存了一塊病。有些父母焦慮不變,有些父母反應強烈。學校老師和社會上的通行觀念,也有形無形地給做父母的心理上施加這種壓力。
事實上,這些做父母的,都或多或少地忽略或者忘記了自己做孩子時的經歷,這當中不乏一些事業有成的父母,而在少年時代的他們,也並非門門功課都優秀,有些甚至還不如孩子們現在的學習成績呢。
那麼是否可以說,孩子最初的學習成績無關緊要呢?完全不是,相反,這是人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知識啟蒙時期。
許多父母只是基於一種社會壓力而不得不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譬如,目前流行的升學過程即是以考試成績決定孩子的三六九等。每個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優於他人,從而考上好的小學、好的中學,以至將來考上名牌大學,這也便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成功」基礎。實際上,這裡面存在著許多誤解。
不能否認,學習成績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反映了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但是它在另外一個方面卻忽視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即目前的教育制度存在一時難於彌補的某些缺憾,譬如,這種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統一模式與孩子性格、心理上的不相和諧。它包括課本內容的深與淺,知識量的豐富與單一,孩子理解問題的能力強與弱,還有課堂學習、家庭作業與課外活動、父母對孩子生活與學習上的關照程度等等,這些問題之間存在著很多難以調和的矛盾。
因此,許多父母在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同時,卻忽視了他們在智力上的開發,造成一些孩子雖然能應付各科考試且時常成績優艮,然而知識面卻異常狹窄、動腦動手能力越來越差的奇怪現象。
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緣於社會方面施加的壓力,譬如單純看重考試成績。在學校里的具體表現是,老師的升遷也掛在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單上。於是繁重的家庭作業,沒完沒了的測驗,一股腦地壓在孩子和家長們的頭上,似乎不如此便有誤孩子的前途、老師的前途以及國家的命運。
一些做父母的盡管也發現了這一切造成的惡果,卻也無可奈何,深知自己沒有能力抗拒這種鋪天蓋地的教育潮流,也只好投身其中,隨波逐流。許多孩子因此而體質下降、性格憂郁。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孩子們上了大學以後,尚不知怎樣洗衣服、怎樣煮飯,甚至與人的交往都有障礙。
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偉大人物幼年時的成長道路。例如愛迪生小時候便不願拘泥於學校的教學方式,因為常常提出一些令老師莫名其妙的問題,而被學校視為「獃子」驅逐出學校,但是十年後,正是這個孩子成了享譽世界的有近千項發明的大科學家,這主要歸功於他的獨立思考和善於自己動手的特質,同時還有母親對他學習上給予的關心,使他能在一種活躍、自由而非死板的氣氛中健康成長,邀游於知識的海洋。另一個事例同樣能說明這一點。美國小說家威廉·福克納小學上得極不正規,他對學校功課不感興趣,但對獵槍和野外生活倒很熱哀,經常逃學去打獵或者抱著家裡的藏書讀個通宵,五年級的時候他退了學,在鄉間做刷油漆和洗盤子的雜工,東奔西走。他曾經想繼續上學,但讀了一年大學,又因為英語不及格,只好退學。後來他在一個小郵局謀到一份差事,卻因為把郵件搞得混亂不堪而被迫辭職。與此同時,他的寫作才能卻逐漸發揮出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成了影響世界的大作家,最後在離開學校三十多年後的194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類似事例還有很多,像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少年時期在學業上都表現平平,很不出眾,然而他們的創造才能卻潛藏在貌似的平凡下面。
這並不是說孩子可以不要學習成績,甚至可以退學在家,重要的是如何身處目前的教育休制,而不為其傷害。
父母們在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時所流露的表情,給孩子造成相當大的精神壓力,同時學校的那種所謂的「學習風氣」更把孩子搞得暈頭轉向。有些脾氣暴躁的父母用責罵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孩子心理上的沉重感。而一些有經驗的父母會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探討成績不佳的原因,一邊分析一邊商量如何加以解決,這使孩子感到親切,無所顧忌地談他所遇到的問題。父母正是在這當中發現一些問題的症結所在。
另一個給予父母的忠告是:在上學初期,好的學習習慣應當是最重要的,而習慣的培養,父母必須利用好一年級的「黃金時期」。
我們在~份學生調查資料中看到~些孩子頗帶成人口氣的話語。當被問及「你的學習成績若不佳,父母會用什麼方式對待你?你怎麼想?這種方式對你是否有好的效果?」時,下面是他們的回答:
●偶爾有一門成績不好,他們也不會說什麼,只是自己心情不好受,父母喜歡我,我當然不能讓他們失望。
●他們會拉下臉,做出一副陰天下雨的樣子。這真令人煩惱,我想要是他們看不見成績單就好了。好處?沒什麼好處。
●他們會追問不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怎麼知道,也許是該我倒霉。還不如打我一頓呢,或者讓我變成瞎子、聾子。你說能有什麼好效果。
●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成績,因為我既不想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想問。我覺得這也不錯。
Ⅲ 我的少年時代那麼美作文
影響我最深的一段歷程,應該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為什麼這段時光影響我最深?因為只要一念之差,就萬劫不復。我在高中時便決定要做一個寫作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作家。我之所以要做作家,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一個就是在我小時候,因為我們家是農戶,大家的生活很苦,所以每次有縣太爺或立法委員之類的人物要到我們鄉下來,就有一些老先生老太太都會在馬路上攔住這些大人物,然後跪下來跟他們喊"冤枉啊,大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我們收成這么好,卻賣不掉,全部要倒在河裡?為什麼是這樣不合理的制度?或者說遇到台風要請大官拯救他們……
那時我們年紀小,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到非常心酸,這種心酸使我覺得,如果有那麼一天,希望我能替這些人說話,也就是替一些沒有機會出聲的人發聲。這是第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在我小時候就已經萌芽,等到它比較成熟是在念高中時。為什麼等到高中時才比較成熟,因為我以前一直以為農人是挺悲慘的了,等到念高中時,因為我念得是一個台南一個離海邊很近的一個學校--派海中學,我的同學有一些事漁民的子弟,他們比我們更悲慘。
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是,在上學時看到隔壁的同學在哭。我就說,喂!為什麼哭呀,因為我念高中已經很少哭了。他說哥哥昨天在海里死了!那時我聽了很震撼,因為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的生活很悲慘了,沒想到我四周的環境已經那麼差了,還有比這更差的,這些人就是漁民,另外還有鹽民。那時候鹽田都是政府經營的,這些鹽民領很少的工資,而且工作非常辛苦。以前曬鹽不比現在,鹽都是用人挑的,現在已經完全自動化了。所以當時生活很悲慘。那時我就想,原來還有更悲慘的人,我應該要替他們講話,為什麼這個社會上都沒有他們的聲音!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能夠替他們發聲之外,還希望使人跟人之間可以溝通。因為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是很難溝通的,不僅是大人小孩也一樣,像我在讀書的時候,那時還有省籍的意識,他們會分外省人和本省人,外省人還分這是眷村的、那不是眷村的。然後這些人之間不太容易交朋友,因為背景、思想、行為的不同。我就想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原來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上的障礙。
所以這段時間,我就立定志向要寫作。我想要做一個作家,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讀很多書,第二個就是要思考。可是你要知道,在台灣的教育環境裡面,是沒有條件讓你在高中時讀很多的書,也沒有機會讓你每天思考。所以那時上到高二,我幾乎變成學校里的一個怪物,因為我每天都會跑到海邊去散步、去思考,思考人類的前途。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孩怎麼如此奇怪。
那時候我讀了很多課外書,我曾經立志要把學校圖書館的書,從第一本看到最後一本,所以每天都跑圖書館,什麼種類的書我都看,每天做筆記,對然內容不一定全能吸收,可是那時的我就是認定一個作家就必須懂得那麼多,所以拚命看書。當時我對作家沒有「概念」,認認為作家就是寫文章的,可是哪裡有那麼多文章可以寫?而且你一定要每天寫,那就一定要有很多資料,而這些資料要從哪裡來?一定是從讀很多書得來的。所以在高中時,我就讀了不少課外書。剛開始時,我非常吃驚,這種吃驚就是覺得這些書為什麼這么好看?學校的書為什麼沒這么好看?除了學校的圖書館,我又到外面借回很多三十年代的書籍。有許多書我從第一個字抄到最後一個字。因為那時沒有影印機,借來的書只好抄,抄的時候,底下墊好幾張復寫紙,抄完以後裝訂,再賣給同學,這樣我就把錢賺回來了,而喔自己也保留了一份。
那段時期,抄了很多三十年代的作品,這些作品非常深刻地感動著我,我想是因為我童年生活背景的關系。
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讀書;也因為這樣,使我的功課很差,查到什麼程度呢?我念高中二年級時,第一個學期結束,放了寒假在家裡,我爸爸收到我的成績單,在飯桌上打開來看後,對我說:「還不錯嘛!有一科藍色的。」
而且這藍色是美術科——六十分,其他全都不及格。我爸爸媽媽一直到現在還搞不懂的是,我是我們家的小孩最愛念書的,每天回到家裡就是關在書房裡,可是成績卻是我們家的小孩中最差的,我哥哥姊姊的成績都不錯。我媽媽就覺得很奇怪,是不是這個小孩頭腦有問題,他花了那麼長的時間讀書,可是卻讀到這樣子。但是他們也不忍責備我,因為我實在已經太用功了。他們並不清楚,在學校讀書是一定要讀考試的。
因為喜歡讀課外書,所以課業成績一落千丈,課業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看不起,不但看不起,而且態度也不好。常常因為很小的事情,老師會罵我,我不服氣就反抗,他們便不高興。結果到了高二,我已經被記了兩大過、兩小過、留校察看。他們不準我再住在學校宿舍,怕我會影響別的同學的情緒和操行。所以我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都在校外租房子,住過殺豬的家、住過雜貨店……
爸爸媽媽很傷心,為什麼這么愛讀書的孩子會受苦刑到這步田地?他們無法理解,常常問我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書讀得這么爛?我說我要當作家。他們說作家是做什麼的?我說作家就是寫了文章以後寄出去,人家錢就寄來了,不是很好嗎?我爸爸就認為那是絕不可能的,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
那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快完蛋了,因為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指望了。我就想說不要念書,回到鄉下去種田。然後一邊種田,一邊發展我寫作的事業。可是爸爸媽媽都堅決反對我做這樣的決定,因此考慮讓我轉學。
可是後來我並沒有轉。為什麼呢?因為幸好在我高中二年級下學期,碰到一位很好的國文老師兼導師。他的名字叫王雨蒼,北大畢業,已經有一把年紀了,是從公立高中退休後到私立高中教書的,因為教書是他的興趣。
在我被人看不起的那段時間,他就是對我非常的好,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鼓勵我寫作的人。他那時問我到底在干什麼?我說我想當作家。他聽後嚇了一大跳,因為他教書多年,也沒聽到有學生想當作家的。他就問我問為什麼,我說我要為沉默的大眾發聲,要促進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他聽了很感動,覺得我年紀那麼小,志氣卻那麼大。於是他就一直鼓勵我,要我及時開始做准備。
所以在那個時候,我每天寫一兩千字的文章,這也是當時唯一支持我繼續讀書和活下去的理由。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投稿常見報,在學校里漸漸出了名。那時我的文章常被登在《聯合報》《中央日報》……這些不得了的報紙上,大家都覺得很驚訝,開始對我另眼相看。
那時候(大概二十年前),一篇稿費(一千多字)大概三四百元,可以在學校吃住一兩個月不成問題。
因為這樣,我常代表學校出去參加作文比賽,每次都得獎。好幾次還得到台南市論文比賽一等獎。老師也開始對我比較善待,他們都知道我要當作家,大學考不上也沒有關系,所以打那時候開始,也沒有人逼我要好好讀書。我想這一段時期對我後來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如此,我差不多在高中時期就放棄了考大學的念頭,認為我應該好好寫作而不要考大學。那時校長還把我叫去,告訴我不用報名了,因為報名費一百四十元,他說:「你乾脆把那一百四十元省下來,買西瓜請同學吃好了!」
我說我還是要赴考,至少要給爸爸媽媽一個交代。可是那時候我已經非常確定我的志向,那就是將來要做一個作家;即使沒有考上大學,仍然會繼續寫作,不管身處在什麼情況下。
想當然爾,第一年我就名落孫山——落榜了。我爸爸賣了家裡的一塊田地,籌了一筆錢。他把我叫去,說:「你沒有考上,我知道你很難過,現在這里有三萬多塊,我聽說台北有一種補習班是保證班,你繳了錢就保證一定考上。你把這筆錢繳去保證班吧!保證班一年八千塊,繳了學費,你還有餘錢可以在台北生活。」
於是我就帶了一筆三萬多元的錢來台北,在補習班門前徘徊了好幾天,因為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拿過這么大的一筆錢,這三萬多塊繳進去,實在太可惜了!繳給別人花還不如自己花。我自己要怎麼花呢?那時我就想,三萬塊,如果一個人拿來過一年,綽綽有餘!因為一個月花兩千多,在當時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那時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我及時做了一個決定,我不要補習,我要把這筆錢拿來做一個旅行,因為我在高中時就很想去了解別人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經驗缺乏。所以我就想去一些地方旅行,了解一些地方的風土情,那對我的寫作會很有幫助。
所以我便開始計劃一年的旅行,到澎湖住一個月,去梨山一個月,去南台灣、東澳、南澳、蘇澳、山地部落、礦坑、牧場……環島旅遊了一年,這三萬多塊還沒花完,因為我住很便宜的地方,或者在當地打工。
那一年,我一邊旅行、一邊做筆記,覺得生命變得很豐富。那時我有一個月住在海邊,每天到海邊散步,回到住的地方常喝茶,覺得人生真是幸福,因為在我高中畢業之前,簡直不敢想像人可以這樣過日子。這時候完全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的心情之下,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一直到現在,我仍然很喜歡自己跟自己對話、自己同自己思考。去梨山時,我發現梨山在征采水蜜桃的工人,日資四十元並供膳宿。我覺得這個工作不壞,就去做工,吃住了一個多月,一直到水蜜桃採收完後才下山。
那一年,對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我發現自己的眼界突然被打開了,原來世界這么廣大,和我以前所想的完全不同。對一個高中生來說,他獨自去旅行一年,那種感受非常強烈、刻骨銘心,帶給他是多麼大的震撼!此外,它讓我比較真實地認識別人的生活。
我們以前因為生活環境的關系,使我們再體驗上受了很多限制,不知道人到底是怎麼樣過生活。原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這個經驗深深地影響到我後來的創作。譬如後來我花很長的時間去寫報導文學,以致後來去做新聞記者,就是喜歡去了解這些東西。我的散文之所以常常寫進生活層面去,就是因為我極度喜歡人文。因為最讓我們震撼的不是自然,而是直接生活在這裡面的人的想法和心情,即使在一個風景普通的地方,如果這里有一些人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我們就會覺得這里很美。
不過很悲慘的是,那年考大學又落榜了,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遺憾,因為這種交換對我來說,實在很可貴。
第三年,我為了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考上大學的期望,努力地考上了世界新專電影科。考上以後,我爸爸放了一串鞭炮,慶祝我終於金榜題名了。
那一段時期的經歷對我的影響很大,使我非常確立自己寫作的志向。在旁人來說,寫作也許只是他們的興趣,覺得寫文章可以做一些自我的表達,可是對我來說卻不同,我一開始寫作的動機就是希望為這個世界寫作,為這個世界的人寫作。
我比較不喜歡做所謂的「乖孩子」,我在讀高中時,就常常做一種思考——這個事情如果很多人都用同樣的觀點來看的時候,你有沒有一個新的觀點?我認為一個寫作的人就是要在人潮里做逆流。當這個世界都被污水弄臟的時候,我即使只有一滴清水,也要拿來清洗這個世界。
我的少年時代那麼美、那麼真實,那一段歲月里,我想,我基本的人格與風格都已經養成了。
Ⅳ 我們的少年時代,片子中的漏洞
再怎麼編成績,也不能編168啊,這是基本常識啊。。。。
再看一下前十名,六班就有6個同學,這是非常不可能的,除非是實驗班,但是當時說6班成績不是很好的。
Ⅳ 我們的少年時代高一6得全A了嗎
算是吧 體育最後焦耳其實沒到a 但是李小璐放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