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大全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1-28 13:03:06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计划与过抄去的课程计划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管理由原来的国家统一管理变为国家、地区、学校三级管理;课程设置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其鲜明标志,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在过去已经开设的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新设并强调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姑妄言之,如何在学生中有效开设好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成功地开发好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能否落实好2000年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面对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两个崭新而艰巨的任务作深度思考,结合近三年多学校在这两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和实践探索,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相互关联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的表述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㈡ 试阐述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哪些观念

1、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会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
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观念要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5、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6、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7、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 ,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㈢ 如何开展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型课程,也是一门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工具型课程。
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能够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学生的认知程度有差异,校本课程的难易程度也要做相应的变化,以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都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对于教师来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知识与技术每天都在更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使校本课程开发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对于学校来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网的建设,这就为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在以上三方面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没有条框的束缚,摆脱常规教材的影子,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以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为基础,既为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规范了整个开发活动,减少开发中的随意性,增加其科学性。
学生、教师、学校三者相结合,“个性化”与“创新”相联系,成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向。

㈣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3、拟定目标

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

4、设计方案

目标制定好后,就要进行课程编制。

5、讨论与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充分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

6、评价与修订

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现存问题以及需修订的方面,能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

(4)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扩展阅读

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