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班会
1. 高三月考质量分析班会主持词、串词(急求啊各位亲们!!只有3小时了) 主题:激情飞扬,备战高考
1.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经历风风雨雨,学习生活中的艰辛历历在目,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高考。它是多年努力来征求的结果,它是命运中不可错过的路口,它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它是一直以来我们前行的目标。宣布:激情飞扬,备战中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下面请某某同学作为代表谈谈关于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的规划。(带头鼓掌)
3.成长的路上,是老师们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为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有请我们亲爱的老师为我们即将迎来的高考,提出宝贵的意见。(鼓掌)
4.谢谢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大家与我共同宣誓:合作学习,乐学善思,激情飞扬,备战高考。
5.青春的道路上,我们充满激情,我们要用最饱满的学习热情,备战高考,回报不辞辛苦的老师,还有我们背后的支持,亲爱的父母。宣布,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2. 2009---2010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政治
政治复习资料
第1课 我是中学生了
一、我们的新集体
1. 相识的人怎样才能成为朋友?
相识是容易的,而要成为朋友则需要彼此之间的真诚和心灵的沟通。
2. 友情的重要性。
a快乐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共享,b痛苦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分担,c迷惘时就会有人给我们指点。
3. 班风的含义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4. 为什么要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a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b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5. 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优良的班风只要体现在a精神风貌、b学习氛围、c同学关系等许多方面。
6. 如何形成优良班风?
①优良的班风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
②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
7. 爱心的作用是什么?
a把爱心献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b整个集体充满了爱心,便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的归属感就会得到满足,集体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适应学校新生活
8. 怎样面对新环境,做个阳光少年?
① 面对新环境、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有挑起更重胆子的勇气。
② 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不仅需要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求每个人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A做好角色转换。B做好心理上的调整。C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③ 做个阳光少年,实质上就是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第2课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1. 为什么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A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B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潜在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C试着运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去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就能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2. 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a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
b我们应当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和感觉: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缺点。接受自己,诚实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扬长避短,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
c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多种方法。
二、我自信 我能行
3. 为什么要自信?
① 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
② 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确信自己能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出色,并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
③ 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首先是因为他有自信心。
④ 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的成为现实。
4. 自信心的含义是什么?
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
5. 怎样树立自信心?
A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把握住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只要找出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在现有的基础上进步,我们就会逐步树立起自信心,不断走向成功。
B自信也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的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信心。
C超越自卑
D勤奋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6. 自卑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会有很大差别。当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7. 自卑感的含义是什么?
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
第3课 知耻近乎勇
一、做人从知耻开始
1. 什么是羞耻感?
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 为什么要知耻?(或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① 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② 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
③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够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④ 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3. 面对自己的错误,错误的做法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正确的方法是有“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4. 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知耻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严于律己、文明优雅的人。
5. 正视民族耻辱的意义是什么?
①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辉煌璀璨的一面,也有其阴暗屈辱的一面。
② 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在民族耻辱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和发展的。
③ 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
④ 自尊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勿忘国耻”可以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二、立身需要自尊
6. 自尊的含义是什么?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心理。
7. 读了自尊的力量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a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得到尊重。自尊不是轻视别人,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平等的要求。
b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人应该从自尊中学会尊重别人,从自尊中学会立身处事。
8. 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①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② 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9. 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的区别是什么?
①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② 自尊与自傲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第4课 人格不可辱
一、我们的姓名和名誉
1. 姓名和名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的决定和使用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每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的名誉,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名誉,这时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表现。
2. 姓名权的含义是什么?
a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b“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劝决定、使用和依法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4. 怎样看待同学之间起绰号问题?
① 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起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任何尊严。
② 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③ 给人取绰号,应慎之又慎。
5. 我们应如何尊重、维护自己的名誉?(包括诚信的重要性)
A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B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
C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今天他暂时可以欺骗别人,甚至获得利益,但是迟早会身败名裂。
二、维护人格尊严
1.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全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2. 为什么要维护人格尊严?
①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 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
C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伤害人有权要求侵犯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犯人停止侵害、回复名誉、清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4. 法律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5. “顾客是上帝”的原则是什么?
“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6. 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A对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公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B我们应当学会用正确,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C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伤害人有权要求侵犯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犯人停止侵害、回复名誉、清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5课 敬人者 人恒敬之
一、 受人尊重的奥秘
1. 为什么要尊重别人?
A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B人们生活在一起需要相互尊重。只有彼此尊重,社会生活才能和谐,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C 我们要尊重别人,必须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2.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 人格的含义是什么?
人格,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资格。
4. 人格上的平等是指什么?
a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侵犯。谁都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格尊严。
b同时,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尊严。
5. 当有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尊严时,该怎么办?
如果有人公然侮辱自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自己,那么,自己就有权予以制止,甚至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
6. 法律上的平等是指什么?
① 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 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 在我国,没有特殊的公民,也没有特殊的权利。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这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
二、 学会尊重别人
1. 家境清贫就低人一等吗?
A家境有贫富差别,但富裕并不能作为炫耀的资本,贫穷也并不就是一种耻辱,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决不能歧视。
2.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智力的差异?
B影响智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因素、实践因素。
一个智力平平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样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即使是智力低下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
3. 父母职务、工作的不同说明什么?
C父母的职务、工作不尽相同,但这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 为什么我们不能凌弱欺生?
D人群中总会有一些人生得瘦小,体力较弱,能力较差,有的人甚至有生理上的残疾。对他们,我们应该尽力关心和帮助,不能瞧不起他们,更不能欺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与不相识的人交往。对熟悉的人要尊重,对不熟悉的人同样也要尊重。
5. 怎样平等的尊重他人?
① 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一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们的理由。
② 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③ 平等尊重他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④ 总之,我们要真正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C我们要尊重别人,必须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时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6. 从点滴做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a对人有礼貌,是平等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人际间文明交往的前提。
B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也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现。
第6课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一、以所不欲 勿施于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意思(含义或道理)是什么?
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扩充):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 为什么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或为什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 努力做到“以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② 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其实,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
3. “以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二、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1. 爱心表现有什么?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
2. 爱心的内涵是什么?
a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
b爱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
c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失,但也不能没有原则。
3. 爱心怎样才能形成?
d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4. 怎样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①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上。
② 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5. 爱心的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A 对自己: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B对别人: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
C对社会:社会才充满祥和,人性飘逸芬芳。
第7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人为什么要宽容友善?
① 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短,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② 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而心胸狭小者,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2.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含义是什么?
为人要豁达大度,胸怀宽广。
(扩充)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的时候,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4. 为什么要宽容那些曾经害过自己的人?
① 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
② 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冷的坚决;
③ 宽容也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④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二、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1. 如何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或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A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
B宽容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C宽容也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我们要重大义,而轻小是非。
D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E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2. 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①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D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3. 学了正确把握宽容友善的启示是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第8课 相逢在花季
一、认识男女差异 展示各自风采
1. 男女之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生理、心理、成长坏境及社会角色期望的不同
2. 男女之间差异表现有哪些?
智力特色、体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
3. 正确认识男女之间的差异有何意义?
① 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发展。
② 对于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我们该怎么办?(或男女应怎样树立健康向上的青春形象?)
a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b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树立健康向上的青春形象。
二、交往有度 纯化友谊
1. 为什么男女交往要有度?
A 在社会生活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使他们之间的交往带有特殊性,容易引起青少年异性交往中的困惑。作为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要获得友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得把握好言行举止的“度”。
B 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2. 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会造成什么危害?
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诸多困扰。
3. 作为初中生,我们到底应该学会用怎样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第一落落大方,掌握分寸。
第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第三:我们更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全体交往。
4. 学了交往有度 纯化友谊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男女交往是正常的、自然的,但男女之间的交往是有别语同姓之间的交往。
第9课 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 、个人与集体
1.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
A 集体离不开个人。
B 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
2.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 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呕心沥血、团结拼搏的结果
② 参加工程研制建设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大力协作,密切配合,保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高效运行。
3. 为什么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或集体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a 只有融入到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享受快乐。
b 只有生活在团结的集体之中,才能获得成功。
c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
d 集体催人奋进,激励人们不断自我完善,鼓舞人们乐观自信,团结就是力量。
4. 个人离不开集体为我们揭示什么结论或道理?
d集体催人奋进,激励人们不断自我完善,鼓舞人们乐观自信,团结就是力量。
二、珍视集体团结
1. 怎样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
① 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合力。
(扩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果班级集体的同学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② 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行动
(扩充)集体需要它的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每个成员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为集体做贡献。
③ 勤奋努力
④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2. 集体的团结协作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是什么?
A 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磨难和挫折,但依然没有垮掉,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有空前的凝聚力,能团结一致,转危为安
3.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主题班会的点评怎么写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主题班会的点评怎么写
班会点评
此次班会主要是以成绩分析为主
班会开展的很融洽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
效果很好之类的
4. 事业单位D类综合应用部分的班会题各个环节分数大概是多少分
一、辨析题(40分)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20分)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理清楚,350字左右。
2.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20分)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理清楚,350字左右。
二、案例分析题(60分)
(一)
某中学女生严某考试时在试卷下面放着写着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并予没收。考试结束后学校认为严某考试作弊,态度恶劣,于是对其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严某对处分决定不服,向校方提出申诉,但校方长时间不给予任何书面答复。
阅读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7分)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8分)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3.本案对你有哪些启示?(15分)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二)
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课堂上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传》中的人物,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阅读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15分)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总字数400字左右。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15分)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总字数400字左右。
三、教育方案设计(50分)
为了让学生懂得尊重、感恩父母,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假如你是某班的班主任,准备召开一次“我们爱爸爸妈妈”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至少包括题目、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效果检验方法等)。
要求:
(1)自选一个学段(小学、初中或高中);
(2)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具有可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1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参考答案]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素质教育不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看作知识的主人;不仅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更重要的更本质的是把学生作为包含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学生真正的快乐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走向成功,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也需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而“减负”指的是减轻学生身上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而不是正常的为帮助教学必需的练习。
2.[参考答案]错误。威特金等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两种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即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这两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依存与场独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来判断客观事物,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则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二、案例分析题
(一)
1.[参考答案]本案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和学生。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和独特的创造价值,是处于人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对于学生来说,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同时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参考答案]本案是一起学校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本案中,严某因违反了考试纪律,学校应根据其违纪程度给予其相应的纪律处分。
②《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学校对严某的纪律处分应当适宜,而不应随意剥夺严某作为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严某。
③《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起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据此,严某向学校提出申诉是合法的,学校应及时受理学生的申述。
3.[参考答案]启示:①学生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诚实守信,自律自爱,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考试纪律,坚决抵制考试作弊行为。
②学校应积极维护考场纪律,依法对考试违纪或作弊行为进行相应惩处。
③学校应正当行使自身的权利,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的纪律处分应证据确凿,恰如其分,依法进行,不得随意开除学生,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相关责任人应对自身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④当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⑤学校应遵守相关的法律程序,及时受理学生的申诉。
(二)
1.[参考答案]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等功能。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而且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参考答案]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班主任应全面了解班级内的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三、教育方案设计
[参考答案]
【题目】我们爱爸爸妈妈(小学)
【设计依据】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家人的照顾,同时受社会的影响,出现对亲情漠视、父母淡然,不懂得尊重、关心父母的现象。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我准备召开一次以“我们爱爸爸妈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通过活动架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父母与子女相处更融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3.通过活动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目无他人;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内容与过程】
(一)活动准备
1.让学生分组收集与亲情有关的资料。
2.了解父母的艰辛,回忆父母为你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事。
3.“你对父母知多少”问答卷。
(二)活动过程
1.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母亲》。
(2)讲故事《-碗馄饨》。
(3)学生听后谈谈感受。
2.了解父母
(1)学生汇报与亲情有关的资料。如:母亲节的由来、歌颂亲情的名句……
(2)学生汇报父母的艰辛事迹。
(3)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做最令自己感动的事,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我采访我妈妈,我妈妈说我小时候晚上不睡觉,妈妈抱着我一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学生:我到五岁半还不懂得讲话,大家都说我是哑巴,可妈妈不信,一直教我讲话。
老师: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但是大家对爸爸妈妈的爱还不够,请问你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吗?
(4)学生填写“你对父母知多少”的调查问卷。
(5)班主任针对全班同学填写的调查问卷总结学生答卷情况。
3.回报父母,付诸行动
(1)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今后怎样回报父母的恩情?
(学生分别谈要从以下几方面体贴爸爸妈妈:①倒开水;②按摩;③捶背;④考大学,让爸妈高兴;⑤赚很多的钱;⑥生病时陪他们;⑦讲笑话,逗爸妈开心;⑧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表演节目。)
老师:大家都说爸爸妈妈好,那么老师这里有道题要考考大家:平时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孝敬父母的镜头:①xx帮爸妈煮饭;②xx帮妈妈择菜;③xx帮妈妈倒水……)
(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扬这几位同学做得好的地方。)
(2)教师模拟生活情景,学生用实际行动作答。
老师:你们认为在家里应该怎样做?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表演你们在家里的情景。
(同学们分组表演,个别小组上台表演。父母生病、放学回到家、打扫卫生等情景。)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这么懂事,老师真的很高兴。希望同学们回家后都能以实际行动表达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
(3)集体诵《新三字经》。
4.活动拓展
(1)要求学生把参加活动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
(2)分组合作完成一份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在班上展览出来。
(3)课外活动:开展报答父母恩情的实际活动。
①让爱看得见:为父母捶背、洗衣服;
②让爱听得见:一段表示感激的话或为父母唱一首颂歌;
③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向父母献真情活动。
5.班主任寄语
这绚丽多彩的世界,这精彩纷呈的生活……是父母给予了我们。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整个世界。父母的爱,像银河里的繁星,数不清;我们对他们的回报,即使再多,也只是汇入大海的小溪,永远无法让海满溢。希望同学们都能以实际行动切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把感恩的心融汇到每件日常小事的点滴里!
【效果检验方法】
1.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观察其是否形成感恩父母、关爱父母的思想意识;
2.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对家长的态度、行为的变化;
3.观察学生平时在校的表现。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