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1. 新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你认为修订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新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修订最显著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是改变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代之以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在实验稿中,历史课程的呈现方式是主题式,然而主题式呈现方式有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学习主题的呈现,限制了史实的选择,疏漏了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问题之二,因为主题往往主旨太大,包含内容太多,有时候就出现了生硬捏合的现象,因此难以建立起基于时序和地域之上的历史因果关系。问题之三,编排框架和体例容易割裂历史,使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事件与人物。问题之四,“学习主题”理性偏强,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相距较远,他们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也会影响历史课程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所以学习主题式的呈现方式是不适合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与实验稿相比,修订稿弱化了学习的主题,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这个点是具体的生动的历史事实,这个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和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这种点线结合的通史性的呈现方式,突出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能力和历史思维理解能力。这种呈现方式更符合初中这一阶段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因而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比修订稿中其他方面的变化,我觉得这方面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做了较大的修改,在课程性质上,定位为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在课程的理念上,更充突出了育人为本,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理念,而且在基本理念中,更强调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与学的创新;在课程思路上,弱化了学习主题,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编排学习内容。这些都是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变化,经专家的讲解,我对新课标的认识更透彻了,我的历史专业技能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次培训真好,不仅提升了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让我找到了自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理论,我的教学收益也必将是最大的。
2. 初中历史课标2011版中的“了解”和“知道”有什么区别
了解是知道清楚,要求掌握,考试的频率会高点,知道相反程度没有要达到了解的层次!
3. 求义务教育教科书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最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意见
您好!这是新版历史与社会的最新教学意见和课程标准内
http://wenku..com/view/504c8c9349649b6649d74709.html
请采纳容,谢谢
4.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积极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5. 高中历史课标和初中历史课标的区别
一、特点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构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2、初中历史课标:从基本问题出发,选用合适的案例。所选案例经典而简练,且与前面的理论阐述互相照应,既有正例,又有反例(或者说是不完善的案例);以场景式实践,提出可行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改进建议,使教师能够豁然开朗。
案例与评析,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广大一线教师的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场景式的路径引领。
二、出版社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初中历史课标: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内容上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
2、初中历史课标:集中提炼、破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和突出问题,让问题“露”出来。然后,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理论解读,力求彰显前沿视野、理论深度和实践路径,从而让理念“立”起来,让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明朗而切实的答案。
6. 初中历史学科课标规定的课时数是多少节
不同学校规定的教学进程和安排不一样。根据大纲,初中历史课程完成必须在16节课以内。
7. 如何对初中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进行解读
历史往往都是一段背景下的故事,建议你查阅一些辅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