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A. 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1)促进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评价是在客观描述评价对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客观描述可以分为定性描述定量描述,定性描述是对事物质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定量描述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学生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强调持续性描述,即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描述学生的成长历程,而这正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灵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构建与实施的必然追求。(2)有效发挥学生评价的引领作用。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核心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引领。价值判断是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评判,它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的活动。对于学生评价而言,评价者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实施价值判断的内在依据,也就是说,学生评价容易受教师个体的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既充分表达了当代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使各种价值取向在教育评价中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也以此引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重建,反思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评价的增值探索。(3)完善人才的选拔方式。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在客观上能起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状况进行鉴定的作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以往把学科的学业考试分数当作评价人才、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的单一模式,运用综合的评价方式选拔人才,从学科学习和基本素质两大维度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选拔人才提供全面、丰富、具体的学生发展状态的描述。
B. 科学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1
、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
科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
通过课堂表现记录,
对学
生学习的评价,
关注的就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整个
科学探究中对知识技能、
掌握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
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
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
、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
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
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
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
包括学业成绩、
学习态
度、
学习方法、
探究与实践能力、
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主要目标是
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4
、具体几个方面评价:
1>
、平时表现(由教师评)
50%
A
、课堂表现
(
20%
)
B
、书面作业
(
20%
)
C
、其它学习态度
10%
)
2>
、期末考查
30%
实践操作(实验操作)(
30%
)
3>
、自评、互评
20%
A
、自评(
10%
)
B
、互评(
10%
)
4>
、具体评价要求
:
①平时表现(由教师评)
50%
A
、课堂表现(
20%
)
操作办法:
教师每班准备一份名单。
在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
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
实验分析,
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
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
不认真行为,
就记三角形。
期末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
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
的分数。
B
、书面作业(
20%
)
操作办法:
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
获得的分数。
作业一
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C
、其它学习态度(
10%
)
操作办法:
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
科学课上的积极性
,
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
况给予一定的分数。
②、期末考查
30%
实践操作(实验操作)(
30%
):由教师出题由学生单独以实践操作完成
一定的实验答题,
也可采用抽题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实验,
实验中的现象分
析等情况可以让学生记录在纸上,实际是一种实践和书面相结合的考查方法。
③、自评、互评
20%
A
、自评(
10%
):
可以编制问卷让学生自评,看结果确定学生的分值。主要是列举本学期学生
应做到的一些具体事例,
让学生对照自己做到了哪几条,
再加上最后几个开放性
的问题让学生答。
B
、互评(
10%
):
通过小组讨论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是有其合理性的。
具体操作办法:自评中的问卷由小组中的成员共同讨论,给本小组中的成
员进行评定。
④、最终结果的呈现
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
如:
90-100
为
“优”
,
80-89
为“良”,
60-79
为“及格”,
59
及以下为“不及格”。
C.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是什么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目标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不同,它比较具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它可以使我们比较容易地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加我们的信心。
因此,目标学习法也是成功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同时,实现学习目标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开始,只有使大小、远近目标有机的结合,才会避免一些无效劳动的发生。
(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扩展阅读:
学习目标的方法特点
教学内容是由许多知识点构成,由点形成线,由线完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构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因此明确目标,就要在上新课时了解本课知识点在知识网中的位置,在复习时着重从宏观中把握微观,注重知识点的联系。
另外,要明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应该掌握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学习重要目标,即知识重点。有了目标能增强我们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即为了这目标我必须好好学习。
可见,明确学习目标是目标学习法的先决条件。目标学习法的核心问题,是必须形成自我测验、自我矫正,自我补救的自我约束习惯。对应教学目标编制形成性检测题,对自己进行检测,并及时地反馈评价,及时矫正和补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学习目标
D. 学生学业评价中有哪几种参照方式
1、目标参照评价,又称绝对评价,它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到达完满程度的一种评价。有人也称它为标准参照评价。在学校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测定中,关心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也叫做到达度评价,学校中教学评价多属于此类。
2、常模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在某一个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它的客观性很强,并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有一套测量和统计方法,它适用于选拔性考试。它是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基础,所表示的是学生之间的比较,而与教育目标无很大直接的关系。一般大型的标准化考试、升学考试、心理测试,以及各种竞赛性考试等属于此类评价。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扩展阅读:
评价功能:
1、导向、监督功能
教育评价意义之一就是通过评价手段得出实证性发现和诊断性意见,能够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参考及有效监督。
2、鉴定、管理功能
鉴定是教育评价最根本最主要的功能,鉴定的目的在于检验教育工作和教学成果,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管理系统、规范教学秩序、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等提供依据。
3、诊断、激励功能
对学生在学业、综合素质、发展潜能等方面的现状、矛盾和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原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