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
Ⅰ 跪求!!!单片机课程设计程序编写
题目: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设计目的二、程设计具体要求三、单片机发展简史四、8051单片机系统简介五、80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简介六、程序电路七、程序流程八、程序代码九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完整的论文以及心得体会十参考资料及小结原文:一.目的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80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表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打下基础。二.课程设计的体要求a)原理图设计。1.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端了要不得有标号。2.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3.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b)程序调计1.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2.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直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c)程序调试将设计完的程序输入,汇编,排除语法错误,生成*OBJ文件。1.按所设计的原理图,在实验平台上连线,检查无误。2.将汇编后生成的*OBJ文件传送到实验装置的,执行该程序,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未达到,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d)说明书1.原理图设计说明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2.程序设计说明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3.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目前,单片机已广泛应用到图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成为测控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下面介绍一本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好书,介绍了很多实例有兴趣者可以去买哦,价格不贵【图书目录】-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第1章绪论1.1课程设计所需硬件工具1.2专题制作所需软件使用工具1.38051程序开发测试平台1.4使用免费汇编编译器1.589CXX烧录模拟器操作实例1.6自制8051微电脑单板IO511.7IO51操作实例1.8以Windows98工作模式结合DOS模式来执行第2章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中的基本软硬件设计2.18051各种基本的硬件设计2.2工作指示灯LED2.38051延迟时间计算2.4基本按键设计2.5建立8051通信接口2.6简易8051调试界面2.7压电喇叭测试2.8键盘扫描2.9扫描控制七段显示器2.10LCD接口控制2.118051定时器模式的工作2.12定时器模式0测试2.13定时器模式1测试2.14定时器模式2测试2.15以定时器产生各种频率的声音2.16以定时器演奏—段旋律第3章带单片机的LCD时钟第4章定时闹铃第5章定时闹铃LCD第6章音乐倒数定时器第7章密码锁控制第8章可存储式电子琴第9章8051八音盒第10章红外线遥控器研究10.1红外线遥控器动作原理10.2如何观察红外线遥控器信号10.3红外线遥控器译码功能说明第11章红外线家电遥控第12章8051伺服机控制12.1伺服机工作原理及改装第1.3章8051伺服车控制13.1功能说明13.2伺服车组装及实验第14章红外线遥控伺服车14.1功能说明14.2遥控伺服车组装及实验14.3控制电路14.4控制程序第15章无线电家电遥控15.1功能说明15.2遥控编码解码控制第16章8051声控设计16.1声控基本知识介绍16.2系统组成16.3声控模块介绍16.4基本控制电路16.5基本控制程序16.6声控课题设计附录H如何使用KEIL8051开发系统汇编和编译程序及调试附录IEPM89890XX烧录模拟器特性附录J1051805110控制板特性附录KVCMM声控模块特性附录LIO51控制板完整电路图附录M需要从网站下载的相关资料的使用说明附录N硬件接口板版权声明及如何订购附录A简易稳压电源制作附录B本书实验所需软硬件工具及零件附录C8051内部控制寄存器介绍附录D8051指令集附录E如何自制8051单板附录F课程设计报告参考内容附录GIO51控制板窗口版驱动程序使用说明
Ⅱ 跪求单片机课程设计 要完全呦
题 目: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目 录
一、设计目的
二、程设计具体要求
三、单片机发展简史
四、8051单片机系统简介
五、80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简介
六、程序电路
七、程序流程
八、程序代码
九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完整的论文以及心得体会
十参考资料及小结
原 文 : 一.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80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表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体要求
a) 原理图设计。
1. 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端了要不得有标号。
2. 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 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b) 程序调计
1. 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 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直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
c) 程序调试将设计完的程序输入,汇编,排除语法错误,生成*OBJ文件。
1. 按所设计的原理图,在实验平台上连线,检查无误。
2. 将汇编后生成的*OBJ文件传送到实验装置的,执行该程序,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未达到,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d) 说明书
1. 原理图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
2. 程序设计说明
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
3. 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
目前,单片机已广泛应用到图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成为测控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下面介绍一本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好书,介绍了很多实例有兴趣者可以去买哦,价格不贵【图书目录】 - 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
第1章 绪论
1.1 课程设计所需硬件工具
1.2 专题制作所需软件使用工具
1.3 8051程序开发测试平台
1.4 使用免费汇编编译器
1.5 89CXX烧录模拟器操作实例
1.6 自制8051微电脑单板IO51
1.7 IO51操作实例
1.8 以Windows98 工作模式结合DOS模式来执行
第2章 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中的基本软硬件设计
2.1 8051各种基本的硬件设计
2.2 工作指示灯LED
2.3 8051延迟时间计算
2.4 基本按键设计
2.5 建立8051通信接口
2.6 简易8051调试界面
2.7 压电喇叭测试
2.8 键盘扫描
2.9 扫描控制七段显示器
2.10 LCD接口控制
2.11 8051定时器模式的工作
2.12 定时器模式0测试
2.13 定时器模式1测试
2.14 定时器模式2测试
2.15 以定时器产生各种频率的声音
2.16 以定时器演奏—段旋律
第3章 带单片机的LCD时钟
第4章 定时闹铃
第5章 定时闹铃LCD
第6章 音乐倒数定时器
第7章 密码锁控制
第8章 可存储式电子琴
第9章 8051八音盒
第10章 红外线遥控器研究
10.1 红外线遥控器动作原理
10.2 如何观察红外线遥控器信号
10.3 红外线遥控器译码功能说明
第11章 红外线家电遥控
第12章 8051伺服机控制
12.1 伺服机工作原理及改装
第1.3章 8051伺服车控制
13.1 功能说明
13.2 伺服车组装及实验
第14章 红外线遥控伺服车
14.1 功能说明
14.2 遥控伺服车组装及实验
14.3 控制电路
14.4 控制程序
第15章 无线电家电遥控
15.1 功能说明
15.2 遥控编码解码控制
第16章 8051声控设计
16.1 声控基本知识介绍
16.2 系统组成
16.3 声控模块介绍
16.4 基本控制电路
16.5 基本控制程序
16.6 声控课题设计
附录H 如何使用KEIL 8051开发系统汇编和编译程序及调试
附录I EPM89 890XX烧录模拟器特性
附录J 1051 8051 10控制板特性
附录K VCMM声控模块特性
附录L IO51控制板完整电路图
附录M 需要从网站下载的相关资料的使用说明
附录N 硬件接口板版权声明及如何订购
附录A 简易稳压电源制作
附录B 本书实验所需软硬件工具及零件
附录C 8051内部控制寄存器介绍
附录D 8051指令集
附录E 如何自制8051单板
附录F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内容
附录G IO51控制板窗口版驱动程序使用说明
Ⅲ 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需要1份模板 格式正确内容套进去就可以 或者你帮我写一份采纳有额外高分奖励~
你还是花100块毛爷爷找人做吧,有的是人。如果你是在求学,网友会热心回答你,如果是仅仅是应付作业,大家都没兴趣帮你
Ⅳ 求个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的
熟悉单片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回计任务和要求
用3000只答DIP40的单片机叠起来,看怎样可以叠的最高。
三、设计原理分析
1、SOP64封装的单片机主体每片厚度(不含引脚为1.8mm,如果单个同一方向叠起来的总厚度为5.4米,可能性不大。为了可靠,可以叠成“丁”字形或“十”字形,这样不易倒,
Ⅳ 长春理工单片机课程设计: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急急急
复制的,仅供参考~这个应该简单的!
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现在我们通过对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以及构成设计一个能变换出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的简易发生器。我们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参数的确定选择出一种最适合本课题的方案。在达到课题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最经济、最方便、最优化的设计策略。按照设计的方案选择具体的原件,焊接出具体的实物图,并在实验室对焊接好的实物图进行调试,观察效果并与课题要求的性能指标作对比。最后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关键字:方案确定、参数计算、调试、误差分析。
1.1问题的提出
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使得能够产生发波、三角波、正弦波。
1、 主要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 10Hz~100Hz,100Hz~1000Hz,1kHz~10kHz
频率控制方式 通过改变RC时间常数手控信号频率
通过改变控制电压Uc实现压控频率VCF
输出电压 正弦波Upp≈3 V 幅度连续可调;
三角波Upp≈5 V 幅度连续可调;
方波Upp≈14 V 幅度连续可调.
波形特性 方波上升时间小于2s;
三角波非线性失真小于1%;
正弦波谐波失真小于3%。
2、 设计要求
(1) 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及实验室条件自选方案设计出原理电路图,分析工作原理,计算元件参数。
(2) 列出所有元、器件清单报实验室备件。
(3) 安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4) 记录实验结果。
1.2基本原理
1、 函数发生器的组成
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电压波形的电路或者仪器。电路形式可以采用由运放及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本课题介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方法。
1.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选取
1、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由运算放大器单路及分立元件构成,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由于技术难点在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故以下将详细介绍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
图1
(1) 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实现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
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的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波形变换过程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传输特性曲线越对称,线性区域越窄越好;三角波的幅度Uim应正好使晶体接近饱和区域或者截至区域。
㎝
图2
方案一:用差分放大电路实现三角波到正弦波以及集成运放组成的电路实现函数发生器
(2) 用二极管折线近似电路实现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
二极管折线近似电路 图3
根据二极管折线近似电路实现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的原理图,可得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如入3所示。
频率调节部分设计时,可先按三个频率段给定三个电容值:1000pF、0.01Μf、0.1μF然后再计算R的大小。手控与压控部分线路要求更换方便。为满足对方波前后沿时间的要求,以及正弦波最高工作频率(10kHz)的要求,在积分器、比较器、正弦波转换器和输出级中应选用Sr值较大的运放(如LF353)。为保证正弦波有较小的失真度,应正确计算二极管网络的电阻参数,并注意调节输出三角波的幅度和对称度。输入波形中不能含有直流成分。
方案二:用二极管折线近似电路以及集成运放组成的电路实现函数发生器
(3)图是由μA741和5G8038组成的精密压控震荡器,当8脚与一连续可调的直流电压相连时,输出频率亦连续可调。当此电压为最小值(近似为0)时。输出频率最低,当电压为最大值时,输出频率最高;5G8038控制电压有效作用范围是0—3V。由于5G8038本身的线性度仅在扫描频率范围10:1时为0.2%,更大范围(如1000:1)时线性度随之变坏,所以控制电压经μA741后再送入5G8038的8脚,这样会有效地改善压控线性度(优于1%)。若4、5脚的外接电阻相等且为R,此时输出频率可由下式决定:
f=0.3/RC4
设函数发生器最高工作频率为2kHz,定时电容C4可由上式求得。
电路中RP3是用来调整高频端波形的对称性,而RP2是用来调整低频端波形的对称性,调整RP3和RP2可以改善正弦波的失真。稳压管VDz是为了避免8脚上的负压过大而使5G8038工作失常设置的。
方案三:用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5G8038
可行性分析:
上面三种方案中,方案一与方案二中三角波——正弦波部分原理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有共通的地方就是都要认为地搭建波形变换的电路图。而方案三采用集成芯片使得电路大大简化,但是由于实验室条件和成本的限制,我们首先抛弃的是第三种方案,因为它是牺牲了成本来换取的方便。其次是对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方案一中用的是电容和电阻运放和三极管等电器原件,方案二是用的二极管、电阻、三极管、运放等电器原件,所以从简单而且便于购买的前提出发我们选择方案一为我们最终的设计方案。
1.4参数的确定
1、 从电路的设计过程来看电路分为三部分:①正弦波部分②方波部分③三角波部分
2、 正弦波部分
由于我们选取差分放大电路对三角波——正弦波
进行变换,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选定三极管,我
们现在选择KSP2222A型的三极管,其静态曲线图
像如右图所示。
根据KSP2222A的静态特性曲线,选取静态
工作区的中心
由直流通路有:
20 k
k
因为静态工作点已经确定,所以静态电流变成已知。根据KVL方程可计算出镜像电流源中各个电阻值的大小:
可得
3、 方波部分与三角波部分参数的确定
根据性能指标可知
由 ,可见f与c成正比,若要得到1Hz~10Hz,C为10 。10Hz~100Hz,C为1 。
则 =7.5k ~75k ,则 =5.1k
则 =2.4k 或者 =69.9 k
∴ 取100 k
∵
由输出的三角形幅值与输出方波的幅值分别为5v和14v,有
=
∴ =10k
则 ≈47 k , =20 k
根据方波的上升时间为两毫秒,查询运算放大器的速度,可以选择74141型号的运放。
由此可得调整电阻:
七、实务图的焊接和调试
1、按照方案一的电路图焊接好电路板。
2、调试前,将电路板接入±12伏电压,地线与电源处公共地线连接.
(1)频率范围:
为便于测量,将电路板上的方波信号接入示波器,并合上C1=10µF的开关,断开C2=1uF的开关,然后调节RP2,并测出此时方波信号频率的变化范围;
断开C1的开关,合上C2的开关,按照同样的方法调节RP2并记录方波信号频率的变化范围,结果如下:
电容 频率
10µF 1Hz~30Hz
1uF 27.47~316Hz
以上频率并未完全到达要求的指标范围,经分析,原因在于:
通过对比,发现频率范围整体下移,这里可能存在两个原因,第一是反馈通道上的 存在磨损,使电阻值达不到计算的数值。第二是三角波运放上的反向端的电阻 也存在 一样的问题。
(2)输出电压:
① 方波:
电路板上方波信号接入示波器,调节RP1,测得方波峰峰Vpp=14V,可见所得值与性能指标中的一致。
② 三角波:
撤除方波信号并接入三角波信号,调节RP1, 测得三角波峰峰值Upp=5V也能达到课题的要求。
③ 正弦波:
将正弦波信号接入示波器,调节RP3和RP4,测得正弦波峰峰值Upp=2.8V.也基本上能到达课题要求。
3、波形特性测定:
① 方波上升时间:
将电路板上的方波信号接入示波器,,调节示波器上周期调节旋钮,直到能清楚观测到方波信号上升沿处的跃变,测得方波上升时间为:
tr=6.4µs
分析:上升时间达不到要求,这个可以用换运放类型来解决。通过改变运放的速度来改变其上升时间。
① 三角波非线形失真:
撤除方波信号,将电路板上三角波信号接入示波器通道1,测得此时的三角波信号参数如下:
频率: f=98.42Hz
峰峰值: Upp=5V
此时将实验台上函数发生器产生的三角波作为标准信号接入示波器的通道2,并调节其频率及峰峰值,使之与要测试的三角波信号参数一致(f=98.42Hz,Upp=5V).
在示波器上的双踪模式下比较,发现两通道的三角波完全重合,说明无非线形失真.
② 正弦波严重失真:
分析:由于调节平衡的滑动变阻器的一只引脚坏掉了,我自己拿一根导线将其接好,所以导致电路的不对成性,使得静态工作点偏离原定的位置,故导致此结果。
1.5心得体会
通过对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句话的重要性与真实性。而且通过对此课程的设计,我不但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巩固了以前知道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明白了学以致用的真谛。也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做好这个课程设计的原因。他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在整个设计到电路的焊接以及调试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调试部分是最难的,因为你理论计算的值在实际当中并不一定是最佳参数,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效果来改变参数的数值以期达到最好。而参数的调试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经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完成的,而这个可能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加以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Ⅵ 有单片机课程设计代做的吗,最好别太贵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没听说有兼顾培养代工的。
简单的不愿意做,复杂的又做不来,倒是养成了什么事都先想到去找帮手,这又如何自立,独当一面呢
Ⅶ 单片机5529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00字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以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 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