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成绩 » 学生成绩分布及其特点

学生成绩分布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3-13 19:16:04

1. 学生成绩分析怎么写

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年级:XXX 年级组长:XX 时间:XXXXX
【分析报告提要】
一、 成绩分析
二、 各班学情分析
初一(1)班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分析
一、 基本情况介绍
本班现有人数5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33人,。
学情分析
班级构成特殊,学生表现自私霸道,不会包容别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习惯较差,家庭作业完成不好,不会的问题不请教老师,并存在抄作业的现象。再加上进入不适应初中老师教学方式,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较为吃力,上课不能及时记笔记,不会抓重难点。
二、 教情分析
我班各任课老师均能认真完成教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课下辅导较为及时,利用自习课时间督促检查,使一些中等学生进步较快,很多后进生因为基础太差,成绩仍受影响。班主任能积极与任课老师配合、交流、沟通,共同促进提高。 三、 改进措施
1、 进一步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作用,加强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包容别人,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3、 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4、 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读书活动。

2. 某两个班数学考试成绩如下,要求计算分析指标,用文字描述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评价2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差异

可以用EXCEL分析。只要输入数据即可。

3. 成绩正态分布的例子

(柳州三中 钟东华 )
记得大学毕业刚开始做老师的时候,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其中就有一个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我困惑了很久。
期末考试刚刚把试卷改完,统计好分数,我就拿到班上去讲评了。由于是流水改试卷,难免就有几个同学是得59分的,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有一个同学刚好考得59分,于是他就跟我说:“老师,你给我加一分可以吗?”“为什么要给你加一分呢?”我疑惑道。“加上一分我能就及格了。”他渴望道。我解释道:“分数并没有加错啊!”“可是您看,我这里是可以得一分的,你没给呢?”“这种情况统一不给的。这都是流水改卷呢!”他哀求道:“过年了,加一分就能及格了,也好和父母交待,也好过个好年啊。”我拗不过他,只好说:“那好吧,我给你加一分吧,但是希望你下次能努力一点,考个好成绩。”
看着他欣喜若狂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也许是我的私心,也许是为了对别的学生也公平一些,事后我把其它59分的都加到了60分,于是学生的成绩及格了,当然我所教科目的及格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样我们皆大欢喜,同时也辟免了师生相互之间就试卷中能不能加这一分的争论。虽然我把学生的成绩加到了及格,但是我心理仍就期望他应该会吸取教训,从今往后认真学习,从而考出好的成绩。可是这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随着下一次考试的到来,由于学习难度的加深,他非但没有前进一步,反而更退一步了,更别说有资格来求我加一分了。那些曾经加了一分的同学也没能达到我所期望的及格分数。这一出乎我期望之外的情况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加这一分对学生来说到底有没有用?
本来流水改试卷已经很科学了,但我却画蛇添足般的给59分的同学加上一分,从而违背了科学原理。这难道不值得我深思吗?
直到有一次我在教务处做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时,我才恍然大悟。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的最重要分布。大量的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大多数随机变量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测量的误差,学生的考试成绩;人的身高与体重;产品的质量数据,投资的收益率等等均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应用范围之广, 其在数理统计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任何一个随机变量不可能与之相比。现今仍在经常使用的许多统计方法,就是建立在“所研究的量具有或近似地具有正态分布”这个假定的基础上,而经验和理论(概率论中所谓“中心极限定理”)都表明这个假定的现实性。现实世界中许多现象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在纷乱中却又有一种秩序存在。研究表明,若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一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又不太大,在理论上可以证明,该数量指标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所以存在59分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则不正常了。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期考语文的“正态分布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图中红色的光滑曲线是由该次语文考试的平均分和标准方差所决定的正态分布曲线,而柱状图部分则是该次考试的实际人数分布(由于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计算能力,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一分数段的实际人数)。语文满分150分,90分算及格(横坐标的分数段部分是从0分到150分进行统计,共有151个单位)。通过图中的柱状图分布来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89分这一格人数完全为空,90分这一格的人数飚得老高,可以看出89分的人数全部都跑到90分的人数了。通常来说,某一分数段的人数为空,是很正常的,但是它邻近的这一分数段却升得老高,这就不正常了,就说明有人为的改动了。所以我们要严格统计学生的成绩,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的成绩情况,从而才能找出教学中所存在的原因。这样才能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改进计划,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好准备。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图,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成绩是不是存在着两极分化(两头大的情况)、或者通过了解学生成绩的分布状态,为下一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好准备等等。所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我确实不应该给学生加这一分。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决定了“加一分”不能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策略。给学生“加一分”,从表面上看,是期望通过给学生一个及格的分数来促进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实际上正是由于这一行为所蕴含的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从而真正的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效应。如果没有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只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某种特殊需求,那对学生的学习是毫无益处的。对于一个上进心强的,渴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这一策略可能很有效,能够激励他奋起学习,但是对于一个进取心不强,考试只在乎分数而不在乎知识掌握的学生,给他加再多的分数,恐怕也是爱莫能助。而且这种策略面向某个特殊个体时,有针对性地随机使用,可能效果颇佳;如果扩大为面向全体,频繁地使用,效果就会逐渐降低,最终变为一种让学生毫无感觉的、形式化的东西。因此,给学生“加一分”,这只能是一种随机性的“教育机智”,而不能作为一种“教育机制”来普遍使用。
当我再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微笑着鼓励他:“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学习,下次肯定能及格。”因为我知道这一分所蕴含的道理,我再也不能轻易的给他加这一分。我只能在心里期待着他能够幡然醒悟,通过自己真正的努力来争取这一分,而不是再拿这一分来自欺欺人。

4. 学生的成绩是正态分布的吗

谢邀。如果就题目“大规模数据是否一定是正态分布”来回答,答案显然是“不一定”,还有可能是其它分布: 均匀分布、指数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U型分布、L型分布……。但如果问的是考试成绩分布,那么答案是: 理想的考试成绩分布应近似正态——因为学生成绩与智商相关,而人群的智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所以成绩就会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钟形对称分布特点。我想这也是为何以客观题(判断、选择、填空等题型)为主的考试被称为标准化考试的原因。因为题目的评分较少掺入改卷人的主观因素,而是有唯一的对错给分标准,从而更准确反映应试者的知识掌握水平(其它情况相同,这由智商决定)。如果把标准化考试成绩标准化——减去均值再除以标准差——转换为标准分Z值,那么Z值就是标准正态分布。可以根据其值大小,通过查正态分布概率表,来判断某一考生在同一批考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某考生标准分是1,那么容易知道他的成绩在84%学生之上。但话说回来,影响考试成绩分布还有其它因素:学生努力程度;学科的性质在考核学生时需要主观评判(比如艺术专业);老师出题太难(右偏分布、高分寥寥)、太容易(高分扎堆、严重左偏);改卷太严、太松;题目开放性、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等等。所以成绩只能是近似正态而无法完全正态,根据经验(包括我的统计学课程改卷经验),一般考试成绩分布应当是略为左偏而不是对称分布。教务处是学校里面负责保证教学质量的部门,作为老师的一员,窃以为这些想象中在办公室泡茶聊天看报纸的家伙喜欢定下条条框框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方便他们对老师进行考核监督(纯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些条条框框有些是必要的,但有些则属于多余,或者仅供参考、而不需要被严格执行——比如成绩一定要符合正态分布——如上所述,这只能看课程和考试的性质而定。在我们学校,老师期末提交教学文档时,要求提交一份试卷成绩分析,其中还要画出成绩分布直方图。作为教统计学的老师,真的要得到一个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也不是什么难事,您说是吧?

5. 学生成绩区域的差异性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给你打个比方:类似古罗马的骑士永远不可能成为电专脑高手一样。环境对人影响很属大,青海西藏新疆学生受所在师资及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比内地是低一点,但最终之所以会有很大差距,是因为每个省份所用的题也不一样。
我是陕西的考生,到新疆也5、6年了,通过我对这里学生的了解,他们也不必内地学生差多少,而且也没有你所说的什么重点线还达不到山东省的三类本科线,这是有些过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定不能做什么事情都去强调公平,那样也许你走上社会后会很受打击的。遇事心态一定要好,然后在你现在在基础上把事情做好,这是明智之举。
北京的学生,500多分可以上清华、北大,而新疆的学生要上也得680分以上。所以,我觉得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是最好的选择!!

6. 分布特点

各类重质油在盆地内有着各自的分布特点,不同类型的重质油分布于不同的构造位置。

1.边缘斜坡带

该带往往发育有多期的不整合和断层,它们与浅部储层交织在一起,使该带内的含重质油层位多,类型也较为多样,如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断块、古潜山、岩性以及自身封堵等重质油类型。缓坡带更有利于重油沥青的形成与分布,往往形成富集带。如中国辽河西部斜坡重油聚集带、准噶尔西北缘重油聚集带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等。

2.凸起带

在凸起之上,尤其是凹陷内的低凸起,往往发育着大型被覆背斜重质油。如埕北低凸起带、孤岛-弧东低凸起、辽西低凸起和石臼坨凸起等。类型如地层超覆、岩性、断块等规模较小。

3.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

该带主要发育断块重质油。重油的形成与否取决于断裂的向外开启性。往往浅部为重质油,向深部变为常规油,如济阳坳陷胜坨和东辛等断裂背斜和断块重质油。

各类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们的重质油分布特征也就有较大差异,以渤海湾盆地为例,断块活动发育,形成了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两组断裂网络系统,将盆地切割成47个翘倾块和上覆的箕状凹陷,每一断陷自成一个独立的沉积系统和成油单元。箕状凹陷连通系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A.斜坡带

斜坡带为箕状凹陷中基底埋深较浅、沉积盖层较薄的部位,主要受两组与斜坡带走向一致的断裂切割:一组为基底断裂,大多数断层倾向与斜坡倾向相反;另一组为盖层断裂,断层倾向与斜坡倾向一致。

在斜坡带,断裂、不整合面与开启储层交织在一起,创造了地下水补给接收和排泄的良好条件。这一地质条件和连通系统的分布及特点决定了该带含重质油层位很多,重质油类型也更多,形成了不整合型重质油、地层超覆型重质油、古潜山型重质油和断块型重质油以及岩性上倾尖灭型重质油。不整合、地层超覆和断块重质油在石油未到达之前,储层均在侧上方,向地表间接或直接开启,不具良好的封堵条件或根本不具封堵条件。到达的石油是依赖自身变稠变重的性质来创造自身聚集和保护条件。高黏重质油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聚油期的稠变作用。

B.深陷带

深陷带为箕状凹陷中沉积盖层厚度很大的部位。在深陷带,主要靠浅层断裂的垂向联系以及新近系不整合和储层的水平联系相配合来开辟连通范围。高黏重质油藏的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深陷带是否存在浅层部位和深大断裂。

C.陡坡带

陡坡带是一个翘倾断块与另一翘倾断块的交界部位,也就是一个箕状断陷的深陷带与凸起的突变带。在陡坡带内,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的垂向沟通,使该带具有形成高黏重质油的较为有利的条件。主要发育有地层超覆、不整合、逆牵引断裂背斜和断块高黏重质油。

D.凸起带

新近系被覆于凸起之上,凸起各山头之上的被覆层往往构成被覆背斜。在凸起边缘,地层向凸起层层超覆。整个凸起带为一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替较为活跃的场所。在这一连通系统中,可形成地层超覆、被覆背斜和不整合重质油,其中被覆背斜重质油的规模可以相当大。

在箕状凹陷中,低熟油的形成与否及分布范围主要取决于各生油洼陷的演化特点。由于低熟油产生于长期处于低熟状态的生油岩,低熟重质油主要分布于早期沉降并沉积一定体积的暗色泥岩、后期一直处于相对抬升的区域。这种相对抬升主要是翘倾块体的局部不均衡升降造成的,往往受继承性大中型低凸起的影响。如辽河西部凹陷的北部地区,黄骅坳陷的南区和济阳坳陷的羊角沟—八角沟—八面河等地区。

据以上各类高黏重质油的特征及其在箕状凹陷内的分布特点,可建立箕状凹陷高黏重质油藏的分布模式(图12-5)。

图12-5 裂谷盆地箕状凹陷重质油藏分布模式

1—自身封堵重质油藏;2—不整合重质油藏;3—断块重质油藏;4—地层超覆重质油藏;5—古潜山重质油藏;6、7—断裂背斜重质油藏;8—被覆背斜重质油藏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