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生成绩学分标准
⑴ 听说浙大有一种什么按学分收费的,是什么东西啊
我是浙大大一的学生,浙大的确是按学分收钱的,一个学分是75元,如果重修这门课的话,一个学分还要交52.5元,当然这只是总共收的钱的一部分,我大一一年一次一共交了七千多。
⑵ 浙江大学里的学分怎么算的
嗯!是的抄.每个学校的学分计算都不一样!
一般学校会规定要达到多少学分可以毕业(基本在70-92左右)
学分构成一般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
顾名思义:必修就是必须要考取的课程学分;选修就是在众多选修课程中选取自己感兴趣课程考取学分.
以达到符合毕业学分要求.
⑶ 浙江大学高考满分是多少各科成绩满分是多少
高考的满分依你所答的地区的试卷而规定,不是由某个大学自己规定的。除江苏外,一般省份是满分750,理综或文综300 语数外各150.浙大是很重点的大学,一般录取得在660以上吧
⑷ 浙江大学学分一年多少
浙江大学学分一年42分;
4年制本科专业的最低毕业内学分一般为160+4+5学分,5年制本科专业的最低毕业学分一般为200+4+5.5学分。其容中160学分(五年制为200学分)为第一课堂学分,4学分为第二课堂学分,5学分(五年制为5.5学分)为特殊课程学分(非收费课程学分)。
⑸ 浙江大学第1学期27学分多吗 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不多 正好
⑹ 浙江大学的绩点什么用
浙江大学的绩点对奖学金、保研、出国留学、转专业或修读第二专业、申请交流项目、学位证的领取都有一定的影响。学位证会对绩点有一个最低的要求,低于要求则不发学位证。
拓展资料
本科绩点低对找工作上的影响:
HR看成绩的那些方面:
1、看GPA
GPA即所谓的绩点,绩点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各科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绩点越高,学习能力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2、看专业排名
很多HR在看简历时会特别注意专业排名,专业排名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是,综合大学四年下来你的专业排名占到专业的前百分之多少,一般上多数的HR会倾向于专业排名前20%或30%的人。
3、看是否获过奖学金
除了看GPA与专业排名,HR注意的第三个方面是,是否在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有人说大学生活中一定要获得一次奖学金向HR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确实是很正确的想法。
绩点低补救方法:
大学成绩有个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及格,即60分以上,因为大学学完一门课,通过考试及格表示此门必修课完成。如果没有及格,则需重修,按照学校的规定,给以1次补考机会,参加补考即可通过,重修期间就靠自己自学了。
如果你的课程如英语、数学等,大学有要持续学习的科目,是可以不断提高成绩的,这对整个四年的综合得分评定是有帮助的。
⑺ 浙江大学学生要修够多少分可以毕业
4年制本科专业的最低毕业学分一般为160+4+5学分,5年制本科专业的最低毕业学分一般为200+4+5.5学分。其专中160学分(五年制为属200学分)为第一课堂学分,4学分为第二课堂学分,5学分(五年制为5.5学分)为特殊课程学分(非收费课程学分)。
⑻ 浙江大学学分
不可能在大一修满,至多在大三可以修完。
比如英语,体育之类的,每学期只可以修一门,所以修够学分的话至少要两年到三年的时间。
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快的话是在大三修够学分,然后毕业。
⑼ 浙江大学大一学生多少学分合格
因题干不足,所以无法解答.
⑽ 我是浙大大一的学生,想问一下,专业确认时的绩点是各学期的平均数吗还是其他的算法
浙江大学进一步实施学分制的意见
( 节 选 )
为了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并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经过2001年教育工作研讨会,我校决定在2002级本科生开始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分制。
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施前期按学科大类打通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并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相衔接,建立以选课制为中心,导师制和主副修制为辅助,既开放、灵活,又科学规范的教学教务管理机制,按学分注册,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学生只要获得毕业最低学分数、并达到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要求即可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业的同时,如副修另一专业课程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则可同时获得该副修专业的相应证书。
*
实行选课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条件,在以下四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1) 选专业。部分优秀学生可自主跨学院、大类选择专业;在大类内学生转专业的比例,
进一步提高。按类或按学院招生的学生可在大类或学院内自主选择专业;按专业招生并设专业方向的专业,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2) 选课程。在限选范围内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全校选修课和院系选修课全面放开。
除个别特殊专业外,选修课的学分数应达到课程教学总学分的25~30%,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3) 选进程。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4) 选教师。对两位以上教师同时开课的课程,逐步实行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对部
分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的任课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竞争选聘。
* 实行导师制。
学分制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要使选课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实行导师制,以加强指导,减少盲目性。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全程指导。
* 完善弹性学制和重修制
学生注册入学后,四年制本科生在六年内、五年制本科生在七年内,只要获得毕业
最低学分,并达到学校有关规定要求,可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但毕业时学制均按四年或五年计算。
对不及格的必修课程,学生可多次缴费重修;对不及格的选修课程,可缴费重修,也可改选其它课程。
*
实行学分绩点制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学分绩点制,并在学生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应用。
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和
课程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权重系数×课程学分
课程绩点根据考核成绩折算,具体折算规定如下:
百分制考核的课程
95~100
85~94
75~84
65~74
60~64
<60
五级制及对应的百分制
优(90)
良(80)
中(70)
及格(60)
不及格
二级制及对应的百分制
合 格(75)
不合格
对应课程绩点
5.0
4.0~4.9
3.0~3.9
2.0~2.9
1.5~1.9
0.0
课程权重系数规定如下:
课 程 类 别
校定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类公共
必修课及程序设计基础等公共必修课
其它必修课
选修课
课程权重系数
1.2
1.1
1.0
*
实行主副修制
为了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本科教育阶段实行主修和副修制,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可自主选修副修专业的课程。原则上全校所设本科专业均可作为副修专业,非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要专业所在学院条件许可,均可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按照副修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读副修专业有关课程。学生修读副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获得30个左右学分者,可获得该专业的副修专业证书。一般情况下,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第四学期开始修读副修专业的有关课程。
*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
学生选课后,如修读人数过少则取消开课,连续两次取消的课程将暂停开课;对于开设必修课的教师,如多次因选读人数过少而不能开课的,则将暂时取消该教师开设必修课的资格。同时,对选课人数多、教学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在教学业绩点计算等方面给予倾斜,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高水平教师多开高质量的课程。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奖励政策由学工部另行制定。
* 建立新的教学运行与学籍管理体制
为配合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在新校区建立注册选课中心,统一管理学生的注册和选课;建立教学资源管理中心,统一调度校区的教学资源;建立考试中心,安排各类课程及等级考试的有关事宜;建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课程、教师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
* 改革收费制度
从2002级新生开始,实行新的收费办法,学生的学费分两部分计算,即专业注册学费
和按学分数(含重修课程)计算的学费。在学年开始时,按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预收学费,每学年结束前,按所学学分进行结算,其差额在下学年预收学费时一并收取。学生毕业前,按所学学分总清算,缴清全部学费后方能毕业。
*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包括:一支由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学生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一个负责组织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机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开课资格评审制度、教学质量预警与劝谕制度等,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